实验室计算公式讲义

合集下载

05溶液浓度计算 专题复习讲义 202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要点+中考真题)(机构用)

05溶液浓度计算 专题复习讲义 202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要点+中考真题)(机构用)

溶液浓度计算专题要点一:常用的计算关系式: 1、溶质质量分数 =00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注意:由多种溶质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溶液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换算:溶液质量(克)= 溶液体积(毫升)× 溶液密度(克/毫升)3、溶液的稀释:m 浓溶液 × a % = m 稀溶液 × b % (a >b )其中:m 稀溶液 = m 浓溶液 + m 水 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不同(a %、b %)的溶液A 、B ,配制中间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c %), 则:m A ×a % + m B ×b % =(m A + m B )×c %要点二.典型例题例1. 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

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若用1L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 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 3)的体积为 L ,配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 kg 。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提醒:水的体积一定要通过质量进行计算,千万不能用V 浓 – V 稀 的方法。

例2. 用10%的硫酸溶液和30%的硫酸溶液配制成15%的硫酸溶液100克,则需30%的硫酸溶液多少毫升?(30%的硫酸密度为1.22克/厘米3)例3. 有100克10%的食盐溶液,欲将其质量分数增大到15%,需蒸发掉 克水或加入 克食盐。

例4. 质量分数为5%的MgSO 4溶液240克,若蒸发掉215.4克水,剩下的水刚好与溶质形成MgSO 4·xH 2O ,试求x 值。

要点梳理例5. 各取下列物质5g,分别加入到95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的是()例6.近年来,工业上用硝酸镁代替浓硫酸作为制取浓硝酸时的脱水剂(以下数据均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65%的硝酸(质量为M)中加入72%的硝酸镁溶液(质量为N)后蒸馏,分别得到97.5%的硝酸和60%的硝酸镁溶液(不含有硝酸)。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提高)—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义 (机构专用)(含答案)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提高)—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义 (机构专用)(含答案)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影响因素: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公式:①勿丢“×100%”②只要温度不变,质量分数就不变·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温度: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意义物质溶解性的量度,受外界温度影响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影响溶剂要求100 g 无温度要求与温度有关无溶液是否饱和一定达到饱和不一定饱和计算公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g100溶解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单位克(g)无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溶解度g100×100%T同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同步知识梳理A.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B.只用游码就可称量所需氯化钠,称量时把氯化钠放在右盘C.用12%的氯化钠溶液25g和25g水配制也可达到实验目的D.实验中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铁架台等3.(2020·河南汝阳初三一模)有w(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溶剂的12B.加入320w(g)的硝酸钾C.蒸发掉w2(g)溶剂D.加入514w(g)的硝酸钾4.(2020·广东中山初三一模)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150g水C.2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D.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5.(2020·江苏南通初三二模)实验室需要把烧杯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到烧杯B中,将烧杯A内的液体倒入烧杯B后,烧杯A内会残留约1mL液体,之后用19mL蒸馏水清洗烧杯A的内壁,这部分液体也倾倒至烧杯B,烧杯A 内仍残留约1mL液体…需要几次这样的清洗,才能保证原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99.9%都被转移至新烧杯()A.2次B.3次C.4次D.5次6.(2020·广东越秀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三月考)硝酸钾可作为无土栽培的一种营养液。

第09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缺项配平及计算(讲义)(解析版)

第09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缺项配平及计算(讲义)(解析版)

第九讲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缺项配平及计算1.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1)一般配平原则(2)“缺项”配平原则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所缺物质往往是酸、碱或水、补项的两原则(3)陌生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特别强调:1.理解并记忆常见氧化剂或还原剂对应的反应产物。

2.运用“有升必有降”找出隐含反应物或生成物。

3.运用电子得失守恒时要看清化学式中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特别是同种物质中的同种元素有不同化合价的升降变化)。

4.运用电荷守恒时,要准确把握H+与OH-的使用符合题中反应环境。

课堂检测011.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

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铬(Cr)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 .+2B .+3C .+4D .+5答案:B【解析】题目中指出被还原的是铬元素,则得电子的物质是K 2Cr 2O 7,失电子的物质是Na 2SO 3,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从+4→+6,而铬元素的化合价将从+6→+n (设化合价为n )。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0.05 mol·L -1×0.024 L×(6-4)=0.02 mol·L -1×0.020 L×2×(6-n ),解得n =3。

2.取x g 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 960 mL 的NO 2气体和672 mL 的N 2O 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02 g 。

则x 等于( )A .8.64B .9.20C .9.00D .9.44 答案:B【解析】反应流程为⎭⎬⎫Mg Cu ――→浓HNO 3 ⎩⎪⎨⎪⎧Mg 2+、Cu 2+――→NaOH ⎩⎪⎨⎪⎧Mg (OH )2Cu (OH )2NO 2、N 2O 4 x g =17.02 g -m (OH -),而OH -的物质的量等于镁、铜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浓HNO 3得电子的物质的量,即n (OH -)=8.96 L 22.4 L·mol -1 ×1+0.672 L 22.4 L·mol -1 ×2×1=0.46 mol ,所以x g =17.02 g -0.46 mol×17 g·mol -1=9.20 g 。

实验讲义-用VSM测量磁性测量磁性能(吉林大学)

实验讲义-用VSM测量磁性测量磁性能(吉林大学)

实验讲义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 铁氧体永磁磁性能吉林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第一节 预备知识一 物质磁性磁性是在自然界所有物质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物理性质。

任何物质放在磁场H 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被磁化。

通常用磁极化强度J 或磁化强度M (J 、M 为单位体积内的磁矩,M J 0µ=)表示磁化状态,即磁化的方向和磁化程度的大小。

H M χ=,χ为磁化率。

磁感应强度H J B 0µ+=或)(0H M B +=µ。

依据χ的正负和大小,物质磁性体可以分为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亚铁磁性和磁性玻璃等。

1.抗磁性抗磁性物质没有固有的原子磁矩,磁矩是被磁场感应出来的,所以磁矩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反,即磁化率χ是负的。

抗磁性物质磁化率χ的数值很小,约为10-6。

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χ与H 和温度T 无关。

在超导体内,0)(0=+=M H B µ,因此1−=χ。

这个现象称为Meissner 效应。

2.顺磁性顺磁性物质中原子或离子具有固有磁矩,磁矩间相互作用很弱,没有外磁场时,磁矩在热扰动作用下混乱排列,宏观磁化强度为零。

在磁场中,磁矩受到力矩的作用向磁场方向转动,在磁场方向显现出宏观的磁化强度,所以顺磁性磁化率为正。

然而由于磁矩在外磁场中的位能远比热能小,磁化很弱,χ大小约为5610~10−−。

在一般实验室的磁场中,χ与H 无关,但与温度满足Curie 定律T C =χ 或Curie-Weiss 定律C T C θχ−=,C 和C θ分别为Curie 常数和顺磁Curie 温度。

3. 铁磁性铁磁性物质具有固有磁矩,并且磁矩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虽然不存在外磁场,所有的磁矩也都沿着同一方向排列,形成自发磁化。

为了降低退磁场能,铁磁体内部分成多个磁畴。

在磁畴内,所有磁矩平行排列,自发磁化到饱和值s J 。

不同磁畴的磁化方向不同,没有磁化的样品总体磁化强度为零。

磁畴之间存在畴壁,在畴壁内沿着厚度方向磁矩从一个磁畴的磁化方向逐步过渡到近邻磁畴的磁化方向。

实验讲义-液体表面张力[总结]

实验讲义-液体表面张力[总结]

实验讲义-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许多涉及液体的物理现象都与液体的表面性质有关,液体表面的主要性质就是表面张力。

例如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的浸润与不浸润现象、毛细现象、液体泡沫的形成等,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浮选技术,动植物体内液体的运动,土壤中水的运动等都是液体表面张力的表现。

液体表面在宏观上就好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存在沿着表面并使表面趋于收缩的应力,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表面张力系数σ来描述。

因此,对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可以为分析液体表面的分子分布及结构提供帮助。

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σ与液体的性质、杂质情况、温度等有关。

当液面与其蒸汽相接触时,表面张力仅与液体性质及温度有关。

一般来讲,密度小,易挥发液体σ小;温度愈高, σ愈小。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有多种方法,如拉脱法,毛细管法,平板法,最大泡压法等。

本实验是用拉脱法和毛细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目的】1.用拉脱法测量室温下液体(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2. 用毛细管法测量室温下液体(水)的表面张力系数;3.学习力敏传感器的使用和定标。

【实验原理】一、拉脱法测量一个已知周长L 的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需要的力,求得该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方法称为拉脱法.若金属片为环状吊片时,考虑一级近似,可以认为脱离力为表面张力系数乘上脱离表面的周长,即122()F L D D σσπ=⋅=⋅+ (1)式中,F 为脱离力,D 1,D 2分别为圆环的外径和内径, σ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脱离力的测量应该为即将脱离液面测力计的读数F 1减去吊环本身的重力mg 。

吊环本身的重力即为脱离后测力计的读数F 2。

所以表面张力系数为:)()(2121211D D F F D D mg F +-=+-=ππσ (2)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由弹性梁和贴在梁上的传感器芯片组成,其中芯片由四个硅扩散电阻集成一个非平衡电桥,当外界压力作用于金属梁时,在压力作用下,电桥失去平衡,此时将有电压信号输出,输出电压大小与所加外力成正此,即ΔΔU K F = (3)式中,∆U F 为外力的大小,K 为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U 为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大小。

《电功率》 讲义

《电功率》 讲义

《电功率》讲义一、什么是电功率电功率,简单来说,就是衡量电能消耗快慢的物理量。

就好像我们跑步的速度,能告诉我们在单位时间内跑了多远;电功率则告诉我们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多少电能。

打个比方,一个灯泡和一个电暖器同时工作,如果灯泡在 1 秒钟内消耗的电能少,电暖器在 1 秒钟内消耗的电能多,那我们就说电暖器的电功率比灯泡大,它消耗电能的速度更快。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W。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1 千瓦= 1000 瓦。

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电功率的计算主要有两个基本公式。

1、 P = W / t其中,P 表示电功率,W 表示电功,t 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

如果一个用电器在 t 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 W,那么它的电功率就是 P = W / t。

比如说,一个用电器在 10 秒钟内消耗了 100 焦耳的电能,那么它的电功率就是 P = 100 焦耳/ 10 秒= 10 瓦。

2、 P = UI这里的 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这个公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在电路中,如果我们知道了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U 和通过它的电流 I,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计算电功率。

举个例子,一个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20 伏,通过它的电流是05 安,那么这个灯泡的电功率就是 P = 220 伏 × 05 安= 110 瓦。

三、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在使用电器时,我们经常会听到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这两个概念。

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功率。

比如说,一个灯泡上标着“220V 40W”,这里的“40W”就是它的额定功率,表示这个灯泡在正常工作,也就是在电压为 220 伏时的功率是 40 瓦。

实际功率则是指用电器在实际工作中的功率。

由于实际工作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不一定总是等于额定电压,通过的电流也不一定总是等于额定电流,所以实际功率往往和额定功率不同。

还是以刚才那个灯泡为例,如果它两端的实际电压是 110 伏,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实际功率就会小于 40 瓦。

实验7+++刚体转动惯量讲义

实验7+++刚体转动惯量讲义
2
其中, J 0 为承物台和塔轮的转动惯量; J c 为两小钢柱对过其质心且平行于 OO′ 轴的转动惯 量; m钢柱 为一个钢柱的质量; d 为两平行轴间的距离。 如测量结果 J 对称 − J 不对称 = 2m钢柱 d 成立,即验证了平行轴定理。
2
三、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包括:刚体转动惯量仪、通用电脑毫秒计、水准仪、游标尺、砝码等。 3.1、刚体转动惯量仪 刚体转动惯量仪结构见图 7-2。 使用方法:接通转动惯量仪的光电门,随着转动体系的转动,遮光细棒将通过光电门不断 的遮光。光电门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送到毫秒计的计时器的输入端,进行计时,达到预 置的角度 θ 时,即停止计时。
四、实验内容
按以下要求调节好实验装置:承物台转轴垂直于底座,选择合适的塔轮绕绳。调整塔轮 和定滑轮之间的拉线使之呈水平状态, 并保持定滑轮的滑槽与所选用的塔轮半径垂直。 圆盘 质量和砝码质量由实验室提供。
4.1、单角度设置法( ω0 = 0 )
(1)用单角度设置法测出承物台空载和载荷两种情况下的转动时间 t ; (2)画出两种情况下的 m − 1 t 直线,并在图中读出 C0、k 0、C、k ;并代入公式计算
5 4 3 2 1 O 1′ 2′ 3′ 4′ 5′
r
O′
M
图 7-2 验证平行轴定理装置图
3.2、通用电脑毫秒计 (1)通用电脑毫秒计面板图如图 7-3 所示。
4
通用电脑式毫秒计
TH-2
1 4 7 #
2 5 8 0
3 6 9
B
A
复位 输入Ⅰ 输入Ⅱ
*
C
E
0
D
图 7-3 通用电脑式毫秒计面板图 A.6 位计时数码块 B.2 位脉冲个数数码块 C.复位键 D.信号输入端 E.按键数码盘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讲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讲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讲义一、实验目的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实验室中,通常使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₃)或石灰石与稀盐酸(HCl)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三、实验用品1、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玻璃导管双孔橡皮塞水槽铁架台(带铁夹)2、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四、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锥形瓶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药品先向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或石灰石),再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稀盐酸,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收集气体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将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正放在桌面上。

4、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5、检验气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五、注意事项1、药品的选择不能用碳酸钠(Na₂CO₃)粉末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

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CaSO₄)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

2、长颈漏斗的使用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否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

3、导管的位置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不能伸入过长,否则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4、收集气体的方法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验满的方法验满时,木条必须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含量的计算
1.原料药(按干燥品计算)
计算式:
100%m m ⨯⨯测样量
取样量百分含量=
(1-水分%)
2.制剂标示量及含量计算
%100%=
⨯测得含量
标示量标示量(规格)
(1)片剂标示量:(每一片的标示量) (2)针剂标示量:(每一的标示量) (3)
3.容量分析法: (1)直接滴定法: 公式一:
100%s
V F T
m ⨯⨯⨯供试品(%)= C C T 实测规定
F-浓度校正因子.F=
(表示滴定液的实测浓度是规定浓度的多少倍)V-滴定体积(ml )
—滴定度.每ml 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mg 数。

供试品的质量
公式二:()100%s
V V F T
m -⨯⨯⨯样空供试品(%)=
V 样-供试品消耗滴定液的体积 V 空-供试品消耗滴定液的体积
例:非那西丁含量测量:精密称取本品0.3630g ,加稀盐酸回流1小时后,放冷,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010 )滴定,用去20.00ml 。

每1ml 亚硝酸钠滴定液(0.1 )相当于17.92的C 10H 13O 2N ,计算非那西丁含量测量。

0.1010
17.92200.1
0.36301000
100%99.72%⨯⨯
⨯⨯=百分含量(%)=
(2)剩余滴定法:
公式:
()100%s
V V F T
m -⨯⨯⨯空样供试品(%)=
4.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含量: (1)对照品比较法:
100%s
A C D
A m ⨯
⨯⨯供对对百分含量%=
(2)吸收系数法:
1%
1100
100%cm s
A
D E m ⨯⨯⨯百分含量=
s D m --稀释倍数 供试品的质量
例: 利血平含量的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利血平对照品20,置10容量瓶中,加氯仿4使溶解,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置50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0.0205g ,照对照品溶液同法制备。

测定法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分别置10量瓶中,各加硫酸滴定液(0.25)1.0与新制的0.3%的亚硝酸钠溶液1.0,摇匀,置55℃水浴中加热30分钟,冷却后,各加新制的5%氨基磺酸铵溶液0.5,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另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除不加0.3%的亚硝酸钠溶液外,分别用同一方法处理后作为各自相应的空白,照分光光度法,在390±2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为0.604,对照品的吸收度为0.594,计算利血平的百分含量。

0.604
200.594100%99.20%0.02051000

⨯=⨯利血平%=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 (1)内标法: 校正因子(f )= () / ()
其中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者峰高; 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者峰高;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者峰高; 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者峰高。

含量 * ( / (’’) )
其中 为供试品的峰面积或者峰高; ’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者峰高; 为供试品的浓度; ’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者峰高。

f 为校正因子 (2)外标法:
*()
(3)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对照法(测杂质含量时):
C 杂 * (A 杂/ (A 主*
D )) * C 主
(4)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C 杂= (A 杂/ (A 主*
D )) * C 主
(5) 面积归一化法:
A i / × 100%
6. 干燥失重:
干燥失重=(W 12)1*100%。

W 1为干燥前的样品重量, W 2为干燥后的样品重量。

W 12就是干燥中减失的重量。

7. 炽灼残渣:取供试品1.0~2.0g 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重量,置已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精密称定,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至室温; 8. 溶出度:
溶出度 溶出量/ 药物中的绝对量 累计溶出度累计溶出量/ 药物中的绝对量 二、系统适用实验() 1.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
225.54()R h n t W =
2R h t W --保留时间半高峰宽
2. 分离度(R ) 除另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2112
2()R R t t R W W -=
+ 21
12,R R
t t W W ---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此相邻两峰的峰宽
3.
4. 拖尾因子 除另有规定外,T 应在0.95~1.05之间.
0.0512h
W d T=
0.0515%h W d --峰高处峰宽峰顶点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
三、方法的验证:
1. 精密度:
偏差:
i d x x =-; 平均偏差:
1
n
i
i x
x
d n
-
=-=

相对平均偏差: 1
%100%100%n
i i x x
n d x
x
-
=-
-=
⨯=
⨯∑相对偏差
标准偏差:x 标准偏差(SD ):S 100%x x ⨯S 相对标准偏差(SD ):RSD=
2. 线性范围的确定:
3. 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加标回收率= (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