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黄浦区中考物理一模含答案
2015上海中考物理答案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理化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物理部分
题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共16分)
1.A。2.C。3.D。4.B。5.B。6.A。7.D。8.B。
二、填空题
(共23分)
9.(1)电能;(2)220;(3)0.05。3分
10.(4)运动状态;(5)不变;(6)减小。3分
11.(7)运动;(8)反射;(9)做功。3分
Δp水=Δp乙ρA=1.6×103千克/米32分
题号
答案及评分标准
四、计算题
(共26分)
22.
(8分)
①U=U1=I1R1=0.6安×20欧=12伏2分
②I2=U/R2=12伏/50欧=0.24安2分
I=I1+I2=0.6安+0.24安=0.84安1分
③假设电流表A2测量干路的电流,则
取I2=0.9安-0.6安=0.3安
12.(10)0.6;(11)36;(12)10。3分
13.(13)1.96×104;(14)4.9;(15)5.1。3分
14.(16)一定发光;
(17)R1短路、R2断路、R1短路且R2断路。4分
15.(18)当压力一定时,物体在同一接触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大小与其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19)在同一接触面上,压力大,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4分
R2=U/I2=12伏/0.3安=40欧
取I2´=1.0安-0.6安=0.4安
R2´=U/I2´=12伏/0.4安=30欧1分
取I2´´=12伏/0.6安=20欧
取I2´´´=1.8安-0.6安=1.2安
R2´´´=U/I2´´´=12伏/1.2安=10欧1分
2015年上海中考物理试题答案与解析

上海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0CB、100CC、400CD、1000C2、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3、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欧姆C、安培D、奥斯特4、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A、电子B、质子C、中子D、原子5、在图1 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6、在图2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电键S 从断开到闭合时电路中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变小D、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变大7、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比乙先运动2 秒甲运动6 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 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
在图3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 图A、一定是图线aB、一定是图线bC、可能是图线bD、可能是图线c8、如图4 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
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的关系是二、填空题9、家庭中测量所用电能多少的仪表是表。
当标有“220V 11W”字样的节能灯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伏通过的电流为安。
10、5 月31 日中国运动员苏炳添在国际百米大赛中跑出了9 秒99 的成绩成为首位跑进10 秒的中国人。
起跑时他用力蹬助跑器后飞速冲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在冲过终点减速的过程中他的惯性动能。
(后两空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1、在轿车行驶过程中以轿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司机能通过车内的后视镜看到乘客这是光的现象(选填“反射”或“折射”);在轿车刹车过程中车轮表面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其内能。
12、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 伏10 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6 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安这段时间内电流做功为焦该导体的电阻为欧。
2015年浦东新区中考物理一模含答案

2015年浦东新区中考物理一模考生注意: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填写答案。
1.最早揭示出导体中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物理学家是: A .欧姆B .焦耳C .伏特D .瓦特2.下列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通过电流最小的是: A .微波炉B .电饭锅C .空调D .节能灯3.家庭用户每月应缴付电费多少的依据是: A .用电器的多少 B .用电器功率的大小 C.消耗电能的多少D .通过用电器电流的大小4.如图1所示的各实例中,与连通器原理无关的是:5.某物体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2牛,此时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A .可能小于2牛B .一定等于2牛C .可能大于2牛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6.图钉的前端做得很尖,而图钉帽做得较大,对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前端很尖可增大压力 B .图钉帽较大可减小压力 C .前端很尖可增大压强D .图钉帽较大可增大压强7.在图2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电键S 闭合且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大图2A 船闸B 小试管爬升C 倒装茶壶D 锅炉液位计图1B.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C.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不变D.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不变8.如图3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
若在两容器中再分别加入部分原液体(液体不溢出),小明认为:若加入的质量相等,甲对容器底的压强一定等于乙;小红认为:若加入的体积相等,甲对容器底的压强一定大于乙。
你认为:A.两人的观点均正确B.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C.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D .只有小红的观点正确二、填空题(共26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1) 的原因,一节普通新干电池的电压是(2) 伏。
上海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0CB、100CC、400CD、1000C分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解答:解: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故选A2、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3、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欧姆C、安培D、奥斯特解:A、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力学、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不符合题意;B、欧姆是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不符合题意;C、安培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不符合题意;D、1820 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符合题意.故选D.4、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A、电子B、质子C、中子D、原子解: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核带正电,核外有电子带负电,二者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原子整体呈中性.原子中带正电的微粒是质子.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故选B5、在图1 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解:A、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B、在使用镊子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C、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D、订书机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选B6、在图2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电键S 从断开到闭合时,电路中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变小D、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变大解:由图S 断开时,R1 与R2 串联,电压表测R1 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S 闭合后,R1 被短接,只有R2 接入电路.由此,S 闭合后,R1 被短接后两端电压为0,通过的电流为0,所以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变小.所以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7、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015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

上海市2015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
2.【答案】C【解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3.【答案】D【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A、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力学、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不符合题意;B、欧姆是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不符合题意;C、安培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不符合题意;D、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
符合题意。
【考点】物理常识。
4.【答案】B【解析】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核带正电,核外有电子带负电,二者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原子整体呈中性。
原子中带正电的微粒是质子。
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考点】原子结构、元电荷与带电情况。
5.【答案】B【解析】结合生活经验,找出支点,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A、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B、在使用镊子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C、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D、订书机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考点】杠杆的分类。
6.【答案】A【解析】根据电路图,分析S 从断开到闭合电路的结构,电表所测的电压或电流,根据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判断。
上海市15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 、 选 择题
1.(3 分)(2015•上海)摄氏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A. 0℃
B. 10℃
C. 40℃
D.100℃
2.(3 分)(2015•上海)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 D.振幅
3.(3 分)(2015•上海)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
专题:声现象. 分析:我们常用音色来区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解答: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
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的特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3 分)(2015•上海)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
电流表 A2 的示数
1
0.6 安
0.9 安
2
0.6 安
1.0 安
3
0.6 安
1.2 安
4
0.6 安
1.8 安
①求电源电压 U.
②若变阻器 R2 连入电路中的阻值 50 欧时,求干路的电流 I.
③请通过计算说明电流表 A2 串接在电路中的位置.
五 、 实 验题
23.(2015•上海)天平是测量物体
的仪器,测量时 ,应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
A.
B.
C.
D.
起子
镊子
钢丝钳
订书机
考点:杠杆的分类. 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简单机械. 分析:结合生活经验,找出支点,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 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中考物理专项训练: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含解析)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5•济宁)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2.(2015•南京)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海绵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3.(2015•南京二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B.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C.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炭笔画出的连续的线放大后不连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4.(2015•黄浦区一模)下列原子模型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5.(2015春•南京期中)面对宇宙万物,人们从没有停止过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人类探究结果的是()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B.质子和中子不可以再分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D.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在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7.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比如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电子B.质子C.中子D.氦核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9.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数与质子带的正电荷数相等时,物体对外不显电性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运动场用的塑胶跑道比一般跑到好,这是因为塑胶跑道延展性好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毫升10.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11.关于宇宙与微观世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宇宙的广阔无垠,常以“纳米”作长度单位进行量度B.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中,已经发现比质子、中子更小更精细的结构C.一般分子的大小,常以“光年”做单位进行量度D.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12.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宇宙是由许许多多个星系组成的C.宇宙中各个物体都是静止的D.宇宙中像地球一样的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像太阳一样的天体不是由物质组成的13.关于大宇宙和小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宙和粒子的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分子、质子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C.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D.目前,世界上已经利用核聚变原理建成了许多核电站14.下列对于微观世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B.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C.分子是微观世界中最小的微粒D.分子是组成物质且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微粒15.下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B.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中16.下列关于微粒和宇宙,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微粒组成的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C.汤姆生发现了中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D.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二.填空题(共4小题)17.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和带负的组成的.18.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选填“原子”或“原子核”)是可分的.后来又发现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组成原子核的这两种粒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微粒构成的.19.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的;卢瑟福通过大量实验和科学推理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模型;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整个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20.人们无法凭肉眼看到物质内部的微小结构,对此,科学家们想出的有效方法是根据的现象提出一种的猜想,再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5•济宁)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①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②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③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④1913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解答:解: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则顺序为③①②.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和化学史,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2.(2015•南京)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海绵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1)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2)海绵是多孔结构的物质.(3)汤姆生发现电子后,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在质子组成.(4)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它的层次结构: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解答:解:A、灰尘在空中飞扬,那是物质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故A错误;B、海绵能够被压缩,是因为海绵的多孔结构.故B错误;C、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故C错误;D、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系,星系中又有很多星体,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并且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扩散现象、原子结构、宇宙结构等,所考查内容均为物理中的常见知识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3.(2015•南京二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B.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C.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炭笔画出的连续的线放大后不连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1)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的构成: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2)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是可见的物质体;(3)宇宙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不是宇宙的中心;(4)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解答: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此选项正确;B、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是可见的物质,不是分子.此选项错误;C、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此选项错误;D、炭笔画出的线之间的空隙可以用肉眼看到,所以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宇宙的知识和分子动理论的知识.4.(2015•黄浦区一模)下列原子模型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最早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现在科学家认为电子云模型更符合实际.解答:解:三种模型依次为②葡萄干蛋糕模型、①行星模型、③电子云模型,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电子云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我们观察到的有关电子的现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模型的发现历程,人类认识事务总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出正确的结论.5.(2015春•南京期中)面对宇宙万物,人们从没有停止过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人类探究结果的是()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B.质子和中子不可以再分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D.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1)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中子运动;(2)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3)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4)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解答:解: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原子核集中了所有正电荷及大部分质量,即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及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再分为更小的粒子,电子绕核运动,而质子和中子不做绕核运动,故A不正确;B、质子和中子都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夸克,故B不正确;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长度单位,故C正确;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宏观的宇宙及微观的原子,天体的运动及微观粒子的运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在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根据对微观与宏观世界的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逐一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解答:解: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所有星体都在运动,恒星也不是绝对不动的,故A说法错误;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两物体带上不同的电荷,故B说法正确;C、在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小到大的排列是: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选项中的说法搞反了,故C说法错误;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而不是引力,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是围绕微观与宏观世界的了解,对粒子与宇宙的认识等,属基础知识.7.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比如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电子B.质子C.中子D.氦核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根据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是由于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内各种微粒的电性,要记住.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1)谱线红移现象说明了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则由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可知光波的频率变化;此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2)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3)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4)宇宙是由大量天体组成的,银河系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解答:解:A.谱线“红移”说明了星系在远离我们,从而证实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故A 不正确;B.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所以光年是路程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故B不正确;C.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转动的电子组成的,故C正确;D.太阳只是宇宙中众多的恒星之一,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八大行星之一,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光年、宇宙的组成及谱线红移等,其中光年很多学生易记成时间单位.9.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数与质子带的正电荷数相等时,物体对外不显电性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运动场用的塑胶跑道比一般跑到好,这是因为塑胶跑道延展性好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毫升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的运动.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A、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从而揭示了原子的结构;B、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小颗粒的运动;C、运动场上选择使用塑胶跑道抓要是考虑到它的弹性和硬度;D、构成物体的分子并不是非常紧密的排列在一起的,分子之间有间隙.解答:解: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数与质子带的正电荷数相等时,物体对外不显电性.选项正确;B、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选项错误;C、塑胶跑道比一般跑道弹性好,硬度低.选项错误;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隙,总体积小于20毫升.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有关分子的知识,是一道基础题.10.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2)我们能够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4)分子间具有引力,所以两铅块压紧后能够粘在一起.解答:解:A、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故A正确;B、鼻子可以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故B错误;C、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是不同的,恒星相对于从它旁边运动过的流星而言就是运动的,故C错误;D、两块平滑的铅块压紧后,由于分子间有相互的引力,从而将铅块吸附在一起,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容有:分子动理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原子结构等,以上内容要求学生熟记.11.关于宇宙与微观世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宇宙的广阔无垠,常以“纳米”作长度单位进行量度B.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中,已经发现比质子、中子更小更精细的结构C.一般分子的大小,常以“光年”做单位进行量度D.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1)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离子﹣﹣夸克组成的;(3)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1光年=365×24×3600s×3×108m/s=9.4608×1015m;(4)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变大.解答:解:A、宇宙的广阔无垠,常以“光年”作长度单位进行量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微观世界的认识中,已经发现比质子、中子更小更精细的结构﹣﹣夸克,该选项说法正确;C、一般分子的大小,常以“纳米”做单位进行量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体积变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1)纳米和光年都是长度的单位,纳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光年是最大的长度单位;(2)物质的三种状态是由物质内部的分子排列方式所决定的,分子排列方式也决定了体积的大小.12.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宇宙是由许许多多个星系组成的C.宇宙中各个物体都是静止的D.宇宙中像地球一样的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像太阳一样的天体不是由物质组成的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①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②宇宙最大的单位是星系团,星系团由具体的星系组成;星系由恒星系组成,恒星系普遍是双星系统,一部分恒星系有行星系统,一部分行星系统有卫星,无论哪级天体系统,都是由具体的物质组成;③宇宙万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解答:解:A、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普通的一颗行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此选项错误;B、宇宙由银河系等无数的星系组成.此选项正确;C、运动是物体存在的基本形式,宇宙由运动的物质组成,所以宇宙中各个物体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中.此选项错误;D、宇宙中的天体或星云,都是由具体的物质组成的,只是规模、种类、密度不同.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天文常识的了解,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注意积累.13.关于大宇宙和小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宙和粒子的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分子、质子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C.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D.目前,世界上已经利用核聚变原理建成了许多核电站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1)宇宙由很多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的一个星系,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地球处在太阳系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分子、质子是非常小的微粒;(2)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4)现在世界上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发电的.解答:解:A、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分子、质子,所以A不正确;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所以B正确;C、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所以C不正确;D、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所以D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都是基础知识,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14.下列对于微观世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B.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C.分子是微观世界中最小的微粒D.分子是组成物质且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微粒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分子是组成物质且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但不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解答:解: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正确;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但不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故C错误;D、分子是组成物质且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分子是组成物质且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但不是微观世界中最小的微粒,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015南京联合体中考物理一模(有答案)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D.为了方便推动书柜,将书柜中书取出一些
(3)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对于v1和v2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③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其示数如图乙所示.
请你帮助他将下面的实验记录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
ρ/g•cm-3
48.2
20
26.(4分)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球由斜面的某位置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小木块:
(2)在光具座45cm处放置一个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矫正原理与这个相同.
(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1节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到光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电源插头使用三脚插头,主要是为了插头插得牢
D.为防止喷口的水汽化烫伤手,手应远离喷头出气口
10.质量为8kg的均匀木块,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若用2N拉力使它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前进20m,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取g= 10N/kg)
A.木块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等于80N
B.木块对桌面的压强是800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黄浦区中考物理一模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1.家用电能表上显示当前用电示数的单位是
A.千瓦时B.千瓦/时C.瓦秒D.瓦/秒2.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
A.帕斯卡B.托里拆利C.阿基米德D.牛顿3.下列原子模型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原子行星模型②原子葡萄干蛋糕模型③原子电子云模型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4.额定功率最接近800瓦的是
A.白炽灯B.电风扇C.洗衣机D.微波炉5.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越多
A.总电阻越大B.总电阻越小C.总电压越大D.总电压越小6.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将电流表A1、A2正确连入电路,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各电表的示数均不为零。
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电压表V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不发生变化,电压表V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发生变化。
则
A.电流表A1一定测量通过R2的电流
B.电流表A1可能测量通过R1和R2的电流
C.电流表A2一定测量通过R2的电流
D.电流表A2可能测量通过R1和R2的电流
7.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时
A.电压表的示数变小B.电压表的示数不变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D.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图2
图1
8.如图3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
现分别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将两个正方体切去一部分,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甲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
B.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
C.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
D.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
二、填空题(共26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用电器与控制它的电键是(1)的(选填“串联”或“并联”),它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2)能,其所消耗的电能是远方的发电站通过(3)输电线路输送至用电区的(选填“高压”或“低压”)。
10.生活和生产中的很多物品都运用了物理学的知识。
在图4(a)中,金属锥的头部尖细锋利,是为了能产生很大的(4);在图4(b)中,“乳牛自动喂水器”利用的是(5)原理。
在图4(c)中新型材料“气凝胶”被称为“最轻材料”是因为其(6)极小。
11.
原子中不带电的粒子是(7)。
在太阳系中,地球是(8)
星。
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9)
把信息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选填“无线电波”或“声波”)。
12.某导体两端电压6伏,10秒内通过该其横截面的电荷量为2库,这段时间内电流做的功为(10)焦,通过它的电流为(11)安。
当该导体两端电压变为12伏时,它的电阻为(12)欧。
13.在图5中,重为4牛的金属块静止在水面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牛,金属块受到浮力的大小为(13)牛,方向(14)。
当剪断连接金属块与测力计的细线时,金属块所受合力将(15)3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a)(b)(c)
图4图5
图3
14.如图6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的质量分别为2 m 和m 、边长分别为2a 和a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6) 。
实心均匀正方体丙、丁的密度和边长分别如下表所示,若在丙或丁中选择一个叠放在甲或乙上方中央,使上方物体对下方物体的压强p 上与下方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Δp 下的比值最大,应将(17) 。
15.在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电阻R 1、R 2出现断路故障,闭合电键S 后: ①若三个电表中只有一个电表有示数,则有示数的电表是 (18) 表,故障是 (19) 。
②若三个电表中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发生变化,则示数发生变化的电表是 (20) 表,故障是 (21) 。
(电表均选填符号)
16.小明和小华用相同的实验器材,验证电与磁的关系,实验过程分别如下图所示。
①小明:
根据小明的实验现象,可验证: (22) 周围存在磁场,且 (23) 。
②小华:
指出小华的实验验证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写出两条):Ⅰ (24) 。
Ⅱ (25) 。
小华的实验过程中,小磁针静止时N 极所指方向未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 (26) 。
三、作图题(共6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2B 铅笔。
17.根据图8中通电螺线管的S 极,标出磁感线方向、小磁针的N 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18.在图9中的〇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并联电路图。
图8
图9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图6
四、计算题(共24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9.小球浸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1×10-3米3,求小球受到的浮力F 浮。
20.标有“220V 100W ”字样的用电器,正常工作5小时,求需用电多少度?
21.在图10(a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6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50Ω 2Α”字样,所用电压表的表盘如图10(b )所示。
闭合电键S 后,电路中的电流为0.4安。
求:
①电压表V 1的示数U 1。
②通电10秒,电流通过变阻器R 2所做的功W 2。
③在各电路元件均安全工作的条件下,
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路中电流的最大变化量ΔI 最大。
22.如图11所示,金属圆柱体甲的高度为d ,底面积为S ;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为2S ,且足够高,其中盛有深度为H (H >d
①若甲的体积为1×10-3米3,密度为2×103千克/米3②若乙所受重力为G 1,其中所装液体重为G 2
③现将甲浸入乙的液体中,其下表面所处深度为h 压强p 甲与液体对乙底部压强p 乙的比值及其对应h
图11
图10
(b )
A .测出被测物块的重力
B .测出……
C .测出空桶的重力
D .测出桶和物块排开水的重力
F 1 F 2 F 3 F 4
图13
五、实验题(共18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仪器叫 (1) ,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零刻度后,发现指针如图12所示,此时应向 (2) 移动 (3) ,并通过观察指针是否对准分度盘的 (4)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
24.图13所示的实验过程,可验证 (5) 原理。
其中“步骤B ”的目的是:测出 (6) 。
若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四个示数值F 1、F 2、F 3、F 4满足关系式 (7) 时,则可以验证该原理。
25.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由两节新干电池组成,小灯泡L 标有“2V ”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1Α”字样。
①本实验的原理是 (8) 。
②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4中实物电路正确连接完整。
要求:闭合电键S 前,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 至左端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9)
③连接好电路,闭合电键,观察到灯泡L 不发光,电压表示数为零。
将电压表分别正确并联在AB 、AC 、AD 两端,发现U AB =U AC =0,U AD >0。
请判断,发生故障的是 (10) 。
④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测定灯泡L 的额定功率。
当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 时,眼睛应先观察 (11) 表的示数,然后读出另一个电表的示数。
当灯泡L 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5所示,则灯泡L 的额定功率为 (12) 瓦,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13) 欧。
图14 图15
图12
26.某小组同学研究盛有足够多液体的柱形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液体未溢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增加量ΔF容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量ΔF液的大小关系。
他们先后将质量m物和体积V物不同的物体放入盛有酒精的柱形容器中,并测得ΔF容和ΔF液,相关数据见表一、表二。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中的相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盛有足够多液体的柱形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液体未溢出),ΔF容与V物无关。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m物和ΔF容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盛有足够多液体的柱形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液体未溢出),(15)。
③进一步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合理猜想是:盛有足够多液体的柱形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液体未溢出),当(16)时,ΔF容和ΔF液的大小相等。
请在表三中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以达到能结合表一、表二验证上述猜想。
2015年黄浦区中考物理一模答案及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