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及护理进展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慢性肾病的常见方法,它通过清除体内垃圾和多余水分来维持体内正常的电解质和液体平衡。
然而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治疗效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低血压的原因、护理措施和如何预防低血压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低血压的原因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 治疗前患者体内水分过多,透析过程中大量的水分被移出,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发生低血压。
2. 血透过程中利用的透析膜对红细胞的破坏,加速了红细胞的寿命,进一步加剧了贫血,也会使血容量减少。
3. 透析过程中大量的溶质排出,使全身的毒性物质减少,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低血压。
4. 透析过程中,患者血压监测不严密,没有及时调整治疗参数,也容易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二、低血压的护理措施对于出现低血压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来及时调整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保障患者的安全。
1. 及时检测和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
当患者出现低血压的症状时,要立即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值、心率和呼吸情况,并将相关情况报告给主治医生。
2. 保持患者的头部低位,四肢高位。
这样有利于血液回流到心脏,减轻心脏的负担,有助于改善低血压的症状。
3. 给予患者输液补液。
对于低血压的患者,可以通过输液的方式补充患者的血容量,从而提高患者的血压。
但要注意输液的速度和量,避免过快或过多导致水中毒。
4.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透析参数。
比如透析时间、透析速度等适当做调整。
5. 在透析的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心理上的舒适,减轻紧张和恐惧感,避免患者出现不适,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6. 透析结束后,要适当延长患者的休息时间,避免患者过快起床和活动,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除了在低血压发生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外,还要重点做好低血压的预防工作,预防低血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前,要根据医嘱按时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并且遵守低钠、低水饮食,调整体重。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摘要】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并发症。
本文介绍了低血压的定义和血液透析患者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风险因素包括洗涤液过滤率、超滤率、体液量、心排出量等。
为预防低血压,需控制透析速度、避免超滤过快等。
低血压的危害包括心脏缺血、心肌梗死等,应立即处理。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血压、体循环、抗凝剂用药等。
药物调整与监测是关键,如调整抗高血压药物剂量。
提高血压稳定性的重要性凸显,实施护理措施是必要的。
未来应该加强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低血压、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危害、处理方法、药物调整、监测、血压稳定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低血压的定义低血压是指患者体内液体容量过少或有其他原因导致血压下降到一定程度,造成全身组织器官灌注减少,从而出现头晕、乏力、心悸、恶心等症状。
低血压的定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成人静息血压低于90/60mmHg即可被认为是低血压。
低血压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低血压更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给治疗带来一定困扰。
及时了解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对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低血压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措施,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2 血液透析患者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血液透析患者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根据研究显示,血液透析患者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约有20%至30%的患者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因为大量的血液流出体外,导致血容量减少,容易引起低血压。
透析过程中变化复杂的体液平衡、电解质失调等因素也会增加低血压的风险。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如何防治及护理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如何防治及护理发布时间:2021-09-02T15:26:12.50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8期作者:钱晓梅[导读] 对于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而言,通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是维持这类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治疗手段钱晓梅成都金牛城视医院四川成都 6100361.什么是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对于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而言,通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是维持这类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治疗手段。
而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血液透析中相关性低血压是指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当中,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者平均动脉压下降≥10mmHg,并伴有临床症状的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头昏,眩晕,烦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胸闷,部分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肌肉痉挛。
作为血液透析中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有研究指出,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0%~30%,特别是对于老年人以及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可能性更高。
特别是由于低血压发生速度快,十分容易导致血液透析患者接受血液透析中断并且还可能出现心肌受损等不良后果,增加血液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要注重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
2.如何防治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1)对于肝功能不全或者合并有腹水的患者,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需要静脉输注血浆、白蛋白,有效预防血压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告知患者要减少脱水量,加强自我管理,一定要注意控制体重,不可过胖。
因此需要加强饮食摄入,可适当口服必需氨基酸等,有效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
(2)通过使用碳酸盐透析提高透析液钠浓度,另外适当降低透析液的温度,可将透析液温度控制在34~36℃,这种低温透析的方式能够通过刺激患者的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从而防止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3)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前以及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一定要告诉患者不能服用大剂量或者长效或快速降压药。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如何防治及护理?

推荐104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如何防治及护理?龚冬梅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人民医院,四川剑阁 628300)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由透析器,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进行物质交换。
临床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风险较高。
如果相应的风险没有得到处理解决,会对患者血液透析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出现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因此,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性低血压防治、护理工作,使患者可以顺利且高质量的进行血液透析,有效挽救生命。
本文进行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研究期间,通过调查走访,了解了该种低血压情况防治、护理的重要性及方式方法,希望通过该方法治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风险。
1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防治护理重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疾病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超过20%。
如果患者血压水平长时间较低,对于患者血液透析效果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防治处理,使得患者血液透析效果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如何防治及护理2.1 加强患者血压监测由于低血压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疾病治疗产生的不良影响,那么为了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现低血压及发生低血压时可进行较好的控制,则需要医护人员对血液透析患者身体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重点对于血压指标水平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患者血压出现异常,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处理,以免低血压对患者后续的血液透析正常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主要是在血液透析前后全过程进行监测,每 h 监测1次,待患者透析结束后,对于患者进行每3 h 1次的血压检测。
如果发现患者血压低于标准范围且患者出现了低血压的相关症状,说明透析患者出现了低血压,需要及时处理。
2.2 低血压处理确定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低血压后,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头部维持在低位,血流量调低,超滤速度也随之放缓。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防治及护理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防治及护理随着医疗水平及透析技术的进步,血液透析中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极易发生低血压。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IDH)是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3.99kpa)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11.97kpa)以下,它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5~50%。
[1]IDH的发生常使血液透析无法顺利进行,直接影响到患者透析充分性和生存质量,是增加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2]。
因此,如何预防老年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将相关研究结果综述如下,期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用信息。
1.低血压的发病机制维持血压正常水平的三大要素为有效血容量、外围血管阻力和心输出量。
血液透析过程中任一要素出现异常均可导致IDH的发生。
1.1 有效血容量减少1.1.1 超滤过多、过快由超滤引起的有效血容量减少是导致IDH的最常见原因。
王彦杰[3]等研究发现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与超滤量及透析期间的体重增长密切相关与血流量无关。
1.1.2 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在血液透析中由于尿素、肌酐等大量代谢,废物通过透析器弥散清除,血浆晶体渗透压快速下降,或不恰当使用低钠透析液等,使血液中的水分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导致血容量下降,引起IDH。
若同时进行超滤,则形成体液的“双重丢失”效应[4]。
同时研究中还发现过低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过低血管再充盈率及血浆低渗透压相关。
而老年患者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易出现营养不良、血浆白蛋白低下。
1.1.3 出血及失水患者自身血量维持受损。
血液透析过程中管路破裂或穿刺针脱出或管路与穿刺针连接滑脱等情况,而又未及时发现,引起大量失血、血压下降。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低血糖引起恶心、呕吐、大汗等体液丢失,也可导致低血压。
1.2 血管扩张1.2.1 透析液温度过高温度过高的透析液会使血液被加热,加热的血液可以强烈刺激动、静脉使血管扩张。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如何防治及护理?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如何防治及护理?发布时间:2022-05-31T03:47:35.370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5期作者:破贺尔的[导读]破贺尔的喜德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凉山州616750血液透析时临床治疗急慢性肾脏衰竭、尿毒症以及部分药物或毒物中毒的有效手段之一,治疗周期较长,需患者长期维持,自院内直至院外。
受血液透析影响,患者在治疗期间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尤以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20%--50%,多见于老年人以及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可造成透析血流量不足,导致超滤困难、内瘘堵塞,影响内瘘的正常使用,且会诱发心律失常、血管通路闭塞等情况,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基于此,建议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进行防治和处理,以保证透析效果。
一、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首先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水平,除常规透析前、透析后以及每小时血压监测以外,还应在透析3小时后每隔5--20分钟监测一次血压,发现血压水平低于120/60毫米汞柱则应降低超滤率,维持血压水平在120/70毫米汞柱以上。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低血压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早期表现并不明显,且以轻微为主,当患者出现乏力、出汗、面色苍白等明显症状时说明收缩压已经低至70毫米汞柱,故要求护理人员保持高度警惕,敏锐观察,从细微处观察患者反映,提防低血压的发生。
若患者已经发生低血压,护理人员应做紧急处理,协助患者取平卧头低为,调整血流量,采取降低超滤速度或暂停超滤的处理方式,并建立静脉通路静滴生理盐水或葡萄糖,若情况允许可进行输血、血浆以及白蛋白治疗,同时予以氧气吸入,若患者存在心源性低血压或感染性休克症状应视情况应用强心剂、升压药,行上述处理后患者情况若仍无改善,应立即终止透析治疗,并协助患者下机平卧休息,以15--30分钟为宜,并叮嘱患者缓慢起床,若仍然存在不适症状可留院继续观察。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肾衰竭的常见方法,但是在透析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低血压的情况。
低血压是指血压降低到不正常的水平,可能导致头晕、乏力、恶心和晕厥等症状。
在血液透析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和处理低血压的发生。
为了提高患者的血压稳定性,护理人员需要在透析前评估患者的血压水平。
如果患者在透析前已经存在低血压的倾向,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可以通过增加饮水量、适度增加透析液的钠浓度、增加透析液温度等方式来增加患者的血压。
在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的变化情况。
如果发现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
可以适度减低透析液的抽取速度,调整透析液的温度,维持适宜的体位等方式来提高患者的血压。
在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观察,尤其是患者的意识状态。
如果患者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出汗等低血压的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
可以让患者平卧,提高下肢的高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护理人员还可以采取一些药物治疗来预防和处理透析中的低血压。
可以给患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来增加血容量,或者采用升压药物来提高患者的血压水平。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注意药物的给予途径、用量和速度,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中,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护理工作。
这样既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又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血液透析是一种用来替代肾脏功能的治疗方法,通过移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这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危险。
护理人员在进行血液透析时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血压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低血压的原因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液体过多排出:在透析过程中,由于血液中的液体被移除过多,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降低了血压。
2. 心脏功能不全: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心脏功能不全的情况,这会影响到血液的循环,从而引发低血压。
3. 血管扩张:透析过程中可能使用药物或液体来扩张血管,这也会造成血压下降。
4. 长期透析: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肾功能下降,体内的代谢物无法排出,也容易出现低血压。
二、低血压的护理措施针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和处理低血压的情况:1. 监测血压:护理人员在进行血液透析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一旦出现下降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控制透析速度:透析速度过快可能引起血容量的急剧减少,从而导致低血压的发生,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调整透析速度。
3. 合理控制透析时间:过长或过短的透析时间都会增加低血压的风险,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透析时间。
4. 控制透析液的温度和质量:透析液的温度和质量也会影响到患者的血压情况,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透析液的配置和使用。
5. 合理补液:在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视患者的情况适当进行补液,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压。
6. 基础疾病的治疗:对于存在心脏疾病或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其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7. 预防感染:对透析部位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并加强感染的预防工作,避免感染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8. 及时处理:一旦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停止透析,将患者转为半卧位,并及时进行抢救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及护理进展发表时间:2009-08-03T11:11:19.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马爱莉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内1科广西河池5470[导读]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 IDH)是血液透析最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179-02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 IDH)是血液透析最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尽管血液净化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但IDH 发生率依然很高,约为20%~50%[1],国内有学者报道其发生率高达50%~70%[2]。
IDH不仅引起头疼、虚脱、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不适,还可能降低透析充分性,有的患者因不能耐受而终止透析,从而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
1 IDH发生的原因和机制1.1低血容量性因素1.1.1有效循环容量不足是产生低血压的最常见原因,主要是由于超滤总量过多、超滤速度过快而导致。
当超滤过率大于毛细血管再充盈率,超滤总量超过体重的6%~7%[3],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低血压。
1.1.2血浆渗透压的下降在透析中由于清除毒素、肌酐等溶质,当尿素氮清除达到50%时[4],血浆晶体渗透压快速地降低,使水分从血管内转移到组织间隙和细胞内,阻止水分由血管外向血管内转移,若同时进行超滤,则会形成体液的“双重丢失”效应[5] ,使有效血容量急剧地减少,导致低血压。
1.2心脏因素尿毒症患者常有冠状动脉灌注不良及左心室病变[6],表现为向心性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使左室舒张末期压力上升、顺应性降低、静脉回流受阻、心室充盈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导致低血压。
另外,贫血可致心肌缺血,据报道[7]贫血可增加心肌缺血发生机率3~6倍。
低钙透析液可降低心输出量和扩张作血管,醋酸盐透析亦对心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
1.3血管因素1.3.1自主神经功能不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使患者压力感受器和交感神经末梢功能障碍及对血管加压物质的反应性降低。
在机体因血容量减少等因素激发的交感神经反射中,出现血管收缩反应不足而无法充分代偿。
另外,透析超滤引起的血管容量变化是刺激心钠素释放的主要因素,心钠素有利钠排水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和自主神经的调节,阻断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效应[8]。
1.3.2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失衡血透时血液动力学、血浆容量及渗透压变化、透析膜生物相容性、肝素应用等可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导致内源性缩/舒血管物质失衡。
由于透析膜的刺激或由于肝素的协同刺激作用可使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NO)增加而产生扩血管效应。
透析过程中组织缺血可释放内源性扩血管因子腺苷[5]引起血管扩张加重低血压的发生。
1.3.3使用常温或高温透析透析患者常有轻度低体温,当透析液温度在37℃~38℃,可使血液温度升高,导致皮肤、肌肉等血管反射性扩张,静脉容量增加,中心静脉压和心输血量相应降低,外围血管阻力下降,引起低血压。
文献报道,随着透析的进行,患者的体温均可升高0.5~0.8℃[9] ,而这种体温升高又加重低血压的发生。
1.3.4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及过敏毒素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可导致的非特异的膜反应,激活补体,产生过敏性的毒性物质,诱发低血压;当患者对透析膜或透析器消毒液发生过敏时,引起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3]。
严重时可由于强烈的血管扩张、体液渗出而发生休克。
1.3.5透析过程中进食进餐可使迷走神经兴奋,分泌大量消化液,且胃肠道血管扩张,血液再分布于消化系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急剧降低,产生低血压[10]。
1.3.6药物使用不当当原有高血压患者或透析过程中出现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时使血压下降,若同时短时间超滤过快使血容量下降,易引起低血压;服用镇静药,镇静药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使透析患者对血容量减少反应性降低,易出现低血压;服用β-受体阻滞剂,减弱心肌收缩力,其结果使末梢血管阻力下降,引起低血压。
1.4其他因素营养不良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差,易引起低血压。
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当血容量减少时其机体不能有效提高血管阻力,可引起低血压。
高龄患者心血管障碍,循环动态不稳定易引起透析中的低血压;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11]。
2 IDH的防治及护理2.1 IDH发生时的处理透析中发生急性低血压时,先排除是否是心肌梗死、心包填塞、消化道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导致的低血压。
立即取头低脚高位,减少超滤率,减慢血泵转速。
给予吸氧,可输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10%)、高渗糖水(10%~40%) ,还可使用高张NaCl液、葡萄糖、甘露醇或白蛋白来治疗。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逐步缓慢恢复超滤[12] 。
2.2 IDH的防治及护理2.2.1低血容量的防治透析开始时,为防止引血过快导致低血容量,血流量由50 ml/min逐渐增加至200 ml/min,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发现有低血压的先兆时,及时补充血容量,避免体外循环引起的体内循环血量突然减少,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要根据病史准确评估干体重,每次超量应不超过体重4% ~5%[13],防止过快、过量脱水。
应避免使用低钠透析,防止血浆渗透压快速降低。
近年来多开展可调钠透析,能维持透析过程中较高的血钠水平,减少IDH的发生,又避免了高钠透析的不良后果。
如果在保证钠有效清除基础上,联合使用可凋钠及超滤模式透析,有利于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会较单独使用超滤模式减少[9]。
2.2.2改善心脏功能对对伴有心脏疾病患者,要给予积极治疗,改善心脏功能。
钙离子可增进患者心脏收缩力,应避免使用低钙透析液。
注意纠正电解质失衡,谨慎应用对心脏有负性作用的药物。
2.2.3血管扩张的防治对于血管不适当扩张引起的IDH,可通过以下方法处理:①应用低温透析。
许多研究证实低温透析能降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机率 [9,14] ,能诱发机体应激反应,使血管紧张素、皮质醇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加,使外周血管收缩,增加血管阻力、减少NO的合成稳定血压[5]。
一般在35℃以上能耐受,但过低可引起患者发抖而不能耐受[15]。
②对于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应用选择性α1受体激动剂盐酸米多君治疗,通过抑制腺苷的扩血管和抑制心肌作用减少IDH的发生[5]。
③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并在每次透析前,透析器、透析管路用0.9%NS 500ml预冲,循环15min后再用0.9%NS 500ml冲洗,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膜反应基本未再发生[16]。
④避免在透析开始之前或在透析过程中大量进食。
⑤在透析时合理使用药物,透析过程中出现高血压、烦躁需用降压药、镇静剂时,应慎用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每15~30min测血压1次,有低血压倾向及时处理。
2.2.4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者要加强营养,治疗贫血。
积极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鼓励患者进优质蛋白、高钙的饮食,对水分潴留严重的,严格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量。
尽量使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大于35 g/L。
在透析过程中使用白蛋白血浆,浓缩红细胞补充血浆渗透压及血容量。
高龄透析患者应选用低效率、膜面积小的透析器,血路容量少,主张短时多次透析。
2.2.5健康教育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宣传血透的有关知识,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
严格按医嘱控制体重的增加,透析间期以体质量增长不超过患者本身体质量的5%为宜,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等的摄入,改善营养。
参考文献[1]林向东,高玉华,陈志斌,等.盐酸米多君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3):331.[2]方咏梅,吴云霞,方梅红.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6):77.[3]刘月侠,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处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174.[4]魏萍,刘华,刘秀英,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19.[5]蔡砺,左力,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及其防治[J].中国血液净化,200,7(1):3.[6]徐斌,龚德华,季大玺.透析患者心脏病变的发生原因[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9(4):381-384.[7] Madhumathi Rao,Brian J.G.Pereira:Prospective trials on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The trial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 Aranesp therapy.Kidney Int,2003,64.[8]谢淑敏.序贯透析在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8.7(5):24.[9]蒙兰芬.低温、可调钠与超滤模式透析对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5):741.[10]张悸梅.血液透析过程中进餐对血压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1996,14(6):10-11.[11]廖珍.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2):198.[12]倪兆慧.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防治[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3(8):489.[13]高慧芳.高雪松.肾衰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7): 508-509.[14]袁移安,李向东.低温透析避免低血压发生的机制[J].医学新知杂志,2008,18(1):33.[15]林爱武,严玉没.钱家雌.低温透析对改善患者透析过程低血压发生的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3,2(6):301.[16]王芳,潘海燕,袁静.血液透析中膜反应处理的体会[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4,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