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京大学645中国近现代史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南京大学645中国近现代史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南京大学645中国近现代史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南京大学645中国近现代史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廷寄

答:廷寄是清代公文传送制度之一。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逐渐形成。朝廷给各省高级官员的谕旨,交由内阁传抄者,称为明发;凡属机要文书,不便由内阁明发者,则由军机大臣专办,盖军机处印密封,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字样,用四百里或六百里文书递送各省,称为廷寄。清末,廷寄改由电报拍发,故称电寄。

2.《申报》

答:《申报》是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的商业报纸。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09年,《申报》由美查公司转入国人之手。买办席子佩接手后,由于经营不善,于1912年5月转让给张赓、史量才、应季中、赵竹君等五人,由史量才任总经理。此后二十余年,史量才作为中国最大的报业资本家,孜孜于经营《申报》。l911年创办的《自由谈》是它的著名副刊。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申报是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日报。

3.北洋海军

答:北洋海军是1875年清政府创建的一支海军,又称北洋水师。l875年,李鸿章奉命督建北洋水师。l880年在天津建立水师学堂,次年在旅顺和威海卫先后修筑军港。l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立,丁汝昌任提督,有大小船只20余艘,是清政府实力最强的一支海军。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与日本舰队激战于黄海,后在威海卫军港,因战略失当,全军覆没。

4.赫德

答:赫德是清末海关第二任总税务司,英国人。l863年继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制定并推行一套由外国人管理的半殖民地海关制度,控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以及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干预中国的内政、外交事务。l876年订立《烟台条约》时,担任李鸿章的助理。中法战争期间,暗助法国,策动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特纳签订《中法新约》。l908年请假回国。前后执掌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达48年之久。

5.《中国之命运》

答:《中国之命运》是1943年由陶希圣执笔而以蒋介石名义出版的论著,由重庆正中书局出版。蒋介石在该书中着力渲染“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政党”,强调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不变之最高原则”、“民族复兴唯一正确之路线”,强调中国国民党是“领导革命建设国家的总机关”、“永为中国唯一的革命政党”等,为国民党“一党独裁”进行粉饰。该书当时曾遭到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严厉批判。

6.盛世才

答:盛世才(1895年~1970年),字晋庸,原名振甲,又字德三,辽宁开原人,属汉军旗人。中央军校第九分校(新疆分校)上将主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上将参议。中华民国陆军上将,自1933年到1944年间全面控制着新疆的军事、政治,号称“新疆王”。1949年后到台湾,1970年病逝于台北。

7.学衡派

答:学衡派是1922年出现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l922年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其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教师吴宓、梅光迪及胡先骕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相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该派最终解体。

8.联省自治

答:联省自治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提出的政治理念。梁启超首先提出了该项概念,受到熊希龄、谭延闿及部分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其主要内容是:①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政府,统治本省;②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联省自治思想是北洋时期军阀割据地方现状在思想上的重要体现,北伐战争后,该思想逐渐没落。

二、简述

1.简述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晚清中国的影响。

答:(1)《南京条约》

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协定关税,废除“公行”制度。条约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的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为通商口岸,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赔款,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中法新约》

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增开商埠,中国铁路修建须向法国人商办。法国势力侵入我国云南、广西,并首先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加深了西南边疆的危机。法军撤出台湾、澎湖后,清政府于当年设置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4)《马关条约》

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准许日本臣民在中国设厂的规定,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增强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长江流域全部向帝国主义开放,刺激了帝国主义掠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辛丑条约》

赔款,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拆除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准许各国在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的战略要地驻兵。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得帝国主义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几乎丧失殆尽。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简述中共“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及实践。

答:(1)抗战中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对未来中国的前途进行了探索。毛泽东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

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的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2)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代表中共正式提出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也是中共一贯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寻求民主政治的主张的具体化。

(3)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了双十节讲演,提出了成立联合政府所应采取的具体步骤,这一主张,得到各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

(4)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又进一步全面阐述了联合政府的思想。《论联合政府》对中国未来的政权模式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中共联合政府思想在中共七大时期最终形成了。

(5)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议最终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纪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三大文献。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联合政府思想的最终实现。

三、论述

1.论述科举制度的废除对晚清社会的影响。

答:(1)废除科举制度对近代教育制度建立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废除促进了近代意义上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全国各地的新学堂数量大增,随着新学堂的大规模开办,现代教育体系开始逐渐建立,传统“读书做官”的教育模式逐步开始解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经学为主导的传统学术格局慢慢解体,学科的分化和独立成为现实,通过新式学堂培养出的人才开始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

它使教育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个方面人才结合起来,教育向着更加多样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2)废除科举制度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使读书人摆脱了对清王朝的人身依附,士人阶层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的消亡,意味着清王朝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

②读书人失去了科举入仕、读书做官的进路之后,必须寻找其他安身立命的退路,他们开始把注意力从古典文章的记忆注释转向现实的社会生活,开始接受西方涌入的各种思潮,逐渐形成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团体,他们中很多人迅速倒向了革命派或者成为地方士绅、督抚以及立宪派的坚定支持者,还有些读书人为谋求生路加入了新式军队,他们由于接受了革命派的主张,对满清政府的强烈不满使得他们成为武昌起义爆发的主力军。

总之,科举制度起到了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稳定,解决读书人生计出路问题的作用,废除科举制度意味着读书人这一群体由自上而下进入上流社会的道路被阻断,梦想和希望的破灭使他们由清王朝的支持者变成了它最终的掘墓人。

(3)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

传统学术格局的打破,儒家独尊地位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以经学为主体的学术传统被以分科教育为特色的近代学术规范系统取代,只是以旧代新绝非那么容易,传统的学术规范被遭到批判和否定,而新的近代学术规范系统取法于西方,并不是短期内可以迅速建立得起来的,这就造成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无法释怀的文化危机感,他们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文化资源来整合已经风雨飘摇的民族精神大厦,使其获得新的生机,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看作是做出这种尝试最集中的体现,其中以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影响最大,他们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文化建设方案,但要使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再次焕发生机,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