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9 武松打虎|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9 武松打虎|语文S版 (1)

29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2、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武松打虎》师板书课题,再齐读课题。
(2) 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3) 师板书: 老虎武松二、学习上冈部分1、精读第一部分(1-3自然段),布置自学问题:(1)、在书上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
(2)、课件出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生读,老师指导读,应该读出坚定的语气),再全班齐读。
师问:从读中你读出了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他虽然害怕,但也好面子)这个时候他可能还存在侥幸心理,他心想山上也有可能不会真的有老虎.不可能这么巧吧.(学生补充)(3)、武松明明害怕,却仍然不肯回去,还对自己说“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不听劝告,很倔强)(4)、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师问:武松这样说是自我安慰,他其实心里也害怕。
师:通过读第一部分,我们知道武松在上山过程中,心里有两个念头一直在打架?(生答:上山、下山)。
如果用一个词来说的话,武松的心里一直矛盾、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纠结……师过渡语:武松带着这种矛盾、纠结的心情最终还是留在了上山,最终还是和老虎进行了生死决斗,请看大屏幕:这个自然段请个同学来读一读。
三、直入重点,精读第二部分1、屏幕呈现:(第5自然段)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指名读)师:这是武松遇到老虎的第一次交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武松打虎_语文S版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武松的敬佩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1武松打虎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
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
2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❶榜文。
武松住了脚读时,上面写道: 阳谷县示: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现今杖(zhànɡ)限各乡里正❷并猎户人等,打捕未获。
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sì)、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
3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白日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不便。
各宜知悉。
[①这个告示告诉了行人哪些信息?]4段导读:写榜文的内容,说明山上真的有老虎。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②“端的”二字说明了什么?]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chǐ)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1☜2❶印信:本文指官府的印章。
❷里正:古代二十五户为一里,负责管理的人称为里正。
3①景阳冈上有虎;巳、午、未时可通过;要结伴而行。
4②说明武松原来以为没有老虎。
[③从本句分析一下武松的心理状态。
]5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④“只顾上去”说明了什么?]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❸背在脊梁(jǐ liɑnɡ)上,将梢棒绾(wǎn)❹在肋(lèi)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
6[句导读:对武松上冈时的身姿步履的描写,表现了这位打虎英雄的精神面貌。
]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⑤写日色已晚有什么作用?]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7[句导读:心理活动描写,突出了武松不同凡俗的英雄胆识。
]段导读:本段写武松知道有虎后,在景阳冈上的心理活动。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武松打虎》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武松打虎》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武松打虎》教案1【内容简析】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
它选自我国明代著名作家施耐庵的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第二十三回。
课文记叙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气概。
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讲武松上冈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表现了武松倔强无畏的英雄气概。
第二部分讲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经过,突出了武松沉着机智、勇敢豪迈的形象。
课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准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文章。
但因为它选自古典名著,使用了一些古代白话文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辅导学生掌握理解语言的方法与策略,使他们能自行读懂课文。
文中配有三幅插图。
第一幅展示的是武松在山神庙前看榜文的情景。
第二幅展示的是武松与老虎相持相搏的情景。
第三幅展示的是武松使尽平生力气将老虎压在下面举起拳头痛打的情景。
这三幅图有利于学生把握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故事的经过,在读中感受语言的准确与精练,在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读中感悟武松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3.辅导学生自学生字词,掌握要求会写的7个字,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使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欣赏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重点难点】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一说我国有哪四部小说被称为“四大古典名著”?2.这四部小说可以称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武松打虎∣语文S版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武松打虎》是根据我国著名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
课文记叙的是一百零八位好汉中的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经过,表现了武松浑身是胆,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特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新词,并利用快速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晌午”、“怠慢”、“半歇”等词的意思。
2、培养学生把长文读短,把繁文读简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以朗读来了解武松打虎经过。
【教学难点】课件,生字版。
一、新课导入:1、由《水浒传》人物知道少导入本课。
2、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
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
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猛虎。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武松打虎》二、作品以及背景介绍:1、作品简介:《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2、背景介绍: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回目是“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武松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人争执,把人打昏,以为打死了人,于是逃到柴进柴大官人家避难,不想染上疟疾,在柴进家住了一年有余。
宋江因与梁山有关系被阎婆惜抓住把柄而怒杀阎婆惜,也投奔柴进而来,在柴进家里武松拜宋江为义兄,武松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两人依依惜别。
文章节选的就是武松回家的路上经过景阳冈只身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读课文要求:(1)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武松打虎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武松打虎语文s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明白得新词。
2.过程与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杰出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杰出场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明白得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佩服之情。
教学难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佩服之情。
教学预备武松打虎视频,《水浒传》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确实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
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确实是其中的一位。
谈到武松大伙儿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猛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形。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冈()杖()职()粱()膛()并()(2)注意读音迸(bènɡ)、冈(ɡānɡ)(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明白得字词意思。
重点明白得: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三、初学课文,理清课文结构.1、自读课文,摸索问题。
(1)课文要紧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如何样的顺序写的?(2)完成课后填空1。
(分别是上冈---打虎---下冈)2、检查自学情形。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1(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杰出?四、学习重点部分武松打虎。
分小组讨论1、武松是如何样打死锰虎的?用自已的话说说。
2、你从中体会到武松是个如何样的人?(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1)自读练习(2)指名读,学生点评。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武松打虎|语文S版 (5)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方案(一)概述1、本文是语文S版五年级第九册第六单元《名著之旅》的一篇精读课文。
2、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3、《武松打虎》节选自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的第23回,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不羁、智勇双全的独特的英雄个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课文中有关的词语, 并能把握这些词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积极愉快地投入朗读感悟中, 体会武松的智勇双全。
③体会小说的艺术形象,感受古典小说作品的语言魅力。
2. 过程与方法①借助多媒体演示, 直观地感受到武松智勇双全的性格。
②围绕武松打虎的过程, 借助有感情地朗读, 借助于表演来体会武松的智勇双全。
③在学习中, 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挑选学习方法, 从而继续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感情朗读和积累课文语言, 初步了解武松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以及赤手空拳打虎的过程, 感知其智勇双全的性格。
②积极愉快地投入以朗读感悟、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中;从课内的学习到课外延伸,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水浒传》108 位好汉的英雄故事。
4、教学重点、难点:①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武松的鲜明个性。
②深入文本,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段特征]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斗南中心小学五年(2)班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0—12岁。
这个学段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步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及怀疑的态度,能够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
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学生特点]教学的这个班级是个典型的农村小学班,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虽对新鲜有趣的故事本身有浓厚的兴趣,但奈何阅读量不多,知识面不广,特别是带有文言色彩的古典小说更是很少接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9 武松打虎

29武松打虎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的魅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掌握“耻笑、脊梁、寻思”等词语。
3.阅读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部分,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
阅读《水浒传》。
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这是一部不朽的鸿篇巨著,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武松就是其中一位。
《武松打虎》选自《水浒传》中的第二十三回。
让我们跟随作者,穿越时空,来到景阳冈,目睹英雄打虎的全过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1.指名读课文,提出要求: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注意读通顺。
2.纠正读音,重点提示。
冈:读gāng,不要读成gǎng。
榜:读bǎng,是后鼻音。
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ǐ。
脊:读jǐ,不要读成jí。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ū。
3.重点理解下面词语。
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填空:醉酒(上冈)——赤手(打虎)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第二课时一、回顾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二、细读第二部分,深入体会人物性格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武松打虎经过是文章的重点。
)2.自由读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第四自然段:猛虎出现第五自然段:猛虎进攻,武松躲闪第六自然段:武松打死猛虎3.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重点体会:(1)【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武松打虎

29 武松打虎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并通过对武松心理活动的分析,了解课文对人物描写的真实性。
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第29课《武松打虎》,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做了详细而全面的点评。
他说打虎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
”老虎是发怒的老虎,而打虎的人呢那是个神勇之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怎样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
二、直入重点,精读第二部分1.刚才我们说到了虎是怒虎,我们先来看看老虎的出场,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这是对老虎的什么描写?2.这样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突然随着一阵狂风出现在武松面前的时候,武松已经没有退路,他在打虎之时,使用了非常正确的战术。
第四、五段都是写武松怎样打虎的,那么这两段武松打虎的战术有什么不同吗?3.第一个阶段采用的什么战术?(守)。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对手,他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出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武松怎么样?(十分机智)4.默读。
用“——”画出老虎进攻的招数,标出序号;再用“~~~~”画出武松应对的动作,标出序号。
5.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这真是一只怒虎。
不过,我有个疑问:既然是写武松打虎,应该突出武松多么神勇,为什么把老虎写得那么厉害呀?(写虎是为了写人)6.而武松实际上用了几招?进一步说明了武松的机智。
7.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防守反击,反守为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松打虎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感受中国古典文
学作品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
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虎的凶猛和武松的英勇、机智。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字词及第一部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就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从这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说得真好!请大家欣赏一个小视频,认真欣赏之后谈感受.
谁愿意说一下你的感受?()老师与你们的感受一样,刚才的精彩视频就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武松打虎的经过)
课件1(教学目标)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打开书自由读4到6自然段,思考
1.想一想武松打虎分为几部分写的?(课件2)
2.第二部分的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你能给它们拟一个小标题吗?师:自由回答.
师:文中是怎样描写老虎出场的?原文
师:据史料记载,这只吊睛白额大虫,白脑门,白眼圈,吊眼梢,眼赛金灯,嘴赛火盆,大牙好似尖刀,雪白瓦亮,你们看,(出示课件3)此时此刻,它正冲着武松发威呢。
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2 、学习“防”的部分:(第5自然段)
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老虎的凶猛呢?武松又是怎样对付老虎进攻的?。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用“~~”划出描写老虎凶猛的语句,用“——”划出描写武松对付老虎进攻的语句。
并分别用“.”“ ”划出描写老虎和武松动词。
白板出示问题
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老虎的凶猛呢?(出示课件4)
师:我听出了“一扑”重读了,还有哪些词需要重读?你们听出来了吗?
师板书: 扑师:对,“一扑” “按一按”、“撺将”这些词是描写老虎动作的。
标“.”这句话还应怎样读。
你们想想看,凶猛的老虎从天而降,速度怎样?你说这句话还应该怎样读?读,评.谁能做一个老虎这样的动作.
师:全班一起读这句话,也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
师:你们看,这只老虎少说也有七八百斤重,不要说它要抓你、挠你,就是砸,也得把人砸个半死不活呀。
武松这时是怎么做的呢?闪
师:武松是人不是神呀,面对这凶猛的老虎,他害怕不?“酒都做冷汗出了”,此时,他虽然紧张,但头脑清楚,方寸未乱,他用哪个动作化解了这场危机?
师板书: 闪
师:一个“闪”字说明武松的速度怎样?所以要怎样读?(要读得越轻越快)齐读一下.
师:凶猛的老虎扑不到人,接着它怎么做呢?
师:进攻的手段有变化,“腰胯一掀”,怎么掀,谁来表演一下?我们看,力大无比呀。
要是被它掀着了,那还不得骨断筋折呀?武松此时?)
生接答: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
师板书: 闪师:两种绝招都拿不着,老虎可恼火了,接下来它用哪招?(剪)谁能读一下这句话呢?
师板书: 从他的读中,能感受到大虫如霹雳一般的吼声吗?谁来评一评,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师:你能试试吗? 生:读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虎的凶猛。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哪里是夸张?哪里是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老虎气急败坏想吃了武
松)
同时也体现了虎的声势,气势,声威,也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这即是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是反衬的写法.
师:面对老虎的进攻,武松为什么只是一闪再闪呢?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开始
师:找到答案了吗?你说——师总结:有道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虎如此凶猛,英雄怎能硬拼?一闪,一闪又一闪,从这可以看出武松的什么呢?(机智勇敢)
师板书: 机智勇敢
师: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整段话,再一次体会武松的机智勇敢。
可以配上动作。
(男,女) 同学们表演得真好.
3、学习“攻”的部分(第六自然段)
师:机智的武松等老虎招数用尽,开始全面反攻,他又是如何打老虎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6自然段,用“——”画出能体现武松机智勇敢的句子,并圈出动词。
师:哪些句子能体现武松机智勇敢呢?请你把它们读出来。
(出示课件5)
师:全班一起读,谁来说说武松是如何打老虎的,写了哪些动作?
板书:抡劈揪按踢打师:从这些动作中,你能体会到的什么? 勇猛,武艺超群,
师:怎样才能把武松的机智勇敢展现出来呢?请同学们选用你喜欢的
方式来展现,先自由练习。
师: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
(以读的形势汇报第6自然段
师: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师:你觉得他什么地方读得比你好?
师:那么你向他学习好吗?齐读这句话。
师:还有读得不够好的吗?师:你读读看
师:读得棒极了,齐读这句话。
师:还有谁想展示生:表演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武松的勇猛。
师:他表演得怎么样?给点掌声。
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整段话,再一次体会武松的机智勇敢。
可以配上动作。
女同学读描写老虎的句子,男同学读描写武松的句子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齐
同学们读得真好,那老师有一个问题,同学们说了课文表现了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为什么结尾这样写呢?
(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他已筋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精力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会让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师:多精彩的打虎场面啊,同学们想不想看图片,再次一睹打虎英雄的风采呢请看——边看边说这是文中描绘的什么场景.(出示课件6)
师:图片把武松的英勇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简
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同桌互说再选派代表说)要注意把武松和老虎搏斗时的动作讲清楚,把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表现出来。
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说得真好。
同学们感受了武松打虎过程之后,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以“武松,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一两句话
2.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穿越时空,来到了景阳冈,目睹了武松打虎过程,品味了作品语言的魅力,初步学习了评价一个人物。
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次在脑海里回味武松打虎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好汉歌》(出示课件7)
四、布置作业
1.把武松打虎的故事讲给你熟悉的人听.
2.《水浒传》是一部不朽的宏篇巨著,108位好汉,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等待着你去阅读呢!希望同学们找时间阅读《水浒传》中的其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