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紊乱检验
糖代谢紊乱生物化学检验-2022年学习资料

多吃-多尿-体重减轻-多喝-Andrew/J.Krentz/Diabetes-Chorclll Livin slone
代谢紊乱症群(典型临床表现):三多一少-高渗性利尿→多尿-多尿+口渴+多饮-糖利用障碍→能量代谢-紊乱+饥 →多食-Po/Lipid分解和脱水→体重减轻-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2、糖尿病高渗性昏 :-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AS-2、微小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肾病、心肌病(广泛灶性坏死及神-经组 :-3、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与自主神经病变:-4、其他眼病:白内障、青光眼、曲光不正、黄斑病变等5、糖尿 足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定义:是一种慢性、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是由胰-岛素相 或绝对不足,或利用缺陷引起。->临床特征:血糖持续升高,甚至出现糖尿。-长期患有-糖尿病常伴有脂类、蛋白质 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眼、肾-的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重者可致死亡 ->发病机制-1、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 多尿、体重减轻。
血糖浓度的调节-肝的调节-神经系统-微素调节-糖原合成与分解-下丘脑-陕岛琴-糖异生作用-自主神经-胰岛素 生长因子↓-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双向调节-控制激素分泌-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
二、高糖血症与糖尿病-高血糖症的分类及原因-高血糖症:空腹血浆血糖-mG>7.011-生理性:包括-病理性 见于糖尿病;内分泌腺(甲状-饮食性(高糖饮食)-腺、肾上腺皮质或髓质、胰岛细胞-情感性(情绪紧张,肾上腺亢进;颅内压升高刺微血糖中枢;-素分泌增加-呕吐、腹泻、高热等引起的脱水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线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 素明显不足,生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 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
诱发DKA的主要原因主要为感染、饮食或治疗不当及各种应激因素。 未经治疗、病情进展急剧的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儿童或青少年,DKA 可作为首发症就诊。
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 2~3周内平均血糖水 平,是糖尿病近期控 制的一个指标。
• 1.糖尿病诊断依据
糖尿病诊断标准: 1.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 ≧11.1mmol/L+糖尿病症状 2.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浆葡 萄糖浓度≧11.1mmol/L
2021/6/17
• 2.糖尿病的分类分型
国际糖尿病学会推荐依据糖尿病病因 分成四类 ☆ 1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 ☆ 特殊类型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GDM)
2型糖尿病
2021/6/17
2.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测?
2021/6/17
3.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的原因是什么?
病人有双下肢麻木病史,这种感觉障碍的症状,是周围神经病变——多 发性神经炎的表现。
周围神经病变——可为对称,也可单发。 一般下肢较上肢重,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感觉肢体未端麻木,有
踏棉感、蚁爬感、或痛觉过敏等感觉异常。也可表现为酸疼、灼痛,针刺 痛等,当运动神经累及时,可有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困难等。
2021/6/17
讨论
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1型糖尿病
2021/6/17
2.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测?
血糖
21.3mmol/L
9.2 糖代谢的检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75g
耐糖现象
糖耐量异常/糖耐量降低
•目的:反映机体对葡萄糖代谢的调节能力, OGTT是糖尿病和低 血糖症的重要诊断性实验,判断糖耐量异常。
3天前 10- 取样 饮用糖水
60分
120分
180分
16h
取样
取样
取样
正常饮食 禁食 停用影 响药物
测定FPG 尿糖 胰岛素
成人75g 孕妇100g
临床意义:血糖降低 ﹤3.9mmol/L
1.胰岛素分泌过多 2.对抗胰岛素激素分泌不足 3.肝糖原缺乏 4.其他 5.生理性低血糖
胰岛素瘤、口服降糖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 重症肝炎、肝硬化 长期营养不良、急性酒精中毒 饥饿、剧烈运动
指标评价 1.温度、放置时间 全血标本应在2h内分离待测
温度越高放置时间越长测定值越低
成人75g 孕妇100g
儿童 1.75/kg
FPG< 6.1mmol/
L
胰岛素
5-10mU/L
测定 血糖、尿糖
1hPG< 11.1mmol/L 尿糖为阴性 加测胰岛素
高峰 5-10倍
120分 取样 测定 血糖、尿糖
2hPG< 7.8mmol/L
Signal peptide
Insulin
C-peptide
Prepro-insulin(110aa)
Pro-insulin 86aa
免疫反
Signal Peptide 24aa
应性胰
岛素(IRI)
Insulin
55aa
C-peptide 31aa
参考范围: 空腹胰岛素为5-20mU/L(RIA法)
急速
徐释
HbA0+Glucose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生理作用
❖ IGFⅠ具有类似于胰岛素的代谢作用和促进生 长作用。
❖ IGFⅡ的生理作用尚不清楚。
2. 升高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
❖ 胰高血糖素(glucagon)是胰腺胰岛α细胞分泌的 一种多肽类激素。是体内升高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
❖ 生理作用是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加细胞内 cAMP的浓度,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使肝 糖原分解增加,糖异生增加,抑制糖原合成,使血 糖升高。
肾上腺素
❖ 肾上腺素(epinephrine,E)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儿茶酚胺类激素。
❖ 肾上腺素生理作用是使肝糖利用, 使血糖升高。
3. 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
生长激素、皮质醇、生长抑制素、甲状腺激素 也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
生长激素:促进糖异生和脂肪分解,抑制组织
临床生化检测项目 在糖代谢紊乱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掌握: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的检验指标(空腹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蛋白、尿清蛋白排泄试验、 胰岛素、C-肽、酮体、胰岛自身抗体)及其临床应用, 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原理及方法学评 价。
❖ 熟悉:血糖的来源及去路、血糖浓度的调节,糖尿病分 型与诊断标淮,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原、乳酸和丙酮酸、 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应用。
1. 降低血糖的激素
(1)胰 岛 素
❖ 胰岛素(insulin,INS)是由胰腺的胰岛β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激素。
❖ 人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808, 由A、B两条链通过两个链间二硫键连接而 成。
胰岛素的合成
❖ 首先在胰岛β细胞粗面内质网上合成102个氨基酸残 基的前胰岛素原,进入内质网后被酶切去信号肽, 生成86个氨基酸残基的胰岛素原(PI),PI在高尔基 体内,在蛋白水解酶作用下,生成具有活性的51个 氨基酸残基的胰岛素和无活性的31个氨基酸残基的 C肽等摩尔数分泌入血。
生化检验 糖代谢紊乱检验 知识点

第九章糖代谢紊乱检验
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3.1~6.1mmol/L)
2、糖尿病(MD):慢性的、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胰岛素不足或利用缺陷引起的。
(空腹血糖FPG≧7.0mmol/L、OGTT2h≧11.1mmol/L)
3、C肽:由胰岛β细胞分泌,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
胰岛素原裂解成1个分子的胰岛素和1个分子的C肽。
4、胰岛素: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
5、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给成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儿童按每公斤体重1.75g计算,总量不超过75g,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2小时血浆葡萄糖<7.8mmol/L为正常。
6、糖化血红蛋白(GHb):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血红蛋白的糖化是不可逆的,主要成分是HbA1c,可反映患者2~3个月内的血糖平均水平。
7、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糖代谢紊乱引起:高血糖症与糖尿病低血糖症酮症半乳糖血症
降血糖激素:胰岛素
升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年为主)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中老年为主),继发性糖尿病
低血糖症:血糖浓度低于2.2mmol/L时临床出现一系列因血糖浓度过低引起的症候群。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15章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教学目标与要求糖尿病的检测指标: 空腹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化血红蛋白、 尿血清蛋白排泄试验、 胰岛素、 C-肽、 胰岛素抵抗、 酮体的测定原理 及方法评价。
血糖的的来源及去路; 血糖的调节; 糖尿病的定义、 诊断与分型;糖尿病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
代谢综合征、 低血糖症、 先天性糖代谢异常的分类及常见病因; 胰高血糖及胰岛素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
)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细胞对葡萄糖通透性,使血糖容易进入细胞内(肝、脑除外) 。
2.促进肝葡萄糖激酶活性 , 使血糖易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
3.促进糖氧化分解。
4.促进糖转变成脂肪。
5.抑制糖异生。
)1.促进肝糖原酵解: 通过cAMP-PK系统 , 激活肝细胞的磷酸化酶 , 加速糖原分解。
2.促进糖异生。
Ⅰ通过胰岛素受体发挥作用1.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血糖 。
2.促进 糖异生。
早期有胰岛素样作用 1.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生成氨基酸。
2.促进肝内糖异生。
晚期有抗胰岛素样作用抗胰岛素作用神经系统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和自主神经系统调控激素分泌() 当血糖值高于空腹血糖水平上限6.1mmol/L 时即为高血糖症 (hyperglycemia) 。
如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 >8.88 mmol/L) ,则出现尿糖(urine glucose) 。
高血糖可分为生理性高血糖和病理性高血糖。
空腹血糖受损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糖耐量减低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病理性高血糖()糖尿病 (DM) 是一组以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 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典型DM常表现的症状是 “三多一少 ”, 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DM的发病率呈逐年升 高的趋势, 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糖代谢紊乱是指人体内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
糖代谢紊乱可能由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引起
糖代谢紊乱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糖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低血糖症等疾病
糖代谢紊乱的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史
环境因素: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
血糖升高: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
尿糖阳性: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03
生物化学检验在糖代谢紊乱诊断中的应用
血糖检测
血糖检测是糖代谢紊乱诊断的重要手段
血糖检测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调整药物剂量
血糖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判断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生物化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糖代谢紊乱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生物化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糖代谢紊乱患者的预后情况
健康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测糖代谢相关指标,了解糖代谢紊乱情况
健康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糖代谢紊乱的规律和特点
挖掘潜在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糖代谢紊乱的潜在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胰岛素和C肽检测
胰岛素和C肽是糖代谢的重要激素
胰岛素检测可以评估胰岛素分泌情况
C肽检测可以评估胰岛素生物活性
胰岛素和C肽检测可以辅助诊断糖代谢紊乱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原理: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注意事项: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等影响因素
吸烟人群:吸烟人群
《生理学》第七章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体液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蛋白质的常规测定方法的原理、方法学评价和生理意义;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具体步骤和结果判断;胰岛素和胰岛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
2.熟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糖代谢紊乱诊治中的应用。
3.了解:血糖浓度的调节;糖尿病的分型及其病因。
二、习题(一)名词解释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2.随机血糖(random blood sugar,RBS)3.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4.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5.酮体(ketone bodies)6.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7.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GA)8.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二)填空题1.糖尿病分为、、和四种。
2.常用的血糖酶法检测包括、和。
3.糖尿病的诊断界值为:空腹血糖,或OGTT2小时血糖。
4.主要的糖化蛋白质包括、和等几种。
5.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依据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分子性质上的和。
6.糖尿病的早期筛查指标包括、、和基因类标志物等。
7.利用糖化血红蛋白的电荷差异,可以采用、等技术进行分离检测。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影响胰岛素分泌和释放的最主要因素是A.外界因素刺激B.儿茶酚胺释放增加C.血脂水平升高D.血糖水平升高E.血氨基酸水平升高2.胰岛素是由何种细胞分泌的A.胰岛α和β细胞B.胰岛α细胞C.胰岛β细胞D.胰岛γ细胞E.胰腺δ细胞3.正常成人的空腹血糖浓度是A.2.8~7.8mmol/LB.3.89 ~ 6.11mmol/LC.6.1~7.0mmol/LD.7.0 ~11.1mmol/LE.8.9~10mmol/L4.胰高血糖素对血糖调节作用是A.促进糖异生,抑制糖原分解B.抑制糖异生,促进糖原分解C.促进糖异生和糖原分解D.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E.促进糖的有氧氧化5.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是降低合成代谢的激素B.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转变而来C.胰岛素与胰岛素原都有生物活性D.胰岛素与C肽以2:1的摩尔比释放人血E.胰岛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特异性信号转导,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6.下列关于1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害引起B.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C.是多基因遗传病D.存在多种自身抗体E.存在胰岛素抵抗7.下列关于2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常见于青少年B.存在胰岛素抵抗C.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D.患者多数肥胖E.起病较慢8.下列关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B.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C.各种原因引起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是其诱因D.血酮体常> 5mmol/LE.表现为广泛的功能紊乱9. 2010年美国ADA新增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A.HbA1c ≤6.5% B.HbA1c≥6.5% C.HbA1c≤7.0%D.HbA1c ≥7.0% E.HbA1c≥5.7%10.关于低血糖症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水平≤3. 89mmol/L即可诊断B.经典的诊断试验是72小时禁食试验C.临床症状主要是与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相关D.由多种因素引发E.糖尿病患者发生的概率较高11.高血糖症的判断标准是空腹血糖浓度A.8.9~10mmol/LB.≥11.1mmol/LC.≥6.0mmol/LD.≥7.0mmol/LE.≥8.9mmol/L12.空腹血糖损伤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浓度值为A.8.9~10mmol/LB.≥11.1mmol/LC.6.1~7.0mmol/LD.≥7.0mmol/LE.≥8.9mmol/L13.目前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是A.邻甲苯胺法B.Folin-吴法C.葡萄糖脱氢酶法D.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E.葡萄糖氧化酶-氧电极法14.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指标是A.血胰岛素测定B.糖化蛋白测定C.尿白蛋白测定D.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5.用于糖尿病诊断和筛查的指标是A.尿白蛋白B.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C.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D.血和尿酮体测定E.血乳酸和丙酮酸测定16.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状况的指标是A.尿白蛋白B.血浆胰岛素浓度C.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D.血浆C肽浓度E.血乳酸和丙酮酸测定17.反映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是A.血胰岛素测定B.糖化蛋白测定C.尿白蛋白D.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8.诊断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指标是A.尿白蛋白B.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C.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D.血和尿酮体测定E.血浆C肽浓度19.要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能力,应检测的指标是A.空腹血糖B.餐后2小时血糖C.尿白蛋白D.糖化血红蛋白E.尿酮20.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以认为糖尿病病情控制较好A.HbAlc ≤6.5% B.HbAlc≥6.5%C.HbAlc ≤7.0% D.HbAlc≥7.0% E.HbAlc≥5.7%21.关于C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没有生物活性B.C肽和胰岛素等摩尔数分泌人血C.主要从肾脏排泄D.C肽的半寿期比胰岛素更短E.禁食后血浆C肽浓度比血胰岛素浓度高22.C肽测定的意义不包括A.评估空腹低血糖B.评价患者胰岛素分泌状况C.鉴别糖尿病类型D.监测胰腺手术后效果E.诊断糖尿病并发症23.下列关于胰岛素原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胰岛素的前体和主要储存形式B.生物活性很弱C.肝脏对其清除能力很强D.其半寿期比胰岛素长E.其血浓度升高可见于胰岛β细胞肿瘤24.有关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蛋白质合成B.抑制蛋白质分解C.促进糖异生D.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或脂肪E.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25.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不包括A.肾上腺素B.甲状旁腺激素C.胰高血糖素D.胰岛素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6.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参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稳定B.机体结构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脂肪、甘油等的来源之一D.人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E.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27.不需要进行OGTT筛查的人群是A.体重≥120%标准体重者B.存在与糖尿病发病高度相关的因素C.所有年满30岁的人群D.高血压症患者E.生育过> 9kg体重的胎儿的妇女28.下列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形成是一个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过程B.糖基化可发生在血红蛋白的α链或β链上C.测定采用动脉血标本D.可根据其所带电荷不同而将其分离E.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29.下列关于糖化白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B.是血清果糖胺的主要成分C.是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D.可替代糖化血红蛋白E.当患者有急性全身性疾病时,能更准确地反映短期内平均血糖的变化30.测定血胰岛素水平的用途,不包括A.对餐后低血糖进行评估B.确认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C.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状况D.结合胰岛素抗体分析胰岛素抵抗机制E.鉴别糖尿病类型31.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B.葡萄糖氧化酶-氧电极法C.葡萄糖脱氢酶法D.己糖激酶法E.邻甲苯胺法32.餐后2小时血糖值的临床意义,不包括A.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能力B.监控FPG已控制良好但仍未达到治疗目标的糖尿病患者C.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D.是HbAlc的主要决定者E.可大样本量筛查糖尿病患者33.关于血糖测定,正确的是A.动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静脉血糖B.血糖测定受饮食影响,但不受取血部位影响C.全血血糖不受红细胞比容影响D.血糖测定不受检测方法影响E.测定血浆或血清血糖与全血血糖一样可靠34.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时,不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物质是A.尿酸B.氟化钠C.谷胱甘肽D.胆红素E.维生素C35.下列关于尿糖的说法,错误的是A.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时能导致糖尿B.反映了机体即时的糖含量C.尿糖的测定是快速、便宜、非侵入性的D.能用于大量样本的筛选E.尿糖浓度能较灵敏、特异地反映血糖的水平B型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邻甲苯胺法B.己糖激酶法C.葡萄糖氧化酶法D.葡萄糖脱氢酶法E.同位素稀释-质谱法1.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是B2.可用于葡萄糖干化学检测的方法是C3.不适合尿液样本检测的方法是C(4~6题共用备选答案)A.血浆白蛋白B.尿酮体C.全血乳酸D.IAAE.餐后2小时血糖4.怀疑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时需检测C5.怀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需检测B6.TIDM可伴有哪一项指标阳性D(7~10题共用备选答案)A.FPG <6.1mmol/L,2小时PG<7.8mmol/LB.FPG介于6.1~7.0mmol/L之间,2小时PG<7.8mmol/LC.FPG <7.0mmol/L,2小时PG介于7.8~11. 1mmol/LD.FPG≥7.0mmol/L,和(或)2小时PG≥11.1mmol/LE.FPG<6.1mmol/L,2小时PG介于7.8~11.1mmol/L7.正常糖耐量A8.空腹血糖受损B9.糖耐量损害C10.糖尿病D(11~ 14题共用备选答案)A.HbAlc 介于5.7%~6.4% B.HbAlc介于4%~6%C.HbAlc 介于6%~7% D.HbAlc介于7%~8% E.HbAlc介于8%~9%11.糖尿病前期A12.血糖控制较差E13.血糖控制一般D14.血糖控制较理想C(15~18题共用备选答案)A.空腹血糖B.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C.糖化白蛋白D.HbAlcE.空腹胰岛素15.反映机体即时葡萄糖水平的是A16.反映机体2~3周前血糖平均水平的是C17.反映机体6~8周前血糖平均水平的是D18.反映机体长期血糖平均水平的是B(19~ 20题共用备选答案)A.ICAB.FPGC.IAAD.GADAE.IA-2A19.胰岛素抵抗时可能与哪个有关C20.从T2DM中鉴别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的是D(四)简答题1..简述OGTT试验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