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2祖父的园子人教部编版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执教:郭南洪文字实录: 吴月燕执教班级:中山市港口镇中心小学五(3)班执教时间:2013年5月6日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上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上两课我们跟随者作者感受了她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那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吗生1:课文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生2: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师:很好!生3:祖父的园子有多大多漂亮生4:祖父的园子给了她怎样的童年趣事生5:祖父的园子里发生了什么新鲜的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多会动脑筋,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走进《祖父的园子》。
打开课文,看看课文给了我们哪些提示。
师出示问题:(1)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2)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师:带着这两个问题让我们走进作者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想想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的把有关句子找出来。
拿起书本用自己最喜欢的学生朗读课文,开始。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读完的同学举手。
生举手。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有没有把课文的生字读准呢师:出示生字新词,指名个别读。
生一个读一个生字词。
师:看来大家都能读准确生字。
读了课文,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祖父的园子给你的印象吗学1:漂亮。
师:能不能用个四字词语说一说。
生2:各种各样。
生3:多姿多彩。
生4:丰富多彩。
生5:五彩缤纷。
师:这个词用得非常好。
上来把这个词写下来。
生5板书:五彩缤纷师:还有吗生6:生机勃勃。
师:生机勃勃这个词也很好,请写到黑板上。
生6板书:生机勃勃师:还有吗生7:十全十美。
师:还有吗生8:应有尽有。
生9:绚丽多彩。
生10:兴高采烈地。
师:还有吗生11:兴致勃勃。
师:给作者很快乐,很自由。
小学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五年级语文教案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
文中的小萧红是一个儿童,文中回忆了她的童年的故事。
我想问一下,你是儿童吗?生:我算是少年了吧!生:我觉得我是少先队员,我不是儿童。
师:那哪个是儿童呢?你是儿童吗?生:我也不是儿童,我是少年。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孩子是儿童?生:我认为不懂事的,天天想着玩的是儿童。
师:那你是很懂事的不想着玩,想着学习了,对不对?那你觉得什么样的是儿童?生:我觉得天真可爱的。
师:你不天真可爱吗?你觉得什么是儿童?生:我觉得二年级以下的是儿童,二年级以上的不是儿童。
师:你是以二年级为分界的。
还有没有同学说?生:我也是少年队员。
我觉得比较顽皮幼稚的是儿童。
你觉得你从年龄上不是儿童,但从顽皮的天性上看是儿童。
师:江老师还是儿童吗?生:有儿童的部分,我感觉江老师也非常顽皮。
师:你都看到我顽皮了?我在学校里可严肃了。
生:我觉得只要有童心,就算是儿童的一半。
师:有一颗童心只能算儿童的一半,你的要求挺高呢!在我们眼里,你们都是儿童,就像冰心所说,你们的身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当你读书的时候,当你说话的时候,当你奔跑欢笑甚至顽皮的时候。
所以跟你们在一起,说话不用思索,态度不必矜持。
再问一个小问题,我们都是儿童,是儿童可以怎么样?生:我认为是儿童要玩得快活。
儿童不像大人一样,非常拘谨。
师:儿童可以无拘无束。
那你认为儿童可以怎么样?生:我认为儿童可以随便地玩吧。
师:可以随便地玩,嘴巴可以随便地说。
想说什么——生:就说什么。
师:想怎么说——生:就怎么说。
师:老师想怎么上——生:就怎么上。
师:呵呵,不能就怎么上。
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还记得吗?把课文打开。
师:我家有一个——生:大园子。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2祖父的园子(部编版)

一、导入师:有一本书,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童年生活中;让人不由得就想站住,笑微微地看着那个淘气的小姑娘,看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然后等着,等她醒了,看她又闹出什么好玩的来……这本书的名字叫作《呼兰河传》。
写这本书的人名叫萧红,她才华横溢,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她的作品,曾被忽视,被误解,被低估,但经受时间的考验,愈加显示出其永恒的价值。
《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就选自《呼兰河传》。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被作者自称为精神花园的祖父的园子,领略其中的魅力。
【赏析要点】开始的导入娓娓道来,自然流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引领学生走进了大家的童年世界。
二、初读师:课前已经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生:我在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作的情景。
【赏析要点】语言简练,要求具体明确。
三、精读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课文,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想一想自己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园子?【赏析要点】课堂一开始的情境创设就成功地把学生带进了萧红的世界——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想一想自己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园子”这一问题,使学生自始至终处在思维的构建中,引导学生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从而使阅读多元起来。
这个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感受。
1.一看园子(课件出示)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圆胖胖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生:生机勃勃。
师:还可以看出它是一座怎样的园子?生:五彩缤纷。
(整理)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根据录像整理)课前板书好课题《祖父的园子》师:亲爱的同学们,让你们久等了。
我姓于,叫于永正,山东蓝阳人,我们是老乡。
欢迎我吗?生:欢迎(声音不响亮)。
师:老师掌声,你们不鼓掌?欢迎吗?生:欢迎。
师:谢谢!上课生:老师——您好(停顿)师:我提个建议,今后说话、问候越自然越好。
老师,您好,不要这样。
老师您好或者老师好就行,越简洁越好。
起立。
同学们好!生:老师好读课题,质疑师:请坐,慢慢来,不要着急。
今天我们一起学篇课文,题目是(指板书)读——生:祖父的园子师:不自然,祖父的园子,读——生:祖父的园子。
师:这个“的”要读得轻。
(范读)祖父的园子生再读。
师:正确,你们读了这篇课文,有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的?我看谁会思考?请讲——生:在祖父的园子里发生了什么事?师:这个大概你知道,只要读一遍课文就知道了。
因此,这个问题可以不提。
提有价值的问题。
你读了没读懂的问题。
没学懂还有问题。
读懂的问题不要说。
生:祖父会在园子里干什么?师:这个问题要不要提?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了,一看就知道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
生:萧红是谁?师:萧红是谁?这儿有简介。
(老师出示孩子手里的教材)。
一看就懂了,这个问题也不要提。
生:作者为什么要写祖父的园子。
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倒是问题。
你思考了吗?没思考没关系,那么这两节课我们就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检查预习情况,学习字词师(灯片出示倭瓜):你们不是学习过了吗?先读给我听听,读——生齐读:倭瓜。
师:什么叫倭瓜?请你告诉我。
如果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告诉我。
生:不知道。
师:真不知道吗?如果不知道就猜,说不定就猜对了。
记住我的话,今后考试先思考,如果这个问题不懂我就硬猜,猜不准,乱写,胡乱写,说不定你写对了。
如果一个字不写,0分。
万一写对,写对一半就有分。
猜一猜——生:应该就是一种瓜。
师:没错,万能的正确答案。
应该是一种瓜,就是一种瓜。
但是这样答没有分。
不管怎样还要猜,谁要猜?生:可能是园子里长的可以吃的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说课稿、课堂实录)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一、说教材《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
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
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补白、仿写精彩语句;3、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
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爱和对我的关怀。
难点: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1.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补白、仿写中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我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1、根据文本需要,加入昆虫的图片,声音,变抽象为具体,变单一为丰富,听、看、说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2.在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尝试补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使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体会“园子的精神意义”,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 》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运用批注、关注细节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读出作者情感。
在逐渐理解文章主旨的过程中体验阅读乐趣,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2.丰富阅读散文的经验,并在读懂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3.感受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特的情感,体会散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重点:1.运用批注、关注细节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读出作者情感。
在理解文章主旨的过程中体验阅读乐趣,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2.丰富阅读散文的经验,并在读懂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特的情感,体会散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初步感受作家作品师:这段文字你们还记得吗?生:记得!师:这位女孩子,你帮大家来回忆一下。
(指名读文。
)师:叫什么?生:《火烧云》。
师:你们怎么记得这么好呢!生:我们上个学期刚学完,第四课就是。
师:你看他记得这么清楚。
我猜你们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看刚才这个女孩子读的时候表情多迷人,她一直是笑盈盈的,这就是文字带给你们的乐趣,对吧?知道这段文字出自哪本书吗?哈哈,让我问住了!生:是语文书!师:狡猾,这段文字出自《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
特别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她是我们黑龙江哈尔滨的女作家。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出自萧红的这本书,下面我们一起写课题――《祖父的园子》,同学们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师:课文在哪儿呢,快拿出来。
有的同学都期待得不得了了,是吧。
带着你们的期待,去读一下课文,有感受的地方做一下标注。
(生默读课文。
)师:我看有的同学都自觉地读第二遍了,真的挺好。
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吗?这么多想说的!我不能让你们都发言,但我想了一个招让你们都能说,小组内先和你们的小伙伴说一说你最想分享的感受,然后再把你们小组内最想和班里同学分享的感受写在磁条上。
(生四人一组,分享阅读感受。
交流后,生纷纷把磁条贴在黑板上,有:天真、淘气、可爱、贪玩、童真、活泼、喜爱、温馨、天真、可爱、自由、天真、有趣、用心、听话、快乐。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2.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2《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课文原文2.祖父的园子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谈话(略)师:课前预习很充分,咱们开始上课!速读全文,整体感知师:(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今天我们学习——。
(生读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生1: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生2:园子里有什么?生3:谁的祖父?师:那是萧红的祖父。
师:请你读读课文第一页横线下面的文字。
这是脚注,关注脚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课文的出处。
(生读脚注。
教师随机点击课件,出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第1版《呼兰河传》的封面)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很长,一节课学完。
我们围绕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先来自读课文,把课文内容读懂。
(课件出示:学习建议)生自读课文。
品读园中“样样都有”师:课文首先写到了怎样的园子?生:样样都有的。
师:从这一段的文字中,你圈出哪几个词语,可以用来概括这个园子?生1:大花园生2:样样都有教师板书:样样都有师点击课件,出示课文语段:师:这段写了大花园样样都有,何以见得?你圈出了哪些词?生:蝴蝶、蜻蜓、蚂蚱、蜜蜂师:注意读好蚂蚱。
跟我读,蚂蚱,读轻声。
生接读。
师:老师读着读着,我有了疑问:“我家有个大花园”,应该主要写花,怎么课文只说到蝴蝶、蜻蜓、蚂蚱、蜜蜂了?这是为什么?生细读文本,思考后交流。
生1:花鸟虫鱼,是我家花园里的景物,花园里肯定有昆虫,所以蝴蝶、蜻蜓、蚂蚱、蜜蜂。
生2:有花有鸟,有虫,花园里才会热闹。
生3:大花园里有了昆虫的活动,花园才会生气勃勃。
师:讲得有道理!可花园里总该有花吧?生: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2祖父的园子人教部编版
一、第一只眼:用儿童的眼睛看园子
1.词语提炼,初步梳理文路
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
花儿开鸟儿飞虫儿叫
倭瓜爬架黄瓜开花玉米随意长蝴蝶随意飞
第二组: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
第三组:大笑笑够了还在笑
师: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园子?能否用一个词形容萧红的生活?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
生: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萧红;这是一个宽厚善良的祖父。
师:祖父、园子、小萧红,是文章的三条线。
这三条线揉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画。
下面让我们走进园子,看看萧红是如何描写祖父的园子的。
2.聚焦文本,走进童年的园子
出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喜欢这个园子吗?喜欢它的什么?读出理解。
生:喜欢。
园子生机勃勃,色彩斑斓。
师:萧红被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当代女作家之一”,怎么她写出来的文字这么简单,甚至有点啰嗦。
看看老师的修改:
原文: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修改:它们颜色各异,有白、黄的、绿的、金的,还有大红带金粉的。
师:对比一下,哪一个更精炼些?哪一个更容易读?萧红为什么不写精炼一点呢?
生:萧红是从孩子的角度描写园子,她的语言具有儿童的特点。
师:萧红那时候才四岁,四岁的小孩子看事物就是这样的,说的话也是简单易懂的。
用儿童的语言,写儿童的事,难怪这么有趣。
师:有趣的还不止这些。
请走进课文,走进萧红的童年。
你从哪一个词、哪一句话读出了童年的乐趣,请圈画下来,并与同伴交流你的理解。
生1:园子的西北角,榆树会呼叫,还会冒烟,会发出和蚌壳一样的光,就像童话世界一样。
这就是儿童的眼光,童年的乐趣。
生2:祖父摘花、拔草、浇水,我也跟着摘花、拔草、浇水,其实就是再瞎闹、乱勾、乱闹,可是祖父丝毫没有责怪她,自由自在啊。
生3:花开了就像睡醒了,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
在小孩子的眼里,动物都有灵性了。
(师追问:何谓灵性)灵性,就跟人一样,有思维、有思想了。
(6)深入:聚集第十七自然段。
师生对话预设:
出示: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哪个字、哪个词让你看到儿童的特点?
生:睡醒了、逛、说话。
花开不叫花开,叫睡醒了;鸟在飞,就是在逛;虫子的叫,就是很自然的说话;花儿、鸟儿、虫子在她的眼里,都跟人一样了。
出示: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哪一个字看到儿童的特点?(活)这本来就是活的啊。
这个“活”是生死之活吗?
生:原来是“静”的,现在动了,就是活了;活是一种生机勃勃;活是一种自由自在;活更是随心所欲;这应该是拟人手法。
这“活”的事物都是萧红童年的小伙伴啊。
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师:倭瓜、蝴蝶的“活”又有什么特点?
生:生机勃勃、自由
……
师:在自由自在的园子理,植物、动物生机勃勃、自由畅快,那人呢?人自由吗?出示: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愿意()就();愿意()就();愿意()就();
(7)链接:你们也有自己的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也来读读自己的童年
出示:星期天,我是快乐的,我愿意()就();愿意()就();愿意()就();下课了,一切都活了()。
二、另一只眼:用成年的眼睛看园子
师:萧红用儿童的语言写写童年,你们在儿童的语言里,读萧红的童年,也读自己的童年。
在这个快乐、自由的园子背后,想知道老师还看到什么吗?
出示:茅盾: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放宽场景,感知萧红一生的坎坷
幻灯出示图片及文字:凄风苦雨萧萧落红——萧红,30年代的“文学洛神”,被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当代女作家之一”。
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10岁,母亲去世。
父亲对她很刻薄,她初中毕业逃到了哈市滨,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终日徘徊在街头。
当时,时局动荡,民族危亡,长期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支离破碎的家园,让她倍感人生之苦难与无常。
她被学校开除,遭受世人的白眼,受到情感的欺骗……31岁时,日寇攻陷香港。
萧红正患严重肺病,住在玛丽医院,喉管开刀,痛苦万分。
没过几天,在无亲无友的寂寞惊恐中辞世。
临死前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
2.收紧视线,领悟萧红精神的家园
师:读着这段文字,你的心情怎么样?带着这个理解,我们再回到祖父的园子来,看看萧红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
出示:祖父的园子里五彩缤纷,万物自由自在,而现在,在祖父的园子里,小萧红可以随心所欲,时刻充满着开心和快乐,而现在,在祖父的园子里,有疼爱自己、关心自己的祖父,而现在。
师:祖父的园子在乱世漂泊中的萧红眼里,仅仅是一个园子吗?
生:祖父的园子就是萧红的家啊!家里有温暖,有关怀,更有自由;祖父的园子是萧红漂泊时心灵的港湾,是饥寒交迫时一盏温暖的灯,更是她脆弱心灵最后的壁垒;是萧红心底深处的一个梦!自由、快乐、生机,一切园里的事物只能在梦里相见了;在这样的梦里,只愿沉醉,不远醒来;是她心灵的家园啊!是她理想的天堂啊!)
师:是啊,童年的园子没有战火,没有饥饿,没有欺骗,没有病痛,有的是真正的快乐和自由,有的是祖父的爱。
从这个意义上说,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精神温暖的家园。
师:萧红用她儿童化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一幅美好的童年画卷。
童年啊,要多快乐有多快乐,要多自由有多自由。
可是,结合萧红的遭遇来分析,我们看到了萧红心底的精神的寄托。
所以记住:用两只眼睛来阅读,一只看文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用来看文字里面的意思。
(意图说明:让孩子用“另一只眼睛”读园子,看来唐突。
且不说凄风苦雨中的生命历程是否小学生所能承受之重,单就编者的意图来说,就偏离了“感受童年情趣”的单元主题。
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不错,更多的时候我们要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但适时地把孩子托高一些,也未尝不可。
从课堂发言看,这样的深刻完全是孩子能达到的高度。
在孩子们诗化般的语言中,不仅园子的意象显得更为饱满,且语言与思维的升华也更为厚实。
更为重要的,部分学生可能因此走进呼兰河更为广阔的天地。
这,才是真正的“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