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的鼻孔_人生故事
乐山大佛游记作文(通用48篇)

乐山大佛游记作文(通用48篇)乐山大佛游记作文(通用48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乐山大佛游记作文(通用4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乐山大佛游记作文篇1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坐车来到了乐山市参观乐山大佛。
终于到了景区门口。
现在已经是中午了,我和爸爸早就饿的肚子咕咕叫了。
走到餐馆门口一看,四个包子八十块!真是像抢钱一样,不吃了!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前面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往乐山大佛走。
显然,大佛更有吸引力,去大佛的路“人满为患”,而另一条路只有一两个人。
正在犹豫时,我的后脑勺“咚”的一下撞到了一个东西,弄得我两眼直冒金星。
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画着景区图的铁牌。
我突然发现,走人少的那条路也通往大佛,不过更远些。
但是回头看看近的路如此拥挤,我还是走远路吧。
去大佛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三江汇流”景观。
青衣江、大渡河和岷江在此交汇。
岷江和青衣江的水清,大渡河的水浊,水汇到一起,清水和浊水不会很快交汇,真是“泾渭分明”啊!终于走到了大佛附近,但是,要去九曲栈道(这个栈道通往参观大佛的最佳位置)的入口起码要排三个半小时的队。
难道我就这样一边排队一边无聊地数手指头吗?所以,我和爸爸只好遗憾地离开了景区。
就当我们准备回宾馆的时候,我发现旁边有一个码头。
“唉,我们可以坐船到江上参观大佛啊!”我对爸爸说。
于是,我们买票上了船。
终于,我们见到了大佛。
他可真是大啊!高近一百米,一只脚就可以站一百多人,一只耳朵里都可以钻两三个人。
突然,我看到江水里泡着一群人,我还以为是前面哪艘船翻了呢,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是在游泳啊!下船后,我们开开心心地回宾馆了。
乐山大佛游记作文篇2走了四个多小时的“免费按摩”路,我们终于到达乐山大佛景区的大门。
一进大门,一个有许许多多的鲜花组成的一个巨大的“佛”字映入眼帘。
作文介绍乐山大佛600字

作文介绍乐山大佛篇1:乐山大佛是个闻名遐迩的大佛,它位于乐山市峨眉山上,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佛体坐像。
乐山大佛,有名凌云大佛,它神势肃穆、双手抚膝、足踏大江、临江危坐······大佛开凿是元年713年,完成与贞元803年,已有1210年历史,所以乐山大佛是世界上历史遗产文化大佛之一。
走进乐山大佛的大门,抬头一望,你就看见山上栽着一棵棵数不清的“绿伞”,原来那是一棵棵茂盛的榕树,有的亭亭玉立;有的枝繁叶茂。
远看,就像一丛绿莹莹的树林;近看,仿佛趴在一片宽阔的草地上似的。
草地上长满五颜六色的小野花,微风从左边的南岷江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往山上走,不一会儿就爬上了山顶。
往左走,走在一条丛林小路上。
城楼屋顶上镶嵌着一片片金黄的琉璃瓦,金光闪闪,光芒耀眼!登上峨眉山,站在城楼前面往下望南岷江静静地躺着,静的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走下山坡,站在江两岸,就能看见小鱼们在欢天喜地地游来游去,满怀喜悦,似乎心里怀着许多高兴的事一样。
再抬头一望,小鸟在树枝上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壮丽的乐山大佛呀!这真是峨眉天下秀,大佛天下奇!”乐山大佛不仅闻名遐迩,而且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大佛。
而且还是游玩的好去处!篇2:四川乐山市的乐山大佛是举世无双的一座雕像。
大佛的嘴巴很长,长得让你想象不到,有33米呢!他的头高14.7米,肩宽24米,连眉毛都长得很长,竟然有5.6米!他的耳朵真是招风耳,长整整有7米!单是脖子就有3米长,比我们两个孩子的身高还要多。
他的脚板很宽,一边脚板就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呢!全身与兵马俑的一号俑坑差不多大。
大佛由唐代僧人海通法师发起建成,其目的是消减水患,造福于民。
大佛开工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竣工于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
相传海通法师不辞辛劳,广募善款之后,曾有官吏强行逼索,法师宁愿被刻去双目,也不愿屈服,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建佛善款。
佛菩萨治病救人故事

佛菩萨治病救人故事那我就给你讲一个佛菩萨治病救人的故事。
从前呐,有一个小村子,村里有个叫阿福的小伙子。
阿福可倒霉了,不知道咋回事儿,突然就得了一种怪病。
这病啊,让他浑身没力气,整天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的,看了好多大夫,吃了各种药,可就是不见好。
阿福的家人那叫一个着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候呢,村里有个白胡子的老爷爷,这老爷爷特别有智慧,他就对阿福的家人说:“听说在那座很远的山上有一座寺庙,寺庙里供奉的菩萨可灵验了,能治病救人呢,你们不妨去求求菩萨。
”阿福的家人一听,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
他们赶忙准备好供品,背着阿福就往山上的寺庙赶。
那山路可不好走啊,坑坑洼洼的,但是他们一心想着菩萨能救阿福,也就顾不上这些了。
好不容易到了寺庙,那寺庙里的佛像庄严又慈祥。
阿福的家人恭恭敬敬地在菩萨像前跪了下来,把阿福的病情一五一十地说了,还许下了好多美好的心愿,说要是阿福的病能好,以后一定多做善事。
说来也怪,就在他们从寺庙回来后的当天晚上,阿福就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菩萨周身散发着柔和的金光,菩萨轻轻把手放在他的头上,那手啊,就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
菩萨对他说:“阿福啊,你这病是因为你平日里过于劳累,又生了些闷气积在体内才得的。
以后要放宽心,好好生活。
”等阿福一觉醒来,就觉得自己身体轻松了好多。
他试着下了床,居然能走动了。
阿福的家人看到这一幕,都高兴得哭了起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菩萨显灵了。
从那以后啊,阿福的病就慢慢好了起来,而且他真的像在菩萨面前许下的心愿一样,经常帮助村里的人,村子里的人都说阿福这是得到了菩萨的庇佑,变得又健康又善良呢。
这个故事在村子里越传越远,大家都更加相信佛菩萨的慈悲和力量啦。
不过呢,不管是佛菩萨的保佑也好,还是现代的医疗手段也好,大家都希望人们健健康康的,你说是不是呀?。
乐山大佛故事简介50字

作文一
乐山大佛可神奇啦!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乐山那儿的江水特别凶猛,经常打翻船,伤害好多人。
有个叫海通的和尚,他想帮助大家。
于是决定修一座大佛,来镇住江水。
海通和尚到处化缘,好多好心人都来帮忙。
经过好多年的努力,大佛终于修好了。
从那以后,江水好像真的听话了,不再那么凶猛,大家的日子也变得安稳了。
作文二
乐山大佛的故事可有意思啦!
以前乐山的水可坏了,总是惹麻烦。
有个勇敢善良的海通和尚就站了出来。
他下定决心要修一座大大的佛,来让水乖乖的。
他不怕辛苦,到处去请求大家帮忙。
有的人给粮食,有的人出力气。
大家一起努力,终于把大佛建成了。
从此以后,水不敢再捣乱,人们过上了平静快乐的生活,都很感谢海通和尚和大家的努力。
大佛的鼻孔

一
颗种 : 于,掉进 一个缝 里
术蔡康永
的鼻 孔都 挖 不 到 ,还 谈什 么普 度 众 生呢 ? 可惜 .现 在 大部 分工 匠造 的佛 ,都 是 自 己挖 不到 鼻 孔 的 。田
( 马静 摘 自 《 清玄文集 》 ) 林
地 面 出现 一 些 裂缝 ,一颗 种 子 ,掉 进 一 个缝
生下 来。 ” 这让 我 无 法忘记 也 无 法 回答 。 虽然 与
不 是 孩 子 , 怎 么会 挖 鼻 孔 ? ” “ 的 鼻 子 怎 么 佛
会 痒 ?”
双 亲度 过 了短 暂 ,发 现 雕 佛 像 的 工 匠不 见 对 方 的脸 ,就 会 全部 理 解 了 。谢 谢 你 们 ,父亲母
■ 萱 ● 圈
跑 来观 礼 。人人 都 为
那 座佛 像 的 庄 严伟 大
而 赞叹 不 已。 只有 一个 穿 着脏 衣服 的 小孩 ,
一
边说 : “ 这佛 像 雕得 不好 !”
众人 都 回头 看 着孩 子 ,孩 子换 了另 一边 的鼻 孔挖着 : “ 这佛 像 真 的雕 得 不好 !”
近驰 名 。
不下 。”
和 尚 让 他 拿 着
一
个 茶 杯 , 然 后 就
当他 为 一 座佛 寺 雕 刻 的佛 像 落 成 的 时
候 . 附近 几 里 的人 都
往 里 面 倒 热 水 , 一
直倒 到 水 溢 出 来 。 苦 者被 烫到 马 上 松
开 了手 。
和 尚说 : “ 这
里 。
它想 : “ 次我 掉 得 比较 深 ,我要 长得 高一 这 点 ,长 成 参 天 大树 , 长 出很 深 的根 ,像 温 暖 的
智慧的中国寓言故事_中国寓言故事有哪些

智慧的中国寓⾔故事_中国寓⾔故事有哪些我国是⽂化⼤国,有着深厚的⽂化底蕴,其中有许多经典的寓⾔故事,教我们很多道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智慧的中国寓⾔故事,供⼤家参考。
中国寓⾔故事1⼩蟹和母蟹在久远的过去,海边沙滩上住着⼀个蟹的家族,它们是蟹妈妈和五六个孩⼦。
⽩天,总是蟹妈妈外出觅⾷,来供养孩⼦们;孩⼦们年幼,绝少出洞。
时间长了,它们在洞⾥闷得慌,想出来换换新鲜空⽓,但⼜怕遭到妈妈的训斥,在这样的⽭盾⼼理中,它们艰难地忍在洞⾥度过了它们的⼉童时代的⼏载光阴。
终于有⼀天,⼩蟹们再也忍不住了,它们趁妈妈外出觅⾷的时候悄悄溜出蟹洞,跑到海滩上尽情享受⾃由的欣喜,尽⼒呼吸清新的空⽓。
它们望着⽆限的海滩,⼼⾥别提有多⾼兴了,纷纷在海滩上“沙沙沙”地乱爬起来。
过了半天,蟹妈妈找了过来,它看着孩⼦们那⾼兴的样⼦,实在不忍⼼责备它们,只是偷偷地站在远处慈样地瞧着它们玩耍。
猛然,它发现孩⼦们⾛路怎么有⼀点怪,似乎与众不同,仔细瞧着,才知道它们全是横着⾝⼦⾛路。
它连忙喊道:“喂,孩⼦们,你们为什么横着⾛路?难看死了,你们跟谁学的,应该直着⾛路才对。
”⼩蟹们听到妈妈的喊声,吃了⼀惊,见妈妈没有责备它们,只是纠正它们⾛路的姿式,就放了⼼,⼀齐站了起来,试着直着朝前⾛,可是试了⼏次总是不成。
它们没办法,就说:“好妈妈,我们不会,你就教教我们吧,该怎么个⾛法?”“这个好办,你们看妈妈的。
”说着,蟹妈妈从⼩⼟堆上爬了下来,想给孩⼦们做个⽰范,但是,⽆论它怎么努⼒,⾃已也是横着⾝⼦⾛路,⼩蟹们看着看着,都“嘻嘻嘻”地偷笑起来,弄得蟹妈妈怪难为情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看别⼈。
中国寓⾔故事2⿏假佛威⼀只流浪⿏,整天东奔西窜找吃的,溜到⼩区垃圾桶看看,⼜溜到墙根找找,可哪⾥也找不到能吃的⾷物。
唉,城⾥的⽼⿏太多,⿏满为患!必须另辟蹊径,索性到远⼀点的地⽅碰碰运⽓吧!流浪⿏沿着马路边的林带⼀直溜到郊外。
呀,郊外的空⽓倒是不错,就是肚⼦有点饿。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2课《书戴嵩画牛》课件(共22张PPT)

具 在 三 日 内 必须归 还,不准 工具长 期借用 不换(包 括工具 箱),不 然予以 通报。 第 六 条 所 有 工具必 须正确 使用(特 别是电 动工具 ),发现 问题必 须立即 停止使 用。要
画牛当问( )
(
)当问(
)
思考
会“问”就够了吗?从这个故 事和苏轼的评价中,你得到了 什么启示?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 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 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主题思想:
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 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 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 象的外行人。
结合课文,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150字左右
大佛的鼻孔
林清玄
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他的手艺远近驰名。 当他为一座佛寺雕刻的佛像落成的时候,附近几里 的人都跑来观礼,人人都为那座佛像的庄严伟大而赞叹 不已。 只有一个穿着脏衣服的小孩,一边挖鼻孔,一边说: “这佛像雕得不好!” 众人都回头看着孩子,孩子换了另一边的鼻孔挖着: “这佛像真的雕得不好!” 大家就奇怪地问他:“为什么雕得不好?”
翻译句子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 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3、处士笑而然之。
参考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 数以百计。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 处士)尤其珍爱。他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 常随身携带。
有关大肚能容的典故

有关大肚能容的典故一、弥勒佛传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副对联概括了弥勒佛的形象,其大肚皮和大笑容是标志性的特征。
这正是一种宽容和豁达的象征,寓意着对于人生中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都能够坦然面对,胸襟宽广,不计较个人得失,心灵宁静。
二、赵和揉肚百忍歌赵和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曾经写过一首《百忍歌》,其中揉肚的描写表现了他的豁达胸怀和大肚能容的气度。
三、宋朝慈悲大师的慈悲心宋朝时期有一位慈悲大师,他心怀苍生,对于世间的一切苦难都能够包容。
他的慈悲心和大肚能容的胸怀,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
四、唐代将军张公洞张公洞是唐代的一位著名将领,他曾经在战争中遭遇过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他从不气馁,总是能够以大肚能容的心态面对一切。
他的这种精神影响了很多人,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榜样。
五、孔子庙中《论语》石碑孔子是古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人。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关于大肚能容的思想。
在孔庙中有一块刻有《论语》的石碑,上面记载了许多孔子的名言警句,其中包括了宽容和豁达的哲理。
这块石碑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
六、清代石成金百忍歌石成金是清代的一位文人,他写了一首《百忍歌》,其中以大肚能容为主题,描绘了一种豁达开朗的人生境界。
这首诗歌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七、唐朝忍辱仙人寒山寒山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和道家修行者,他一生修行忍辱负重,不断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越。
他的诗歌和修行心得一直被人们所传颂和学习,成为了中国文化和道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佛的鼻孔
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他的手艺远近闻名。
他为一座佛寺雕刻了一尊佛像,佛像落成的时候,附近几里的人都跑来观礼,人人都为那座佛像的庄严伟大而赞叹不已。
只有一个穿着脏衣服的小孩,一边挖鼻孔,一边说:“这佛像雕得不好!”
众人都回头看着孩子,孩子换了一边鼻孔挖着,说:“真的雕得不好!”大家就奇怪地问他:“为什么雕得不好?”
小孩子说:“这佛像的手指太粗、鼻孔太细,这样就没办法挖鼻孔了。
”众人纷纷斥责孩子:“小孩子懂什么,佛又不是孩子,怎么会挖鼻孔?”“佛的鼻子怎么会痒?”
当大家议论完了,却发现雕佛像的工匠不见了,原來他听到了孩子的话,感到太羞愧了,连庙里的工钱也没有拿。
那逃走的工匠后来发奋图强,终于成为闽南一带雕佛像的大师。
由于佛离开我们太久了,我们往往把佛神化,而忘记佛也是由人做起的,如果佛连自己的鼻孔都挖不到,还谈什么普度众生呢?
可惜的是,现在大部分工匠造的佛,都是挖不到自己的鼻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