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奶性能评定》PPT课件
【创业养殖技术】乳用家畜种类及产乳性能 PPT课件

2021/8/12
7
(三)西门塔尔牛
西门塔尔牛(Simmental)属于乳肉兼用大型品种。有些国家已向 大型肉用方向发展,逐渐形成肉乳兼用品系,如加拿大的西门塔尔牛 就属于肉乳兼用型,又称加系西门塔尔牛。
❖原产地:瑞士西部阿尔俾斯山区的河谷地带,主要是西门塔尔平原。 ❖外貌特征 ❖生产性能:3500-4500kg, 最高12702kg
2021/8/12
44
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质
2021/8/12
45
四.蛋黄的化学组成
• 蛋黄含有约50%的干物质,主要成分为 蛋白质和脂肪,二者的比例为1:2。脂 肪是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此外还含有 糖类、灰分、色素、维生素等。
2021/8/12
46
1.蛋黄中的蛋白质
• 蛋黄中含有约15种蛋白质,其中大部分为 脂蛋白。主要包括:
20
一、家畜的泌乳特性
• 泌乳期:乳牛自分娩后泌乳开始自泌乳终止叫做一个泌乳期。大约 300d,然后进入60-65d的干乳期。
泌乳期天数及产奶量受牛品种、个体牛健康状况、奶牛年龄和疾病、 牛场饲养管理的影响。
泌乳量在泌乳初期逐日增加,3-6周达到最高产量,保持一段时间 平稳后逐渐下降。 • 奶牛产犊后1.5-2个月之间,产奶量最大,其后逐渐减少,至第九个月 开始显著降低,到第十个月末、第十一个月初即达到干乳期。
2021/8/12
33
2021/8/12
34
二.禽蛋的主要构成
2021/8/12
35
三.蛋壳(eggshell)
蛋壳包括壳外膜和硬壳两个部分 ➢ 壳外膜:是覆盖在蛋壳表面的一层可溶性的粘性胶体,其成分主要为粘蛋
白,其作用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防止微生物浸入。在受潮、水洗及雨淋 后,容易脱落,而失去保护作用。 ➢ 硬壳:主要成分是CaCO3(约93%),另外还有少量的MgCO3、磷酸镁和磷酸 钙,还有约3-6%的有机物。 ➢ 气孔:是指蛋壳表面分布的大量微细小孔,是蛋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通 道。皮蛋及咸蛋的加工过程中,辅料即是通过气孔进入蛋bumen,egg white)
奶牛的体况评分及应用 课件《牛羊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脂肪明显 体况BCS = 2.5
脂肪不明显 体况BCS <2.5
三、奶牛体况评分的应用
2.3 “V”型奶牛, 评定<2.5
• 走进奶牛,近距离观察“短肋” 和“脊骨”,找到短肋里侧骨头边缘的可视位置。 • 估测短肋末端边缘到脊骨的距离。短肋里侧骨头边缘的可视位置在这个距离的1/2
平直 丰满
肋骨
根根可见 多数可见 少数可见 完全不见
丰满
臀部两侧
严重下陷 明显下陷 稍显下陷
平直 丰满
尾根两侧
陷窝很深 陷窝明显 陷窝稍显 陷窝不显
丰满
髋骨、坐骨结节
非常突出 明显突出 稍显突出 不显突出
丰满
三、奶牛体况评分的应用 奶牛体况评分关键部位:
坐骨结节
髋结节
髋关节
短肋
侧 视
髋结节
短肋 荐骨韧带
三、奶牛体况评分的应用
3.6 “U”型奶牛,评定=4.25分
髋关节平整,几乎不能看见短肋
• 髋结节和坐骨之间覆盖了脂 肪;
• 短肋末端几乎看不见 ; • 体况得分 = 4.25。
三、奶牛体况评分的应用
3.7 “U”型奶牛,评定=4.5分
髋关节平整,不能看见坐骨
• 髋结节和坐骨之间覆盖了脂 肪;
• 看不见短肋末端; • 不能看见坐骨; • 体况得分 = 4.5。
棱角明显呈“V”字型 体况BCS≤3
圆鼓状呈“U”字型 体况BCS>3
三、奶牛体况评分的应用
体况BCS≤3
这三头牛坐骨和髋结节角度呈”V”型,体况BCS≤3
三、奶牛体况评分的应用
体况BCS>3
这三头牛坐骨和髋结节,圆鼓状呈“U”字型,体况BCS>3
第二节 奶牛的生产力评定

第二节奶牛的生产力评定1、乳的合成与分泌(1)乳的合成①合成部位:乳是在乳腺泡的上皮细胞内合成的。
②生理学基础:乳腺细胞膜的半透性,有选择地吸收了血液中80%的葡萄糖、乙酸盐和AA,其余的血液成分被排除在外。
泌乳期最初几天或患乳房炎时,泌乳细胞和半透性膜失去功能,因而初乳和患乳房炎的奶的组成,与血液成分极其相似。
③乳蛋白的合成:在乳腺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如(约占90%):α-酪蛋白、β-酪蛋白、γ-酪蛋白、β-乳球蛋白乳蛋白直接来自血液的蛋白质(约占10%)如: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γ-酪蛋白复合物步骤:第一步AA+ATP→AMP~AA+PP第二步AMP~AA+tRNA →AA~tRNA+AMP第三步(AA~tRNA)n ④乳糖的合成:tRNA rRNAmRNAAA1-AA2…AAn乳糖为双糖,是由1分子的葡萄糖和1分子的半乳糖合成的。
⑤乳脂的合成:甘油三酯的混合物,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含50%短链脂肪酸和50%长链脂肪酸。
日粮中植物性长链脂肪酸瘤胃中氧化为饱和脂肪酸淋巴系统与Pr 结合血液乳腺细胞吸收乳脂乙酸盐+酮体-羟基丁酸盐乳腺细胞中短链脂肪酸⑥Vt、ash、H2O来源:Vt、ash均来自血液,自身不能合成。
H2O一来源于富含K质的乳腺体小泡内的液体;二来源于乳糖、蛋白质和脂肪合成后的产物,从血液流入细胞内,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2)乳的分泌与排出①分泌:泌乳期间,乳的分泌是持续不断的。
乳刚挤完时,乳的分泌速度最高,下次挤奶前降至最低。
②排出:不及时挤奶,乳房充胀,内压增高,乳的分泌就会减慢或停止,牛乳的成分也会被血液带走。
每天应挤奶2~3次。
人工挤奶机器挤奶2、影响产奶性能的因素(1)遗传因素①品种:产奶量黑白花>娟姗牛,乳脂率正好相反。
②个体:同一品种,不同个体产奶量大不相同。
(2)生理因素①年龄:成年时最高(一般为6岁)。
②泌乳阶段:低产牛产后20~30天最高,高产牛产后40~60天最高。
牛的生产能力及评定方法

三、乳的合成与分泌
3.乳的分泌
排乳至少包括两个先后出现的反射。 挤乳或吸吮乳头时,大约经过5秒的潜伏期后,就出现第一个反射,表现为乳池和大导管周围的平 滑肌强烈收缩,使乳池和大导管的乳汁开始排出。这是单纯的神经性阶段反射。 20~25秒后,出现第二个反射。这时腺泡和细小乳导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排出腺泡乳。这是以 催产素为媒介的神经-体液性反射 。 腺泡和导管内的乳必须由排乳反射的作用才会排出,这些乳称为反射乳。
二、乳房的内部结构
3.在乳腺泡,乳腺小叶,乳腺叶之间分布 着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
4.乳腺泡分泌的乳汁经末梢导管,汇集到 小叶导管,再经小叶导管汇集到乳导管 ,最后流入乳池。
二、乳房的内部结构
5.乳池是储存乳汁的地方,分乳腺乳池和乳 头乳池两部分。乳池容积约150-600ml; 合成的乳60%在腺泡,20%在乳管,20%在乳池;
平均乳脂率= (F M) M
F — 在整个泌乳期中每次测定乳脂率的测定值。
M — 某一测定值所代表的该段时间的产奶量。
四、奶牛生产力的测定与计算
2.乳脂率的测定与计算
1)平均乳脂率 2)4%标准乳的校正
乳脂率的测定次数: 全泌乳期中每月测定一次。 只在第二、五、八泌乳月各测定一次,共三次。
四、奶牛生产力的测定与计算
1.产奶量的测定与计算
1)产奶量的测定方法 2)个体产奶量的计算 3)群体产奶量的计算
3)个体全泌乳期产奶总量
个体全泌乳期产奶总量指母牛自产犊之日起到干奶为止 的累计产奶量。
(4)个体终生产奶量
个体终生产奶量指母牛在其一生中的全部产奶量。其计 算方法为将该头牛的各胎次全泌乳期实际产奶量累计求和。
2.乳脂率的测定与计算
养牛技术—奶牛生产性能评定

一、个体产乳量
305天校正产乳量
为了奶牛育种工作的需要,经过广泛研究,中国奶 牛协会制订了统一的校正系数表,使用240~370天产乳 量记录的奶牛可统一乘以相应系数,获得理论的305天 产乳量。
一、个体产乳量
305天校正产乳量
表中天数以5舍6进方法。
如某牛产乳275天,用270天校正系数;产乳276天的用280天校正系数。
奶牛不仅要求具有很高的产乳能力,而且还要求具 有经济有效地将饲料转变为乳的能力。
因此,奶牛饲料转化率的高低,是坚定奶牛品质好 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群体平均产乳量
饲料转化率
饲料转化率的计算方法:
每千克饲料干物质生产若干千克牛乳,将母除。
泌奶牛平均年产乳量
计算公式如下:
从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全群牛产奶的总量。
全群牛全年总产奶量 全群成母牛全年平均产 奶量=
全年平均每天饲养成母 牛头数
全群每天饲养成母牛头 数总和 全年平均每天饲养成母 牛头数=
365
式中分母是每头泌奶牛在该年度内在群天数的记录总和,为全群泌奶牛在 群总天数,然后除以365(天/头)所得值(头)。
二、群体平均产乳量
泌奶牛平均年产乳量
注意:
群体产奶量的测定与统计是以某一奶牛群体如某牛 场的全部成年母牛为对象。
群体产奶量不但反映该牛群整体产奶遗传性能的高 低,也反映牛场的饲养管理水平。
群体产奶量的统计与计算是以日历年为基础的。
二、群体平均产乳量
4%乳脂标准乳
4%乳脂标准乳也称作4%乳脂校正乳。 由于乳中固形物(干物质)变化较大,而且乳脂含热能大约占全乳热 能值的一半,由热能值而导出的不同乳脂率(F)和乳量(M)相当于含 脂4%的等热量乳量(FCM)。 这在比较不同乳脂率乳量的母牛生产性能方面很有参考价值,多年来 为各国所采用。
《奶牛产奶性能评定》课件

3Hale Waihona Puke 提高奶牛产奶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饲料配方、科学饲养管理等途径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效率。
奶牛产奶性能评定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产奶性能评定,可以了解奶牛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后续的饲养和繁殖选择。
评定方法
1
奶牛分类
根据奶牛的品种、年龄、繁殖情况等因
评定指标
2
素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评定产奶性能。
选取合适的指标进行评定,如乳量、乳
脂率、体重等。
3
评定标准
制定合理的评定标准,将奶牛分为不同
等级,反映出其产奶能力。
通过科学的评定和饲养管理,奶
场得到广泛应用,帮助提高产奶
能化。
牛的产奶效率将逐步提升,农牧
效率。
随着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奶
产奶效率的提升和未来的
前景
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结语
1
奶牛产奶性能评定的重要性
评定可以为农场主提供对奶牛的全面了解,指导饲养管理,提高产奶效率。
2
饲养管理的关键性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奶牛产奶能力的关键,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
理搭配饲料,提供充足的营养。
饲养环境、健康管理等方面。
季节因素 ☀️
疾病因素
不同季节,奶牛的产奶能力也会有所变化,需要
奶牛患病会对其产奶能力产生负面影响,饲养管
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管理。
理要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
现状和展望
现在的奶牛产奶性能评定
状况
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奶牛产奶性能评定已在农
牛产奶性能评定将更加精准和智
奶牛产奶性能评定
奶牛产奶性能评定是对奶牛在产奶方面的评估和衡量。评定的结果可以帮助
奶牛的体况评定课件(共13张PPT)《牛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体况评分方法
观察牛体的大小,整体丰满程度。从牛体后侧观 察尾根周围的凹陷情况,再从侧面观察腰角和尻 部的凹陷情况和脊柱、肋骨的丰满程度。
触摸脊椎部、肋骨、腰角、尻角、尾根两侧(重 点)及尻部皮下脂肪的沉积情况。
其操作要点为: (1)用拇指和食指掐捏肋骨,检查肋骨皮下脂肪
的沉积情况。过肥的奶牛,不易掐住肋骨。 (2)用手掌在牛的肩、背、尻部移动按压,以检
牛别 成母牛 后备牛
评定时间
体况评定
产犊 泌乳高峰(产后21~40 d)
泌乳中期(90~120d) 泌乳后期(干奶前60~100 d)
干奶时
6月龄 第一次配种
产犊
3.0~3.5 2.5~3.0(个别高产牛降至2
分) 2.5~3.5 3.0~3.8 3.2~3.9
2.0~3.0 2.0~3.0 3.0~4.0
皮下没有脂肪,骨盆容易触摸到,各脊椎骨清晰可辨,棘突呈屋脊状
,腰角与尻角之间深度凹陷,肋骨根根可见。
2 皮与骨之间稍有些肉脂,整体呈消瘦样。尾根和尻角周围的皮下稍有
些脂肪,但仍凹陷呈“U”字型,骨盆容易触摸到,腰角与尻角之间有
明显凹陷,肋骨清晰易数,沿着脊背用肉眼不易区分一节节椎骨,触摸
时能区分横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棘突,但棱角不明显。
滑,需较重按压才能触摸到骨盆,肋骨已经触摸不到。
5 过度肥胖。尾根试埋于脂肪组织中,皮肤被牵拉,即使重压也触摸不
到骨盆和其他骨骼结构,牛体的背部体侧和尻部皮下为脂肪层所覆盖,
腰角和尻角丰满呈圆形。
体况评分标准
1分:过瘦
体况评分标准
2分:偏瘦
体况评分标准
3分:营养中等
体况评分标准
第四章 牛的生产能力及其评定方法

血清含量可左右乳脂变化 的50~75%。
饲料蛋白质 CP:10% 18%
采食量、产奶量增加,乳脂率降低,乳蛋白和乳糖不变。 15.4 20.7 泌乳初期乳脂、乳蛋白和乳糖均增加
饲料脂肪与乳脂的关系 正面影响:能量平衡为正时,乳脂均大部分来源于饲料脂肪 负面影响:降低消化率;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氢化促进丙
便于比较不同产犊年龄泌乳期的产奶量,需要将产犊年龄
进行标准化,即将各个年龄泌乳期的产奶量校正到成年时
的产奶量
(二)牛奶成分的测定与评定
• 牛奶组分与性质
初乳:分娩后最初3天或5天内分泌的乳称为初乳。 黄而浓稠,味略咸;刚分娩后其成分接近血液,此后蛋白质和无 机盐含量逐渐减少,酪蛋白在蛋白质中的比例升高、球蛋白和清 蛋白下降,乳糖含量升高。 常乳:比重1.028~1.034(20℃),pH6.5~6.7,滴定酸度 12~18°T,主要成分如下: 成分 平均值 变化幅度
• 胃容积增长最快,其中瘤胃容积增长快于真胃。 • 大肠长度和容积比小肠增长快
体重(Kg) 真胃容积 (L) 瘤胃容积 (L) 小肠长度 (m) 大肠长度 (m)
初生 1月龄 5月龄
41.5 65.7 230.5
1.3 4.9 20.5 15.8
0.7 8.5 65.0 92.8
16.0 21.5 26.5 1.7
1.日增重的测定与计算
• 应测的技术参数 –各阶段体重: • 初生重 • 断奶重 • 周岁或400天体重 • 18或24月龄重 –肥育试验: • 开始体重 • 结束时体重 体重测定方法: 早饲饮水前进行,连续 称2天,取平均值。用称 量设备或根据体尺估测。
2.饲料报酬的计算
增重1kg消耗饲料干物质=饲养期内消耗饲料干物质总量/ 饲养期内绝对增重 生产1kg净肉消耗饲料干物质=饲养期内消耗饲料干物质总 量/屠宰后净肉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二 奶牛群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
DHI是奶牛群改良计划的英文简称,国内称奶 牛生产性能测定。我国 DHI 系统创立于 1994 年, 是由中国-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与我国有关 组织在上海、西安、杭州等地建立起了牛奶监测 中心实验室。 一、DHI概述
DHI 体系指通过测试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 体细胞数等多项指标,经分析后形成一系列反映 奶牛群配种、繁殖、饲养、疾病、生产性能等方 面的信息。
FCM = M×(0.4 + 15 F)
(式中, FCM为乳脂率4%的标准乳量(kg);M为乳脂率 为F的乳量(kg);F为实际乳脂率。
(四)排乳性能
1、排乳速度 一般规定在第50-180个泌乳日之间选择一个测定日,测 定一次挤奶过程中的某个中间阶段排出的奶量及所需的时 间。平均每分钟奶量还需再矫正为第 100 个泌乳日的标准 平均每分钟泌乳量,矫正公式为:
(一)个体产奶量
3、全泌乳期实际产奶量:指自产犊后第1天开始到干奶为 止的累计产奶量。
4 、年度产奶量:是指 1 月 1 日至本年度 12 月 31 日为止的全 年产奶量,包括干奶阶段。 5 、终生产奶量:一头奶牛从开始产犊到最后淘汰,各胎 次实际产奶量的累加。各胎次产奶量应以全泌乳期实际产 奶量为准。
全泌乳期饲喂各种饲料干物质总量(kg或MJ) 饲料转化率=
全泌乳期总产奶量(kg)
(六)产奶指数(MPI) MPI指成年母牛(5岁以上)一年(一个泌 乳期)平均产奶量( kg )与其平均活重之比,是 判断牛产奶能力高低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成年母牛一年平均产奶量(kg) MPI= 平均活重(kg)
奶牛群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
任务二 奶牛群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
具体提供有效的量化管理牛群工具, 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真正提 高牛群生产水平。
(2)通过调控奶牛营养水平,科学有效控制牛奶 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通过降低牛奶体细胞数提 高牛奶质量。 (3)掌握产奶水平的变化;分析乳成分的变化; 及早发现乳房损伤或感染。
(二)群体平均产奶量
1、按牛群全年实际饲养奶牛头数计算 成年母牛全年平均产奶量(kg/头)= 全群全年总产奶量(kg) 全年平均每天饲养成年母牛头数
2、按全年实际产奶牛头数计算
产奶牛年平均产奶量(kg/头)=
全群全年总产奶量(kg)
全年平均每天饲养奶牛头数
(三)4%标准乳的换算
牛乳的成分含量中变化最大的成分是乳脂。通常将乳脂含 量为 4%的乳称为标准乳。为比较不同状态下的乳的质量, 通常将不同乳脂含量的乳校正到含乳脂 4% 的标准状态, 校正后含乳脂 4% 的奶叫乳脂校正乳 (FCM) 。校正公式如 下:
标准奶流速=实际流速 + 0.01 ×(测定时的泌乳日--100) 2、前乳房指数(泌乳均匀性) 表示乳房对称程度。优良奶牛品种的前乳房指数一般 在45%以上。 前乳房指数=前两乳区的挤奶量/总挤奶量 × 100%
(五)饲料转化率
1、每千克(或兆焦)饲料干物质生产若干千克牛奶 全泌乳期总产奶量(kg) 饲料转化率= 全泌乳期饲喂各种饲料干物质总量(kg或MJ) 2、每生产1kg奶消耗若干饲料干物质(kg或MJ)
(二)样本测定 1、测定设备:乳成分测试仪、体细胞计数仪、 恒温水浴箱、保鲜柜、流量计、采样瓶、样品 架及奶样运输车等。 2、测定原理:依据红外原理作乳成分分析,体 细胞数是将奶样细胞核染色后,通过电子自动 计数器测定得到结果。 3、测定内容:日产奶量、乳脂肪、乳蛋白质和 体细胞数。
(一)样本采集
1 、测定牛群要求:牛场应具有一定规模,采用机械挤奶, 并配有流量计或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样装置。 2 、奶牛条件:测定奶牛应是产后第 6 天至干乳前 6 天的泌 乳牛。 3、采样:每头泌乳牛一年测定10次。 4 、样品保存与运输:为防止奶样腐败变质,应加入重铬 酸钾0.03克。
DHI样本采集与测定
乳脂率的测定与计算
中国奶业协会提出以3次测定法来计算平均乳脂率, 即在全泌乳期的第 2、5、8泌乳月各测 1次,而后应用上 述公式计算其平均乳脂率。 目前乳脂率测定方法有乳成分测定仪法和实验室分 析测定法。 实验室分析测定法主要有:巴氏法和盖氏法。但以 上方法手续繁琐,效率低,不利于大量样品的分析。近 年国际上已出现利用现代化仪器的分析方法,如英国生 产的伊尔麦红外线牛奶分析仪,分大、小两种型号,小 型可供实验室用,大型可供牛奶场及育种组织或乳品分 析中心使用。
任务二 奶牛群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 具体意义如下:
(4)指导调配日粮,确定日粮精粗比例。
(5)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是进行种公牛个体 遗传评定的重要依据。 (6)依据生产性能测定报告对牛群进行分 群管理及淘汰。
二、DHI样本采集与测定
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奶牛场的初期工作、 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二、乳脂率的测定与计算
常规的乳脂率测定方法,是在全泌乳期的 10 个月内,每月测定 1次,将测得的数值分别乘以 本月实际产乳量,然后将所得乘积累加,被总产 乳量来除,即得平均乳脂率,用百分率表示。 计 算 公 式 是 :
平 均 乳 脂 率 =
∑ ( F×M ) /∑M
∑为累计的总和,F为每次测定的乳脂率,M 为本月的产乳量。
项目五 奶牛产奶性能评定
知识要点
产奶性能的测定与计算 奶牛群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
授课人:刘宏
任务一 产奶性能的测定与计算
奶牛产奶性能评定包括:个体产奶量、群体产奶量、乳 脂率、前乳房指数、饲料转化率等。
一、产奶量的测定与计算
(一)个体产奶量 每头奶牛各泌乳期的产奶量是奶量统计计算的基础。 个体产奶量常以305天产奶量、305天校正产奶量和全泌乳 期实际产奶量表示。 1、305天产奶量:指自产犊后第1天开始到第305天为止的 产奶量。 2 、 305 天校正产奶量:对于泌乳期达不到 305 天,或超过 305 天而又无日产奶记录时,为了比较方便,将这些记录 的实际产奶量乘以相对系数,校正为305天近似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