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PPT 张世君 第8章第6节 托尔斯泰

合集下载

列夫托尔斯泰-PPT解析精选课件PPT

列夫托尔斯泰-PPT解析精选课件PPT

2021/3/2
18
分组讨论:
归纳一下,1-5小节各写了托尔斯泰面 部的哪些特征?
①托尔斯泰须发特点——浓密 ②托尔斯泰面部轮廓——平庸 ③托尔斯泰面部表情——阴沉 ④托尔斯泰长相特点——平平 ⑤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的
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2021/3/2
19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
2021/3/2
27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 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 滞留着愚钝和压抑
2021/3/2
28
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
是长相平平,混在群里找都找不出来。……他拥有一 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列 夫
·
托 尔 斯 泰
2021/3/2
1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2021/3/2
2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及作品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 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五、六十年代托尔斯泰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 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 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 犹太家庭。
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
和人物传记见著。他为著
名文学和历史人物所作的
评论和传记,使他享有很 斯蒂芬·茨威格
高的声誉。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 的经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传记
《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2021/3/2
11
广袤无垠(mào yín):广阔无边.古代以东

外国文学史托尔斯泰及其作品PPT课件

外国文学史托尔斯泰及其作品PPT课件
在他的藏书室里,还有一个放着钢笔和墨水瓶的 文具盒,那是庄园里的一个农民送给他的,上面 刻着俄国谚语:“用笔写下来的东西,就是利斧 也砍不掉”。
忏悔的爱情
1862年,托氏从国外回来,爱上了宫廷医生别尔 斯家的二女儿,17岁的索菲亚·安德烈耶芙娜。
一天,他当着索菲亚的面,用粉笔在桌上写道: “你的青春和对幸福的渴望,使我非常强烈地联 想起自己的衰老和对幸福的失望。”他渴望幸福, 却又充满疑惧,自己已经三十有四,早年又有过 放荡生活,不会享有家庭幸福了。而索菲亚太年 轻,像一张白纸一样不能玷污。他在日记中忏悔: “不要闯进那青春、诗意、美和爱情的境界…… 修道院、劳作,才是你的工作,在这上面你可以 安静地、愉快地俯视别人的爱情和幸福。”
母亲玛利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公爵之女。
1849年,托氏到彼得堡考法学学士,只考了两门 就灰溜溜回家了。从这年11月起,托氏开始做官, 在图拉省的行政管理局任职。第二年12月被提升 为十四品文官。
我生活得完全像头畜牲,虽然并不完全放荡,但 自己的工作全抛弃了,精神极度沮丧。
他悔恨自己的放荡生活,向往道德上的纯洁。这 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作品有《马太福音》中 的《登山训众》和卢梭的《忏悔录》。
落后的文明观
他不仅要俄国人崇尚道德,回归顺从和群 体,而且还认为中国人应该遵循自己固有 的民族传统方式生活,而不应该追求科学 文明,走西方所走的道路。
他所回归的东方是一个“静止不动”的东 方,他把这看做他所追求的真理和人类的 出路,表现了他对东方文化的宗教崇拜感 情和落后的文明观。
2、宗教思想
答复
海子
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 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5.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 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 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 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第9段)
➢ 谈“美”——品托翁精神
3.结合评价性语句,我们可以看出,茨
威格对列夫·托尔斯泰极尽赞誉,这似乎与
他所描写的托翁外貌形象不太符合。他又
➢ 关于“幸福”的讨论
思考: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 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 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 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 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托尔斯泰 作为能看清真相的智者,他是幸福的。
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 ,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 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
➢ 谈“美”——品托翁精神
蕴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含

富 感 情
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 了托尔斯泰眼神的观察力、敏锐性
和蕴含的丰富感情。
➢ 谈“美”——品托翁精神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
力 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
巨 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大
代表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 故事》;代表传记《三作家》《人类的群星闪 耀时》《罗曼·罗兰》等。
1928年,茨威格访问苏联,参加了托尔斯泰 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会。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 参加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回国后,写了 传记《三作家·托尔斯泰》。
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 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 墓,称其坟墓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感受到了托尔斯泰 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共28张PPT)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共28张PPT)

及 里 , 逐
斯 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泰
层 深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1.阅读1-5自然段,归纳一下,每个自然段各写了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些特 征?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他的外貌?
①托尔斯泰须发特点——浓密
②托尔斯泰面部轮廓——平庸

③托尔斯泰面部表情——阴沉
庸 普
④托尔斯泰长相特点——平常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麻木不仁: 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例句:面对倒在血泊中的小孩,他们竟然视若无睹,麻木不仁, 真令人愤慨。
黯然失色: 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例句:在真理面前,一切华丽的谎言都会黯然失色!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器宇:
气概,风度。
禁锢:
束缚,限制。
粗制滥造: 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例句:如今我们要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严禁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例句:公安部门一定要严厉打击黑
网吧,不让它们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郁郁寡欢: 心情苦闷的样子。 例句:地震之后,他虽然活了下来,

⑤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面部轮廓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 陋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 巧匠建造起来的。
比喻:用粗制滥造的小屋比 喻脸部轮廓,生动地描写出托尔 斯泰脸孔的粗劣。
须发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ppt课件完整版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ppt课件完整版

托尔斯泰个人经历与思想转变
02
对贵族生活的厌倦、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寻求社会出路。
创作动机
03
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揭示俄国社会的虚伪、腐朽和罪恶,表
达对人性解放和道德完善的追求。
1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塑造
01
02
03
故事情节
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爱情故 事为主线,穿插列文的精 神探索与农事改革实践。
2024/1/28
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02
托尔斯泰思想与全球文化的对话
托尔斯泰的思想观念具有普世价值,与全球各地的文化传统产生了对话
与碰撞,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28
03
托尔斯泰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托尔斯泰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他的作
品和思想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道德与责任观念
安娜在爱情与家庭责任之间的挣扎, 反映了个体道德选择与社会责任之间 的冲突。
2024/1/28
14
04
托尔斯泰独特写作风格剖析
2024/1/28
15
现实主义手法运用
2024/1/28
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托尔斯泰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和描绘,展现 了俄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包括贵族、农民、士兵等各个阶 层的生活状态。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他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通过人物的性格、命 运和相互关系,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和规律。
客观冷静的叙述风格
托尔斯泰的叙述风格客观冷静,不直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 感和评价,而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来展现情感和态度 。
16
心理描写技巧展示
1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ppt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ppt
210 01
研读课文
方法指导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课文对托尔斯泰的 外貌描写,运用了连珠的妙喻和神奇的夸张。
210 01
研读课文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 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210 0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分析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特点。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分析重点语句 ,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 、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210 01
作者简介
210 01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生于犹太工厂主家庭。擅长写小说、人物 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主要作品: • 短篇小说《看不见的收藏》《马来狂人》《一个陌生
210 01
写作背景
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
210 01
人物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
身贵族。创作时期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地反映出以
列 夫
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无情
托 尔
揭露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另一
斯 方面,宣传对恶不抵抗,想以“自由平等”的小农社
210 01
整体感知
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列 夫
(1-5段) 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


斯 泰
描写托尔斯泰那双非同寻 (6-9段)
常的眼睛。
210 01

8_《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32张PPT)

8_《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32张PPT)
这句话是对上文外貌描写的总结与升华。揭示出托 尔斯泰虽出身贵族,却心系民众,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 已经与俄国人民融为一体,是俄国人民的代表。揭示出 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 泰的喜爱与敬佩。
第5自然段: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赏析下面这句话: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 富裕的犹太家庭。
【代表作】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 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大师》 《罗曼·罗兰》等。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 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 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比喻、夸张
生动形象写出托 尔斯泰给人留下 的印象总是失调、 崎岖、平庸,甚 至粗鄙。
第3自然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 写其面容表情。
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间那种 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对比,突出托尔斯泰面容“丑陋 可憎”,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 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 生活。
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 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 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 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第6自然段: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 来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

《列夫 托尔斯泰》PPT课件(完整版)

《列夫 托尔斯泰》PPT课件(完整版)

预习思考问题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 思
1
托尔斯泰有着怎样的外貌?重 点刻画他的外貌有什么作用?
导 思
3
文章为什么抓住托尔 斯泰的眼睛来写?
关键词:眼睛、伟大
导 思
2
文章在安排内容时采用了怎
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导 思
4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托
尔斯泰怎样的感情?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①—⑤):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萃及其超越自身、超越人类一切平庸的伟大。回国后,他
写成了传记《三作家》,《托尔斯泰》为其中一部。
又名《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为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 家)、司汤达(法国作家)、卡萨诺瓦(意大利作家)作传。
预习资料速查

体 知
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
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资料,加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 (1)原文: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 号小山,晏殊第七子。
——晏几道《采桑子》 译文:她的眼睛明亮美丽,用千斛明珠来形容也不觉得夸张。 (2)原文: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诗经·郑风》 译文:郊野蔓草如茵,露珠颗颗晶莹。有位漂亮姑娘,眉目婉美
多情。
课文拓展积累
传统文化
“衣冠禽兽”之前世今生 “衣冠禽兽”一词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 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 所绣的禽和所绘的兽也不同。 明朝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xī c孔hì雀,四 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㶉鶒,八品 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下,广大人民的一种求生 意识和求生手段。在专制统治下,如果过于刚烈,必 遭毁灭、镇压,顺从是一种柔情缓冲,无条件地服从 家长、国君以求生存。它积淀在东方人的心理深处, 成为东方民族文化心态的第一要素。俄国人长期受到 外族侵略,古老宗法制的约束和专制农奴制的压制, 顺从意识特别突出,托尔斯泰把自己的思想探索回归 到这一东方文化,表现了他的宗法制农民立场。
推崇中国古代哲学家
托尔斯泰回归东方还跟他晚年对中国古代哲学家的 欣赏和研究有关,他推崇春秋时代的老子学说,认为老 子对他的影响巨大。他从1877年开始研读老子著作(法 文本),1884年翻译《老子》,1893年翻译老子的《道 德经》(德文本),1910年出版了自己选编的《中国贤 人老子语录》,书中他写了《论老子学说的真髓》一文。 他在1884年1月的日记中写:“摘自老子:人出生时,既 柔且弱;人若强壮,他即赴死。树木长时,既柔且嫩, 若其干硬,即将枯死。柔与弱,乃生之伴。是故强者不 胜。树木既壮,刀斧必至。强大者,必夭之,柔弱者, 必壮之。”(转引自《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
去世
写完信,托氏坐马车离 开了家。1910年11月7日, 他因肺炎在阿斯塔波沃夫车 站去世,终年82岁。 根据遗愿,托尔斯泰被 安葬在家乡,一个朴素的没 有碑石的墓地中。
忏悔意识在人物塑造中的反映
托氏个人思想矛盾和忏悔意识都在他的 小说中得到反映。从早年的《一个地主的早 晨》,中年的《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 尼娜》,到晚年的《复活》,在这些世界名 著中,托氏塑造了一系列忏悔贵族形象,如 涅赫留朵夫、列文、彼埃尔、安德烈等,在 这些人物身上,或多或少表现了作家本人的 忏悔情绪。
认同农民
托氏研究宗教,在宗教中找到出路。他发现只有 农民信教最真诚,贵族信教是虚伪的。他认同了农民, 认同了宗法制农民的生活方式,完成了他的人生观的 转变。以此他开始过平民化生活。 他的转变期的思想特征是从贵族地主立场向宗法 制农民立场过渡,在新的宗制信念的基础上建立自己 的生活。
对贵族态度的转变
贵族公子气
托尔斯泰是个内心生活十分复杂的作家,一生都在 不断地分析自己,批判自己和改变自己,处在终身忏悔 之中。 托氏出身贵族,一岁多死了母亲,九岁死了父亲, 在姑妈抚育下长大,形成多疑、热情、易冲动而又自由 发展的性格。 他有一颗不安宁的灵魂,总是在苦苦寻求着什么。 在喀山大学读书时,受尤施柯娃姑妈的影响,迷恋上了 上流社会的生活,一心想做体面人。他经常参加各种舞 会和晚会,学习成绩不太好。这引起了他对生活的严肃 思考,他从尤施柯娃姑妈家搬了出来,另租房间单独过 活,他闭门思过,决心改掉自己身上的贵公子习气,过 廉洁的生活。
平民化生活
托尔斯泰写作了《忏悔录》,内中谈道:“我否 定了我们这个圈子的生活,我认清了,这并不是生活, 这不过是类似生活而已……为了理解生活,我应当去 理解的……不是我们这般寄生虫的生活,而是这些创 造生活的、平常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赋予生 活的意义。” 他过起了自食其力的平民化生活,他戒掉了烟酒, 开始吃素食,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打猎,他尽量干体力 活,不要仆人侍侯,自己生炉子、劈柴、收拾屋子, 去井边汲水,还学干木匠活和鞋匠活。
军队生活
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到高加索参加了军队。军务 之余,他开始了小说创作,并 获得了成功。托氏对自己从军 也进行了反省。他在1853年的 日记中写道:“搞了一次浑帐 检阅。所有的人都在狂饮,特 别是哥哥……战争是一种不正 义和愚蠢的事,那些正在打仗 的人力图压下自己良心的呼声。 我正在做的事好吗?”他在克 里米亚战争失败后离开了军队。
作家生活的影子
托尔斯泰笔下的 忏悔贵族都有他自己 生活的影子。他将自 己求爱的细节写进了 《安娜· 卡列尼娜》 中。列文向吉提求爱, 采用在桌上写字的方 式,这是作家本人的 经历。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清算过去
直到结婚,托氏一直处于不断自责的痛苦 心情中。最后他坚持在婚前把自己的日记交给 索菲亚看,里面记着他过去与一些女人发生过 关系,甚至包括侍候他的女奴。索菲亚看了这 些日记十分痛苦,几经思考,她原谅了他,同 意结婚。托氏如释重负,感到彻底清算了自己 过去的历史,他以一个新人的姿态开始安定下 来,全力投入了创作。
忏悔的爱情
1862年,托氏从国外回来,爱上了宫廷医生别尔 斯家的二女儿,17岁的索菲亚· 安德烈耶芙娜。一天, 他当着索菲亚的面,用粉笔在桌上写道:“你的青春 和对幸福的渴望,使我非常强烈地联想起自己的衰老 和对幸福的失望。”他渴望幸福,却又充满疑惧,自 己已经三十有四,早年又有过放荡生活,不会享有家 庭幸福了。而索菲亚太年轻,像一张白纸一样不能玷 污。他在日记中忏悔:“不要闯进那青春、诗意、美 和爱情的境界……修道院、劳作,才是你的工作,在 这上面你可以安静地、愉快地俯视别人的爱情和幸 福。”
中期:转变期(1863——1883)
托氏否定了西欧文明,在俄国文化中寻找生命 的意义和俄国的出路。 托氏在转变自己思想时,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精 神危机。危机起于1869年的“阿尔札玛斯的恐怖”。 阿尔札玛斯是俄国的一个城镇,1869年8月,托 氏路过这里住宿了一晚,晚上他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突然醒来,屋里一片漆黑,他问自己:“我为什么 要到这里来?我要到什么地方去?我在逃避什么东 西?并且到哪里去?”“我担心着什么?我害怕什 么?”响起了死的声音:“我,我在这儿!”
否定西欧文明
托氏从小受到良好的西方文明的熏陶,5岁就熟读 法语课本,到老年还能用法语思维。他青少年时代喜 爱的西方作家有卢梭、狄更斯、歌德、雨果等,因而 他对西方文化有好感,产生了一种直观的认同。他否 定专制农奴制,主张建立自由民主、法治的社会。 他在1857年和1860—1861年两次赴欧洲旅行后, 改变了对西欧的看法,他对西欧的个人主义,冷漠的 人际关系,虚伪的民主平等很反感,否定了西欧文明, 把眼光转向俄国,认同俄国人的群体意识。
死的恐惧
托氏恐怖地跟死的幻影挣扎,心中充满寂灭的思想 以及他所爱的人和物完全消失的思想。他很恐惧,叫醒 仆人,离开了那座房子。从此,死的恐惧没有离开他, 他身边带了张纸条,在上面写着,关于生活的意义,关 于善恶的意义,关于信仰和上帝的问题。
从死的恐惧,他开始反思人生意义。他觉得除了死 之外,什么都没有意义。那么在死亡前应该怎样活着呢? 对生死的思考把他引向对人本体,人的信仰的思索,从 而找到走出危机的道路。生死、信仰问题折磨着托氏, 他产生了自杀念头,不敢见到绳子,不敢去打猎,害怕 环境气氛引起自己自杀。
生活放纵
直到20岁,他还没有确定自 己的生活道路,又被上流社会的 放荡生活吸引进去,经常去莫斯 科玩乐赌博。他在日记中写: “我生活得完全像头畜牲,虽然 并不完全放荡,但自己的工作全 抛弃了,精神极度沮丧。”他悔 恨自己的放荡生活,向往道德上 的纯洁。这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 作家作品有《马太福音》中的 《登山训众》和卢梭的《忏悔 录》。
开明地主立场
他的探索结果是站在开明地主的立场上观察社 会,幻想以改良的办法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改 善农民的处境,醉心于农民教育,主张贵族“平民 化”。 《童年· 少年· 青年》,(1852、1854、1857) 自传体三部曲,同情人民,欣赏农民的顺从。主人 公尼卡林卡是自传性探索人物。 《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表现农业改良思 想,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自传性探索人物。
回归东方文化
1905年他和两个中国人通信,一个是在彼得堡法 政大学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张庆桐,另一个是学者辜鸿 铭。信中谈到他熟悉中国的宗教学说和哲学,对中国 人感兴趣。 1910年4月,他逝世前半年说:“假如我还年轻 的话,那我一定要到中国去。”(转引自《托尔斯泰 传》)托氏认为,孔子和孟子对他思想影响“很大”, 老子则是“巨大”。他从老子思想中吸取了“无为” 的学说,以建构他的顺从理论,提出“勿以暴力抗 恶”,“道德自我完善”。他自觉地比较东西方文化, 坚定了对东方文化的认同与回归。
思想激变
托氏长期思考人生的意义,表现 出对宗教和道德问题的关心,他不断 考虑自己的贵族生活是否有罪的问题, 从而产生了忏悔的情绪。从70到80年 代,他的思想发生了一场“激变”, 要同贵族地主生活决裂。他认为最重 要的问题是“拯救灵魂”,反省自己 的罪恶。他经常参观监狱,到法庭去 听审讯,去新兵收容站,访问贫穷人 民等。他做这些事简直成了一种癖好, 社会上很多人,包括他的妻子儿女都 不理解他。人们都说“托尔斯泰快要 疯了,可能已经完全疯了。”
外国文学史
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文学
第六节 托尔斯泰
张世君教授 主讲
[学习提要]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 现实主义作家。学习本节,了解托尔 斯泰在俄国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特色,他 的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人物道德模 式和心灵辩证法的技巧。
一、终身忏悔的托尔斯泰
列夫· 托尔斯泰 (Lev Tolstoy, 1828— —1910) 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大 作家,他代表了19世纪俄国 文学发展的顶峰,是俄罗斯 古典文学的终结。
二、托尔斯泰思想
1.思想历程
托尔斯泰一生都关注农民问题,试图解决农民 问题。农民问题贯穿他的思想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期(1847——1863)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俄国的精英分子感到俄 国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他们从学习模仿西方, 认同西方,转为在俄国历史中寻找祖国的出路。 托氏的青年时代正处于这一文化背景中。他是一 个具有精英思想的年轻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就积极探 索俄国的出路,确立自己的思想坐标。
晚期:回归期(1884—1910)
托氏完成精神转变后, 认同宗法制农民的生活方式, 全面回归俄国文化传统中的 东方文化因素。托氏回归东 方文化的最突出表现是赞美 肯定俄国村社的顺从,宣扬 听天由命。认为顺从是所有 东方民族的美德,也是俄国 民族和俄国人的第一美德。 他提出了“勿以暴力抗恶” 的学说,这是对顺从意识的 理论概括。
《战争与和平》(1863—1869),对贵族阶级 持肯定态度,批判个别贵族,库拉金家族宣扬俄国 人的群体主义意识,歌颂人民的爱国热忱。主人公 彼埃尔和安德烈都属忏悔贵族,爱作自我分析,彼 埃尔也是自传性探索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