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本章知识构建 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 苏教必修3苏教高二必修3生物课件

果草原奶牛数量增加,则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会怎样变化? 提示:升高,因奶牛数量增加会导致牧草数量下降。
12/11/2021
第八页,共四十三页。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一
二
三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可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2.限制因子: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可成为限 制因子。
12/11/2021
第四页,共四十三页。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1.生态系统的分类
陆地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荒漠
(1)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林地生 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
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12/11/2021
第九页,共四十三页。
一
二
三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循环顺畅进行
畅进行
植食动物(初级消费 者)、小型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大型 肉食动物(三级消费 者)
腐生动物(蚯蚓、蜣 螂、秃鹫等)、腐生 真菌(霉菌、蘑菇 等)、腐生细菌(枯草 杆菌等)
第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12/11/2021
第八页,共四十三页。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一
二
三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可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2.限制因子: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可成为限 制因子。
12/11/2021
第四页,共四十三页。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1.生态系统的分类
陆地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荒漠
(1)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林地生 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
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12/11/2021
第九页,共四十三页。
一
二
三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循环顺畅进行
畅进行
植食动物(初级消费 者)、小型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大型 肉食动物(三级消费 者)
腐生动物(蚯蚓、蜣 螂、秃鹫等)、腐生 真菌(霉菌、蘑菇 等)、腐生细菌(枯草 杆菌等)
第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四章第2讲 生态系统的稳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来 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 源 化的能量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 去 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路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
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 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 的能量。
构建知识网络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
1.能量流动的过程 (1)图示
(2)析图:①能量流动的源头——太阳能。
②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最终散失)。
③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④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包括各个营养级自身的呼 吸消耗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⑤能量散失的形式:以热能形式散失。
⑥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
递减。 ⑦随营养级的升高,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越来 越少。
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 (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
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例如蜣螂利
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 象的能量。 (2)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 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数量等。 ②实例: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的营养信息系统。
2.作用
(1)生物能根据环境信息的不断变化,调整 自身 的生活和行为。 (2)信息传递强化了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 3.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四、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概念: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干扰保持 相对稳定的状 态,是生态系统的 结构 和 功能 协调发展的重要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课件 苏教必修3苏教高二必修3生物课件

12/13/2021
第十页,共五十五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实验设计 HIYANSHEJI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一
二
三
四
四、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 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态,又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碳循环 (1)循环形式:在无机环境中,碳主要以 CO2 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群 落中,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之一。
12/13/2021
第六页,共五十五页。
一
二
三
四
(2)图解。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实验设计 HIYANSHEJI
12/13/2021
第四页,共五十五页。
一
二
三
四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实验设计 HIYANSHEJI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6.能量金字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一个 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热能越多。生态系统的能 量流动一般不超过 4~5 个营养级。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
(tànjiū)
点一
探究
(tànjiū)
点二
探究
(tànjiū)
点三
探究点四
④未利用能量(现存量:最终被分解者利用,因此,也可归为③)。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苏教版必修3

(3)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成分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
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 )
(4)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提示:热带雨林中分解者代谢活动强。
(× )
(5)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
不固定。( √ )
合作探究 攻重难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 [问题探究]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5)分类 ①自然生态系统 a.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 统和林地生态系统等。 b.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_海__洋__生态系统和_淡__水__生态系统。 ②人工生态系统:可分为_农__业__生态系统、_城__市__生态系统等。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 ) (2)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 × ) 提示:有的植物和微生物也可以是消费者。
2.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_无__机__环__境___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统一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①非生物成分:无__机__盐__、空气、_光__、水及_非__生__物__的__有__机__物__等。
②生物成分 按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可分为三类: a.生产者 ⅰ.地位:最基本、最关键。 ⅱ.范围:主要是各种_绿__色__植__物__。
(3)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 ①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由于_营__养__关__系__而形成的营养结构。 ②食物网 a.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许多_食__物__链__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 网状营养结构。 b.作用:增强生态系统_结__构__和_功__能__的稳定性。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 课件

2.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产者 (1)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_________ 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 第二营养级 下一个营养级 ____________,再依次流向_____________。 (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 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代谢活动都会消耗相
能量流动的规律,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能量转化效率 ________________,使其朝向对人类最有益的
方向进行。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判一判
(1)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太阳光照射到 该生态系统的总量(×) (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
的循环。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2.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动力 物质循环的________来自能量,而物质又是 载体 能量的_______,保证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
另一种形式,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伴随。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3.举例
大气环流 (1)①影响因素:太阳能、____________等 蒸发 水 ②主要环节:降水和_______ 循 生命活动 满足生物体的各种___________ 环 ③意义 影响各类_____________在地球上的分布 营养物质
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循环流动、逐级递减 的(×)
栏目 导引
《生态环境的稳态》课件3(苏教版必修3)

人类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和完整性。这些措施包括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 促进生态修复等。
03 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 保护
自然保护区概念及类型
自然保护区定义
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 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 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要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 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
机物,同时储存能量。
主要是动物,通过摄食获 得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 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
物,1
02
03
食物链
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链 状结构,起点是生产者, 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
自然保护区类型
包括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等。其中,生态系 统类型保护区又可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和主导生态功能进一步细分为森林生 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等。
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1 2 3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 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 实用意义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森林 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 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如一些动植物在将 来可能会被发现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或药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03 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 保护
自然保护区概念及类型
自然保护区定义
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 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 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要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 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
机物,同时储存能量。
主要是动物,通过摄食获 得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 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
物,1
02
03
食物链
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链 状结构,起点是生产者, 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
自然保护区类型
包括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等。其中,生态系 统类型保护区又可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和主导生态功能进一步细分为森林生 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等。
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1 2 3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 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 实用意义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森林 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 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如一些动植物在将 来可能会被发现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或药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高中生物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苏教版必修3

ⅲ分解者
粪便 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遗体 、_______ a.作用:将动植物_______
真菌 ,还包括蚯蚓、秃鹫等腐生动物。 细菌 和_______ b.范围:主要是_______
(3)营养结构 ①食物链
营养关系 而形成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__ 食物链 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营养 结构。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学习目标 1.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 系。(重点) 2.列举食物链和食物网。(重难点) 3.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生物圈的组 成。
知识概览(教师用书独具)
[自 主 预 习· 探 新 知]
1.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 (1)生态因子
生长 、 行为 和______ 分布 等有_____ 直接 ①概念: 环境中对生物的______ 发育、 生殖、 _____ 间接 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或______ 光 、_______ 温度 、___ 生物因子 。前者包括___ ②分类:分为非生物因子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水 各种相互关系 ,如捕食、竞争等。 等,后者包括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__ 低于或超过 生物体的__________ 耐受极限 时,均会成为限制因子, (2)生态因子在___________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 )
(2)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
提示:有的植物和微生物也可作消费者。
(× )
(3)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成分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 于主导地位。 (√ )
(4)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粪便 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遗体 、_______ a.作用:将动植物_______
真菌 ,还包括蚯蚓、秃鹫等腐生动物。 细菌 和_______ b.范围:主要是_______
(3)营养结构 ①食物链
营养关系 而形成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__ 食物链 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营养 结构。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学习目标 1.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 系。(重点) 2.列举食物链和食物网。(重难点) 3.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生物圈的组 成。
知识概览(教师用书独具)
[自 主 预 习· 探 新 知]
1.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 (1)生态因子
生长 、 行为 和______ 分布 等有_____ 直接 ①概念: 环境中对生物的______ 发育、 生殖、 _____ 间接 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或______ 光 、_______ 温度 、___ 生物因子 。前者包括___ ②分类:分为非生物因子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水 各种相互关系 ,如捕食、竞争等。 等,后者包括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__ 低于或超过 生物体的__________ 耐受极限 时,均会成为限制因子, (2)生态因子在___________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 )
(2)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
提示:有的植物和微生物也可作消费者。
(× )
(3)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成分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 于主导地位。 (√ )
(4)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高中生物第4单元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苏教必修3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③
【解析】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的个体构成种群,所有的 生物构成群落,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生态系统。①属于种群;② 属于群落;③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更不属于生态系统;④属 于生态系统。
【答案】A
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 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3.列表比较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组成内容、作用、生物同化类 型。
答案:
比较 项目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B.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 C.生产者都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 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解析】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秃鹫等属于分 解者。细菌有自养型的,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也有异养型的,如根 瘤菌属于消费者。同一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充当不同的生物成分, 如猪吃草,猪属于消费者,而当猪以其他家禽粪便为食时,便充当分 解者。
第 1 课时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知识点
教学突破策略
学习技巧点拨
知识点一:
通过与种群、群落的比较,识记生态
生态系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生态系统, 系统的概念,理解生态因子的内涵;
的概念和 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及
组成成分
分解者的作用
知识点二: 食物链与 食物网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典型的食 物网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食物链 与食物网的定义,分析各生物在 食物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C
4.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 4 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3 种 D.生态系统的 4 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 2 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