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整理
(完整word)统计学原理知识点及公式,推荐文档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及公式第一章统计总论•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4.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5.国家统计兼有的职能第二章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2.统计调查的种类•3.统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4.统计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5.调查误差的种类第三章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2.统计分组的概念、种类•3.统计分组的关键•4.统计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变量分组的方法•5.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变量数列的编制基本步骤为: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
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
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组距= 全距÷组数全距= 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第四步:确定组限。
(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
)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间断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下限均包括在本组内”的原则汇总。
重叠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汇总。
因为有了“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对于离散型变量也经常采用重叠式确定组限的方法。
•6.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第四章综合指标•1.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2.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
相对指标包括: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4.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第五章 抽样估计•1.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和内容。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数据分组的关键在于。
2.一般说来,统计分组用于三方面:(1>;<2);<3)。
3.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有分组和分组。
4.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变量分布数列叫,其组数等于。
5.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
各组中点位置上的变量值叫。
6.组距式变量数列,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和。
7.已知一个变量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900,其邻组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和。
b5E2RGbCAP8.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和。
9.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和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和两部分组成。
10.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的工作过程。
p1EanqFDPw11.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整理先行步骤,它是在对数据分类或分组之前对和所做的必要处理,包括对数据的、和。
12.直方图是用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13.雷达图是一种的图示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2.为了反映我国经济中所有制成份的构成情况需要进行( >A经济成份分类B登记注册类型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 D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界限的确定有时会发生困难,这是由于( >A组数较多 B标志变异不明显C两种性质变异间存在过渡形态 D分组有粗有细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260 B 215 C 230 D 185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 D分组体系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8.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 >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 D汇总表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A变量分组 B属性分组C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A各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某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A上限所在组 B下限所在组C任意一组均可 D另设新组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A标志 B总体单位C统计指标 D统计对象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左方 B上端中部 C右方 D下方16.用组中值与次数求坐标点连接而成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 B条形图 C曲线图 D折线图17.按字母的顺序或笔画数的多少顺序排序的统计数据一般是( >A定类型数据 B定距数据C定比数据 D定序数据18.多指标的图示方法是( >A直方图 B条形图 C环行图 D雷达图19.变量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A分组标志和指标B分组标志和次数C数量分组标志数值和频数D品质分组标志属性和频数20.下列哪一种资料,适合编制单项数列< )A连续型变量且各变量值变动比较均匀B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值的种类数较少C连续型变量且各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D离散型变量且各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21.某组向上累计次数表示<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主要应用有(>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E研究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2.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所属的类型( >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C分组数列 D组距数列E等距数列3.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属性分组(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E宾馆按星级分组4.对统计数据准确性审核的方法有( >A计算检查 B逻辑检查C时间检查 D调查检查E平衡检查5.统计数据的预处理,包括( >A数据分类 B数据筛选C数据审核 D数据订正E数据排序6.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 >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D横行标题 E宾词7.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 >A单一表 B简单表 C分组表D复合表 E综合表8.统计数据的审核主要是审核数据的( >A准确性 B及时性 C完整性D适用性 E代表性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C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10.国民经济中常用的统计分组有( >A经济成分分组 B登记注册类型分组C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D三次产业分类E机构部门分类11.某厂100名工人按工资额分为800以下、800-1000、1000-1200、1200-1400、1400以上等五个组。
统计学原理-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反映个体量的原始资料是分散 的,不是集中的;是零碎的,不是系统的。根据这 些资料。人们难以从总体上分析和认识现象的数量 表现。
至于某些已经加工的综合资料,则往往由于资料在 分组方法、总体范围或指标涵义、口径、计算方法 等方面不同,而不能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也必须 先通过统计整理,才能据以从总体上分析社会经济 现象的数量表现,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
统计分组的作用
⒈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类型分组 ⒉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结构分组 ⒊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析分组
某地区2008年底各类工业企业数 按所有制性质分组 企业数(个) 比重(%) 全民所有制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 3204 1286 64.08 25.72
私营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
二、统计分组的要求和方法
统计分组的方法
2、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分组
经调查 ,某地年末货币流通量为 15.3亿元,比上年增加 4.5亿元。
按地区分组 甲县 乙县 丙县 丁县 合计 上期 36000 24000 28000 20000 108000 本期 52000 34000 41000 26000 153000 增减% 44.4 41.7 46.7 30.0 41.7
第三节 变量数列
一、变量数列的概念 分 类
品质标志数列
数量标志数列
连续型变量数列
离散型变量数列 单项数列 组距数列 等距数列 异距数列
按品质标志分组—品质数列,一般是单项式分组
某班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 按性别分组 男 女 合计 绝对数人数 30 10 40 比重(%) 75 25 100
某厂第二季度工人平均日产量 工人数 绝对数 比重(%) 10 15 30 40 20 115 8.7 13.0 26.1 34.8 17.4 100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第一部分常用公式第三章统计整理a)组距=上限-下限b)组中值=(上限+下限)÷2c)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d)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第四章综合指标i.相对指标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3。
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4。
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ii.平均指标1.简单算术平均数:2。
加权算术平均数或iii。
变异指标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2.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σ=3。
标准差系数:第五章抽样估计1。
平均误差: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2。
抽样极限误差3。
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第七章相关分析1.相关系数2。
配合回归方程y=a+bx3.估计标准误:第八章指数分数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1)数量指标指数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相对数变动分析:= ×绝对值变动分析:—=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①由时期数列计算②由时点数列计算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a.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统计学原理 第三章 数据整理与显示

4.数量(变量)分组
如,企业按产值分组
按数量标志进行的分组。
100万元以下 100 ~ 500 500 ~ 1000 1000万元以上
单项式分组 数量(变量)分组 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 在变量分组中, 一个组只有一个变量值。
如,居民家庭按子女数分组: 0 1 2 3 单项式分组适用于变量值变化范围不大、不同变量值个数 较少的离散型变量的场合。
10
22
20
22
30
27
主要步骤:数据------数据透视表------布局
EXCELL应用:单项式分组及汇总 日产量 22 23 24 25 26 工人人数 6 8 10 1 3 比重 20.00% 26.67% 33.33% 3.33% 10.00%
27
总计
2
30
6.67%
100.00%
主要步骤:数据------数据透视表------布局
600 ~ 700 700 ~ 800 800 ~ 1200 1200 ~1500
组 限 重 叠
499以下 500 ~ 999 1000 ~ 1999 2000 ~ 2999 3000及以上
组 限 不 重 叠
组限的划 分方法
不重叠组限(只适用于离散型变量) 重叠组限(适用于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
当为重叠组限时,交叉组限值遵循 “上限不在其内”的原则。
它适用于变量值变化范围较大、不同变量值个数较多 的离散型变量及连续型变量的情形。
组距式分组最为常见,进行分组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组限及划分方法
(2)组距与组数 (3)等距分组与不等距分组 (4)组中值
组距式分组的组限及划分方法
每组起点值称为上限,终点值称为下限。 工人按工资分组: 企业按人数分组: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程序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程序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①明确统计整理的概念、意义和内容;②掌握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方法和作用,了解分组的类型;③熟悉频数分布的概念、种类;④熟悉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注意组距数列中的一些基础知识;⑤熟悉统计表的构成和制表、填表规则。
二、教学时数:6学时三、教学重点统计数据分组的类型原则和方法、变量数列特别是组据数列的编制方法、统计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变量数列的编制。
五、教学方法基本知识通过案例结合E某CEL软件演示授课。
六、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统计数据整理概述和统计分组教学目的要求:理解数据整理的概念、种类理解数据整理的主要原则和内容掌握数据预处理的方法理解理解数据分组的涵义和类型教学重点:数据整理的原则内容统计数据分组的类型教学难点:数据的预处理、对数据分组概念的辩证理解授课时数:2学时第一节统计数据整理概述一、统计整理及其类型(二)数据整理的内容(2)根据研究目和统计分析的需要,选择整理的标志,并进行划类分组。
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重要内容和统计分析的基础,只有正确的分组才能整理出有科学价值的综合指标,并借助这些指标来揭示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5)对统计数据分门别类地系统积累。
三、数据的预处理其次,是检查各项目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地方。
例如,企业的净产值大于同期总产值就是明显的逻辑错误。
(2)计算检查即检查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规定,并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来检查各指标间的数字是否相互衔接。
通过上述审核,如发现有缺报、缺份和缺项等情况,应及时催报、补报;如有不正确之处,则应分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1)对于可以肯定的一般错误,应及时代为更正,并通知原报单位。
(2)对于可疑之数或无法代为更正的错误,应要求原单位复查更正。
(3)如果所发现的差错在其他单位也可能发生时,应将错误情况通报所有单位,以免发生类似错误。
(4)对于严重的错误,应发还重新填报,并查明发生错误的原因,若属于违法行为,则应依法严肃处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幻灯片(1)

如某班学生按年龄分组:17岁,18岁,19岁, 20岁, 21岁,22岁。
组距式分组
将作为分组依据的数量标志的整个取 值范围依次划分为若干个满足互斥性
和包容性的区间,用这些数值区间作
为组的名称。
某班学生统计 学原理成绩分 组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组距式分组中的一些概念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对教师 的分类
按性别分类
男性 女性
高级 按职称分类 中级 共计7组
初级 2+3+2
青年 按年龄分类
中年
复合分组体系
对教师 的分类
按性别 分类
按职称 分类
按年龄 分类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共计12组 男 2×3×2
女 高级
中级
初级 青年 中年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统计资料的再分组
• 统计资料的再分组就是把统计分 组资料按某种要求,重新划定各 组界限,再将资料中的单位数或 比重分布重新做出调整。
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 个体组合起来,在同一组内则保持着相同的性 质。
分组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25%
33%
分组前
分组后
42%
作用:1·区分事物的性质
例:按所有制性质划分,我国现有8种经济类型: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 澳台投资经济
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
统计整理 学的分类和汇总,使之成为系统化、
条理化的综合资料,以反映研究总 体的特征。
地位 是统计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前提 和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学原理与技能训练 第3章 统计整理

四、统计分组的方法 1.根据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两种 (1)按品质标志分组 例如按性别这一品质标志可将班级的学生 分为两组。 (2)按数量标志分组 如按成绩这一数量标志可以将班级学生分 为三组:60分以下为一组,60~80分为一组, 80分以上为一组。
2.根据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两种 (1)简单分组 按一个分组标志分组。 (2)复合分组 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重叠分组。如按性 别可以将人口分为两组,在此基础上又可以按 年龄将各组的人分为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 和老年组。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一)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整理方案 (二)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 1.逻辑审查: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审查数 据是否符合逻辑,内容是否合理,各项目或数 量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现象。 2.计算审查:是指审查调查表中的各项数 据在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上有无错误。如各分 项数字之和是否等于相应的合计数,各结构之 和是否等于1或100%等。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
一、统计整理意义 (一)概念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 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 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 化,从而得到表现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 料的统计过程。 另外,对于整理过的初级资料进行再 整理,也属于统计整理。
(二)意义 1.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 计分析的前提,它在统计研究中起着承前 启后的作用。 2.资料整理得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整 个统计研究任务的完成。不恰当的加工整 理,不完善的整理方法,往往使调查得来 的丰富、完备的资料失去价值,得不到正 确的结论。
表3 -3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向 上 累 计 向 频 下 数 累 计 频 数 频 率 频率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 频率 (人) (%) (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目前,您是否有离开学校的想法?(1)是 (2)否 6.请您按投入精力的多少,将下列三项活动排序?
(1)校内工作 (2)校外兼职 (3)生活琐事
第一位____ 第二位____第三位_____
问题序 号 1
统计预处理
原始数据或变量的转换
• 变量类型的转化 • 数学意义上的变量转化
第四节 分布数列的编制
保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次数分布 次数分布: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
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
的分布,就叫做次数分布。
频数(次数):各组单位数。
频率:各组单位数占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
2 3 4
5 6
项目名称 职务
年龄 从事专业 工作评价
是否打算 离开学校 按投入精 力排列
编码位置
编码意义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正高
2.副高
3.中级
4.其他
2-3 答卷人回答年龄
4-6 专业编码见附表
7
1.已充分发挥积极性
2.基本发挥了积极性
3.积极性有所发挥
4.完全没有发挥积极 性
8
1.是
2.否
9-11 1.校内工作 2.校外兼职 3.生活琐事
案例:对某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的调查,一共有32个 问题,我们摘录6个问题,来说明编码手册的编制.
1.您的职务? (1)正高级 (2)副高级 (3)中级 (4)其他 2.您的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从事的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对自己工作情况的评价?
字区间)来进行编码的方法.
例如:对某地市场上99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进行调查,在运用信息组吗编码法 对调查的信息进行编码时,首先对99种商品分组,再给每个组分配一个组码:
组别 百货组 食品组 家电组 服装组 其他组
名称码 01-30 31-50 51-65 66-80 81-99
表义式文编字编码码的法 常用方法
单身
1
女
2
中小城市 2
两人
2
县乡镇
3
三口之家 3
农村
4
四人以上 4
200以下
01
200-300
02
300-400
03
……
…
1000-1100
10
例如:在某项关于社会公众保险意识调查中,对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进 行了调查,运用分组编码法对有关信息编码如下:
编码的常用方法 信息组码编码法
把调查数据分成不同的组,给以一定的组码(数
表示各组标志值对
总体标志值所起 作用的强度
(
10)
fi
m
1
fi
i1
m
(2)(
fi
m
)1
i1
fi
i1
次数分布的作用
• 反映统计总体内所有总体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同类总体不同的分布状况差异反映了它们的性 质差异。如各班成绩分布。
• 对某随机现象的重复观察,频率分布可以渐近 反映其统计规律。
分布数列
资料审核
• 全面审核
审核调查单位的全面性、审核调查项目的全面性
• 准确性审核
逻辑审核、计算技术审核
编码和录入的质量控制
• 编码工作的质量控制
• 录入工作的质量控制
缺省数据处理统计预处理
以样本统计量代替缺省值 以统计模型计算的估计值代替缺省值 缺省值样本删除 缺省值样本保留
加权处理
统计预处理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加权,使样本更具代 表性。
录入
数据录入就是将问卷或编码表中的每一个项 目对应的代码读到磁盘中,或通过键盘直接敲 入计算机中的工作过程。
方式:
程序录入 光电扫描录入
数据净化
数据净化指通过计算机处理错误的或不合理 的数据以及进行一致性检验。
方式:
统计软件:SPSS、SAS
第三节 统计汇总的质量 控制
保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第三章 统计整理
保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学习目标
• 明确统计资料整理的涵义和作用 • 了解统计整理的内容和程序 • 掌握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一般 问题
保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整理
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 组和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成为能 够反映总体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综合 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编码
编码
将调查表或调查问卷中的各个项目转化为数字符号的过程。
事前编码 事后编码
适用封闭性问题 适用开放性问题
顺序编码编法码的常用方法 又称系列编码法。只用一个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并按 照一定的顺序用连续数字或字母进行编码的方式。
例如:根据某项对家 庭月度消费支出的调 查,对家庭月度消费 支出分为四个档次: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统计整理的内容
缺点:
费时费
统
统计分组
力
计
整
理
统计汇总
逐级汇总
集中汇总
就是在统计分组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的标志归 属,把总体各单位归纳到各组中,计算出各组和总体 的单位数和标志值。
优点:满足 各层次的需
要
优点:速度 快
层次少
缺点: 有错不 易查找
统计整理的程序
分布数列:将各组组别的名称与相应的频数和 频率,依次排列起来形成的数列称为次数分布 数列。简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次数分 配数列。
作用:反映总体中所有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态 和分布特征。
分布数列的构成要素
小于500元 500元—1000元 1000元—1500元 1500元以上
编码的常用方法
分组编码法
又称区间编码法,是根据调查数据的属性特点和处理要 求,将具有一定位数的代码单元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的
数字均代表一定的意义。
性别
居住地
家庭人口数
月收入水平
回答 编码
回答 编码
回答
编码
回答
编码
男
1
大城市
1
1. 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 2.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3. 对调查数据进行编码及录入 4. 分组汇总原始资料 5. 编制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
第二节 统计汇总技术
保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统计汇总的内容
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汇总主要包括:审 核、编码、录入、数据净化、逻辑检查运算以 及编制和打印汇总表、统计图等。
又称助忆编码法,它用数字符号等表明编码 对象的属性,并依次方式对调查数据进行编 码的方法.
例如:用180BXJ表示容量为180升的进口电冰箱.其中180为冰箱的 容量, BX表示冰箱. J表示进口.
编码手册的编制
也称编码表,是用来进行数据编码的工作手册,包括 四个项目:问题顺序号,每个调查项目的预置代码位置, 项目名称,内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