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取名看武则天的政治野心

合集下载

浅论一代女帝武则天

浅论一代女帝武则天

浅论一代女帝武则天浅论一代女帝武则天(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新乡)摘要:古往今来,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的女皇,武则天在历史学家的文笔下受到的褒贬不一的评价。

在我看来,女皇不仅拥有女性的细腻,更是拥有不少大丈夫所没有的胸襟,气概。

正所谓“男女平等”,然而多少年来武则天都受到了不少负面评价,自司马迁的《资治通鉴》,到宋朝的程朱理学对其不流于世俗的批判。

本文试论武则天的政治手段、实施政策与个人爱恨情仇的相连。

关键词:武则天、政治之路、政策、才华情感一、武则天的政治之路14岁,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听说武士彟之女美丽聪明有才华,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

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

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

按照大唐例律,未生养的后妃,在太宗死后是要进寺修行的,武则天青灯常伴,但她与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为她踏入宫廷埋下了伏笔。

终于,在王皇后与萧淑妃的争宠中,武则天利用王皇后的嫉妒之心,借助其势力顺利回宫,从而开始了她长久的争权之路。

武则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利用自己满月的女儿来把王皇后拉下马,从而使自己登上皇后的宝座。

身为一个女人,武则天知道如果自己只是绣花枕头,很快就会失去李治的宠爱。

然而,历史给了她一个绝佳的时机,当时的朝廷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首的老臣们势力极大,唐高宗的权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立武则天为后的过程中,长孙无忌等人极力反对,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来重振皇权,武则天于是立即与唐高宗结成了统一战线。

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即徐世勣,字茂功,唐高祖赐姓李)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可以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武则天评1

武则天评1

武则天评1武则天的定论就是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权力得到了正面运用。

在历史贡献问题上,武则天促进了社会结构的转型,由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型。

这段评论把武则天送上了很高的地位,绝对比伟人的三七开比例还高。

但是,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个被馊事特别多的历史人物,杀儿子、杀女儿、包养男宠,请君入瓮……一正一邪,听谁的?也许风云人物本身就是一个高点击量臸造者,毁誉参半是他们的特色,何况她是女性中唯一的NO1!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武则天如此,曹操亦如此。

武则天的无字碑之谜,正是她的如此心态之反应。

下面由码字小生带您一起熟悉一下武则天的无字碑之谜——武则天(624~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14岁时被唐太宗挑入宫选为才人,太宗死后她被逼削发为尼。

唐高宗的时候先是封她为昭仪,永徽六年又立她为皇后,参预朝政,她与高宗被后人并称为‚二圣‛。

弘道元年唐中宗即位后,她临服改臸。

第二年,她废掉唐中宗,另立唐睿宗。

载初元年她又废唐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神龙元年(705)正月,大臣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迎唐中宗复位。

唐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帝,后人因此称她为‚武则天‛。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

武则天死前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次年五月她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令人奇怪的是这位冲破男尊女卑的罗网,打碎封建时代的桎梏,一跃登上皇帝宝座,生前唯我独尊,治国安邦的女豪杰,在死后,她的碑上一个字都没有留下,耐人寻味。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现西梁山之上。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

气势雄伟壮观。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在海拔1047.9米。

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臷,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

陵墓前有大量石刻,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臵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臸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女皇武则天读后感600字

女皇武则天读后感600字

女皇武则天读后感600字705年,武则天在上阳宫崩逝,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下面是作者精心推荐的关于武则天读后感,仅供参考,期望能帮到你!武则天读后感600字一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思想就是女子不如男。

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有李清照、卓文君;武有穆桂英、花木兰;到了唐朝,女皇武则天更是将她的国家治理的繁华强盛,没错,就是这么多奇妙的女子,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武则天,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自从她迈入宫门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要站稳脚跟,一步一步向前走,最后获得光辉的胜利。

武则天又叫武曌,由于父亲跟随唐太宗出征多年,武则天则被唐太宗接进宫封为“才人”,那时她才14岁。

唐太宗驾崩后,他的第九个儿子李治继位,武则天被送去感业寺做了尼姑。

后来,武则天又被唐高宗李治看上了,于是被接进宫做了昭仪,一年之后,成为了皇后。

唐太宗挑选这样一位脆弱的儿子来继承他的皇位,为武则天从后宫走向朝廷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到了后来,唐高宗由于身体健康问题,让武则天帮他代理朝政,在朝堂上,武则天与唐高宗平起平坐,二圣临朝。

可见武则天在当时的地位是有多么高了。

唐高宗去世后,李显李旦相继继位,又相继被武则天废除,最后,武则天凭借着她杰出的政治才能与血腥镇压获得了皇位,完成了她艰辛、光辉而又痛楚的传奇一生。

骆宾王曾这样批评过她“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当中“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确是如此,武则天成为父子两代皇帝的女人,这是历史上唯一无二的,如果她没有狐媚惑主这项“本领”,最后又怎么会成为皇帝呢?后人对武则天的评判有很多种,但我觉得,武则天虽然心狠手辣,为夺皇后之位杀死亲生女儿;对王皇后和萧淑妃实行“骨醉”;用武力血腥镇压了反对她的人,包括她的儿子……但是武则天一生功大于过,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独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武则天,一个既有野心又有才能和胆量而且那么荣幸的女人,一步一步走向了皇帝的位子,可见,她是受了多少别人没有受过的苦,经历过量少别人没有经历过的痛。

年、月、曰的历史故文事

年、月、曰的历史故文事

年、月、曰的历史故文事案例1:始于罗马帝国恺撒时代。

当时恺撒派人修订历法,制订了儒略历法,决定凡有特别宗教意义的月份31天,不重要的月份30天。

因此,取名门神的1月,以战神为名的3月,为表示尊敬恺撒大帝而取名的7月,都有31天。

因为2月是处死犯人的月份,属不吉的时间,所以只有29天.恺撒大帝的继任人奥古斯的生日在8月。

为了和恺撒等同起来,他要求把8月也加成31天。

为了要使8月有31天,他便从2月再借来一天,把2月减少到28天.又为避免3个大月的月份连在一起,又规定9月及11月各有30天,把10月及12月加长到31天。

案例2:公元683年到公元690年期间,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的武则天,自己创造了“曌”这个字,自名武曌,意为“日月当空,普照大地”。

她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自号“圣神皇帝”。

武则天在位期间,整顿吏治,严惩贪吏,大开科举,拔擢贤才,广开言路,发展经济,奖励农桑,编纂《要览》《字海》及《乐书要录》等;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日月同天这个小典故说的就是武则天造的这个“曌”字的故事。

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人,也就是现在山西文水县东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是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的君主。

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也被称为武才人,唐高宗李治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

这个字是武则天自己造的,这个字象征着她的权力。

为了证明并提升她的地位,她创造了一个在之前漫长的中国文字历史中前所未有的新汉字。

这不仅反映了她的创造性,更彰显了她的胆识与魄力。

武则天在政治上的成就以及她创造出来的唐朝盛世,虽然不及日月同辉,但也值得名流千古了,所以说这个名字虽有一定的夸张,但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武则天的成就。

武则天人物分析

武则天人物分析

武则天人物分析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才智过人、果敢深沉的女政治家,比如西汉的开国皇后吕后,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清初的太皇太后孝庄。

但是她们都没有改朝换代,一生都是以后妃的身份干预政治,没有踏出通往权力顶峰的最后一步。

如果说武则天与其他女政治家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在我看来,那就是心性,用专业的心理学术语来讲就是“情商”。

可以说,武则天对这个世界,对当时的政治、人物、社会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她的人生道路。

同样是遭遇情感危机,吕后为刘邦移情别恋的事自怨自艾,武则天则利用丈夫唐高宗的性格弱点和愧疚心理,谋求政治上的更高地位;同样是作为幕后的参政者,北魏文明太后采取怀柔政策,以保证皇帝不会对自己的野心产生怀疑,更不会在日后对自己进行清算,武则天则采取高压政策,让名义上的皇帝成为自己手中的傀儡,让这些傀儡失去与自己对抗的能力;同样是面对亲情与政治的冲突,孝庄太皇太后一直摇摆不定,试图在家庭关系与政治利益的平衡木上保持稳定,而武则天则毫无顾忌,使天平向政治一面倾斜,只要大权在握,丈夫、儿子、女儿都可以抛弃。

雁冀的《题乾陵无字碑》中写到:这里埋藏着一个伟大的女人,但离开男子一分钟也不能生存,爱与恨,难解分离。

武则天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位魅力过人的女人,她的魅力到底来自何处,她到底有着一个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本篇文章力求以真实的史料,站在心理学角度来来阐述武则天的心理世界。

后宫之地本就你虞我诈,不争也是争,“不进则退”这个词语恰到好处的形容了后宫的无奈,一个女子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保护自己,要如何全身而退,要怎样才能在每一个深夜睡得稍微安稳,走每一步都稍微安心踏实,那就要变强。

常常不是人想争斗,而是她不得不争斗。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武则天曾经尝过许多屈辱,她骨子里拥有反抗封建皇朝的精神,她不服气也不认输,她相信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才能不再受辱,我们都扪心自问,换做是我们,我们能认输吗?无法否认武则天对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

避讳皇帝名字的例子

避讳皇帝名字的例子

避讳皇帝名字的例子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的名字被避讳或者常常不被直接提及。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秦始皇(嬴政):他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但其真名“嬴政”经常被避讳,尤其是在他去世后。

人们常常用“秦始皇”
的称号来代指他。

2. 汉武帝(刘彻):虽然汉武帝是汉朝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但他的真名“刘彻”被避讳,尤其是在他去世后。

在历史上,他更常被称为“汉武帝”。

3. 武则天(武媚娘):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她的真名“武媚娘”在她去世后被避讳,通常称为“武则天”。

4.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的真名“朱元璋”在他去世后被避讳。

人们通常用“明太祖”来称呼他。

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些皇帝名字的避讳例子。

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宗教信仰、尊重制度、以及传统观念,很多皇帝的真名在他们去世后都被避讳或不被直接提及。

武则天的功过评价

武则天的功过评价

武则天的功过评价武则天,武周皇帝(690年-705年在位),在位15年。

实际掌皇权达21年。

取名曌(“曌”是她自己造的字,意思是日月当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唐朝第六代皇帝,她的功过是非,史学家们历来众说纷纭。

这样一位远见卓识、精明強干、雄心无比、胆识过人的女政治家女皇帝,临终之前,嘱咐人在陵前树立一块“无字碑”。

可能她预料到了后人对自已的评价褒贬不一,所以功罪任人评说。

一、过的一面(1)诛杀重臣。

武则天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怀疑的大臣。

而其中,不乏对国有贡献的人才,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李氏皇室及宗室诸王相继被杀害。

可见,武则天的阴险毒辣,她不但残害李氏一族,也不惜对自己的子女痛下杀手。

(2)狐媚惑主。

武则天14岁入宫时己出落得一表人才,身体丰满,容貌端丽,但在太宗面前,她并不受宠,只封为“才人”。

只是到了高宗身边之后,她的才干与姿容才才发挥了作用。

她以传情的眉目,婀娜的体态,征服了李治,使他神魂颠倒,一往情深。

她成了“昭仪”,不久又升为“宸妃”,后来她精心策划废了王皇后,自已又当上了皇后。

不到一年,她就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3)滥行告密,祸及无辜。

武则天当政期间,在朝堂上设置类似于“检举箱”,奖励告密。

各地告密的人,不论贵贱,都可亲赴京城,沿途受到驿马和五品官的物质待遇。

还拔擢了一批如武三思、武承嗣、周兴、来俊臣等新法官来刑讯治狱。

武则天以这些酷吏作刀斧,相继诛杀唐宗室数百人,文武大臣数百家,地方将吏几千人。

他们使用的酷刑名目繁多,使被捕的人看了刑具,就愿承认任何罪名,以求免刑。

一时期,朝野上下,笼罩着一片恐怖。

在被关杀的大批人中,有许多是无辜受害者。

(4)为满足一己之私,劳民伤财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的行为。

武则天称帝后,为了神化自己的威权,大肆崇佛,大造佛寺佛像,度人做和尚尼姑。

为了广建庙宇,不惜役使上万的人民在南方采伐巨木,构筑所谓的“明堂”、“天堂”花费亿万计,她还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建“天枢”,塑大佛,劳民伤财。

从取名看武则天的政治野心53

从取名看武则天的政治野心53

从取名看武则天的政治野心摘要】武则天是个工于心计又野心勃勃不可一世的人,本文从武则天给自己取名和给儿子取名来论证武则天的政治野心。

【关键词】武则天取名政治野心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传统的女皇帝,她以超群的勇气和智慧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暂新王朝——大周,在以男人为主统治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奇迹,一个神话。

对于她的称呼,我们所熟悉的有武媚娘、武才人、武昭仪,最熟悉的是武则天。

武媚娘是刚进宫的时候,唐太宗觉得武则天姿色冠群、妩媚动人而给她取的一个昵称。

武才人是唐太宗给加的封号,是妃嫔中的最低等,属于五品。

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则天一直不得志,一开始是才人到最后还是才人。

武昭仪是唐高宗给加的封号,是妃嫔中的第二等,属于二品。

唐高宗很赏识武则天,从感业寺返回后宫以后,武则天从最基层的宫女做起,不到一年工夫就晋升为昭仪。

而武则天则是唐中宗给追加的尊号的一部分,尊号全称是“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简称为“则天”,前面再冠以姓氏“武”,这就是武则天尊号的来历。

“则天”二字有“效法于天帝法则”的含义,取则于天,效法于天,是天之经地之义,由这尊号就可以看出唐中宗对武则天评价之高,钦佩之至。

武则天既是皇后,又当过皇帝,是一位鹤立鸡群的非凡女性,用“则天”称呼她当之无愧。

但在当时男权社会里,这一称呼并未传扬开来,社会上一直叫她武后。

武后还是唐高宗的皇后,说得民间一点就是唐高宗的妻子,是男人的附庸,不足以彰显武则天的独立人格魅力。

她毕竟是一个开明的皇帝,先是参与朝政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继而自称皇帝直接处理军国大事,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近代的时候倡导女权运动,觉得武则天这个名字最能体现武则天的权威,最能显现非同寻常女性的能力,因此“武则天”这个尊号才被叫响,才流行开去,才成为约定俗成的称呼。

至于乳名,有人说古代妇女地位低,好多人没名字,嫁人之后随丈夫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取名看武则天的政治野心
发表时间:2017-04-22T14:52:09.343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2月作者:郭芳英[导读]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传统的女皇帝,她以超群的勇气和智慧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暂新王朝——大周。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内容摘要】武则天是个工于心计又野心勃勃不可一世的人,本文从武则天给自己取名和给儿子取名来论证武则天的政治野心。

【关键词】武则天取名政治野心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传统的女皇帝,她以超群的勇气和智慧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暂新王朝——大周,在以男人为主统治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奇迹,一个神话。

对于她的称呼,我们所熟悉的有武媚娘、武才人、武昭仪,最熟悉的是武则天。

武媚娘是刚进宫的时候,唐太宗觉得武则天姿色冠群、妩媚动人而给她取的一个昵称。

武才人是唐太宗给加的封号,是妃嫔中的最低等,属于五品。

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则天一直不得志,一开始是才人到最后还是才人。

武昭仪是唐高宗给加的封号,是妃嫔中的第二等,属于二品。

唐高宗很赏识武则天,从感业寺返回后宫以后,武则天从最基层的宫女做起,不到一年工夫就晋升为昭仪。

而武则天则是唐中宗给追加的尊号的一部分,尊号全称是“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简称为“则天”,前面再冠以姓氏“武”,这就是武则天尊号的来历。

“则天”二字有“效法于天帝法则”的含义,取则于天,效法于天,是天之经地之义,由这尊号就可以看出唐中宗对武则天评价之高,钦佩之至。

武则天既是皇后,又当过皇帝,是一位鹤立鸡群的非凡女性,用“则天”称呼她当之无愧。

但在当时男权社会里,这一称呼并未传扬开来,社会上一直叫她武后。

武后还是唐高宗的皇后,说得民间一点就是唐高宗的妻子,是男人的附庸,不足以彰显武则天的独立人格魅力。

她毕竟是一个开明的皇帝,先是参与朝政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继而自称皇帝直接处理军国大事,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近代的时候倡导女权运动,觉得武则天这个名字最能体现武则天的权威,最能显现非同寻常女性的能力,因此“武则天”这个尊号才被叫响,才流行开去,才成为约定俗成的称呼。

至于乳名,有人说古代妇女地位低,好多人没名字,嫁人之后随丈夫姓。

比如自己姓王,丈夫姓张,就叫张门王氏或张王氏。

其实也不尽然,有人猜测武则天的乳名叫二囡,因为武则天在母亲杨夫人所生孩子中排行老二,又是个女孩。

又有人说不可能,因为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是个儒商,母亲杨夫人又是名门闺秀又有文才,不可能给女儿不起名,也不可能给女儿取个“二囡”这样俗气而没有文化的名字。

还有一种说法,说武则天乳名叫“华姑”,据史料记载,唐代时湖南华荣县曾更名为荣县,就是为了避武则天华姑的名讳,也许这个名字才是武则天的乳名。

但不管是武则天的昵称也好,封号也好,尊号也好,乳名也好,有的是三代大唐皇帝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起的,有的是父母起的,反正都不是武则天本人起的,自然也就没有赋予武则天的政治目的,真正能体现武则天政治野心的是武则天自己取的名字。

一、给自己取名
武则天在当皇帝之前,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为了给自己当皇帝制造舆论,为了炒作自己,给自己起了个特别的名字——曌。

据说当时根本没有这个字,是武则天觉得字典里的字都不配作为自己的名字,于是特意创造了这个“曌”字当作名字,上面有日有月,下面一个空,取日月当空之意。

日月是永恒的,永远光芒万丈,一直普照大地。

武则天把自己比作日月,认为自己能像日月普照大地一样普渡众生。

据史书记载,在武则天称帝之前,薛怀义和东魏国寺僧法明曾献给武则天一部《大云经》,称武则天为弥勒佛降生,当主天下。

“曌”字意即自己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普照着万里江山,化身大慈大悲的弥勒佛给芸芸众生带来光明与幸福,这是武则天从迷信角度为自己造势。

“曌”体现了武则天的政治野心——想当皇帝。

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为了稳坐江山,武则天仍不忘标榜自己,又给自己加了一连串富于神秘色彩的吉详尊号,诸如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皇帝、天册金轮大圣皇帝等等,神呀,圣呀,金轮呀,越古呀等粉饰性的词语都往自己身上加,给自己身上戴了一圈又一圈光环,极尽美化神化拔高之能事,政治野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给儿子取名
武则天不仅通过给自己取名取得声誉,而且通过给儿子取名来逐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永徽三年十月,武则天生下了自己的长子,取名李弘。

李弘这个名字取得非同寻常,彰显了武则天的政治野心——想当皇太后。

为什么这么说呢?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天下大乱的时期,于是道教作为一种信仰悄然流行开来,成为统治阶级的舆论工具,掌控着舆论导向,借机收拢人心,极力鼓吹太平盛世一定会出现。

什么时候出现呢?道教当时有一谶语(谶语泛指预言,迷信人指事后应验的话)叫“老君当治,李弘当出”。

意思是只要太上老君降临尘世,天下太平的景象就会出现。

那么怎么知道太上老君会降临尘世呢?说太上老君会化名为李弘而降临尘世,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李弘出世了,那就是太上老君降临了,这个时候天下就太平了。

本来道教鼓吹的目的是望梅止渴,安定人心,给人以希望,没想到被长于玩弄文字游戏且心机很深的武则天所利用,为儿子将来当皇帝造舆论、造声势。

武则天对其长子寄寓了很大的希望,希望长子将来能当皇帝,治理好国家,开创太平盛世。

那儿子要成皇帝了,自己不就母以子为贵成为皇太后了吗?武则天的政治野心昭然若揭,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武则天当时只不过是个昭仪,所生长子也是个庶子又不是嫡长子。

按照唐代制度,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武则天的长子当太子,当不了太子又如何能做得了皇帝?做不了皇帝又怎能开创太平盛世?说难听点儿那简直就是赖蛤蟆想吃天鹅肉——尽想美事。

由此可见,武则天的野心澎胀到什么程度。

从武则天给自己取名和给儿子取名可以看出武则天野心勃勃,不可一世。

【参考文献】
1、趣历史
2、百度百科
3、百家讲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