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巢湖】县区篇
巢湖风景名胜区及各县名胜概况

巢湖风景名胜区及各县名胜概况(一)巢湖风景名胜区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东临巢湖市区,背依省会合肥,面向沿江城市南京、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大中城市。
该地区自古为水陆之要冲和兵家必争之重地。
大自然的神功把她造化为江北的鱼米之乡,历史的烟云赋予她丰富的文化遗产,时代的变迁造就出众多的历史名人,天时、地利、人和,使今天的巢湖集聚了众多高品位有特色的风景名胜资源。
巢湖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绚丽多姿,人文景观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区位、交通十分优越。
风景名胜资源构成全,品味高、特色明、容量大、揽湖光、山色、温泉、溶洞、奇花、朝霞、林海等自然景观于一体,融名人、故居、名作、古庙、古塔、古墓、古人类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
基于巢湖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广阔的旅游市场、丰富的风景资源,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开发巢湖,作为发展安徽经济的战略举措,作为加快发展全省旅游业的突破口,作为实施由单一的山岳风光型向水度假观光型转变、由静态观赏型向动态参与型转变的突破口作为发挥黄山“山光”与巢湖“水色”双优势的突破口。
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巢湖风景名胜资源,可持续地服务于人民,特此申报巢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 湖光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巢湖名“巢”,是因其形成于古巢国一带而得名。
此名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曹操“四越巢湖未成”。
巢湖又名焦湖,似与传说中的焦姥有关。
史书中还有“居巢湖”等名。
古人谓巢湖是淮西巨浸,东西南北汇集诸水,可窥其大;南通天险长江,北控“淮右襟喉”的合肥,可算其要;风高浪激,艨艟般巨浪撞击礁石,声震天宇,如雷如鼓,气吞吴楚,可见其势;风静浪寂,艳阳高照,湖面明澈,宁静安闲,可展其秀;“长湖一望水如天”,水天相接,金水青山,旷秀交织,更显其美。
巢湖美在水,更在湖光、山色、沙滩、港湾、绿荫衬托水。
湖面烟波浩渺,帆樯如画;沿湖青山环抱,层峦叠障;湖中仙岛姥山,蓬莱仙境,湖中有青山,山中有绿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天然山水画。
我的家——巢湖

巢湖半汤温泉
巢湖市东北6公里的汤山脚下,有一个疗养、康复、度假、 巢湖市东北 公里的汤山脚下,有一个疗养、康复、度假、游览的胜地半汤温 公里的汤山脚下 泉旅游度假区。其独特神奇的温泉旅游魅力, 泉旅游度假区。其独特神奇的温泉旅游魅力,吸引了全国各地客人前来度假休 疗养保健、举办会务、洽谈商贸,是游客青睐的热点。 闲、疗养保健、举办会务、洽谈商贸,是游客青睐的热点。 隋书?地理志》 襄安县(即今巢湖市 有半阳山,山有汤地, 口流 即今巢湖市)有半阳山 据《隋书?地理志》载:襄安县 即今巢湖市 有半阳山,山有汤地,2口流 量较大的温泉,相距不足千米,一为冷泉,一为热泉,两泉汇合处,冷热各半。 量较大的温泉,相距不足千米,一为冷泉,一为热泉,两泉汇合处,冷热各半。 人们惊叹此泉之奇,遂称之为“半汤” 近年来, 人们惊叹此泉之奇,遂称之为“半汤”。 近年来,度假区内先后兴建了露天 温泉旅游池、网球场、保龄球馆、健身房等游乐设施,并规划建设高尔夫球场。 温泉旅游池、网球场、保龄球馆、健身房等游乐设施,并规划建设高尔夫球场。 最近,10家疗养院、度假村和宾馆联合成立了半汤温泉旅游度假区接待中心, 最近, 家疗养院、度假村和宾馆联合成立了半汤温泉旅游度假区接待中心, 家疗养院 共拥有床位近2000多张,可接待 多张, 多人同时参加会议, 多人就餐。 共拥有床位近 多张 可接待200多人同时参加会议,接待 多人同时参加会议 接待3000多人就餐。 多人就餐 半汤温泉旅游度假区紧临新建人合巢芜高速公路,巢含公路从南侧贯穿, 半汤温泉旅游度假区紧临新建人合巢芜高速公路,巢含公路从南侧贯穿, 每天有几十班客车往返合肥、南京图库、芜湖、马鞍山、和县图库、含山, 每天有几十班客车往返合肥、南京图库、芜湖、马鞍山、和县图库、含山,公 共汽车往返于巢城、半汤,交通极为便捷。 将军的英魂已逝, 共汽车往返于巢城、半汤,交通极为便捷。 将军的英魂已逝,但是将军 造福桑梓的拳拳赤子之心将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可以告慰将军的是今日的半汤, 造福桑梓的拳拳赤子之心将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可以告慰将军的是今日的半汤, 早已打响了温泉的品牌,亭台楼阁比比皆是,成为疗养、休闲、度假、 早已打响了温泉的品牌,亭台楼阁比比皆是,成为疗养、休闲、度假、旅游的 胜地。 胜地。
巢湖市自然资源

巢湖市自然资源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座充满自然魅力的城市。
巢湖市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巢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湖区水域面积广阔,水质清澈,是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其次,巢湖周边山川起伏,森林茂密,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保护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城市独特的风景线。
此外,巢湖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灰岩、石英砂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可以说,巢湖市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宝库巢湖市被誉为"生态宝库",这不仅因为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因为当地政府和居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
巢湖市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通过保护湖泊水质、恢复湿地生态、治理污染等措施,巢湖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之地。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巢湖市也积极开展生态旅游,让更多人了解、感受自然的魅力,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巢湖市自然资源的丰富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地政府不断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通过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巢湖市不断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的良好局面。
可以预见,巢湖市将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迈向更加繁荣和宜居的未来。
总结巢湖市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展现出了一座秀美而繁荣的城市景观。
在保护自然资源、推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巢湖市正不断前行,为打造宜居城市、美丽中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未来,相信在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巢湖市的自然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遗产。
巢湖

1.巢湖历史2.巢湖面积3.巢湖资源4.巢湖鼓山寺5.巢湖诗句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古称“居巢”、“南巢”,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
巢湖之称始于秦朝,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设立县级巢湖市,1999年底撤市改称居巢区,为巢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2011年8月22日撤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沿岸为合肥市、巢湖市、庐江县所包围。
巢湖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湖面积达700余平方公里,来水面积有9130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7735平方公里(占84.7%),圩区612平方公里(6.7%),湖区783平方公里(占8.6%)。
巢湖资源丰富。
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
巢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水产品,“巢湖三珍”(银鱼、白米虾、螃蟹)享有盛誉。
巢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市自然和人文景观130多处,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景三绝”。
鼓山寺位于安徽巢湖市之东,合、巢、芜公路北侧、亚父范增之故里鼓山之上。
登临山顶七级浮屠,古老而又繁华的巢湖市区近在足下;八百里烟波浩淼之巢湖尽收眼底,山风徐徐、白云缈缈如若圣境。
台湾鼓山寺位于台湾彰化县田中镇。
日据时代为日人创设之神社。
1.红色庙墙,陡峭错落,赤迹凤台,直抵湖中,波涛冲刷,纹丝不动。
湖浪吞吐,飞流喷珠,湖潮入洞,犹如钟鸣。
2.湖岛映微寒,荷菱连水天。
3.巢湖好比砚中波,手把孤山当墨磨。
姥山塔如羊毫笔,够写青天八行书。
4.当其微风不生,流光接天,静影沉碧,羁人当此神开,劳者对此而机息,恍乎置身于广寒世界也。
5.登高四望皆奇绝。
巢湖市地理环境

巢湖市地理环境
巢湖市地处安徽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
巢湖市地理环境优越,地势平坦,水系发达,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巢湖市位于长江流域,是长江
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下面将从地形地势、水系特征、
气候特点等方面介绍巢湖市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势:巢湖市地势平坦,整体呈现出低洼盆地地貌。
市境东部是长江平原,
西部则是丘陵地带,地形起伏不大。
巢湖市地理位置靠近长江,地势较低,盆地内多
为平原和丘陵,适宜农业发展。
水系特征:巢湖市境内有巢湖、长江等多条河流贯穿而过,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
巢湖是安徽第三大淡水湖,水域辽阔,湖水清澈透明,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气候特点:巢湖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潮湿,
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温和宜人。
气候适宜,适合各类作物的种植,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总体来看,巢湖市地理环境优越,地势平坦,水域丰富,气候宜人,为当地经济
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
安徽巢湖概况导游词范文

安徽巢湖概况导游词巢湖(别称:南巢、居巢)是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古人类的起源地。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徽巢湖概况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安徽巢湖概况导游词1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
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欢迎来到巢湖观光游览,在本次旅途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会尽全力为各位解决,保证让大家有次愉快的旅程。
今天我们的游程是这样安排的,上午游湖天第一胜境中庙,观姥山岛,途中游湖滨大道、巢湖、龟山;中餐在巢湖的酒家就餐,下午游银屏山风景区,观千年奇花银屏牡丹,仙人洞,后回温泉度假区休息。
在本次旅途中,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以免丢失。
我们巢湖市是因巢湖而得名。
巢湖的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都非常丰富,故称为“皖中大花园”,巢湖的特产也是相当多的,比如巢湖蜂蜜,巢湖槐米,烟花爆竹等等。
巢湖有三珍:银鱼、白米虾和螃蟹。
现在我们的车行驶在湖滨大道上,这条湖滨大道是集旅游、防洪、交通于一体的,是在91年那场大水过后开始建起来的,全长53米。
那么大家左边看到的就是我们的巢湖,湖区水面800平方公里,沿湖20多个乡镇,被庐江县、肥东县、肥西县和居巢区三县一区所环抱。
右边大家看到的'是龟山,因此山酷似巨龟而得名。
是巢湖的三龟之首,另二龟分别为南龟山和东龟山。
与龟山相对的是一座石龟,此龟为我们巢湖的镇湖之龟。
我们巢湖与洞庭湖、洪泽湖、鄱pó阳湖、太湖并称为五大淡水湖,而我们巢湖在这五大淡水湖中是最小的一个。
巢湖,又称“焦湖”。
相传古时巢湖为州,有一年大旱,小白龙私自降雨除旱,犯了天条,被天帝贬下凡间,遇得焦姥相救,小白龙为报焦姥救命之恩,就告知天帝要陷巢州的事,于是焦姥及时告于众邻,使众邻免去死难,然而焦姥却延误了逃脱的机会被洪水淹没,其女儿也在慌忙中跑丢了一只鞋,也被洪水淹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焦姥的精神,将所陷之湖称之为“焦湖”,而焦姥则化作了一座姥山,女儿化作了一座孤山,她的一双鞋子化作了鞋山。
巢湖市基本情况说明

巢湖市基本情况说明
巢湖居皖之中,是全国唯一以湖命名的城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下辖17个乡镇、街道,总人口88万。
巢湖古称南巢、居巢,秦时设居巢县,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1月撤巢县设立县级巢湖市,1999年7月撤市设立居巢区,2011年8月撤区设县级巢湖市。
巢湖具有悠久的历史。
30万年以前银山智人在此繁衍生息。
人类原始巢居文明的发明者——有巢氏,已成为公认的中华人文始祖。
巢湖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有战国时期、楚汉相争时期等多处遗迹。
巢湖人才辈出。
从巢湖走出的一代名将有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被称为“布衣将军”、“和平将军”和“传奇将军”。
巢湖是临水之都。
濒临长江,坐拥巢湖,是全国著名的温泉之乡。
800平方公里的巢湖烟波浩渺、渔帆点点,堪称中华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安徽省重点旅游开发区。
巢湖依水而居,800里巢湖在巢湖市范围内的水域占61.5%;是安徽省第一大内河港口,通航能力为3000吨,经裕溪河可通江达海。
巢湖物产丰富,银鱼、白米虾和大闸蟹被誉为“巢湖三珍”,石灰石、白云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巢湖风景秀丽,湖光、奇花、温泉、溶洞并称“巢湖四绝”,。
位于长三角腹地、“合芜宁”金三角中心地带的巢湖,是省会合肥新兴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发展,
巢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泥建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渔网生产基地、全国十大钢构生产基地之一和全国著名的温泉之乡。
目前,已有600多家企业来巢湖投资兴业,中粮、中材、中建材、华能集团等央企和娃哈哈、碧桂园等知名民企相继落户。
巢湖

一人巷,一线天。游玩古镇三河的“一人巷”,不妨欣赏领略一下那里的青石板路,灰砖瓦房,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
三河古镇有十条街,二十六条巷。其中一条小巷最古老、最悠长,也最著名。这就是"一人巷",因为巷子非常窄,只能容 得一个人通过,更因为这条小巷中走出一位世界名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杨振宁的
巢湖市位于合肥南部,环抱五大淡水湖之 一的巢湖。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临近 长江,环抱巢湖,周边分别与肥东、全椒、 含山、庐江、无为接壤。
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居巢”、 “南巢”,“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即出于 此,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巢湖之 称始于秦朝,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设立 县级巢湖市,1999年7月9日撤市改称居巢 区,为巢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11年 7月14日撤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 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200强”。
周瑜,字公瑾,三国东吴名将, 公元210年逝世,葬于安徽省合 肥市庐江县庐城镇。墓建于东 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墓 地约5亩,北域高约8尺,有封 无表,平地起坟,以3×6×12 小车纹 汉代大砖砌成,墓门向 东,墓周围绕以石刻栏杆,旁 建木质六角“谈笑亭”。历经 千年,冢塌亭倒,石栏毁灭无 存。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 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重 加修葺,并立“吴名将周公瑾 之墓”碑碣。
三河古镇一人巷 母亲罗孟华女士是三河人,杨振宁出生后,父亲杨武之出国留学,母亲时常带他回三河小住。父亲留学回国后,带上一家 先后到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杨振宁随父在北平读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杨振宁随父母返回合肥, 在庐州中学就读。为躲避敌机轰炸,学校转移到三河张家祠堂,杨振宁在三河就租住在一人巷尽头的一间民房里。[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巢湖】县区篇居巢区居巢之称始于秦朝,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设立县级巢湖市,1999年底撤市改称居巢区,为巢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全区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下辖12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副县级中心镇4个,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居巢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年平均气温在15.7℃~16.1℃,全年无霜期在232天~247天,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1158毫米之间。
居巢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安徽省重点旅游开放、开发区和著名的风景疗养区。
古是楚汉相争时期政治家范增的出生地,近为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温宗仁“四将军”的故里。
800里巢湖烟波浩淼,景色秀丽;姥山岛九峰起伏,宛如蓬境;银屏仙人洞幽深宜人,悬崖上的千年牡丹独特奇异,每年谷雨时节含芳怒放;半汤温泉是安徽休闲疗养的主要区域,富含30多种活性元素;北郊的王乔洞,是江淮大地上唯一的一座摩崖石窟;紫薇洞长达千米,被誉为江淮第一自然溶洞。
全区盛产粮、棉、麻、蔬菜及畜禽、水果等200多种农副产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境内矿藏丰富,工业品有水泥、锚链、渔网、花炮和纺织品等200多个品种。
居巢区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有三千多年。
商是时地属南疆,故称南巢。
周时为巢(伯)国地,春秋时为楚属国。
秦统一后置郡县,今巢湖以南为居巢县。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合开城、扶阳两县为巢县(巢县一名此始),隶属庐州。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巢县属无为军。
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升巢县为镇巢军,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置巢州为县,巢县县名至改置巢湖市前一直未变。
民国元年属安徽省。
民国28年由属第三专区改第五专区。
1949年4月属巢湖专区,1952年属芜湖专区,1958年属合肥市。
1961年4月复属芜湖专区,1965年复设巢湖专区,巢县隶属之。
1971年8月巢湖专区改称巢湖地区,巢县隶属不变。
1984年1月4日撤县改市成立巢湖市,属巢湖地区。
1999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巢湖地区,设立地级巢湖市,撤销县级巢湖市,设立居巢区。
1999年12月6日巢湖市居巢区举行揭牌仪式。
199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县级巢湖市,设立居巢区。
居巢区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安徽省重点旅游开放、开发区和著名的风景疗养区。
全区盛产稻米、油料、棉花、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县。
矿产资源主要有白云岩和水泥石灰石等。
2008年,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年初确定的“半年见成效、一年上台阶、三年大跨越”奋斗目标,以“工业强区、城乡统筹、项目带动”三大战略为抓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群,解放思想,务实工作,锐意进取,战胜了年初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克服了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下半年成品价格下跌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年内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2亿元,同比增长13.1%;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21.8∶46.2∶32调优到今年的19.9∶47.3∶32.8;财政收入4.81亿元,净增1.43亿元,创年增量超亿元的历史性突破,其中财政税收超千万元的乡镇(街道)14个、超3000万元的5个,共完成财政支出10.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7亿元,增长26.1%;农民人均纯收入4490元,增长15.2%;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拉动效应明显,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0.2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亿元,增长20.8%;进出口总额6800万美元,增长46.7%。
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7‰,万元生产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1%和1%;全年共新增就业岗位4509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008年共完成集镇建设投资4.8亿元,增长230%。
新增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新增集镇人口1.2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26.3%,增加2个百分点。
集镇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重要成果,13个乡镇(中庙街道)新一轮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全部结束,基本实现了规划全覆盖。
集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统一了规划区外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强化了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
通过控制零星建设、推行组团开发,建设新区,改造老区,开发各类经营性用地170多亩,获取集镇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中垾“农民美食城”、夏阁蟠龙小区、烔炀秀水花园、栏杆巢北商贸城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部分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
集镇三产稳步发展。
设立了100万元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编制完成了《巢湖北岸概念性规划》、旅游招商手册,表彰了27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农家乐旅游示范点;中庙旅游整治成效显著,共投入各类整治资金1000多万元,整体形象大为改观;冯玉祥旧居、张治中故居、鼓山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景点,富硒香生态园、枣为媒生态园、精华生态农庄被评为省三星级农家乐示范点;滨湖旅游景观大道、中庙碧桂园及凤凰五星级酒店、烔炀金土地度假山庄、庙岗浮槎山老年乐园等一批旅游项目扎实推进。
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共建农家店和配送中心105个,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和50%的行政村。
“新网工程”扎实开展,建成农资配送中心及专营店11家、日用消费品连锁店17家、村级综合服务社30家。
庐江县庐江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沿江开发开放经济区,北接合肥,东临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
县域面积2348平方公里,2006年末户籍人口120万人。
庐江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境内多为丘陵地貌,其中森林面积37789公顷,耕地面积92230公顷。
庐江地处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交汇点,交通十分便捷。
县城距合肥骆岗机场60公里,距铜陵长江大桥70公里,距南京碌口机场200公里;京九铁路合九段(合肥─九江)、沪蓉高速公路合界段(合肥-界子墩)、合安段(合肥-安庆)、合铜黄(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水路南入长江,北进巢湖,目前全市首家由水泥生产企业和航运公司联合建设的专用码头——大江航运码头工程正在紧张建设当中,建成后船舶可由此码头直达苏、浙、沪及沿江各城市。
庐江县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
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建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历经千百年苍桑巨变的庐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楚文化和淮军文化传统。
历史上涌现出了文翁、周瑜、王蕃、丁汝昌、吴长庆、刘秉璋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当代更有冯法祀、许章润、姜长云、方福前等一大批活跃在科技、经济和文化艺术界的著名学者。
庐江生态优美,四季宜人,旅游资源颇为丰富。
境内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黄陂湖,面积2,333公顷,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良好,地理位置独特,是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南北迁徙途中重要的栖息地和中转站,被收录为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冶父山,距庐江县城东约9公里,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
巢湖南岸庐江段全长26.8公里,跨4个乡镇17个行政村。
居住巢湖岸边,天气晴朗时,湖面烟波浩淼,帆樯如画,姥山矗立于湖心,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古镇汤池拥有号称“华东第一泉”的汤池温泉,古称“坑泉”,具有涌量稳定、水温稳定和化学成分稳定的三大特点,富含10多种对人体医疗保健具有极高价值的化学元素,自西汉以来,就是著名的疗养胜地:北宋文豪王安石曾在此濯足疗疾,留下了“寒泉时所咏,独此沸如蒸”的千古赞誉。
此外,汤池古镇还享有“名茶之乡”的美称,尤其是名茶“白云春毫”,产在终年云雾缭绕、兰花丛生、人迹罕至的二姑峰尖,萃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香气清爽,滋味鲜醇,视为茶中珍品,先后获省优、部优和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
近年来,围绕把庐江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安徽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定位,全县先后出台了16条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共投资6亿多元,在原有的“冶父晴岚,凤台秋月,黄陂夏莲,绣溪春涨,金牛晚眺,白石冬雪,水濂听声,青帘渔火”等古景点基础上,新开发3A以上景区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精心开发的20多个系列旅游商品,在国内外市场都十分走俏;2006年,以温泉旅游闻名的汤池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和四星级酒店。
2006年一年,全县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亿元。
庐江还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和粮油生产百强县,全省重点产茶县、水产基地县和商品猪准基地县。
庐江素有“好学之邦”的美名,历史上以科甲起家,以著书立说名垂于世者络绎不绝。
这种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得到了更广泛和大力的弘扬,全县现共有中小学448所,其中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20多所。
有百年校史的庐江中学已为国家培养数万名高材生,现为全省示范高中。
全县每年向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达5000余人。
庐江县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多矿种资源集中区。
现已探明的有33种矿产资源,其中能源型矿产3种,金属矿产7种,非金属矿产22种,水汽矿产1种。
铁、铜、硫铁、明矾石、高岭土等矿产品质优量大,且多分布在庐南的罗河、龙桥、矾山、泥河、白湖等5个镇,资源相对集中。
全县四大经济板块之一的庐南重化工业基地,规划面积693平方公里,到“十一五”末,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亿元,规划末期实现工业总产值334亿元,年利税达62.34亿元。
目前,庐南地区6大重点矿山建设都已启动。
龙桥铁矿一期年100万吨采选已建成投产;罗河铁矿年300万吨采选建设进展迅速;马鞭山铁矿年100万吨采选、小岭硫铁矿年50万吨采选、大包庄矿年60万吨硫铁矿和40万吨年铁矿采选工程已完成部分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沙溪铜矿年200万吨采选项目也即将启动;硫基化工、金属冶炼、特种建材三大产业园形成集聚发展之势。
庐江县磁性材料产业已颇具规模。
现有安徽龙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磁电生产企业,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均取得自营出口权,年生产铁氧体、钕铁硼、非晶以及锗磁等四大类产品愈万吨,2006年一年总产值达7.1亿元,80%的产口销往国外。
全县磁性材料的龙头企业还加强了与中科院研究所、合工大材料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合作,已研制开发出500多种磁砖、磁瓦、钕铁硼等自主创新的新产品,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和巢湖市“7+4”项目。
近年来,庐江县相继被授予“安徽省电子磁性材料产业园”、“安徽省磁性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合肥工业大学产学研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2007年11月,庐江县人民政府与巢湖市科技局共同承办了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行业权威性的“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论坛”。
庐江县正在进一步壮大磁性材料产业规模,向国家级磁性材料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