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

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共3课时1.通过列表对比的方法,分别准确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
2.运用教具或教室内的物品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精确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3.掌握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的相关知识。
4.昼夜更替、时差产生的原因;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
5.晨昏线的判断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及日期变更规律。
6.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7.学会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在实际中的反映及相关的应用案例。
8.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及划分。
9.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所学知识正确解释实际生活常见到的地理问题,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
2.确定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建立空间概念。
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4.昼夜更替、时差产生的原因;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
5.晨昏线的判断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及日期变更规律。
6.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昼夜更替、时差产生的原因。
3.晨昏线的判断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及日期变更规律。
4.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5.空间概念的建立。
––––––––––––––––––––––––––––––––––––––––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春秋分夏至冬至知识点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光线与____ ____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_____ ___。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______ __,称为______ __。
2.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从____ ____向______ __递减。
知识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于________,北半球各地昼________夜________,且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_,夜越________,北极附近出现________现象。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1.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doc

一、学习目标1、 了解地球的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
2、 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 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 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一)教学重点1、 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难点1、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 季节更替4、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应用二、自学导航(A 级,必做)(一)、讨论并完成下列问题:1、 图中的近廿点是—,远LI 点是—,2、 地球公转到近LI 点附近的时间是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慢)3、 地球公转到远LI 点的时间是—,此时 地球公转速度较 o (快,慢) 4、在图中标出夏至廿、冬至廿、春分LI 和秋分LI 时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如上图,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大约在点A 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正在自北向南移 动。
同样的道理,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今天,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
如果是你的生口那一天呢?请大家讨论并完成下表 U 期太阳直射的半球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3月21日〜6月22 U 6月22日〜9月23 |_| 9 月 23 口~12 月 2212月22廿〜3月21 U三、 自学检测1、 白春分LI 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或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 夜长,纬1.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班级 姓名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太阳直射点在地表变化示意图度越高,昼越夜越o2、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旺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
3、在春分口和秋分口,太阳直射,全球各地昼长夜长。
4、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己确定,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假口,下列传统节日中,大连地区白昼最长的是A、春节B、清明C、端午D、中秋四、知识园地五、我的收获。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2、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实际分析问题。
3、通过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的学习,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地理问题,
并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4、初步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树立唯物主义理念,培
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过程】
【激趣导入】2010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金谷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
2011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
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小院阳光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
一、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
(1)、什么是太阳高度?
(2)、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合作探究】
(1)地球上总有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且以直射纬线为中心,南北对称。
(2)某条纬线与太阳光直射纬线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纬差
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计算楼距
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楼距越短,纬度越高,楼距越长。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掌握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气候的影响;
3. 能够诠释为什么地球会有四季的变化。
二、导学内容
1.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什么?
2. 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气候的影响;
3. 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
三、导学步骤
1.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约为365.24天,形成了一年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气候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这就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较遥时,气温较低,形成寒冷的冬季;当地球靠拢太阳时,气温升高,形成温暖的夏季。
3. 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使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有所变化。
在春分和秋分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气温适中,这时候是春季和秋季;而在夏至和冬至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遥,气温较高或较低,这时候是夏季和冬季。
四、导学反思
通过进修地球的公转运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以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干系。
地球的公转不仅影响着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也对生物圈和人类生活产生着深遥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地球运行规律的理解。
1.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应用。
2.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划分方法。
3.了解五带的划分。
[重点难点]:1、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一、回归教材1.昼夜长短的变化(表格中节气按北半球)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_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状况);(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_________________,夜________,北半球则相反(昼夜长短变化);(3)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向南昼时越长,南极点附近有极昼,在北极点附近有极夜;(4)纬度越高,全年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_________。
3、昼夜长短的时间计算(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2.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1)概念:正午太阳高度是指地方时_______点时某地太阳光线与地球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该地一天中的_______太阳高度。
(2)同一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同一经线上由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递减。
(3)季节变化(4)规律:(1)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只有一个,它是一天中无数太阳高度中最大的一个值,此时地方时为____点。
(2)纬度变化规律3.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季节变化。
(2)四季划分(以北半球为例)(3)、不同纬度的季节更替: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高纬度地区:全年皆___,季节更替_________;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_________。
(4)五带的划分二、探究问题1、白夜是漠河独有的自然奇观。
在中国方圆960万平方千米的大地上,漠河位于祖国的北端,由于纬度高,随着季节的变化其白夜之景十分壮观。
因此游人多称漠河为“不夜城”。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地球公转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差异;2.会判断、描述某一节气(或某一季节)全球昼长的分布状况,并学会绘制和判读昼长分布的直角坐标系图;3.理解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并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和阅读有关日出日落时间的直角坐标系图。
【知识整理】一、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如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绘图区:二、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如海口﹥广州﹥上海绘图区:三、涉及的公式:1.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可以是地方时或区时)2.日出时间=12—昼长/2(即正午地方时...12时减去昼长一半(上午)的时间,因此所算时间为地方时)日落时间=12+昼长/2(即正午地方时...12时加上昼长一半(下午)的时间,因此所算时间为地方时)3.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此公式中的日出日落时间都为地方时)【例题演练】例1: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完成(1)—(3)题。
(1)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3)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A.0<Pa/Pb<1 B.Pa/Pb=0 C.Pa/Pb=1 D.Pa/Pb>1例2: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该城市的经度为A.123.5°E B.112.5°E C.127.5°E D.135°E【课后巩固】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
(完整版)地球公转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学法指导】1、独学〔15分钟〕〔1〕读课本及相关资料用黑色笔做相关标记。
〔2〕填写导学案。
2、对学〔5分钟〕相互检查预习结果,提出预习疑问。
3、群学、小组展示〔2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老师补充指导〔5分钟〕。
【自学导航】梳理主干知识一、地球公转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地球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_______________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2、旋转中心:___________3、周期:一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4、速度5、沿着地球公转的方向,从远日点——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____再变_____.(选:快慢)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过地心且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_;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____________。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_________,最南到达______________。
北半球__________(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__;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__________〔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冬至日〔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__;到了__________,太阳再次直射23°26′N。
1.4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意义导学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商务星球版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第二课时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判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情况、比较太阳光照射情况的差异,了解为何会产生四季的变化。
2.说出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及地理特征。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判读北半球二分二至的昼夜长短情况,了解四季的变化原因及五带的划分。
2.学习难点:通过观察课堂实验并结合生活实例,说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三、知识梳理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任务一】自主学习填写图一下方对应填空。
【任务二】合作探究完成图二、图三下方对应填空。
光照图图一图二图三节气太阳直射纬线北半球昼夜昼夜昼夜昼夜长短状况北极圈及其以出现现象出现现象昼夜北昼夜状况太阳高度角:是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热量越,气温就越。
【任务三】根据实验演示结论完成以下填空。
一年中,昆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的现象出现在日,昆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的现象出现在日。
3.四季的变化【任务四】阅读课本P20,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填空。
在北半球,一般把包括春分在内的三个月划为春季,把包括夏至在内的三个月划为夏季,把包括秋分在内的三个月划为秋季,把包括冬至在内的三个月划为冬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是的。
4.五带的划分【任务五】请思考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及地理特征,并完成以下填空。
地球上的五带二、思维提升1.请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未来两个月,昆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什么样的,昼夜长短情况会如何变化?2.据观察,我们学校的教室多设计为窗户朝南,门朝北,楼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也都向南方倾斜,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
知识回顾
为什么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北半球反而是冬季,而位于远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季?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一: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为什么会变化?
学习知识
1、阅读教材P16内容,明确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并图示说明。
太阳光线与地
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________________ 。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叫做。
2、读如下表格,你能否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如下关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0-|当地地理纬度土太阳直射点所在纬
度|(同半球相加,不同半球则减)。
1、结合前面所学,借助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讨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由于___________ 的存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作______________ 运动,所以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也不断在随之变化。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与当地所在纬线距离越 ______________ ,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直射点所在 纬线与当地所在纬线距离越 _,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运用知识
1、 下列现象不属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 昼夜交替
B.地方时
C.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 某南极科学考察队于冬至日测得一天中的太阳高度如下图,且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
间为0点,则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
A. (43 ° 26'N, 60 ° E)
B. (63
C. (43 ° 26'S, 60 ° E)
D. (63
♦自主探究二: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如何变化? 学习知识
1、 阅读教材 P16 1 — 3-6 “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图,分析这两天的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
度变化的规律。
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 ___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由 ________ 向_递减。
2、 阅读探究一所给表格,讨论分析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夏至日,太阳直射 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递减。
冬至日,太阳直射 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由 _ 向_递减。
小结: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 太阳高度 ______ 。
______________ 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 90°。
运用知识
1、6月22日,有关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最大值
26'S , 60° W) 26'N, 60° W)
B.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C.赤道以北至北回归线间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最大值
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2、冬至日时,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海口
B. 汕头
C. 上海
D. 北京
♦自主探究三: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如何变化?
学习知识
1、认真读P161-3- 6图与P 171 —3-9图,讨论分析全球在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特点。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 __________ , 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其他地区正午太阳
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2、认真读P 171 - 3-9后两幅图,讨论分析全球在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特点。
夏至日,太阳直射 __________ , 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 __________ , _____ 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认真读P171-3- 7图,结合我们泰安实际,分析泰安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何随季节变化?
泰安位于 _____ 半球_____ 纬度地带。
________ 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此后由于
断向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_。
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_______ 时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此后由于不断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又逐渐变_。
运用知识
地球上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的地区
B.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的地区
C.南回归线以南,南极圈以北的地区
D.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地区
我的收获:
2、自测自评:
一、选择题:
1、6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方位于()
A.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
B. 北回归线与北极之间
C.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D. 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2、当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四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高值的有()
A.华盛顿E.新加坡C.悉尼D.巴西利亚
3、太原市一幢窗口朝南的楼房,在下列日期中房间内得到的太阳光面积最大的是()
A.1月1日
B.3 月23日
C.6 月1日
D.8月1日
4、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A.北方平原多土地宽
B. 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比南方小
D.北方冬季气候寒冷,比南方更需要阳光图中数字为甲、乙、丙、丁四地
5、6月22日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就纬度位置而言()
A.甲地可能在北半球也有可能在南半球
B•丙地纬度肯定高于乙地
80" 60" 20'
C.乙地地球自转线速度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甲地
D.丁地肯定在寒带范围内
二、读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状况示意图(图1 —4),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数字①的虚线
2、图中标有数字②和③的两条线(面)
所形成的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_ 。
3、图中④⑤⑥⑦四个地点中,在这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低值的地点
有______________ 。
4、图中④⑤⑥⑦四个地点中,此时正处在黑夜中的地点有
5、从这一天到次年的1月初,地球运行到了一年中公转速度较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