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报word数学手抄报模板

合集下载

【优选word模板】卡通可爱简洁数学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

【优选word模板】卡通可爱简洁数学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

长度 面积单位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巧妙面积小技巧分析:要求小正方形的面积就必须知道小正方形的边长,只能通大正方形来求。

把小正方形分割成四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求出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40÷4=10平方厘米,又知道每个小长方形的宽是2厘米,从而求出小长方形的长是10÷2=5厘米,也就可以知道小长方形的边长是5-2=3厘米。

一、“凑整法”:把可以凑成整数的数放在一起计算,如果没有可以直接凑成整数的,想办法找出来。

24+44+5652+6945-18+1945—18—19二、基准数法:在所有的数字中找到以某一个(或这些数都接近的某个整十、整百数)为基准,其他的数字向它靠拢。

23+20+19+22+18+21102+100+99+101+98面积计算公式的简单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椭圆的面积 S =πab 的公式求椭圆的面积。

a =b 时,当长半径a =3(厘米),短半径b =2(厘米)时,其面积S =3×2×π=6π(平方厘米)。

数学小报_手抄报_模板_数字绕口令

数学小报_手抄报_模板_数字绕口令

数字绕口令
小兔子,开铺子,
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三根小绳子,四只小匣子,五管小笛子,六条小棍子,七个小盘子,八颗小豆子,九本小册子,十双小筷子。

数学名言
1.二分之一个证明等于0。

——高斯
2.在数学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够被证明的东西。

——罗素
3.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4.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维特根斯坦
数学谜语
谜题1:东坡游春(打一数学家)谜题2:1246789(打一成语)
谜题3: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谜题4:三十分(数学名词)
谜题5:羊打架(打一数学名词)
你来猜一猜
老师出了一道题:8÷2=?
随后问大家:"8分为两半等于几?" 皮皮回答:"等于0!"
老师说:"怎么会呢?"
皮皮解释:"上下分开!"
丁丁说道:"不对,等于耳朵!"
老师:"哦?"
丁丁回答:"左右分开呗!"
小朋友你来猜一猜是多少呢?。

大学生数学小报手抄报A4模板

大学生数学小报手抄报A4模板

大学生数学小报手抄报A4模板标题及主题
- 标题:大学生数学小报
- 主题: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
目的
- 激发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提供有趣的数学知识和问题
布局设计
- 使用A4纸,横向排列
- 分为三栏
内容安排
第一栏
- 标题:数学趣闻
- 内容:以小故事、趣闻轻松介绍数学知识,使读者产生研究兴趣
第二栏
- 标题:数学问题
- 内容: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并给出简洁明了的解答方法,鼓励读者动手尝试解答
第三栏
- 标题:数学应用
- 内容:介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示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使用建议
- 小报内容应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
- 可以使用插图、图表等形式来辅助理解
- 吸引读者的目光,使用有吸引力的标题和排版
- 定期更新,保持新鲜感和持续吸引读者的兴趣
颜色和装饰
- 使用明亮、鲜艳的颜色作为背景,增加小报的吸引力
- 通过运用简单的图案和装饰,突出数学的特色
结语
这份手抄报模板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有趣的数学知识和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通过制作精美的手抄报,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数学,发现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

---
注意:本手抄报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设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编。

著名数学家数学小报手抄报(4套)

著名数学家数学小报手抄报(4套)

主要荣誉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建国六十年来,“感动中国一百人物之一”。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个人贡献华罗庚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岁),犹太人,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

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为世界四大数学家。

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

【精品】三年级小学生手抄报模板数学小报(03)-A3模板

【精品】三年级小学生手抄报模板数学小报(03)-A3模板

1.二分之一个证明等于0。

—— 高斯
2.在数学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够被证明的东西。

—— 罗素
3.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 爱迪生
4.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维特根斯坦
数学名言
老师出了一道题:8÷2=? 随后问大家:"8分为两半等于几?"皮皮回答:"等于0!" 老师说:"怎么会呢?" 皮皮解释:"上下分开!" 丁丁说道:"不对,等于耳朵!" 老师:"哦?" 丁丁回答:"左右分开呗!"小朋友你来猜一猜是多少呢? 你来猜一猜 数学(汉语拼音:sh ù xu é;希腊语:;英语:Mathematics),源自于古希腊语的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数学叫作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是六艺之一(六艺中称为"数")。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

数学起源。

数学小报_手抄报_模板_数学起源

数学小报_手抄报_模板_数学起源

耐人寻味的数学比喻1、爱因斯坦的成功等式:有一个青年人,请爱因斯坦说出成功的秘诀。

爱因斯坦写出了一个公式:A=X+Y+Z ,并解释道:“A 代表成功,X 代表劳动,Y 代表适当的工作方法。

”青年人以为最大的秘诀在最后一项,就迫不及待的问:“那么,Z 代表什么呢?”不料,爱因斯坦回答道:“Z 代表是少说废话!”2、爱迪生的天才等式: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回答什么是“天才”时说:“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数学小游戏美籍华人发明了一种用扑克牌算24的游戏。

这一游戏一出现,就立即风靡全美。

用一副扑克牌中的A 、2、3……10共40张牌。

洗牌后每人轮流取10张,然后每人每次出一张牌,要用+、-、×、÷以及括号计算得到24。

谁先讲出算式,4张牌就归谁。

如讲的算式是错的,就要 另外拿出两张牌,其他3人则可以每个人取回2张牌。

如出示的4张牌上的数确实无法算出24,那么每人取回自己出的牌。

当4人中有一个人手中没有牌时,谁剩下的牌最多谁就取得胜利,玩一玩吧! 数学的起源 远在1万5千年前人类就已经能相当逼真地描绘出人和动物的形象。

这是萌发图形意识的最早证据。

后来逐渐开始了对圆形和直线形的追求,因而成为数学图形的最早的原型。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又逐渐产生了计数意识和计数系统,人类摸索过多种记数方法,有开始的结绳记数,用石块记数,语言点数进一步用符号,逐步发展成数字。

图形意识和计数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产生了度量意识。

这一系列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数学这一门学科,它包括算术、几何、代数、三角、微积分、统计和概率等各个分支,且还在不断发展下去。

数学小报二年级上册模板

数学小报二年级上册模板

数学小报二年级上册模板一、标题区。

“趣味数学乐园”(用彩色粉笔或者彩色笔写得大一些、可爱一些,可以画一些卡通图案在周围,如数字宝宝在乐园里玩耍)二、知识点区。

1. 乘法口诀。

- 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 + 3+ 3+ 3 = 12,写成乘法算式就是3×4 = 12或者4×3 = 12。

- 乘法口诀表(重点写一部分,如1 - 5的乘法口诀)- 一一得一。

-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2. 角的认识。

-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角,像三角尺上就有三个角。

- 角分为锐角、直角和钝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其他角来判断是什么角。

3. 长度单位。

- 我们学了厘米(cm)和米(m)。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像铅笔的长度;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像教室的长度。

- 1米 = 100厘米。

三、趣味数学区。

1. 数学小故事。

2. 数学小游戏。

- 猜数字游戏:一个人心里想一个1 - 100之间的数字,另一个人猜。

猜的人如果说的数字比心里想的大,就说“大了”,如果小就说“小了”,直到猜中为止。

四、数学小练习区。

1. 乘法练习。

- 2×3 =.- 4×5 =.- 3×1 =.2. 长度单位填空。

- 铅笔长约15()。

- 教室的门高约2()。

3. 角的判断(下面的角是什么角,在括号里写出来)- (锐角)- (直角)- (钝角)(画出三个不同的角让学生判断)。

数学小报手抄报的模板简单完整

数学小报手抄报的模板简单完整

数学小报手抄报的模板简单完整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

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

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祖冲之的祖父名为祖昌,在宋朝搞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

祖冲之短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于了不少书,人家都赞扬他就是个博学的青年。

他特别嗜好研究数学,也讨厌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转的情况,并且搞了详尽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时工作。

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存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去制订历法。

至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存有非常大进步,但是祖冲之指出还比较准确。

他根据他长期观测的结果,编定出来一部代莱历法,叫作“大明历”“大明”就是宋孝武帝的年号。

这种历法测量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量的差距只有五十秒;测量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量的差距没一秒,可知它的准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

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

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

”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

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小知识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当时
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

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
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

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

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数学小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

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
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
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
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现在,阿拉伯数字已成
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