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感谢观看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洋务运 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及失 败原因等问题。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具体案例,如江南制 造总局的兴衰等,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的 实际情况和历史意义。
03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知识储备情况
01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概念和 事件有一定了解,但具体细节和 背景知识相对薄弱。
观察学生表现
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及时记录学生的 表现情况。
提问与回答
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小组讨论与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洋务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 讨,并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评价。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对洋务运动基本史实、代表人物、 历史意义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选择评价方式
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 学生的学习效果。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如学生对史实 的理解程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等。
实施课堂评价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重点内容讲解
洋务运动的背景
介绍19世纪中后期的国内外形势,分 析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影响
阐述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 用,以及在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的 影响。
详细讲解洋务派在军事、民用工业、 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问题剖析
如何理解洋务运动的性质
利用校外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等
博物馆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洋务 运动时期的历史文物、图片和影像资 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洋务运动时期的 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洋务运动的各个方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材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填补这一空白。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来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3.讲授法:教师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讲解。

4.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4课洋务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组通过播放影视资料使学生直观感悟历史。

通过希沃助手展示学生成果,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吸取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在启发式教学原则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式导入,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此引入为什么要兴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讲授新课]一、洋务运动的兴起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洋务运动的代表、时间、及目的等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的答案出示图片材料: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训练学生快速记忆,然后进入游戏环节。

二、洋务运动的活动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表格展示,利用希沃的放大镜进行趣味记忆。

展示相关军事工业的图片2、创办民用企业展示相关企业图片,利用希沃的聚光灯进行趣味记忆。

3、创办新式学校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泽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展示京师同文馆和洋务派遣的留学生图片。

4、建立新式海陆军(1)19世纪60年代,组建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器练兵。

(2)19世纪70年代起,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利用放大镜在大海里寻找当年的三支海军,加深记忆的同时再次增加趣味性。

出示相关图片。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1、洋务运动的结局教师讲述:洋务派为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结果如何?多媒体展示: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洋务运动,认识其在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2.课件: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资料、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发生原因。

2.呈现(10分钟)展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件,探讨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洋务运动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认识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认识,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以及评价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影响,掌握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学习相关历史资料,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如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朝统治集团的焦虑等。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如自强运动、求富运动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相关图片,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及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洋务运动。

二、讲授新课:(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讲述洋务运动和洋务派的概念。

提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从19世纪60——90年代中期兴起的,旨在“自强”、“求富”的活动,被称为“洋务运动”。

从事洋务运动的开明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2.展示下列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3.指导学生归纳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及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和目的。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采取了哪些措施?2.展示地图,讲述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提示: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4课洋务运动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4课洋务运动   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提高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成为对待历史事件的主体,分析材料,寻找病因,对症下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学会处理信息和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尝试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法指导: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的清政府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宛如以为病入膏肓的病人。

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今天就让我们化身为小医生,跟随这些仁人志士一起来探索这场“自我疗伤”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讲授新课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背景:内忧: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外患:列强通过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列强掠夺大量政治经济利益及特权。

2、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签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官员集团就被称为洋务派。

3、时间:19时间60-------90年代4、口号:自强、求富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李鸿章全集》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洋务运动的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 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导学【单元线索建构】【核心素养透视】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1.补充史料,引导学生思考洋务派为何首先兴办军事工业?材料五: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置器为先。

——《筹办夷务始末》材料六: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急……中国欲自强之道,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筹办夷务始末》结论:一是认为发展军事力量见效最快,能够很快实现自强的目的;二是自认为清朝仅仅在军事上落后,其他方面远胜于西方。

2.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表格,汇总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分别进行探究、交流、讲解:(1)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①结合教材及史料,让学生理解后期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辅助军事工业,以求富反哺自强,为军事工业提供燃料、运输、原料、资金等支持。

②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思考:洋务派创办的工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结论:特点:为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多为通商口岸,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较早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③巧记洋务派创办的三大军事工业和四大民用工业。

(2)兴办近代教育①展示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②重点介绍京师同文馆。

③介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的情况。

(3)海防与塞防——建立新式海陆军①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19世纪70年代中国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形势严峻。

②通过介绍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塞防与海防之争,穿插介绍创办新式海陆军的具体概况。

板块三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评价洋务运动1.教师讲述洋务运动的结果:1895年2月17日,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2.展示史料,让学生归纳思考洋务运动难以摆脱破产厄运的原因有哪些?结论:外国势力的挤压;清政府内部腐败;洋务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原因。

习题1、以下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开办的企业,其中属
于民用工业的企业是( D )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2、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D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D.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3、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
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B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洪秀全 D.谭嗣同
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
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
器。

”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近代政治派别是
( B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
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
部编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