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课 《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 答案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小石潭记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小石潭记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著名散文,描绘了作者游览小石潭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

以下是根据人教版《小石潭记》练习册的一些可能问题及其答案。

一、填空题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柳宗元2. 文章中描述的小石潭位于______。

答案:永州(或湖南永州)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景物?答案:潭水、石头、树木、游鱼等。

4. 作者在小石潭中感受到了什么?答案:幽静、清澈、宁静等。

5. 文章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表现了什么?答案:表现了潭水的清澈和游鱼的自由。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小石潭记》中所描述的景物?A. 潭水B. 石头C. 游鱼D. 瀑布答案:D2. 文章中“青树翠蔓”指的是什么?A. 石头上的青苔B. 清澈的潭水C. 绿色的树木D. 缠绕的藤蔓答案:D3. 作者在小石潭中的感受可以用以下哪个词来形容?A. 喧嚣B. 宁静C. 热闹D. 沉闷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小石潭记》中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

答案:作者在小石潭中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清澈,潭水清澈见底,游鱼自由游动,周围的树木和藤蔓增添了一份幽静之美。

2. 《小石潭记》中“心乐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心乐之”表达了作者对小石潭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喜悦之情。

四、论述题1. 请结合《小石潭记》的内容,谈谈你对“自然美”的理解。

答案: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未经人为雕琢的原始美。

在《小石潭记》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自然景色,如清澈的潭水、自由的游鱼、青翠的树木和藤蔓,展现了自然美的魅力。

这种美不仅在于其外在的形态,更在于它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宁静和愉悦。

结束语通过以上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还深入理解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赞美。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练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精髓,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复习课及检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复习课及检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复习课及检测试题第26课小石潭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坻屿嵁佁然翕忽幽邃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卷石底以出卷:翻卷。

(3)潭中鱼可百许头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4)斗折蛇行斗:象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5)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6)不可久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随从。

(8)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9)皆若空游无所依依:依托。

(10)四面竹树环合环合:环绕合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抒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活。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适合久坐,于是记下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一段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

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

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第27课岳阳楼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滕谪守浩浩汤汤淫雨霏霏樯催岸芷汀兰嗟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佁.然(yǐ)隶.而从者(lì)B.珮.环(pèi) 寂寥.无人(liáo)C.清冽.(liè) 往来翕.忽(xī)D.日光下澈.(chè) 参差.披拂(ch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皆若.空游无所依若:是。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潭西南望过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者高兴愉悦的心情。

5.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5 小石潭记巩固辅导第一篇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5 小石潭记巩固辅导第一篇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5 小石潭记巩固辅导第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 )。

A、潭中鱼可百许头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B、全石以为底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D、皆若空游无所依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g)清冽(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然(yǐ)D、俶尔(shū)翕忽(xī)【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卷石底以出②以其境过清B、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斗折蛇形,明灭可见C、①皆若空游无所依②似与游者相乐D、①其岸势犬牙差互②以其境过清【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听见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B、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石头的源头。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B、不可久居C、凄神寒骨D、潭西南而望【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g)翕忽(xī)悄怆(chuāng)嵁(kān)B、清冽(liè)俶尔(chù)披拂(fú)寂廖(liáo)C、坻(chí)摇缀(zuì)差互(cī)幽邃(suì)D、斗折(dǒu)佁然(yǐ)翠曼(màn)屿(yǔ)【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随堂练习

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随堂练习

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随堂练习一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能够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3.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4.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5.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成效。

6.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什么缘故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8.说明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如鸣佩环()②为坻()()③潭中鱼可百许头()④影布石上,佁然不动()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⑥隶而从者()()9.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表达自己感情的句子。

10.说明加点词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斗折蛇行()其境过清()11.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哪些实景?12.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如何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现了如何样的境域?13游玩到最后,作者怡乐的心情起了变化,是什么心情?我们如何样明白得?26 小石潭记,使……鸣响②动词,成为,变成水中高地③表约数,来④……的模样⑤使……凄;使……寒;深⑥作为随从跟从3.①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6课《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答案

26课《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答案

26课《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答案26课《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1、填空。

①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

②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佁然(yǐ)呆呆的样子②水尤清洌( lia)凉③为嵁(kān )不平的岩石④悄怆幽邃(qiǎo)(chàng)忧伤的样子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篁(huáng)竹清洌(lia)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 yǐ)然D、俶(shū)尔翕(xī)忽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 / 犬牙差互5、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络:缠绕。

参差:不齐。

②月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寂寥:静悄悄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6、本文写作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A、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B、发现小石潭---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潭中源流C、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D、发现小石潭---潭中气氛---潭中景物---小潭源流7、再读《小石潭记》,本文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请理出文中移了哪些“步”。

8、课堂十分。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点明发现并寻到小石潭的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点明小石潭中水的特征有词语是清洌。

②文中用斗折蛇形写溪流的形状;用明灭可见写溪水的情态;用犬牙差互写岸势。

9、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④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中考复习:《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 - 答案

中考复习:《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 - 答案

文言文复习:《小石潭记》答案四、习题A套1.柳宗元;《黔之驴》/《捕蛇者说》。

2.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我)记下当时的情景后便离开了。

(关键词字:以、其、居、之、去)3.D(错在“充分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乐而忘忧的情怀”,应该是“表现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痛苦”)B套1.柳宗元;《柳河东集》。

2.溪流/它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关键字:其、犬牙、差互)3.D(错在“知音难觅,孤苦无助的苦闷心情”,应该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C套1.唐;柳宗元2.向水潭的西南望去,(那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关键词:斗、蛇、明、灭)3.C(错在“写出小石潭岸势的险峻幽深”;这句话应该是写出小石潭岸势的曲折变化)五、考题链接200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卷1.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黔之驴》。

2.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关键字:以、其、居)3.B(有两个错误,错在“险峻的岸势”,应该是“曲折的岸势”;错在第三段并未写到“源头”。

)2015届一模卷A卷1.(3分)《小石潭记》唐柳宗元2.(5分)抑郁忧伤想排解被贬后忧伤凄苦的心情而最终无法解脱痛苦2015届普陀二模卷1.苏轼唐宋八大家(2分)2.若空游(建议:“无所依”是否也可得分?);月光清朗澄澈;闲适(各2分,共6分)2017届嘉定一模卷8.(2分)柳宗元宋朝9.(2分)(1)夕阳在山、树林阴翳;(5分)(2)柳宗元无法释怀个人遭遇,因此抑郁忧伤;欧阳修则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2017届一模B卷1. (2分)柳宗元2. (3分)(潭)以整块石头为底3. (4分)D1。

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背诵默写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背诵默写答案

八年下册古诗文理解默写●26课小石潭记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小石潭得名的由来。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3、文章如何描写潭水清冽的?(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7课岳阳楼记4、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岳阳楼重新修建后,有变化的句子是:(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文中具体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7、文中直接概括出迁客骚人“悲”的句子(去国怀乡,忧馋畏讥),“喜”的句子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8、作者从正面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10、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8课醉翁亭记11、文中描写早晚四时的句子。

早:(日出而林霏开)晚:(云归而岩穴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12、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也是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13、美国在香格里来会议上指责中国是别有用心,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29课满井游记14、作者用(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用(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

用两个长句作比喻,水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新奇生动。

●30课诗五首15、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课《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
1、填空。

①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

②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佁然(yǐ)呆呆的样子②水尤清洌( liâ)凉
③为嵁( kān )不平的岩石④悄怆幽邃( qiǎo)(chàng)忧伤的样子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篁(huáng)竹清洌(liâ)
B、为坻(chí)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佁( yǐ)然
D、俶(shū)尔翕(xī)忽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 / 犬牙差互
5、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络:缠绕。

参差:不齐。

②月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寂寥:静悄悄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6、本文写作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
A、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B、发现小石潭---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潭中源流
C、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
D、发现小石潭---潭中气氛---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7、再读《小石潭记》,本文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请理出文中移了哪些“步”。

8、课堂十分。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点明发现并寻到小石潭的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点明小石潭中水的特征有词语是清洌。

②文中用斗折蛇形写溪流的形状;用明灭可见写溪水的情态;用犬牙差互写岸势。

9、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④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使……凄然寒:使……寒冷
1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1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说明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句话是:伐竹取道。

②与“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水尤清洌。

③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几句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描写潭中鱼动态的两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④文中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⑤文中怎样描写小石潭的石岸?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⑥文中怎样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⑦前文与第5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的句子有哪些?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