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美术鉴赏

合集下载

唐宋时期的花鸟文化与艺术创新

唐宋时期的花鸟文化与艺术创新

唐宋时期的花鸟文化与艺术创新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在花鸟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花鸟画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形式,并且也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本文将从花鸟文化、花鸟画的创新以及艺术家的创造力三个方面介绍唐宋时期的花鸟文化与艺术创新。

一、唐宋时期的花鸟文化花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唐宋时期达到了繁荣的巅峰。

花鸟文化不仅仅是画画,还涉及到了许多方面,比如诗词、歌曲等等。

这些形式相互交融,共同促进了花鸟文化的发展。

唐宋时期的花鸟文化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首先,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唐宋时期,南北朝时期的佛学、道教等宗教文化开始影响了花鸟文化,这样就使得花鸟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丰富多彩。

第二个特点是地域文化的差异。

在唐宋时期,南方的花鸟文化和北方的花鸟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

南方的花鸟文化以江南为代表,注重细腻的笔墨和愉悦的情趣,而北方的花鸟文化则以洛阳和长安为代表,注重的是气韵生动和体现魅力。

二、花鸟画的创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花鸟画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这段时期的花鸟画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注重写生。

早期的花鸟画的制作是基于理论及观感上主观创作的,但随着铅笔的应用及传统作品的积累,花鸟画家们开始注重画生。

第二,注重意境。

唐宋时期的花鸟画家,随着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和哲学思想的发展,开始强调意境的表现,更多的是要凸显出画作中的情感、精神和文化内涵。

第三,注重用色。

唐宋时期的花鸟画家们,大胆地使用颜料调配和涂抹,可以说是走出了单调模式的调色盘,在画作中强调画面的韵味感。

三、花鸟艺术家的创造力唐宋时期的花鸟画家不仅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拥有非常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其中,代表性画家有:1.王翰。

王翰是唐代的一位花鸟画家,擅长画山水和花鸟,被誉为“唐朝山水之才”。

2.徐禹祁。

徐禹祁是宋代的一位花鸟画家,他的画作独具一格,以“清丽淡绝”著称。

唐宋时期的绘画艺术发展和变革

唐宋时期的绘画艺术发展和变革

唐宋时期的绘画艺术发展和变革唐宋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历史时期对于中国的绘画艺术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代,中国的绘画艺术经历了一个从胡汉画风融合到唐风画风兴盛的时期;到了宋代,绘画艺术又出现了由传统风格向真实性写生和意象创作转化的变革。

唐代和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变革,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更是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变革唐代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绘画风格跨越了早期的胡汉画风和中期的唐风画风,到了后期则呈现出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唐代的绘画艺术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和中期的胡汉画风和唐风画风,晚期的唐人画风。

早期和中期的唐代绘画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了胡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

在唐代,中国的新疆地区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这种交流从艺术风格上表现出来,就是把胡汉文化中的绘画元素融合到了一起。

在这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中,胡汉民族的艺术元素相互借鉴,交错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绘画艺术风格。

到了唐中期,唐风画风逐渐兴起,这种绘画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唐风画风以勾勒为主,在线条的描绘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这种风格开始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绘画作品逐渐从胡汉民族文化交融的形态中走出来,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晚唐绘画艺术,则是唐代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绘画艺术出现了全新的风格,唐人画风,这种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后期的绘画艺术,向真实性写生和意象创作转化,这种转化改变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方向和特点,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变革。

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变革宋代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绘画风格表现出了一种新的艺术特征。

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传统风格向真实性写生和意象创作的转化;第二是个性和风格的多样化。

这种发展趋势,让宋代绘画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审美观与欣赏史

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审美观与欣赏史

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审美观与欣赏史随着中国独立文化的不断形成,五代至明清时期是中国美术发展中的重要时期。

这段时间,中国美术呈现出了多样性特色,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审美观与欣赏史。

本文将分别从唐宋元明清五代五个时期来探讨中国美术的审美观与欣赏史。

一、唐代审美观与欣赏史唐代美术以壁画和雕塑为主,在那个时代有着很高的审美水准,当时的艺术家善于从生活中提取灵感,创造出一批经典的艺术品。

当时人们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追求非常高,他们认为色彩、线条和形状是表现一幅画面的关键要素。

唐朝时期是尊崇“神骨”的时代,他们认为人和物的形象,必须具备流畅的曲线,才能展现“神韵”,唐代推崇“神骨”艺术的这一审美观念,在后来的美术创作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唐代还有着“随遇而安”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也体现在艺术中。

当时人们非常喜欢清新、自然的环境,在绘画中涉及自然环境、翠竹山茶以及人物,这些都展现了唐代时期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向往。

二、宋代审美观与欣赏史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之一,中国美术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巅峰。

当时的审美观和欣赏史更加注重“内涵”,把握事物的精神内核,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以其山水秀丽、山清水秀、意境高远著称,更是体现了内涵的审美观点。

宋代追求虚实结合,取材宽泛、笔触细腻、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富于韵味,使得中国画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宋代的士大夫文化和诗词文化对其美的理念起到了比较大的影响,这使得宋代的美术作品更具有审美深度与阳刚之气,也强了宋代审美观与欣赏史的内涵作用。

三、元代审美观与欣赏史元代的美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元代的审美观念强调“变”,具有一定的“游戏性”,玩味性。

元代的艺术家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把不同的样式、形态、色彩、结构、比例、线条等元素给集结在一起,用玩味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使得元代的美术充满了奇奇怪怪的元素。

元代的美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在宋明之间发展而来,因此元代继承了宋代的一些特点。

在审美观方面,元代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造型艺术。

唐宋文化时期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唐宋文化时期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唐宋文化时期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唐宋时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唐宋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璀璨之光。

本文将从绘画、雕塑和建筑三方面探讨唐宋文化时期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一、绘画唐宋时期的绘画以“写意”为主要特点,即画家通过笔墨,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注重笔墨的神韵与笔法的意境,而非对客观事物的复制。

唐宋时期绘画与传统的装饰和宗教意义相比,更加注重艺术性和审美性。

唐宋时期画家的笔墨功夫更加突出,他们将各类笔墨用法融合,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唐代张旭、王羲之为代表的草书,表现出浓烈的个性和冲动,形成了独特的笔墨风格,被后人称为“怪草”。

而宋代早期的“文人画”则更加注重笔墨的灵动和神韵,创造出独特的“淡泊之境”,其中王维的山水画以表现墨色的情感和笔墨神韵著称。

到了宋代中晚期,以南宋的文同、范仲淹、米芾为代表的“工笔画”开始流行,这种画法模拟了现实的光影、形态和细节,更加注重写实性和细节描摹。

二、雕塑唐宋时期的雕塑艺术以“法相兼备”为主要特点,即注重形态的变化和神态的表达,同时保证了雕塑的解剖结构和比例关系。

这种艺术风格代表了中国雕塑艺术的高峰,成为后来雕塑艺术的重要基础。

唐代的造像更加注重套路化、浓重、强烈的象形单调而强烈的偏好。

到了五代以及北宋时期,雕塑彩色化和装饰化的趋势逐渐加强。

在南宋时期,雕塑艺术更加注重形态和神态的表达,比较重视细节的描摹,作品更加具有造型感和艺术感。

三、建筑唐宋时期的建筑艺术具有鲜明的道教色彩,突出了“山水之神”的意象,即将建筑融入自然山水之中。

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与先前的建筑不同,更具有优美、轻盈和灵性,呈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趣味。

唐代的建筑体系以宫殿和佛教寺庙建筑为主要形式,主要采用“黄、白、黑”三种色彩,注重平面布局和空间美学效果。

到了宋代,则更注重建筑的细节和装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中国名画1000幅——隋唐

中国名画1000幅——隋唐

中国名画1000幅——隋唐隋唐是隋朝与唐朝的合称。

自公元581年杨坚逼追北周静帝受禅帝位,建立隋朝,到618年灭亡,隋朝共存在了38年,是个短命王朝之一,但却建立和完善了很多管理制度,如建立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等,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共经历了20位皇帝,289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出现的又鼎盛时期。

杨坚(图片来自于网络)隋代的绘画已经摆脱汉代以来的稚拙之气,人物画也摆脱了初期朴素的状态,山水画也摆脱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现象。

此时的绘画技法虽然相对成熟,但艺术处理方法还较为单一。

画家有展子虔、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在山水画、人物画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郑法士、董伯仁在人物画方面亦有造诣唐代是绘画的大发展时期,绘画高度繁荣。

技法上更为完善,从魏晋以来的空勾无皴发展到擦、渲、染俱全,描法也有了提按顿挫、轻重缓急的变化。

画科上也较之以前更为完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相继独立成科,艺术语言日趋成熟,显示了绘画艺术在唐代的全面繁荣。

科举制度(图片来自于网络)人物画在唐初有阎立本、尉迟乙僧,盛唐时期有吴道子、张萱、卢楞伽、周昉、杨升、陈宏等人其中吴道子所创“吴带当风”的“吴家样”,所绘人物“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丰富了人物画的样式;张萱、周昉主攻绮罗、仕女人物,周昉在张萱的基础上,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

所绘人物“浓丽丰肥、富贵奢华,衣纹劲简、彩色柔丽”,被誉为“周家样”。

中晚唐之际的人物画基本都是追随“周家样”,有李真、孙位等人。

唐太宗李世民(图片来自于网络)山水画在唐初有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主要继承隋时展子虔的山水画艺术,技法上依然是青绿为之、空勾无皱、层层渲染。

盛唐时期山水画家有王维、张璪、郑虔、项容、王洽、毕宏等人,其中王维在技法上突破了青绿画法,创造了“破墨法”,长于水墨山水,其画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中国美术鉴赏

中国美术鉴赏
对后世的影响 7 结语 9 艺术市场
2 风格与技法 4 现代转型 6 未来展望 8 艺术教育
10 总结
中国美术鉴赏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从远古的岩画、陶器、玉器,到春 秋战国的帛画和雕塑,再到历朝历代的绘画和工艺品,
都留下了人类对美的不断追求和创造的印迹
在鉴赏中国美术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包 括艺术形式、风格、技法、文化内涵等
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事情也不会在一成不变的,想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必须能够洞察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
这要求我必须熟悉经济方面的知识,这要求我在平时自己学习和研究 人生之路必须经历挫折才能看到幸福之花的盛放,我将一点点成长,变得勇敢,果断,坚强!
PART 6
对后世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美术不仅仅影响了中国 的艺术发展,也对世界艺术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美 术的独特风格和技法被其他 文化所吸收和借鉴,成为了 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例如,中国的水墨画 对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绘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中国的传统图案和纹样也被 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工艺和设
在当代中国美术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艺术家在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他们 将传统的绘画技法与现代的数字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同时, 也有许多艺术家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以现代的视角重新诠释传统艺术的美感 和价值
总之,中国美术鉴赏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理解。从艺术形式、风格技法到文化 内涵,每一点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的不断追求和创新精神。在欣赏中国美术时,我 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未来展望
2. 跨文化交流与借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美术与其他文化的 交流和借鉴也日益频繁。中国艺术家可以从 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中汲取灵感,同时,也 将中国美术的独特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

唐宋时期的工艺特点

唐宋时期的工艺特点

唐宋时期的工艺特点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工艺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这段时期的工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唐宋时期的工艺表现出了高度的艺术性。

在这个时期,工艺品的制作更加注重形式的美感和装饰性的效果。

例如,陶瓷制品的器型更加精美,釉色更加丰富多样,纹饰更加精细。

青瓷作为唐朝的代表,采用了青釉的烧制工艺,能够呈现出淡雅的青色,成为世界著名的工艺品。

而南宋时期,官窑烧制的瓷器则以钧窑、汝窑等著名,釉色多样,纹饰精致,瓷器纤薄轻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次,唐宋时期的工艺流派更加多样化。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工艺流派或者作坊,例如唐朝的三彩烧制和汝州窑,宋朝的官窑和定窑等。

这些工艺流派或者作坊注重传承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和技法。

例如,三彩烧制采用了施釉、绘彩、釉下留白的工艺,色彩鲜艳,造型瑰丽,成为唐朝民间喜爱的陶瓷制品。

而官窑则进行了钧窑、汝窑、官窑三种烧制工艺的整合,以及不同釉色和纹饰的创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官窑瓷器。

此外,唐宋时期的工艺也注重实用性。

尽管工艺品的形式美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突出的发展,但实用性依然是工艺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唐宋时期的陶瓷制品,例如碗、盘、壶、罐等,不仅具有艺术性的装饰,还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

这些工艺品通过巧妙的形状设计和材料选择,使得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最后,唐宋时期的工艺还表现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借鉴。

在这个时期,工匠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创造出了多种工艺品。

例如,在景德镇的官窑瓷器中,常见有花鸟纹、植物纹、山水纹等,这些纹饰都是基于对自然景色的观察而来的。

同时,陶瓷制品的釉色也常常借鉴了自然界的颜色,例如五彩彩瓷的颜色就受到了植物花卉和鸟类等自然元素的启发。

综上所述,唐宋时期的工艺特点主要体现在高度的艺术性、多样化的流派、实用性以及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借鉴。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成就,也为后世的工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唐宋元明清五朝美术形态比较

唐宋元明清五朝美术形态比较

唐宋元明清五朝美术形态比较中国五朝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时期之一。

唐宋元明清五朝是中国艺术发展的五个阶段,这五个时期各自都拥有独特的艺术形态和风格。

本文将比较这五朝的美术形态差异和变化。

唐朝美术形态唐朝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其美术形态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代的画家们在绘画中掌握了充分的造型技巧,呈现了优美和谐的画面。

唐代的绘画风格非常娴熟,强调笔墨的精髓,并且显示了古代绘画审美爱好的特点。

唐造像以石刻和铜雕为主,铜制品造型更加飘逸,线条柔美,流畅自然,更加触人心灵。

宋朝美术形态宋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

宋朝美术以细致、富有几何学特点的线条、明亮的色彩结构和强烈的人文关怀为特征。

宋代著名的绘画家、书画家,如张择端、范宽、李唐、司马光、苏轼等人,均有卓越的表现力和内在情感。

宋代的青瓷是世界上最出名的瓷器之一,采用的是薄胎、少釉、淡雅的颜色和深绿色釉料,形成深刻的艺术气质。

元朝美术形态元代的美术形态在色彩和造型上都更加鲜明,表现力更富于生动性,注重把握题材,强调表现温情、淳朴的生活。

元代的造物和意象是丰富的,其中具有叙事性和感性的内容占有很大比重。

元代书法之精美技法之端,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

元代的青花瓷器采用了大量的蓝色涂料,更加注重画面的装饰性和固定的构图艺术。

明朝美术形态明代艺术风格表现了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明代绘画宏大、空灵、秀美,以笔墨、构图优美而著称。

它的艺术风格追随了北方实用主义的风潮。

明代民间文化的兴起对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发展了不少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年画等。

明代瓷器采用了多种釉料,如青花、嘉靖五彩、绿釉等,达到新高度。

清朝美术形态清代艺术形态是继明代之后的一个时期,与宋元明相比,清代的艺术形态更加天然、朴素,表现了一种朴实、恬静、穆然、含蓄的艺术气质。

清代的绘画风格又一次变得宏大、流畅,造型更大胆而具有冲击力。

清代的陶瓷器相对其他时代而言,它的瓷器的形状朴实而不凡,釉色清雅而幽深,也具备高度的装饰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美术史
摘要:作为唐文化形态之一的绘画,继承了六朝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加之统治者的开明政策,在安定繁荣的情况下有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

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采的面貌。

关键词:绘画发展文人画人物画壁画唐朝宋朝
唐代绘画计有人物、山水、花鸟、鬼神、鞍马、屋宇等分科。

专题分科在古代绘画发展上是题材扩大和技术进步的迹象,也标志着唐代绘画在历史上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唐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封建经济日益发达,为了更好地适应上层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和爱好,唐代人物画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中,道释画、肖像画、仕女画风靡一时。

在初唐和盛唐时期分别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人物画家,如代表初唐美术新水平的人物画家阎立本、尉迟乙僧,盛唐时期寺观壁画的代表画家吴道子,反映仕女生活情态的画家张萱、周昉。

此外,花鸟画,山水画也出现多种风格,并逐步趋向成熟、繁荣。

在画史上颇具影响力的花鸟画家有画鹤名家薛稷,“花鸟画之祖”边鸾以及鞍马畜兽画家韩幹、韦偃、曹霸等。

山水画家有青绿山水名家李思训、李昭道,诗画合一的文人画家王维等。

由于统治阶级宣扬政治的需要,唐代的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也占相当大的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继续流行,如阎立本的《凌烟阁功臣像》。

石窟及寺观壁画较之南北朝,无论规模之宏伟,还是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如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西方净土变》,画面的繁复与盛大既给人敬畏与向往,宣扬了佛教精神;又给人以美感与享受,充满世俗的欢乐。

在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有流行,但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优势。

敦煌莫高窟130窟的乐庭瓌夫妇的供养像,其中的乐妻王氏像,丰腴秾丽,悠然自若,呈现了一派唐代社会的大气雍容。

唐代的画论著作有彦悰的《后画录》、李嗣真的《续画品录》、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张怀瓘的《书断》等。

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

张彦远认为,绘画艺术不仅是艺术门类的一种,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并强调了如何对待绘画艺术的传统性以及绘画内容的现实性问题,《历代名画记》是对唐代以前中国绘画理论和历史研究的总结概括,并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

唐代的人物画发展已走向成熟阶段。

就绘画题材而言,画家们不仅善于描绘上流社会,宫廷贵族仕女等的生活情态,外来题材也非常流行,这恰恰是当时对外交往活跃的真实写照。

著名的人物画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就很擅长表现外来题材。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云:“阎立德《职贡图》异方人物诡怪之质,自梁、魏以来名手,不可过也。

”《职贡图》记录了外国和边疆少数民族的使节到唐朝朝贡的场面,共有波斯(今伊朗)、百济(今朝鲜)、倭国(今日本)等国使节12人。

在每个使者的旁边,都用楷书记录了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山川地
貌及风土人情等情况。

全图主要采用高古游丝描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服饰纹理。

阎立本的重要传世作品《步辇图》记录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会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重大历史事件。

唐太宗的雍容大度有气魄,禄东赞的谦卑有礼又自信的神态皆刻画的生动传神。

《步辇图》不仅歌颂了唐太宗的英明睿智,体现了泱泱大国的宏伟气魄,还记录了汉、蕃两族的友好关系,说明了唐人的开放气魄。

据史载,阎立本还画过《职贡狮子图》、《西域图》等反映中亚题材的绘画作品。

宋朝绘画体现出空前未有的丰富、精致、写实之情,这一时期绘画得以进一步分科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画及杂画等。

由于画风多样,题材众多,水墨画的技法与理论也随着五代两宋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很快进入到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山水画方面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马远、夏圭等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花鸟画方面,随着文同、苏轼、米芾等文人学士们以墨竹、墨梅(与南宋末的兰、明后的菊合称“四君子”)等专科绘画的流传,崇尚主观意趣、崇尚笔墨形式趣味的“士人画”开始兴起,如法常的水墨花鸟画《老松八哥图》等为后世水墨画的发展又开新路。

徐熙开创了“野逸”风格的水墨形式与其孙徐宗嗣继其祖业创立的“没骨法”水墨花鸟在民间得以发展。

当然,水墨画在宋代人物绘画上也有新的发展。

如梁楷的“减笔”画《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用极简洁的几笔勾出了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而成为绘画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画之一。

绘画的繁荣北宋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

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

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南宋的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后期以后形成巨大的艺术潮流。

当时对绘画的收藏、品评和延纳画家作画已在上层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

更有不少文人亲身参加绘画实践,像诗词一样用以寄兴抒怀,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

他们在画幅上题字咏诗渐次增多,开辟了书画题跋的新天地,并能自觉地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

两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中涌现了仲仁、扬无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苏轼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赵孟坚的水仙等,成为后世文人画家追随学习的典范。

此外较为著名者还有燕肃、晁补之、宋道、宋迪、蔡肇、张舜民等人。

文人士大夫在绘画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欧阳修提出表现萧条淡泊的情怀,陈与义主张“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一系列见解都具有代表性。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影响到辽金地区,成为元明文人画发展的前导。

在绘画高度繁荣的基础上,绘画理论著述也大量问世。

画史、画论、绘画赏鉴及收藏著录等著作大量流传,如《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史》、《林泉高致》等,成为今日研究古代绘画的重要文献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