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课堂PPT)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快乐预习感知 三
5.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
水能 资源。
6.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
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于
是,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成为“ 地上河 ”。
(2)上、中、下游分界点是内蒙古河口和河南桃花峪。 (3)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地上河”位于黄河下游河段。 (4)黄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是小浪底,兼有防洪、减淤、发电、灌 溉等综合效益。
互动课堂理解
一
二
【例1】 下面“黄河流域图”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甲、乙位于 黄河上游,丁位于黄河下游,水土流失较轻;丙位于黄土高原上,水土 流失最为严重。 答案:C
7.治理措施: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 生态环境持 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在下游加固 黄河大堤
。
一
二
一、黄河水系有何特征?
精析:黄河水系简图如下。
互动课堂理解
一
二
互动课堂理解
(1)黄河干流呈巨大的“几”字形,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 是我国第二长河,其最大支流是渭河。
一
二
二、黄河“地上河”的形成 精析:
互动课堂理解
一
二
互动课堂理解
互动课堂理解
一
二
【例2】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读 “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图”,完成下列各题。
一
二
互动课堂理解
2024李瑛黄河落日课堂PPT

目录•黄河落日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黄河落日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知识拓展:其他类似主题诗歌欣赏•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黄河落日背景与作者简介主要作品有诗集《野战诗集》《战场上的歌》《天安门上的红灯》等。
1926年12月8日生,河北省丰润县人。
中国当代诗人。
曾任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
李瑛生平及代表作品1947年李瑛入伍,开始了他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革命战士和诗人生涯。
在战火硝烟中,他遍访九省十八县,行程两万多里,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诗篇,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和对战斗生活的热爱。
1959年,李瑛访问兰州时第一次亲眼看见了壮阔的黄河,接着他又溯河而上,观看了刘家峡水电站巨大的建设工地,在刘家峡水库大坝上亲眼看见了黄河的落日,感受到博大的胸怀与雄伟的气魄。
他惊叹于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观,并为之深深感动。
于是,回到北京后,他饱含激情地写下了《黄河落日》这首长诗。
黄河落日创作背景诗歌主题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雄伟景象,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和伟大力量。
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时代背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际上反华势力联合起来孤立中国,国内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
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共克时艰。
时代背景与诗歌主题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文本结构分析及特点01诗歌分段与节奏诗歌分为多个段落,每段节奏鲜明,通过押韵和词句重复形成韵律美。
02叙述方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将读者带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增强感染力。
03描绘手法运用细腻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地展现黄河落日的壮美景象。
关键意象解读与象征意义黄河01象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代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落日02象征生命的终结和新的开始,同时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初中地理黄河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黄河的水文特征
汛期和枯水期
古诗中的黄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含沙量和结冰期
黄河的馈赠
黄河母亲雕像
壶口瀑布 宁夏平原
课堂小结
黄河的馈赠
孕
旅
水提
塑
育
游
能供
造
文
景
资水
平
明
观
源源
原
资料
痛苦的记忆
在历史上,黄河流域经常泛滥成灾。据记载,二千 多年来,黄河下游溃堤达一千五百多次,较大规模的改 道有二十六次,水灾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安徽, 广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 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 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 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死亡89万人,使得 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注入哪个海洋? 2、黄河各河段是如何划分的? 主要支流有哪些? 3、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和 地形区?
探究黄河概况
请各个小组指图汇报
指图汇报
渤海
探究黄河概况
渭河
洮河 5464千米
河口
渤海
桃花峪
黄河的水文特征
思考: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受 气候影响,与长江比,黄河水文特征还有什么差异?
奔黄 流河 到之 海水 不天 复上 回来
活动
读图,在图中描画出黄河的干流
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 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黄 河的概况: 发源地、注入地 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上、中、下游分界点 水量、含沙量、结冰期 汛期、枯水期
黄河PPT课件

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原因是 中游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形成地上 河造成的,因而治黄关键是治沙,由于泥 沙主要来自中游,所以要根治黄河必须加 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打坝淤地
植树种草
忧患
中游泥沙入河
黄土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支流较多 植被破坏严重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下游“地上河治”理 中游保持水土:植树种草,打坝淤地 治本
第三节 黄河
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渤海
黄河源头之一——约古宗列曲
黄河入海口卫星图
黄河流经的省区
甘
宁
青海
夏
肃
四川
山
渤海
西 山东 陕
西 河南
黄河水系图
湟 水
洮河
河口
渭河
旧孟津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 高原
内蒙古高原
华 黄土高原 北
平 原
贡献
忧患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2、提供水能资源
3、塑造平原,提供灌溉
同上
全流域水量统一 调度 污水达标排放
课堂小结
发源地:巴颜喀拉山 入海:渤海
流经省区:
.(9个)
1、概况 流经地形区: 、 、 河段划分:
、。
黄
河口 旧孟津
主要支流: 、 、 、 。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河 2、贡献 提供水能资源: 、 、 、 。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塞上江南”: 、 )
最大忧患:下游“地上河”问题 3、忧患: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45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早在两千年前,宁夏平原的人们 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现在,人们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 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3)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 黄河上中游处在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国家对黄河的
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 展。 ①上游的水电站主要有青海省的龙羊峡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甘肃省的刘家峡 水电站;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青铜峡水电站等。 ②中游的水电站主要有河南省的三门峡水电站、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
当堂小练
2.“漂流瓶”漂过龙羊峡水电站和刘家峡水电站时流速很快,这是 由于该河段( C) A.降水丰富,河水流速快 B.在雪山附近,有大量冰雪融水补给 C.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D.有很多支流汇人,河流水量大
3.“漂流瓶”经过的哪个河段时,会有凌汛现象发生(D )
A.甲
B.乙
C.丙D.丁Fra bibliotek凌汛上游(宁夏、 受纬度位置影响,黄河南北向河段气温的差异 内蒙古境 明显。初春时节,纬度较低的上游河段河面解 内)和下游 冻较早,河水挟带冰块而下,导致水位猛涨;
(山东境内) 下游纬度较高河段河面解冻较晚,容易形成冰 的部分河段 坝,阻塞上游来水,导致河堤决口、河水泛滥
可采用破冰船破冰、 军事爆破等
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至河南 省桃花峪 河南省桃花峪至人海口
特征
多峡谷,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多支流,因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 高原,河流多泥沙 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宽阔.水流缓慢, 泥沙淤积,河床拾高,形成“地上河”
3.黄河的贡献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黄河落日》ppt课件完整版

通过举办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 黄河落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对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作用
01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以黄河落日为特色,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如观光游、摄影游、文化体验
游等,吸引游客前来游览。
02
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将黄河落日与周边自然景观、人文景点等相结合,形成旅游产业链,推
倡导文学反映时代精神
鼓励作家关注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通过文学作品传递正能量 和积极价值观。
在教育领域推广普及情况
纳入中小学教材
多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文 化的重要途径。
辅助课堂教学
ppt课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展示黄河落日的美 丽画面和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诗歌的朗诵和赏析
黄河落日与中华民族精神
通过对诗歌的朗诵和赏析,深入理解诗人 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
探讨黄河落日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如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对黄河的历史、文化以及落日意象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
学习能力提升
通过诗歌朗诵和赏析,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 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展示黄河流域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如中原文化、关中文化、齐 鲁文化等。
诗歌中的地域风情
通过诗歌描绘黄河流域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
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探讨黄河流域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现象。
当代价值意义挖掘
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阐述黄河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意义,如对民族认同、文化自信 的作用。
深化文学理解
四年级黄河课件ppt

黄河流域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如陕北的腰鼓、河南的豫 剧和山东的吕剧等,这些民俗表演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一个 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
黄河文化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流域孕育了许多古代 文明和历史遗迹,如殷墟、秦始皇陵等,这些地方充满了 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美食文化
黄河流域的美食文化也是一大亮点,如兰州拉面、河南烩 面和山西刀削面等,品尝当地美食是每个游客必体验的项 目之一。
湿地保护
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加强对湿地的保护,维护湿地生 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黄河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能源开发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 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
影响。
生态农业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降低农业活动对环境的
负担。
绿色交通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 、骑行、步行等,减少交通对环
农业化肥和农药污染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经过雨水冲刷流入黄河,对水体造 成污染。
黄河的生态保护
保护珍稀物种
黄河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生态保护需要关注这些物种的生 存状况,采取措施保护其生存环
境。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方面, 通过植被恢复、水土流失治理等措 施,减少水土流失,维护河流生态 健康。
三门峡是黄河上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其 工程景观和周边的自然风光也是旅游的一 大亮点。
黄河的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的概述
黄河沿线有许多经典的旅游线路,如“黄河之旅 ”、“寻根之旅”和“文化探索之旅”等,游客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
寻根之旅
对于想要了解自己祖先和文化的游客来说,这是 一条非常有意义的线路。通过参观黄河流域的一 些重要历史遗迹和博物馆,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 国的历史和文化。
黄河 (共39张PPT)

C地势低平 D工农业生产耗水过多
7、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长度和入海水量均居我国第二位
B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因此多支流和湖泊
C黄河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D黄河携带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下游
8、黄河上的最大水利枢纽是( )
A龙羊峡 B刘家峡 C三门峡 D小浪底
9、黄河最大支流注入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交界处
支流: 渭河 和 汾河。请图上圈出他们的位
置。
滔滔黄河
黄河水系图
湟水 洮河
渭河
阅读课本55-57页,总结上、中、下游的特征
(二)、黄河各河段的特征:
(1)上游:水流 ,河流落差
大, 资源丰富。
(2)中游:水流湍急,
严重,
河水
大。
(3)下游:大量泥沙淤积,形成“ ”。
• 第二篇
第二篇 颂黄河
1、观察以下图片,同学们来 说一下黄河给我们做出了哪些奉 献?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
4、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入渤海?(
)
A内蒙古 B河南 C山东 D河北
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B下游修整黄河水堤
C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D治理泥沙
6、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地上河
河段 上游
忧患
中游
下游
上游
上游
中游
中游
下游
下游
[大家谈]黄河的忧患
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忧患
荒漠化、 凌汛 水土流失严重 地上河、 断流、 凌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
②人为原因:过渡放牧。
上游问题二
初春
容易导致 什么?
纬度较低, 气温较高, 河水融化。
.
.
纬度较高, 气温较低, 河水结冰。
轰炸机破冰,除凌汛
凌汛
你对黄河水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一碗河水半碗沙
黄河中游忧患
6.67
1.67 河口
3.48
1.19
兰州
33.3 11.2
黄河概况
黄河忧患 根治黄河
发源地、注入海洋、 分段 、支流
流经地形区、气候区 上游:荒漠化 中游: 水土流失 严重 下游: 地上河—水灾
中游黄土 高原地区
治沙:中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宁夏平原水稻产 区集中,河湖众多, 被称为“塞上江 南”。
点击文本框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 代文化摇篮,亦为现代 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河套平原降水稀少,农 业发达,被誉为“塞上粮 仓”。
读图分析图示地区建立水电站的原因。
点击图片
提供灌溉水源 提供水能 塑造平原
上游问题一
土地荒漠化
原因: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
黄河基本概况
河口
渤海
渭河
桃花峪
黄河源头
黄河入海口卫星图
泾渭分明
黄河基本概况
河口
桃花峪
中游主要流经哪两个省区?
华
北
青藏高原
平 原
黄河流经了哪些地形区?
为何黄河、长江的长度仅相差800千米, 年径流量却相 ——浇灌万亩玫瑰园!
济南每年引黄河水5.4亿立方米 ——哺育百万泉城儿女!
黄河下游忧患
下游地上河
黄河忧患
凌汛
荒漠化
水土流失
断流 地上河 断流
根治黄河
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问题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严重 地上河-水患
治理措施 合理放牧 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加固大堤,输沙清淤
战国以前,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 率在50%以上。由于农业垦荒规 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 殿、伐木烧薪、战争等,植被遭到 严重的破坏。1949年, 黄土高原 植被覆盖率不足10%,1985年仅 为6.5%。
“黄河兰州到利津段,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多达16亿吨!”
从1公93元8年前黄60河2年改到道公,元滚1滚93黄8年
的水2汹50涌0多南年下间,,冲黄进河淮决河口,1淹59没0次了, 大豫的东迁、徙皖改北道、2苏6次北,的平大均片三土年地有,
两受次灾决人口口,12百50年万有,一死次亡大89改万道,。使 每得次黄灾淮难平都原夺的去千千里万沃人野的变生成命了,一 流片离凄失惨所、者荒不凉计的其黄数泛。区。
经过多年的治理,现在黄土高原 严重水土流失区内,乔木林覆盖率已 恢复至 9.27%,乔灌林覆盖率恢复 至 15.17%。一些治理先进的小流 域,已恢复至 30%~40%。在当前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的形 势下,植被覆盖率将会大幅度增加。
黄河源头 黄河中游
黄河上游 黄河下游
小结:
黄河母亲
谐人 水 和
陕县37.7
16.0
24.7
11.5 利津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
上游
含量小
泥 中游 沙
下游
剧增 略减
黄河中游忧患
中游:水土流失、含沙量大。
地形?
原
降水?
因 支流?
植被?
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
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 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 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土高原是我 国严重水土流失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