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引言本报告针对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供针对水库大坝安全的建议。
该评价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营,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2. 背景介绍峡口水库位于浙江省江山市,是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该水库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调节和防洪,并为周边地区提供饮用水和灌溉水。
由于水库大坝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对其安全性的评价十分重要。
3. 安全评价方法本次安全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法:3.1 调研和实地考察通过对峡口水库大坝的现场调研和实地考察,收集大坝的基本信息、施工和维护记录等,对峡口水库大坝的实际情况有了解。
3.2 案例研究借鉴其他类似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案例研究,分析已发生的事故和故障原因,以提供对峡口水库大坝的评估依据。
3.3 数据分析和统计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整理,对峡口水库大坝的运行情况和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3.4 专家咨询请水利工程方面的专家参与评价报告的编写,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确保评价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大坝安全评价结果通过对峡口水库大坝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得出以下评价结果:4.1 结构完整性评估根据大坝的结构体系和历史维护记录,峡口水库大坝的结构完整性评估为良好。
大坝的主要结构元素均处于良好状态,没有发现重大损伤或结构缺陷。
4.2 抗洪能力评估经过洪水模拟和计算,峡口水库大坝具备良好的抗洪能力。
即使遭受100年一遇的洪水,大坝也能保持稳定。
4.3 安全运行评估对大坝的日常运行记录进行分析后发现,峡口水库大坝的日常运行安全评估为良好。
水库的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运行稳定可靠。
4.4 管理措施评估针对大坝管理措施的评估,峡口水库的管理措施良好。
大坝的巡视、检查和维护工作得到有效执行,保障了大坝的安全性。
5. 安全评价报告总结综合以上结果,峡口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总体良好。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性,以下建议需要被采纳:•加强对大坝周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定期进行大坝巡视,及时处理并修复发现的任何结构缺陷或损伤;•继续改进大坝管理措施,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定期进行抗洪能力的计算和验证,保证大坝的洪水安全度。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 15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 15页)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一 XX水库基本情况1工程概况1.1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库容1.503亿m3。
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剡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
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1)。
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
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
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XX水库管理局。
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1.2.1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XX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2)型。
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
水库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0年一遇。
1.2.2 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1.2.3 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2工程建设情况2.1 建设经过XX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大坝初设为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年水利部(79)水规字第45号文改为混凝土重力坝。
某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3期防汛抗旱某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覃承彬(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农业服务中心,广西柳州545000)摘要:研究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对水库工程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工程意义。
为此,结合糯米滩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实践案例展开探讨。
结果表明,熟悉工程概况,重点围绕现场安全检查检测与安全监测、工程质量与运行管理评价、防洪能力复核与渗流安全评价、大坝结构及金属结构安全评价等方面对糯米滩水库大坝工程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经综合评价,糯米滩水库大坝为二类坝。
同时,针对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可为类似水库大坝工程安全综合评价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糯米滩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中图分类号:TV6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4)03-0022-02作者简介:覃承彬(1988.12—),男,水利水电信息工程工程师,从事河长制、河道执法、涉河审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方面工作。
1工程概况糯米滩水库位于柳城县马山乡龙田村的龙江下游,是龙江开发的最末一个梯级,坝址控制龙江流域集雨面积16350k m2,占龙江流域总面积96.80%,主河道长345km 。
水库电站原与流山水轮泵站合为综合利用工程,以发电为主。
此工程现状自右至左布置:右岸水轮泵站、连拱坝段、水电站扩建新厂房(左岸水轮泵站已拆除)、水电站。
右岸水轮泵站长81m ,启闭平台高程90.92m (85国家高程基准),设计安装10组100-8型水轮泵20台(已废弃)和10组60型水轮泵10台(已废弃);连拱坝段计10拱,为混凝土拱筒、浆砌石支墩连拱坝,长109m ,坝顶高程86.95~87.32m ,坝高8~10m ,坝顶溢流;水电站扩建新厂房长43.67m ,厂房长61.48m 。
拦河溢流连拱坝和右岸水轮泵站始建于1972年,1974年建成,1990年至今水轮泵站处于报废状态。
某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某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某某水库大坝的安全进行了评价分析。
水库大坝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其安全性对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评价报告将从水库大坝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和改进措施,以确保水库大坝的安全性。
2. 水库大坝概况2.1 项目背景某某水库大坝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总占地面积约XXX平方公里,是该地区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
该水库主要用于水源供应、洪水调节和灌溉等功能。
2.2 设计和建设情况水库大坝采用XXX设计方案,主要由XXX材料构建而成。
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结构的牢固和稳定。
2.3 运行和维护情况水库大坝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
定期检查和维护大坝结构,确保其安全性。
同时,对大坝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的风险。
3. 安全评价分析3.1 检查大坝结构对水库大坝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包括大坝的坝体、坝基、坝肩、坝顶等部位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抗震等性能。
3.2 监测数据分析分析水库大坝及周边环境的监测数据,包括水位、渗流量、地震动等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评估大坝运行期间的安全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3.3 安全风险评估综合以上信息,对水库大坝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安全风险的等级及其对大坝安全性的影响。
3.4 安全问题和改进措施基于安全评价的结果和风险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安全问题和改进措施。
包括加强大坝结构的维护和修复、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4. 结论本报告对某某水库大坝的安全进行了全面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和改进措施。
通过加强大坝结构的维护和监测系统的完善,可确保某某水库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运行。
5. 参考文献•[1] 某某水利工程设计规范•[2] 某某水库大坝运行管理细则•[3] XXX地震监测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1.1 水库枢纽工程概况XX 水库位于XX 区XX 镇孟津村境内,大坝位于XX 河流域右岸,地理坐标:东经…,北纬…,水库枢纽距XX 城区36km,距XX 镇0.5km。
水库坝址以上主河道长3.55km,河床比降15.76‰,集雨面积8.35 km2 。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7m,坝顶宽2.5m,坝长130m。
水库总库容153.5 万m3 ,有正常蓄水库容137 万m3 ,死库容15 万m3 。
设计灌面2991 亩,实有灌面2991 亩。
XX 水库承担着XX 、XX 等重要集镇及绵梓公路的汛期安全,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小(一)型水利工程。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三部份组成。
1.1.1 大坝XX 水库始建于1970 年9 月,1973 年春再次加高大坝5 米,同年建成。
XX 水库由当时XX 市县水电局进行勘测规划,坝址选于陡林湾石河堰处,该段河身狭长,水源丰富。
坝基长80m,设核心齿槽3 个,用黄泥夯实。
大坝施工主要采用人工挑土,鸡公车转运等,坝体采用东方红75 马力履带拖拉机碾村,分层碾压土料厚度均控制在0.2m 以内,碾压三次,局采用人工夯实,坝体填筑质量较好。
大坝最终规模达到17m。
XX 水库大坝坝顶高程为506.8m,最大坝高17m ,坝顶宽2.5 m,坝顶轴线长130m 。
大坝上游边坡坡率从坝顶至坝脚分别为1: 2.08 、1:2.03,坡面为干砌石护坡;大坝下游边坡坡率从坝顶至坝脚分别为1:1.68、1 :3.1、1 :5.0 、1 :2.83、1 :1.5,坡面为干砌石护坡。
1.1.2 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
进口为开敞式正槽形式,堰顶高程502.8m,堰顶净宽24 米,最大下泄流量288m3/s。
溢洪道于水库建成初期1971 年宽14m,1973 年进行扩建到18m,1974 年夏又扩建一孔,增加到20m,1982 年,经洪水复核,溢洪道仍未达到要求,1984 年再次扩宽溢洪道到30 米。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一 XX水库基本情况1工程概况1.1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库容1.503亿m3。
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剡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
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1)。
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
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
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XX水库管理局。
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1.2.1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XX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 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2)型。
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
水库防洪标准按1 一遇洪水设计,100 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 一遇,校核标准为100 一遇。
1.2.2 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1.2.3 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2工程建设情况2.1 建设经过XX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大坝初设为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年水利部(79)水规字第45号文改为混凝土重力坝。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结构设计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考虑了当地地质条件和水文气象等因素,具有较高的抗震和抗洪能力。
2. 安全监测水库大坝配备了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地震监测、渗流监测、变形监测等,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3. 定期检修水库大坝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保障了设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4. 整体安全风险综合考虑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安全监测和定期检修情况,整体安全风险较低。
综上所述,当前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较好,但仍需加强对设施的长期监测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以提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水库大坝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结构,其安全性不仅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对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必须全面细致,包括对结构设计、安全监测、定期检修和整体安全风险的考量。
首先,我们需要对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进行评估。
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同时结构设计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在此次安全评价中,我们委托了专业的工程师团队进行了水库大坝结构设计的详细评估,结果显示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较为合理,能够满足当地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抗震和抗洪能力。
其次,我们对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了评估。
水库大坝设备了地震监测、渗流监测、变形监测等多种监测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水库大坝结构的变化和变形情况,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此次评价中,我们对这些监测系统进行了检查和测试,结果显示监测系统运行正常,数据准确可靠,能够满足对水库大坝安全性的实时监控需求。
第三,我们对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进行了评估。
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和维护是确保设施稳定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我们委托了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对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结果显示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合格,设施保持良好的状态。
某县高山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

某县高山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1. 背景某县高山水库大坝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位于县城西部。
大坝是由混凝土和土石料构成,总长约500米,最大高度约80米,拦河淤坝容积达5000万立方米。
大坝为下游地区提供了蓄水、供水和防洪保障。
2.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某县高山水库大坝进行安全评估,以确保其在长期运行中安全可靠。
3. 评估内容本次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大坝结构状况:包括混凝土、土石料、坝体等的检查和评估。
- 水文地质状况:对周边地质、地下水位、地震影响等进行分析。
- 设备设施状况:包括溢流坝、泄洪设施、泄水闸门等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情况。
- 安全管理情况:对大坝管理机构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进行评估。
4. 结论通过对某县高山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估,得出以下结论:- 大坝结构整体稳定,无显著的裂缝、渗漏、变形等现象。
- 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稳定,未发现较大的地质活动和地下水位升降情况。
- 设备设施保养维护较为及时,运行正常。
- 安全管理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健全,能够应对不同情况的紧急事件。
5.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加强大坝结构的巡检和监测,确保大坝的结构安全。
- 加强对水文地质的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 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
- 持续加强安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水平。
总之,某县高山水库大坝经过本次安全评估,整体安全水平较高,但仍需要持续关注和加强管理,确保大坝长期稳定运行。
6. 对于大坝结构状况的评估,我们对混凝土和土石料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经过细致观察和测量,确认大坝结构整体稳定,未发现明显的裂缝、变形和渗漏迹象。
此外,我们还对大坝的坝顶、坡面和坝基进行了检查,发现整体完好无损,说明大坝的结构处于较好的状态。
7. 在水文地质状况的评估方面,我们通过对周边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震活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论显示,大坝周边地质条件相对稳定,附近地质活动较少,地下水位水平也较为平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一 XX水库差不多情况1工程概况1.1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库容1.503亿m3。
水库爱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剡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
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都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1)。
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
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
工程治理机构为奉化市XX水库治理局。
1.2枢纽工程要紧特性指标:1.2.1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XX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2)型。
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要紧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
水库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0年一遇。
1.2.2 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1.2.3 要紧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2工程建设情况2.1 建设通过XX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大坝初设为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年水利部(79)水规字第45号文改为混凝土重力坝。
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承建。
工程于1978年1月动工兴建,1983年5月大坝封孔蓄水, 1983年12月27日大坝全部浇筑到顶。
1985年9月,工程正式竣工验收。
坝后式电站位于14坝段下游,装有二台2MW和一台0.32MW的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270万kW·h。
电站于1982年1月开始动工,1983年1月投入试运行,1984年4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已运行二十年。
2.2 拦河大坝及工程地质(1)拦河坝坝型为砼重力坝,最大坝高76.5m,坝顶高程93.0m,坝顶长317m,坝顶宽6.0m,分18个坝段。
6、7、8坝段为溢流段,堰顶高程81.0m,设六扇宽8.0m,高10.5m的弧形钢闸门操纵,鼻坎挑流消能。
9坝段有宽3.0m,高5.5~6.13m的泄洪放空洞,进口底高程43.0m,洞长36m,进口装有检修平板闸门和弧形工作钢闸门各一扇,弧形工作闸门后接明流泄水洞,最大泄量221m3/s,挑流鼻坎消能。
14号坝段设有直径Φ3.5m的圆形发电灌溉输水洞,全长52.6m,进口高程44.0m,进口处设有四道4m×4m取水钢丝网水泥平板门和3m×4m 检修平板钢闸门。
7坝段~15号坝段为斜缝坝段,采纳“斜缝不灌浆”型式。
大坝典型横断面详见附图2。
(2)XX水库坝区分布的基岩为侏罗系上统磨石山组,自下而上由层状蚀变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球泡、硅化流纹岩夹绢云母化脱玻珍宝斑岩和凝灰熔岩等组成,上复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卵石层。
坝基范围有断层29条,多数分布于10坝段以右,其特点是以顺河向为主,陡倾角。
破裂带一般较窄(0.05m~0.4m),个不断层达1.2m~2.0m,充填物质以角砾岩、糜棱岩为主,局部含断层泥。
节理要紧有N70ºE、SE∠80º和N20ºW、NE∠80º两组,与坝轴线呈35º~55º交角。
2.3大坝施工中出现的问题(1)砼浇筑过程中坝体局部产生裂缝,其中缝宽大于0.2mm,缝长大于5m的裂缝129条。
(2)泄洪放空洞弧型闸门启闭室胸墙上出现一条长约3m的垂直裂缝,并伴有少量渗水。
(3)6坝段和7坝段、9坝段和10坝段间的伸缩缝有渗水,渗水量偏大。
(4)坝基排水孔中泡沫塑料过滤体出现脱胶问题。
3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情况1 拦河大坝拦河坝外观总体质量较好,未发觉较大裂缝和渗水,坝体差不多平坦,两岸坝肩与山体结合部及下游坝脚未发觉明显渗漏。
坝段之间没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及不均匀沉降位移、沉陷变形,坝顶伸缩缝开合正常。
上、下游坝表面已显得粗糙陈旧,坝面裂纹纵横,上游坝面有“砂化”现象,一些部位砼骨料裸露;坝顶建筑物破旧,挡浪墙碎石子抹面大面积破裂脱落,坝顶照明灯杆歪斜。
防浪墙和坝顶路面有多条细小裂缝,15~16坝段下游坝脚有水渍,水尺踏步和天桥等处无护栏。
2 坝体廊道经坝体廊道检查,发觉有二十多条裂缝,多发生于廊道拱顶,有少量的裂缝有渗漏,渗水量均较小。
伸缩缝检查井的渗量有减少的趋势,布置在廊道内的观测设置多已老化损坏,有的已停测。
坝内渗漏集水井容积过小。
3 溢洪闸坝顶溢洪道未见表面剥蚀及明显裂缝,仅挑流鼻坎反弧段有细小裂缝,冲刷坑两岸护砌良好。
弧形闸门保养一般,有部分油漆脱落和部件锈蚀现象。
4 泄洪放空洞泄洪放空洞弧形闸门启闭室胸墙原有一条3m长的垂直裂缝,现已被游离钙充填堵塞,渗水减至接近于零,裂缝未见扩展。
泄洪放空洞工作弧形闸门边缘漏水情况依旧存在,工作弧形闸门边缘止水橡皮存在一定的老化现象,整个闸门锈蚀严峻。
5 输水洞四道分层取水钢丝网混凝土闸门在施工期即已在门槽内卡死,至今一直未用;洞口检修平板钢闸门在关闭后漏水量较大。
6 坝后式电站电站主机、操纵和电气等设备均为过时产品,效率及自动化程度低。
而电站治理规范,运行状态良好。
二 XX水库大坝安全分析评价1防洪标准复核1.1 防洪标准确定XX水库按库容属大(2)型水库。
原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设计时校核洪水标准为可能最大洪水PMF。
本次安鉴依照《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1.2 流域概况XX水库位于甬江流域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水库坝址位于溪口镇上游7km处,流域面积176km2,主流长度34.6km,河道平均比降8.13‰。
本流域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613.4mm。
流域内气候和气,植被良好,但覆盖层较浅。
水库坝址以上河道属典型的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河谷切割较深,洪水暴涨暴落,天然河道对洪水调节能力专门小。
坝址以下至溪口水文站,区间流域面积164km2,河道比降较缓,但由于有支流加入,仍为山区性河流。
萧镇活动堰以下,河流进入宁奉平原,河床质为泥沙或淤泥,已有潮汐阻碍。
剡江上游原有马村、溪口两个流量测站。
马村站位于坝址上游约1km处,设立于1965年,1981年后停测,共16年流量观测资料;溪口站位于坝址下游约7km处,设立于1956年3月,1985年水库竣工后停测流量,开始观测水位,共有30年流量资料。
库区内及附近流域雨量站多数为50年代和60年代设立,少数站设立于70年代,有相量崗、XX、青岩、溪口、真诏、东岙、董家彦、六诏、岩头石门等。
流域内岩头石门年最大降水量是三单站1990年的2052.4mm,年最小降水量是1967年XX站的747.9mm。
1957~2002年流域梅汛期最大一日雨量165.4mm(1984年6月13日),最大三日雨量211.7mm(1997年7月7日~7月10日)。
台汛期降水要紧为台风暴雨及局部雷阵雨,降水特点是总量大、来势猛、历时较短,雨强高,1957~2002年流域台汛期最大一日雨量330.4mm (1988年7月29日),三日雨量423.1mm(1981年8月31日~9月2日)。
1922年8月7日及8月29日出现了两次历史特大洪水。
台风暴雨是形成本流域大洪水的要紧因素,在这一季节又往往会遇到下游大潮顶托,易造成平原区内涝。
如无台风暴雨,则往往发生干旱。
1.3 设计暴雨复核1.3.1设计流域降水量选用XX、东岙、董家彦、栖霞坑、葛竹石门、六诏等站,资料来自浙江省水文勘测局(原为浙江省水文总站),经逐年整编、审核,较为可靠。
采纳1957~2002年共46年实测资料通过频率分析求得设计暴雨。
设计暴雨成果见表1-1。
表1-1 XX水库设计暴雨成果表1.3.2设计雨型⑴日程分配: 统计水库流域39场次最大三日同场雨资料,最大一日暴雨发生在三日当中的第一日共有9场次,发生在第二日的有18场次,发生在第三日的共有12场次,因此将最大24小时雨量置于三日当中的第二日,其余两日雨量各占(H三日—H24h)的50%。
⑵时程分配:最大24h暴雨时程分配按暴雨强度公式求得时段雨量分配系数。
暴雨衰减指数np取值台汛期为0.60,梅汛期为0.55。
1.4 设计洪水复核1.4.1产流计算本流域产流方式用蓄满产流(或称超蓄产流),产流计算采纳简易扣损法,假定土壤最大含水量Imax为100mm,土壤前期含水量为75mm,则初损为25mm 。
最大24小时雨量后损值1mm/h ,其余几日后损值为0.5mm/h ,潜流部分水量净雨开始后扣稳渗1.5mm/h 。
1.4.2 汇流计算采纳浙江省瞬时单位线法。
计算时段t 为1小时,瞬时单位线法临界雨强采纳30mm/h 。
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2。
表1-2 XX 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 位置 分期项目 单位 各频率(%)设计洪水0.01 0.02 0.05 0.1 0.2 12 5 20 XX 水库台汛期 洪峰流量m 3/s 4018 3754 3397 3114 2827 2132 1823 1407 732 洪量模数 m 3/s/km 32.28 21.3 19.3 17.7 16.1 12.1 10.4 8 4.2 三日洪量 108m 31.823 1.684 1.51 1.37 1.23 0.91 0.77 0.59 0.32 梅汛期 洪峰流量 m 3/s 1155 1027 727 590 426 216 洪量模数 m 3/s/km 3 6.6 5.8 4.1 3.42.4 1.2 三日洪量 108m 3 0.50 0.45 0.34 0.29 0.23 0.13 溪口~坝址区间台汛期 洪峰流量 m 3/s 3775 3522 3198 2917 2644 2005 1712 1320 6891.5.1 洪水调度原则XX水库承担着水库下游的防洪任务,防洪操纵断面为溪口水文站,溪口水文站断面安全泄洪量为393m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