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父母主题班会设计

合集下载

《我们爱爸爸妈妈》主题班会方案

《我们爱爸爸妈妈》主题班会方案

《我们爱爸爸妈妈》主题班会方案班会主题:我们爱爸爸妈妈一、主题介绍爸爸妈妈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无私奉献、关爱我们的成长,为了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我们举行这次主题班会,向爸爸妈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祝福。

二、目标和意义1.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 提升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关爱意识。

3. 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增进亲子关系。

三、活动内容1. 父母故事分享要求学生在班会前准备一段关于自己父母的故事分享给同学,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彼此的父母,感受到父母的辛勤付出和对他们的爱。

每个学生分享的故事时间在2-3分钟左右。

2. 感恩信写作要求学生在班会后写一封感恩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谢之情,具体内容包括自己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他们给予的帮助和支持,以及自己对他们的爱和祝福。

在信中还可以表达自己的一些愿望和承诺,如更加听话、勤劳学习等。

班主任老师可以收集这些感恩信,并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展示。

3. 绘制爱的图画要求学生在班会上绘制一幅表达对爸爸妈妈爱的图画,可以是家庭合影、爸爸妈妈的形象或者其他能够表达爱的场景。

学生们可以在图画中加入一些寄语或祝福,例如“我爱你们”、“谢谢你们”等。

这幅图画可以在班级进行展览,向同学们展示对父母的爱。

4. 家庭作业分享以“我与父母共进晚餐”为话题,要求学生在班会后完成一篇有关与父母共进晚餐的作文或者绘制一幅画作,展示给同学们。

学生们可以借此机会感受到与父母相处的温馨和快乐,同时也可以听取同学们的分享,了解更多有关父母的故事。

四、活动流程1. 班会开始,主持人介绍班会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对爸爸妈妈的思考和回忆。

2. 学生依次分享自己准备好的父母故事,班主任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和点评。

3. 学生在班会结束后写感恩信,班主任老师收集。

4. 学生绘制爱的图画,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画,创造出良好的氛围。

5. 学生分享家庭作业,鼓励彼此的积极表达和互相理解。

走进父母主题班会

走进父母主题班会
一碗面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对 别人给予的恩惠感激不 尽,却对父母、亲人, 一辈子的似海恩情熟视 无睹,未曾感念过!
你知道吗?
算一算: 父母每一天要为家 庭做多少事,付出 多少时间? 同桌交流交流!
儿童节是什么时候? 想一想: 母亲节是什么时候? 父亲节是什么时候?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母亲节
多向 父母 表达 你爱 他们
与父母有分歧 时学会换位思 考,站在父母 的角度上去想 一想
回家和外 出时主动 跟父母打 招呼
QQ: 1601152807
天下课件:
家庭的快乐, 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朗诵:感恩父母
朗诵:感恩父母
合唱:感恩的心
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
父亲节
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 父母记得你的生日吗? 想一想: 你是否记得你父母 的生日?
想一想: 你在家里最经常对父 母说的话是什么? 父母经常对我说的 话是什么?
我们在家最常说: 哦,我知道了! 今天吃什么啊? 老师要你签名!
● ● ● ● ● ●
父母最常说: 你要吃饱饭! 你要多穿点衣服! 你要好好学习啊!
● ● ● ● ● ●
被父母责罚,甚至打骂, 有时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 人情。那么,让我们走进 父母的内心,看看他们是 怎么想天下课件:
QQ: 1601152807
小品剧:我与父母
你平时是怎样与父母交流的?
我来自偶然 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 我依然会珍惜

《走进父母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父母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父母-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教育方式。

4. 激发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决心。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与付出2.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3. 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教育方式4. 回报父母的决心5.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爱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父母的思考。

2. 父母的爱与付出:让学生分享父母为自己做的感人事情,感受父母的爱。

3.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4. 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教育方式: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父母的教育方式,学会尊重父母。

5. 回报父母的决心:让学生写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制定回报父母的计划。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爱和教育方式。

3. 写作法:让学生写下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和回报父母的计划。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感悟:通过学生的写作,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和回报父母的计划。

3. 学生行为变化:观察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变化,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态度是否有改善。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关于父母爱的短片或视频。

2. 准备案例分析的相关材料。

3. 准备纸和笔,供学生写作使用。

七、教学资源:1. 父母爱的短片或视频。

2. 案例分析的相关材料。

3. 纸和笔。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关于父母爱的短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付出。

2. 父母的爱与付出:让学生分享父母为自己做的感人事情,感受父母的爱。

3.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4. 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教育方式: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父母的教育方式,学会尊重父母。

走进父母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走进父母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走进父母感恩父母主题班会c1《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活动时间:20__年3月23日下午第一节课活动地点:高20__级2班活动目的:1、体验感恩,让同学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须要性。

2、联系实际,让同学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同学关怀父母、喜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同学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活动加强同学的合作、团结意识,为班级工作的进一步进展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本节班会本着以“同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着重同学的“自主、合作、团结”,体会父母的爱。

活动预备: 1.布置黑板和教室。

2.多媒体、小品、诗歌、音乐等。

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出场宣布班会开始二、话剧一三、诗朗诵《纸船》四、收集同学们的“父母对我的爱”的感动点滴五、配图朗诵《父母恩》六、话剧二、三七、由新闻故事引出歌曲《父亲》,同学主唱加和唱八、同学们对父母的祝愿语;对陈志同学父母的问候和祝福。

九、诗朗诵《我的父亲母亲》十、宣布活动结束甲: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参与了这次主题班会以后,心里肯定也不镇静。

乙:是啊,假如说母爱是水,温顺而幽静,那父爱就是海洋,博大而又沉重。

甲:假如说母爱是三月的阳光,给儿女带来缕缕春风,那父爱就是雄伟的高山,为儿女撑起一片晴空。

乙:我们的班会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全体起立,请让我们对我们的父母说声:“爸爸、妈妈,我们真的感恩您们!”甲:感恩是一杯美酒,乙:感恩是一曲颂歌。

合:让我们心怀感恩,学会感恩,赞美感恩吧!乙:最末感谢各位老师参与我们的班会。

现在,我宣布高一(2)班《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播放《感恩的心》走进父母感恩父母主题班会2班会主题:感恩父母,成长自己班会缘起:实境一:__同学正在打电话,依据交谈内容是在跟父母打电话,(粗声吼气)“钱打了没有?”,“怎么还没打,今日跟我打来。

”啪!电话被气冲冲挂断了······目睹此情此景,事后和同学闲聊,问及同学什么时候跟父母打电话,大多数同学说没钱了就打,一个月少那么50元多那么100元的电话费用在打电话给父母的不足五分之一,有时,父母打来还懒得接。

走进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伴随着学生日益走向独立,逆反心理甚至代沟往往就会产生。

此时学生心理应如何调节,又怎样消除与父母日益明显的隔阂,密切与父母的关系呢?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走进父母主题班会教案,欢迎查阅!走进父母主题班会教案1【目的】1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父母爱的无私、伟大、纯洁,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2.让学生真正理解父母的爱,珍惜父母的爱,让孩子和父母间架起一座“理解和爱”的心桥。

【形式】诗歌、故事、歌曲等。

【准备】1.布置黑板,教室。

2.收集、整理资料。

3.邀请领导及学生家长。

【程序】1 请欣赏MTV《母亲》2.学生回顾父母点滴的爱3.配乐朗诵《妈妈爱》4.表演唱《妈妈摇篮曲》5讲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6.学生和家长互动7.读父母给孩子写的信并谈感受8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9.诗朗诵《我们已经长大》10.班主任讲话11.同唱《妈妈格桑拉》12.宣布班会结束【过程】走近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女: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男: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合:是我们的父母!女: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

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合: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父母。

男:请欣赏MTV《母亲》女: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傍晚时分,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男:世界上有一种宽容,它的名字叫父爱。

像高山似大海,它包容着一切。

多么宽容的父爱,多么博大的襟怀。

师:但常常听见有同学这样评价父母:“他们太古板!”“他们懂得什么!”也常常听见同学们大声呼吁:“爸爸妈妈,请理解我”“请给我自主的权利”。

其实我们对父母又了解多少呢?“世上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又有几个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如果你至今不能正确的回答这个问题,就请你走近你的父母。

让我们一起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吧!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父母在生活中给你的点点滴滴的爱。

走近父母教案

走近父母教案

走近父母教案【篇一:《走进父母,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教案】走进父母,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教案【背景分析】:现今农村的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开,在一些孩子的心中认为父母等对自己的关心、养育都是理所当然的,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忘记对父母的付出不但没说声“谢谢”,反而认为是父母欠自己的。

孩子对父母的养育变得冷漠,在家任性、霸道,在外无法与他人和谐相处。

于是,逐渐变成了学校里的问题学生。

我们需要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我们更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活动启迪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懂得感恩,建立良好的品质;2.学会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懂得感谢,学会与他人谐交往。

3.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之前的不足,并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以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活动准备】:1.了解所上班级学生大致情况。

2.精心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创设音乐氛围,直入活动主题。

主持人开场白,引出主题:同学生,很高兴能与你们一起探讨关于“感恩”的话题。

我曾跟一横老师学习了三个字,今天,我也想把这三个字分享给同学们。

1.认识“教”字。

“教”字左右型结构,左边一个“孝”,右边一个“文”。

2.认识“毓”字,它与“育”同音,在古金文中,它们同形,左为一位怀孕的妇女,右为一个倒立的小孩,意为生养。

在古代,女人能生养孩子是件大事,古语中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

但生下一个孩子,只是一个自然人,要想让他成为一个社会人,就得从品德、思想等方面进行培养,故逐渐演变成了“毓”和“育”这两个不同的字来,但在古时候,这两个字通用。

3.因此,在教育这件事上,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教育应以什么为首?(孝为先)二、播放记忆碎片,激发感恩之心(一)生命的起源。

1.看到这些生产的图片,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害怕、血腥、痛苦……)2.同学们,请闭上你的眼睛,随着时空隧道慢慢回到十几年前:一女人,辛苦怀胎十月,最后忍着巨痛将你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来时,那天便是你的生日。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父母”活动方案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父母”活动方案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父母”活动方案范文《走近父母》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关系逐渐疏远,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

为了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了解和亲密度,提高家庭和谐度,我们组织了一次名为《走近父母》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增进亲子关系;2. 增强家庭成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3. 促进家庭和谐,加强家庭教育;4.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三、活动内容:1. 调查问卷:组织学生设计一份关于父母生活、工作和兴趣爱好的调查问卷,学生通过填写问卷了解父母的情况,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2. 家庭活动日:组织学生邀请父母参加家庭活动日,设计多种亲子游戏和互动,让家庭成员之间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3. 家风展示: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家庭成员的生活照片、家风展板等,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4. 亲子夜话:组织家庭成员参加亲子夜话活动,通过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增进了解和感情。

5. 心灵寄语:学生为自己的父母亲手写一封感恩信,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四、活动实施:1. 预热阶段:学校组织师生进行家庭关系和沟通技巧的培训,介绍活动的背景和目标,并对活动内容进行宣传,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2. 策划阶段: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并进行家庭活动日的游戏策划,确定多媒体展板的内容,以及亲子夜话活动的主题和安排。

3. 实施阶段:学生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父母的情况,并提供自己的意见建议;学生和父母参加家庭活动日,进行各种有趣的亲子游戏和互动;学生进行家风展示,展示自己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家庭成员参加亲子夜话活动,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学生亲手写感恩信,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4. 反思总结阶段: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活动的总结和反思,评估活动的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五、活动预期效果:1. 通过调查问卷,学生更加了解父母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并提供自己的意见建议,促进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方案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方案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方案主题:走进父母班会目标:1. 认识和理解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 意识到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对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3. 掌握有效的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班会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有效的沟通技巧等内容。

2. 视频资源:例如亲子互动的视频、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心声等视频。

3. 讨论材料:准备一些与父母关系、与父母沟通等相关的问题。

4. 笔记材料和笔。

班会内容:1. 导入(10分钟):a. 老师用一些有关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名言警句引起学生的思考。

b. 老师放送一段亲子互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和情感。

2. 正文(30分钟):a. 老师通过PPT介绍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包括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等。

b. 老师介绍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包括增进家庭关系、解决问题、获得支持等。

c. 老师展示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换位思考、表达情感等。

3. 讨论(30分钟):a.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b. 每组讨论准备的问题,例如:你认为父母在你成长中的作用是什么?你与父母之间通常怎样沟通?你觉得自己乐于与父母沟通吗?为什么?4. 分享(20分钟):a. 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b. 老师提问和总结学生们的观点。

5. 练习和反思(20分钟):a. 老师发放纸和笔,让学生写下一种他们愿意尝试与父母沟通的方式。

b. 学生们将自己的想法与父母分享,然后将结果写下来。

6. 结束(10分钟):a. 学生们将写下的结果交给老师,老师后续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

b. 老师总结班会内容,强调与父母的沟通对于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班会延伸活动:1. 邀请父母参加下一次班会,与学生们分享他们对子女成长和家庭关系的经验和观点。

2. 实施父母线上问卷调查,了解家庭沟通的现状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3. 组织学生们参加亲子活动,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父母主题班会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说说、议议。

教学程序:
一、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

a亲密b比较紧张c疏远和一般
填完马上收齐,统计。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导入
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

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三、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经常“煲电话粥”
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
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

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

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四、从父母角度看
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计划小米粥要煮多久时间
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

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

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

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

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

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

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
生命擦伤。

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

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

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

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

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

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

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

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

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

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