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熄风药
平肝熄风药

石决明:【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除热,明日。
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纲目》:"通五淋。
"《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珍珠母:【功能主治】平肝,潜阳,定惊,止血。
治头眩,耳鸣,心悸,失眠,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妇女血崩。
《中国医学大辞典》:"滋肝阴,清肝火。
治癫狂惊痫,头眩,耳鸣,心跳,胸腹腆胀,妇女血热,血崩,小儿惊搐发痉。
"《饮片新参》:"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
"《吉林中草药》:"止血。
治吐血,衄血,崩漏。
"牡蛎:【功能主治】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
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
煅牡蛎收敛固涩。
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1)益阴潜阳:生用治阴虚阳亢之潮热盗汗、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症。
(2)软坚散结:生用治瘰疬、肿块。
(3)固涩:煅用治多汗、遗精、带下、崩漏、泄泻等,常与龙骨配伍。
(4)也可用于胃酸过多,常配乌贼骨。
《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
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
止盗汗,除风热,止痛。
治温疟。
又和杜仲服止盗汗。
病人虚而多热,加用地黄、小草。
"《本草拾遗》:"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
《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
19平肝熄风药

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本品入心、肝 二经,气血两清,有清热泻火、解毒化斑之 效。
【用法用量】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煎服,1~3g,单煎2小时以上。
天麻
【来源】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天麻的块茎。
蒸后晒干切片用。
兰科寄生草本天麻
药材天麻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治头痛眩晕要药)
肺热哮喘。
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
【用法用量】煎服,5~15g,鲜品10~20g。
研末吞服,每次1~2g。
全蝎
【来源】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辛,平。有毒。 归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应用】 痉挛抽搐。主入肝经,性善走窜,既平息肝 风,又搜风通络,兼具息风止痉及搜风止痉 之效。
【应用】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功擅息风止痉,且甘 润不烈,作用平和,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既息肝风,又平肝阳, 为止眩晕之良药。
肢麻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有祛外风, 通经络的作用。治风中经络手足不遂、肢体 麻木等症,常与川芎同用,即天麻丸。
药”或“止痉药”。
息风止痉药性能特点: 入肝经,性寒(咸寒或甘寒)亦有辛温或辛 平(多为虫类,祛风作用强)。
以息肝风,止抽搐为主要功效。治肝风内动 证。 部分药物兼有平肝潜阳、清泻肝火等作用。
羚羊角
【来源】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镑成薄片、锉末或磨汁用。
牛 科 动 物 赛 加 羚 羊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打碎先煎。
平肝、清肝生用,外用点眼煅后水飞用。
平肝熄风药

平肝熄风药平肝熄风药皆入肝经,多为:A,介类 B,昆虫 C,矿石清肝明目:石决明、紫贝齿、珍珠母,羚羊角、钩藤、珍珠祛风明目:刺蒺藜、僵蚕疏散风热:钩藤、僵蚕、刺蒺藜、(罗布麻)贝类: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生牡蛎、瓦楞子、海蛤壳、乌贼骨制酸止痛:瓦楞子、海蛤壳,石决明、生牡蛎,乌贼骨兼平喘:地龙、代赭石兼软坚散结:牡蛎、僵蚕、全蝎兼化痰:僵蚕、地龙、牛黄息内风,去外风:蝉蜕、防风,僵蚕、天麻兼收敛固涩:牡蛎、珍珠母兼利尿消肿:罗布麻、地龙息肝风、平肝阳:羚羊角、天麻、钩藤清心安神:珍珠母、紫贝齿(了解)兼清热解毒:羚羊角、牛黄、(珍珠)兼通络止痛:天麻、全蝎、蜈蚣、地龙、僵蚕兼凉血止血:代赭石治偏头痛:天麻、全蝎、蜈蚣(了解)平肝熄风≠平肝潜阳平抑肝阳药1.石决明、决明子石决明,咸寒,肝,清肝明目;凉肝镇肝;滋养肝阴(虚实皆宜)决明子,甘苦咸微寒,肝大肠,清肝明目;(清肝火明目)(实)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滋养肝阴;镇肝凉肝;煅:收敛、制酸、止血2.龙骨、牡蛎龙骨,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收敛固涩优)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补阴(平肝潜阳优)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补阴、固涩、制酸3.珍珠母、珍珠(近年已考)珍珠母,咸寒,心肝,镇心安神;清肝明目;敛疮;平肝潜阳;(无生肌之功)珍珠,甘咸寒,心肝,镇心安神;清肝明目;敛疮;(重镇惊安神,敛疮生肌优)珍珠母: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清肝明目;敛疮珍珠:凉肝熄风;镇静安神;清肝明目;敛疮生肌;清热解毒;润肤养颜4.代赭石、磁石代赭石,平肝潜阳;降逆平喘——入肝磁石,平肝潜阳;降逆平喘——入肾代赭石、旋复花:降肺胃气(相须)代赭石,苦寒,心肝,平肝潜阳;降胃止呕;降气平喘;凉血止血(卧底)5.刺蒺藜、罗布麻刺蒺藜,小毒,肝,平抑肝阳;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祛风止痒罗布麻,小毒,肝,平抑肝阳;清肝泄热;清热利尿(降血压)注:刺蒺藜可疏肝下乳,治疗乳闭胀痛下乳:刺蒺藜、生麦芽:疏肝下乳(生麦芽,小量催乳、大量回乳)通草:通气下乳冬葵子:行滞下乳木通、漏芦、路路通、穿山甲、王不留行:通经下乳(五对对比记忆,注:刺蒺藜、罗布麻,平肝不潜阳!)息风止痉药1.牛黄,甘凉,心肝,清心祛痰、开窍醒神;凉肝熄风;清热解毒主治:略2.羚羊角、天麻、钩藤羚羊角,咸寒,心肝,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清肝明目;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天麻,甘平,肝,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祛风通络(内外风、寒热虚实皆可)钩藤,甘凉,肝心包,平抑肝阳;凉肝熄风;疏散风热;透疹入汤剂宜后下:钩藤、木香、鱼腥草、沉香、檀香、降香、紫苏、薄荷、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肉桂、番泻叶、青蒿(不宜久煎的后下)透疹:薄荷、蝉蜕、牛蒡子、升麻、葛根、荆芥、钩藤、紫草3.地龙,咸寒,肝脾膀胱,清热定惊;通络止痛;平喘;利尿主治:略4.僵蚕,辛咸平,肝肺胃,息风止痉;化痰定惊;软坚散结;疏散风热;祛风止痒5.全蝎、蜈蚣全蝎,辛平,毒,肝,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性平)蜈蚣,辛温,毒,肝,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性猛)用于:瘰疬痰核;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疼。
中药平肝熄风

平肝息风药
一.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善治目疾,先煎)
清肝明目
珍珠母平肝潜阳 [ 镇心安神(研末外用,燥湿敛疮,先煎)
★牡蛎 [ 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生用先煎)
★代赭石 [ 重镇降逆(肺、胃气逆),凉血止血(生用先煎)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二.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高热神昏)
(1-3g,另煎;0.3-1g/次,研粉)
★牛黄平肝潜阳 [ 化痰开窍,清热解毒(0.2-0.5g,入丸散,又名丑宝)
★钩藤 [ 清热平肝(不宜久煎)
★天麻 [(治风神药)平抑肝阳(眩晕要药),祛风通络
▲地龙 [(清热)平喘,通络,利尿
▲全蝎 [ 长于止痛(有毒,0.6-1g/次,研末)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 [ 长于解毒(有毒,0.6-1g/次,研末)▲僵蚕 [ 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平肝熄风药

平肝熄风药此类药物多为咸寒之品,主入厥阴肝经,有平肝潜阳、缓和或制止肝阳上亢,及熄风止痉、制止或缓解痉挛抽搐的作用。
部分药兼有清泄肝火和明目退翳的作用。
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平肝熄风药主要分为平肝潜阳药和熄风止痉药两类。
1、平肝潜阳药。
主要用于肝阴不足,阴不维阳、肝阳亢逆于上所致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烦躁不安,以及惊悸癫狂等症。
常用药有: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山羊角、紫贝齿、刺蒺藜、罗布麻、决明子、穭豆衣等。
2、熄风止痉药。
主治温热病的高热神昏、惊风抽搐、热极生风,或肝血不足、筋失濡养、虚风内动,或风阳夹痰、风痰上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的癫痫惊狂,或口眼歪斜的面瘫中风,或风毒内袭、外风引动内风的角弓反张、挛急抽搐的破伤风症,以及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等证。
常用药有:羚羊角、钩藤、天麻、珍珠、玳瑁、全蝎、蜈蚣、白僵蚕、地龙、马宝、蛇蜕、壁虎等。
此外,部分药物兼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翳膜障睛、视物不清等症。
配伍用药:平肝熄风药须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情配伍用药。
因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当配滋补肝阴药;因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当配滋补肾阴之品,以滋水涵木。
惊风抽搐之证,属热极生风,当配清热泄火药;因肝血不足、血不濡筋的虚风内动,当配养血柔筋之品;如系脾虚慢惊,当配健脾药;风痰上扰而致惊痫者,当配化痰开窍药;面部中风而口眼歪斜者,当配化痰通络药;对破伤风角弓反张者,除重用熄风止痉药外,还当配疏散外风、化痰镇静之品;对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应视其病因的不同和病程的长短以及正气的虚实,配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之品。
注意事项:此类药中的动物甲壳、金石矿物药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在煎药时应打碎先煎。
有些虫类药物有毒,用量不宜过大,以免中毒。
孕妇也应忌用或慎用。
药性寒凉的熄风药,不宜于脾虚慢惊者使用;药性温燥的熄风药,阴亏血虚者当慎用。
现代研究:平肝熄风药中的平肝潜阳药,大多数有镇静、降压、利尿作用。
平肝熄风药 - Singapor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刺蒺藜
辛,苦,微温 有小毒 归肝经
功效应用: 1.平肝----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解郁(疏肝)----肝郁胁痛,胸胀 3.明目----风热上攻之目赤翳障 4.止痒----风疹瘙痒,白癜风
用法用量:
煎服,6---10克。 孕妇慎用。
紫贝齿----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 罗布麻叶----平肝安神,清热利水
1.重镇安神----惊悸失眠(桂甘龙牡汤) 2.潜阳补阴----肝阳上亢,眩晕耳鸣(镇肝息风 汤) 3.软坚散结----瘰疬,瘿瘤,癥瘕痞块 4.收敛固涩----滑脱证(+龙骨) 5.制酸止痛----胃痛吞酸
用法用量:
煎服,9---30克,打碎先煎。 收敛固涩,制酸止痛宜煅用,其他生用。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一.定义
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平肝 息风药。
二.性味归经:
多入肝经,多为介类,动物类,矿石类药物, 质地沉重,药性沉降。
三.功效分类:
1.平抑肝阳药(平肝潜阳)
质地重,药性寒凉,多为介类,矿石类药物,治疗 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证。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咸,寒 归肝经
功效应用:
1.平肝潜阳----为平肝凉肝之要药,治疗肝肾阴 虚,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白芍,生地..) 2.清肝明目----目赤翳障,视物昏花(虚实之分) 3.煅用收敛止血,制酸----疮疡,胃酸,外伤出 血
用法用量:
煎服,6—20克,打碎先煎。 研末外敷可止血,水飞粉末可点眼。 本品咸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 慎用。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平肝熄风药 (2)

平肝熄风药•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功效,主要用以治疗肝阳上亢证或肝风内动证的中药,称为平肝药,又称平肝息风药。
肝阳上亢:通常是由于肾阴不足、不能滋养于肝或肝阴不足,阴不维阳,而致肝阳亢盛。
症见:头晕、头痛、目眩、烦躁、易怒、面红、目赤、脉弦滑有力,见于现代临床医学高血压、甲亢等肝风内动:热极生风、阳亢动风、血虚生风温热病可见热极生风,高热、神昏、抽搐、惊厥、痉挛,多见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破伤风等急性传染病引起的高热惊厥,小而高热惊厥、肝昏迷。
阳亢动风:头昏、头痛、或突然昏扑、肢体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鉴于现代临床医学高血压中风、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癫痫、妊娠中毒等。
血虚生风:肢体麻木、振颤、抽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见于现代临床医学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帕金森病、癫痫、面瘫等。
潜肝阳药•来源:全石、贝壳类,质重而坠降,潜降能力强,如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功效与主治:性寒或平,入肝经。
平抑肝阳,清泻肝火。
用于肝阳上亢证。
息肝风药•来源:虫类,善搜风,去风作用强.如:羚羊角、钩藤、天麻、地龙、白僵蚕、镇肝息风汤•功效与主治:入肝经。
息肝风,止痉挛。
主治阳亢动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等所致的肝风内动证。
药理作用•降压•抗血栓•镇静、抗惊厥•解热、镇痛1、降压作用本类药物中多数药物具有降血压作用,如钩藤、天麻、羚羊角、地龙、蜈蚣、白蒺藜等,能缓解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高血压症状,预防脑血管病发生。
作用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多有中枢抑制作用参与。
•钩藤、地龙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羚羊角兴奋迷走神经;•天麻扩张外周血管。
2、抗血栓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患者,大多呈现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倾向增高。
白芍、天麻、地龙等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
地龙中含有纤溶酶样物质,具有促进纤溶作用,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及血块。
地龙还具有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作用。
3、镇静、抗惊厥、抗癫痫平肝息风药中多数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平肝熄风药详解

【用法用量】 煎服,9~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 次1~3g。外用适量。 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服用。
【鉴别用药】代赭石与磁石
代赭石与磁石均为铁矿石类重镇之品,均能平肝潜阳、 降逆平喘,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及气逆喘息之证。然代赭 石主入肝经,偏重于平肝潜阳、凉血止血,善降肺胃之逆 气而止呕、止呃、止噫;磁石主入肾经,偏重于益肾阴而 镇浮阳、纳气平喘、镇惊安神。
【使用注意】 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 者慎用。
珍珠母√《本草图经》
【来源】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或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的贝 壳。
【性能】 咸,寒。 归肝、心经。
【功效】 平肝潜阳, 安神定惊, 明目退翳。
【应用】
1.平肝潜阳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安神定惊
惊悸失眠。
质重入心经,有安神定惊之功。
【使用注意】 ⒈ 本品咸寒清热,故对内无实火者忌用。 ⒉ 脾虚慢惊慎用。
牛黄
【来源】牛科动物牛的胆结石。
药物来源:
卵黄:胆囊中的结石 管黄:胆管中的结石 人培牛黄:在牛的胆囊里植入异物,以此为核
心慢慢长成牛黄。 人工牛黄:从猪或牛的胆汁中分离出胆红素或
胆酸盐等主要成分,用人工的方式配制。
【性味归经】 苦,凉。入心、肝经。 【功效】 凉肝息风,
功效术语:平肝、平肝阳、平抑肝阳、平肝抑阳、平降肝阳、 平肝潜阳
观点一:“潜”字来源于重镇潜阳,使用 “潜阳”二字的药 材,质地应是重坠的,主要指的是一些贝壳或甲壳、矿物药 或动物的骨骼、甲、角。
观点二:平抑肝阳、平肝潜阳可以混用。
配伍应用
1.其病本为肝肾阴虚,故常须与滋养肝肾之阴的药物配 伍,益阴以制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赭石 平肝潜阳 重镇降逆 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
❖ 3. 用于气逆喘息 。
1) 肺肾不足,阴阳两虚之虚喘:~党参、山茱萸、 胡桃肉、山药等; (参赭镇气汤)
2) 肺热咳喘:~桑白皮、苏子、旋覆花等。
代赭石 平肝潜阳 重镇降逆 凉血止血
六、使用注意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药用来源】
本品为鲍科动物杂色鲍(光底 石决明)、皱纹盘鲍(毛底石 决明)、羊鲍、澳洲鲍、耳鲍 或白鲍的贝壳。
杂色鲍 皱纹盘鲍
石决明
白鲍
羊鲍
澳洲鲍
耳鲍
【性能特点】
功效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石决明
退出
石决明 平肝潜阳
【临床应用】
清肝明目
❖ 1. 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第二十二 章 平肝息风药
【概述】
1. 定义 ❖ 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治疗肝阳上亢或
肝风内动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分类、特点及适应范围
1)平肝潜阳药:
特点:多为质重之介类或矿石类药物, “介类潜阳”;
适应证:肝阳上亢诸证。
2)息风止痉药
❖ 特点:多为虫类药物, “虫类搜风”,
❖ 适应证:肝风内动,痉厥抽搐病证.
清热解毒
❖ 4. 用于温热病高热神昏、热毒发斑。
~石膏、麝香 (紫雪丹)
此外,用于肺热咳喘。
【用量用法】
入煎剂一般用1~3g,须另 煎2小时以上。 磨汁和研粉吞服,每次 0.3~0.6g。
羚羊角
退出
牛黄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温热病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 癫痫、惊风抽搐; 破伤风等证。
3.使用注意
❖ 1)若脾虚慢惊者,不宜用寒凉之品; ❖ 2)阴血亏虚者,当忌温燥之品。
第一节 平肝潜阳 药
平肝潜阳药
❖ 石决明(A) ❖ 牡蛎(A) ❖ 代赭石(A) ❖ 珍珠母(B)
石决明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 3.此外,煅石决明尚有收敛、制酸、止痛、 止血之效,可用治胃痛泛酸、疮疡不敛及外 伤出血。
【用量用法】
3~15g,打碎先煎。
石决明
退出
珍珠母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六、使用注意
四、临床应用
【药用来源】
珍珠母
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 珍珠贝的贝壳。
羚羊角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六、使用注意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药用来源】
为牛科植物赛加羚羊的角。
石决明
【性能特点】
功效
平肝息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羚羊角
退出
【临床应用】
羚羊角
平肝息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 1. 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尤宜于温热病高热、热极生风所致病证。
1)温病热盛动风之高热神昏、惊厥抽搐者,~ 钩藤、菊花、桑叶等;(羚角钩藤汤)
1)尤善治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而肝阳上亢之头 痛眩晕者,~生牡蛎、生地、白芍等;(育阴 潜阳汤)
2)肝阳亢盛而有热象者,~夏枯草、菊花、钩 藤等。(羚羊角汤)
石决明 平肝潜阳
【临床应用】
清肝明目
❖ 2. 用于目赤肿痛,翳障,视物昏花。(不论虚
实,均可应用)
1)肝火上炎、目赤肿痛,~桑叶、菊花等; 2)肝肾阴虚、视物模糊等,~熟地、山萸肉等。
2)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之头晕头痛,心烦难寐,~珍 珠母、石决明、磁石等。
《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
代赭石 平肝潜阳 重镇降逆 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
❖ 2. 用于呕吐、呃逆,噫气等。
1)嗳气不舒、呃逆、呕吐,~旋覆花、半夏、生姜等; (旋覆代赭汤)
【临床应用】
❖ 4. 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尤善治气火上逆,迫血上行之吐血、衄血。
1) 因热而胃气上逆,症见吐血、衄血、胸中烦热 者,~竹茹、半夏、白芍等。(寒降汤)
2) 血热崩中漏下,~茜草等。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吐衄之证,当以降 胃气为主,而降胃气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
【用量用法】
三角帆蚌
褶纹冠蚌
【药用来源】
珍珠母
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 珍珠贝的贝壳。
药材珍珠母
马氏珍珠贝
煅珍珠母
【性能特点】
平肝潜阳
功效
镇惊安神
清肝明目
珍珠母
❖ 石决明
❖ ❖
❖ 珍珠母
平肝潜阳 善明目,凉肝、镇肝 作用强。
清肝明目 兼重镇安神。
牡蛎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9~30g,宜打碎先煎。 入丸散,每次1~3g。 外用适量。
凉血止血宜煅用;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宜 生用。
代赭石
退出
【使用注意】
代赭石
❖ 孕妇慎用。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久服。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息风止痉药
❖ 羚羊角(A) 钩藤(A) ❖ 地龙(B) 僵蚕(B) ❖ 牛黄(A) 全蝎(B) ❖ 天麻(A) 蜈蚣(B)
六、使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长牡蛎
大连湾牡蛎
牡蛎
【药用来源】
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近江牡蛎
煅牡蛎
【性能特点】
功效
平肝潜阳 重镇安神 软坚散结 收敛固涩 制酸止痛
牡蛎
生用 煅用
【相似药物比较】
龙骨
镇惊安神 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
长于镇惊安神,多用于心神不宁 病证;
煅后外用,吸湿敛疮,用于湿疹、 疮痈溃后久不收口。
牡蛎
1.心神不宁
2.肝阳上亢
长于平肝潜阳,多用于肝阳上亢
3.虚性滑脱诸证
病证;
兼能软坚散结,用于痰火郁结病 证;
煅后内服又能制酸止痛,用于胃 痛吐酸。
代赭石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六、使用注意 七、对比
【药用来源】
代赭石
为三方晶系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
赤铁矿
代赭石
【性能特点】
平肝潜阳
功效
重镇降逆 凉血止血
代赭石
生用 煅用
代赭石 平肝潜阳 重镇降逆 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
❖ 1. 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1)尤善治气血逆行于上之中风证:~牛膝、龙骨、牡 蛎等;(镇肝息风汤)
2)痰热癫痫、惊风、中风等,~钩藤、天竹黄、 牛黄等。
【临床应用】
羚羊角
平肝息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 2. 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
~菊花、石决明等。(羚羊角汤)
【临床应用】
羚羊角
平肝息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 3. 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
~龙胆草、黄芩等。
【临床应用】
羚羊角
平肝息风 清肝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