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浅谈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特点

浅谈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不同的认知,汉语中也表现出相应的变化,特别是亲属称谓语素。
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素比较特殊,与其他语言不同,它不仅仅是表示亲属关系,更表达着人们对亲属的态度和尊重程度。
因此,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特点。
一是从词性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素一般为动词,比较常见的有“娘”、“哥”、“姊”和“弟”等,它们都有特殊的用法。
其中,“娘”、“哥”、“姊”和“弟”等语素,一般用作主动形式,也
可以用作被动形式;而“婆”、“叔”、“舅”和“姨”等这些亲属称谓词素,一般仅用作被动形式,只能用作受谓语,不能用作主谓语。
其次,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素也有不同的用法以及不同的发音。
比如“娘”,一般都简写成“妈”,读作“mā”,而“哥哥”一般
简写成“哥”,读作“gē”;“姊”一般简写成“姐”,读作“jiě”,而“弟弟”一般简写成“弟”,读作“dì”。
此外,还有一些亲属称谓词素,如“婆”、“叔”、“舅”、“姨”等,一般都是以“pǔ”、“shū”、“ji ù”、“yí”这样的读法发音。
以上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素的特点,它们不仅表达着亲属关系,还表达着人们的态度和尊重。
从而可以看出,亲属称谓词素是汉语社会表达中不可缺少的词素,其特点极具特色。
- 1 -。
浅议亲属称谓词间的组合现象

侯钺沛
( 华 中师 范大 学语 言 与语 言研 究 中心
摘
八 个 语 素 直 接 的组 合 也 有 规 律 可 循 。
湖北 ・ 武汉
4 3 0 0 7 9 )
要 “ 父、 母、 兄、 弟、 子、 女、 姐、 妹” 这 些语 素组合构词 了二十个词语 , 这 些词语有 些是 亲属称谓词 , 有些不是。这
关键词 亲属称谓 构词方 式 文化
中图分类号 :语 是通 过 语 素 的重 叠 构 成 的 。但 是 它们 在 使 用 的过 程 中多 1 亲 属 称 谓 词 间 的 组 合 现 象 姐、 妹、 弟” , 这 体现 了语 言 的经 济 性 原 则 。 “ 父、 母、 兄、 弟、 子、 女、 姐、 妹” 这 八个 语 素 表示 的是 亲属 采用 “ ( 3 ) 偏 正 式 . 关系 , 它们 相 互 组合 能够 构 成 二 十 个 词 语 , 包括父母 , 父 兄, 父 内部 结 构 是偏 正 式 的词 语 只有 “ 弟妹 ” 。“ 弟妹” 指 弟 弟 的 子, 父女 , 母子 , 母女 , 兄弟, 兄妹, 弟兄, 弟弟, 弟妹 , 弟子 , 姐弟 , 妻子。弟妹在北方话中也可 以指朋友 同事 的妻子 。“ 弟妹” 这 个词语的偏重于“ 妹” , 指的全 都是女性 。采用 “ 弟妹” 这种表 姐姐 , 姐妹 , 妹妹 , 妹子 , 子弟 , 子女 , 女子 。 达方式能够拉近说话人和 听话人之 间的心理距离。 2划 分 类 别 ( 4 ) 附加 式 这二十个词语有共性 , 也有个性 , 为了能更好地研究分析 内部 结 构 是 附 加 式 的 词 语 只有 ” 妹子“ 。我 们通 过“ 子” 的 “ 父、 母、 子、 女、 兄、 弟、 姐、 妹” 这八个语素的组合规律, 我 们 按 读 音 可 以判 读 得 知 。 照 能 否 表 示 亲 属 关 系 这 一标 准 , 对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分析。 2 . 1 . 2用 法 在具体使用的时候,这些词语有些是只能用作亲属称谓 2 . 1 能 够 用作 亲 属 谓 称 词, 有 些还 能兼 当社交称谓词, 据此我们可 以把这十七个词分 “ 父母 , 父 兄, 父子, 父女 , 母子 , 母女 , 弟兄 , 兄弟 , 兄妹, 弟 成两类 。 弟, 弟妹 , 姐弟, 姐姐, 姐妹 , 妹妹 , 妹子 , 子女” 这 十 七 个 词 语 均 ( 1 ) 只 能充 当亲 属 称 谓 词 可 以用 作 亲属 谓称 。 这 十 七 个 词在 结 构 和 功 能上 有 相 同 之 处 , “ 父母、 父兄、 子女” 这三个词只能表示亲属称 谓, 它们表 也 有 不 同之 处 ,我 们 可 以从 其 结 构 关 系和 用 法 上 对 它 们 进 行 示 的都 是 有 血 缘 的 关 系 。 例句 : 如果 父母 悲观 , 孩子通常也具有悲观的性格 。 分析。 虎子是受诬入狱的, 他为 替 父 兄 报仇才越狱 。 2 . 1 . 1结构 关 系 父 母 有 抚 养 教 育 未 成 年 子 女 的义 务 , 成 年 子 女 有 赡 养 扶 能 够 用 作 亲 属 谓 称 的 词 语 比较 多 ,我 们 可 以从 其 结 构 关 助 父 母 的义 务 。 系把这十七个词语分为三类。 ( 2 ) 兼 做 社 交称 谓词 ( 1 ) 联 合式 “ 父子, 父女 , 母子 , 母女, 弟兄, 兄弟, 兄妹, 弟弟 , 弟妹 , 姐 ① 联 合 式 的 词 语 弟, 姐 姐, 姐 妹, 妹妹, 妹子” 这 十 四个 词语 不仅 仅 可 以用 作 亲 联 合 式 的词 语 有 “ 父母 、 父兄、 父子、 父女、 母子 、 母 女、 兄 属 谓称 还 可 以用 作 社 会 谓 称 。 弟、 弟 兄、 兄妹 、 姐弟 、 姐妹 、 子女” , 它们分别是由两个语素构 例句 : “ 那好啊 !多亏师傅教得认真 。好, 咱 父子 俩走几 成 的, 这两 个 语 素 之 间 的关 系 是 平 等 的 , 这 些 词 语 代 表 的 也是 个 回合 , 看 你 的 功 夫 到底 如 何 ?” ( 《 史 传》 李文澄 ) 两 个 或 两个 以上 的 人 , 比如 说 , “ 父母” 代 表 的就 是 父 亲和 母 亲 , 从 此 ,王 莹 与 蓝 苹 便 以姐 妹 相称 。 ( 《 她 还 没 叫江 青 的 时 “ 子女” 代 表 的就 是 儿 子 和 女 儿 。 候》 王素萍) ② 现 象 分 析 唐 国强 一 口应 允 : “ 我 们 可 以做 好 朋 友 , 也 可 以做 兄妹 。 联 合 式 的词 语 是 由两 个 并 列 关 系 的 语 素 构 成 的 ,有 些联 你 过生 日, 我还要去为你祝贺 。 ” ( ( ( 1 9 9 4年报刊精选》 ) 合式 的词语 的两个语素可 以变化位置 , 位置 改变后 , 其含义不 “ 父子 , 父女 , 母子, 母女” 做社交谓称的使用频率没有“ 兄 变, 例 如“ 觉察” 和“ 察觉” , “ 样 式” 和“ 式样” 。但 是 由 这 八个 单 弟、 弟兄、 兄妹 、 弟弟、 弟妹、 姐弟、 姐妹 、 姐姐 、 妹妹、 妹子” 这些 音节语素构词 的联合式词语 的构成语素不可 以变换位置,其 词语做 社交称谓词 的使用频率高 。我们认为这 是因为长幼有 变 化 位 置 之 后 得 到 了不 再 是 词 语 了 , 例如“ 父母? 变 化位 置 后 序 。在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 ,对 父 母 的 尊 重 远 远超 过 了对 兄弟 姐 是“ 母父” , 在汉语中 , 没有‘ 晦 父” 这个词语 。 妹的尊重, 所 以我 们可 以很 轻 易称 呼 没 有 血 缘 的 朋 友 为 “ 兄、 从 文 化 语 言 学 的角 度 来 看 ,汉 语 必 然 要 受 到 中 国 传 统文 弟 、 姐、 妹” , 但 是 不 能轻 易称 呼 他 们 为 “ 父、 母” 。 化 的影 响 。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强 调 男 尊 女 卑 ,认 为 男 性 是 家 中 2 . 2不 能 用作 亲 属 谓 称 的权威 的, 女性属于从属的地位。所 以, 在汉语 中只有“ 父母” 这一类里主要有三个词语“ 女子, 子弟, 弟子” 。 没有“ 母父” 。除此之外 , 中国传统文化还强调长幼有序 , 因此 “ 女子” 采用 的构词方式是偏正式, 现在多表示 年轻 的女 般 表 示 年 长 的 语 素 的 语 序 比 较 靠前 , 如“ 兄弟 ” 和“ 姐妹” 。 而 性 。 且强调 “ 长幼有序” 的 文化 比 强调 “ 男尊 女 卑” 的 文化 强 势 , 当 “ 子弟” 和“ 弟子” 是 一 组 通过 变 化 语 素 位 置 得 到 的 词 语 , 这两种文化相遇时 , 往往是“ 长幼 有序 ” 战胜“ 男尊女卑” , 例 如 其 构 词 方 式 是 并 列 式 。 “ 姐弟” , 表 示年长的语素“ 姐” 在 语素“ 弟” 的前面 。 联 合 式 词 语 的语 序 反 映 了语 言文 化 和 认 知 规 律 对 语 言 的 参 考 文 献 影 响 。这 些 词 语 中语 素 的先 后 顺 序 反 映 了我 们 认 知 方 式 上 的 【 1 ] 邢福义. 文化语言学 ( 增订版) f M】 . 湖北 : 湖北教育出版 社, 2 0 0 0 . 特 点,跟我们 的认知方式具有象似性 。传统文化中的尊重观 【 2 ] 葛本仪. 现代汉语词汇学[ M】 . 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1 . 念 和 长 幼 观 念 都 能在 这 些 词 语 的语 序 中体 现 出来 。 [ 3 ] 罗常培培 言与文化【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9 .
对亲属称谓词“妻子”一词的源流探究

对亲属称谓词“妻子”一词的源流探究摘要:亲属称谓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本篇论文就是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亲属称谓词“妻子”的源流演变进行探究。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妻子;词义演变;源流词义演变有三个途径,即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现在所熟识的许多词汇意义早已不是古语里的意思,就此,我国学者从称谓词的语用、本体、社会语言学、文化对比、以及亲属称谓词的教学等不同方面对亲属称谓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一、亲属称谓词的界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
《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因此,人伦开始于男女结为夫妇,他们再生育儿女,血亲关系逐渐扩展,称谓问题应运而生。
亲属最早指所有的服制人员。
如《现代汉语词典》定义其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
称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一切人和物;狭义上专指人,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得来的名称。
《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按照亲缘关系将亲属称谓词分为祖辈,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子女、孙辈这六类。
现代汉语通常将亲属称谓词定义为血缘、姻亲的称呼,或具有血缘关系、姻亲关系的互称,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夫妻系称谓。
二、“妻子”源流及其演变(一)“妻子”词义解析“妻子”一词在古代大多指妻子和儿女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则多指男子的配偶。
“妻子”作为称呼语出现要比“妻”晚。
“妻子” 一词最早见于《易・系辞下》:“入与其官,不见其妻”。
其在上古汉语中为联合短语,是“妻和子”的意思。
如:“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诗经・小雅・常棣》)。
通过对古代汉语语料中带有“妻子”语料的分析,总结得出,“妻子”演变过程的两个意思,即指妻子、孩子和专指男子的配偶。
先秦到宋朝时期语料共有1996条,分析得出这段时间内“妻子”指两个词,即妻子和孩子,如:“夫妻三年,于役不幸者,复其妻子”;(《陈书》,“妻子”指妻子和孩子。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摘要:现代汉语亲属称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词汇系统,其称谓语语素的组合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本文从语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和组合顺序等几方面全面分析亲属称谓语素的构成特点,并进行成因考察,以期以一个较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亲属称谓系统。
关键词: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一、引论所谓“亲属”,《中国大百科全书》说是“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1],“称谓”就是称呼方式,杨应芹、诸伟奇在其《古今称谓辞典》的“自序”中指出,“称谓,就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
”[2](P1)孙维张先生指出,“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
”[3](P114)由此可见,“亲属称谓”就是指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及其用语。
“一人犯罪,九族连诛”是封建社会最残酷的刑罚,而所谓的“九族”据《尔雅·释亲》可知是以本人为中心上推四世下延四世,即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本人及其兄弟姐妹、子、孙子、曾孙、玄孙。
就此一端,可见中国亲属关系的复杂,由此也带来了称谓系统的复杂。
亲属称谓语在世界民族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类分型,另一种是描述型。
类分型的亲属称谓语,不标明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及排列的顺序,只标明尊卑辈分。
描述型的亲属称谓语,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辈分及同一辈分的长幼的排列都非常明确。
[4](P37)中国汉语的亲属称谓是描述型的。
比如英语中的aunt相当于汉语中的姑母、婶母、姨母、舅母、伯母等。
因此,一个说英语的人学习汉语时,常常不知道该怎么用汉语去表示某种亲属关系,而中国人学习英语时,也时常想知道对方所说的uncle或aunt和说话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
宗族即父系亲属;母党即母系亲属;妻党即妻族;婚姻即由婚姻关系形成的亲戚。
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几乎沿袭了古代的亲属称谓体系,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姻系称谓。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研究综述摘要称谓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非常普遍、非常重要的社会语言行为,是语言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称谓语往往是最先传递给对方的信息,称谓语使用是否得体,关系到交际能否顺利地进行下去,所以对称谓语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称谓语称呼语分类研究方向一、引言二、称谓语的定义一说到称谓语,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称呼,因此,必须得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术界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定论。
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认为称谓语等就是称呼语,是人们用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名称。
这里要首推张鲁宁,他认为“人们进行交际就需要称呼对方,称呼语也就是称谓语”;孙维张认为“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词源》和《汉语大词典》也都是以“称呼”来解释“称谓”。
(二)认为称呼语是称谓语的一部分。
周健指出“称谓系统包括名称系统和称呼系统两大类”;200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将“称呼语”解释为“称谓语中那部分可以用来当面招呼的名称”。
这些观点中曹炜教授的观点比较科学,其观点高度概括了称谓语与称呼语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1、称谓语是一种相对处于贮存状态的静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稳定性;而称呼语则是一种处于使用状态的动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非系统性、灵活性。
2、称谓语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社会性、全民性,全体成员都会按照社会的约定自觉使用;而称呼语则更多地带上了使用者的个人色彩,往往具有特殊性、个性化。
3、称谓语在本质上具有书面语性,而称呼语本质上具有口语性。
学术界一般采用马宏基、常庆丰的观点。
在他们的著作《称谓语》中,是这样对称谓语和称呼语下的定义:称谓语是用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人际关系,它体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所使用的名称,而称呼语则是人们当面招呼对方所使用的名称。
三、对称谓语分类研究的现状对于同一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这些分类结果没有正确与否的差别,只是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而已。
浅议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

浅议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一、引论所谓“亲”,《中国大百科全书》说是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的社会关系”[1],“称谓”就是呼方式,杨应芹、诸伟奇在《古今称谓辞典》的“自序”指出,“称谓,就是人们可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
”P1)孙维张先生指,“称谓就是称呼,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别人和自己。
”(P114)由此可见,“亲称谓”就是指对与自己有亲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及其用语。
“一犯罪,九族连诛”是封社会最残酷的刑罚,而所谓的九族”据《尔雅·亲》可知是以本人为中心上推四世延四世,即高祖父母、曾父母、祖父母、父母、本人及兄弟姐妹、子、孙子、曾孙、孙。
就此一端,可见国亲属关系的复杂,由此带来了称谓系统的复杂。
亲属称谓语在世界民族中有种类型:一种是类型,另一种是描述型。
分型的亲属称谓语,不标明系或母系、直系或系及排列的顺序,只标明尊卑辈。
描述型的亲属称谓语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辈分及同一辈分的幼的排列都非常明确。
(P37)国汉语的亲属称谓描述型的。
比如英语中aunt相当于汉语中的姑母、婶、姨母、舅母、伯母等。
因此,一说英语的人学习汉语时,常常不道该怎么用汉语去示某种亲属关系,而中国人学习语时,也时常想知道对所说的uncle或aunt和说话人到底是什么系。
《尔雅·释亲》将亲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党和婚姻。
宗族即父系亲;母党即母系亲属;妻党即妻;婚姻即由婚姻关系形成的亲。
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几乎袭了古代的亲属称谓体系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系称谓。
父系称谓是示自己与父家血亲及其配偶之关系的称谓,包括父、父亲、伯父、叔父姑母、哥哥、弟弟、姐姐、妹、儿子、女儿、孙子、女等。
母系称谓是表自己与母家血亲及其配偶间关系的称谓,包括外祖父、父、姨母、表兄弟、表妹等。
姻系称谓是示婚姻关系的称谓,纵横交错,远比前两者复杂,括公公、婆婆、媳妇、大姑子大伯子、弟媳、小叔子、小姑子嫂嫂;岳父、岳母、女婿、内兄、姨姐妹、姐夫、妹夫亲家公、亲家母等。
谈现代汉语“语素组”

[ 2 ] 王福 堂. 汉语 方言语 音 的演变 与层次 [ H ] . 语 文出版 社 , 1 9 9 9 . [ 3 ] 侯精 一. 现代 汉语 方言概 论[ ] . 上海教 育 出版 社 , 2 0 0 2 .
[ 4 ] 中国社会 科 学 院语 言研 究所 方 言调 查 字表 [ 卜 1 ] . 商务 印书 馆 ,
皇 ! 壁
~
—
—
—
—
3 . 去声+ ( 阴) 平, 上、 去声 : 大多数情况 , 如果 在语 流中 , 语
速加快 , 前字 的去声变为 调值 为2 l 的短 降调 , 被吞掉 了后半
部分音段。 如: “ 去声+ 阴平” : 证 书、 信心、 外科。 “ 去声+ 上声 ” : 政府 、 露水 、 地理 。“ 去声+ 去声” : 政治 、 孕妇 、 运费 。 这种连读 变调 , 是和字音本身有关 的连读 变调。即一个 音节 , 发 生变调的原 因, 虽然是在语流 中产生 的, 但是变成什 么调 , 和后 面的音节声调却 没什么关 系 , 不管 它后 面跟 的是 平声 、 上声还 是去声 , 它都是保留音节前半部分音段 , 而吞掉
1 9 8 8 .
选择余地 。根据邻 字的音高 , 来选择 自身调值 中上升的部分 , 还是下降 的部分。
( 上接 第 1 5页 )
[ 5 ] 林 华. 调 素论 及普 通话连 读 变调[ J ] . 中 国语 文 , 1 9 9 8 ( 1 ) .
成“ 语素组 ” 再组成 词 , 语 素可 以单独成词 , 所 以语 素组 和语 素不是语法单位中上下级的关 系 , 语素组 和语素是 同级语法 单位 ,语 素和语素组 的关 系并不完全 相当于词 和词组 的关 系。所 以, 我们没有必要把 “ 语 素组 ” 单 独列为一级语 法单位 。 而且 把语素组确定 为一级语法单位后 会反作 用于词 内部 的 结构 划分 , 词作为一个凝 固的结构单位 , 里面 最好划分 出来
《现代汉语词典》中民俗信仰词语初探

《现代汉语词典》中民俗信仰词语初探作者:宋晓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2期摘要:词汇作为文化的承载物,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民俗信仰词语从构词类型、词义的构成、词义的义项等方面进行抽取及分类,并从分类中分析其内涵及影响并在民间习俗和宗教等方面进行文化阐释,试图在穷尽的范围内描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承载关系。
关键词:现代汉语;民俗信仰词;特点;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2一、民俗信仰词语的词汇定义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民俗”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指“民间的风俗习惯” 。
“信仰”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
根据这两个词的基本意思,笔者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词条加以整理,形成具有“民俗信仰”意义的词汇体系,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从分类中对其意义进行阐释。
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民俗信仰词汇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从传统到现代,“民俗信仰”不单纯地指代一种具体的习惯或活动形式等,它还有着广泛的社会文化意义。
民俗信仰词语主要包括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两大类,其中又可分传说、风俗、迷信活动的方法、祭祀、天干地支、不同宗教仪式和具体的鬼神论等若干小类。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信仰”一词的含义范围在不断扩大,人们对这类活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这样就构成了此类词汇意义的扩大。
二、民俗信仰词语的分类1.从构词类型方面进行分类词都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的,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在民俗信仰词语体系中单纯词有:唵悲祊辟笾般箔卜刹禅忏阊嫦玚鬯辰谶乘禫道帝奠吊度兑凡梵焚祓符祔宫供姑故卦夬怪观圭皈鬼化袆会魂偈祭基稷袈教戒卺祲龛坎坤离灵魅冥魄罄赛煞神圣数祟天邪修爷阴藏斋谪主其中音译外来词有:阿鼻地狱:佛教指最深层的地狱,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后灵魂永远受苦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摘要:现代汉语亲属称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词汇系统,其称谓语语素的组合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本文从语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和组合顺序等几方面全面分析亲属称谓语素的构成特点,并进行成因考察,以期以一个较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亲属称谓系统。
关键词: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一、引论所谓“亲属”,《中国大百科全书》说是“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1],“称谓”就是称呼方式,杨应芹、诸伟奇在其《古今称谓辞典》的“自序”中指出,“称谓,就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
”[2](P1)孙维张先生指出,“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
”[3](P114)由此可见,“亲属称谓”就是指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及其用语。
“一人犯罪,九族连诛”是封建社会最残酷的刑罚,而所谓的“九族”据《尔雅·释亲》可知是以本人为中心上推四世下延四世,即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本人及其兄弟姐妹、子、孙子、曾孙、玄孙。
就此一端,可见中国亲属关系的复杂,由此也带来了称谓系统的复杂。
亲属称谓语在世界民族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类分型,另一种是描述型。
类分型的亲属称谓语,不标明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及排列的顺序,只标明尊卑辈分。
描述型的亲属称谓语,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辈分及同一辈分的长幼的排列都非常明确。
[4](P37)中国汉语的亲属称谓是描述型的。
比如英语中的aunt相当于汉语中的姑母、婶母、姨母、舅母、伯母等。
因此,一个说英语的人学习汉语时,常常不知道该怎么用汉语去表示某种亲属关系,而中国人学习英语时,也时常想知道对方所说的uncle或aunt和说话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
宗族即父系亲属;母党即母系亲属;妻党即妻族;婚姻即由婚姻关系形成的亲戚。
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几乎沿袭了古代的亲属称谓体系,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姻系称谓。
父系称谓是表示自己与父家血亲及其配偶之间关系的称谓,包括祖父、父亲、伯父、叔父、姑母、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
母系称谓是表示自己与母家血亲及其配偶之间关系的称谓,包括外祖父、舅父、姨母、表兄弟、表姐妹等。
姻系称谓是表示婚姻关系的称谓,它纵横交错,远比前两者复杂,包括公公、婆婆、媳妇、大姑子、大伯子、弟媳、小叔子、小姑子、嫂嫂;岳父、岳母、女婿、内兄弟、姨姐妹、姐夫、妹夫;亲家公、亲家母等。
[5](P62)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称谓系统之一,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
《尔雅》中的《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后代陆续有关于称谓的汇辑。
清代梁章钜的三十二卷《称谓录》更是集大成之作。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芮逸夫的《释甥之称谓》和《伯叔姨舅姑考——兼论中国亲属称谓制的演变》、俞敏的《释甥》等,拉开了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研究的序幕。
[6](P181)冯汉骥、赵元任等也是早期研究亲属称谓的著名学者。
现代汉语关于亲属称谓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如:亲属称谓的使用问题、汉语亲属称谓与其他民族称谓系统的比较、亲属称谓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
采用的研究方法多为列举式的分析、归纳。
而本文主要从语素组合特点的角度来重审亲属称谓系统,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收集一定的语料,对其进行计量研究,使研究更科学、具体。
通过这次研究,能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亲属称谓语的语素组合方式及组合顺序特点,以指导人们正确地使用它们,对亲属称谓语的传承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语素构成本文所采用的亲属称谓主要取自《现代汉语词典》,其中方言词、尊称、古语词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所以未收,共收词条212个,包括182个单称和30个合称。
单称分67类亲属。
例如,第一类是高祖父,它有两种表现形式——高祖和高祖父,高祖和高祖父都是指高祖父,属于异名同指。
这样67类亲属称谓语共有182种表现形式。
笔者对这一封闭域中所有亲属称谓的语素加以穷尽式提取,按照父系、母系、姻系称谓分类统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语素类型,考察亲属称谓语素的组合方式、组合顺序(主要针对合称)。
(一)亲属称谓语素的提取经过充分分析语料,笔者将提取的现代汉语主要亲属称谓列表如下:表一现代汉语亲属称谓列表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合称高祖辈高祖父:高祖高祖父祖孙父母爷儿(爷儿三个)娘儿父兄(父亲和哥哥)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叔侄兄弟兄妹姐弟姐妹弟妹妻儿妻子儿女子女侄甥儿孙子孙高祖母:高祖母曾祖辈曾祖父:曾祖曾祖父老爷爷曾祖母:曾祖母老奶奶祖辈祖父:祖父爷爷爷太爷爹爹阿公外祖父:外祖父外公姥爷祖母:祖母奶奶阿婆外祖母:外祖母外婆姥姥父辈父亲:父父亲翁亲老亲爸爸爸爹严公公:公公公翁母亲:母母亲亲老亲老娘妈妈妈婆婆:婆婆婆岳父:岳父岳丈丈人翁岳母:岳母丈母伯父:伯父伯伯伯大伯大爷伯母:伯母大妈大娘舅父:舅父舅舅舅舅母:舅母舅妈妗子叔父:叔父叔叔叔叔母:叔母婶母婶婶婶婶娘婶子姑母:姑母姑姑姑姑妈(已婚者)姑父:姑父姑夫姑丈姨母:姨姨母姨妈(已婚者)姨父:姨父姨夫姨丈己辈兄:兄兄长哥哥哥阿哥胞兄嫂:嫂嫂嫂嫂子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合称己辈弟:弟弟弟兄弟弟媳:弟媳弟妇弟妹公婆婆媳夫妻夫妇姑嫂(小姑子和嫂子)叔嫂儿媳子侄姐:姐姐姐姊姐夫:姐夫姐丈妹:妹妹妹妹夫:妹夫堂兄:堂兄从兄表兄:表兄表哥老表丈夫:丈夫夫男人配偶爱人堂弟:堂弟表弟:表弟老表大伯子:大伯子堂姐:堂姐表姐:表姐小叔子:小叔子堂妹:堂妹表妹:表妹大姑子:大姑子小姑子:小姑子妻子:妻子妻妇女人配偶爱人内人太太内兄:内兄舅舅子妻舅大舅子内弟:内弟舅舅子妻舅小舅子内姐:内姐姨大姨子内妹:内妹姨小姨子子辈儿子:儿儿子儿郎子男儿媳:儿媳儿媳妇儿媳妇女儿:女女儿姑娘闺女女婿:婿女婿姑爷赘婿侄子:侄侄儿侄子外甥:外甥甥内侄:内侄侄女:侄女儿侄女外甥女:外甥女外甥女儿内侄女:内侄女孙辈孙子:孙孙子外孙:外孙外孙子孙女:孙女孙女儿外孙女:外孙女外孙女儿曾孙辈曾孙:曾孙曾孙女:曾孙女曾孙女儿玄孙辈玄孙:玄孙提取语素高、祖、父、母、曾、老、太、爷、奶奶、爹、阿、公、婆、翁、亲、爸、严、子(子女)、妈、娘、伯、大、叔、姑、兄、哥、长、胞、弟、姐、姊、妹、堂、从、儿(儿子)、男、郎、子(孙子)、闺、侄、儿(孙女儿)、孙、玄外、姥姥、舅、姨、表、甥、祖、父、母、爷、婆、妈、兄、哥、弟、姐、妹、女、儿、孙、子岳、丈、人、夫、婶、妗、小、嫂、妇、媳、妻、太太、内、婿、赘、配、偶、爱、公、婆、父、翁、丈、母、妈、女、儿、男、伯、大、子、叔、姑、舅、姨、兄、弟、姐、妹、侄、22 堂妹堂妹23 儿子儿、子、男儿子儿郎24 女儿女女儿、姑娘、闺女25 侄子侄侄儿、侄子编号代表称谓单纯词合成词单音叠音词重叠式前附式后附式复合式一、父系称谓26 侄女侄女儿侄女27 孙子孙孙子28 孙女孙女儿孙女29 曾孙曾孙30 曾孙女曾孙女儿曾孙女31 玄孙玄孙二、母系称谓32 外祖父外祖父、外公、姥爷33 外祖母姥姥外祖母、外婆34 舅父舅舅舅舅父35 舅母妗子舅母、舅妈36 姨母姨姨母、姨妈37 姨父姨父、姨夫、姨丈38 表兄老表表兄、表哥39 表弟老表表弟40 表姐表姐41 表妹表妹42 外甥甥外甥43 外甥女外甥女儿外甥女、甥女44 外孙外孙子外孙45 外孙女外孙女儿外孙女三、姻系称谓46 公公公、翁公公47 婆婆婆婆婆48 岳父翁岳父、岳丈、丈人49 岳母岳母、丈母50 女婿婿姑爷、赘婿、女婿51 儿媳儿媳妇儿媳妇、儿媳52 丈夫夫丈夫、男人、配偶、爱人53 大伯子大伯子54 小叔子小叔子55 大姑子大姑子56 小姑子小姑子编号代表称谓单纯词合成词单音叠音词重叠式前附式后附式复合式三、姻系称谓57 妻子妻、妇太太妻子女人、配偶、爱人、内人58 内兄舅大舅子、舅子内兄、妻舅59 内弟舅小舅子、舅子内弟、妻舅60 内姐姨大姨子内姐61 内妹姨小姨子内妹62 姐夫姐夫、姐丈63 妹夫妹夫64 嫂嫂嫂嫂嫂子65 弟媳弟妹、弟媳、弟妇66 内侄内侄67 内侄女内侄女合称祖孙父母爷儿娘儿父兄(父亲和哥哥)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叔侄兄弟兄妹姐弟姐妹弟妹妻儿妻子儿女子女侄甥儿孙子孙公婆婆媳夫妻夫妇姑嫂(小姑子和嫂子)叔嫂儿媳子侄合计67 29(35)3(3)14(16)7(7)20(24)57(97)+30(合称)注:共收亲属称谓语67类212个,29(35)是指,有29类亲属称谓可以单音表示,共有35个单音表示的亲属称谓。
其中同名异指的亲属称谓语,如“翁、亲、舅、姨”等,此处都算做一个称呼。
(二)亲属称谓语素组合规律总结1.构成方式多样化分布从表中观察到,亲属称谓词的构词方式有:(1)词根单用,如父、爸、妈、爹、娘、兄、弟、姐、妹等;(2)叠音词,如奶奶、姥姥、太太;(3)词根重叠构成重叠式复合词,如爷爷、爸爸、妈妈、伯伯、叔叔、婶婶、哥哥、姐姐、妹妹等;(4)词根加前缀,如老爹、老亲、老娘、阿哥、老公等;(5)词根加后缀,如婶子、妗子、嫂子、小舅子、侄儿、孙女儿、儿媳妇儿等;(6)词根加词根,如父亲、母亲、姑父、姨母、叔父、伯父、姑娘、兄弟等。
2.复合式称谓占多数由上表可见前五种构词方式在全部的亲属称谓词中并不占主要的地位,占主要地位的是复合式构词法,在调查的212个词条中,有174个亲属称谓是复合式构词,占总称谓的82.1%。
其中又以联合式和偏正式为主,联合式的称谓语有女儿、姑娘、兄弟、兄长、祖孙、父母、伯父、叔父、爷儿、娘儿、父兄、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叔侄、兄弟、兄妹、姐弟、姐妹、弟妹等33个,这些联合称谓绝大多数是合称。
以修饰成分加中心语构成偏正式称谓的有97个,占总称谓的47.6%。
因此,亲属称谓的主要构词方式是偏正式。
(三)偏正型称谓的语素语义类型偏正型合成词中,词根语素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后一个词根语素是中心词根,前一个词根语素是修饰或限制后一词根的。
如“岳父”,“岳”是修饰成分,“父”是中心成分,“岳”修饰“父”这一中心词根。
1.中心成分语素的语义类型(1)表长辈称谓爷、翁、公、婆、父、爸、亲、母、妈、娘、伯、叔、姑、婶、舅、姨、妗(2)表夫妻关系夫、妇、妻(3)表平辈称谓兄、哥、嫂、姐、弟、妹(4)表晚辈称谓子、儿、女、媳、婿、侄、甥、孙2.修饰成分语素的语义类型(1)表辈分高、曾、太、祖、大、王、父、母、孙、玄(2)表宗族内、妻、姑、伯、叔、婶、舅、姨、甥、侄等(3)表血缘关系胞、堂、从、外、岳、丈、表、赘(4)表长幼排行大、小(四)叠音称谓的语素组合方式汉语词汇中叠音形式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单纯词中的叠音词,一种是合成词中的重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