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周宇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简称PIIE)是一家私营的非盈利性研究机构,具备了发达国家规范智库所特有的非官方、非赢利和无党派的性质。另外,该研究所主要致力于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从1981年成立以来,该所陆续吸纳了一批世界级国际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就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由此确立其在全球智库中的权威地位和声望。

一、机构概况

与美国其他主要智库相比,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最大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即“小而强”。其“小”表现为机构规模小、研究人员少和研究领域狭窄,其“强”表现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美国乃至全球智库中的排名超过了许多资金规模和机构规模远远大于该所的综合性智库,因此,“小而强”构成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主要特点。

从发展历程来看,在美国众多智库中,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属于起步较晚的智库。该所成立于1981年,由彼得?乔治?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和弗雷德?伯格斯滕(C. Fred Bergsten)共同创立。彼得森先后在美国政界和金融界担任要职,曾出任美国商务部部长、雷曼兄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和黑石集团董事会主席,而弗雷德?伯格斯滕不仅是国际经济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而且还曾在卡特政府时期担任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两人的社会影响力对日后该研究所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成立以后,其日常运行由担任所长的弗雷德.伯格斯

滕负责。在成立后的最初25年中,该研究所的正式名称为国际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简称IIE)。2006年,在庆祝其成立25周年之际,为了纪念其共同创始人彼得?乔治?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该研究所更名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简称PIIE)。

就组织框架而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包括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首先,董事会主席由该研究所创始人彼得?乔治?彼得森担任。董事会由50多人组成,成员包括美国财界、金融界及学术界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和其他国家的一部分企业家和银行家。其次,执行委员会由10人组成,其成员为董事会的一部分成员,其中包括本研究所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彼得?乔治?彼得森和创始人兼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另外,顾问委员会共有40人组成。其主席为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名誉主席为理查德?库珀 (Richard N. Cooper)。顾问会员会的成员包括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S. Rogoff)、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D. Sachs)、杰弗里?弗兰克尔(Jeffrey A. Frankel)等国际经济研究领域的大腕学者和领军人物①。

从智库定位来看,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属于高度专业化的小型智库,其研究限定于国际经济领域。从智库特点来看,如前所述,“小而强”是本研究所的主要特点。“小”表现在研究范围、资金预算规模、研究团队规模和机构组织规模等方面,与一些大型综合性智库,如兰德公司相比,该研究所只能算是一个微型智库。另一方面,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强”体现在其具备了超强的社会影响力,在这一方面,其在美国智库的地位,超过了许多大型综合性智库,正是这一影响力使该研究所能够跻身于全球顶端智库之列。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社会影响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美国政府决策具有显著的影响力,该研究所的学者经常在一些重大经济问题上直接为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第二,对媒体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人员是一些美国主流媒体的常客,其在媒体的出镜率要明显高于其他智库。第三,对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该研究所骨干研究人员的论文人均

①以上为2009年年底的资料。

引用率在经济学界远远超过了其他智库。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其办所方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方针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充分利用董事会成员的人脉关系,筹集研究经费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第二,维持其高度的独立性,最大程度降低政府、党派和利益集团对研究内容的影响,以此保持其研究立场的中立性和客观性。第三,在研究内容方面,高度重视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研究。第四,高度重视因特网网页建设和网络影响,该研究所在其网页上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其网站在全球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利用率。第五,在构建研究团队方面,重视招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者,该研究所的顾问会员会收纳了经济学界的大牌学者,研究所的研究骨干基本上都是国际经济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对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团队建设等问题展开具体的讨论。

二、研究组织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领域主要限定在国际经济领域,也有个别研究涉及国内经济问题,但是,从总体上看,其研究不会超越经济领域。研究领域的高度专业化和对现实热点问题的高度关注是该研究所的研究特点之一,这也是该研究所与其它大型综合智库的主要区别之一。

表1是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从其内容可以看出,国别研究、区域经济研究与全球经济研究相结合是该所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从以往的研究内容来看,该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三个部分:其一,全球金融和贸易体系研究。其二,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汇率政策与贸易政策研究;其三,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加大了对中国经济研究的力度,近年来该所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和对中美经济关系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从全球视野来看,在众多研究国际经济问题的智库中,尽管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不是规模最大的智库,但却是影响力最大和知名度最高的智库。该研究所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与其研究特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选题通常高度聚焦于重大国际经济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首先,在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的选择问题上,该研究内容明显偏重于政策研究。这一特点与美国经济学界注重计量模型的研究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其次,在政策研究领域,该研究所偏重于时事经济政策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该研究所通过对债务危机的研究崭露头角,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该研究所对此次危机展开了及时、全面和深刻的跟踪研究,由此奠定了该研究所在国际经济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进入21世纪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又在中美经济关系研究、美国次贷危机研究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研究方面获得了非同凡响的成绩。

表1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领域

第二,追求创新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意识是成就该研究所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所在判断时代变化和发展潮流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洞察力和观察力。这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该研究所引领时代潮流的角色。比如在债务危机发生后,针对以美国自由主义理念为主导的危机对策,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国际金融问题专家约翰?威廉森提出了“华盛顿共识”的概念。这一概念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界最流行的用语之一。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该所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率先提出“银行太大不能破产”的问题,其观点为美国政府制定金融机构改革方案提供了重要思路。另外,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该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最早提出中美共同治理全球经济的G2概念,这一提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美元的国际地位问题上,伯格斯滕认为,作为国际主要货币,美元不仅无助于美国经济的繁荣,反而成为了美国经济的累赘,立足于这一判断,他认为美国应该积极支持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的构想。他的这一观点也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第三,通过因特网,传播其观点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提高其国际影响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经济学界,影响力较高的国际网站有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网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网站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网站。这三个网站的共同特点是免费提供大量论文、研究报告和一部研究专著的阅读和下载。然而,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网站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相比,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网站所提供的论文不仅能够更及时地反映最新的学术动态,还且还能够提供具有新意的观点和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文献。比如,2008年和2009年,在美国次贷危机成因、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研究领域,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网站最早推出相关内容的研究论文。而且,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的讨论中,该所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理查德?库珀的论文《美元的未来》、研究员约翰?威廉森的论文《为什么SDRs能够与美元竞争》和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的论文《美元与赤字:美国如何避免下一次危机》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正因为有这样高质量的论文,该所网站成为了全球利用率最高的研究型网站之一,该网站每月拥有平均近40万的访客和超过一百万次的点击率。表2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网上电子出版物的简介。对于国际经济领域的

研究而言,这些电子出版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利用价值。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b10969465.html,/publications/pubs.cfm

第四,为了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非常重视媒体宣传。该所资深研究人员经常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工具,对时事经济和政治问题进行及时的评论,以此提高该所的知名度。另外,针对国际经济现实热点问题,该所每周邀请学术界、政界和商界名流召开各种宴会、研究会或讨论会,通过这些交流活动提高其社会认知度。

正是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奠定了其作为全球顶端

智库的地位。该研究所研究出版物的读者不仅包括政府官员、商界和劳工领袖、国际组织的管理者和员工、而且还包括大学教授和学生、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关心国际经济问题的广大公众。从区域分布来看,其读者遍布世界各地。

三、研究团队

从科研人员的数量来看,该研究所有约50名工作人员,其中高级研究员只有20多人。仅就研究人员数量而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美国只能算是一个小型智库。从表3的资料中可以看到,在美国15家顶级智库中,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常规机构人员要远远少于其他大型综合性智库。尽管如此,该研究所之所以能够跻身于顶级智库之列,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对人才的重视和拥有选拔优秀人才的良好机制。

表3 美国顶级智库的历史和规模比较

注:以上数据主要参考各智库的网站资料。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竞争力来自其集聚优秀人才的能力。尽管该研究所只有20多名高级研究员,但是该所经济学家研究成果的引用次数在全美智库中

名列第二,仅次于布鲁金斯学会,而经济学家研究成果的人均引用次数在全美智库中名列第一,在布鲁金斯学会之上(请参考表6)。另外,从全美智库经济学家个人论文引用排名情况来看,在引用次数最高的前10名中,有三名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他们分别是第一名弗雷德?伯格斯滕、第五名尼古拉斯?拉迪(原就职于布鲁金斯学会)和第六名莫里斯?戈德斯坦。以上排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所在研究团队方面的雄厚实力①。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聚集人才方面的优势得利于其招揽人才的要求。与其高度专业化的国际经济政策研究相对应,该研究所招收的专家具有以下三个共性:其一,是国际经济问题的资深专家,其二,善长于政策研究而非基础理论研究,其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学者通常存在于其他经济研究型智库、国际金融机构和美联储等部门。因此,以优惠的条件从这些机构吸引人才是该研究所获得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研究团队人才的具体来源来看,弗雷德?伯格斯滕所长本人曾供职于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及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尼古拉斯?拉迪来自布鲁金斯学会。莫里斯?戈德斯坦、西蒙?约翰逊和迈克尔?穆萨曾经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深骨干学者、亚当?波森和埃德?温杜鲁门是来自美联储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些学者在到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之前都已经是国际经济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

最后, 为了增强研究团队的实力和加强与其他机构的人才交流,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设有访问学者接受机制。其研究团队中,有近1/3的研究人员属于访问学者。这些访问学者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国际经济研究领域的声望为其招揽高质量的访问学者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外部人才资源的利用又增强了其研究实力。

四、研究经费

就机构预算资金规模来说,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要远远低于美国其他的著名智库。如表4所示,其年度预算资金大约为950万美元。在美国15个顶级智

①有关数据参考Adam Posen, “Think Tanks: Who’s Hot And Who’s Not”,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Fall 2002.

库中最少。在这些智库中,预算资金最多的是兰德公司,其年度预算高达 2.5亿美元,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26倍。然而,兰德公司的常规人员规模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32倍,因此,就人均预算支出而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要大于兰德公司,前者为人均19万美元,后者为16万美元。

表4 美国顶级智库的预算资金规模比较

从资金层面来说,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发展受惠于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简称GMF)的支持。该基金会成立于1972年,是美国无党派背景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募款团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创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赞助。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创立初期,其年度预算基金大约为300万美元,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每年的赞助约占该预算资金的10%。其余资金来自其他机构的赞助,另外,来自国外的赞助约占其资金的15%①。进入21世纪后,随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高,其可利用的赞助资金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其预算资金规模从早期的300万美元增加到近1000万美元。赞助者主要包括慈善团体、私人企业及个人。另外,研究所的出版收入和投资基金收益也构成

①[日]铃木崇弘、上野真城子《世界的智库》、サイマル出版社,1993年,69-70页。

了一部分收入来源。

值得强调的是,在预算资金来源方面,为了避免资金赞助者对研究取向和研究内容的影响,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不接受对具体研究项目的赞助,只接受对研究所整体研究的赞助,这一原则有助于该研究所维持中立和客观的办所方针。

五、国际合作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国际经济领域研究的智库,这一定位决定了该研究所必须重视国际交流和合作。如表1所示,该研究所的研究范围涉及国别研究、区域研究和全球经济研究,这些研究内容不仅要求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熟悉其它国家、其它区域的情况,而且还要求该研究所加强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这是提高研究所研究质量和可信度的必要条件之一。正是基于这一需要,从创办之日起,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就一直遵循着国际化的办所方针。这一方针不仅体现在其研究内容中,而且也体现在其组织结构中。具体而言,这一方针的贯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内容来看,主张国际交流与合作构成了其基本基调之一。在经济和政治理念方面,该研究所主张世界各国采取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制。而且,该研究所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是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和全球金融合作机制。

第二,为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董事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收纳了一部分外国成员。董事会包括一些外国商界的高官,欧洲的成员包括德国、法国、瑞典和波兰等国家的代表,来自亚洲的成员包括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恒隆地产有限公司主席陈启宗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等人。在顾问委员会中,东亚地区的委员有中国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和日本学者伊藤隆敏等人。

第三,为了加强研究人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该研究所专门设置了接收外国访问学者的人员交流机制,每年接受若干名来自外国的访问学者。从以往接受国外访问学者的情况来看,其成员主要来自欧洲国家,来自亚洲国家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主要局限于日本和韩国。

六、政策影响

本文在前面部分反复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是一个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智库。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将具体用一些数据验证这一结论。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数据表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政策决策和媒体的影响方面。

美国共有1777家智库,在这些智库的排名中,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名列第12位。如前所述,从资金预算规模和研究团队规模来看,该智库属于小型智库,但是从其排名来看,该研究所属于美国顶端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之所以能够跻身于顶端智库之列是因为该智库对政策决策和媒体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其它大型综合性智库。

表5反映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全球智库中的排名情况,该排名的比较范围是全球5465家智库。表5是该研究所在不同研究领域和不同方面的排名名次。相关排名包括14个项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获得了其中5个项目的顶端名次。在创新意识与战略一项中,该研究所与布鲁金斯学会并列第一。在国际经济政策、公共政策导向性和最佳媒体利用三项中获得第二,在国内经济政策一项中获得第10名。从这些排名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是国际经济研究领域的顶端智库。第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国内经济政策研究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三,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优势集中在创新意识、公共政策导向和媒体利用三个方面。

表5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排名(按领域和特长排名)

在全球5465家智库中的排名。

Economy, Fall 2002.

1997-2005年的数据: Trimbath, Susanne. “Think tanks: who's hot and who's not: the latest TIE study comparing economic think tank visibility in the media. The hot economists and hot topics”,International Economy,Summer, 2005.

反映智库影响力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是研究成果的引用次数。表6是美国智库经济学家研究成果引用次数的比较。从该数据可以看出,在全美智库引用次数中,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位于第二,仅次于布鲁金斯学会。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中,布鲁金斯学会的引用次数为1244次,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为771次。然而,同一时期,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人均经济学家引用次数高达64.3次,名列第一,远远超过布鲁金斯学会的33.6次。以上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全美智库中的重要地位。

七、总体评价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属于美国智库中的“轻骑兵”。一个只有50名左右员工的研究团队跻身于全球顶端智库之列,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该研究所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与其办所特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色可以概括为:吸收全球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顶级经济学家,借助媒体报道、出席国会听证会议和举办各种学术会议等形式,对全球最重要和最敏感的国际经济问题展开深度分

析,用其敏锐的分析和超前的理念影响政府决策和舆论。这些特色构成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立身之本。

如果说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发展经验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那么这些启示可以浓缩为一句话,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换句话说,对智库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是人才而不是规模。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周宇研究员

收录于《国际著名智库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6月。

自考管理经济学课后题教学教材

自考管理经济学课后题 管理经济学绪论1.管理经济学的定义?答:管理经济学:研究如何将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答:联系:两者都是研究企业的行为,都需根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再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区别:①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所以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而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因尔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 ②微观经济学是一企业的唯一目标—追求最大利润为假设,管理经济学把企业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从短期看,有条件的牟取更可能多的利润。从长期目标看,追求价格最大化。济学是以企业的环境信息是不确定。需要依靠多学科知识对数据进行预测,在

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具体决策。3.假定某公司下属两家工厂A和B,生产同样的产品,A厂的成本函数为TCA=QA2+QA+5,B厂的成本函数为:TCB=2QB2+QB+10。假如该公司总任务为生产1000件产品。试问:为了使整个公司的总成本最低,应如何在这两家工厂之间分配任务?解:MCA=2QA+1MCB=4QB+1∵MCA=MCB ∴2QA+1=4QB+1 QA=2QB又因为QA+QB=1000 QB=QA= 1 4.大河电子公司有库存的电子芯片5000个,它们是以前按每个元的价格买进的,但现在的市场价格为每个5元。这些芯片经过加工以后可按每个10元的价格出售,加工所需的人工和材料费用为每个6元。问该公司是否应加工这些芯片?请解释之。解:单位不加工的机会成本=5 单位加工的机会成本=6+5=11 所以,应该选择不加工,因为加工的机会成本大一些5.张三

原来的工作年薪60000元。现他打算辞去原来的工作,创办自己的咨询公司。预期公司的年收支情况如下:总的咨询收入70 000元3 000元广告费保险费 2 000元秘书薪水12 000元000元其他支出7 问:张三的会计利润是多少?张三的经济利润是多少?解:会计利润=70000-=46000元经济利润=70000--60000=-14000元第一章4.某产品在三个地区中每个地区的需求曲线如下:地区1:Q1=307-5P地区2:Q2=204-3P 地区3:Q3=500-9P 请求出三个地区的总的需求曲线解:QT=Q1+Q2+Q3=307-5P+204-3P+500-9P =1011-17P 5.假定棉布的需求曲线为:QD=10-2P,棉布的供给曲线为:QS=P/2。试问:棉布的均衡价格是多少?棉布的均衡销售量是多少?如果政府规定棉布的最高价格是3元/

国际经济学双语习题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8e (Krugman)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bout? 1) Historians of economic thought often describe ________ written by ________ and published in ________ as the first real exposition of an economic model. A) "Of the Balance of Trade," David Hume, 1776 B) "Wealth of Nations," David Hume, 1758 C)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 1758 D)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 1776 E) "Of the Balance of Trade," David Hume, 1758 Answer: E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2) From 1959 to 2004, A) the U.S. economy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B) U.S. imports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C) the share of US Trade in the economy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D) U.S. Imports roughly tripled as compared to U.S. exports. E) U.S. exports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Answer: C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3) The United States is less dependent on trade than most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A) the United States is a relatively large country. B) the United States is a "Superpower." C)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it less dependent on anything. D) the United States invest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E) many countries inv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swer: A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4) Ancient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from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are A) not relevant to current policy analysis. B) are only of moderate relevance in today's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C) are highly relevant in today's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D) are the only theories that actually relevant to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E)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by modern mathematically oriented theorists. Answer: C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5) An important insigh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is that when countries exchange goods and services one with the other it A) is always beneficial to both countries. B) is usually beneficial to both countries. C) is typically beneficial only to the low wage trade partner country. D) is typically harmful to the technologically lagging country. E) tends to create unemployment in both countries. Answer: B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南开2020年秋季考试《管理经济学》期末“作业考核(线上)99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管理经济学》 企业的定价方法与实践 摘要:实物期权方法是当今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对于不确定环境中的战略投资决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小微企业在网络信息化及时便利、网络数据传导准确安全、企业成本低廉的环境下发展迅速,已俨然成为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通过对小微企业的了解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概述,分析基于实物期权的小微企业的价值评估及其案例,对实物期权法与小微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行相关阐述并论证。 关键词:小微企业;实物期权;定价 引言 小微企业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转型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存在企业数量较多,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帮助和引导。在此情况下,对小微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有明确的认识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小微企业的发展水平。所以,本文中研究的是如何通过实物期权定价评估使小微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社会的经济活力和国家的整体进步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小微企业特征与发展现状

(一)小微企业的经营特征 对于小微企业的定义一般认为有两种:其一,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的,认为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其二,可以定义为“小型微利企业”。 小微企业的产量较少,由于资金比较节省,管理的周期低,收益效率比较快。企业的模式小,管理决策的权力极度集中,但凡是小型企业,基本上都是独立自主管理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治理权合二为一,既可以节约所有人的观察资本,又对公司加快速度决定策略有帮助。 小微企业对市场改变的适应能力强、制度灵敏,能充分发扬“小却专,小而活”的特点。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结构小,在自身的财力方面有限的情况下,在同一種商品中,无法和批量生产的大型企业竞争。所以,更多的情况是将小微企业有限的财力和资本投入到大型企业所忽略的狭缝市场中,通过对这些狭缝市场的占领,不断强化自身实力和商品质量,进一步获得企业竞争力。 小微企业抵挡管理危险的能力低下,本钱单薄,聚资能力差。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采用了向银行借贷的方式,可是银行在借贷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这个企业的实力,所以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到大型公司,很多小型企业就很难通过银行贷款让自己得到发展,中小型企业的被拒绝率可以说是高达一半以上。 (二)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1452609701管理经济学期末考试题B卷

试卷代码:座位号□□ 2010-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 《管理经济学》试题(B卷) 姓名:班级:学号: 2009年06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均衡也发生了变化。假如在新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这意味着()。 A消费者生活状况有了改善;B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化了; C消费者生活状况没有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是否改善。 2.在做管理决策时( ) A.应尽量使用机会成本 B.必须使用机会成本

C.在能确定机会成本的地方,最好使用机会成本 D.因机会成本很难确定,不使用也可以 3.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 ) A.因价格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B.因供给曲线发生位移,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C.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改变,从而引起需求的变动 D.因社会经济因素发生变动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 4.短期生产函数的概念是( ) A.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B.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 C.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有的固定不变 D.生产函数中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5.假定生产一种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 600元,产品价格为11元/件,变动成本为6元,要求利润为400元,产量至少应达到( ) A.400件 B.500件 C.600件 D.800件 6.垄断性竞争市场结构的特征是( ) A.几家企业出售同质的产品 B.几家企业出售有差别的产品 C.许多企业出售同质的产品 D.许多企业出售有差别的产品

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出现以下哪种情况时,企业将停产。 () A 价格高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B 价格等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C 价格低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D 价格曲线相切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8. 企业定价的一般策略中,不以下述哪种作为基础?() A 质量 B 竞争 C 成本 D 需求 9.下列产品中,( )的收入弹性最大。 A.大米 B.棉布 C.高级工艺品 D.食盐 10.等产量曲线()。 A.说明为生产一个给定的产出量而可能的各种投入要素的组合 B.除非得到所有要素的价格,否则不能划出该曲线 C.表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表示无论投入数量怎样变化,产出量都是一定的 11.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内能通过何种手段来获得非正常利润( )。 A.制定一个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

全国自学考试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4月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选。 1.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行为的唯一目标是( B ) A.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B.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D.追求企业持续发展 2.经济利润是指( A ) A.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B.销售收入减去会计利润 C.企业总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D.企业总收入减去会计成本 3.在得出某种商品的厂商供给曲线时,不保持 ...常数的因素是( C ) A.消费者收入 B.其余商品的价格 C.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D.消费者偏好 4.销售收入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为( C ) A.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总收入一定增加 B.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总收入一定减少 C.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总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D.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总收入一定无变化 5.生产函数中的产量,是指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生产的( A ) A.最大的产品数量 B.最小的产品数量 C.适中的产品数量 D.产品数量 6.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与边际产量曲线相交的是( C ) A.平均产量曲线 B.纵轴 C.横轴 D.总产量曲线 7.某先生辞去月薪2 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100 000元(月息1%),办一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 A ) A.3 000元 B.2 000元 C.1 000元 D.500元 8.如果企业能随时无偿解雇所雇佣劳动力的一部分,那么企业付出的总工资和薪水必须被考虑为( C )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机会成本 D.沉没成本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停止生产的条件是( D ) A.P≤AR B.P≤MR C.P≤AC D.P≤AVC 10.完全竞争长期均衡与完全垄断长期均衡的差别是( D ) A.完全竞争市场均衡时提供更少的产量、更低的价格 B.完全竞争市场均衡时提供更少的产量、更高的价格 C.完全垄断市场均衡时提供更少的产量、更低的价格 D.完全垄断市场均衡时提供更少的产量、更高的价格 11.属于寡头垄断市场的产品是( A ) A.汽车 B.肥皂 C.感冒药 D.牙膏 12.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B ) A.产品成本 B.销售渠道 C.产品的需求 D.竞争对手情况 13.净现金效益量是指( D ) A.利润的增加量减去折旧 B.利润的增加量减去折旧的增加量 C.利润的增加量加上折旧 D.利润的增加量加上折旧的增加量 14.假定某投资案的净现金投资量为20 000元,第一年的净现金效益为8 000元,第二年为7 000元,第三年为5 000元,第四年为5 000元,则该项投资的返本期为( B ) A.4年 B.3年 C.2年 D.1年 15.如果管理者能够预测出执行决策将来可能会得出几种结果及每种结果的概率是多少,这叫做( B ) A.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B.有风险条件下的决策 C.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D.程序性决策 二、名词解释。 16.公共物品 那些没有价格,因而价格机制对其生产和消费不起调节作用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两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17.需求的变动 当非价格因素变动时,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这种变动叫做需求的变动。 18.市场调查 通过对消费者直接进行调查,来估计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和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9.边际分析法 用于成本利润分析,把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相比较以决定增减产量的法。如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就应增加产量,如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就应减少产量,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20.完全垄断 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而且生产的产品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新企业的进入又有很大障碍,这样的市场结构为完全垄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简述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

中南财大国际经济学双语期末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国际经济学(闭卷)卷 学院专业年级班级课堂号姓名 (单选,共20题,每题2分) 1, Under Ricardian model, If one country's wage level is very high relative to the other's (the relative wage exceeding the relative productivity ratios), then ( ) A.it is not possible that producers in each will find export markets profitable. B.it is not possible that consumers in both countries will enhance their respective welfares through imports. C.it is not possible that both countries will find gains from trade. D.it is possible that both will enjoy the conventional gains from trade. 2, According to Ricardo, a country will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 in which its ( ) https://www.360docs.net/doc/5b10969465.html,bor productivity is relatively low. https://www.360docs.net/doc/5b10969465.html,bor productivity is relatively high. https://www.360docs.net/doc/5b10969465.html,bor mobility is relatively low. https://www.360docs.net/doc/5b10969465.html,bor mobility is relatively high. 3, If Australia has more land per worker, and Belgium has more capital per worker, then if trade were to open up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 ) A.Australia would export the land-intensive product. B.Belgium would import the capital-intensive product. C.Both countries would export some of each product. D.Trade would not continue since Belgium is a smaller country. 4, Under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At the production point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is tangent to a line whose slope is ( ) A.the price of manufactures. B.the relative wage. C.the real wage. D.the relative price of manufactures. 5,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predicts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A.which country will export which product. ( ) B.which factor of production within each country will gain from trade. C.the volume of trade. D.that wages will tend to become equal in both trading countries.

2018年4月自考02628管理经济学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2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管理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 A.帮助企业进行优化管理活动 B.帮助企业进行经济活动 C.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决策 D.帮助企业进行组织管理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其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会 A.不变 B.减少 C.增加 D.先增后减 3.某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方程为P四Q=k的双曲线,表明该商品需求价格弹性是 A.完全非弹性 B.非弹性 C.单元弹性 D.完全弹性 4.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是负值,则这两种商品是 A.互补品 B.替代品 C.奢侈品 D.劣质品 5.在生产决策分析中,长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 A.部分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 B.部分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C.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固定的 D.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6.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的函数是 A.收益函数 B.生产函数 C.消费函数 D.成本函数 浙02628#管理经济学试题第1页(共4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 班级z102 姓名秦鹏欢学号104273 成绩 评分标准:每错一小题减1分,减10分以内为优,减20分以内为良,减30分以内为及格,减30分以上不及格。 一、填空题(40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分配时,是以___单个经济社会_____作为基本的单位。?2、要素禀赋理论是指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于它们不同的_ _______。 ?3、相互需求理论认为,_____ 是由贸易双方的供给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决定的。 ?4、从广义上看,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 ?5、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从开发到退出市场,要经历_初始期_____、_成长期____和__成熟区______。 ?6、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7、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它描述了一国的条件。 ?8、生产可能性边界又叫,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反映了产品转换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9、在要素禀赋理论中,生产要素包括两个。正因为如此,有时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又称为 2*2*2 模型。 ?10、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w/r)A,B国的要素禀赋为(w/r)B,且有:(w/r)A>(w/r)B,则称A国是资本丰裕国家,B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11、如果在 k/l(A)> K/L(B) 下,X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1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13、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14、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15、按照古典和新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间贸易”。 ?16、如果说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主要从供给的角度对战后的产业内、行业内贸易加以概括的话,那么则是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加以概括和解释。

自考-管理经济学--重点复习考试笔记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主要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 2、管理经济学要和微观经济学的共同之处 (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和行为。 (2)都要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企业和行为。 3、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 (1)微观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抽象的企业),是以企业和唯一目标即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的。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企业短期的目标是多样的,利润不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企业长远的目标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来衡量。 (2)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为已知的和确定的。 管理经济学认为现实的企业通常是在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多变的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经营的(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与企业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即企业的一般规律。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是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结合企业的各种具体条件,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决策。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一)建立经济模型(也叫数学模型) 模型是用来代表简化了的现实。在管理经济学中,也要利用经济模型来做管理决策。 (二)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增量分析法是边际分析法的变型,优点:简便可行、十分实用。 (三)需求弹性理论 弹性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和因变量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 企业的一切决策都要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求弹性是进行需求分析的最重要的工具,使需求分析得以定量化。(四)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有关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在各种投入要素之间保持最适度的比例关系。 (六)机会成本的原理(以后书中的重点) 机会成本是把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七)货币的时间价值 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 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决策就是选择,就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法。 最优方案就是最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案。 (一)企业的目标(长期、短期) 1、企业的短期目标: (1)投资者(2)顾客(3)债权人(4)职工(5)政府 (6)社会公众(7)技术改造 企业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利润虽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短期内可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而致力于其他其他目标的实现。 2、企业的长期目标: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企业价值是能反映长期利润大小的概念) 企业价值 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TR)减去总成本(TC),上述方程式又可表述为 企业价值= 1 (1) n t t i t TR TC i = - + ∑ 式中, t TR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销售收; t TC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成本。 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

国际经济学双语习题3说课材料

国际经济学双语习题 3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8e (Krugman) Chapter 3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3.1 The Concep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1) Trade between two countries can benefit both countries if A) each country exports that good in which it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B) each country enjoys superior terms of trade. C) each country has a more elastic demand for the imported goods. D) each country has a more elastic supply for the exported goods. E) Both C and D. Answe r: A

Question Previous Edition Status: 2) In order to know whether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one particular product we need information on at least ________ unit labor requirements one A) two B) three C) four D) five E) Answe D r: Previous Edition Question Status: 3) A country engaging in trad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gains from trade because it is producing exports indirectly more efficiently than it A) could alternatively. is producing imports indirectly more efficiently than it B) could domestically. is producing exports using fewer labor units. C) is producing imports indirectly using fewer labor units. D) None of the above. E) B Answe r: Previous Edition Question Status:

管理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是( A ) 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 B.发现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 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用作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的成本概念是(B A.会计成本B.机会成本 C.固定成本 D.沉没成本 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C )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B ) A.正数 B.负数 C.0 D.1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应该( C )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 C ) 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D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 A ) A.等于AC的最低值 B.大于MC C.等于AVC的最高值 D.等于AFC的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C ) A.P=AR B.P=MR C.P=MC D.P=AC

全国管理经济学2009年0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9年7月自学考试管理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应包括( A )绪论-4 A.建立经济模型、需求弹性理论、机会成本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 B.建立经济模型、均衡理论、机会成本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 C.建立经济模型、需求弹性理论、蛛网理论、货币的时间价值 D.创新理论、需求弹性理论、机会成本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 2.需求量的变动是指( C )1-16 A.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B.由于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C.由于该产品的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D.由于消费者爱好发生改变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3.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其销售收入( D )2-35 A.一定增加 B.一定减少 C.不变 D.不一定增加 4.长期生产函数中( B )5-85 A.所有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固定的 B.所有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C.各要素的投入量部分固定部分可变 D.所有要素的投入量都有固定的比例 5.厂商组织生产时,当仅有单一要素投入可变时,该单一可变要素最优使用量应满足( C )3-56 A.MRP>P B.MRP

管理经济学期末考试题

P47 8. 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曲线如下: 需求:Q D =200-2P 供给:Q S =40-2P (1)该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是多少? 解:均衡时条件为Q D =Q S , 200-2P=40+2P , P=40,Q=120 故该产品的均衡价格是40,均衡销售量为120。 (2)如果政府限定该产品的最高价格是30元,此时会产生多大的过度需求(或过度供给)? 解:如果政府限定该产品的最高价格为30元,则: Q D =200-20×30=140 Q S =40+2×30=100 Q D –Q S =140-100=40 故产生过度需求数量为40。 P75 1. 市场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市场上汽车的价格弹性为1.2,收入弹性为3 (1)如汽车价格下降3%,市场上的汽车销售量会出现什么变化? 解:∑p=△Q/Q/3%=1.2,△Q/Q=3.6% 所以市场上汽车销售量上升3.6% (2)如居民收入提高2%,市场上的汽车销售量会出现什么变化? 解:∑2=△Q/Q/2%=3,△Q/Q=6% 所以市场上汽车销售量上升6%。 P141 9. 假定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10L 0.5+K 20.5,其中劳动力(L )的价格为50元,资本(K )的价格为80元。 (1)如果企业希望生产400单位的产品,应投入L 和K 各多少才能使成本最低?此时成本是多少 解:∵M P L =Q L = 10L 0.5K 0.5L = 10K 0.5L P L =50 M P K =Q K = 10L 0.5K 0.5K = 10L 0.5 K 0.5 P K =80 ∵成本量最低的条件MP L P L =MP K P K 即 10K 0.5L 0.5 50 = 10L 0.5 K 0.5 80 得出8K=5L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经济学试题 管理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经济学在研究企业的行为时,假定企业( A ) A.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长期目标 B.以收入为唯一目标 C.以社会责任为目标 D.利润和社会责任并重 2.某单位原来生产产品A,利润为10 000元,现在改生产产品B,所花材料费为18 000元,则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为( B ) A.8 000元 B.10 000元 C.18 000元 D.28 000元 3.已知市场需求方程为QD=5 000-10P,市场供给方程为Qs=500+5P。则( A ) A.均衡价格为300元,均衡购销量为2 000单位 B.均衡价格为100元,均衡购销量为6 000单位 C.均衡价格为600元,均衡购销量为4 000单位 D.均衡价格为900元,均衡购销量为5 000单位 4.应该采取薄利多销措施的是( D ) A.价格弹性小于1时 B.价格弹性大于1时 C.收入弹性大于1时 D.任何时候 5.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商品的收入弹性最大?( B ) A.大米 B.黄金饰品 C.盐 D.食用油 6.当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值时,则这种产品应为( A )

A.低档品 B.正常品 C.高档品 D.都有可能 7.在生产决策分析中,长期是指( B ) A.在这段时间里,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固定的 B.在这段时间里,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C.在这段时间里,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 D.这段时间的长度至少等于或大于5年 8.增量成本是指( D ) A.产品的变动成本 B.生产产品的会计成本支出 C.生产产品的材料、工资等的支出 D.某项决策带来的总成本的变化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D ) A.平均成本最低 B.总收益最大 C.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D.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 10.如果一个垄断厂商面对的产品需求弹性很小,它将( B ) A.降低价格,增加收益 B.提高价格,增加收益 C.降低价格,降低成本 D.降低价格,提高产量 11.一个企业的产品可以实行差别价格的原因是( A ) A.在分割的市场上有着不同的价格弹性 B.在每一个分割的市场上边际成本都处于最低点 C.在每一个分割的市场上获得的收益相同 D.在分割的市场上有不同数量的消费者 12.在一定贴现率档次上,3年期的总现值系数( A ) A.等于第1年到第3年每年现值系数的总和 B.等于第1年现值系数的3倍 C.等于第1年到第3年每年现值系数的平均值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双语

1.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 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 比较利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非绝对利益。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 4. 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国际分工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5. 贸易乘数:是指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的运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在贸易乘数公式中,它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和的倒数。贸易乘数原理主要分析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1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6. 贸易创造:是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后,国内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员国中生产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来自成员国的低价进口商品替代了昂贵的国内生产的商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被创造出来。 7. 贸易转移: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这就是贸易转移。这对进口国是种福利损失。 8. 流动借贷:流动借贷是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是决定汇率变动的因素。它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9. 固定借贷:是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没有实质的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汇率表现(固定借贷的发生有时会促使本币汇率上升),即债务存在时汇率反而走高。 10.国际收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为: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11.边际进口倾向:是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行进口的比重,通常中公式中用m来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大,则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大,乘数效应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就会较小,反之则较大。

管理经济学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有、、。 2. 影响需求数量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收入水平、、、广告费用和消费者预期等。 3. 技术进步可分为资本使用技术型进步、和。 4. 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有现金流出、和。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收入效应 2. 需求交叉弹性 3. 机会成本 4. 尾数定价 5.风险识别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是否存在特例?简要说明。 2. 简述等产量曲线的类型。 3. 市场结构可分为哪几类? 4. 简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短期成本数据的收集和调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 增量分析法与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什么情况下适用增量分析法?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彩电市场的竞争 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彩电拥有率已经达到了96.3%。单从拥有率看,我国城市电视机市场已经饱和。从电视机拥有量看,当前城市居民家庭中拥有1台彩电的家庭比重为63.7%,约有3成的居民家庭彩电拥有台数超过两

台以上。从全国范围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居民家庭彩电拥有率基本接近,主要区别在于所拥有的彩电品牌、大小和类型。 1996年由长虹开始挑起价格战,中国彩电业进入一个微利行业时期,市场对企业不断进行大浪淘沙,据信息产业部资料显示,1995年我国有91家彩电企业,产量超过100万台的有10家;到2002年底,超过100万台生产规模的企业仍然有10家,但总数量却减少到了68家。据分析,正是6年多的彩电价格竞争促使市场大踏步向强势品牌集中。长虹、TCL、康佳、创维、海信、上广电等占据了中国彩电80%以上的市场。进入2003年更是已不到50家,而被淘汰的18家彩电企业腾出来的市场份额基本上都被前五名的彩电巨头分食,这样又拉动了中国彩电业几大巨头业绩的回升。有专家认为未来我国电视机市场主要由三类企业构成。第一类是目前生产规模巨大的企业,它们的产品线完整,生产成本低、销售渠道覆盖率高,具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这类企业将维持在两三家。第二类企业是目前占据着电视机高端市场的国外品牌。它们的品牌形象好,产品技术领先,获取的单台利润较高。这些国外品牌的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市场。第三类企业是以边缘市场为主的企业。这些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主要面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城市边缘消费群体和农村市场。这类企业一般不重视品牌宣传,但较为重视经销渠道的建设。这三类电视机生产企业总量预计将维持在15家左右,由于总体市场产销趋于平衡,所以市场竞争格局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会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 问题: (1)用需求弹性分析如果彩电成本上涨一成,彩电企业会怎么做? (2)如果你是某彩电企业的老总,会怎么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