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夫将军简介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诸暨湄池长澜人。
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诸暨湄池长澜人。
1916年夏,考入台州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本科渔捞科学习。
1920年夏,以总成绩第一名毕业,公费留学日本,入北海道帝国大学学习水产专业。
期间,对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像暑天嚼冰一样痛快”。
1922年回国,任教于台州水产学校,并与俞秀松、宣中华等一起从事革命活动。
1923年,在杭州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杭州地委秘书。
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任学生会干部国民党三中队区分部党小组长。
军校开学仅两个月,便爆出一桩震动全校师生的事件。
校方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军校党部。
校党部与队的区党部经过选举均己组成。
当产生分队党小组的小组长时,校长办公室却在分队中指定一名学生任该分队党小组长,而这份指定名单是用校长蒋中正的名义公布的。
名单一经公布,立刻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学生们议论纷纷,表示不满。
中共党员宣侠父虽被指名为党小组长,但他对此做法也表示反对。
他挺身而出,写了一份报告给蒋校长,指出:“由校长指定党小组的小组长,不符合党的组织法,校长应收回成命,改为由各小组选举产生自己的小组长。
”蒋介石一看报告,立刻气炸了。
他派人把宣侠父找到办公室来教训,要他自动收回这份报告。
宣侠父:“我有权提此意见,校长你不应以势压人!”蒋介石:“你无理取闹,限你三天之内写好悔过书,否则将严肃处理!”三天后,宣侠父再度被叫到校长办公室。
蒋介石问他写好悔过书没有。
宣侠父:“学生无错,故亦无悔!”蒋介石恼羞成怒,决定开除宣侠父的学籍。
消息一经传出,全校师生愤愤不平。
布告栏前,围满了人,大家对此议论纷纷。
这时,宣侠夫在学校的好友陈赓走了过来,一把抓住布告,撕了下来,大声地对围观的同学说:“孙总理的三民主义,首当一条是民权主义。
无民权,何谓民主、民族?革命党内部若无民主制度,与封建军阀又有何等区别?侠父同学仅仅提了一条意见,请问,这犯了哪家的王法?违反了军校哪条校规?他蒋校长凭什么要开除侠父同学?难道只许他专制,不许人家民主吗?”陈赓的一番话鼓动了大家。
察哈尔抗战中的西北红军将领

察哈尔抗战中的西北红军将领作者:张化民来源:《新西部》2014年第01期察哈尔抗战中,抗日同盟军一度收复多伦,这是中国人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失土。
但更加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个仅仅存在一个多月的军事行动中,谢子长、阎红彦、许权中等陕西共产党人和西北红军将领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为收复多伦,西北红军将领强龙光光荣牺牲,成为在抗日前线牺牲的第一个中国工农红军将领,也是有文字记载的由中共参与组织的抗日前线中牺牲的第一个中共党员。
1931年9月18日,东北的侵华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
局部抗日战争爆发。
1932年,与中共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的冯玉祥决心组织抗日同盟军对日作战。
这年9月,冯玉祥的旧部宋哲元出任察哈尔省(现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山西省)主席,于是,中共在北方成立的秘密组织华北政治保卫局(即中共北方特科)建议冯玉祥到张家口组建抗日力量,冯玉祥接受了这一建议。
随着建立抗日同盟军准备工作的初步展开,一批来自陕西的共产党干部渐渐聚集到了冯玉祥的周围。
冯玉祥召旧部举旗抗日1932年10月9日,冯玉祥秘密抵达张家口,他要求共产党派人到张家口帮助他组织新的军队和抗日政府。
应冯玉祥邀请,中共北方特科派张慕陶(陕西旬邑人,曾任冯玉祥联军总政治部政治处长,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参与策划了清涧、渭华起义)、吴化之(湖北汉川人,1925年到1927年陕西和西安党团负责人)、武止戈(陕西渭南人,曾任中共旅苏莫斯科支部书记)等人来到了张家口。
1933年1月,中共北方特科决定,由张慕陶、吴化之、武止戈三人组成中共张家口特委,负责领导推动抗日同盟军的工作,特委书记由张慕陶担任。
中共北方特科还指定肖明(渭华起义担任中共陕东特委委员,渭南县委书记)负责对特委的联系与指导,共产党员宣侠父、张存实、刘继曾(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兼中共陕东特委书记,领导了渭华起义)、刘少文(河南信阳人,1931年6月作为中央巡视员帮助改组了陕西省委,建立了西安市委)、许权中(陕西临潼县人,曾任冯玉祥联军卫队师代理师长、渭华起义总顾问)、杨晓初(陕西渭南人,渭华起义军委财经委员)、马志敬(陕北人,参加过渭华起义)和汾阳军校的共产党员赵力钧等也被派往张家口工作。
《诸暨籍国民党将领传》来龙去脉

《诸暨籍国民党将领传》来龙去脉浙江各地,人文渊海,如绍兴、诸暨、鄞州等地,在某一时代,往往会出现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闪亮于历史的天空,留下一抹值得深深回味的痕迹。
本文所述的一本关于国民党将领传的书稿,就是以诸暨这种独特文化现象为素材的。
一、书稿的缘起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各地编纂县志党史蔚然成风,笔者受命主持诸暨县县志、党史编纂工作。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建邦立县,两千多年,句践(这里“句”读音“勾”)的韬略,西施的美艳,创立曹洞宗的良价,独步于画林的王冕、陈老莲,人们耳熟能详。
笔者则在繁杂的零星资料中,发现了近现代史上一个并未被关注或尚未被发现的现象,这就是在原国民党军队中,诸暨籍的将军似乎特别多。
因有所触动,我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已收集到少将以上诸暨籍将领90多人。
与此同时,我也留意奉化籍的国民党将领;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故乡的将领,单从人数而言还远不如诸暨多。
其时,我已意识到,如果再花些精力和时间,做进一步考核甄别,就可以结集成《诸暨籍国民党将领传》一书。
不过,当时繁重的本职工作是首先编纂出一本《诸暨县志》,而国民党将领传录之类的书籍,只不过是顺带的副业。
时处80年代,其时的政治气氛也不免让人有所顾忌。
当时海峡两岸的气氛远未宽松,作为共产党领导的、由人民政府主持的地方史志编写主要负责人,怎可以为对手去树碑立传呢?兼之,当时还年轻的我,对仕途尚有非分之想,触碰这类题材无异是向高压线靠近。
然而,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又深深地吸引着我,全国尚未有这类书籍,如果成书,不仅视角独特,而且具有开创价值。
深入还是不深入?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和煎熬之中。
我与第一任诸暨县志编委会主任何德康先生谈了想法。
何德康先生是原诸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退休后返聘在诸暨史志办工作。
他党性坚定,工作勤勉,由于长期主管宣传工作,在当地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一番长谈后,何先生答应与我一起合作撰写这本书稿。
虽然有了何先生的首肯,也有了何先生的屏障,但资料搜集、文字整理依然处于半地下状态。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的西北红军将领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的西北红军将领□特约撰稿张化民常文平编者按:今年7月12日是多伦(现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收复80周年,也是陕甘红军将领强龙光牺牲80周年。
多伦是1841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次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的失土;强龙光是在抗日前线牺牲的第一个中国工农红军将领,也是有文字记载的由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的抗日前线中牺牲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员!80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知道的不多,对察哈尔抗战前线浴血奋战的西北红军将领的事迹,就更少有人知道。
为此,本报刊发系列文章,向读者介绍这段峥嵘历史。
陕甘共产党察哈尔义举抗日80年以前,日本深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困境,为转移民众视线,转嫁国内矛盾,当时的日本政府大肆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933年1月1日下午,日本关东军进攻山海关,接着侵占热河。
3月初接着向长城各口进攻,长城抗战随之打响。
由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南京政府没有彻底抗战的决心和完整计划,谋求妥协,导致长城抗战迅即失败。
何应钦与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郎于1933年5月31日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日军在冀东得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察哈尔,继察哈尔重镇多伦被日军在5月11日占领后,察省的宝昌、沽源也先后于5月20日、24日失守,日军进而兵分3路准备进攻张家口。
大革命时期,冯玉祥曾经在陕西和中国共产党进行过良好的合作。
1931年春天,冯玉祥通过他的部下李平一与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刘天章(陕西省高陵人)取得联系,并同意共产党在他所创立的汾阳军校中发展党组织。
汾阳军校在三年内发展李启明、张文舟等共产党员百余名,为日后参与察哈尔抗日提供了思想基础。
1931年8月,中共临时中央特科负责人陈赓来到北方开辟秘密工作,陈赓委托吴成方创建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中共北方特科)。
来,以飨读者。 宣侠父在淮阴 - 淮安报业传媒集团数字报系

北收复失地。 北京、上海学生同时大闹南京, 被蒋介石派人用刺刀驱散,押送遣返,因而 回到淮阴。 张国权的女儿张善如,建国后曾 在人民小学、淮阴中学任教。“国难剧社”成 员还有胡增煌,即后来红及一时的台湾影星 胡慧中的父亲。
当时“国难剧社”很活跃,经常深入农村 各集市进行宣传工作,公开宣传反对不抵抗 主义,宣传抗日救国。 在演出时,甚或有个别 演员由于激动,在台上喊出打倒国民党的口 号。 西北军25路军官兵都轮流看了演出,对 部队教育影响很大。
【考证 链接 】 清代唯一夺得“六元”的状元
钱棨与阮学浩 的师生情
■淮楚 阮宏旭
排局 赏析
(25)
以德报怨
(红先)
栏目策划:淮阴棋协 欢迎读者和棋迷朋友将答案寄淮阴区 老干部局:淮阴区象棋协会,或者发送电子 信箱:HYQX4931556@; 也可以 发送手机短信至13390805585; 对于在全年 52期棋局中答对40期以上的读者,我们将给 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并组织参加相关的象 棋活动。 上 期 《封 侯 拜 相 》赏 析:葛以政《将相王 侯说韩信》:“淮阴人韩信,‘将、相、王、侯’
这时,吴觉等一大批在外地读书的学生 因各种原因辍学回淮。 此时,“也不能自持, 要奋起为抗日救亡斗争”。 因而一度下乡活 动,与一些青年商议决定成立铁血团,准备 日本人来了他们就打游击。
因那时紧迫任务是如何进行宣传工作, 唤醒群众,以反对蒋介石不抵抗主义,因而 吴觉与方超、张国权、陈白尘等人组织“国难 剧社”,国难剧社以旅外学生为主,结合了本 地青年学生。 剧团设三常委、社长,张国权任 总务部长,吴觉任剧务部长,方超任编辑研 究部长,陈白尘参加的日子迟了些,任导演。 陈白尘是上海文艺界的青年才俊,参加了当 时上海有名的“南国剧社”,建国后著名的剧 作家。 方超当时是共青团江苏省委的一个成 员,在抗战前因病去世。 时张国权是一个爱 国青年,无党派的学生,回淮以前,在上海领 导上海学生赴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出兵东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夫将军又名尧火、藏名扎西才让,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
1916年他考入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公费赴日本留学。
因为在日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被母校取消公费留学待遇。
1922年回国后和共产党人俞秀松、宣中华在杭州、台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
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1924年考入第一期黄埔军校,是黄埔一期学生中的特殊人物,因蒋介石破坏以党治军的制度而抗命不从,被蒋介石开除出黄埔。
1925年10月,宣侠夫随冯玉祥部刘郁芬师入甘,以甘肃省党部委员的身份,同党员张一悟、钱清泉组成甘肃省特别支部,领导并开展甘肃地下党工作。
与此同时,长期深受宁海镇守使马麒压榨的拉卜楞地区藏族人民,推举拉卜楞寺寺主黄正清率领藏族代表团赴兰州控告马麒。
代表团在刘郁芬督办公署面遇宣侠夫,向其详细叙述了马麒宁海军的暴行。
宣侠夫听后,万分愤慨,深表同情和关注,他反复指出:“一个弱小的民族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解放,就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军阀的欺压”。
他和代表团成员成了朋友,也是此时,拥有了一个吉祥的藏族名字——扎西才让。
1926年5月2日,在宣侠夫等人的帮助下,“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在兰州教育会馆正式成立.为了进一步的揭露马麒军阀在拉卜楞藏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宣侠夫向黄正清提出赴拉卜楞藏区,实地调查。
1926年8月,在翻译桑木旦等人的陪同下,宣侠夫一路跋山涉水、途经东乡、临夏,沿大夏河进入甘南藏区。
路上察访了岔岗寺、白石崖寺、多合寺、阿木去乎寺、西仓寺等,又经十几天的马背颠簸,渡过玛曲黄河到达参智合寺。
数日后终于到达拉卜楞寺第五世嘉木祥避难的欧拉草地,受到藏族僧民热烈的欢迎。
宣侠夫甘南藏区之行,历时50多天,返程后他立即向刘郁芬汇报了甘南之行所了解的情况,要求刘郁芬责令马麒迅速撤离拉卜楞藏区。
但因马麒势力庞大,迟迟无果。
为此,他连夜修改《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巧妙地将其卷入省党部向外寄送的材料中,送往全国各地,同时黄正清等代表团成员借兰州东校场召开庆祝冯玉祥五原誓师大会之际,将《泣诉国人书》贴在兰州的四个城门上,并在大会会场大量散发,沉重打击了马麒军阀欺压藏族人民的嚣张气焰。
历史趣谈:宣侠父简介 被蒋介石亲自下令暗杀的八路军少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宣侠父简介被蒋介石亲自下令暗杀的八路军少将导语:最近看历史资料,突然看到一篇资料说到八路军少将参议宣侠父是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
时间竟是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1938年7月31日,地点是在最近看历史资料,突然看到一篇资料说到八路军少将参议宣侠父是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
时间竟是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1938年7月31日,地点是在西安。
我再继续查下去,竟惊奇的发现,下令暗杀这位赫赫有名的黄埔一期生将军的就是他的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那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宣侠父将军的人生经历宣侠父,出生于1899年12月,浙江省诸暨县人,1920年获准公费赴日本留学,但因参加留日学生的爱国运动而被迫于1922年回国。
回国后于1923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宣侠父考进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
可身为共产党员的宣侠父一进黄埔就因为两人政见不合而发生冲突,宣侠父留下了著名的诗句:“大璞未完总是玉,精钢宁折不为钩。
”从黄埔军校拂袖而去。
从此,宣侠父和蒋介石就结下了恩怨。
宣侠父离开黄埔军校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他远赴西北,到冯玉祥的西北军内工作。
1925年他参与创建甘肃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并担任支部委员。
大革命失败后,宣侠父仍然坚持革命斗争。
他受中国共产党的指派,打入敌人内部,积极投身兵运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他利用合法的身份,在敌人军队内部建立秘密党组织,分化瓦解敌人,建立反蒋抗日的统一战线。
他在国民党军队内部活动活跃,先后担任过很多国民党军队的高级职务。
生活常识分享。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夫将军简介宣侠夫将军简介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诸暨湄池长澜人。
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诸暨湄池长澜人。
1916年夏,考入台州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本科渔捞科学习。
1920年夏,以总成绩第一名毕业,公费留学日本,入北海道帝国大学学习水产专业。
期间,对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像暑天嚼冰一样痛快”。
1922年回国,任教于台州水产学校,并与俞秀松、宣中华等一起从事革命活动。
1923年,在杭州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杭州地委秘书。
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任学生会干部国民党三中队区分部党小组长。
军校开学仅两个月,便爆出一桩震动全校师生的事件。
校方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军校党部。
校党部与队的区党部经过选举均己组成。
当产生分队党小组的小组长时,校长办公室却在分队中指定一名学生任该分队党小组长,而这份指定名单是用校长蒋中正的名义公布的。
名单一经公布,立刻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学生们议论纷纷,表示不满。
中共党员宣侠父虽被指名为党小组长,但他对此做法也表示反对。
他挺身而出,写了一份报告给蒋校长,指出:“由校长指定党小组的小组长,不符合党的组织法,校长应收回成命,改为由各小组选举产生自己的小组长。
”蒋介石一看报告,立刻气炸了。
他派人把宣侠父找到办公室来教训,要他自动收回这份报告。
宣侠父:“我有权提此意见,校长你不应以势压人!”蒋介石:“你无理取闹,限你三天之内写好悔过书,否则将严肃处理!”三天后,宣侠父再度被叫到校长办公室。
蒋介石问他写好悔过书没有。
宣侠父:“学生无错,故亦无悔!”蒋介石恼羞成怒,决定开除宣侠父的学籍。
消息一经传出,全校师生愤愤不平。
布告栏前,围满了人,大家对此议论纷纷。
这时,宣侠夫在学校的好友陈赓走了过来,一把抓住布告,撕了下来,大声地对围观的同学说:“孙总理的三民主义,首当一条是民权主义。
无民权,何谓民主、民族?革命党内部若无民主制度,与封建军阀又有何等区别?侠父同学仅仅提了一条意见,请问,这犯了哪家的王法?违反了军校哪条校规?他蒋校长凭什么要开除侠父同学?难道只许他专制,不许人家民主吗?”陈赓的一番话鼓动了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父(1899一1938),浙江诸暨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宣侠父天赋异禀,书法诗文俱佳。
在浙江省水产学校以总成绩第一名毕业。
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准留学公费赴日本帝国大学学习。
为传播革命思想,乃中断学业,回国从事革命活动。
在日本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母校停止公费留学待遇。
1922年回国从事革命活动。
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为“左联”秘密盟员。
宣侠父是黄埔学生中的特殊人物,因蒋介石破坏以党治军的制度而抗命不从,被蒋介石开除出黄埔。
1929年后,宣侠父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从事统战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工作,1938年被暗杀于西安,牺牲时任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议。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受中共浙江党组织委派,带领宣铁吾、胡宗南、石祖德等人,从上海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
宣是“归国留学生”,文化、识见、才情都比其他同学高出一筹,很快成为众望所归。
黄埔军校开学未及三月,宣不满蒋介石对国民党党小组长由校长指定的非民主作风(他本人是被指定的小组长之一),上书蒋介石,劝他不要开启独裁之风,并要他收回成命。
蒋不答应,而宣坚持己见,蒋介石下令关他三天禁闭,让他写“悔过书”。
三天后,蒋介石问悔过书写好没有,宣回答:“学生无过可悔。
”蒋介石即一纸手令:“该队学生宣侠父,目无师长,不守军纪,再三教育,坚拒不受,着即开除学籍,即令离校,以申军纪,而整校风。
”
事情闹大,何应钦领衔教职员共同请求蒋介石对宣从轻处理,蒋鼎文就是其中的求情者之一;党代表廖仲恺又出面调停,让宣“委曲求全”,不要拂碰蒋校长;可宣拒不认“错”,认为“个人事业前途事小,建立民主革命风气,防止独断专行作风是大事”,乃从黄埔校门扬长而出。
这就是沸沸扬扬的“蒋宣事件”。
宣离开黄埔后,先后到冯玉祥部出任要职,到甘肃创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资助“左联”开办湖风书店,出版《西北远征记》《入伍前后》二部书籍,策动吉鸿昌、南汉宸组织反法西斯同盟等,这些都足以载入中共党史和文学史。
西北生涯。
1925年春,受党组织派遣,到李大钊处工作。
经李大钊推荐,
以左派国民党员身份,同钱清泉前往张家口冯玉祥部做政治宣传工作。
1926年夏,宣侠父作为甘肃督办代表前往甘南藏区,耐心听取藏区各界人士的意见和要求,鼓励藏族僧俗加强团结,坚决反对军阀压迫。
1928年8月,宣侠父回诸暨,与陈作人等党员开展农民运动。
9月,在诸暨城南滴水道院召开中共诸暨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共诸暨县委,被选为委员兼军事部长。
1929年,宣侠父入国民革命军梁冠英部,任二十五路军总参议和南京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
宣侠父在此时同“左联”交往密切,但考虑到他当时的身份,公开加入左联显然不妥。
后经左联党团组织决定,吸收他为左联秘密盟员,这件事只有几名左联极少数领导人知道。
梁冠英按蒋介石命令反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宣侠父极力劝阻未被接受,便毅然离开二十五路军,转赴上海。
1932年秋,去张家口支持冯玉祥建立抗日同盟军。
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盟军成立,他任该军中共前线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委,兼二路军政治部主任、第五师师长。
抗日同盟军失败后,与吉鸿昌等在天津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
1934年3月化名杨永清,在上海参加中央特科工作,为特科负责人之一。
宣侠父的公开身份是上海申报的记者。
不久风声走露,宣侠父的活动被人盯梢。
正巧在香港的陈希周和梅龚彬来信说十九路军陈铭枢和李济深要有大行动,请派能力强的政工干部到香港。
于是潘汉年就报请中央,派宣侠父到香港。
1937年3月,党组织又派遣宣侠父到西安协助周恩来同志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9月,被任命为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
1938年4月中旬的一天,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接到蒋介石的旨意:把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高级参谋宣侠父秘密制裁,1938年宣侠父被暗杀于西安,牺牲时任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