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卫星的卫星:美国天基监视系统

合集下载

美国侦察警告卫星体系浅析

美国侦察警告卫星体系浅析

美国侦察警告卫星体系浅析导读:现代战争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涉及陆、海、空、天、电的一体化、立体式战争,争夺制信息权已成为当今高技术战争的重心之一。

随着空间军事化的高速发展,外层空间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维护国家安全和切身利益的战略制高点。

卫星侦察可以获得全天候、全天时、大范围、大纵深、近实时的战场信息,是从外层空间获取情报信息强而有力的手段,也是获得制信息权和信息优势的重要环节。

美国侦察预警卫星体系是美军事情报力量体系的重要支撑,在大国战略博弈尤其是近30年美国发动和主导的局部战争或海外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建有覆盖全球、分辨率高,可进行全天时、全天候侦察的卫星侦察系统。

目前美军太空力量在成像侦察方面主要有5颗“锁眼”、3颗“长曲棍球”、3颗“未来成像体系”等多个系列军用卫星,电子侦察方面有3颗“水星”、5颗“门特”、4颗“号角”等卫星,海洋监视方面有12颗海军海洋监视卫星。

导弹预警卫星则是继续发展“天基红外系统”。

“天基红外系统”将在几年内部署完毕,届时可在导弹发射后20秒内将警报信息传送给地面部队。

成像侦察卫星“锁眼”卫星是美国军用光学侦察卫星,已经发展了12个型号。

KH系列卫星主要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美国国家侦察局负责运行,为美国提供了重要的军事侦察能力。

“锁眼”系列成像侦察卫星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搭载有可见光、红外、多光谱和超光谱传感器等光学成像侦察设备,最高分辨率达到0.1米。

KH-12卫星是该系列最先进的型号,轨道高度为300km/1000km,倾角97.9°。

KH-12卫星发射质量超过15000kg,干质量约10000kg。

卫星直径4m,长约15m,其中前部的有效载荷舱长约11m,用于承载相机系统;卫星支持舱长约4m,装有卫星电子设备和推进分系统。

星体两侧装有2副刚性太阳翼,对太阳单轴定向,功率3kW。

卫星配备的KH-12相机光学系统仍采用反射式卡塞格伦系统,口径约为3m 左右,地面分辨率0.1m,是现今分辨率最高的光学侦察卫星。

美军主要信号情报系统及发展现状

美军主要信号情报系统及发展现状

美军主要信号情报系统及发展现状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的发展驱动辐射源的数量和复杂性呈爆炸式增长,促使信号系统也在不断发展。

美军各军种均装备了先进的信号情报系统,同时美军采用情报与电子战一体的编成方式,因此许多电子战装备也具备信号情报功能。

根据任务区域不同,可以将信号情报系统划分为天基、空基、陆基及海基四类。

天基信号情报系统美国的天基信号情报系统主要以电子侦察卫星为主,这些卫星分别隶属于美国空军、海军和中央情报局。

美国至今已发射多颗信号情报侦察卫星,既包括同步轨道卫星,也包括中低轨卫星,其侦收处理的既包括电子情报,也包括通信情报,具有远距离、大范围、全天时、全天候等独特优势。

当前在轨工作的主要为第四代电子侦察卫星,包括地球同步轨道的水星和顾问、大椭圆轨道的号角和低轨道的天基广域监视系统。

最新一代的电子侦察卫星主要有地球同步轨道的入侵者、大椭圆轨道的徘徊者和低轨道的联合空基广域监视系统奥林匹亚,其中入侵者既能搜集通信情报又能搜集电子情报,还具有变轨功能,是当前最先进的电子侦察卫星。

空基信号情报系统美国陆、海、空军分别都装备了相当数量的空基信号情报系统,这类信号情报系统主要以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和直升机为主要搭载平台。

美军还有专门的信号情报飞机,其中固定翼飞机有美陆军RC-12护栏信号情报飞机和ARL低空侦察飞机、美空军RC-135联合铆钉侦察机和U-2高空侦察机、美海军EP-3E白羊座信号情报侦察机等,无人机有陆军RQ-7影子、MQ-1捕食者等。

除此之外,还有搭载了信号情报系统的各种直升机平台,如搭载了AN/ALQ-210电子支援系统的海军MH-60R海鹰多用途直升机、搭载了AN/ALQ-211(V)综合射频对抗系统(SIRFC)的陆军AH-60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

陆基信号情报系统陆基信号情报系统是以陆基平台搭载信号情报载荷进行信号情报侦察、处理的系统,主要分为固定信号情报系统和机动信号情报系统,其中固定信号情报系统主要以信号情报侦察站为搭载平台,一般采用大孔径天线或天线阵、高灵敏度接收机和先进的信号处理设备,可侦察从长波、短波、超短波到微波频段的电磁信号。

08-美国预警卫星系统分析-16

08-美国预警卫星系统分析-16

1美国预警卫星系统分析摘 要 美国已经装备应用的预警卫星系统主要是国防支援卫星系统(DSP),正在研制并将替代DSP 的是天基红外系统(SBIRS)。

本文详细介绍并分析了两个系统的基本情况,比较了两个系统的技术性能,给出了计算探测预警概率的模型。

随着世界大国对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研制的不断升温,作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预警系统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就预警而论,可分为地面预警雷达系统与空间预警卫星系统。

随着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预警卫星系统逐渐显露出其优势,目前世界上预警卫星主要集中于美、俄两国,其中美国最为发达。

下面我们把视野放在美国的预警卫星系统范围内来研究。

迄今为止,美国已装备应用的预警卫星系统主要是国防支援卫星系统(DSP ),正在研制并将于2010年左右全面承担导弹预警任务的是天基红外系统(SBIRS)。

下面就针对DSP 、SBIRS 的情况作分析。

l DSP 预警卫星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国防支援计划”卫星1.1 主要任务DSP的主要目的是对来袭的洲际导弹进行预警。

首要任务是实时的探测并报告导弹和航天器的发射,同时还承担监视核爆炸、监督核试验条约的履行情况和收集其感兴趣的红外辐射数据的任务。

1.2 发展过程及技术特点DSP计划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执行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已发展了三代并经历了试用阶段、应用阶段和完成阶段的发展历程。

(1)1970~1974年为试用阶段,1975~1978年为试用改进阶段。

在此阶段共发射了7颗卫星,常驻卫星有3颗,称此阶段的卫星为第一代,主要技术特点是:∙红外敏感探测器采用2000个探测元的硫化铅线阵列,结合电荷耦合器件(CCD)技术,其探测波长为2.7μm,光谱带宽约为0.1μm,能提供地平线下的覆盖范围。

∙使用这种接近大气吸收带中心的窄光谱波段进行探测,有效地抑制了地球和大气背景的辐射干扰,从而降低了虚警概率,但由于需要等到导弹穿出约8km 的云层才能对其进行探测,故而减少了预警时间。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组成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组成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组成一、组成BMD系统由4个部分组成,即预警系统、跟踪制导系统、地基拦截弹(GBI),以及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BMC )。

下面就其各部分的具体功能、技术性能及部署情况进行详细叙述。

1.1 预警系统BMD系统的预警系统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部署在空间的预警卫星,用于探测敌方导弹的发射,提供预警和敌方弹道导弹发射点和落点的信息,近期用现有的国防支援计划(DSP)预警卫星,远期用正在研制的天基红外系统(SBIRS)预警卫星;另一部分是改进的地基早期预警雷达(UEWR)。

它们共同组成天基近地轨道、同步轨道和地基预警系统。

目前美国BMD系统仍由DSP系统提供导弹预警能力。

DSP系统由若干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一个海外地面站、一个美国本土地面站和移动地面终端组成。

每一颗卫星能观察近半个地球并能探测其视野内的来自任何位置的导弹发射。

卫星采用一种旋转方式使红外探测器阵列扫过地球的表面,来探测助推阶段的导弹尾焰。

早期预警卫星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被传输到位于科罗拉多州夏延山的BMD系统作战管理中心。

根据早期预警卫星所提供的有关来袭导弹助推时间、发射地点及大致弹道参数等信息,作战管理中心将确定该导弹是否可能威胁到美国领土以及BMD系统是否必须对其实施拦截。

SBIRS靠敌方发射导弹时喷射的火焰的红外辐射信号来探测导弹。

作为预警卫星系统改进的一部分,它最终将取代DSP系统。

在NMD系统计划中,SBIRS系统探测器将捕获和跟踪整个弹道上的弹道导弹。

这一信息将为BMC 子系统提供尽可能早的预测弹道。

SBIRS由高轨道卫星、低轨道卫星和联合地面站组成。

高轨道卫星将提供威胁导弹的发射、助推飞行阶段和落点区域的红外数据。

它包括4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2颗大椭圆轨道卫星。

低轨道部分由约24颗低轨道、大倾角卫星组成,主要提供弹道中段的精确跟踪和识别。

低轨道卫星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它还可能为GBI提供超视距制导,从而大大增加拦截弹的防御区域。

美国海军海洋监视卫星系统_吴培中

美国海军海洋监视卫星系统_吴培中
军事世界
美国海军海洋监视卫星系统
吴培中
( 国家海洋局)
□□美国海军海洋监视系统 ( NOSS) 计划 又称 “白云”( Whit e Cloud) 计划, 是天基 电子情报系统 ( EL IN T ) 计划, 用于雷达信 号的侦察。它是通过卫星上的雷达信号接收
机收集目标的雷达波, 经分析后判明对方舰 队的地点、方向和速度。该计划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启动, 到 1995 年发射了最后 一组卫星。此后, 接替它的是 “海军天基广 域监视系统”( SBWASS- Navy) 。
地。此外, 自 1990 年初开始, 还将接收处 理站安装在军舰上 ( 包括核潜艇) 。
SSU 卫星的侦察地面精度取决于以下 两方面。¹ 卫星自身座标。这需要地面对轨
《国际太空》2000 年 10 月号
9
道进行精确测量和预报。º各星时间同步。 组成的星座来说, 欲要确定船舰航行方向和
为了实现各星同步地截获雷达波, SSU 卫 速度, 船舰座标精度应维持在 2 km ~3 km ,
察卫星系统。SBWASS 起初由两个系统运 作, 即 SBWASS- Nav y 和 SBWASS- Air Army , 尔后这两个独立运作计划合并成一 个系统, 即 SBWASS- Consolidat ed, 由美 国国防部管辖。 2. 1 SBWASS 计划的执行情况
SBWASS - Navy 由 3 颗卫 星组 成星 座, 每颗卫星上装载高灵敏度红外相机, 主 要侦察对象是对方的水面舰和潜艇。此外,
若要全球覆盖, SBWASS 系统需要卫
星较多, 投资也大, 对于 SBWASS- Navy 系统需要 8 颗~10 颗卫星, 而 SBWASSAir Arm y 则需要 8 颗~24 颗卫星, 投资至 少要 80 亿~200 亿美元。由于投资太大, 美 国国防部于 90 年代初动议将 SBWASSNavy 计划和 SBWASS- Air Army 计划合 二为一, 即 SBWASS- Consolidat ed, 并于 1994 年启动。

美军预警探测系统组成概述

美军预警探测系统组成概述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0.17.012
美军预警探测系统组成概述
黄挺松 李长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210007
摘要 本文对美军预警探测系统组成进行了一定 程度的描述,按照不同种类目标(外层空 间目标、空中威胁目标、陆上目标、海上 目标、水下目标)的预警探测机制,分别 介绍了美军的相应装备情况以及技术特 点,对我军构建预警探测系统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关键词 预警探测系统;预警卫星;弹道导弹;“宙 斯盾”;超视距雷达
-3 8 -
分类、跟踪大量地面目标,提供实时目 标位置及战场态势,并与飞机、远程炮、导 弹等纵深武器组成系统的装备。此外,E -8A还能提供打击后的实时战果情报。该 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在地杂波中发现慢速目 标,以及在远距离(100km~200km)实 时分辨活动和静止的坦克、车辆等。
4.4 海上目标的预警探测系统 海洋监视系统不是单一的卫星系统, 而是由电子侦察,照相侦察,雷达成像侦 察和海洋环境侦察等多种卫星及雷达组成 的综合应用系统,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 装备了该系统。 美国“白云”海洋电子侦察卫星 第一代“白云”卫星采用 1 颗主卫 星 3 颗辅卫星的星座形式,采用被动式雷 达平衡测量仪对目标实施定位,可有效跟 踪潜航的核潜艇。第二代卫星仍采用一主 三副的卫星簇模式,但主卫星已采用 KH 卫星和“长曲棍球”卫星,可对动态目标 快速定位,美国目前正着力发展第三代卫 星系统[2]。 4.4.1 海洋环境观察卫星 因为海流、海浪对舰船的航行影响很 大,因此在海洋监视系统中,必须要配置 海洋环境监视卫星,利用这种卫星观测海 浪高度、海流强度、海面风速、海水温度 以及浅海危险物等,所探测的海洋环境作 为动态舰船目标的活动背景,可以准确定 位海上活动情况,对确定海洋监视目标的 特性关系重大。 4.4.2 航母编队预警系统 美军航母编队的预警探测系统是指航 母载预警机 E- 2C、航母载远程三坐标雷 达 SPS-48E 和宙斯盾 AEGIS 系统的 SPY - 1 相控阵雷达。美军航母载预警机 (E-2C)可向整个编队所有防空和反舰武 器系统提供预警和目标指示,并对防区和 防区外的留空飞机实施指挥控制。美军航 母装备的远程三坐标雷达(SPS-48E)可 以为航母编队提供早期预警,具有强大的 目标搜索能力,并提供三坐标数据,其他 舰艇在14秒内便可发射导弹迎击,将早期 预警时间提前至 5~6 分钟。 4.5 水下目标的预警探测系统 水下目标探测以水声探测为主,有 光、电、磁、温等多种探测方式,探 测的主要对象是潜艇,水雷等水下目 标。现代声纳已经与运载平台的其他探 测设备,武器发射系统和通信导航设备 组成舰艇反潜作战系统和机载反潜作战系

2010年的美国航天活动

2010年的美国航天活动

美国航天活动□□美国在2010年发射了不少先进航天器,大多获得了成功。

例如,美国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DO)、首颗GPS-2F、首颗“先进极高频”(AEHF-1)、首颗“天基空间监视卫星”(SBSS-1)、首个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1(OTV-1)、首艘“龙”(Dragon)飞船和纳帆-D(NanoSail-D)小型太阳帆卫星,只有高超音速技术飞行器-2A(HTV-2A)没有成功;另外,第4次航天飞机因技术问题发射时间一推再推,结果推到了2011年。

2010年,美国还出台了新的国家航天政策,取消了以重返月球为核心的星座计划,确定了美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新方向,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1 新星闪烁2010年2月1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升空。

它是迄今研究太阳及其动态特性的最先进航天器,是科学家观测太阳的新“眼睛”,能平均每0.75s拍摄1次太阳图像,总耗资达8.56亿美元。

它的观测结果有望加深科学家对太阳内部复杂工作机理的了解,帮助研究人员更有效预测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电子系统等可能产生的影响(详情请看本刊2010年第7期)。

2010年3月4日,美国最后一颗第4代“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GOES)— 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P由德尔他-4火箭发射升空。

美国第4代“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共有3颗卫星,其中的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N、O已分别于2006年5月和2009年6年的2010“太阳动力学观测台”卫星《国际太空》编辑部月发射升空。

2010年3月27日,一枚实验型探空火箭携带了2颗学生建造的小卫星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瓦罗普斯岛(Wallops)飞行设备场发射升空。

这是首次用探空火箭发射小卫星,掀开了小型有效载荷快速、廉价进入太空的新一页。

2010年5月28日,美国空军使用德尔他-4运载火箭将耗资1.21亿美元的第1颗GPS-2F导航卫星发射升空。

它是新一代GPS卫星,增加了L5频段的第3个民用信号以及信号功率,实现了导航信号功率可调的目标,采用了更先进的星上原子钟,设计寿命延长到12年,当大多数GPS-2F卫星进入太空之后,用户定位精度将由小于6m提高到优于3m(详情请看本刊2010年第6期)。

GNSS技术介绍

GNSS技术介绍

GNSS技术介绍第一部分、GNSS导航系统1.1 GPS系统(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1、GPS系统的组成①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运行周期11小时58分钟(对于地面观测者来说,每天将提前4分钟见到同一颗GPS卫星),轨道面数6个,位于地平线以上的卫星颗数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最少可见到4颗,最多可以见到11颗(接收机看到超过11颗的有可能是接受到日本的SBAS卫星)②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GPS工作卫星的地面监控系统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注人站和五个监测站。

主控站设在美国本上科罗拉多,三个注人站分别设在大西洋的阿森松岛、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和太平洋的卡瓦加兰,五个监测站除了位于主控站和三个注人站之处的四个站以外,还在夏威夷设立了一个监测站。

(都由美国政府和军方控制,主要是为了控制卫星和给卫星提供播发星历等)。

③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接收GPS卫星发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经数据处理,完成导航和定位工作。

GPS接收机硬件一般由主机、天线和电源组成。

2、GPS信号的组成(码分多址技术)GPS卫星发送的导航定位信号一般包括载波、测距码和数据码(或称D码)三类信号。

GPS卫星广播L1和L2两种频率的信号,其中L1信号载波频率为1575.42MHz,并调制了P/Y 码、C/A码和数据码(或称D码);L2信号载波频率为1227.60 MHz,测距码仅调制了P/Y 码,其中P/Y码为军用码,C/A码为民用码。

GPS导航电文(D码)是包含有关卫星星历、卫星工作状态、时间系统、卫星钟运行状态、轨道摄动改正、大气折射改正和由C/A码捕获P码等导航数据码。

导航电文是利用GPS进行定位的基础。

GPS信号现代化:系统计划新增4个信号,L2和L5新增2个民用信号(就是某些接收机上标注的L2C和L5),在L1和L2上新增2个军用信号。

3、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时间体统采用的是UTC时间,整个地球分为二十四时区,每个时区都有自己的本地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视卫星的卫星:美国天基监视系统2009-11-11 19:19:16来源: 网易军事自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以来,太空就不再平静。

卫星占据着太空制高点,因此冷战时期美苏双方侦察彼此地面军事部署的重任就交给了侦察卫星,因此侦察卫星也被称为“间谍卫星”。

美国即将发射的天基太空监视系统则可侦察这些太空中的间谍卫星,可谓“谍中谍”。

波音的SBSS(天基监视系统)构想图自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以来,太空就不再平静。

卫星占据着太空制高点,因此冷战时期美苏双方侦察彼此地面军事部署的重任就交给了侦察卫星,因此侦察卫星也被称为“间谍卫星”。

美国即将发射的天基太空监视系统则可侦察这些太空中的间谍卫星,可谓“谍中谍”。

2009年2月10日,一颗美国通信卫星与一颗俄罗斯报废的卫星在太空中相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

因相撞概率之低,固令人瞠目结舌,而这次碰撞产生的约12000块太空碎片,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围绕地球运转,必将给人类太空活动带来极大的威胁。

那么,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如何避免航天器被太空碎片击中,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

今年年初的美俄卫星相撞事故为太空“交通安全”敲响了警钟而美国空军即将发射的“天基监视系统”(简称SBSS)卫星,能够探测太空碎片的轨道数据,并将其传输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NASA),从而避免碎片与国际空间站或者航天飞机空中相撞。

美国发射SBSS卫星貌似是为了保护美国自身的太空资产,但实际上等于变相增强自身太空进攻能力。

SBSS卫星是美国空军发射的,匀凰 娜挝窬 皇俏狽ASA 探测威胁太空安全的碎片这么简单。

SBSS卫星更重要的任务是监视太空中的他国卫星,所获取的卫星轨道数据将会交给美国国防部,以支持日后的军事行动。

根据美国的国家太空政策,美国拥有“必要时拒止对手使用太空的权力”。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别国被视为威胁,美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安全需要对别国的太空设备发起攻击。

SBSS卫星所提供的有关目标的轨道、行踪等详细的数据,无疑都将转化成美军未来反卫星武器瞄准的座标。

因此可以说,SBSS本质上就是美军在太空部署的侦察兵。

技术背景早在冷战期间,美国就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由全球25个陆基雷达站点以及多个太空望远镜观察点组成的监视网,专门监视地球附近太空的各种物体。

但是这个监视网并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

由于这些监视点都建在地面上,受天气影响较大,太阳风暴会干扰雷达的探测效果,而云雨天气则会影响太空望远镜。

另外由于地面监视视野有限,只有当太空物体飞越雷达所在地上空时,雷达才能发现;太空望远镜则得依靠太空物体反射的光线来识别物体,所以太空物体不但要在其视野内,而且要处于恒星光线的照射之下。

而美国空军要发射的“天基监视系统”(简称SBSS)卫星则可以弥补陆基太空监视网的这些不足。

SBSS卫星上搭载高速自动运转的深空望远镜型数码相机,可随时捕捉到太空中物体的变化情况。

作为美国发展天基太空监视能力的重要计划,SBSS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称为Block 10,目标是研制和部署一颗“探路者”卫星,以此来替代美国目前唯一的天基探测器——中段空间实验(简称MSX)卫星上的天基可见光(简称SBV)探测器,以此来提供一种过渡性的天基太空监视能力;第二个阶段称为Block 20,这个阶段将部署由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并将应用更为先进的技术,而Block 10阶段得到的经验和技术将用来指导Block 20。

“探路者”BLOCK 10是整个天基监视卫星星座名符其实的探路者,而BLOCK 20作为BLOCK 10的后继者,将具备更多的功能。

也可以说,“探路者”B lock 10将成为美国未来太空优势和组建SBSS星座的跳板。

最初的计划是SBSS星座由3-8颗卫星组成,首颗“探路者” BLOCK 10卫星在2007年发射,所有的卫星于2010年投入运行,每年的运行费用600万美元,每颗星的寿命约为7年,投入使用后,该系统将能每天对大多数卫星的位置数据进行更新。

但是由于国会对SBSS重要性的疑虑以及研制成本一增再增,研制与发射计划也一拖再拖,至今“探路者”卫星都没有升空。

SBSS星座将会对地球轨道上的所有常驻物体进行实时的探测和跟踪——尤其是地球同步轨道。

任务包括对卫星距离和太空物体识别(简称SOI)数据的收集、处理和通信。

SBSS 还将支持获取太空监视的关键性能参数(简称KPPs),勾画出美国太空司令部(简称USSPACECOM)有关太空控制的最高需求文件(简称CRD)。

这一项目的预算活性为7,属于可操作系统发展,因为它们是现有可操作探测器网络的发展或改进。

美国空军位于夏威夷毛伊岛的太空监控站,这样的站点美军在全球有25个研发历程——千呼万唤始出来2001年1月,当时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手下的“美国国家安全空间管理和组织评估委员会”(简称拉姆斯菲尔德空间委员会)声称,针对美国设备的切实威胁不久就将会出现,要密切关注美国太空设备的脆弱性。

在2002财年,天基太空监视系统(简称SBSS)计划得以展开,美国计划发射一系列携带可见光探测器的卫星,实现太空态势感知(简称SSA)能力。

多颗天基太空监视卫星组成的星座将会为美国提供太空态势的实时感知能力,以满足未来其争夺制太空权行动的需要。

2004年3月,诺斯罗普•格鲁曼空间与任务系统公司得到了成本外金额达4600万美元的合同,诺斯罗普•格鲁曼任务系统公司(简称NGMS)负责开发和交付第一颗在轨的SBSS“探路者”(BLOCK 10)卫星,包括这颗载有光学探测器卫星的设计、制造、发射和操作所需的材料和人力成本,以及首颗卫星地面操作部分的设计、制造和操作。

这笔资金只是基本合同的补充。

基本合同由加利福尼亚州的波音公司及其合作伙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鲍尔宇航技术公司负责,波音/鲍尔团队是美国空军太空与导弹系统中心为诺斯罗普•格鲁曼任务系统公司选择的子承包商。

2004年5月20日,波音公司及其合作伙伴鲍尔宇航技术公司获得了一份价值1.89亿美元的合同,在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指导下,为美空军研制和部署天基监视系统(SBSS)。

合同要求到2007年晚些时候,波音公司与其合作伙伴鲍尔宇航技术公司研制并发射一颗可跟踪空间移动目标的卫星。

其中鲍尔公司负责研制卫星载体,波音公司团队负责任务计划制订、任务数据处理、发射。

在该系统移交给空军之前,波音公司的“幻影工作组”(Phantom Works unit)还将负责该系统一年的运行。

2004年11月2日,波音公司宣布,其已经与合作伙伴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成功地完成了天基太空监视系统(简称SBSS)“探路者”(BLOCK 10)项目的集成基线评审(简称IBR)。

这是初步设计评审(简称PDR)之前的一个意义重大的项目里程碑。

波音公司空军太空系统副总裁说,“我们的集成基线评审证明了波音正在按时取得进展并引领着一个成熟的、可执行的项目。

”2005年4月6日,波音公司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合作,成功地完成了天基太空监视(SBSS)“探路者”系统的初步设计评审(简称PDR)。

初步设计评审在加利福尼亚州亨廷顿进行,包括来自政府和承包商在内的100多位参与者对天基太空监视"探路者"系统的基础结构和设计进行了全面评审。

此次评审达到了地面段初步设计详细评审(由波音公司1月初进行)和航天器初步设计详细评审(由鲍尔航天公司1月末进行)的顶点。

在为期四天的初步设计评审总结会上,美空军对评审水平十分满意。

美军现有的天基探测器MSX卫星,MSX卫星上的SBV探测器部分,上为太空望远镜,下为电子部件。

但是2005年年底,一个独立的评审小组发现这一项目的基线不可行,装配、集成和试验计划存在风险,其需求也被夸大。

由于成本增加和进度落后,SBSS项目在2006年做出调整,改进装配、集成和试验计划,成本增加了1.3亿美元,发射时间也向后推迟了18个月(原本计划推迟至2009年4月,但是又被推迟)。

2006年4月14日,SBSS执行委员会与美国空军太空与导弹系统中心司令官迈克尔•海默将军进行了会晤,商讨解决数千万美元的成本增长以及进度滞后的问题,以完成"探路者"项目的调整。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同意,在其作为美国空军太空对抗任务领域主承包商的管理角色问题上做出让步,将项目监督权归还给军方,从而使空军能够与建造实际硬件的工业团队——波音公司及鲍尔公司直接进行交流。

尽管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被解除了项目监管权,但其太空对抗任务领域主承包商合同依然存在,因此授给波音及鲍尔公司的子合同无须花费额外的成本重做,也不会遭到推迟。

不过,太空对抗任务领域主承包商合同将在“探路者”卫星发射后终止。

2006年9月,SBSS团队选定卫星光学载荷的关键部分——电荷耦合器件(简称CCD)供应商——半导体技术联合公司(STA)。

CCD是卫星上收集图像的光学载荷的重要部件,其研发被认为是SBSS项目中技术风险最高的工作。

为了获得高质量、达到飞行级别的CCD,STA与亚利桑那大学成像技术实验室进行了合作,后者负责原料晶片的处理和涂层。

STA 公司的CCD最终成功通过了环境试验和寿命试验。

推迟至今仍未升空的SBSS系统首颗试验卫星2007年1月,经历了2006年的一系列设计评审后,SBSS“探路者”终于进入关键设计评审。

在为期4天的评审过程中,来自政府和工业界的100多名代表对“探路者”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集成、总装与测试方法以及运行方案进行了审议。

1月8日,“探路者”系统成功通过关键设计评审,也意味着该系统已由研发阶段转入工程制造阶段。

2007年12月12日,波音公司成功完成了天基太空监视系统一系列的试验。

完成的试验包括:用可见光探测器记录首幅图像、首次减少卫星舱的动力消耗、对可见光探测器望远镜进行成功的热真空试验。

波音旗下的太空情报系统公司副总裁称,随着这些试验的成功完成,波音公司将继续满足为美空军制造高质量太空态势感知系统的要求。

2008年4月21日,波音和鲍尔公司领导的天基太空监视系统Block 10团队宣布,已经完成了有效载荷电子装置、高速陀螺框架的研制工作,试验了太空飞行器的可见光探测器,启动了载荷集成和试验工作。

SBSS卫星的陀螺框架和可见光探测器能够在太空中响应任务。

波音公司提供的星载计算机具有快速探测太空目标的特性,并能为改良的Block 10性能提供未来能力。

集成前,成功的陀螺框架功能试验检验了其最大转速、加速度和机动范围等能力,这个两轴系统可旋转和支撑226.8千克的有效载荷。

可见光探测器、陀螺框架和有效载荷电子装置的完成,标志着SBSS卫星已有85%的飞行硬件完工。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集成工作,验证了SBSS团队研发先进系统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