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教材
《内科护理常规》ppt课件

04
内科护理常见问题及处理
呼吸困难的护理
总结词
评估、观察、处理
详细描述
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采 取舒适体位,遵医嘱给予吸氧、药物治疗等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结词
监测、预防、急救
详细描述
持续心电监测,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如避免剧 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如除颤仪、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以 应对突发状况。
适用人群
护理专业学生、内科护士 等。
课程目标
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 护理常规和操作技能 。
了解内科护理的新理 论、新技术和新进展 。
熟悉内科患者的病情 观察和护理要点。
02
内科护理基础知识
呼吸系统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包括常见疾病类型、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 点。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认知情况、心理状态 和生活自理能力等。
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理 饮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 高免疫力。
高血压心脏病的护理
总结词
监测与控制
详细描述
密切监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血压情 况,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 ,控制病情发展。
高血压心脏病的护理
总结词
生活方式的调整
详细描述
指导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休 息等方面,促进健康。
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详细介绍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 征,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
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 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循环系统护理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做好护理记录。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
病室开窗痛风,2次/日,每次15-30分钟。
保持室温在18-25℃、相对湿度为50%-60%。
湿式清扫地面,2次/日。
3.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为不能自行进食的危重患者喂食或鼻饲。
禁食、高热、昏迷、危重患者口腔护理,2次/日。
5.保证患者适当活动和充分休息。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危重患者、特殊检查后和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卧床休息。
6.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元整洁和干燥,及时修剪指(趾)甲、剃胡须、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做好基础护理;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等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8.入院后,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日;连续3日无异常者,改为2次/日。
体温超过37.2℃,q4h测体温、脉搏、呼吸;体温正常三日后,改为2次/日。
超过39.5℃执行高热护理常规;评估大便1次/日,遵医嘱记录尿量,记录于体温单上;3天未解大便者应做相应的处理并记录。
9.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注意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0.保持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完好。
二、发热护理常规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肿瘤、中暑及中毒等,体温在38-38.9度为中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过高热,q4h测量T、P、R,体温正常三日后,改为2次/日。
1.体温升至39℃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袋置头部、腋下或腹股沟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及冷盐水灌肠等。
2.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采用药物降温。
4.物理或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做好记录。
5.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3000ml以上,给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普通内科疾病护理常规2022版

普通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普通内科一般护理常规第二节普通内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肺炎护理常规二、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三、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常规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护理常规六、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七、高血压护理常规八、消化性溃疡护理常规九、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十、肝硬化护理常规十一、肝性脑病护理常规十二、胆囊炎、胆结石护理常规十三、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十四、尿路感染护理常规十五、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十六、糖尿病护理常规十七、胰岛素治疗护理常规十八、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常规十九、脑梗塞护理常规二十、脑出血护理常规二十一、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二十二、痛风护理常规第一节普通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
重1、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记录。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性状、气味、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分级护理: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并按时巡视病房,及时主动协助解决患者需求。
4、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整洁、安静、舒适。
病室每日开窗通风或空气消毒每周一次,保持室温在18〜22℃,相对湿度50〜60%。
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元整洁和干燥,及时修剪指(趾)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
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5、专科护理:做好留置管道护理、疾病症状护理。
6、用药护理:按时准确执行医嘱,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7、安全护理:保证患者适当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危重患者、特殊检查后和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做好安全指导。
1、饮食指导:遵医嘱给予饮食指导。
给危重患者喂食或鼻饲。
给予禁食、高热、昏迷患者口腔护理。
9、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
呼吸内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教案

4.目标
5.护理措施及依据
清理呼吸道无效(其中重点以促进有效排痰的方法作示范,要求学生当堂掌握)
6.评价
(二)咯血
1、护理评估分病史评估和身体评估两点,咯血和呕血的区别
2、护理诊断
3、目标
4、护理措施及依据咯血的急救
(三)肺源性呼吸困难
1、护理评估分病史评估和身体评估两点,呼吸困难的分型
2、护理诊断
3、目标
4、护理措施及依据
(四)胸痛
1、护理评估分病史评估和身体评估两点
2、护理诊断
3、目标
4、护理措施及依据
5.巩固新知或小结或答疑
1、巩固上课内容,答学生问。
6.教学
反思
学生兴趣较高,氛围好。
教案评
价意见
《内科护理》教案
教师
投课班级
投课课时
2
课题
第二章
课型
理论
教学目
标
1.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出现的病机与常见病因
2.熟悉呼吸内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
3.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
重点
1、咳嗽、咳痰、肺源性呼吸困难、咯血的护理措施
难点
1、呼吸内科常用的呼吸训练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粉笔板书、讲解、示范、诱导提问
教学工
具
黑板、粉笔、多媒体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1.复习旧课或提问Fra bibliotek1习内科护理学的目的和学习方法
Smin
2.新课
预习题
1上呼吸到感染的病人的护理
3.导入
新课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护理
内科护理_常规

第一篇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心肌梗死护理常规【病情观察】1.疼痛为最突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多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
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体温可升至38度左右,很少超过39度,持续一周。
3.胃肠道反应: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天,24小时最多见。
室颤是心梗早期,特别是入院前最主要的死因。
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心动过缓;前壁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如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表明梗死围广泛,情况严重。
5.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发生。
6.血压: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并做好记录,防止心源性休克,必要时及时通知医师。
【护理要点】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告知病人及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解除焦虑,取得合作。
起病后4-12小时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
随后过度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2.给氧:常规给氧,氧流量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
3.监测: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3-5天,除颤仪处于随时备用状态。
医务人员需高度负责,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
4.药物护理:阿司匹林等药物抗血小板聚集,为治疗常规用药,注意用药剂量用法准确。
5.疼痛护理: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注意有无呼吸抑制并监测血压变化。
6.溶栓护理:询问病人有无溶栓禁忌症,年龄≥75岁者,选择溶栓治疗时应慎重。
协助医师做好溶栓前检查,溶栓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过敏、低血压、和出血。
7.对症护理:注意观察患者心律,心律失常必须及时消除,以免演变为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1慢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急性发作期有发热,喘息时应卧床休息,老年、幼儿、体弱的病员应延长休息时间。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预防并发症。
3、饮食护理: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
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 以上。
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
4、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5、咳嗽、咳痰的护理:(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和指导病人每2—4小时定时进行有效咳嗽。
(2)胸部叩击:叩击同时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
叩击时间15—20min为宜,每日2—3次,餐前进行。
叩击时应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面色、呼吸、咳嗽、排痰情况,检查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3)体位引流:按病灶部位,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以有效咳嗽或胸部叩击将分泌物排出体外。
引流多在早餐前1h、晚餐前及睡前进行,每次10—15min,引流期间防止头晕或意外危险,观察咳嗽和痰液引流情况,注意神志、呼吸及有无紫绀。
(4)吸入疗法:包括湿化疗法和雾化吸入疗法。
在湿化疗法时,应密切观察病情,经常协助病人翻身、排背、必要时吸痰,以防止呼吸道急性阻塞。
6、根据医嘱正确收集痰标本。
7、药物治疗护理:观察抗生素和止咳、祛痰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8、心理护理:急性发作期,应关心体贴病人,了解情绪变化原因,给予耐心疏导,讲解有关防治知识,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9、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及有效排痰,劝其戒烟,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耐寒力,根据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冬季晨起外出注意保暖或使用口罩,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员接触。
2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护理常规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抬高床头,取半卧位或坐位。
3、病室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4、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产气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水。
内科ICU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ICU一般护理常规(一)评估要点l.评估患者入科方式、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瞳孔和肢体活动情况。
2.了解患者诊断、病情、既往史、过敏史、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
3.评估患者各种管路是否通畅、固定。
4.观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皮肤及粘膜有无黄染、破损、水肿、肿块等。
5.评估患者自理能力。
6.评估患者卫生情况。
7.及时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护理风险因素。
8.观察患者出入量的平衡,观察体重、尿量。
9.观察治疗效果,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二)护理要点l.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整齐、安静、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以22-24度为宜,相对湿度60-70%。
2.持续24小时心电监测,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救治与监护措施及重要器官功能检测参数等。
3.准确执行医嘱,严格遵医嘱计划输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保持尿管及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并预防交叉感染。
5.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按各常规护理执行。
6.保持床单位整洁,做好晨、晚问护理。
保证危重患者卧位舒适。
7.按医嘱及时、准确留迸各种检验标本。
8.严格执行洗手、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等,加强感染监测。
9.做好清醒患者心理护理。
(三)指导要点1.向清醒患者介绍病区环境,讲解疾病知识,减轻恐惧、焦虑心理。
2.向清醒患者介绍各种仪器设备的作用,监护的重要性。
3.向清醒患者介绍用药及检查的作用、目的和必要性。
4.指导意识清醒患者配合治疗的方法。
s.意识不清患析,向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并进行护理指导。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注意有无出血,皮下气肿或发绀等情况。
2.评估气道通畅程度、痰液性质及量。
3.评估护自己参数设定、报警设定;观察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呼吸机运转情况。
4.观察患者的养合状况,包括血氧饱和度水平,血气分析的指标变化等。
5.观察气管切开伤口情况,评估颈部皮肤情况,有无套管脱出迹象。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应给予热情接待,介绍入院须知,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的姓名,按病情安排病床,填写各种规定项目,并及时通知医生。
2、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并做出标记。
3、按医嘱通知饮食并做出标记。
4、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三日,以后每日一次。
如入院体温在37.5℃以上,每日四次测量体温直至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改为每日测量1-2次。
如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重测。
5、新入院患者磅体重,量身高一次,并记录。
6、每日下午测体温同时记录大便情况。
7、患者入院次晨收集尿、粪标本送检(急诊例外)。
8、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室整齐、清洁、安静及做好病人卫生。
9、向患者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健康指导及各种检查指导。
10、凡有输液患者要做输液巡视卡,每小时一次,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11、做到分药到口(中药、西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热情接待新病人,作好入院介绍,并立即通知医生,对重危者交接后积极抢救处理。
2、24小时内完成护理入院录,新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日二次,连续二天,以后一日一次。
体温37。
5℃以上者每日3次,体温不升或38℃以上4次/日39℃以上6次/日,体温正常二天后每日一次。
病危病人按医嘱及病情需要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3、新病人入院时测体重一次,以后每周一次。
不能测体重时,分别用平车或卧床表示。
4、新病人入院后按医嘱留送大小便标本及其他化验检查,每天记录大小便次数,观察色、量、性状。
三天无大便者应作通便处理。
大便异常者,应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5、密切观察病情,有变化者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按病情正确记录尿量或出入量。
6、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病人皮肤、头发护理,新病人入院时做好病人的清洁卫生护理。
7、了解病人饮食习惯,进餐时护士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饮食和进食情况,尤其是治疗饮食及试验饮食落实情况,并做好饮食指导。
自理困难者协助进食。
8、了解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的需求,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做好心理疏导,避免一切医源性刺激。
9、所有病人出院前应做好出院指导。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注意定时通风换气,并进行紫外线消毒。
2、病人入院后,接待安置,介绍入院须知,责任护士自我介绍。
3、新病人入院应立即报告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及时处理。
测体温、P、R、BP,体重,做好记录。
4、按医嘱通知营养室饮食种类。
急腹症未开医嘱前予禁食,并准备胃肠减压,输液等器具5、根据病情确定分级护理,认真执行护理体会,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及家庭情况,对病人心理、生理,社会关系有整体动态的评估。
责任护士24h内完成入院护理病历和出院小结。
6、新病人测体温、P、R 2次/日X2天。
一般病人1次/日。
重危,手术后3天及体温在37.50以上者,3次/日。
380以上者4次/日。
390以上者6次/日。
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后连续测2天,3次/日。
体温390以上应通知医生,并予以物理降温。
7、每日下午记录大便次数,有次数增多者,留大便常规化验、3日以上无大便,根据病情给予通便。
、8、重危及手术后,应有重症护理记录单,生命体征及出入量,根据医嘱记录。
病情至少每班记录1次,大手术连记3天,手术当天要有术后护理记录单,每周记录1-2次,病情变化者随时记录。
9、重危和长期卧床病人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防止压疮10、禁食、昏迷、高热、鼻饲病人应做好口腔护理,2-4次/日,全身衰竭和长期不能进食、和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应特别重视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11、除全身衰竭或有禁忌症者外,应鼓励病人术后早日起床活动。
休克护理休克是机体受到外来或内在有害因素的强烈侵袭,迅速引起神经、内分泌、循环和代谢的功能障碍,有效血容量锐减,组织器官的氧合血液灌流不足,乏氧代谢逐渐增加,以末梢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1、休克早期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脉压变小,尿量减少,每小时少于20ml。
2、休克中期表情淡漠,感觉迟钝,口唇和肢端发绀、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小于10.5Kpa,尿量更少,并出现酸中毒。
3、休克晚期病情继续恶化,可出现无脉搏,无血压,无尿,体温不升,神志不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常可继发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
(二)护理要点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并了解休克的原因,以便实施针对性护理。
2、病情危重应设专人护理。
按医嘱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
随时观察面色、神志、肢体色泽及温度等变化,做好保暖。
3、取平卧位或头高20o,下肢抬高15-20卧位。
4、吸氧,按病情调节氧流量。
持续用氧时,保持通畅。
高浓度吸氧者注意防止氧中毒。
5、保持两路输液管道通畅(其中最好一路用中心静脉置管),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6、扩充血容量,根据医嘱应用血管收缩药和血管扩张药时,要根据情况调整药物浓度和速度,血压保持在12/8Kpa;随时注意针头有无脱出,局部有无肿胀,防止药液外溢,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7、按医嘱记录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记每小时尿量。
8、观察酸中毒的表现,根据医嘱监测血气分析、二氧化碳结合力,按医嘱用碱性药物如5%碳酸氢钠、乳酸钠等。
9、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咳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密切观察有无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以防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症。
并作好ETT/TT准备。
10、观察皮肤、粘膜有无淤斑、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发现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状。
11、疼痛剧烈者,根据病情酌情使用镇痛剂和镇静剂。
12、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记录重病护理记录单。
昏迷病人护理昏迷是因脑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以意识丧失、运动感觉障碍和反射消失为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网状结构高度抑制而产生的一种状态,其病情严重复杂,常可随时危及病人生命。
1、观察要点(1)昏迷程度及伴随症状。
(2)有无大小便失禁,吞咽、角膜、瞳孔等反射是否存在,压眶及针刺皮肤有无反应。
(3)体温升高或降低的程度,发热及其热型。
(4)脉搏的频率、节律。
(5)呼吸的深度、频率和气味。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呼气呈烂苹果味,肝昏迷时呈氨味,尿毒症时呈大蒜味等。
(6)血压显著增高者,注意有无高血压脑病及颅内增高征象;血压过低者,注意有无微循环障碍。
(7)皮肤黏膜有无淤点或淤斑。
(8)有无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9)意识、瞳孔、各种反射及肢体活动情况。
2、护理常规(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原发病护理常规。
(2)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取下活动义齿,以防误入气管。
舌后坠时用舌钳将舌拉出。
(3)必要时特别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根据病情每30分钟至4小时测量脉搏、呼吸、血压各1次,4小时测体温1次。
注意观察意识、瞳孔、种种反射、肢体活动等,做好护理记录。
(4)呼吸困难时给氧气吸入,氧流量根据病情而定,一般2-4L/min,注意保持鼻导管通畅。
必要时气管切开或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5)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根据病情给鼻饮食或要素饮食。
(6)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复方硼酸溶液棉球擦洗口腔2-3次。
口腔糜烂时涂以冰硼散,口唇干裂者涂以液状石蜡。
如病人呈张口呼吸,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7)眼睛不能闭合时,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或用抗生素眼膏点眼,防止发生角膜干燥。
(8)每2h翻身拍背1次,预防肺部并发症,及时吸痰,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9)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尿失禁或尿潴留病人留置导尿管,开放引流或4h放尿1次。
每日用洗必泰擦洗尿道口2次,遵医嘱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定时更换导尿管。
(10)预防褥疮。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
每2h更换体位1次,用温水或4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
骨突出处垫气圈、棉圈或海绵垫。
也可使用气垫床。
(11)烦躁不安者,按医嘱给镇静剂,适当或加床挡,以防坠床。
(1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缓泻剂,(胃管注入),或开塞露塞肛,3日无大便者可小量低压灌肠。
(13)病情稳定后,协助肢体被动运动,以防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和足下垂。
(14)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械。
抢救车内药品的作用和副作用1西地兰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
使心排血量增加,肺微血管与静脉压下降。
用于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副作用:过量有恶心,食欲不振,头痛,心动过缓,黄视。
2肾上腺素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收缩血管,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心脏辄停副作用:心悸,头痛,心律失常3异丙肾上腺素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显著的舒张作用,对心脏有兴奋作用,扩张内脏血管,用于支气管哮喘,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休克。
副作用:口咽发干,心悸不安,头晕目眩,面色潮红,恶心。
4阿托品作用: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抑制腺体分泌,并具有兴奋呼吸中枢作用。
用于胃,肠,胆,肾绞痛,阿斯综合症,有机磷中毒。
副作用:口干,眩晕,严重时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等。
5洛贝林作用:兴奋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用于CO,中枢抑制药中毒等引起的呼吸衰竭。
副作用:大量可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呼吸抑制及惊厥6尼可刹米作用:常见呼吸中枢兴奋剂,对血管运动中枢兴奋作用强,有余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中枢抑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伴高碳酸血症效果好副作用:大量可引起血压升高,痉挛性惊厥。
心律失常,出汗,呕吐。
7利他林作用:中枢兴奋药,能兴奋中枢的多种精神性活动,用于镇静剂过量引起的嗜睡,发作性睡病副作用:过量可出现兴奋作用:血压升高,头痛,心动过速8多巴胺作用:兴奋b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及排血量,使血压升高用于各种休克及难治性心力衰竭。
副作用:大量可使呼吸加速,心律失常,药物外渗可使组织坏死9阿拉明作用:拟肾上腺素药,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收缩力,用于各种休克及手术时低血压副作用:心律失常,升压过快过猛可致肺水肿,心脏昼停,药物外渗使组织坏死10利血平作用: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对中枢有安定作用,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副作用:鼻塞,嗜睡,腹泻,大量可引起震颤麻痹11地塞米松作用: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用于抗炎,抗过敏,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副作用:大剂量引起糖尿病及类柯兴综合征12异丙嗪作用:为吩噻嗪类抗组胺药,有明显的中枢安定作用,用于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副作用:困倦,嗜睡,口干,静注可使血压下降。
13速尿作用: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皮质血流,有强大的利尿作用,用于治疗各种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副作用:大量可使低血压,低血钾,脱水,偶见胃肠道反应14安定作用:抗焦虑,镇定,催眠,抗惊厥,抗癫痫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用于焦虑症,各种惊厥及麻醉前给药。
副作用:嗜睡,乏力,运动失调,久用可有依赖性,静注过快可使心血管,呼吸抑制15止血敏作用:增强血小板功能,加速血块收缩,减少血管渗透性,用于各种手术前后出血及预防出血。
副作用:皮疹,静注过快可引起暂时性下降和过敏休克。
16止血芳酸作用:阻断纤维蛋白酶与纤维蛋白的联结,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
副作用:皮疹,恶心,呕吐,低血压,大量时可促进血栓形成。
17葡糖糖酸钙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密性,有消炎,消肿及抗过敏作用,用于过敏性疾病,手足抽搐,镁盐中毒。
副作用:静注时可有全身热感,注射宜慢,如外渗有强烈的刺激性18利多卡因作用:抗心律失常药,局麻药,降低心室应激性,用于抗心律失常和阻滞麻醉及硬膜外麻醉副作用:嗜睡,眩晕,感觉异常,大量可引起局部抽搐,惊厥,心脏停搏。
迎“三甲”医院检查要掌握内容一、检查每个病人操作前后的洗手。
或快速手消毒液。
二、消毒知识考试内容:1、名词解释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