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下)之准确、鲜明、生动
高考总复习专题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ppt

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 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美丽,一种永不退缩的美 丽。
• 参考答案: • 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秋霜 枫独红、冬雪梅独傲的美丽,一种真金百炼色不回 的美丽。 鲜活的意象有着比抽象的概念更丰富的内涵, 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和品味空间,语言的 文采也随之而来。
符合语境
某中学高一(4)班将召开“为汶川灾区捐赠棉衣棉 被”的动员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 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 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4分)
各 位 同 学 , 今 天 我 们 召 开 “
汶 川 灾 区 捐 赠 棉 衣 棉 被 ” 的 动 员 会 。 当你看到灾区的同学冒着严寒发奋苦读
准确
下面是联合国总部门前一尊雕塑的照片,请紧 扣雕塑的寓意展开联想,写一段鲜明生动的文 字,表达你的期盼。要求不少于40字。 示例:我们期待, 飘荡在世界上空 的,不是硝烟, 而是祥和的瑞云; 我们祈盼,飞翔 在白云蓝天上的, 不是战斗机,而 是自由的和平鸽。
19.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 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要求观点鲜明,语言准 确、生动,不超过40字。(6分) 2月22日,南京一老汉在公交站台下车时,不 慎跌倒在地,跟在身后的乘客没人上前扶他,老汉大 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 五六名乘客上前将老汉扶起,并拨打了 110报警。答:
可从小孩的角度也可从妇女(或妈妈)的角度, 只要围绕“情深”书写,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 法,鲜明生动即可得满分。
• (09年四川卷) • 18.右边是一张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这 张照片震撼人心,请对此写几句简明得体、鲜明生动 的话,表达你的颂扬之情。(100字以内)(6分)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二)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二) 第三部分能力突破【典例感悟】例1:(2007高考广东卷)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请你选取一个,围绕图形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
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标点符号)。
(6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准确、鲜明、生动运用语言和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目选用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来设置情境,这种选料,是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侧重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
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1)准确地解读图表内容。
解读图表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2)要注意进行合理的、多方向的推理、想象。
(3)要注意题干中的字数、句式和修辞等其它的要求。
如本题题干要求“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这正是语言表达的要求和语言表达的效果的综合体现。
但本题并不仅仅要求对图表内容作简单介绍、说明,而且要求“展开联想”,“紧扣动态特征”进行表述。
因此应把握好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做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要注意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答题。
答案:(1)刹那间,只见他右手抓住篮球,一个箭步,然后如大鹏展翅,腾空跃起,以千钧之力将球稳稳地扣入蓝筐。
(2)东方神鹿王军霞像离弦之箭冲出了对手的“包围”,她将里贝罗们一一抛在身后,在万里跑道上展现了万米红霞。
例2:2006高考北京卷)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在的这则新闻。
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4分)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
由于受到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
专题15+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

4.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请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一个帖子,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对 朋友们的中秋祝福。要求:描写生动,语言有感染力,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 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解析 ①处“完全”与“足以”重复,应删去“完全”。②处可承前一句的主语“历来的研究 者”,删去“他们”。
2.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之一《繁花》标点简单,基本是逗号开始,句号结束,都是 借自传统,少用西式标点,不用问号。古代传统文本,是读者自己圈点,所谓“可圈可点 ”。国人的骨血里面,传统的基因还在,一张传统老桌子,一把传统老椅子,都可以使当 代房间产生复杂美感。《金瓶梅》里的一大段文字,可以讲三四天的经过,走五六个地 方,说话七嘴八舌,集中挤在一起。不习惯读《繁花》的读者,一般都是接受了西方流 行小说叙事深深浅浅的影响。 A.以《繁花》为例,强调我们的当代文学需要回归传统。 B.语段中使用了借代手法,“老桌椅”代指传统文化。 C.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对西方文学的标点用法和叙事方式的批判。 D.《繁花》的语言风格区别于流行小说,有其自身特色。
03 恰当地选用表达方式,灵活地选用句式,巧妙地组接语句,增强 语言的灵动性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真正体现了“注 重能力考查”。“鲜明”“生动”这两点 的具体表现其实就是“文采”,所以主观 试题的解答不单要准确,还要重视语言表 达的文采。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 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
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生动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选择自己认为更好的句子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有 理即可。分析时考生应该注意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住句子的关键 词语进行分析,二是对语句所用句式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进行分 析。比如认为甲句更好,可这样分析:甲句中“一件事”出现了两 次,可谓关键词,表明周朴园极为重视这“一件事”;另外,这一 句为长句,长句的语气较为缓和,这样就与前面的“严厉”形成鲜 明的对照,表现了周朴园此时较为复杂的心态。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
一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对语言表达在规范的基础上提出 的进一步要求。这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又是语言表达的效果。不 少题目对该考点均有考查。准确一般出现在与修改相关的题目中; 鲜明一般出现在拟写广告词、邀请函、辩论稿等需要表达观点态度 的题型中,以及仿写、扩写的题目中;生动主要体现在仿写、扩写 的题目中。
(示例三)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 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 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例 3 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 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 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 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 周 萍 (失色)爸!
方法归纳
如何做到“准确、鲜明、生动” 一、注意“五符合”使语言表达准确 1.符合情境 选择词语要注意情境的制约,所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 的具体语境中,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 意思,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效果也不同。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课件

考情微观
年份 2023
2018 2017
卷别 全国乙卷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全国Ⅰ、 Ⅱ、Ⅲ卷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述烦琐,请删除冗余词语,
使表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 语言简明
文段写在答题卡上,不超过75个字。(3分)
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 口语与书面
答案 (示例)A.姗姗,小李说他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 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里找你妈妈行不行。 B.郭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来语文组找您了。他让我问您,明天晚 上去您家里找您行不行。
(二)掌握两种主观题的审答要领 1.修改题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 我是高一(1)班的小明。[甲]早就听说您德高望重,对学生关爱有加,指导有方, [乙]我对您十分仰慕,恳请您担任我的生涯导师。[丙]若能如愿,我将加倍努力![丁] 希望您尽早答复,不胜感激! 敬祝 教安!
活 动 一 掌握语言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要求
得体、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也是考查的核心和重点。从近 些年高考情况看,“简明”与“准确、鲜明、生动”很少单独设题, 一般与其他考点结合考查。如:“简明”可以落实在病句中考查,也 可以与压缩语段、连贯、修辞等一起考查。
(一)语言简明 1.(2023·全国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述烦琐,请删除冗余词语,使表 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75个字。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帮我们克服拖延症呢?答案就是,制订明确具 体的计划,将一个困难的大任务分解为容易完成的小任务。例如,你要 写一篇报告,就可以把你的这个大任务分解为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 写报告三个小任务,并且计划好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这三个 小任务将来的完成时间。这样,你要完成的写一篇报告的大任务就变得 便于管理、容易完成了。而小任务具有线索作用,更容易让你产生行动 的欲望。一旦开始行动,完成任务也就不再遥不可及了。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_2013高考一轮语文课件

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本想写得有点文 采,却有四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 行修改。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 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 “垂询” 册。 “请教” ⑴将 “不吝赐 改为 “竭诚为您服务” ; ⑵将 教” 改为 “全力相助” ; “鼎力相助” “敬赠” ⑶将 “惠赠” 改为 ; ⑷将 改为 ;
*对应训练*
6.当你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功,有同学向你祝贺时,你该怎样
回答对方?
请按所给两种口语体,回复同学祝贺的话。
⑴日常口语体: 嗨,没啥,别说得那么玄乎,还差得远呢!
⑵正规口语体: 谢谢大家的勉励,我还有很多不足之 处,还得继续努力。 解析:这是一个口语交际式得体题,所拟答案 一是要符合口头用语的习惯,二是用语要文明得体。
为使下面的语段简明顺畅,必须删掉的词语的序号 是 ②③⑤⑥ 。
明年,我校将扩大招生人数①,由原来的23个教学 班级②增加到31个。由于我校的教室十分③严重④不足, 因此急需新建教室。现在,虽然我们已多方进行⑤筹措, 但经费问题仍然难以解决。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眼下⑥ 的燃眉之急⑦呢?
1.对下面画线的两句话的部分词语加以修改,使整个句子简 明且保持原意。
语言表达连贯是指语言单位的组合具有合理性,能顺 畅、完整、准确、脉络分明、清晰地表达特定的思想。它 包括句子的合理排列、语言合理过渡和语句合理嵌入等。
考点三 语言过渡连贯
*考点精讲*
所谓语言过渡连贯,是指在写作中段与 段之间、演讲时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之间、 发言中一人与另一人之间、文艺节目一个与 下一个之间、新闻播报一件与另一件之间, 要有恰如其分的过渡语或串台词。如:
考点六 口语交际得体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一、准确、鲜明、生动01准确、鲜明语言表达的“准确”,指语言表达要确切符合规范;语言表达的“鲜明”,指语言表达要分明而确定,不含糊。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基本要求是:(1)语言的运用符合汉民族的习惯,不用或尽量少用欧化的句法;(2)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语言法则;(3)要以普通话为准则,尽量少用一般人不懂的方言俚语;(4)避免文白夹杂的现象。
02生动语言表达的“生动”,指语言表达要有感染力。
使语言表达生动,除了句式灵活,善用修辞,还要追求用词的生动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选用具有建筑美的词语。
具有建筑美的词语,富有立体感。
它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
例如:我走出外科,听见一个内科医生在骂病人笨,那病人怯生生地说:“你们这里——墙上不是写着请用——谢谢,再见,对不起……”我暗叹一声,笑那病人的天真,孰不知这几个字是写给我们看的,意思是说在看病时不要忘了对医生说,“谢谢,再见,对不起……!”(韩寒《求医》)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正面批评这位医生的职业道德差、思想素质低,而是把对这位医生的鄙夷、憎恶的感情寓含一“叹”一“笑”之中,极具讽刺意味和幽默感。
作者嬉笑怒骂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2)选用具有音乐美的词语。
音乐美,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利用汉字平仄的变化与音韵的和谐等声律特点,形成的一种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
例如:皎月当空,清辉满地,或倚窗,或伏几,或辗转床褥,常常会涌起一股或浓或淡的乡思。
……(刘棣华《月是故乡明》)这段文字运用了近体诗创作中必用的平仄规律,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
“皎月”是仄声,“当空”是平声,“清辉”是平声,“满地”是仄声,平仄相应相协,形成了“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回环美。
又如“或倚窗”是仄仄平,“或伏几”是仄平平,同中有异。
变化多端,创造出了一种音乐美。
语言表达要求

高考对语言表达提出了“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
六个要点(或称“子考点”)分别强调的是语言表达的一个方面。
“简明”,是指语言表达简约而无冗余、明晰而无歧义。
“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自然。
“得体”,要求语言表达适合情境条件,既要符合内部语境(即上下文),又要适应“外部语境”(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时间、地点乃至思想感情等)的各种要求;此外,还应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准确”,是指选用的语句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切合表达目的。
“鲜明”,是指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显豁,态度明朗。
“生动”,是说语言有生气,有活力,能感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下)之准确、鲜明、生动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下)之准确、鲜明、生动 1、将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用排比兼问句的形式加以表达(要求不改变原句的内容)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师长、国家和大众的恩惠。
父母、师长、国家、大众的养育、教诲、爱护和助益,使我们存于天地之间,使我们能生活得幸福快乐。
答: 2、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
请将修改的下联写在后面横线上。
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下联: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月三更。
(扬州二十四桥联) 3、某中学涛声文学社的社刊《涛声》拟增设“校园评论”的栏目,请你为栏目写一段简短的开办说明,用生动鲜明的语言表明本栏目的目的和要求。
必须从对偶、排比、反复中选用1种修辞手法,不超过75字。
答: 4、依照下面例句,自选陈述对象,写一组句子。
要求:修辞方法相同,结构大体一致,字数可以不等。
例句:高耸的山川是一道风景,它扎根于脚下的土地,又执著地向着高远的天空进发,我崇敬高山的伟岸。
答: 5、下面是福建省某地为举办“读书月”活动而设计的标志,请紧扣画面内容展开联想,用一个含有比喻或比拟修辞方法的句子,写出你对这个标志内涵的理解。
(50字左右)。
答: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与幸福指数衡量个人主观愿望不同,痛苦指数是用来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一个指数,它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失业率。
①当欲望既定时,效用越大越幸福;当效用既定时,欲望越小越幸福。
②如果欲望是无穷大,则幸福为零。
③幸福与效用同方向变化,与欲望反方向变化。
④幸福指数最早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来的,他认为幸福等于效用与欲望之比。
⑤幸福和痛苦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体会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
⑥幸福指数衡量的是个人的主观愿望,每个人认为自己幸福与否和自己的欲望及效用有关。
A.④⑤①②③⑥B.④⑤②⑥①③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④③①②⑥ 7、在下面这两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写恰当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1)他和他的爱人许淑彬住在北京饭店四楼。
_________,________,南窗之外,可以望见正阳门、崇文门的城楼和仿佛是在古老城墙上升起的天坛圆顶。
(2)贾植芳始终相信那句话:帝王将相的权利只有一百年,文人的权利有一万年。
,,乾隆大兴文字狱,但他那时期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却成了世界经典作品,鲁迅的名声盖过权倾一时的蒋介石。
①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②推开西窗,眼前便是金光灿灿的天安门城楼③汉武帝让司马迁遭受了腐刑的耻辱,而《史记》却是千古绝唱之作④屈原的名气比楚平王大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8、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草案)公布,调整方案中重要一条是:五一假期减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各放假1天。
此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并在11月9日~15日期间征求民意。
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请阅读分析后回答问题。
调查对象统计结果调查内容青少年中老年城镇居民乡村居民城镇居民乡村居民支持调整方案 86.5% 68.7% 76.6% 68.1% 反对调整方案 13.5% 31.3% 23.4% 31.9% 根据上表的调查结果,你得出什么结论,请分条列出:。
9、(2008年福建卷预测题型)阅读下列材料,然后答题。
有一天,朋友在我办公室看报纸,忽然发出一声大喝:“哪个杭州王八干的?”我凑上前一看,原来当日《杭城晚报》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湖北鳖占领杭州城》。
他是湖北人,难怪如此光火。
其实,这篇文章写的是湖北产的甲鱼畅销杭州的事,只是标题这样取,没法叫人不骂!请你就《湖北鳖占领杭州城》这一标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答:。
10、请根据下表内容,整体理解,概括出两条符合图表意见的结论。
要求表达准确,句意完整。
(每条不超过25字)下表是城乡居民对未来生活变化预期的调查数据(单位%)低收入者中偏低收入者中等收入者中偏高收入者高收入者悲观 15.2 7.9 3.9 3.4 0乐观 34.7 51.6 62.2 73.2 77(1)。
(2)。
11、灯谜是我国渊源流长的一种文学样式。
请你参考下面谜语的提示,根据所给谜面的括号里的要求猜谜。
(1)谜面:一轮清辉照申城(打张九龄诗歌一句)谜底:海上升明月谜面:机毁人亡(打李白诗歌一句)谜底:(2)谜面:七品芝麻官(打一文体)谜底:小令谜面:言师采药去(打一文体)谜底: 1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它的情境,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字数控制在60字以内)。
答: 13、请根据下列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再加一个四字横批。
要求对联能从“形、色、香、味”四个方面概括龙井茶的特点,横批对龙井茶作总的评价。
龙井茶素以“形、色、香、味”俱佳,而闻名于海内外。
它的色泽并非翠绿,而是嫩绿中略透黄色;悠悠的香气沁人脾胃,有芝兰似的清香;外表扁平光滑,中间宽,两头稍尖,有人说像麻雀的舌头;细细品饮有淡淡的甜味,浓醇可口。
对联横批 14、根据下列内容(数据仅为参考),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就“中国的茶叶”向外国游客做一个简明生动的介绍。
(不超过120字)中国的茶叶●公元810年传入日本,16世纪中叶传入欧洲…… ●绿茶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60%和72%●茶树种类350种以上,商品茶种类达上千种●公元前2730年以前,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答: 15、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可持续性发展是奥林匹克运动不懈的追求。
下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标志,根据图示,请揭示标志图设计的寓意,至少答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幅漫画,请你为它拟一则标题,并写出漫画的寓意。
标题:漫画寓意:17、请根据下面一则材料,拟写寓意。
不多于20字。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
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
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
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
”这话倒也灵验。
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
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
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
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
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
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
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你所拟写的寓意: 18、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5分)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20、右边是一幅剪纸画。
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
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
21、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法(……有了……,好比……,是……),另写一个句子。
(字数不限,句意连贯)(4分)山上有了小层,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22、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23、从“微笑”、“诚实”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
要求使用拟人修辞方法,并在语意上形成递进关系。
阳光是一位热情的向导,不仅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也给我们温暖与力量。
答: 24、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需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
请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5分)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们①长期以来对本刊的②支持,进一步地③提高本刊的④质量,更好有满足大家的⑤ 阅读要求,现本刊拟⑥ 决定开展读者调查活动,读者意见已⑦附在本期中,本刊⑧希望广大读者认真地⑨填写读者意见,并⑩及时寄回本刊编辑部。
(1)必须删去的是:(2)不能删去的是: 25、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
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4分)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
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闯人家里祝寿时候的慢头。
点评:答案 1、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国家的爱护,没有大众的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我们如何能生活得幸福快乐?(或:没有父母的养育……难道我们能存天地之间?难道我们能生活得到幸福快乐吗?) 2、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解析】依据对联特点及修辞功用。
第二句“问”应对上联的“看”、“箫声”对上联的“云影”,“何处”置后。
3、关注校园热点,评点校园生活,研究学习问题,探索成才道路。
《涛声》增设“校园评论”,欢迎各位实话实说。
4、(1)奔流的长河是一道风景,它发源于林间汩汩的清溪,又豪迈地朝着浩瀚的海洋跋涉,我感叹长河的不息。
(2)火红的朝阳是一道风景,它升起于烟波浩渺的大海,又把万道霞光慷慨地向着辽阔的大地播撒,我敬佩朝阳的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