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101图集8.1楼梯的分类
8楼 梯

平台下作出人口时楼梯净高设计的几种方式 (a)底层设计成“长短跑”;(b增加室内外高差; (c) (a)(b)相结合;(d)底层采用单跑梯段
1、将楼梯底层设计成“长短跑”,让第一跑的踏步数目多些,第二 跑踏步少些,利用踏步的多少来调节下部净空的高度。 2、增加室内外高差。 3、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即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的地面标高,同时 增加楼梯底层第一个梯段的踏步数量。 4、将底层采用单跑楼梯,这种方式多用于少雨地区的住宅建筑。 5、取消平台梁,即平台板和梯段组合成一块折形板。
楼梯尺寸的确定
1、梯段宽度与平台宽的计算 梯段宽B: B= A——开间净宽 C——两梯段之间的缝隙宽,考虑消 防、安全和施工的要求,C=60~200 平台宽D: D≥B 2、踏步的尺寸与数量的确定 N=H——层高 h——踏步高 3、梯段长度计算 梯段长度取决于踏步数量。当N已知 后,对两段等跑的楼梯梯段长L为 L=b——踏步宽 五、楼梯的净空高度 为保证在这些部位通行或搬运物件 时不受影响,其净高在平台处应大于2m; 在梯段处应大于2. 2m。 当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做通道时, 为求得下面空间净高≥2000mm,常采用 以下几种处理方法:[如图]
8.3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一、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梯
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把楼梯段和平台整体浇筑成 一个整体的楼梯。
特点:消耗模板量大,施工工序多,施工速度慢,但
整体性好、刚度大、有利于抗震。 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按结构形式不同,分为板式楼
梯和梁板式楼梯。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支模现场
钢筋混凝土楼梯主体浇灌结束现场
常用的楼梯踏面材料:水泥砂浆、水磨石、花岗 岩、大理石、缸砖等。
踏步表面的防滑措施:
在距踏步面层前缘40mm处设2~3道防滑凹槽; 在距踏步面层前缘40~50mm处设防滑条; 防滑包口等。
16G101系列图集培训(基础、楼梯)PPT课件

集中标注:基础编号、截面竖向尺寸、 配筋(必注),以及基础底面标高和 必要的文字注解(选注)。
16G101系列图集培训(基础、楼梯)
6
独立基础配筋注写 p9~11
注写基础底板配筋
1)以B代表各种独立基础底板的底部配筋
2)X向配筋以X打头、Y向配筋以Y打头注写;两向配筋相 同以X&Y打头注写。
独立基础埋深较大设置短柱时
2)以T打头注写梁顶部贯通纵筋。用“;” 将底部与顶部 贯通纵筋分隔开。
3)当梁顶部或底部贯通纵筋多于一排时,用“/”将各排纵 筋自上而下分开。
4)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梁两侧对称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
总配筋值;需要配置抗扭纵向钢筋时,梁两个侧面设置的
抗扭纵筋以N打头。(例见下页)
16G101系列图集培训(基础、楼梯)
16G101系列图集培训(基础、楼梯)
15
基础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基础梁底部、顶部及侧面纵向钢筋:
1)以B打头注写梁底部贯通纵筋。当跨中所注根数少于箍筋 肢数时,设置架立筋,用 “+”将贯通纵筋与架立钢筋相 联,架立筋在+后面的括号内(框架结构框架梁里较常见)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将两种直径纵筋相联(没有括号)
16G101系列图集培训(基础、楼梯)
11
四柱独立基础底板顶部配筋
受力筋方向区别双柱
16G101系列图集培训(基础、楼梯)
12
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示例
16G101系列图集培训(基础、楼梯)
13
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
梁板式条形基础 板式条形基础
16G101系列图集培训(基础、楼梯)
14
16G101系列图集培训(基础、楼梯)
三维图集16G101 6章、楼梯识图

第六章:楼梯平法识图规则与标准构造详图及三维示意图-85--86-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2-23AT 型楼梯平面注写方式与适用条件楼层平台1800÷12层间平台120AT3,h=120:表示AT 型楼梯板厚1201800/12:表示一跑高度为1800,一共12步,踏步高1800÷12 10@200; 12@150:表示梯板上部筋为直径10间距200布置; 下部受力筋为直径12间距150布置F 8@250:表示分布筋为直径8间距250布置。
楼层平台1800÷12120BC3600-87-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2-23AT 型楼梯双分平行楼梯/交叉楼梯/剪刀楼梯1201800÷12-88-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2-24光面钢筋时,除梯板上部纵筋的跨内端头做90º直角弯钩外,所有末端做180º的弯用于设计按铰接的情况,括号内数据0.6L ab 用于设计考虑充分发挥钢筋抗拉强度的情况,具体工程中设计应指明采用何种情况。
.上部纵筋有条件时可直接伸入平台板内锚固,如图中虚线所示。
上部纵筋需伸至支座对边再向下弯折。
低端梯梁锚入长度≥5d 且至少伸过支座中线弯锚长度15d上部纵筋下部纵筋梯板分布筋上部纵筋高端梯梁AT 型楼梯板配筋构造下部分布筋采用弯锚形式/也可直锚见平面图/4梯板分布筋筋支座中线下部纵筋≥5d 且至少伸过支座中线高端梯梁L /4bh (梯板厚度)b s ×m =L n 梯板跨度h sb sA型楼梯板配构造筋T-89-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2-25型楼梯的适用条件为:两梯梁之间的矩形梯板由低端平板和踏步段构成,两部分的一端各自以梯梁)。
交叉楼梯(图;第2项设计配筋可参照【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制和构造详图(现浇混BT 型楼梯平面注写方式与适用条件BT3,h=120:表示BT 型楼梯板厚1201600/10:表示一跑高度为1600,一共10步,踏步高 10@200; 12@150:表示梯板上部筋为直径10间距200布置; 下部受力筋为直径12间距150布置F 8@250:表示分布筋为直径8间距250布置。
16G101系列图集培训(基础、楼梯)

材料课件
18
条形基础底板底部及顶部配筋
以B打头,注写条形 基础底板底部的横向 受力钢筋; 以T打头注写条形基 础底板顶部的横向受 力钢筋; 用“/”分隔条形基 础底板的横向受力钢 筋与纵向分布钢筋。
材料课件
19
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示例
材料课件
20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 梁板式筏形基础由基础主梁,基础次梁,基础 平板等构成。
材料课件
21
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平面注写方式p32
基础主梁JL与基础次梁JCL平面注写方式,分集中标注和原位 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优先。
集中标注内容同条形基础梁
原位标注:
1、梁支座的底部纵筋,系指包含贯通纵筋与非贯通纵筋在内 的所有纵筋。
2、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底部纵筋配置不同时,需在支座两边 分别标注;当梁中间两边的底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一 边标注配筋值。
8
独立基础平面注写方式
材料课件
9
多柱独立基础顶部配筋注写方式
双柱独立基础底板顶部配筋,通常对称分布在双柱中心线两侧。 以大写字母T打头,注写为:双柱间纵向受力钢筋/分布钢筋。当 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底板顶面非满布时,应注明总根数。
材料课件
10
多柱独立基础基础梁注写方式
注写基础梁的编号、几何尺寸和配筋。 如JLxx(1)表示基础梁为1跨,两端无 外伸; JLxx(1A)表示基础梁1跨,一 端有外伸; JLxx(1B)表示基础梁1跨, 两端有外伸。
2、当两向基础梁十字交叉,但交叉位置无柱时,应根据需要设置附加箍 筋或(反扣)吊筋。
3、对于基础梁下区域底部非贯通纵筋的伸出长度a0值:当配置不多于两 排时,取值自柱边向跨内伸出至ln/3位置;多于两排时由设计给出。
16G101系列图集培训基础楼梯PPT课件

基础梁底、顶部及侧面纵向钢筋
•16
施工中应注意:
1、当出现两种不同配置的底部贯通纵筋时,应在两毗邻跨中配置较小的 一夸的跨中连接区域内进行连接(即配置较大一跨的底部贯通纵筋需 伸出至毗邻跨的跨中连接区域)。
2、当两向基础梁十字交叉,但交叉位置无柱时,应根据需要设置附加箍 筋或(反扣)吊筋。
授课模式
• 将以往的精讲、串讲模式,改为“勾重 点”模式,将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和有争 议的问题集中讲解。
• 第一部分平法制图规则(识图的一些基 本知识,如有不明白的标注参照这部分)
• 第二部分标注构造详图(结合钢筋排布 规则和常见问题解答细述)
•1
16G1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原位注写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与集中标注的底部贯通纵筋采用“隔一布 一”方式布置时,其标注间距与底部贯通纵筋相同(实际两者间距为各 自标注间距的1/2)区别集中标注的贯通钢筋
•24
•25
基础相关构造
基础相关构造的平法施工图设计,在基础平面布 置图上采用直接引注方式表达。
•26
上柱墩引注
1、注写编号SZDxx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将两种直径纵筋相联(没有括号)
2)以T打头注写梁顶部贯通纵筋。用“;” 将底部与顶部 贯通纵筋分隔开。
3)当梁顶部或底部贯通纵筋多于一排时,用“/”将各排纵 筋自上而下分开。
4)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梁两侧对称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 总配筋值;需要配置抗扭纵向钢筋时,梁两个侧面设置的 抗扭纵筋以N打头。(例见下页)
• 独立基础 普通独立基础和杯口独立基础 • 条形基础 基础梁和基础底板 • 筏形基础 平板式筏形基础和梁板式筏形基础 • 桩基础
16G101系列图集培训(基础、楼梯)ppt课件

阶形独立基础DJj 坡形独立基础DJp
集中标注:基础编号、截面竖向尺寸、 配筋(必注),以及基础底面标高和 必要的文字注解(选注)。
6
独立基础配筋注写 p9~11
注写基础底板配筋 1)以B代表各种独立基础底板的底部配筋 2)X向配筋以X打头、Y向配筋以Y打头注写;两向配筋相
同以X&Y打头注写。 独立基础埋深较大设置短柱时 1)以DZ代表普通独立基础短柱。 2)先注写短柱纵筋,再注写箍筋,最后注写短柱标高范
保护层厚度≤5d时, 设置锚固区横向钢 筋。直径≥d/4,间 距≤10d且≤100。
水平起步筋:
基础顶50 基础内100 基础内部水平筋
间距≤500,且不少 于两道。
34
墙身竖向分布钢筋在基础中构造
1-1剖面,“隔二 下一”。当施工采 取有效措施保证钢 筋定位时,墙身竖 向分布筋深入基础 长度满足直锚即可。
• 独立基础 普通独立基础和杯口独立基础 • 条形基础 基础梁和基础底板 • 筏形基础 平板式筏形基础和梁板式筏形基础 • 桩基础
3
标高 (基础标高控制是一主要控制项目)
结构层楼面标高系指将建筑图中各层地面和楼 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做法厚度后的标 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楼层号一致。
当具体工程的全部基础底面标高相同时,基础 底面基准标高即为基础底面标高。当基础底面 标高不同时,应取多数相同的底标高为基础底 面基准标高;对其少数不同标高者应标明范围 并标明标高。
11
四柱独立基础底板顶部配筋
受力筋方向区别双柱
12
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示例
13
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
梁板式条形基础 板式条形基础
14
楼梯的组成、类型及尺度

楼楼梯梯5.1 楼梯的组成、类型及尺度5.1.1 楼梯的组成楼梯一般由楼梯段、平台及栏杆(或栏板)三部分组成[如图]。
楼梯的组成一、楼梯段楼梯段又称楼梯跑,是楼梯的主要使用和承重部分。
它由若干个踏步组成。
为减少人们上下楼梯时的疲劳和适应人行的习惯,一个楼梯段的踏步数要求最多不超过18级,最少不少于3级。
二、平台平台是指两楼梯段之间的水平板,有楼层平台、中间平台之分。
其主要作用在于缓解疲劳,让.人们在连续上楼时可在平台上稍加休息,故又称休息平台。
同时,平台还是梯段之间转换方向的连接处。
三、栏杆栏杆是楼梯段的安全设施,一般设置在梯段的边缘和平台临空的一边,要求它必须坚固可靠,并保证有足够的安全高度。
5.1.2 楼梯的类型按位置不同分,楼梯有室内与室外两种。
按使用性质分,室内有主要楼梯、辅助楼梯;室外有安全楼梯、防火楼梯。
按材料分有木质、钢筋混凝土、钢质、混合式及金属楼梯。
按楼梯的平面形式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a)单跑直楼梯;(b)双跑直楼梯;(c)曲尺楼梯;(d)双跑平行楼梯;(e)双分转角楼梯;(f)双分平行楼梯;(g)三跑楼梯;(h)三角形三跑楼梯;(i)圆形楼梯;(j)中柱螺旋楼梯;(k)无中柱螺旋楼梯;(l)单跑弧形楼梯;(m)双跑弧形楼梯;(n)交叉楼梯;(o)剪刀楼梯。
[楼梯的形式如图]图5-2 楼梯平面形式(a)单跑直楼梯;(b)双跑直楼梯;(c)曲尺楼梯;(d)双跑平行楼梯;(e)双分转角楼梯;(f)双分平行楼梯;(g)三跑楼梯;(h)三角形三跑楼梯;(i)圆形楼梯;(j)中柱螺旋楼梯;(k)无中柱螺旋楼梯;(l)单跑弧形楼梯;(m)双跑弧形楼梯;(n)交叉楼梯;(o)剪刀楼梯[楼梯的形式实例]单跑直楼梯、双跑直楼梯双分转角楼梯曲尺楼梯三跑楼梯双分平行楼梯剪刀楼梯中柱螺旋楼梯无中柱螺旋楼梯弧形楼梯5. 1. 3 楼梯的设计要求一、作为主要楼梯,应与主要出人口邻近,且位置明显;同时还应避免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在交接处拥挤、堵塞。
16G101系列图集培训(基础、楼梯)(1)

16G101-3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基础)
17G101-11 G101系列图集常见问题答疑图解 18G9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
(楼梯) 18G9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
(基础)
基础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注写 时将基础底面标高直接注写再“()” 内
Hale Waihona Puke 结构平面的坐标方向当两向轴网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 Y向。
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
对于平面布置比较复杂的区域,其平面方向由设计另行规 定并加以图示。
独立基础平面注写方式 p8
双柱独立基础底板顶部配筋,通常对称分布在双柱中心线两侧。以 大写字母T打头,注写为:双柱间纵向受力钢筋/分布钢筋。当纵向 受力钢筋在基础底板顶面非满布时,应注明总根数。
多柱独立基础基础梁注写方式
注写基础梁的编号、几何尺寸和配筋。如JLxx(1)表示 基础梁为1跨,两端无外伸; JLxx(1A)表示基础梁1跨, 一端有外伸; JLxx(1B)表示基础梁1跨,两端有外伸。
集中标注内容:基础梁编号、截面尺寸、配筋,以及基础梁 底标高和必要的文字注解。 箍筋: 1、设计一种箍筋间距时,注写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与肢 数(括号内) 2、设计两种箍筋间距时用/分隔。 施工时应注意:两向基础梁相交的柱下区域,应有一向截 面较高的基础梁箍筋贯通设置;当两向基础梁高度相同时, 任选一向基础梁箍筋贯通设置。
成。
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平面注写方式
p32
基础主梁JL与基础次梁JCL平面注写方式,分集中标注和原位 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