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杠杆例题(带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杠杆作图题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作图题1.画出图中,加在杠杆上的动力F的力臂.请标明图中杠杆的支点:2.画出图中力F1和F2的力臂,并用G1和G2分别标明.3.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4.如图中均匀直棒OA可绕O点转动,请分别画出水平拉力F和重力G的力臂.5.如图为用起子开汽水瓶盖的时候,杆的支点O位置,及手作用在起子上力的力臂.请在图中表示.6.试在图上画出F1和F2的力臂7.在右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并用字母G表示.8.下图中的铡刀属于杠杆,试画出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9.画出并标明图中F、G对支点O的力臂.10.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11.画出图中F1和F2的力臂G1和G2.12.画出图中杠杆所受各力对于点O的力臂(不计杠杆所受的重力)13.图中杠杆所受的重力G和拉力F的力臂.14.试在图中画出汽车刹车踏板上动力F1的力臂G1和阻力F2的力臂G2.15.请标明图中杠杆的支点:16.如图所示,试画出杠杆OA所受力的力臂(OA杆的质量忽略不计)17.图中,均匀直棒AB可绕A点转动,在B端加一竖直向上的40牛顿的力F,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试作出该棒所受重力的图示及重力的力臂.18.用图所示的杠杆提起重物.O是杠杆的支点,在A点用力,在图中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G表示.19.画出图中杠杆所受各力对于支点O的力臂(不计杠杆所受重力)20.在图所示的各杠杆中,O是支点,试分别画出F1,F2的力臂G1,G2.21.下列所示的杠杆中,O是支点,在图上画出F1、F2的力臂,并且用G1、G2表示它们.22.画出下列各力的力臂(如图)23.画出下列各力的力臂(如图)24.如图中的点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F1和F2的力臂,并用字母G1和G2标明.25.画出图中F1和F2的力臂.26.在图中,画出力F1和F2对杠杆支点O的力臂,并分别用字母G1和G2表示.27.如图所示,一木杆可绕固定轴O自由转动,木杆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试在图上画出拉力F和木杆重力G对O点的力臂.28.画出图1和图2中各力的力臂.29.如图所示的杠杆,左边挂有两个各重10牛顿的相同钩码,在一个大小为3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的力作用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试在图中恰当的位置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这个力.30.人的前臂是费力杠杆,当曲肘将手中重物举起时,肘关节O是支点,肌肉收缩,动力F1作用在A点上,阻力F2作用在B点上,请在图中画出各力的力臂,在你所画的图中:____表示F1的力臂,_____表示F2的力臂.答案1.如图所示:2.标明力臂L1和L2各1分,画错一个扣2分.3.4.如图5.如图所示:6.如图所示:7.8.如图所示:9.如图所示:10.11.如图所示:12.如图所示:13.如图所示:14.如图所示:15.如图所示:16.如图所示:17.如图所示:18.如图所示: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初中物理杠杆画图题练习含答案

作图题(一次) 4.如图中均匀直棒OA可绕O点转动,请分别画出水平拉力F和重力G的力臂.
6.试在图上画出F1和F2的力臂
7.在右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并用字母G表示.
9.画出并标明图中F、G对支点O的力臂.
10.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作图题(二次)
12.画出图中杠杆所受各力对于点O的力臂(不计杠杆所受的重力)
13.图中杠杆所受的重力G和拉力F的力臂.
15.画出图中,加在杠杆上的动力F的力臂.
16.如图所示,试画出杠杆OA所受力的力臂(OA杆的质量忽略不计)
19.画出图中杠杆所受各力对于支点O的力臂(不计杠杆所受重力)。
初三物理杠杆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杠杆练习题及答案1. 第一题某物体放置在杠杆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150g,物体B的质量为300g,杠杆的长度为20cm。
求物体A和物体B的平衡位置。
解答:根据杠杆定律:物体A ×杠杆A = 物体B ×杠杆B(0.15kg ×杠杆A) = (0.3kg ×杠杆B)0.15 ×杠杆A = 0.3 × (20 - 杠杆A)0.15 ×杠杆A = 6 - 0.3 ×杠杆A0.45 ×杠杆A = 6杠杆A = 13.33cm所以,物体A和物体B的平衡位置在杠杆左侧13.33cm的位置。
2. 第二题一根杠杆的长度为30cm,杠杆两端分别放置了质量为200g和400g 的物体,物体B位于杠杆左端,物体A位于杠杆右端,使杠杆保持平衡,求物体A到杠杆左端的距离。
解答:根据杠杆定律:物体A ×杠杆A = 物体B ×杠杆B(0.2kg ×杠杆A) = (0.4kg ×杠杆B)0.2 ×杠杆A = 0.4 × (30 - 杠杆A)0.2 ×杠杆A = 12 - 0.4 ×杠杆A0.6 ×杠杆A = 12杠杆A = 20cm所以,物体A到杠杆左端的距离为20cm。
3. 第三题一个杠杆两端的物体分别为一个质量为0.2kg的物体A和一个质量为0.3kg的物体B,物体A位于杠杆右端,物体B位于杠杆左端,杠杆的长度为40cm。
求物体A和物体B之间的距离。
解答:根据杠杆定律:物体A ×杠杆A = 物体B ×杠杆B(0.2kg ×杠杆A) = (0.3kg ×杠杆B)0.2 ×杠杆A = 0.3 × (40 - 杠杆A)0.2 ×杠杆A = 12 - 0.3 ×杠杆A0.5 ×杠杆A = 12杠杆A = 24cm所以,物体A和物体B之间的距离为24cm。
中考物理杠杆专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分类解析专题简单机械(含答案)(2011·山东临沂)3.如图所示的剪刀中,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使用哪种最合适?【解题思路】当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杠杆是省力杠杆;在阻力和阻力臂相同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所用的动力越小。
所以要剪开较硬的物体,剪刀把手越长,动力臂越长则越省力。
【答案】D结合生活经验,联系生活经验,在使用时是省力还是费力,由此也可进行判断。
属于常规题目,考察了对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辨析能力,难度中等。
(2011·天津)16、图9是人抬独轮车车把时的简化示意图,此时独轮车相当于一个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和车总重G为1200N,抬起车把的力F为 N。
【解题思路】O为支点,G为阻力,F为动力,明显看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是省力杠杆;由杠杆平衡特点,F=1/3G【答案】省力、400【点评】考查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难度较小。
(2011·天津)23、(6分)如图13所示,小芳在研究动滑轮时,她用手沿竖直方向匀速向上拉动绳端使钩码上升,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
求:1)手的拉力所做的有用功;2)手的拉力所做的总功。
【解题思路】物体上升所做的功W=Gh=100N·0.3m=30J;手的拉力所做的有总功W=FS=60N·0.6m=36J总【答案】解:从表知:G=100N h=0.3m F=100N S=0.6m=Gh=100N·0.3m=30J1)W有=FS=60N·0.6m=36J2)W总【点评】考查对动滑轮做功过程的理解,分清有用功和总功。
难度较小。
(2011·浙江温州)18.如图为家庭手摇升降晾衣架结构图,当顺时针摇动手柄时,横梁上升。
下列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题思路】当摇动手柄横梁上升时,甲、乙、丙三个滑轮不动,为定滑轮,丁滑轮随横梁一起上升,为动滑轮。
初二物理杠杆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杠杆练习题及答案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杠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工具,它帮助我们理解力的作用、平衡条件和机械优势等内容。
下面是一些初二物理杠杆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练习题一:一个杠杆,左侧是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A,右侧是一个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B。
杠杆的中心距离物体A和物体B之间的距离是1.5米。
如果杠杆保持平衡,问物体A和物体B分别所受到的力的大小是多少?答案一: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左侧力矩等于右侧力矩。
设物体A所受力为FA,物体B所受力为FB。
根据定义,力矩等于力乘以力臂,即力矩=力 ×力臂。
由于杠杆保持平衡,所以FA × 1.5 = 4 × FB。
同时,根据力的平衡条件,FA + FB = 6。
将上述两个方程联立,解得FA = 3和FB = 3。
所以,物体A所受力的大小为3牛顿,物体B所受力的大小也是3牛顿。
练习题二:一个杠杆,左侧是一个质量为3千克的物体A,右侧是一个质量为6千克的物体B。
杠杆的中心距离物体A和物体B之间的距离是2米。
杠杆的支点处有一个力的作用,保持杠杆平衡。
求此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二:同样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方程组:FA × 2 = 6 × FBFA + FB = 9通过求解上述方程组,可以得到FA = 3和FB = 6。
物体A所受力的大小为3牛顿,物体B所受力的大小为6牛顿。
由于杠杆保持平衡,所以杠杆支点处的力大小为9牛顿,方向向右。
练习题三:一个杠杆,左侧是一个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A,右侧是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B。
杠杆的中心点离物体A的距离为1.2米,离物体B的距离为0.8米。
杠杆的支点处有一个力的作用,保持杠杆平衡。
求此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三:以杠杆支点为参照点,设物体A所受力的大小为FA,方向向左;物体B所受力的大小为FB,方向向右。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方程组:4 × FA = 2 × FB(力矩平衡条件)FA + FB = 6(力平衡条件)通过求解上述方程组,可以得到FA = 1.5,FB = 4.5。
杠杆练习题答案

杠杆练习题答案解题一:计算杠杆作用力根据题目给出的公式“F=ma”,其中“F”代表作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
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质量“m”为4kg,加速度“a”为2m/s^2。
将数据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F = 4kg × 2m/s^2 = 8N所以,在该杠杆作用下,杠杆的作用力为8N。
解题二:计算杠杆的力矩根据题目给出的公式“力矩=M×r”,其中“M”代表力矩,“r”代表杠杆臂长。
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力矩“M”为10N,杠杆臂长“r”为0.5m。
将数据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M = 10N × 0.5m = 5Nm所以,该杠杆的力矩为5Nm。
解题三:计算平衡条件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杠杆在平衡时,力矩和为零。
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已知其中一个力矩为10Nm,求另一个力矩的大小。
设第二个力矩为M2,则根据平衡条件可得:10Nm + M2 = 0M2 = -10Nm所以,第二个力矩的大小为-10Nm,即向相反方向。
解题四:计算杠杆的长度根据题目给出的公式“力矩=M×r”,已知力矩为5Nm,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5Nm = 10N × rr = 5Nm / 10N = 0.5m所以,该杠杆的长度为0.5m。
解题五:计算力的大小根据题目给出的公式“力=F/M”,其中“F”代表力,“M”代表杠杆臂长。
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力矩为8N·m,杠杆臂长为2m,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F = 8N·m / 2m = 4N所以,该力的大小为4N。
解题六:计算杠杆的平衡点位置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平衡点位于两个力矩的中间位置。
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已知两个力矩分别为10Nm和-10Nm,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平衡点位置 = (-10Nm) / (10Nm - (-10Nm))= (-10Nm) / (10Nm + 10Nm)= (-10Nm) / 20Nm= -0.5m所以,杠杆的平衡点位于距离左侧0.5m处。
(名师整理)最新物理中考 《杠杆》专题经典题型精练(含答案解析)

《杠杆》专项训练一、填空题1、如图,AB为轻质杠杆,O为悬点,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M用细线悬挂在杠杆A 端.已知OA:OB=1:2,M的密度为3×103kg/m3,体积为8×10﹣3m3.物体的重力为____N.当B端悬挂一个质量为10kg重物时,杠杆水平平衡,则物体M对水平面的压力为N(g取10N/kg).二、选择题2、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道钉撬B.火钳C.钢丝钳 D.天平3、如图所示的杠杆,动力F的力臂是( )A.OD B.OF C.OA D.OC4、人们应用不同的简单机械来辅助工作,正常使用下列简单机械时说法正确的是()A.筷子可以省距离 B.所有剪刀都一定省力C.定滑轮可以省力 D.撬棒越短一定越省力5、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修树剪子 B.核桃夹子 C.取碗夹子 D.羊角锤子6、如图是一个杠杆式简易起吊机,它上面装了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拉绳的方向,杠杆OBA可绕O点转动,重物通过绳子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动力臂的是( )A.l1 B.l2 C.l3D.l47、如图是一种切甘蔗用的铡刀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刀刃很薄,可以增大压力; B.铡刀实质上是一种费力杠杆C.甘蔗放在a点比b点更易被切断 D.手沿F1方向用力比沿F2方向更省力8、已知ρ铁=7.9×103kg/m3,ρ铝=2.7×103kg/m3,如图所示,A端挂的实心铁块,B端挂的实心铝块,两金属块均浸没在水中,等臂杠杆平衡,若将两个盛水杯撤去,则()A.A端向下,B端向上 B.A端向上,B端向下C. A端向下,B端向下D. A端向上,B端向上三、作图题9、如图所示,杠杆的N端挂一重物,在M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动力使杠杆平衡.试画出这个最小的动力F1、动力臂L1和杠杆受到的阻力F2.10、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能绕O点转动,请在杠杆中的A端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11、如图所示,画出使杠杆AB在如图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12、如图甲所示,钢丝钳可以看成是两个杠杆的组合,图乙是其中的一个杠杆.用钢丝钳剪铁丝时,将铁丝放在A处还是B处更省力呢?请在图乙中你认为更省力的位置处画出阻力F2的示意图和动力F1的力臂.13、在西昌到成都的T8866次列车上,一乘务员需要把如图所示的手推车前轮推上一个小台阶,请画出他施加在把手E处的最小力F和其力臂L.14、如图是一轻质杠杆,O是支点,为了使杠杆在此位置平衡,请画出在A点所施加的最小动力F及其力臂L.15、如图所示,一重为G的均匀杠杆,可绕O点上下转动,若让杠杆静止在图示位置,请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作用力及杠杆所受重力的示意图.16、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请画出F1、F2的力臂L1和L2.17、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动力F1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你画出阻力F2及阻力臂L2.18、在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
初中杠杆计算试题及答案

初中杠杆计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杠杆的五要素包括支点、力臂、动力、阻力和阻力臂。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杠杆的五要素?A. 支点B. 力臂C. 动力D. 阻力E. 阻力臂答案:D2. 在使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时,下列哪个公式是正确的?A. F1L1 = F2L2B. F1L1 = F2L1C. F1L2 = F2L1D. F1L1 = F2L1 + F2L2答案:A二、填空题3. 杠杆平衡条件公式为______,其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答案:F1L1 = F2L24.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若阻力为100N,则动力的大小为______。
答案:50N三、计算题5. 一个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阻力为200N,求动力的大小。
答案:动力的大小为200N/3 ≈ 66.67N6. 已知一个杠杆的动力为50N,阻力为150N,若要使杠杆平衡,动力臂应为阻力臂的多少倍?答案:动力臂应为阻力臂的3倍。
四、简答题7. 请简述杠杆的分类及其应用。
答案: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可以省力但费距离,如钳子;费力杠杆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如鱼竿;等臂杠杆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8. 为什么说杠杆是简单机械中的一种?答案: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它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使力的作用效果放大或缩小。
杠杆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矩平衡,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这种原理使得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撬棍、扳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了使杠杆保持静止,可以在A 点拖加一个力F,力的方向不同,需要力的大小也不同,请在图8中画出力F最小时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2所示.
图8图2
2.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当跷跷板处于平衡时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轻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D.重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答案:D
3.如图所示,一根杠杆可绕O点转动,B处挂着一重物G,如果在A点施加一个如图所示的
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方向上平衡,则该杠杆为
A.费力杠杆B.省力杠杆
C.等臂杠杆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
4.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答案:B
5.如图所示,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
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8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0.2m。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拉力F的功率为1.8W
D.拉力F的大小为5N
C
6.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F 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不
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小于物重) ()
A.F甲>F乙η甲>η乙
B. F甲<F乙η甲<η乙
C. F甲>F乙η甲<η乙
D. F甲<F乙η甲>η乙
B
7.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B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重力为100N 的物体挂在
OA 的中点处。
已知OA=40cm ,AB=30cm ,OA 垂直于AB ,杠杆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要使杠杆平衡,且OA 段处于
水平位置,那么作用于B 端的最小力的力臂等于 cm ,最小力的大小等于 N 。
答案:50 40
8.图8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 的示意图。
当物体A 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A 所受浮力为80N ,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1,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 1。
当物体A 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小明对绳子竖直向 下的拉力为F 2,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 2。
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120N ,小明所受重力为600N ,N 1:N 2=13:12。
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则物体A 所受重力为 N 。
答案:640
9.小民按图5所示装置做“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操作步骤如下:
A .把杠杆的中点固定在支架上.
B .把钩码挂在杠杆的左边,在右边的不同 位置 加减钩码,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C .记下两边钩码的重,并用刻度尺测量出力 臂的长度,分别填入实验数据表格内.
D .改变两边钩码数量或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重新平衡。
重复上一实验步骤.
E .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过程中,小民漏掉了一个重要的步骤,这个步骤的具体内容是: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2)小民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很明显第 3 次的实验数据 是错误的。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F 1L 1 = F 2L 2 。
10.小明同学结“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斜
面的机械效率跟:A .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B .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 .斜面的长有关;D .物体受的重力有关.小刚同学为了证实其中的部
分猜想是否正确,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
反映了他的探究过程.(参看图7,表中①③两
次实验所用斜面是相同的,设物体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次数 动力F 1/N 动力臂L 1/m 阻力 F 2/N 阻力臂L 2/ m 1 2 0.04 4 0.02
2 6 0.06 4 0.09
3 4 0.03 6 0.04 图7
s
h
(1)请你替小刚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2)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猜想 (填写字母)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
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值越 .
(4)若要验证猜想D ,应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 不改变. 答案:(1)①70.6 ②1.4 (2)B (3)高 (4)粗糙程度
11.质量为550 kg 、体积为0.1m 3
的一只密封箱子沉没于水面下5m 深处,工人们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打捞箱子。
求:(1) 5m 深处水产生的压强;(2)箱子在水中
被匀速提起时,所用的拉力F 为2×103
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请用两种方法计算箱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ρ水=1.0×103kg /m 3
,g 取10N /kg) 答案:(1)Pa m kg N m kg gh p 4
3
3
1055/10/100.1⨯=⨯⨯⨯==ρ (2)方法一:
N m kg N m kg gV F 33331011.0/10/100.1⨯=⨯⨯⨯==排水浮ρ
方法二:
设:箱子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F
,
N N F F h
F h
F Fs h F 33,,,105.4%75102333⨯=⨯⨯⨯==∴==ηη N N kg N kg F mg F
G F 33,,101105.4/10550⨯=⨯-⨯=-=-=浮
12.如图所示,重物A 是体积为10dm 3
,密度为7.9 ×103
kg/m 3
的实心金
属块,将它完全浸没在水中,始终未提出水面。
若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要保持平衡,求:
(1)作用于绳端的拉力F 是多少?
(2)若缓慢将重物A 提升2m ,拉力做的功是多少?
(3)若实际所用拉力为400N ,此时该滑轮的效率是多少?
(g=10N /kg )
答案:
3323332317.910/1010/790(11.010/1010/100(11
(2
G Vg kg m m N kg N F V g kg m m N kg N F G ρρ--==⨯⨯⨯=----==⨯⨯⨯=----=-浮水排()分)
分)
13.小明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图18中所示的滑轮,组装成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使用该滑轮组时最省力的绕法。
用此滑轮组将重为3.6N
的物体匀速提起时,拉力的功率为0.36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忽 略摩擦及绳重) 求:(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和动滑轮的总重。
(2)若用此滑轮组提起小于3.6N 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将如何改变?说明理由。
答案:解:绕法如右图,绳子段数n=4。
(1)因为nF
G
Fnh Gh Fs Gh W W =
==
=
总
有用η 所以拉力为N N n G F 2.175
.046.3=⨯==η 由于Fv P =
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s m N
W F P v /3.02.136.0=== 由于忽略摩擦及绳重,则动
动总
有用G G G
h G Gh Gh W W +=
+=
=
η 所以动滑轮重N N N
G G
G 2.16.375
.06.3=-=
-=η
动 (2)减小
由于忽略摩擦及绳重G
G G G G
h G Gh Gh W W 动动
动总
有用+
=
+=+=
=
11
η所以当提升的物体重力减小时,滑轮组机械效率减小。
(或者当提升物体的重力减小时,有用功减小,额外功不变,故其机械效率减小。
)
11
()(790100)345(122
41380(2)
690(3)86.25%(2)
2800F G F N N N F N m J G F N F N
η=-=⨯-=----⨯=-------===------浮浮分)
(2)W=S=345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