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专项训练(教案) 古诗词专项训练
必背古诗词专项训练六年级

必背古诗词专项训练六年级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量的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语言素养,还能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必背古诗词专项训练内容: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0.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在进行古诗词专项训练时,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理解诗意:首先要理解每首诗词的大致意思,包括诗人的情感和诗词所描绘的景象。
- 记忆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采用分段背诵的方法,逐步掌握整首诗。
- 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来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增强语感。
- 默写训练:默写是检验记忆效果的有效方式,可以加深对诗词的记忆。
- 鉴赏分析:学会从文学的角度去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和表现手法。
通过这些训练,六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小升初古诗词专项训练

小升初古诗词专项训练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小升初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词,不仅能丰富文学素养,还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势。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专项训练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词。
一、古诗词的基本知识1. 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分为诗、词、曲等,其中诗又分为古诗、律诗、绝句等。
2. 古诗词的形式:包括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
3. 古诗词的韵律:了解押韵、平仄等基本知识,以及如何通过韵律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二、古诗词的学习技巧1. 朗读背诵:通过大声朗读,加深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2. 理解诗意:学习如何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和思想内容。
3. 学习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
三、古诗词的鉴赏方法1. 语言鉴赏: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如用词、修辞等。
2. 情感体验: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3. 艺术表现:评价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力。
四、古诗词的常见题型1. 填空题:补全诗句或词句。
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诗句或对诗词的理解。
3. 简答题:简述诗词的意境、情感或艺术特色。
4. 论述题:深入分析诗词的主题、形式或艺术手法。
五、古诗词的实战训练1.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训练点:理解诗中表达的思乡之情,分析“明月”的象征意义。
2.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训练点:感受诗中春天的气息,理解“春眠”和“啼鸟”所蕴含的意境。
3.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训练点:学习诗中的远大志向,理解“更上一层楼”的深层含义。
4.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训练点:分析诗中的孤独感,体会“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六、古诗词的拓展阅读1. 《唐诗三百首》:精选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品,适合学生背诵和学习。
古诗词积累专项训练一年级可打印

古诗词积累专项训练一年级可打印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积累古诗词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还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为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古诗词积累专项训练内容,家长和老师可以打印出来供孩子们学习。
古诗词积累专项训练一年级一、古诗词诵读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 《江南》 -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二、古诗词理解1. 《静夜思》 - 李白- 理解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2. 《春晓》 - 孟浩然- 理解春天的早晨,鸟儿的啼鸣,以及风雨过后的景象。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理解诗人登高望远,表达对远方的向往。
4. 《咏鹅》 - 骆宾王- 理解诗人对鹅的生动描绘,感受鹅的优雅姿态。
5. 《江南》 - 汉乐府- 理解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生动画面。
三、古诗词背诵-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背诵以上五首古诗词,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古诗词创作1. 模仿创作:鼓励学生模仿以上古诗词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2. 主题创作:根据季节、节日或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创作与主题相关的古诗词。
五、古诗词应用1. 生活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适当的场合引用古诗词,如春天赏花时引用《春晓》,夜晚赏月时引用《静夜思》。
2. 写作应用:在写作练习中,鼓励学生尝试将古诗词融入作文,提高语言的表达力。
六、古诗词拓展1. 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2. 诗词鉴赏:学习如何鉴赏古诗词,包括诗词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古诗做题训练教案模板及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古诗做题训练,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解题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练习、课堂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2. 掌握古诗的解题技巧。
3. 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2. 把握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3. 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古诗相关资料,包括诗词原文、作者介绍、背景知识等。
2. 古诗习题集。
3. 白板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诗词能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二、新课讲解1. 教师选取一首古诗,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解释生僻字词,介绍作者和背景。
2. 讲解古诗的解题技巧,如:理解题目、分析意象、把握情感、品味语言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答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古诗习题集上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互相批改习题,讨论答案,教师点评。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古诗做题的关键要点,强调解题技巧。
2. 学生分享做题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古诗习题集上的剩余题目。
2. 预习下一课的古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古诗做题训练,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基本解题技巧,提高了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3.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
范文:《静夜思》做题训练一、题目: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解题思路:1. 理解诗句中的意象:明月、地上霜。
初三语文“古诗词鉴赏”画面描述专项训练教案

布置作业
1.《己亥杂诗》中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形。
2.对“山下兰芽短浸溪”做一段风景描写(不少于40字)。
能说出古诗文鉴赏考点:“画面描述”的答题要领,并会运用这一要领,能办理此类标题。
1、找全风景。
2、找修饰语。
3、加修饰语,写明句意。
4、在忠实于原诗的基础上展开遐想想象。
注意此题与以往标题查看的异同:
1、都越发存眷意境的描写,越发存眷想象,要求内容的丰裕;
2、有了字数的限制;
3、查看的句子也许不是名句。
示例:青溪蜿蜒,两岸弥漫的是青草绿叶,繁花粉饰其间,春意浓郁,宛如这清清的溪水一样绵长。
演练:
发挥想象与遐想,描述“带月荷锄归”所展现的图景(不少于40字)
示例:
如水的月色里,劳动返来的诗人,肩扛沾着几星泥土、几根草叶的锄头,神情悠然地走在深密的草丛里。
5、最后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稳固深化
品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现的画面?
要求: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成员两两互评不断完善,然后指名作答。
示例:
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雨脚轻轻地走过地面,远远望去,朦朦胧胧,好像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可是当你带着无穷的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拉拉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绿色了。
新题型挑衅阙题唐刘慎虚来自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念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依据“春与青溪长”,发挥想象,做一段风景描写。(40字以内)
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__古诗词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人教部编版:古诗词专项训练1. 默写诗词,完成练习。
(1)补写诗句。
如梦令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梦令》的作者是______时代的女词人______。
我还知道她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诗词。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______。
2.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描写雨中西湖景象的诗句是( )A .水光潋滟晴方好B .山色空蒙雨亦奇C .欲把西湖比西子D .淡妆浓抹总相宜3. 本学期你最喜欢的一句古诗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回答.______,______。
它来自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古诗《______》。
4. 回忆古诗词填空。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
(2)______,不是遮头是使风。
(3)草铺 ______,笛弄 ______诗中“铺”和“弄”用得妙吗?为什么?______5. 默写诗词,完成练习。
(1)补写诗句。
渔歌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渔歌子》的作者是______时代的______。
(3)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景色,在词中,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六种事物进行了描写,呈现出了缤纷的色彩,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卜算子·咏梅”中______是词牌名,______是题目。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的“她”指______,赞颂了梅花______的品格。
7. 鉴赏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初中古诗词专题训练(分类)(共5篇)

初中古诗词专题训练(分类)(共5篇)第一篇:初中古诗词专题训练(分类)初中古诗词专题训练(分类)1.古今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据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成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概括出“三顾茅庐”。
(2)《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世外桃源”。
(3)《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扑朔迷离”。
3.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两句(含“雨”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5.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6.你在课内学过、或者课外还读过一些描写春天的古代诗词,请写出你所喜欢的两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7.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与专项练习

一、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 (又称“古风”)、今体诗 (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含“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之外的所有诗作,也包含“今体诗”出现此后的除“今体诗”之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 (五字 )、七律 (七字 )。
首联 (一、二句 )、颔联 (三、四句 )、颈联 (五、六句 )、尾联 (七、八句 ),颔联、颈联一定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 (五字 )、七绝 (七字 ),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究竟。
词:是今体诗以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朝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 (由诗歌发展而来)。
依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一 (也叫小令,一般以为58 字之内 )、中调 (一般分上下阙,58-96 字 )、长调 (96 字以上,三阙以上 )。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期间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一样,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添衬字,进而增添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巧地表达思想与感情。
二、诗歌分类1、赠友送别诗:嘱咐对方,表达一种恋恋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恋。
2、咏史怀古诗:凭吊先人的人或事。
对人,或表达怀念之情,或追慕古贤,期望像先人那样立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触,或借古吟今。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的比较少,而表现对战争的憎恶,表现对家同村夫的想念的比许多。
4、山川田园诗:以山川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安闲的野外,创建出一耕田园村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安静平和生活的神往。
代表诗人:陶渊明、大小谢、王维、孟浩然5、写景抒怀诗:即诗人因所见的光景而惹起了心中的某种感想,于是描述当时的光景来抒发自己的感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专项训练
一、分析形象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元]周权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
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注]
漠漠春芜春不住。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 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
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6分)
答“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
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
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
月圆①【唐】杜甫
②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缺指月圆。
③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
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二、景与情的关系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③④1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
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5.(210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秋夜纪怀[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