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最新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6-10这五个数字的形式及表示方法。
2.能正确快速认识6-10的阿拉伯数字写法。
3.掌握6-10的读法。
4.能灵活掌握6-10之间数的增加、减少运算。
5.能进行6-10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示范操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提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认识6-10的阿拉伯数字写法。
2.正确读写6-10的数字。
3.进行6-10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难点1.6-10的数字形式及表示方法的认识。
2.6-10之间加法和减法计算运用的灵活性。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五单元教材。
2.学具:数字卡片、算珠等。
3.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
4.其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6-10的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通过幻灯片展示6-10的阿拉伯数字写法。
2.带领学生一起读写这些数字。
3.解释6-10之间的增加、减少运算规律。
三、示范操练(20分钟)1.利用数字卡片等教具,让学生进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练习。
2.学生之间互相示范及检查答案,纠正错误。
四、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小组任务:通过生活实例,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6-10之间的问题,并向全班汇报解决过程。
五、课堂讨论(15分钟)学生展示小组任务成果,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或分享不同思路,展开课堂讨论。
六、巩固练习(10分钟)布置作业:巩固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认识6-10这五个数字的形式、读写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加减法计算。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多多思考和练习,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扎实掌握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6-10的数的认识。
2. 让学生掌握6-10的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6-10的数的认识。
2. 6-10的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6-10的数的加减法运算。
2.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6-10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示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6-10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6-10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6-10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6-10的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6-10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解决练习中的问题。
四、解决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6-10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知识进行解决。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6-10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表现。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6-10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知识。
2.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数学游戏或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的展示和示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6-10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通过课堂练习和解决问题的环节,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6-10的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6-10的数字。
2. 培养学生运用6-10的数字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6-10的数字的认识和读写。
2. 6-10的数字的加减运算。
3. 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6-10的数字的认识和读写,6-10的数字的加减运算,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2. 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字卡片。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复习6-10的数字的认识和读写。
2. 讲解与示范:a. 通过举例,讲解6-10的数字的加减运算。
b. 示范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强调先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再进行另一种运算。
3. 练习与巩固:a. 让学生进行数字卡片的练习,熟悉6-10的数字的加减运算。
b.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4. 应用与拓展:a. 让学生运用6-10的数字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数量、计算价格等。
b. 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5. 总结与评价:a. 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6-10的数字的认识和读写的掌握情况。
b. 通过练习题的批改,评价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规则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6-10的数字的认识和读写,以及加减运算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练习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讲解与示范”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6-10的数字的认识和读写,以及加减运算和加减混合运算规则的关键步骤。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6、7、8、9、10的认识,以及6~10的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掌握6、7、8、9、10的认识,能够进行6~10的加减法计算,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难点是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数学书、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导同学们认识6、7、8、9、10这些数字。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随堂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4. 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同学们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6 + 4 = 107 + 3 = 108 + 2 = 109 + 1 = 1010 1 = 910 2 = 810 3 = 710 4 = 6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进行6~10的认识练习。
2. 完成练习册第5单元的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有了基本的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复习。
同时,我也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强调了6、7、8、9、10的认识以及6~10的加减法计算。
这些数字的认识是基础,而加减法计算是数学运算的核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数字6到10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6到10数字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对数字6到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在于学生对数字的快速识别和运算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以及学生们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分水果、分玩具等,引出数字6到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例题讲解: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展示一些典型的例题,如数字6到10的认识,以及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我会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学生跟读和理解。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纠正。
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进行一些小组合作的游戏,如数字接龙、加减法竞赛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数字6到10的认识,以及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的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写出数字6到10。
答案:1. 6 7 8 9 10。
2. 7+3=10,82=6,9+1=10,104=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如通过阅读数学故事书,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计划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分水果、分玩具等,引出数字6到10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加减法运算。
这个环节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字和运算的概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第一篇: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 6和7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难点:6的写法教具、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二、新授1、学习数数和认数。
①出示第39页的主题图。
②观察思考。
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多少?(小组交流)③交流、汇报。
④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问: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2、教学数序。
①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②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③教师将直尺图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
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3、比较大小。
①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
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板书:5<6 6>5 ②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
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板书:6<7 7>64、教学6、7的序数。
①看书第43页。
从左数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②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几瓶。
③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指导书写①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 6~10 各数,会读、会写,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2、让学生掌握 6~10 的数的组成,能够熟练地进行 6~10 的加减法计算。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 6~10 各数的顺序、大小和组成。
(2)熟练地进行 6~10 的加减法计算。
2、教学难点(1)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建立加减法的概念。
(2)正确计算 6~10 的加减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操作法四、教学准备1、计数器、小棒、数字卡片、图片等教具。
2、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 0~5 的数。
出示数字卡片 0、1、2、3、4、5,让学生认读。
提问:5 以内的数的顺序是怎样的?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认识 6~10 各数(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都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2)数出物体的数量,认识 6、7、8、9、10。
让学生数一数,并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写出 6、7、8、9、10。
2、数的顺序(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 6、7、8、9、10。
观察计数器,说一说 6 添上 1 是几,7 添上 1 是几……(2)将数字 6、7、8、9、10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比较大小(1)出示 6、7、8 的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
说一说 6 和 7 谁大谁小,7 和 8 谁大谁小。
(2)用“>”“<”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4、数的组成(1)以6 为例,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6 可以分成几和几。
教师板书 6 的组成。
(2)让学生自主探究 7、8、9、10 的组成。
5、 6~10 的加减法(1)加法的认识出示图片:左边有 4 朵花,右边有 2 朵花,一共有几朵花?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列式为 4 + 2 =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整理和复习》科目:小学数学年级:一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课时安排:3课时一、教材分析(一)知识内容对6 - 10 各数的认识进行系统回顾,包括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数的组成等。
整理6 -10 的加减法,包括加法计算、减法计算、一图四式、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二)知识结构1、6 - 10 的认识部分:数数:从6 数到10,掌握数字的顺序和数量概念。
数的顺序:明确6 -10 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以及前后顺序。
大小比较:能够比较6 -10 各数的大小,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含义。
数的组成:了解6 - 10 各数可以由哪些数字组成,如 6 可以由1 和5、2 和4、3 和3 组成等。
2、6 - 10 的加减法部分:加法计算:掌握两个数相加的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
减法计算:学会两个数相减的运算,理解减法的含义。
一图四式: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理解连续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有趣的事物更感兴趣。
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 6 - 10 这几个数字,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和数的组成。
对于加减法运算,学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对于数的组成和加减法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演示和操作来帮助理解。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归纳整理知识方面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方法(一)直观教学法利用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棒等教具,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和操作,加深对6 - 10 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