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网游倡议书范文
抵制沉迷网游倡议书(精选12篇)

抵制沉迷网游倡议书(精选12篇)抵制沉迷网游篇1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大家好!如果这一刻我问大家:我们小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是什么?大家立即都会想到“网络”这个名词。
现在的小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上网,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外面广阔世界大门的钥匙。
然而,它在带来多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阴霾;在带来沟通的同时,也带来了谎言;在带来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放纵……因此,我们常能看到,有的同学因为沉迷网络,荒废了学业,缺失了道德,甚至还犯下了让人无法原谅的错误。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它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老师、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今天我要向各位同学发出倡议:规范上网、绿色上网、文明上网从我做起。
一、要规范自身行为,自觉抵制诱惑,远离网吧;二、要明确上网目的,利用网络充实、提高、完善自己;三、要绿色上网,访问文明网站,做文明上网的模范和榜样;四、要参与监督管理,做黑网吧的举报者,为创造健康洁净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是网络文明的收益者,更应该成为网络文明的建设者。
文明上网要从我做起,自觉成为文明网民;要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倡导和建设网络文明新风;要开展网上的学习和创新,更要注重网下的学习和实践。
为此,我们要齐心协力自觉远离网吧,弘扬网络文明,倡导健康生活,为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做出我们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贡献。
20xx年XX月XX日抵制沉迷网游倡议书篇2家长朋友: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手机)已经普及,电脑(手机)游戏如雨后春笋般占领游戏市场,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开始沉迷网络游戏。
当然,互联网更多的是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交流方式,增长其学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游戏不能例外。
游戏成瘾,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学业,因此,倡导全体家长,恪尽父母责任,与学校共筑防范之堤。
一、多配合,常沟通。
拒绝网络沉迷倡议书(精选5篇)

拒绝网络沉迷倡议书(精选5篇)拒绝网络沉迷篇1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在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和谐课堂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普及并逐渐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带给我们大量信息,也拓宽了我们交往的渠道,网络已成为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网民”。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不良资讯、长时间上网也危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刊载格调低下的图片、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甚至传播暴力文化及严重危害社会的内容,使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侵蚀,身心受到摧残,行为失范。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为使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虚拟社区的和谐家园,我们向全体老师、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一、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抵制腐朽思想的侵害,接受科学进步的思想。
不进营业性网吧,不访问网站,不浏览非法网站。
二、争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实践者,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
要自觉远离网吧,不利用网络煽动闹事、拨弄是非、造谣生事;不在网络上冒名顶替、诬蔑欺骗;不散布虚假言论,不轻信网上流言。
三、共同维护文明网络环境,共同清扫网络垃圾。
不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维护网络安全,不在网上宣传、迷信、暴力的内容,不在网上谩骂、攻击他人,注意文明用语,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
四、文明上网,安全上网,做有正义感、责任感、上进心的网民。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便约见网友;牢记学生身份,只撷取有益的信息和资料,自觉文明上网,争当新时代的好青年、好少年。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最具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青年是网络活动中的主体,我们要信守倡议,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自尊、自律、自强,自觉远离网吧,弘扬网络文明,上文明网,文明上网,让网络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防范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精选15篇)

防范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精选15篇)防范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精选15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倡议书,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
大家知道倡议书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范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防范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篇1亲爱的xx小学学子及家长朋友们: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互联网是双刃剑,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网络空间无法自拔。
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问题不断出现,诱发一些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甚至危害到青少年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
特别是2020年以来,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学生居家进行线上学习,客观上增加了学生与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设备的接触机会和使用时间,更易导致网络不良信息和网络游戏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和身心危害。
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终端,增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有效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xx县xx小学特向全体家长发出如下倡议:一、善引导,重监督家长是监管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的第一责任人,各位家长要及时删除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安装的不良网络游戏等软件,销毁学生持有的不良游戏卡牌等周边产品,解除绑定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付费通道,监督学生注销不良网络游戏账号。
二、重表率,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家长需重视网络成瘾的危害、少看电视,抽时间多陪伴孩子,比如陪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陪孩子读一些课外书籍等;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户外活动。
三、常陪伴,增亲情家长应多与孩子交流,可以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告诉孩子过度沉迷网络的危害,比如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下降、网瘾少年误入歧途,追悔莫及等。
四、疏心理,促健康疫情发生以来,由于上网课时间较长,活泼好动的孩子长时间在家,难免会有急躁情绪,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调适心理,尽量避免与孩子发生冲突。
拒绝网络游戏促进身心健康倡议书

拒绝网络游戏促进身心健康倡议书拒绝网络游戏促进身心健康倡议书5篇万无一失意味着止步不前,那才是最大的危险。
为了避险,才去冒险,避平庸无奇的险,值得。
下面给大家分享拒绝网络游戏促进身心健康倡议书,欢迎阅读!拒绝网络游戏促进身心健康倡议书(精选篇1)亲爱的同学们: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飞速变化,充满竞争的社会。
如今的互联网以其丰富的内容、开阔的眼界、快捷的方式,给我们呈现出一个美丽而精彩的崭新世界。
然而,我们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它是一个不设防的“陷阱”。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同学迷恋上网络,甚至有逐步扩大之势,他们利用放学后、晚上、节假日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泡进网络,废寝忘食,甚至通宵上网,这些同学熬红了眼睛,累坏了身体,扰乱了大脑的正常思维。
到了课堂上昏昏欲睡,没精打彩,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效率,挫伤了学习积极性,有的同学学习成绩更是因此一落千丈。
上网究竟有多大好处呢?如果带着正确的目的,把网络当成一个宝贵的信息资源库,确实会受益匪浅。
然而由于网络发展尚处于一个不规范的阶段,网上的内容五花八门,鱼龙混杂,肮脏的东西充斥其中,使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站”。
再加上我们是学生,不管我们多么不情愿,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观念、思维、阅历、认知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的局限性,稍有不慎,就会落入网络陷阱。
事实上“网祸”、“网害”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同学们,面对网络的危害,我们怎能熟视无睹?怎能无动于衷?为了不留遗憾于青春,不留失望于父母,不留危害于社会,我们应该和网络说“再见”。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安心学习、快乐成长,为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拒绝网络游戏促进身心健康倡议书(精选篇2)亲爱的同学们: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小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网络拓宽了我们的求知途径,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更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
防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

防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防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11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使用上倡议书的情况与日俱增,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
一听到写倡议书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防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1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近年来,随着游戏产业快速发展,互联网普及率提高,我国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比例日益上升。
据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我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为1.75亿,在家里上网的比例为84.48%,上网玩游戏的比例为61%。
由于网络素养尚待提升、自控能力相对缺乏,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致使行为失范、过度消费,影响了正常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国家新闻出版署20xx年xx月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网络游戏行业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江苏省行业监管部门也多次专题部署推进,健全制度机制,强化日常监管,督促各方落实责任,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此我们发出倡议:一、做表率、树榜样,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要做科学上网的榜样,清醒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合理利用互联网,自觉远离“低层次”网络信息。
要做适度娱乐的榜样,适度使用网络游戏产品,不做“低头族”“手机党”,不做家中游戏“推广者”“代言人”二、常沟通、善引导,培养良好用网习惯有效沟通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前提。
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上网状况,清楚其“数字轨迹”,及时引导交流,讲清沉溺网络游戏的危害,增强其判断力、免疫力。
要主动与学校配合,关注孩子校内外表现,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及时通报情况,及早发现沉迷隐患,引导孩子“绿色上网”。
三、多陪伴、重监管,倡导健康娱乐方式每份沉迷的背后,都是爱的缺失,最好的爱是陪伴。
杜绝沉迷游戏倡议书(精选10篇)

杜绝沉迷游戏倡议书(精选10篇)杜绝沉迷游戏篇1亲爱的各位家长朋友: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双减”政策部署,严格执行“五项管理”(睡眠、作业、手机、课外读物、体质)规定,有效预防您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校发出如下倡议:一、加强教育引导加强孩子课外读物和网络游戏管理,引导孩子远离含有可能引发模仿的不安全行为、违反社会公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网络游戏,避免孩子接触恐怖暴力、色情低俗、封建迷信等妨害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二、严格手机管理加强手机管理,我校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学校研究同意。
对经申请带入校园的手机等终端产品统一管理,存放于各年级手机专用保管柜,严禁带入课堂。
我校将加强考试管理,严格遵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带领孩子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引导孩子养成积极阳光心态、发展良好兴趣爱好,自觉远离不良网络诱惑。
要重视网络沉迷的危害性,科学安排孩子的校外学习生活。
各位家长,网络游戏虽然有趣,但绝不能成为孩子们课余时间内的唯一活动内容。
家庭处于防沉迷网络游戏的重要关口,只有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守护孩子们的童年,他们的童年才会更加的健康、多彩!倡议人:20xx年xx月xx日杜绝沉迷游戏倡议书篇2各位家长朋友:我们这里是一个小镇,小镇上有许多的电子游戏厅,现在,电子游戏厅的生意大不如从前了,取而代之的是网吧,可是,当你走进一家家网吧时,你会发现除了一些聊天者外,真正在浏览互联网的有多少人呢?绝大多数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都是游戏的画面。
那么,电脑游戏对于我们中小学生而言,有哪些害处呢?首先,玩电脑游戏,是需要时间的,如果玩电脑游戏的时间过多的话,那么,我们用来学习的时间就必然会大大地减少,除非是不用学习一看就会的天才,就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学习成绩不下降才怪呢!其次,玩电脑游戏,尤其是长时间地玩,十分有害我们青少年们的视力和健康,当你沉迷在电脑游戏带给你的快乐中时,你的视力也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地衰退,等你最后醒悟时,已经为时晚矣!可能还要搭上你曾经拥有过的健康身体。
防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范文(7篇)

防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范文(7篇)防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范文(通用7篇)1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学习生活都与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因沉迷网络,出现网瘾,引起了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担忧。
为有效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抵制网络暴力等有害信息,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切实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__集校区结合《__市教育局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特向全体家长和学生发出如下倡议:一、认识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沉迷网络游戏会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就、道德发展、人际交往和家庭关系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生命价值观。
广大家长应充分认识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二、引导孩子科学合理使用网络广大家长应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量少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发挥好榜样作用,同时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上网状况,关心孩子观看的网络内容,引导孩子科学合理使用网络。
假期是孩子休息调整、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请您帮助孩子制定科学合理的假期计划。
按照“五项管理”的要求,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监督孩子合理睡眠、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素质养成类的作业,比如动手实践、参与年俗活动、学一项家务劳动等;也可以引导孩子积极收听收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盛况,为中国体育健儿加油助威。
另外陪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多读书、读好书,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兴趣爱好、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三、及时反馈,家校协同育人家长发现学生有沉迷网络游戏苗头迹象,要及时向学校反馈,共同进行教育和引导,及时矫正不良行为,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多关注孩子情绪,加强与孩子良好沟通,引导孩子以积极阳光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
防范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精选17篇)

防范沉迷网络游戏倡议书(精选17篇)防范沉迷网络游戏篇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少年儿童肩负民族复兴大任,儿童时期身心健康,是成就幸福人生的根基。
防止少年儿童沉迷网络游戏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切实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防范少年儿童沉迷网络游戏,xx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向社会各界发出如下倡议:给家长朋友的建议:一、以身作则,正确引导。
家庭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让孩子远离手机,拒绝网游,家长朋友们应该做表率、树榜样,主动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机,不玩游戏,消除孩子对手机和网络游戏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学会利用网络学习,适度娱乐,通过一些负面案例让孩子明白网络是把“双刃剑”,电子产品是辅助我们学习工作的工具,要学会适度运用、合理运用。
二、关注孩子,加强沟通。
孩子就像花朵,需要家长关心呵护,在温暖、关爱、充满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就会更加坚强、自律、独立,而不会过度依赖网络虚拟世界。
生活中,请家长朋友们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珍惜亲子时光,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心理状态,给予孩子爱和鼓励,构建和谐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善于引导,广泛培养。
没有兴趣爱好、生活乏味的孩子,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必然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反之,一个兴趣广泛、眼界开阔的孩子,他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比网络游戏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读书、绘画、弹琴、运动等,这样的孩子即使接触到网络游戏也会具备更强的自制力、自控力,不会沉迷其中。
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教育有方,引导得当,丰富孩子课余生活,培养孩子兴趣特长。
四、约法三章,循序渐进。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玩手机的习惯,家长朋友们也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进行制止,这样往往事与愿违,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拒绝网游倡议书范文
范文一
亲爱的同学们
青春年少的我们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年华,但是不良网吧和网络游戏却像一只无形的毒手、精神的鸦片,污染着我们纯洁的思想,毒害我们健康的身体,毁掉我们美好的前程。
为了让我们的健康成长,远离网吧,拒绝网游,我们向全班同学们提出以下倡议
1、倡导文明上网,在家长允许监督下上网。
2、远离网吧,拒绝网游,无论在校学习还是节假日,坚决不进网吧,不玩网游,与网吧、网游告别。
3、树立崇高的理想,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4、正确使用零用钱,不能拿去进网吧,玩网游,用它买些有益的书籍,从中获取知识。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我们的学业成功,让我们告别网吧,拒绝网游,远离网毒吧。
范文二
全校广大同学们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早已走进了我们的大学生活。
互联网是双刃剑,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其负面影响日趋凸现。
许多同学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荒废学业,消磨意志。
而同学们最热衷的网络游戏已经让我们很大一部分苏大学子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摧毁了并一直在摧毁着一个个我们身边的同学和无数原本美好的家庭,亲情和友情在网络游戏面前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我们苏大学校周围的网吧机器总数近1500台,上网的成员90%是我们苏大学生,对莫邪路某一网吧随机抽查一排20人,其中17人打网络游戏、2人看电影、1人聊QQ。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上网时间每天大于3个小时的占40%,每月上网费用100元以上的占30%,而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的同学无一例外都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且我们身边绝大部分无法毕业的同学也都是由于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
同学们,大量事实证明,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严重影响了很多同学健康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给学生、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可弥补的痛苦和损失。
看到这些情形我们还能够再沉默吗?网络游戏时时刻刻在吞噬着我们身边的大学生们,我们再也不能这样沉迷其中了,回到我们菁菁校园中来吧,让知识的清香浮动每个角落,让朴素的治学风气再回到我们的百年东吴!为此我们向全校倡议
一、不忘父母嘱托,牢记老师提醒;规划大学生活,树立学习目标。
二、拒绝网络游戏,珍惜大学时光;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优良学风。
三、接受别人监督,自律他律结合;党员干部带头,自觉当好表率。
四、学校部门重视,政策措施到位;院系负责配合,处罚公开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