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休闲农业与文化的融合
休闲农业课程总结

休闲农业课程总结一、引言休闲农业是一种结合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和休闲娱乐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休闲农业课程旨在通过培养学员对农业的兴趣和了解,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和农村文化的认知,同时也为农业经营者提供了一种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方式。
本文将对休闲农业课程进行总结和探讨。
二、休闲农业课程的意义1.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课程引导人们亲近自然,增强对农业的认知,提高对农产品的尊重和理解,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丰富农村文化。
休闲农业课程将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休闲观念相结合,通过农事体验、农产品品尝等活动,让学员了解农村文化的魅力。
3.提供农村就业机会。
休闲农业课程的发展为农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回归农村,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休闲农业课程的内容休闲农业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农业观光农业观光是休闲农业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参观农田、农场、农产品加工厂等,学员可以亲身感受农业的魅力,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
2. 农事体验农事体验是休闲农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员可以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农产品的采摘等活动,亲手体验农业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3. 农产品品尝农产品品尝是休闲农业课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品尝农产品,学员可以了解农产品的特点和营养价值,同时也可以增进对农产品的兴趣和认知。
4. 农村文化体验休闲农业课程还包括农村文化体验。
学员可以参与农村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了解农村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四、休闲农业课程的效果评估休闲农业课程的效果评估是衡量课程成效的重要手段。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学员对农业的兴趣程度、对农产品的认知水平、对农村文化的了解程度等。
1.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员对休闲农业课程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2. 学习成果展示学员可以通过展示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评估他们对农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口头交流通过组织学员之间的口头交流,促进他们对农业知识的深入思考和交流,从而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如何把农耕文化融入到休闲农业创意中

如何把农耕文化融入到休闲农业创意中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休闲农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发展形式,强调农业与旅游、休闲、文化等融合发展,注重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多样化经营。
将农耕文化融入休闲农业创意中,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体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村地区的发展。
一、展示农耕文化的历史与精神1.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或展览馆,展示和介绍农耕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变迁。
通过展示农具、农艺、农耕技术等展品,让游客了解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传统知识。
2.设立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或观光农场,让游客亲身参与农耕体验。
组织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如播种、耕作、收割等,让游客感受到农耕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二、融入传统农耕技术和农艺1.启动传统农耕技术和农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邀请老农民或专家现场演示和分享传统农耕技艺,让游客了解并学习传统技术。
比如制作农耕工具、耕作方法、土壤保育、农作物种植等。
2.在休闲农业创意中广泛运用传统农耕技术和农艺。
比如在农田里设计古代农具为主题的景观、利用传统农具进行人工种植或耕作、让游客参与传统农耕仪式等。
通过这些创意,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农耕文化的神韵和历史。
三、弘扬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念1.强调尊重自然和生态环境。
将自然环境纳入休闲农业创意中,让游客感受到农耕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比如设计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农业等。
2.强调勤劳、奉献和家庭观念。
通过农耕体验、农作物采摘等活动,让游客体验到农耕文化中的劳动和奉献精神,增强他们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四、推广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的融合1.引入现代技术与农耕文化相结合。
例如利用智能技术管理农田或农作物,同时保留传统农耕文化的元素,让游客体验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2.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农耕文化产品。
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产品,如农民画、农耕手工艺品、农村美食等。
农家乐的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融合

农家乐的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融合一、农家乐的起源和发展农家乐起源于中国农村传统,是农民用自家的农田、农舍和农业生产开展农家休闲和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人口增加,人们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渴望日益增加,农家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休闲方式。
二、农家乐的文化传统农家乐在文化传统方面承载着丰富的农村文化。
农民的节日庆典、民俗习惯以及传统饮食、歌舞等元素都成为了农家乐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比如,农村的农耕文化、农事仪式和对土地的崇拜等都通过农家乐得以传承。
三、农家乐与现代农业生产的结合农家乐不仅是观光休闲的场所,也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创新形式。
现代科技在农家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农家乐不仅有农田的美景,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展示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成果。
四、农家乐的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农家乐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的调整,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农家乐的发展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理念,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作出了贡献。
五、农家乐的文化创意和传统保护农家乐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通过农业生产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农家乐中,使农民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得以保护和传承。
六、农家乐的民间艺术表演和手工艺品传承农家乐是农民展示民间艺术表演和手工艺品的重要场所,通过表演民间舞蹈、音乐、戏剧等形式,传承了农民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农家乐还鼓励农民发展手工艺品制作,使得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和弘扬。
七、农家乐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与文化旅游发展密切相关。
农家乐通过提供独特的民俗体验、传统文化参观和手工制作体验等活动,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文化旅游的融合使农家乐成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重要连接点。
八、农家乐的经济效益和就业创业机会农家乐的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

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1. 引言1.1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定义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是指将传统农业与现代休闲观光产业相结合,在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之间建立起一种融合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以农业为基础,突出了休闲观光的特色,致力于提供给游客一个放松身心、体验农耕生活的机会。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旨在通过农业观光、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形式,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过程,感受田园生活,体验农民劳作,增强对农业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定义不仅是单纯的农业观光,更多的是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相结合,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农业产业形态。
在这种模式下,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功能,而是融入了休闲、旅游、文化等元素,为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定义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的传承和创新,更是对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尝试,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思路。
1.2 研究意义的内容如下: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改进是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如何培养具有现代农业观念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可以为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持。
优化市场营销策略可以帮助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更好地吸引游客和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研究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并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分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是指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通过生产农特产品、提供观光体验和农家乐服务等方式,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生活、自然环境和乡村文化的需求。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也可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中,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旅游的结合是关键。
农业生产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打造特色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农文旅融合的六种方式

农文旅融合的六种方式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乡村的注重度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向乡村进行旅游、观光、休闲,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农文旅融合的六种方式。
一、文化与历史相结合农村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巨大,可以通过陈列、展览和实物演示等方式展现出来,吸引游客做更多的发现和了解。
比如异域风情、民俗文化等,都可以从中探索发掘出更多的特色文化,让游客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内涵。
二、医疗与养生相结合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身体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利用现代医疗理念和传统中医养生知识,展示出农业生态环境中所涵盖的瑰丽的自然资源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游客可以同时了解农业生态环境与养生知识,一举多得。
三、农业与美食相结合众所周知,农业和美食联系十分紧密,农村的“农家乐”也是享誉全国。
游客除了可以了解到农业生态系统以外,也可以品尝到农村地道的美食。
把农业和美食结合起来,可以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同时,这也为该农村的餐饮业经营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四、自然生态与生态科普相结合自然生态的美好可谓每个人所向往的,通过建设以农业生态为基础进行保护与管理的度假村、游乐园、主题公园等等,可以让游客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在游玩过程中,通过简单易懂的生态科怕知识科普让游客了解自然和生态的知识,变味科学教育的方式之一。
五、休闲娱乐与文体活动相结合让游客体验农村的休闲娱乐和文体活动,可以增加游客在农村地区的停留时间。
比如农家乐的音乐晚会、乡村旅游节等活动,将农村的消闲娱乐与文体活动相结合,实现旅游与文体融合,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六、文化遗产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现代艺术是文化遗产的一种美好诠释,通过艺术作品的展览,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艺术与文化的融合。
比如小镇音乐节、乡村画展等活动,增加了游客对文化的理解和对艺术的认识。
总之,农旅文化融合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更多的美好和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能增强游客的参与度,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到农村生态环境与文化内涵。
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指将农业、文化和旅游三个领域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以下是对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1. 加强农业文化宣传:通过举办农业文化节、农民画展等活动,宣传农业文化和乡村风情,吸引游客,提升农村形象和知名度。
2. 发展农业主题旅游:利用农田、农庄等资源,打造农业主题景区,提供种植、采摘、制作等农业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农业生产过程。
3. 构建农产品直供平台:建立起农产品直供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游客,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4. 推动农业观光农庄发展: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和农房改建成农庄,提供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服务,实现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5. 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推出乡村文化游、乡村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
6.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创办文化创意企业,推动农民从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制作等工作,提高农民收入。
7.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8. 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9. 加强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设施,提升农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10. 加强农村旅游人才培养:加强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提高农村旅游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农业、文化和旅游三个领域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同时,农民也应主动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积极参与农业文化和旅游活动,提升自身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
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及简析

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及简析一、农文旅融合发展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目标。
二、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农文旅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面,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许多农业园区和农村地区都积极开展观光、采摘、农家乐等旅游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另一方面,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也日益紧密,许多地区将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到旅游项目中,丰富了旅游的内涵。
然而,农文旅融合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导致资源开发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其次,一些地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缺乏特色和创新,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最后,一些地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手段,导致知名度不高、客流量不足等问题。
三、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农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如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最后,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农文旅融合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机遇。
首先,随着国家对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预测未来,农文旅融合发展将继续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多元化和个性化将成为未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其次,科技和创新将成为未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最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于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找出农村地区文化和体育资源与旅游业结合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农村地区的农民、农业合作社、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游客为主要调研对象,收集问题和需求。
三、调研内容与结果1. 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较为薄弱,缺乏与旅游业结合的有效运营模式。
其次,文化表演和展览的质量和水平不高,无法吸引游客持久停留或反复观赏。
最后,对本地历史、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不够重视。
2. 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调查显示,农村地区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较为有限。
在农村,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缺乏专业的体育教练和培训机构。
此外,运动赛事的组织和宣传工作不足,无法吸引游客到农村地区参与体育活动。
需要增加运动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提高农村体育活动的水平和吸引力。
3. 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农村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农村地区天然的景观和环境优势可以吸引游客,农村旅游也符合现代人群对健康、自然、新鲜体验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文化和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多样性,并推动农产品加工和特色农业发展,提升农村旅游体验的整体水平。
四、建议1. 加大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重点打造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提供表演、展览、手工制作等文化体验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2. 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和培训工作,提供更多的运动场所和设备,吸引专业体育教练进驻农村,开展体育赛事和培训活动,提升农村体育活动的水平和吸引力。
3. 推动农村旅游与农产品加工和特色农业的深度融合,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村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休闲农业与文化的融合
摘要:
文化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必不可少的内涵,文化的主要类型有民族文化、异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物产文化、农事节庆文化、饮食文化、作物文化、图腾文化等。
乡土文化源远流长,点多面广,题材多样,农村各种民俗节庆、工艺美术、民间建筑、民间文艺、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都赋予其浓厚的乡土文化特色。
农家生活、耕作方式、传统习俗、地方手工艺品、名特优农产品,以及原生态的乡村风貌,这些都为发展具有乡土特色的休闲农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休闲农业,文化,融合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休闲农业历经20多年,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
然而,休闲农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文化内涵,重复建设不具当地特色的现象比较严重。
休闲农业要健康持续地发展,需要深入挖掘农业文明和地方特色文化,注入文化内涵,赋予休闲农业更为鲜明的文化特征。
只有融合了文化的休闲农业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推手。
快速发展的休闲农业如何融入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市场美誉度。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宣传农耕文化
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和深厚的农业文明。
休闲农业很需要展现中国特色的农业文化底蕴,让人们特别是都市居民
在休闲体验中提升精神境界。
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适应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创造的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丰富博大的农耕文化,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它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教训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休闲农业园,可以通过展示厅展示各类实物、文字图片、雕像、影视等来向旅游者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农耕历史文化,给予旅游者教育和启迪。
此外,通过体验区让更多的旅游者特别是青少年旅游者能够亲身参与例如磨豆腐、织布、耕地等传统手工及农事活动,以此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此外,举办节庆活动,扩大农耕文化的宣传,都是提高休闲农业园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甘肃庆阳市素有“陇东粮仓”的美誉,悠久的周祖农耕文化为其带来勃勃生机。
2009年庆阳举办了周祖农耕文化节。
此次文化节的举办充分展示中华了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最新农业成果,突出了甘肃地方特色,打响了知名度。
2.传承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饮食文化,而
我国在饮食方面由于地理位置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等造成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比较注重吃。
相信大部分人都一样,每当去一个地方游玩,肯定少不了寻找当地的美食,而我国地大物博,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美不胜收,每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倾向,而各自将这些精妙的技艺发展成了一种习俗,一种文化,这使得无数食客流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 挖掘民俗文化
浙江省金华市政府农办副主任徐进科认为,特色文化是农家乐的灵魂。
农家乐姓“农”,是土色土香的“下里巴人”,但是,农家乐也很需要文化。
如果不注重挖掘当地特有的乡土文化、民俗生活、风土人情为底蕴的人文资源,为农家乐注入文化内涵,是难以真正吸引游客的。
可见民俗文化对于休闲农业的重要性。
民间音乐戏曲、乡间传说故事、民俗运动项目等等都蕴含着乡村浓厚的历史文化,都是创意出民俗产品的元素。
民俗农庄或民俗文化村内设计开展体现当地民俗民风的旅游项目,让旅游者在休闲观光的同时体味到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我国土家族民间的文学艺术形式颇为丰富,山歌史诗特别出名。
比如,“毛古斯”,反映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的生产生活,如打猎、捕鱼等。
表演形式以对白为主,有时还要穿插合唱或对唱,在坪坝中表演。
演员与观众混合为一,观众也可以插进去打诨,共同演唱。
这
种民俗表演寄于旅游的方式,既能满足旅游者好奇心和参与心,也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弘扬,值得大力提倡。
4. 展示物产文化
休闲农业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注重农产品、工艺美术品的包装、销售,研发并制作特色农家美食,提高休闲农业的附加值,成为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收入的助推器。
例如,杭州西湖龙井具有独特的龙井茶文化,因而“龙井问茶”成为杭州新十景。
旅游者来到茶园,欣赏清新的乡间美景同时,可亲自采茶泡茶,同时了解“龙井问茶”的历史典故和茶文化知识。
茶园实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休闲旅游业结合,而且能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各类物产节庆也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宣传效果。
北京“金福艺农”都市农业生态园充分利用自身地理和气候条件,精心栽培出牛奶香浓郁的牛奶草莓并举办了草莓节,让更多的旅游者体验到了观光、采摘、摄影等休闲乐趣。
5. 点缀建筑文化
建筑风格是外在吸引力之一。
建造休闲农业园区时应该利用乡村古民居、古桥等现有资源,并增加仿古建筑,来体现当地乡村建筑文化艺术,突出展现当地新农村的风貌。
著名的徽派建筑就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散落在古民居村落里如西递宏村昌溪。
宏村位于安徽省黔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至今八百余年。
它背依黄山余岭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腾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墨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又名弘村,都是取宏广发达之一。
村子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琢,飞金重彩的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气度恢宏,古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店铺,雷岗山上的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百年牡丹,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93岁翰林侍讲梁同书亲提“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境,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播深邃的文化底蕴。
徽州地区的农家乐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可见,建筑文化在休闲农业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休闲农业历经20多年,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
相比国外的休闲农业,我国的休闲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我国特色的休闲农业需须将休闲农业与文化相融,让文化在休闲农业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在促进休闲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应避免对乡村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使用,要建立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体制,农业、旅游、文化管理等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为休闲农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 冯德辉. 增强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
[EB/OL].[2008-9-5] /Article_Show.asp? ArticleID=12219
[2] 徐晓.湖北恩施土家族风俗[EB/OL].
[2007-11-20] /msfl/jcms/20071129152.ht ml
[3] 蔡贤恩.发挥农业文化效应,推进福建休闲农业建设[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4):25-29
[4] 王志伟.在休闲农业中体验中国农业文明[J].现代园林, 2007,09:24-30
[5] 黄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M].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