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防治笔记

合集下载

《禽病防治》第3章

《禽病防治》第3章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3. 症状及病理变化 ⑴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以至完全废绝,羽毛 蓬乱、身体萎缩、翅下垂、打瞌睡、下痢、排出 淡黄色或淡绿色或灰褐色的稀粪便。急性病例, 排出的粪便带血或完全是血液。有些病鸡不下痢, 但在粪便里有盲肠坏死组织碎片,有些病鸡,特 别是火鸡的面部皮肤变成蓝紫色或黑色,所以有 黑头病之称。成年鸡很少发病。
返回
下页
结束

2.流行病学:本病的易感动物主要是火鸡,其次是 鸡、鸭、鹅等也可感染。流行与库蠓和蚋的活动密 切相关,主要发生在7-8月。1-3月龄的家禽死亡率 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降低。本病主要通 过库蠓和蚋叮咬而进行传播的。 3.症状:幼雏鸡和育成鸡症状明显。病初体温升 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贫血,下 痢,流涎,排绿色粪便,喀血甩头。有的病鸡出 现神经症状,如活动困难,运动失调,两翅下垂 轻瘫。病程经过1-3天,严重病禽死亡。成年家禽 主要表现为贫血和产蛋量下降。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第三节 禽住白细胞虫病
鸡住白细胞虫病是疟原虫科住白细胞虫属的原 虫,寄生在鸡白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血孢 子虫病。本病以出血、贫血、绿便、发育迟缓和产 蛋率降低,各脏器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为特征。
1.病原:沙氏白细胞虫和卡氏白细胞虫。以卡氏 白细胞虫为主。
首页
上页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感染组织滴虫(盲肠肝炎)的病鸡,肝脏具特有的圆形 坏死灶,中央稍下陷,周边不齐,有的融合成大病灶。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4.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及特征性病 理变化进行综合性判断,尤其是肝的溃疡病灶 具有特征性,可作为诊断的根据。采取病鸡的 新鲜盲肠内容物,用温生理盐水稀释做成悬滴 标本,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如发现活动的原虫, 可见出现钟摆状的往返运动,就可确诊为本病。 本病应与幼雏鸡的球虫病相区别。

养禽与禽病防治总结800字

养禽与禽病防治总结800字

养禽与禽病防治总结800字养禽与禽病防治总结800字养禽业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但禽病也是养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禽病的爆发不仅会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合理的养禽与禽病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养禽环境、饲养管理以及疫苗接种等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养禽环境对禽病的防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持禽舍的清洁和干燥是防治禽病的基本要求。

室内避免积水,保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可以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此外,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也是防治禽病的重要措施。

适宜的温湿度可以提高禽畜的免疫力,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繁殖。

其次,饲养管理对禽病的防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喂方法是保障禽畜健康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供禽畜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其抵抗力。

饲喂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避免受到污染,尽量减少饲料浪费。

此外,适当的饲养密度和饲养方式也是确保禽畜健康的关键。

过高的饲养密度容易导致疾病传播,而合理的饲养方式可以减少禽畜间的互相接触,从而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最后,疫苗接种是预防禽病的重要手段。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禽畜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根据禽畜的不同需求,可以进行不同疫苗的接种,如传染性喉头气管炎疫苗、新城疫疫苗等。

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也需要根据不同疫苗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并保持免疫程序的完整性,可以有效控制禽病的传播和爆发。

综上所述,养禽与禽病防治需要从养禽环境、饲养管理以及疫苗接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保持良好的养禽环境、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及及时的疫苗接种,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禽病的发生。

对于农民来说,加强对养禽与禽病防治的认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改进和完善养禽环境和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养禽业的可持续发展。

禽病防治

禽病防治
• 3、鸡驱虫莫用敌百虫 鸡嗉囊为硷性环境,敌百虫可生成 敌敌畏,毒力比敌百虫大10倍,极易中毒死亡。
• 4、鸡舍不宜用生石灰消毒 生石灰刺激呼吸道 ,引起呼 吸道疾病;脚趾烧伤;蛋鸡高产缺钙,见到生石灰啄食, 损伤消化道组织,引起发炎水肿或溃疡。
• 防止土霉素、磺胺类药物、食盐的中毒
(九)目前的禽病动态
• 群发性 • 并发性 • 继发性 • 症状类同性
(三)禽病的传播
• 乱源传播 • 孵化室传播 • 空气传播 • 饲料和饮水传播 • 垫料和粪便传播 • 羽毛传播 • 设备用具传播 饲料箱、蛋箱、运输车 • 混群传播 由健康带菌、带病毒和带虫的家禽而传播的疾
病:鸡白痢、鸡支原体、禽霍乱、鸡传染性鼻炎、传染性 支气管炎、喉气管炎、马立克病、淋巴白血病、球虫病、 组织滴虫病等。 • 其他动物和人传播
• 四、饲料品质低劣、饲养管理不当、也是禽病发生 的常在因素
• 五、药物使用不当或用药过量,也是禽病发生的常 在因素
• 六、肾型传支越来越猖獗 • 七、球虫病越来越顽固 • 八、造成鸡腹泻的原因 (1)含盐量高 (2)产蛋期石粉添加量过多 (3)蛋白质过高,添加豆伯太多 (4)饲料中麸皮添加过多,一般应在2%左右 (5)饲料霉变 (6)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 (7)长期使用抗生素,损害肾脏影响水分吸收 (8)免疫后的疫苗反应 (9)各种病毒病引起的腹泻 (10)球虫、滴虫、线虫引起的腹泻 (11)夏季饮水过多
• (2)广谱高效的原则。
• 用药时要选择药效高、见效快、抗菌范 围广的药物。要选用一种药物或两种药物 就可以预防或治疗两种或两种以上鸡病, 且很少产生抗药性或抗药性小的药物。
• (3)简便快捷的原则。

用药方法要简单易行,以保证药物能按要求

禽病防治学

禽病防治学

2.死亡率40%,发病后3-4天死亡高峰
3.爆发该病、每批鸡可感染

状:※1.米汤样稀便
2.颈部羽毛逆立
法氏囊(IBD)
剖检变化
※3.肾肿、苍白、尿酸盐沉积 (花斑肾)
※4.腺胃黏膜、乳头出血,腺胃 与肌胃交界处出血、坏死。
法氏囊(IBD)
剖检变化
※1.法氏囊肿胀、出血
※2.胸、腿肌涂刷状出血
大肠杆菌(COLI)
剖检变化: ※3.气囊炎 ※4.腹膜炎
5.眼前房积脓,失明 6.关节肿胀,积黄色黏液(跗关节常见)
大肠杆菌(COLI)
6.输卵管干酪物
7.直、盲肠,回肠肉芽肿
大肠杆菌(COLI)
治疗方案 方案1:﹙1﹚ “ 菌特”饮水,连用3-5天
﹙2﹚ “降割痢拉”拌料连用4-5天。 方案2:﹙1﹚“肠特佳”饮水,连用4-5天
菌体和芽胞易被氧化消毒剂(氯、碘)杀灭, 但对石炭酸和季胺化合物具有抵抗力。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细菌毒素引起。 球虫病是参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能使症
状和病变加剧,死亡率增高。
四、病变
➢ 肉眼变化主要限于小肠,尤其是空肠和回 肠。
➢ 肠壁脆弱、扩张,充满气体,充血、淤血。 ➢ 肠粘膜上附着伪膜。剥去坏死性伪膜后,
鹌鹑口服溃疡性肠炎患鸡的肠内容物,可以 复制出溃疡性肠炎,但鹌鹑对坏死性肠炎有 抵抗力,口服肠内容物时不会感染。
(二)与球虫病区分
坏死性肠炎与布氏艾美尔球虫感染引 起的肉眼病变相似,但通过粪便涂片检 查有无球虫即可得到鉴别。
七、防治
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淘汰。
发生过本病的鸡舍,应清除尘埃和污物, 充分洗涤,用氯、碘或二氯苯甲酚进行 消毒。
﹙2﹚ “降割痢拉”拌料,连用4-5天 方案3: (1)“ 氟美欣”饮水,连用3-5天 (2) “降割痢拉”拌料,连用3-5天

禽病(要考的都有,全部有带入去,分两版打印)

禽病(要考的都有,全部有带入去,分两版打印)

禽病学是兽医专业的一门临床主干课,是研究家禽疾病发生原因、流行规律、终止条件及其诊断与防制的一门课程。

传染病的特点:1)种类多。

2)合并感染多。

3)危害严重程度增加,尤其是传染病。

4)病的表现复杂化。

5)流行缺乏地区界限。

禽病防制的基本对策:总而言之:预防为主,综合防制。

1.贯彻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2.对危害严重和经常发生的几种重要的传染病制定净化与扑灭的措施和实施方案。

3.加强禽病的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4.免疫防制。

5.抗病育种。

6.严密注意疫病的新动态。

7.经常进行检疫和免疫监测工作。

8.经常以实验的方法纠正临床上工作的偏差。

病毒性【鸡新城疫 ND】p1概念:称亚洲鸡瘟,伪鸡瘟等,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特征:发病急,呼吸困难,头冠紫黑,下痢,腺胃、肌胃、盲肠扁桃体、泄殖腔粘膜出血、溃疡。

病原学特点:NDV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风疹病毒属,禽I 型副粘病毒。

抵抗力强(在外界可存活3~270天),但常用的消毒药有效。

只有一个血清型。

但毒力和抗原性的强弱有不同(与病型有关)。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速发嗜肺脑型(属典型ND)主侵害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

症状: 初中期:咳嗽、喘气(部分死亡)中后期:歪头、转圈、甚至瘫痪、死亡。

病变:喉头气管粘膜出血、气囊壁增厚,部分可能有消化道出血。

死亡率:速发嗜内脏型达90%,其它较低。

诊断:1.症状与病变:抓住主要特征。

2.实验诊断:红细胞凝集试验(HA试验)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试验)。

注意NDV强毒与弱毒的鉴别方法:(1)56℃热处理法:被检病毒经56℃水浴15分钟处理后HA价,同处理之前的HA价比较:未发生改变的为强毒;HA 价降低的为弱毒。

(2)人工发病。

防制:1.一般性的综合防制措施。

2.免疫防制(1)疫苗的种类①弱毒活疫苗:有增殖活性。

品系毒力与抗原性适合日龄使用方法Ⅰ最强 25~30以上(加强) 注射Ⅳ(La Sota)中等各日龄(辅助)各方法Ⅱ(HB1)最弱 7~14日龄(基础)饮水,滴鼻②灭活苗:无增殖活性,有众多优点。

养禽与禽病防治总结

养禽与禽病防治总结

养禽与禽病防治总结养禽是农民朋友们一项重要的养殖业,禽类产品不仅是农村居民的重要营养来源,也是农民朋友们的重要经济来源。

然而,在养禽过程中,禽病的发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禽病会给农民朋友们的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导致禽类的大规模死亡。

因此,一个有效的禽病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养禽与禽病防治的关键要点,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管理养殖业务。

养禽过程中的环境卫生是禽病防治的基础。

保持养禽场的清洁、干燥和通风是预防禽病的首要措施。

养殖环境中的饮水设备、饲料器具等要定期清洗消毒,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同时,要注意保持养禽场的卫生,及时清理禽舍内的粪便和废弃物,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禽病的重要手段。

农民朋友们在养禽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减少禽类之间的接触传染。

同时,要提供充足的饮水和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禽类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此外,要定期对禽类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患病禽只,并进行隔离治疗,以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第三,疫苗接种是预防禽病的重要措施。

农民朋友们应按照兽医的建议,定期对禽类进行疫苗接种,以增强禽类的免疫力,预防常见的禽病。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禽类感染病原微生物的风险,减少禽病的发生。

第四,定期进行消毒是防治禽病的必要措施。

农民朋友们应定期对养禽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灭潜伏在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剂的选择要科学合理,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浓度进行使用,以确保消毒效果。

同时,要注意消毒剂的安全使用,避免对禽类和人员造成伤害。

第五,加强养殖管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也是预防禽病的重要途径。

农民朋友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学习养殖技术书籍等途径,提高养殖管理的科学性和技术水平。

同时,也可以与兽医专家进行交流,了解最新的禽病防治措施和技术,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降低禽病的发生率。

养禽与禽病防治需要农民朋友们的长期坚持和努力。

禽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农民朋友们的集体努力和全面配合。

学习情境六 禽病防治

学习情境六 禽病防治

学习情境六禽病防制任务一蛋鸡常见病防制技能一蛋鸡免疫程序的制定一、推荐免疫程序二、制定免疫程序的几点说明:(1)此程序适用于春、秋、冬,夏季作必要的调整。

如:鸡痘的免疫要提至10~14日龄。

(2)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等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来制定。

(3)免疫时间并不是固定的。

(4)以母源抗体的高低,确定首免时间。

技能二雏鸡常见病防制一、新城疫(ND)新城疫(ND)也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是由NDV引起的鸡和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中鸡最易感,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幼雏和中雏易感性最高,两年以上鸡较低;水禽(鸭、鹅)对本病有抵抗力。

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伤口和眼结膜等途径引起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多发生。

临床症状:精神沉郁,呼吸困难,严重下痢,神经症状,产蛋下降、品质差,大嗉子,病理变化:消化道广泛性出血,脑膜出血、充血,卵泡出血、液化、破裂防制:加强鸡群饲养管理、抗体监测、定期疫苗接种、病死鸡无害化处理二、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本病主要感染鸡,各种年龄均可发病,6周龄以内雏鸡感染以呼吸道症状较明显,产蛋鸡产蛋减少和质量变劣。

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常发生于冬春季节。

临床症状:支气管型——呼吸困难、肾型——下痢、成年鸡感染——产蛋量、蛋品质下降、病理变化:支气管型、腺胃型、肾型、防制: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减少各种应激,严格卫生消毒措施。

适时接种疫苗,用H120在7~10日龄滴鼻,40日龄二免,75日龄可用H52强化免疫。

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为了减少并发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执行一般的卫生、防疫措施。

三、传染性法氏囊炎(IBD)传染性法氏囊炎(IBD)又称囊病、腔上囊病、甘保罗病,是由IBDV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另外也可通过污染病毒的种蛋传播,老鼠和甲虫也可间接传播。

《禽病防治》第2章

《禽病防治》第2章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3.症状:病鸡表现采食量减少,生长发育迟缓,增重 减慢,时有咳嗽、喷嚏和呼吸啰音、眼睛流泪,眼睑 肿胀,严重的双眼紧闭,病鸡精神沉郁,低头缩颈站 立。病程长的眼内见有大小不一的干酷样物,在严重 时压迫眼球可致使颜面肿胀,有时可见窦内渗出物呈 干酪样,鼻孔常见浆液黏性分泌物。成年鸡常呈隐性 感染,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的比率增大,种蛋孵化 率明显降低,孵出的弱雏率增高。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3.症状
⑴胚胎感染:一般在幼雏鸡出壳后1-2天死亡。 ⑵幼雏鸡白痢:幼雏鸡在5-7日龄时开始发病,病鸡 精神沉郁,低头缩颈,闭眼昏睡,羽毛松乱,食欲 下降或不食,怕冷喜欢扎堆,嗉囊膨大充满液体。 突出的表现是下痢,排出一种白色似石灰浆状的稀 粪,并黏附于泄殖腔周围的羽毛上。排便次数多, 使泄殖腔常被糨糊状物封闭,影响排便,病幼雏鸡 在排粪时感到疼痛而发出尖叫声。有的病幼雏鸡呼 吸困难,伸颈张口。有的可见关节肿大,行走不便, 跛行,有的出现眼盲。幼雏鸡白痢因环境因素及污 染严重程度不同,其引起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从很低 升到80%-90%不等,在2-3周龄时是其高峰,3周龄 或4周龄后,虽有发病,但较少死亡,表现为拉白色 粪便,生长发育迟缓。康复鸡能终身带菌。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第二节 禽沙门氏菌病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类疾病 的总称,包括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白痢,由 禽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禽伤寒和 由其他沙门氏菌引 起的禽副伤寒。禽沙门氏菌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重 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 一、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各种年龄鸡只 都可发生的一种传染病,雏鸡发病表现急性败血症 经过 ,以发热、拉灰白色粥样或粘性液状粪便为特 征;成年鸡发病是以损害生殖系统为主的慢性或隐 性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病防治※禽病分类传染病: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霉形体病)真菌病。

此外,还有寄生虫病,以及普通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及其他病)。

一、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征1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2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 、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4 、感染者可以产生特异性反应5 、耐过者获得特异性免疫三、传染病发生具备的条件1 、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数量和毒力2 、病原微生物入侵易感禽的环境3 、有对该传染病易感的禽四、传染病的诊断方法问诊T症状检查T病理剖检T微生物学检查T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动物试验—结论。

五、禽病流行的特点1、传染病多发混合感染,很少单一病发生。

2、细菌耐药性增强。

3、病毒病有的毒株变异,难以用传统疫苗预防。

4、老病新变化,新病型,非典型性表现。

5、新病不断出现。

6、免疫抑制病多发。

禽病预防的综合措施1、生物安全体系建立,降低环境污染2、控制免疫抑制病,避免免疫失败3、科学的免疫和定期检测,消除易感禽养禽场的选址远离:居民区、畜禽场、畜禽屠宰场、畜禽产品加工厂、垃圾场。

必需条件: 1. 地势较高,气候干燥 2. 便于排水通风,供电有保障 3.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禽场的布局1、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2、净道与污道分离3、远离垃圾、粪便、病死禽消毒1、进场前消毒2、养禽场门口、生产区入口、禽舍门口消毒3、外来人员消毒4、饲养人员消毒5、日常舍外环境消毒6、舍内带禽消毒饲养管理1. 全进全出2. 饲料全价卫生3. 饮水洁净无毒4.防串舍(人员、物品)5. 温度、湿度、密度、空气药物种类:抗应激类(Vc)、抗菌药物(抗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维生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电解质免疫接种免疫程序合理、免疫操作规范、定期免疫检测、疫区紧急免疫禽病控制一类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时,首先上报,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并不得对发病禽采取治疗措施。

二、三类疫病可参照一类疫病的应用措施适当药物作一定控制。

消除病因,对症治疗。

新城疫新城疫病毒T一个血清型,副粘病毒I型毒力分型:强毒型(速发)、中毒型、弱毒型有血凝活性能被特异性抗体抑制T HI、HA1、易感禽:鸡、鹅、鸽、火鸡、鹌鹑、鹦鹉、鸵鸟2、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未发现垂直传播)3、发病率及死亡率:根据体况、免疫效果、毒株毒力决定4、日龄:根据母源抗体高低5、季节:一年四季均发6、发病原因:A.毒株毒力变异B.疫苗质量C. 母源抗体干扰 D. 免疫程序不合理 E. 免疫操作失误 F. 免疫抑制疾病G. 管理不当应激※7、临床症状典型新城疫呼吸症状:呼吸困难,冠发绀,有叫声口腔:嘴角流出黏液,作甩头吞咽动作嗉囊:挤压有酸臭液体,倒提口腔流出酸臭液体神经症状:扭头,仰头,震颤,转圈,翅腿麻痹产蛋禽:产蛋下降或停产,蛋质量下降粪便:黄绿色非典型新城疫呼吸道症状:轻微神经症状:受到惊吓明显,反复发作产蛋禽:产蛋下降20%~50%,蛋质量下降,20 天后慢慢回升,但不完全恢复。

※病理变化(典型新城疫)⑴喉头,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内有黏液⑵ 腺胃乳头出血,肌肉角质膜下出血或溃疡,腺胃与食道、两胃交界处出血或溃疡,有的腺胃外观呈花斑状或网络状。

⑶小肠黏膜出血斑点,肠黏膜上三点有岛屿状或枣核状坏死或溃疡。

⑷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或溃疡⑸直肠、泄殖腔出血⑹卵泡:充血、出血,变形、易破裂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⑺心冠脂肪等部位有出血⑻有的病例脑膜充血、出血非典型新城疫⑴气管环状出血⑵肠道:三点位置有的病例突起⑶盲肠扁桃体肿胀、充血或轻度出血⑷腺胃乳头出血少见。

8、诊断临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做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群体抗体检测,病毒分离不鉴定,鸡胚中和实验,动物回归实验。

9、防治⑴加强饲养管理:消毒剂(亲脂性)⑵免疫接种:合适的疫苗、合理的程序⑶发病后控制:A. 隔离、封锁、上报B. 对发病率低,病情缓慢的群体紧急免疫接种C. 应用高免抗体、抗病毒药物等可适当控制。

禽流感(正黏病毒)一、病原:根据各亚型毒株对禽类致力分为高致病性病毒株:H5 H7 (少数)低致病性病毒株:H9 不致病性病毒株:H1~H16一定环境下毒株致病力可发生变化:具有血凝性,能被特异性的抗体所抑制各抗体之间无交叉保护性二、流行病学1、易感禽:多种类的家禽和野禽2、传播途径:呼吸道、眼结膜及损伤皮肤3、季节:一年四季,气温骤变的季节发病率较高。

4、易综合感染,如大肠杆菌、支原体等三、临床症状※ 高致病性 A. 头部肿胀 B. 冠、肉髯发绀、出血或坏死C. 眼分泌物增多,眼结膜潮红 D. 鸡腿鳞片出血,有的褪肿 E. 呼吸困难,啰音 F. 神经症状:转圈、扭颈G. 粪便黄绿色并带多量黏液和血液H. 产蛋率急剧下降或停止,但质量下降,受精蛋孵化率下降。

※低致病性 A. 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下降 B. 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呼吸啰音 C. 有的鸡面肿,眼角分泌物多,有小气泡。

病理变化:※高致病性1、头颈部、脸部、下颌部皮下胶冻样渗出2、喉头管粘膜出血、充血3、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心肌坏死4、胰腺坏死,出血5、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膜下、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腺胃与食道的交接处出血。

6、输卵管黏膜出血,水肿。

内有蛋白分泌物7、卵泡充血、出血,变形、坏死※低致病性1、气管下段、支气管内有黄白色纤维素栓子2、胰脏萎缩有坏死点,边缘出血3、卵巢退化、出血和卵泡畸形、萎缩和破裂4、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内有白色粘稠纤维素渗出物,似蛋清样四、诊断临床诊断:据发病特点,典型症状和剖检病变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与鉴定五、预防1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2、免疫接种、现用H5和H9油乳剂灭活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病毒血清型多,易变异血清本身无学凝特性,经胰酶等处理有血凝活性(本病毒能干扰新城疫病毒在雏鸡体内增殖)一、呼吸型临床症状雏鸡:咳嗽,喷嚏、张口呼吸、气管有啰音、有鼻涕、眼泪6 周日龄以上:啰音、气喘、微咳、无鼻液产蛋鸡:产蛋下降、品质降低、蛋清稀薄如水、早起感染出现永久性不产蛋、※病理变化1、雏鸡发病早期:气管、支气管、鼻腔和眶下窦内有黏液后期:气管、支气管内有干酪物或栓子2、产蛋鸡输卵管囊肿;卵泡出血、充血3、蛋鸡早期感染:输卵管短、细,卵巢发育较正常,有卵泡,但不产蛋二、肾型传支诱发因素1 、饲料中粗Pr 含量高2 、饲料中钙的含量高或钙、磷比例高3 、Va 缺乏4 、应激5、致肾损害药物6、饲料中氯化钠过高※临床症状1、前驱期:感染后2~4 天呼吸道症状轻微,持续一周症状基本消失,死亡开始2、明显期:皮肤变暗,腿爪干瘪,饮水增加,白色水样粪,死亡高峰见于感染后第10~15 天,21~25 天渐停死亡。

死亡率11%~33%3、产蛋下降,但质量下降※病理变化1.肌肉脱水(胸部、腿部)2.肾肿大苍白,呈花斑状,输尿管内有尿酸盐,重者其他内脏及关节也有尿酸盐——痛风3.产蛋鸡腹腔内有卵黄物三、腺胃型症状与病变症状:羽毛松乱,无光泽,鸡冠色淡,消瘦病变:1. 腺胃肿呈球状或蒜头状2.切开腺胃胃壁增厚,乳头凹陷且基部周边出血鉴别:肾脏变化Va 缺乏四、防治措施1.做好生物安全管理2.免疫接种疫苗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一、1. 病原:ILT 属疱疹病毒科2. 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的致病力不同3.易感禽:各种日龄育成鸡和成年鸡多发,火鸡、野鸡亦可感染4.传播途径:呼吸道、眼结膜5.群内传播快,群间传播慢,感染率高,死亡率低6.一年四季,秋、初冬易发二、临床症状1. 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奋力甩头2. 口腔中甩出带出黏液或血块3.弱毒力株感染眼流泪,后期眶下窦炎三、病理变化1. 喉头、气管黏膜出血,有带血黏液或血凝块2. 病程长者,喉头气管由黄白色纤维素假膜或黄色干酪样物四、诊断1. 临床诊断2. 鉴别诊断五、防治1. 搞好饲养管理2. 免疫接种:时间,疫苗3. 发病后处理: A. 紧急接种B. 抗病毒药物传染性法氏囊炎——免疫抑制病1.病原:血清I 型(鸡源性毒株)有变异株血清II型(火鸡源性毒株)属双RNA病毒科2. 临床症状:潜伏期2~3d。

典型症状:突然发病,闭目,缩颈,翅重,毛松,颈部毛逆立,怕冷聚堆,啄肛,头震颤,白色稀粪,后期脱水。

非典型:精神不振,轻度腹泻,死亡率3%以下。

3.病变:(典型) a. 腿胸肌出血b. 法氏囊出血,水肿,胶冻样渗出,耐过萎缩c.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d.肝脏色淡,边缘网状坏死e.腺、肌胃交界处呈条状出血(非典型) a. 眼、胸肌出血b.法氏囊萎缩4.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a. 时间:10~14日龄首免,首免后 3 周二免b. 疫苗:活疫苗和灭活疫苗c. 免疫途径:活苗滴鼻,点眼,饮水,灭活苗注射发病后控制: a. 对环境和鸡舍进行彻底消毒b. 发病早期用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或康复鸡血清注射c. 抗病毒药物+抗菌药+肾肿解毒药禽痘1、概念: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禽类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2、病原:禽痘病毒,每一种病毒只对同种宿主有易感性,不同种禽痘之间有一定交叉保护。

3、易感禽:鸡、火鸡、鸭、鹅、鸽、鹌鹑传播途径:损伤的皮肤和粘膜发病时间:一年四季,秋季和蚊子活跃的季节最为流行(夏季:皮肤型冬:白喉型) 4 症状、病变A.皮肤型:冠、肉髯、啄角。

眼皮和耳球等无毛或毛少的部位有结节。

B.黏膜型(白喉型):呼吸和吞咽困难,喉头、气管有扁平状结节,后形成白色假膜。

C.混合型:有一种寄生虫病在腹部有黑褐色结节,但结节向内凹陷。

5、防治措施(预防) 1. 加强环境卫生的消毒工作2. 预防接种,刺种禽痘疫苗(首免于10~20 日龄,3~5周后二免)(发病后)发病初期紧急接种,也可用抗病毒药物,同时防继发感染。

马立克氏病1、病原:马立克氏病毒,属疱疹病毒科2、血清型:I 型致病毒株:强毒及弱毒株II 型不致病株:自然无毒株Ill型火鸡疱疹病毒:HVT无致病力株(用于制疫苗)存在:⑴无囊膜的存在感染的细胞中,是细胞结合型,与细胞共存亡。

⑵有囊膜的存在于羽毛囊的上皮细胞中,是非细胞结合型,随皮屑散播,感染性强。

3、流行特点:⑴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⑵易感禽:鸡(7日龄最易感)、鹌鹑、火鸡、野鸡、鸽、鸭、鹅⑶发病率、死亡率:毒株毒力,日龄,管理,免疫等。

一般不吵过5%4、症状、病变⑴神经型症状:步态不稳,劈叉,翅下垂。

病变:坐骨神经肿胀,淡黄、横纹消失⑵内脏型:消瘦,病变:肝、心、脾、腺胃、肾等肿痛,法氏囊萎缩⑶皮肤型:皮肤毛囊有大的结节或肿瘤⑷眼型:瞳孔缩小,边缘不整齐,橘红色虹膜变为灰色,俗称灰眼病5、诊断⑴临床诊断:根据发病,症状及病变⑵实验室诊断:琼扩试验6、防治⑴发病后处理:淘汰⑵搞好饲养管理,严格消毒⑶接种时间:出壳后24h免疫方法:颈部皮下注射鸭瘟1、病原:鸭瘟病毒,禽疱疹病毒科肝、脑、食道、泄殖腔含毒量最高常用消毒剂对鸭瘟均有杀死作用2、流行特点⑴易感禽:不同日龄的鸭和鹅均可感染,成年鸭多发病、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