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离子
初中化学常见的离子

初中化学常见的离子
1.阴离子有:
SO42—(硫酸根离子)、NO3—(硝酸根离子)、CO32—(碳酸根离子)、OH—(氢氧根离子)、HCO3—(碳酸氢根离子)、S2—(硫离子)、O2—(氧离子)、Cl—(氯离子)
2.阳离有:
NH4+(铵根离子)、H+(氢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以上离子必须记住。
下面这些离子了解,可以不记:
MnO4—(高锰酸根离子)、MnO42—(锰酸根离子)、PO43—(磷酸根离子)、
ClO3—(氯酸根离子)、HSO4—(硫酸氢根离子)、HPO42—(磷酸氢根离子)、
H2PO4—(磷酸二氢根离子)、
温馨提示:以上“初中化学常见元素及符号、初中化学常见的离子”是每一个初中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希望同学们暑假把它们记住,到时候要听写。
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中的离子平衡

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中的离子平衡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是指发生离子交换的化学反应过程。
在离子反应中,离子的生成和消失导致了反应体系内的离子平衡。
离子平衡是指在反应过程中,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数量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
本文将深入探讨九年级化学中离子反应中的离子平衡。
一、离子的生成与消失离子反应中,常见的离子有正离子(金属离子)和负离子(非金属离子)。
在反应过程中,正离子和负离子的产生和消失是离子平衡的核心。
正离子可以由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例如,钠原子(Na)可以失去一个电子,生成钠离子(Na+)。
类似地,多价金属原子可以失去多个电子,生成多价金属离子。
负离子常由非金属原子接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生成。
例如,氯原子(Cl)可以接受一个电子,生成氯离子(Cl-)。
同样地,氧原子(O)可以接受两个电子,生成氧离子(O2-)。
离子的生成和消失常发生在水溶液中。
在水溶液中,离子的产生和消失导致了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二、离子反应中的离子平衡离子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离子之间建立了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体现了离子反应的动态过程。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些离子反应的示例。
例如,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之间的反应可以写为Na+ + Cl- → NaCl。
在这个反应中,一个钠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结合形成了一个氯化钠晶体。
在这个反应中,离子之间发生了电荷交换。
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形成了新的化合物。
然而,这个反应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离子平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离子浓度之间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
这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离子的生成和消失保持着一个恒定的比例。
离子平衡可以通过离子互换反应的顺序来判断。
离子反应中,位于左侧的离子是反应物,位于右侧的离子是生成物。
离子平衡的关键在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离子数量的平衡。
三、影响离子平衡的因素离子平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因素:1. 浓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离子的浓度对离子平衡有影响。
初中化学离子符号大全

初中化学离子符号大全1. 氢离子,H+。
氢离子是最简单的离子之一,它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由一个质子组成。
在化学反应中,氢离子可以与其他离子或分子结合,形成各种化合物。
2. 氧离子,O2-。
氧离子是带有负电荷的离子,它通常与金属元素结合形成氧化物。
氧离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许多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氯离子,Cl-。
氯离子是氯元素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带负电荷的离子,它是常见的阴离子之一。
氯离子可以与钠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盐。
4. 钠离子,Na+。
钠离子是钠元素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离子,它是常见的阳离子之一。
钠离子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食盐生产、金属加工等领域。
5. 氮离子,N3-。
氮离子是氮元素失去三个电子后形成的带负电荷的离子,它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氮离子可以与氢离子结合形成氨气,也可以与氧离子结合形成硝酸盐等化合物。
6. 铁离子,Fe2+、Fe3+。
铁离子是铁元素失去两个或三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它们分别带有2+和3+的电荷。
铁离子是许多生物体内重要的金属离子,也是许多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7. 氧化氢离子,OH-。
氧化氢离子是氢氧化物中的主要离子之一,它是带有负电荷的离子。
氧化氢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中和作用,也是许多碱性物质的组成部分。
8. 氟离子,F-。
氟离子是氟元素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带负电荷的离子,它是非常活泼的阴离子。
氟离子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牙膏中的氟化物可以预防蛀牙。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离子符号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掌握这些离子的符号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形成,也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加强练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离子的形成》(课件)

离子 分子 原子
水
Cu Cu
氯化钠
NNaa+ Cl-
-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与构构成成微粒之铁间Fe 的关系:来自氦气He等原子
结合
分子 构成
分解
氧气 氢气 水等
构成
离子
NaCl 等
得到或失 去电子
课堂练习
1、下列五种微粒中最易失去电子的是,
最易A得到电子的是,原子化学E性质比较相
1、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有什么特点?元素化 学性质主要决定于什么?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 得失电 化学性质 结论 子数 子趋势
金属元素
一般 小于4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一般大 于等于
4
等于8 (氦等 于2)
易失去 电子
易得到 电子
稳定结 构)
易发 生化 学反 应
难发生 化学反 应
元素的 化学性 质与原 子最外 层电子 数关系 密切
阳离子
Na+ Cl-
Cl- +17 2 8 8
阴离子
氯化钠由___氯__离__子_和__钠__离__子__构成.学.科.网
原子和离子的联系和区别:
联 系
阳离子失电子
原子 得电子
阴离子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区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别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
二、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1、凡是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微粒,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2、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初中化学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四、离子的形成
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的符号表示方式。
在九年级化学中,离子反应是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其化学方程式由离子之间的交换和结合组成。
本文将通过实例介绍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氯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氯化钠(NaCl)与硫酸铜(CuSO4)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铜(CuCl2)和硫酸钠(Na2SO4)。
NaCl + CuSO4 → CuCl2 + Na2SO42. 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碳酸钙(CaCO3)与盐酸(HCl)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钙(CaCl2)、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3. 硫酸铁与氯化钠的反应:硫酸铁(FeSO4)与氯化钠(NaCl)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铁(FeCl2)和硫酸钠(Na2SO4)。
FeSO4 + 2NaCl → FeCl2 + Na2SO44. 硝酸银与氯化铜的反应:硝酸银(AgNO3)与氯化铜(CuCl2)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银(AgCl)和硝酸铜(Cu(NO3)2)。
AgNO3 + CuCl2 → AgCl + Cu(NO3)25. 氯化钠与硝酸银的反应:氯化钠(NaCl)与硝酸银(AgNO3)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银(AgCl)和硝酸钠(NaNO3)。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6. 硝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硝酸铜(Cu(NO3)2)与氢氧化钠(NaOH)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氢氧化铜(CuOH)和硝酸钠(NaNO3)。
Cu(NO3)2 + 2NaOH → CuOH + 2NaNO3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的一些常见例子及其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够准确描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离子.ppt

排布示意图? 5、原子结构示意图各有什么意义? 6、你发现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什么规律? 7、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什么微粒来决定?
为什么?
一、核外电子的 排布:
1、分层排布(高速运动) 电子层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电子能量 : 逐 渐 升 高 离核距离 : 逐 渐 增 大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以O原子结构示意为例
⑴ 弧线表示电子层, ⑵ “2” 表示第一层上排有两个电子。 ⑶ “6” 表示第二层上排有6个电子。 ⑷ +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 。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
⑴ 先排满内层, 后排外层。 ⑵ 第一 层上最多排2个电子。 ⑶ 第二层上最多排8个电子。 ⑷ 最外层上最多排8个电子 。
6、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有__个电子(氦有
__个电子),化学性质比较__ ,一般情况下不跟其它
物质,核外共有____个电
子最外层有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个电子。
8、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 ( )
A.不易得失电子 B.易得电子
C.易失电子
D.易导电
9、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 ( )
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 例:钠+氯气→氯化钠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四、共价化合物
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化合物
例:氢气+氯气→氯化氢
(1)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2)共用电子对 虽被双方原子所共用,但它会偏向于得电子能 力强的一方,使这一方略显负电性,另一方略 显正电性,但整个分子不显电性。
1. 在化学反应里,元素的原子结构 发生变化的 是( )
九年级化学《离子的形成》课件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8 两个单位负电O2-荷的 阴离子,X值为___,符号是____。
点评:求离子的核电荷数采用(cǎiyòng)还原成原子的方法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页。
练习:
下面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A、C )
No 做阳离子。原子和离子的联系和区别。要能够分清原子结构(jiégòu)示意图、离子结构(jiégòu)示意图。原子:核电
荷数=核外电子数。氯离子,一个氯离子
Image
12/10/2021
第三十页,共三十页。
Na
Mg
S
Cl
+11 2 8 1
+12 2 8 2
+16 2 8 6
+17 2 8 7
原子:核电荷(diànhè)数=核外电子数
Na+
Mg2+
S2-
Cl-
+11 2 8
+12 2 8
+16 2 8 8
+17 2 8 8
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页。
判断下列(xiàliè)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
化合物由分子(fēnzǐ)或离子构成。 一般情况下,有金属阳离子(或铵根 离子NH4+ )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否 则由分子构成。
第十八页,共三十页。
练一练
1、二氧化碳由 组成 ,二氧化 氧元素(yuán sù)、碳元素 (zǔ chénɡ) 碳由 构成 ,二氧化碳分子由 (yuán sù)
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
+17 2 8 8 氯离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离子反应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离子反应总结第一部分:离子的定义和离子反应基础知识离子是指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有正电荷的离子,阴离子是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有负电荷的离子。
离子反应是指发生在溶液中的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离子反应中,离子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离子反应常见的类型包括沉淀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部分:离子反应的类型和例子1.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两个溶液中的离子结合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物。
常用的沉淀反应有:AgNO3(aq) + NaCl(aq) -> AgCl(s) + NaNO3(aq)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反应。
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有:HCl(aq) + NaOH(aq) -> NaCl(aq) + H2O(l)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Zn(s) + CuSO4(aq) -> ZnSO4(aq) + Cu(s)第三部分: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平衡离子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在化学方程式中,离子用括号表示,并标明带电荷的离子。
例如:2NaOH(aq) + H2SO4(aq) -> Na2SO4(aq) + 2H2O(l)离子反应还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在平衡反应方程式时需要注意各离子的数量和电荷数是否平衡。
第四部分: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反应在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1. 沉淀反应可以用于分离和检测不同离子物质。
2. 酸碱中和反应可以用于制备盐类化合物。
3.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于电池和腐蚀等方面。
总结离子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涉及到离子的重新组合和转化。
了解离子的定义和离子反应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离子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掌握离子的形成和离子的表示方法;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能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的种类;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电子层
核外电子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离原子核较近的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要点进阶】
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2.把原子最外电子层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如氖、氩等,它们的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少于4个)较多(一般4~7个)8个(氦是2个)
得失电子倾向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易得到电子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不稳定稳定
要点二、离子
1.概念: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
SO等。
OH、-24
2.离子的分类:
3.离子的形成: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1)阳离子: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少,原子带上正电荷,变成了阳离子。
(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阴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使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多,原子带上负电荷,变成了阴离子。
(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要点进阶】
1.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都不变。
2.离子和原子的比较:
粒子种类原子
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举例
联系
要点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以钠与氯气反应生成NaCl为例)【要点进阶】
分子、原子、离子三者的关系: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
例1.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的多
D.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例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例3.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D图所示是一种原子,则X= ;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
举一反三:
【变式1】写出下列粒子的化学符号:
(1)镁离子;(2)2个氧原子;
(3)两个氢离子;(4)2个亚铁离子。
【变式2】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
B.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类型二、考查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例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改变
C.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直接构成的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而改变的缘故
举一反三:
【变式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铜 B.氧气 C.氯化钠 D.二氧化碳
【变式2】科学研究证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请用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1)铁是由构成的;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是由构成的;
(3)调味用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
A.核外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中子数
D.核内质子数
2.某粒子由12个质子、12个中子和10个电子构成,该粒子是()
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3.下列粒子中,核外电子数相等的是()
A. Na+与Cl-
B. Cl-与Ar
C. Mg与Mg2+
D.S与S2-
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5.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A.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易形成阴离子D.该粒子呈电中性
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氯化钠晶体
C.水银
D.蒸馏水
7.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Na+比Na稳定;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③④⑤
D.全部
8.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氯化钠晶体
D.水银
9.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10.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该元素()
A.肯定是金属元素
B.肯定是非金属元素
C.肯定是稀有气体元素
D.可能是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
11.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D.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二、填空题
12.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其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该元素是元素。
13.已知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问题。
(1)镁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离子(填“阴”或“阳”),镁离子的符号表示为。
(2)镁原子在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后,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有。
①元素的种类;②元素的化学性质;③相对原子质量;④粒子的电性;⑤原子核;⑥最外层电子数;
⑦质子个数。
14.写出下列粒子的化学符号。
(1)镁离子;(2)2个氧原子;
(3)两个氢离子;(4)2个亚铁离子。
15.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A粒子的化学式是。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名称是。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填字母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