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课件:《藤野先生》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5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5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5张PPT)
修辞:比喻、反语
所 感—— 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爱 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去仙台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爱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刻画藤野先生,突出他的品质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藤野严九郎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 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没 正治有 直学民 热严族 诚谨偏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怎样的情感?
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弃医从文”呢?
学生复述: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看 名电 信影 事事 件件
二十世纪初,为了争夺中 国东北的控制权,日本帝国和 俄罗斯帝国在中国东北开战。 战争期间,许多中国人成了双 方的间谍。日本人抓住这些为 俄国作间谍的中国人后,就当 众砍杀。
弃医从文的原因
—— ——
受极看
到大电
严震影 重动事

挫,件
伤民 族

自思
尊想
心受
祖匿 国名 的信 尊事 严件 受 到 侵个 犯人

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争怀 的念
勇之

气情
藏讲义 和 化 怀念付诸行动—— 挂照片 力 为

写文章 量 斗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 交往
鲁迅先生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5、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6、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5课《藤野先生》教学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5课《藤野先生》教学课件 (共33张PPT)
藤野先生
鲁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年)是我国伟大的
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 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作品有小说 集《彷徨》《呐喊》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
写作 背景
写作背景
《藤野先生》是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社戏》之后的 又一篇鲁迅先生的经典著作,是《朝花夕拾》里颇受鲁迅先生本人青睐的一篇散文。该文回忆 了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期间,藤野先生不受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真诚而严谨地教育和指导 鲁迅先生学医的几件事。怀着感激的心情,鲁迅先生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 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如实记录了自己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表 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两个伟大的人和一篇深沉而不乏人情味的文字,是本文的魅力 所在。本文承记叙文之形式又兼具鲁迅先生的沉郁隽永的文字风格,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融入 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还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注意品味含义 丰富的语句。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走近鲁迅,了解藤野先生,感受两个来自不同 国籍,有着不同身份与别样追求却同样让人仰视和崇敬的伟大人物。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那老狼一瘸一瘸的, 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 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 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 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 守着天海子的传说。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课件


绯红 凄然
gěng
芋梗

驿站Leabharlann xùn不逊yǎo杳 无消息

深 恶 痛疾
状元成才路
多音字
( luò )落第 落 ( là )丢三落四
( lào )落枕 ( wù)厌恶 恶 ( ě )恶心 ( è )凶恶
( sù )食宿 宿 ( xiù )星宿
( xiǔ )一宿 ( jiě )解剖 解 ( jiè )解元 ( xiè )浑身解数
无论是离开东京的缘由,仙台求学受优待,还 是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 爱国主义感情。由此,我们可以找出文章的另一条 叙述线索:
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文笔犀利、幽默、讽刺, 自成一派。读课文,体会作者独 到的语言魅力。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 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 ,描写了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 活。
作者远大的抱负与当时灰色的环境形成了 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 含在这些句子中,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 民的悲愤,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作者来到仙台,颇受优待,不仅学校不收学费, 还有人操心食宿问题。在作者看来,受优待的原因 是什么?
词语解释
绯红:鲜红。 陌生:生疏,不熟悉。 宛如:正像,好像。 不逊:傲慢无礼。逊,谦逊。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人,也
泛指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流言: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
拨的话)。
畸形: 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疑惑: 怀疑困惑。 瞥见: 一眼看见。 精通: 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5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5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5张PPT)

Just for today I will tryto live through this day only and not tackle my whole life problem at once. Just for today I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关心解剖实习
→正直无私、 热情诚恳
【爱国主义感情】
日暮里、水户
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 待; →到仙台后“我”受到了 怎样的优待?
不但学校不收费 ,几个职员还为“我”的 食宿操心。说明 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友 好情谊。也有自嘲,饱含 了弱国国民的辛酸和隐痛 ,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 族自尊心。
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 →为藤野先生作反面 衬托。
第1—3段:在东京所见所感, 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4-35段:在仙台 与藤野先生相识、
相处和离别。
第36-38段:离开仙台后 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 行动。
鲁迅在仙台学 医时的学校
鲁迅上过课的 阶梯教室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描写方法
示例: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
外貌描写 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循循 善诱、尊重科学
了解裹脚
→认真求实
藤野先生修改过的 讲义
藤野先生修改过的 讲义
你从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刻画中,学到了哪些好的写作方法?
学会选择 典型事例 突出人物 品质的写 法;
叙事应 该有详 略;
叙事时要 可以运用正面
注意刻画 描写与侧面烘 人物的神 态、语言;托相结合的写
看电影事件。
→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 接原因。
主题思想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 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 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1-课件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1-课件

课后练习
一、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 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 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 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 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二、朗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重点体味 下面几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目的难点


鲁 迅


第一教时
第二教时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 人日记》。
著名作品集有 《野草》、《呐喊》、 《彷徨》、《华盖集》 《坟》、《朝花夕拾》 《奔流》等。本文选 自散文集《朝花夕 拾》。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 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写人必须抓住特征。
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 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 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教学要点
1、对文中表现出作者强烈的 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加以分析 理解。
2、体会本文语言具有感情色 彩的特点。
检查生字 词

1、添改讲义 2、 纠正解剖图
3、关心解剖实习 4、 了解女 人裹脚
弃医从文
语言 副词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品析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只不过”的意 思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5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5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7张PPT)

1902年,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 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鲁迅在 仙台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 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 伟大飞跃的时期。这年秋天,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 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 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1. 认真负责 2. 严格要求 3. 热情诚恳 4. 求实问理
合作探究与思考
第二部分思考题:
问题五:之后发生的两件事情(匿名信事 件、看电影)给作者怎样的刺激?
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 的麻木,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事愚弱 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 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呐喊》)
将个人的志向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合作探究与思考
思考题:
关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争论颇为热烈,对于下面 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①“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②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③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 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写藤野先生与写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交点?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生动形象记 叙了一位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学者如 何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及耐心、平等地对待一个异 国学生。并深刻写出了作者自己思想历程上的重要选 择,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学习目标回顾
1. 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 基本特点。
形(结构)散而神(主题中心)不散
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几件事情
1.“清国留学生”

藤野先生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人教版

藤野先生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人教版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通过“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可以看出作者对“藤野先生” 的怀着敬重、怀念、学习之情。
“藤野先生”为什么在作者眼中是“伟大的”?为什么“最使我感激”?
链接资料一: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 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 一条路:到外国去。——《琐记》
民族自尊心受到重创
这些内容和藤野先生的“伟大”、“我”的感激有什么关系?
他感激身处异国他乡,在他最孤独、失望、迷茫、遭受歧视的时候, 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给予了他真诚的关心、关爱,学业上的帮助 、督促,让他感受到了温暖,所以他对这样的恩师充满感激。
阅读24-31段,这部分的两个事件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6 藤野先生
八年级上
目录
玖捌柒陆伍 肆叁贰壹 ····· ····
积课思赏走 走知学检 累堂考析近 近识习查 拓小探文鲁 藤必目预 展结究章迅 野备标习
语 言
同学们,在你的求学生涯中,有没有哪位老师给你留下过深刻的 印象呢?为什么?
鲁迅作为文学大家,在他的求学生涯中,曾经遇到过诸多的老师, 其中有一位老师,鲁迅在回忆中说到“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 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位老师就是藤野先生。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 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 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 为许多人所知道。
这段文字更是直接表明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他是一个对来自“弱 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报以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 政治学者。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共49张PPT)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共49张PPT)

课堂练笔
学习本文“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出藤野 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写出班内一位同学的外 貌或典型性格特征。 要求:1.不得超过100字。
2.不能有过于明显的提示语。
——写人必须抓住特征。
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18741945)名叫藤野严九郎, 1901至1916年在仙台医专 任教。是鲁迅在仙台学医 时(1904-1906)的先生。
芋梗 解剖
挟xié着

畸形
xùn
不逊
匿nì名 诘jié责 教诲huì y杳ǎo无音信
抑yì扬顿c挫uò 深w恶ù痛疾 油光可j鉴iàn
检查预习
记 一 记
烂 熳: 通常写作烂漫:绚丽多彩。 绯 红: 红色 鲜红。 顿 挫 :和音下高文低的转“ 折抑和扬谐”悦都耳是。形容声 标 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客 死:死在异国他乡。 物以稀贵:把稀少的当做贵重的。
二、小组合作,组内探究
(一)诵经典、赏经典
鲁迅经典语言知多少?背诵并赏析。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 鸣蝉 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 草间直窜向云 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 B、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 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 刺去,那猹却 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少年闰土》 B、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 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 刺去,那猹却 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少年闰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课件:《藤野先生》【导语】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

好的课件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课件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教版语文课件:《藤野先生》,欢迎各位参考借鉴!人教版语文课件篇一:《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重点)2、联系上下文,体会反话正说的妙处;3、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运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一个有特色的人物,谁能让大家一口道出你写的是谁,谁的描写才能算是成功的。

[教法与学法]: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重新温习作者简介,搜集其有关作品;学习本文过程中,把朗读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文意;抓住重点段落,挖掘文章的思想意义,讲清所谓日本的“爱国青年”、中国人是“低能儿”、“正人君子”等词语的含义,以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协作学习。

[教具]:投影仪[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识记内容2、熟读课文,理顺文章结构。

二、教学过程:(一)导课:(2分钟)同学们,身在国土,也许你感觉不到对祖国的那份深挚的感情;一旦远离了国门,你的心境将会发生异样的变化!暑假里,火热的奥运带给你多少丰富的爱国情感呢?此时,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力量!然而,你们知道,在上个世纪初期,尚是腐朽的清政府统治时期,一个留学生的心酸吗?我们不妨随着鲁迅先生的穿透世纪之笔,去看一看,听一听!(板书:《藤野先生》)1、简介鲁迅与《朝花夕拾》:即夕拾朝花,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

共十篇。

总题《旧事重提》后改题为《朝花夕拾》。

2、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记叙了1904年夏末到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断。

(二)检查预习:(13分钟)1、生字正音:绯(fēi)、剖(pōu)、扒(pá)、逊(xùn)、喝(hè)、采匿(nì)、瞥(piē)、寒颤(chàn)、熳(màn)、髻(jì)、荟(huì)、诘(jié)、杳(yǎo)、深恶(wù)痛疾2、词语释义:课下:烂熳、油光可鉴、宛如、抑扬顿挫、不逊、匿名、介意、犹言、诘问、凄然、适值、杳、深恶痛疾补充:绯红:鲜红。

绯,红色喝采:大声叫好。

喝,大声喊叫。

瞥见:一眼看见。

很快地看一下。

教诲:(书)教训。

深恶痛疾(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恶,厌恶。

痛,痛恨。

疾,痛恨。

3、巩固基础知识。

(二)读课文,找寻本文的组材线索,理顺文章结构:(20分钟)师点拨:(1)课文交待了哪几个地方——东京日暮里、水户、仙台、回到国内(北京)(2)由此可见,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本文写作顺序)由此可将本文划分成三大部分(3)篇章结构:第一部分(1-3):在东京所见所感,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受藤野先生教益,以及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36—38):写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从藤野先生精神品格中受到的激励和鼓舞。

(三)生熟读课文。

(10分钟)1、理解基础知识在课文中的运用2、印证段落层次划分方法3、思考本文的线索:以“我”的生活和思想的变化为线索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归纳中心2、通过协作学习解决第一部分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一)堂清上节课的基础知识:(5分钟)(见提纲)(二)读课文,准备交流预习内容:(30分钟)1、小组交流(每个同学都可以发言)2、班级交流(小组长有选择地将小组讨论的问题进行交流)3、师点拨:细读课文,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转到仙台求学原因——在仙台:写沿途所见、初到仙台所受到的“优待”、记与藤相识相处中的几件事、弃医学文的原因、惜别回国以后:怀念。

体现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二)简略分析第一部分指明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作者是在何地结识藤野先生的?本来作者是要到东京学医救国的,为什么又转到仙台?讨论明确:(1)对东京的失望。

从开篇“东京无非是这样”可以看出。

(2)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他们盘辫子,赏樱花,学跳舞,附庸风雅,追求时髦,不学无术。

几个小问题:①“我”:作者(知道为什么吗?)②“我”对东京的印象如何?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厌恶、失望、第一句话③写留学生抓住的特征是什么?运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他们是怎样的人?——辫子、帽子、脖子——描写;夸张、反语——不学无术、思想腐朽、附庸风雅注:“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不学无术生活的讽刺、厌恶。

“实在”一词,在这里起到增强讽刺效果的作用。

④本段首尾句表露作者怎样的感情?首句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尾句对清留学生的厌恶之情⑤“除”字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摘”——慢慢脱、小心翼翼。

——形象地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用“摘”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⑥作者写第一段文字的用意是什么?A、嘲讽“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露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

B、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⑦前两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词句冷嘲热讽“清留学生”的丑态“盘着大辫子”、“油光可鉴”、“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响得震天”、“烟尘斗乱”、“精通时事的人”、“那是在学跳舞”等。

表现他们是怎样的人?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⑧这部分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起到什么作用?——正因为对清留学生的厌恶、对东京的失望,作者才决定到别处看看,由此自然引出仙台之行与藤相识,——起到了铺垫与反衬作用。

人教版语文课件篇二:《藤野先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结构层次2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过程与方法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2、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赏析课文重点语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原因。

导入新课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

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学生了解文章体裁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指导预习1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进行研讨1、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提问,补充书中没有的注释。

(1)绯(fēi)红:鲜红。

(2)宛如:好像。

(3)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进行研讨。

(4)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5)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6)陌(mò)生:不熟悉(7)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8)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9)匿名(nì):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10)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11)杳(yǎo):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12)瞥(piē)见:很快地看一下。

(13)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14)喝(hè)彩:大声叫好。

(15)决意:拿定主意。

(17)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进行研讨2、(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

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

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6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弄清左边的这些问题和内容教学后记:学生能联系社会背景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能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能对课文中重点语句进行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