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的应用体会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的应用体会710089陕西西安一四一医院摘要目的:体会传动直丝弓矫治的应用特点。
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错合畸形患者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进行校正。
结果:各种错合畸形的疗程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是一种高效率人性化的矫治系统。
关键词传动直丝弓固定矫治2007年参加了林久祥教授“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学习班,颇感兴趣,遂将其应用于临床,完成了一些病例,有了一点体会。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正畸患者12例,年龄11~46岁,男3例,女9例。
拔牙矫治8例。
非拔牙矫治4例。
主要材料:托槽:信益牌传动网底直丝弓托槽,标准型(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
方法:各名患者根据其矫治计划,均采用传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严格按照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要求进行。
结果非拔牙矫治病例的疗程平均8个月,Ⅱ类拔牙病例疗程16~26个月,相对其他直丝弓矫治器平均27.6个月疗程有一定缩短【sup】[1]【/sup】。
讨论独特的托槽系统:每个托槽均是由0.022×0.025直丝弓槽沟(主槽沟),方形横槽沟(横管)和垂直槽沟(竖管)的三维构成,属四翼托槽。
特殊的翼板设计,使得对角线结扎两翼时结扎丝不与主槽沟内的弓丝接触,成为了自锁槽托槽。
上颌尖牙去掉了远中合方翼角的三角块,是Tip-Edge托槽的精髓。
与Tip-Edge托槽一样的竖管设计,穿入结扎丝,利于舌向错合的矫正。
正如林久祥所说传动直丝弓矫治器是差动力直丝弓的改进。
非拔牙病例的应用:本托槽有自锁托槽的功效,而自锁托槽有轻度扩弓作用,对于拔牙临界病例可通过非拔牙矫治达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非拔牙拥挤病例,我们体会初始弓丝可用0.012英寸镍钛圆丝穿入横管内,充分体验自锁托槽的低摩擦力,牙齿排齐迅速,对于早期的排齐整平十分有利。
因无结扎丝,患者更舒服,美观。
在临床上我们也发现扭转90°的下前牙,在间隙够的情况下,两周内即可完全扭正,较之扭转皮垫效率更高。
第五节 直丝弓矫治器和矫治技术

第七章第五节直丝弓矫治器和矫治技术(一)正常牙合六项标准1、磨牙关系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上;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尖的近中斜面上,上颌尖牙咬合于下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
2、牙齿近、远中倾斜(冠角、轴倾角)临床冠长轴的龈端向远中倾斜时冠角为正值,向近中倾斜时冠角为负值。
正常牙合的冠角大都为正值。
3、牙齿唇(颊)-舌向倾斜(冠倾斜、冠转矩)上切牙冠转矩为正,下切牙接近直立,从尖牙起,上、下后牙冠转矩为负。
4、旋转后牙旋转后占据较多的近远中间隙,前牙占据较少。
5、间隙正常牙合无牙间隙存在。
6、牙合曲线Spee曲线较深时,上牙弓间隙不足以容纳上牙;颠倒的Spee曲线,则上牙的间隙过多。
(一)直丝弓矫治器的原理直丝弓矫治器的设计直丝弓矫治器各个牙齿托槽底部厚度不同并与牙齿近远中、龈向的曲度一致,托槽内预置有不同的轴倾角、转矩角,牙齿的定位由托槽完成,不用在弓丝上弯制三种序列弯曲就能完成弓内治疗。
1、消除第一序列弯曲直丝弓矫治器通过调节托槽底的厚度,自动完成这种牙齿移动,使牙齿再牙弓中保持正确的唇(颊)舌位置关系。
2、消除第二序列弯曲直丝矫治器的托槽,根据不同牙齿的位置,在槽沟上加入了不同的近远中倾斜角度。
3、消除第三序列弯曲直丝弓矫治器用托槽槽沟转矩角。
(二)直丝弓矫治器的设计1、Andrews直丝弓矫治器使用Andrews直丝弓矫治器时,首先要根据拔牙或不拔牙选择“标准式”或“拔牙式”;其次要根据患者ANB 角的大小区分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切牙托槽;最后对拔牙病例还要根据支抗的大小确定三种不同形式的尖牙与后牙托槽。
2、Roth直丝弓矫治器Roth改良的直丝弓托槽是一种拔牙托槽,其主要设计思想为:(1)一种托槽系列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2)托槽所包含的角度可以完成牙齿三方位的轻度过矫治。
(3)允许牙齿轻微倾斜移动,而不像Andrews托槽那样完全整体移动牙齿。
直丝弓矫治技术

力值:100~150克,弹性牵引
内收切牙
弓丝:0.018”×0.025”方丝
力值:100 ~150克,关闭曲形变1mm
3. 矫正切牙覆盖与磨牙关系
AngleⅡ类:
上切牙舌移,下切牙唇移,下磨牙近移
AngleⅢ类: 下切牙舌移、上切牙唇移、上磨牙近移 前后牙移动量及转距控制
4. 第二阶段常出现的问题 主要出现支抗丧失引发的多种情况
减小弓丝后牙段宽度,弓丝后牙段
加冠舌向转矩
第四阶段 矫治完成与保持
1. 完成前检查 X线复查:
评价头影测量及全口牙齿与牙周状况
咬合关系检查
功能咬合运动检查
TMJ检查
2. 完成与保持
固定保持1~3个月
Hawleys保持器
牙弓舌侧固定丝保持器
调整中线
2. 关闭间隙
①滑动法(Bennett与Mclaughlin 1993年提出)
弓
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丝:0.020”圆丝→0.018 ” ×0.025 ”方丝
值:100~150克、颌内牵引(弹性牵引)
托槽与弓丝间摩擦力
影响因素:牙弓整平不够
弓丝、托槽、颊面管等变形、损坏
咬合干扰 牵引力过小
② 关闭曲法: 一步法关闭(下颌)、二步法关闭(上颌) 尖牙远中移动 弓丝:0.018”或0.020”不锈钢圆丝
(Torque:Labio-Lingual or Bucco-Lingual
Inclination) ──消除了弓丝的第三序列弯曲
直丝弓矫治器的设计
一、托槽
Andrews设计:非拔牙用(标准直丝弓托槽)
拔牙用(强、中、弱支抗托槽)
Roth 设计
当代直丝弓矫治器和矫治技术课件 95页PPT文档

其中有代表性的矫治器有MBT矫治器、OPA-K矫 治器、Speed矫治器及Damon矫治器等。当代滑动 直丝弓矫治技术应用轻力原则移动牙齿,简化了临 床操作、缩短了疗程,发展和完善了直丝弓矫治器 技术
当代直丝弓矫治器与矫治技术
教师简介
徐宝华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国 家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 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导师,中华口腔 正畸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擅长成人错合 隐形舌侧正畸治疗,东方人牙颌畸形的 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成人牙周病的牙 周、正畸及种植综合治疗,颞颌关节病 治疗,面部疼痛治疗。主编及参编专业 著作十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两次获 卫生部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专利6项
Andrews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应用
托槽定位
Andrews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各牙齿临床冠的 中心点在一条直线上,且此直线与合平面平行。 在牙齿临床冠中心点处采集测量牙齿的角度、凸 度数据便最终演化出Andrews直丝弓矫治器的数 据,因此,在经典的Andrews直丝矫治技术中, 要求将直丝托槽粘在牙齿临床冠中心处,从而准 确的发挥直丝弓矫治器的理想功效
面观及颊尖咬合可达理想,但腭舌尖 咬合还需逐渐完善
改良的直丝弓矫治器及矫治技术
Roth直丝弓矫治器及矫治技术 水平支抗系统矫治技术 生物渐进直丝弓矫治技术 亚历山大直丝弓矫治技术
Roth直丝弓矫治器及矫治技术
Roth认为,正畸治疗目标 必须包括3个主要方面 面部美观 牙列整齐 功能咬合 正畸治疗的计划和目标是 在这三个方面都取得尽可 能好的矫治效果
传动直丝弓矫正技术在安氏Ⅱ类不拔牙矫正中的硬组织变化研究

传动直丝弓矫正技术在安氏Ⅱ类不拔牙矫正中的硬组织变化研究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托槽设计上进行了一些创新性改进,兼顾了自锁托槽及Tip-Edge Plus托槽的优点[1,2],在安氏II类错牙合矫治中有独到之处。
本研究采用该技术对18 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进行不拔牙矫治,通过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3,4]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类不拔牙矫正中的特点,对临床工作给予一定的参考。
标签: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头影测量;统计学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1年~2013年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中选取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18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12~20岁,平均年龄15.5岁。
病例选择标准:①Ⅰ类或轻度Ⅱ类骨面型,ANB 角(2.0°~6.0°);②安氏Ⅱ类;③上牙列轻度拥挤或前突,下牙列拥挤度(0~2mm);④软组织侧貌凸面型或直面型;⑤无正畸治疗史,无外伤史及颞下颌关节病;⑥身体健康,无全身系统性疾病。
1.2方法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第一期:上颌牙列从左侧第二磨牙至右侧第二磨牙全部粘结颊面管及传动直丝托槽,下颌牙列从左侧第一磨牙至右侧第一磨牙粘结颊面管及传动直丝托槽,上下颌选择开始使用0.012或0.014镍钛细丝排齐牙列,下颌尽快换至0.018×0.025英寸的镍钛方丝。
第二期:上颌使用直径0.018英寸澳丝作为唇弓,并增加适当深度的摇椅,下颌使用0.019×0.025英寸的不锈钢方丝,使用50~80g轻力Ⅱ类颌间牵引,矫正至前牙浅覆合、浅覆盖,磨牙中性合关系。
第三期:上颌更换0.019×0.025英寸的不锈钢方丝,同时在托槽的横管中插入0.018英寸的镍钛丝正轴。
上下牙列进一步牵引精细调整咬合关系,调整上前牙转矩。
1.3头影测量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X 线头颅侧位片,定点,描记和测量均有同一位正畸医师完成。
传动直丝弓技术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了解并观察传动直丝弓技术和mbt直丝弓技术在矫治安氏ⅱ类错颌中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势。
方法:选取兰州市某院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使用不同的技术对安氏ⅱ类错颌进行矫治。
一组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而且不采用任何的辅助装置;另一组使用mbt直丝弓技术配合平面导板和摇椅弓,然后对二者的治疗时间和打开咬合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的患者,其疗程的平均时间和打开咬合的平均时间,都比使用mbt直丝弓技术配合平面导板、摇椅弓的患者短,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时,相比mbt直丝弓技术具有成本低、治疗时间短、效果好的优点。
关键词:传动直丝弓技术 mbt直丝弓技术安氏ii错颌【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89-01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属于新一代的直丝弓矫技术。
这项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托槽设计方面进行了改进,改进具有创新性,改进之后该项技术兼有tip-edge plus托槽和自锁托槽的所有优点。
该项技术最适合对安氏ⅱ类的错颌进行矫正。
本篇论文主要是比较两类临床错颌胶质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的差异,一类技术就是传动直丝弓矫治术,另一类就是mbt直丝弓技术,并且观察两类技术在临床上使用时各自的优点。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
选取兰州市某院正畸科的患者共40例,就诊时间均在2009年,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8例。
在这些患者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16岁,平均年龄为13.8岁。
错颌种类都是下颌后缩为主,都是安氏ⅱ类错颌,前牙深覆牙颌为三度,减数4个第一前磨牙。
严重骨性的安氏ⅱi类错颌的患者没有被选进本次研究。
1.2 治疗设计。
将这4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20名。
两组患者使用的技术各不相同,一组患者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另一组使用mbt直丝弓技术,还需要平面导板、摇椅弓进行配合,当然只限本组。
直丝弓矫治器及矫治技术

理论基础——最佳自然牙合六项标准
1、磨牙关系(牙弓间关系) a、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 颊沟 b、上颌第一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颊 尖的近中斜面上 c、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舌尖咬合于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 d、上颌尖牙咬合于下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 e、上下前磨牙的颊尖咬合于对颌牙的邻间隙 f、上颌前磨牙舌尖咬合于下颌前磨牙的中央窝 g、上切牙覆盖下切牙,上下牙弓中线一致
矫治程序
• • • • 排齐和整平牙列 关闭拔牙间隙和矫治牙合关系 牙位及牙合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保持
谢谢!
• 3、矫治弓丝 一般由不锈钢丝、镍钛合金丝、含铜镍钛丝(有更好 的弹性)、含钼镍钛丝(具有可以弯曲的性能)等制成。可 分为圆形弓丝和方形弓丝,并包含不同的规格。
4、颊管 颊管多焊接在带环上,使弓丝末端插入管内,若受力 不大,可直接粘结在磨牙上。颊管的形状有插入颌外唇弓的 圆形颊管,还有插入方形弓丝的方形颊管。 5、其他附件 拉钩、游离牵引钩、推簧、舌管、舌侧扣等等
2、冠角、轴倾角(牙齿近、远中倾斜) 牙齿临床冠长轴与牙合平面垂线所组成的角为冠角或 轴倾角,代表牙齿的近远中倾斜程度。临床冠长轴的龈端 向远中倾斜时冠角为正值,向近中时为负值。正常合的冠 角大都为正值。
3、冠倾斜、冠转矩(牙齿唇颊、舌向倾斜) 牙齿临床冠长轴的唇(颊)舌向倾斜度称为冠倾斜或 冠转矩。不同牙齿有不同的冠转矩:上切牙冠向唇侧倾斜, 冠转矩为正;下切牙冠接近直立;从尖牙起,上、下后牙 牙冠都向舌侧倾斜,冠转矩为负,磨牙比前磨牙更明显, 下颌比上颌为甚。
主要特点
• 直丝弓矫治器是依据不同牙齿的三维形态位置在托槽内预 置了不同的轴倾角、转矩角且有不同的托槽底形态与厚度, 使方丝弓“通用”矫治器发展成“托槽依牙齿不同而不同” 的个性化矫治器。 • 减少了弯制弓丝,简化了临床操作,缩短了就诊时间,避 免了因弓丝弯制误差造成的牙齿往返移动,使牙齿定位更 精确、迅速、疗程得以缩短。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临床应用进展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临床应用文献的综述,分析传动直丝弓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今后正畸医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使传动直丝弓技术得到推广。
【关键词】传动直丝弓矫治器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042-01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是由林久祥教授经过10余年的探索而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
该系统在关键的尖牙托槽上实现了大范围超低摩擦移动的结构模式,既消除了结扎摩擦力(类似于自锁托槽的优点),又使被动状态下的滑动范围显著加大(与Tip- Edge托槽的优点相似),而且优于这两种托槽[1]。
该矫正器及技术的显著优势之一是,仅仅依靠简而有效的口内支抗,而避免使用繁琐的口外支抗或有一定风险的种植体支抗,就可有效地非手术矫治骨性牙颌畸形。
近年来,正畸临床医师应用传动直丝弓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传动直丝弓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简介1.1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基本原理传动力及传动效应:牵引力通过唇弓作用于中切牙牙冠唇面,随着中切牙舌向移动,该力通过牙齿邻面接触点转变为传动力,逐个传递给每个牙的邻面接触点,直到最后一颗牙,这颗牙的近中邻面接触点受力后,如果力量适中,必然产生远中移动的倾向。
称为传动效应。
由于是倾斜移动,初始传动力只需50~60g即可,因此口内支抗足矣。
1.2传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器分为标准型及III型,标准型用于安氏I、II类错颌畸形的矫治,III型适用于安氏III类错颌畸形。
由于尖牙位置的特殊性,传动直丝弓尖牙托槽采用双槽沟设计,模仿Tip-Edge托槽槽沟,被动低摩擦范围较大,有利于牙齿大范围倾斜移动;托槽基部有一十字形沟管,如果将镍钛弓丝插入其基部横管,可进行有效的正轴矫治。
其另一特点在于托槽水平两翼之间有一台阶,高出槽沟底部,当对角线结扎时,可避免结扎丝与弓丝接触,可产生低摩擦力的自锁传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被列为
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技术
发布日期:2008-09-01 浏览次数:494 字号:[ 大中小 ]
7月11日,卫生部公布了第二轮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第八批项目目录,由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林久祥教授创始、许天民教授协助研发的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被列入其中。
该系统不仅包括先进的硬件:大范围被动移动超低摩擦设计模式托槽,兼容了当前热点矫正器——自锁托槽及
Tip-Edge Plus托槽的优点;而且研发者还提出了应用该矫正器的创新性理论
——传动力及传动效应。
转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于2006年11月18日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四地口腔正畸学术大会上首次公布,引起热烈反响。
该系统具有矫治质量高,疗程缩短,简便易行等显著特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2007年在乌鲁木齐等17个省市进行了初步的推广普及,获得好评,截至今年7月底又在昆明等9个省市进
行普及推广,继续获得高度评价。
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打破了国外矫正器及技术在国内的垄断地位,独树一帜,将对我国口腔正畸事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