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竹清平乡文家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

合集下载

绵竹市清平乡“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绵远河河道治理问题探讨

绵竹市清平乡“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绵远河河道治理问题探讨

绵竹市清平乡“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绵远河河道治理问题探讨【摘要】绵竹市清平乡为“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8.13”特大山洪泥石流治理,要针对河道受灾情况、周边地质环境,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相结合、工程建设与生态发展相结合等方面来进行治理,从河道的平面走向、河道断面、护岸和弃碴场治理四个方面进行治理,目前,治理效果已经显现。

【关键词】泥石流治理;河道走向;护岸设计;环境美化;弃碴治理1 概况及成因绵竹市清平乡位于龙门山褶断带,为“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震后山体破损、松散,清平乡雍家沟、走马岭沟、罗家沟、娃娃沟、文家沟等地多处山体崩塌、滑坡。

2010年8月12日清平乡境内发生强降雨,8月13日凌晨发生特大山河泥石流,将绵远河雍家沟至清平乡场镇河床抬高6~10米,淹埋农房129户,为保证沿河两岸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需对该河段河道进行应急治理。

2 应急措施“8.13”特大山河泥石流致使清平乡受灾严重,对绵远河清平段河道产生巨大危害,在河道应急治理过程中,针对河道受灾情况、周边地质环境,主要从提高河道工程等级、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相结合、工程建设与生态发展相结合等方面来治理河道。

2.1 河道平面布局结合绵远河原河道的走向,考虑文家沟泥石流堆积体量大且离泥石流出口较近,将该段河道走向向右岸偏移80米,其余河道同原走向不变。

2.2 河道断面设计河道断面(见下图1)采用梯形复式断面形式,即河心开挖30米宽,比河床低3米的梯形河槽,河道流量小时水流归河心河槽,使河道保持一个蓝色的水带,能够为鱼类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同时又为清平乡场镇的景观提供优美的环境;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和排沙。

通过这种生态型的河道设计,将水域和陆地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有机地接合起来,形成了既能行洪排沙,又满足景观优美的生态系统。

图1 河道断面设计图2.3 护岸设计2.3.1 一般河段护岸传统的河道护岸只考虑河道水流和泥砂冲刷的安全稳定性,不考虑岸坡后泥石流排水和泥石流对护岸的推力,本次护岸是在泥石流前修筑的护岸,既要满足通畅的排水,又要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抵抗泥石流的推力,岸坡后采用透水性好的砂砾石料碾压密实,砂砾石料的含泥量要求低于5%,护岸采用40厘米厚的C15砼板,护岸岸坡坡比为1:2,基础埋深视原河床埋深定为3.5~4.5米,并有足够的强度抵抗泥石流的推力。

清平“8.13”特大泥石流河道排险应急治理施工

清平“8.13”特大泥石流河道排险应急治理施工
凌晨 清 平 乡境 内短 时 问强 降 雨
引 发 的泥石 流灾 害导 致 绵 远 河 清平 乡河 段 严 重 受 灾 , 从 绵远 河 上 游 的走 马 岭 沟 至 下 游 幸 福 家 园 峡 口段 约
5k m河段淤积 , 4个冲沟的泥石流随强降雨冲人河道
Abtat T ruhteaa s ntef mao as f 8 1 ” ev er o apnda Wej gui Qnpn o n s c : hog n l i o r t ncueo “ . haydbi f w h pe e t ni o igigT w — r h ys h o i 3 s l a n si ,h ei b i fh curneo te er o n s ra hzr pnQn pn etno aya h i r t x hp te nv ait o eocr c fh b s wa di et aadu o igigSco f nun eRv ee— i t ly t e d if l tg i Mi ea
槽 经过 反复 下 切 ,堆 淤垫 高和 河床 变迁 ,形成 有别 于 上 、下游河 段 的宽谷 河段 。河 流两 岸高 漫滩 和 I 堆 级 积 阶地沿 河分 布 ,成 为该 河段 主要 农业 人 口集 聚地 和 清平 乡 的经济 文化 中心 区域 。 1 2 地 形条 件 . 绵远 河发 源 于龙 门山脉 九顶 山 的南 麓 , 自北 向南
总量 约 60万 n 。为 了减 少 泥石流 继续 对清 平 乡及村 0 l
民造成威害 ,必须进行绵远河清平河段排险治理。
1 泥石流形成原 因
1 1 地质 条件 . 绵 远河 清平 河 段 ( 马岭 ~园 包 山 ) 走 ,在 构 造 上

清平泥石流

清平泥石流

清平泥石流清平乡于8月12日14:00发生强降雨,降雨过程持续10个小时左右,22时降雨量加大并持续约2小时,降雨强度大于90mm/h,小岗剑一带达到227毫米,楠木沟达到163毫米,局部地区累积降雨量达227.5毫米。

绵远河已达868个流量,石亭江已达900个流量。

清平乡党委政府在12日夜刚发生降雨时,立即安排警车鸣笛示警,组织群众紧急撤离危险区域。

8月 13日凌晨2点钟左右,受此次强降雨影响,清平乡多处山体垮塌,形成泥石流达500万立方米,导致流经场镇的河流改道和绵远河清平段堵塞形成堰塞湖,造成交通、通讯全部中断,5000多人被困,汉清公路中断,清平乡场镇交通、通讯、电缆全部中断,清平乡境内绵远河因泥石流堵塞导致河水改道。

此次灾害造成7人遇难,7人失踪,3人重伤,16人轻伤,379户民房损毁,清平乡四个组600多户民房进水。

清平乡等地本身属山区,山高地险,在遇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本身就可能发生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情。

同时,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作为特重灾区的绵竹山区,就因地震出现山崩地裂,山体的稳定性遭到了严重破坏。

灾害发生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立即组织力量开展救援,转移并安置被困群众;派出专业力量处置堰塞湖,防止溃坝造成人员伤亡;调集救援救灾物资保障救灾;加强此类地区灾害防范,及时转移危险地带居民,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此次爆发泥石流的有清平场镇附近的莹家沟、清平以北绵远河左侧的文家沟、娃娃沟、走马岭沟、位于清平磷矿的烂泥沟,另外前期形成堰塞湖的小岗剑电站上游绵远河左侧冲沟再次冲出物质堵塞河道,阻断交通道路,通讯受阻。

上述威胁重要集镇泥石流中:1、文家沟泥石流:位于盐井村六组,文家沟泥石流爆发规模最大,初步估计该沟冲出方量愈100万方,堵塞主河道绵远河,并造成下游500m处清平大桥於塞,导致水位上涨近1m;2、娃娃沟泥石流:位于盐井村五组,娃娃沟冲出方量初步估计小于3万方,冲毁沟口10余户村民住房,因人员撤离及时未有人员伤亡报告;3、莹家沟泥石流:位于院通村二组,莹家沟冲出方量较小,初步估计方量小于5000方,该沟地震前已建有排导设施,未有损失报告;4、走马岭沟泥石流:位于盐井村一组,走马岭沟冲出方量初步估计约80万方,冲出松散物质堆积于绵远河河道及黄泥包农户安置点,沟口村民于地震后绝大部分已撤离,沟口距离较远河道左侧有零星散户居住,目前未有人员伤亡报告;5、烂泥沟泥石流:位于湔沟村五、六和八组,烂泥沟泥石流冲出方量初步估计小于40万方,具体情况不详,目前未有人员伤亡报告。

汶川地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因模式分析

汶川地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因模式分析
2010 年 7 月下旬,文家沟泥石流初次治理工程 基本完成。工程单元包括高程 1243 ~ 1095m 区段 的 19 座谷坊坝,1095 ~ 1075m 区段的护坡导流堤和 6 座潜坝,1075 ~ 985m处 215m 长 8m 高的停淤场拦挡 坝,高程 940 ~ 913m 区段沟坡护坡挡墙及 12 座潜 坝和进入绵远河的 255m 长排洪沟。
2 文家沟泥石流活动特点
2. 1 初次治理工程实施前阶段 初次治理工程实施前曾经发生 3 次泥石流活
动,这些活动对滑坡堆积体表层的破坏和泥石流活 动的启动具有重要意义。2008 年 6 月 18 ~ 21 日、7 月 24 ~ 25 日因绵竹地区普降暴雨引发文家沟 2 次 泥石流活动,1300m 平台以下堆积体被携带冲出,沿
原沟谷右侧形成深度在 5 ~ 20m 的沟槽,并将大量 松散物携带至沟口地带堆积,但未冲出山口形成明 显灾害。9 月 22 ~ 24 日再次降雨导致新冲沟刷深, 泥石流冲出山口将绵远河部分主河道掩埋淤塞,并 损毁沿途的土地、道路。“9 ·24”泥石流的过程降 雨量为 88mm,10min 最大雨强为 11. 5mm。 2. 2 初次治理工程及其破坏阶段
图 1 绵远河流域文家沟泥石流汇水区、冲沟物源区和堆积河道区域航空影像 Fig. 1 The aerial image of catchment area,soil and stone resource area and depositing area
in the Mianyuan river of Wenjiagou debris flows
2. 4 文家沟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的体积问题 文家沟多期泥石流事件冲出松散固体物的体积
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仅仅是 2010 年“8 · 13”事件冲出的松散固体物就有两个差别较大的提 法: 一说 450 × 104 m3 ( 许强,2010) ,另一说 310 × 104 m3 ( 余斌等,2010; 倪化勇等,2011) 。这个问题不仅 涉及对灾害事件规模的认定,同时也是防治工程方 案论证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工程量的巨大差别也 就涉及工程投资的可接受程度。

四川省8_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_成因与启示

四川省8_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_成因与启示

Journal of Eng i n eeri n g G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10/18(5) 0596 13四川省8 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成因与启示*许 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610059)摘 要 2010年8月12~14日,四川省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在5 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的绵竹市清平乡、汶川县映秀镇和都江堰龙池镇诱发了极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

本次泥石流灾害表明:地震区和非地震区、震前和震后的泥石流在发育分布规律、启动条件、暴发规模、活动形式及其成灾方式和危害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别。

通过对8 13清平乡泥石流、映秀红椿沟泥石流以及龙池泥石流的基本分析,表明8 13泥石流具有群发性、突发性、破坏性、灾害链效应等特点,同时还具有沿发震断裂呈带状分布、物源主要来自于汶川地震触发的崩滑堆积物、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拉槽!侵蚀等显著特征。

震区异常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极端气候所造成的局地短时强降雨是泥石流暴发的根本原因。

针对汶川地震区泥石流暴发的新特点,应进一步加强对震区泥石流的防治,尤其是针对具有重大泥石流隐患的沟谷,一方面应提高设防标准,强化工程治理和专业监测预警,另一方面更应引入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理念,注重防! 治!结合;软! 硬!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治理!与管理!结合,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防范地质灾害。

关键词 8 13泥石流灾害 成因机理 群发性 灾害链效应 汶川地震区中图分类号:P642 2;TU43 文献标识码:AT HE13AUGUS T2010CATAS TROPHI C DEBRIS FLO W S I N SI CHUAN PRO V I NCE:C HARACTERISTI CS,GENETI C MEC HANIS M AND S UGGESTI ONSXU Q iang(S tate K 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 on and G eoenv i ron m ent P ro tecti 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 echno l ogy,Chengdu 610059) Abst ract Fr o m12to14o fAugust2010,heavy rain even ra i n stor m s dropped in part area of S ichuan prov ince,and catastr ophic debris flo w s w ere induced in Q i n gping to w n ofM ianzhu c ity,Y i n gx i u to w n ofW enchuan coun ty and Longch i to wn of Du jiangyan city.These to w ns are belonged to the worst hit areas o f the5 12W enchuan Eart h quake.The disasters w ere referred by the governm ent as the13August2010catastrophic debris flo w s i n Sichuan prov i n ce.The debr i s fl o w disasters de m onstrated that the debris fl o w s i n seis m ic zone or in none se is m ic zone,pre earthquake or post earthquake have si g n ificant d ifferences i n distribution,f o r m i n g conditions,scales,m oving styles as w ell as other disaster m odes and har m f u l n ess.In th is paper,firstl y,a brief i n troduction is g i v en to t h e8 13Q i n g pi n g,H ongchungou ofY ingx iu and Longchi debris flo w s.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 m a ti o n reasons o f the8 13cata stroph ic debris fl o w s,i n W 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are analyzed and summ arized and several reve lati o ns and sug gesti o ns to the preven ti o n o f the debris flo w s i n the disaster areas are put f o r w ard.The research resu lts sho w that the*收稿日期:2010-09-10;收到修改稿日期:2010-09-2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强震作用下斜坡失稳破坏机理与分布规律!(2008CB425801)、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 RT0812)、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自主研究课题汶川地震大型滑坡研究!.作者简介:许强,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预测评价及防治处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 ai:l xuq i ang_68@126.co m8 13debris fl o w s no t on ly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 pr operties,sudden occurri n g features,destr uctiveness and hazard cha i n effec,t bu t a lso had the sign 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 f zonal d istri b uti o n along the se is m ic faults.The m a terials m ainly ca m e fro m rock slide deposits wh ich triggered by the W enchuan Earthquake.Do wn cutti n g w as the m a i n l y mov i n g m ode.Ex traordi n ary abundant l o ose so li d m ateri a ls and loca l short ti m e heavy ra i n fall by t h e ex tre m e cli m ate in t h e earthquake reg ion w ere t h e basic reasons o f the debris flo w occurrence.W it h regard to t h ese ne w character i s tics o f the debris flo w inW enchuan earthquake reg ion,the prevention m easures to the debris flo w s shou l d be strengthened,especia ll y those va ll e ys o f great debris flo w h i d den troub le.On the one hand,the standard o f the garrison shou l d be i m proved and the eng i n eering m anage m ent as w ell as spec ialty m on ito r shou l d be i n tensified.On t h e o ther hand,riskm anage m ent and contr o l ideal shou ld be br ought i n.The co m b i n ation of preventi o n and ad m inis tration,the co m b i n ation of soft and hard m easures,t h e co mb i n ation o f eng i n eering m easures and non eng i n eering m easures,and the co m binati o n of adm i n istration and m anage m ent are supposed to be focused on.W hat e lse,m ob ili zi n g t h e whole soc i e ty to prevent geo l o g ica l disasters a ll together.K ey w ords The ca tastrophic debris fl o w,Genetic m echanis m,H azar d cha i n effec,t W enchuan earthquake,Geo log ica l d isaster prevention1 引 言2010年8月12~14日,四川省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

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

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

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余斌;马煜;吴雨夫【摘要】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的地震灾区暴发了许多泥石流灾害,其中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最为显著.文家沟原来不是泥石流沟,在汶川地震时由于滑坡形成的巨大的滑坡-碎屑流堆积体改变了文家沟的泥石流形成条件,在此后的3个雨季内,文家沟先后暴发了5次大规模和特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以8·13文家沟泥石流规模和危害最大.8·13文家沟泥石流暴发时的总降雨量为227mm,泥石流持续时间约2.5h,泥石流总量约310×104m3; 泥石流造成7人死亡, 5人失踪, 39人受伤, 479户农房被掩埋,直接经济损失4.3亿元.5次大规模和特大规模的泥石流以及洪水仅带走了16%的可以很容易形成泥石流的滑坡-碎屑流堆积物,文家沟如再遭遇较大降雨还会暴发泥石流.即使在今后的雨季中暴发几次规模如8·13泥石流一样大的特大规模泥石流,文家沟在较大降雨下仍然可能暴发泥石流灾害,因此对文家沟泥石流的防治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0(018)006【总页数】10页(P827-836)【关键词】文家沟;泥石流;滑坡-碎屑流;地震;降雨【作者】余斌;马煜;吴雨夫【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7;P642.222010年 8月 13日凌晨零点 30分,在持续强降雨作用下,位于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暴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塌绵远河上游幸福大桥后,将大桥整体推移到下游并堵塞老清平大桥,致使绵远河堵塞、水位抬高、河水改道。

走马岭泥石流治理方案

走马岭泥石流治理方案

四川地震灾区绵竹市清平乡走马岭泥石流治理方案一、基本概况1、地形地貌走马岭泥石流距绵竹市清平乡场镇约3Km,位于绵竹市西北部山区的绵远河左岸,属构造侵蚀中切割陡峻低山~中山地貌、斜坡冲沟地形,沟域内总体上地形陡峻,地形临空条件发育,沟域内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的汇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2、地层岩性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崩坡积物(Q4c+dl)、第四系泥石流堆积物(Q4sef)、第四系冲洪积物(Q4al+pl)、第四系坡洪积物(Q4dl+pl)、寒武系下统清平组基岩(∈1c)、震旦系上统邱家河组基岩(Z b q)。

3、地质构造该泥石流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地向斜西北部;在次级构造单元划分上,属四川盆地西北部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前缘。

清平—白云山断裂从走马岭沟域内穿过,区内岩层产状多陡倾、直立乃至倒转,小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为泥石流的形成与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物源条件。

4、沟域基本特征走马岭沟总体上为“V”型谷地貌,特别是中上游沟底较为狭窄,仅为5~15m,纵坡较陡,暴雨期间水流湍急,且动态变化较大,具急聚急排的冲沟特征。

中下游沟底较宽大,为40~60m,纵坡稍缓,多为泥石流堆积区域。

走马岭共有3条泥石流支沟,主沟沟源和上游段,地形陡峻,斜坡坡度多为35~45°以上,汇水面积为5.76km2,主沟长3.93km,沟宽30~60m,从沟口至沟源沟床坡降为80‰~140‰~210‰,沟床平均纵坡为132‰,沟源处坡降局部达620‰,沟坡坡度一般为30~45°。

走马岭流通、堆积区主要为沟的中下段及沟口段,该区段长约2.3Km,平均宽约40m,面积约9×104m2,高差296.36m,比降:78~191‰,平均比降:125.6‰。

走马岭沟的三条支沟,主要为林家山沟、滴洞沟及涧漕沟,走马岭沟及各支沟流域特征见下表:走马岭沟及各支沟流域特征值“5.12地震”后走马岭沟沟源及两侧斜坡松散物源总量约为326.44×104m3;可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为90.84×104m3。

2013年夏季四川暴雨泥石流分析

2013年夏季四川暴雨泥石流分析

2013年夏季四川暴雨泥石流分析摘要:据2013年7月11日东方早报报道,四川暴雨致滑坡、泥石流频发,全省64县受灾,死亡9人失踪62人。

强降雨袭击四川盆地西部大部分地区,部分地区发生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并造成严重损失,出现桥梁垮塌、道路中断以及人员伤亡和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3.7亿元。

关键字:四川强降雨泥石流一引言受2013年夏季受强降雨影响,地震灾区汶川县境内多处发生泥石流,冲入河道形成壅塞体。

其中,绵虒镇境内出现3处壅塞体,分别位于大溪沟(壅塞体体积约2万立方米,壅水约20万立方米,未阻断岷江)、羌峰村(壅塞体长约600米,宽约90米,体积约2万立方米,未阻断岷江,影响人口约700人)、华溪沟(泥石流顺河道布置);映秀镇牛眠沟发生泥石流,堵塞岷江河道约三分之二,岷江改道,影响张家平村约200人;漩口工业园区发生泥石流。

连接都江堰到汶川的都汶高速,由于泥石流和山体塌方中断,造成数千人被困桃关隧道内。

德阳什邡市金河磷矿一栋三层楼房受灾,5人失踪,当时矿区有36人被困。

为进一步查明泥石流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我经过查阅各书籍网站,分析总结四川泥石流的特征、成灾原因以及泥石流防治。

二泥石流的概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

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或滑坡之间的土(泛指固体松散物质)、水、气混合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势 。文家沟流域在 2 1 00年 8月 1 2日1 6时至 1 t 4时 的降雨量 达 2 7m 3E 0 2 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 冲刷 流域 内在 地
震期 间形成 的滑坡 一碎屑流堆积体 ,并形成 高容重粘 性泥石 流 。泥 石流依 次冲毁 沟 内 1 9座谷 坊和 1座拦 挡坝 , 冲出总量达 4 9 3×1 2 . 0 m ,完全堵 断绵远河 ,形成长约 16 0m、宽约 4 0m、高约 1 的堰 塞坝 ,堰 塞湖 回 5 2 2m 水长 1 5k . m。泥石流共造成 6人死亡或失踪 ,3 9间房屋被 冲毁掩埋 ,汉 ( ) ( ) 7 旺 清 平 公路 中断 ,2座桥梁 被毁 。 研究表 明 ,松散物 质的极大丰富和堵溃是 导致 “ 1 ” 8・ 3 特大泥石流规模 巨大 的主要 原因 ;文家沟在短期 内泥石 流 仍会频发 ,但 规模 要 比“ 1 ” 8・ 3 泥石流小 。 关键词 :泥石 流 ;堰塞湖 ;危害 ;文家沟 ;四川绵竹 清平乡
文 家 沟 自然 环 境 概 况
中图分 类号 :P4 .3 6 2 2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8 1 2 1 ) —06 o 00— 1 X(0 1 0 4 0 8一 5
21 00年 8月 1 日晚 至 1 日凌 晨 ,四川 省 绵 2 3
境 内 ,是绵 远 河 左 岸 的一 级 支 沟 ,距 绵 竹 县 城 直
第2 6卷第 4期 21 0 1年 1 O月



Vo. 6 Nn 12 4
0e O l L2 1
J OURNAL 0F CAT TR0P AS H0L OGY
四川 绵竹 清 平 乡 文家 沟 “ 1 " 大 泥石 流 灾 害 8・ 特 3
游 勇 ,陈兴长 ,柳金峰
1 2 地形 地貌 .
文家 沟所 处 区 域 位 于 青 藏 高 原 东 缘 的龙 门 山 区 ,属第 一 阶 梯 青 藏 高 原 向第 二 阶 梯 四川 盆 地 及 边 缘 山地 过 渡 地 带 ,地 貌类 型 复 杂 ,属 于 构 造 侵 蚀 中切割 陡 峻低 一 中山地 貌 。流 域平 面 呈 阔 叶状 , 主沟 居 中 ,在 海拔 约 100m处 接纳 右 岸 的一 条 大 0 支沟 ,在 海拔 约 130m处分 为 两 条支 沟 。 沟 口海 5 拔 约 80m,流域 最高 点海 拔 2 0 图 1 ,相 对 8 4 0m( )
高差 较大 。
汶川大地震在文家沟沟源诱发 了一大型滑坡 , 并在 运 动 中转 化 为 碎 屑 流 。滑 坡 一碎 屑 流 堆 积 在 沟道 内 ,形成 一 特 殊 的 堆 积 地 貌 … 。 震 后 两 年 多
的 时间 内 ,由 于 地 表 水 冲 刷 ,在 滑 坡 一碎 屑 流 堆 积体 上 形 成 了新 的狭 窄 冲 沟 ,呈 陡 缓 相 间 的 折 线 状 ,冲 沟宽度 约 3—1 0m。 13 地 质条 件 . 研 究 区处 于 龙 门 山褶 断 带 与 四川 盆 地 的结 合
线距离约 3. m,距清平乡政府所在地直线距离 30k 约 05k . m。该 沟 流 向 自东 向西 ,汇 人 绵 远 河 。 沟 口地理位 置为 140 86E 13 48N,流 0 。65 .” 3 。30. ” 域 面 积 77k . m ,主沟长 度 4 5k . m,流 域相 对 高 差 1 2 0m,主沟纵 比降 37 8 ( 1 。 5 3 .‰ 图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竹市清平 乡遭受 局地 强降 雨 ,1 t 3 0分左 2 E 2 :3 右 ,位于清平乡场镇附近 的 1 条沟道 同时暴发泥 1 石流 ,造成重大 的生命 和财 产损失。截 至 8月 1 5 日 1 ,遇难 和 失 踪 人 数 均 达 7人 ,冲 毁 和掩 埋 8时 房 屋 3 9间 ,汉 ( ) ( ) 路 中断 ,2座 桥 梁 7 旺 清 平 公 被 毁 。其 中 以文 家 沟 泥石 流 ( 简称 “ 1 ” 大 泥 8・ 3 特 石 流 ) 模 最 大 ,共 造 成 5人 遇 难 ,1人 失 踪 。泥 规 石流直冲清平 乡新场镇 ,并 冲入 绵远 河 ,形成 长 约 160m,宽约 40m 的堰 塞 坝 。堰 塞 坝 淤 埋 震 5 2 后 新 建 民房 、绵 远 河 防 护 堤 、幸 福 大 桥 ,并 堵 塞 老 大桥 。主河 堵断 后 形 成 了 回水 长 约 15k 的堰 . m 塞 湖 。堰塞 湖 淹 没 上 游 的公 路 、民房 等 基 础 设 施 。 泥 石流还 造 成 清 平 乡 电力 、通 信 、交 通 完 全 中断 。 根 据调查 ,文家 沟是 汶 川地 震 后新 增 的一 条 泥石 流 沟。该流 域 在 震 前 近百 年 内都 没 有 发 生 过 泥 石 流 , 但 在震后 的 20 、20 08年 09年 已暴发 了 4场泥石 流 。 在汶 川 地 震 区 ,像 文 家 沟 这 类 震 后 新 增 的 泥 石 流 沟还 有很 多 ,深入 研 究文 家 沟 “ 1 ” 大 泥 8・ 3 特 石 流 灾 害的形 成 机制 和发 展趋 势很 有必 要 。
( .中国科学 院 地表过 程与山地灾害重点实验 室/ 1 成都 山地灾 害与环境 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0 4 ; 10 1 2 .西南科技大学 环境 与资源学院 ,四川 绵 阳 6 1 1 ) 2 0 0 摘 要 :2 1 0 0年 8月 1 3日四川绵 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暴发特 大规模 泥石流灾害 ( 简称 “ 1 ” 大泥石流 ) 8・ 3 特 。在 野 外调查 的基础 上 ,分析了此次泥石流灾害 的特 征 ,并从其 形成 条件人 手 ,探讨 了此 次灾 害的成 因和未来 发展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