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划分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D
材料中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存在着第9颗行星,这说明人的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①不选;人们能认识到太阳系第9颗行星的 存在,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正确;材料表明人 们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③不选;太阳系第9颗行星的发现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3)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4)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离开实 践,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 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 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 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
(1)一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 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凡认为存在决定思 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的,就是唯心主义。 -------对“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的 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 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 (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要点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章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方面?哲学家如何回答?( 有) 答: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家的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上述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念?观念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答: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
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未知世界和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哲学的基本问题

能
不能
可知论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 世界的可能性。
注意: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 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 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注意: 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判断下列观点所属派别
1、奋斗者号深潜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对进一步探索海底生物,海底地
质构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可知论
整个世界是一部由因果链组成的大机器,世界里的 每个部分则是大机器中的小机器,人也是机器,只 不过它比其他自然物体精巧而已。
(英)霍布斯
机械性
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归结为受 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否认事 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作为机器。所以这一时期接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 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其背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 穿始终。 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西方近 代哲学侧重点转向第二方面的内容。
二.为什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 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辨证关系
人们的思想如:理 论、理念、计划、 经验 、思想、 观 点、感觉、方针政 策、目标等主观性 的东西。
思维 主观 世界
意识
存在 客观 世界
物质
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 如:地球、生物、环 境、国情、磁场等可 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存在的事物。
注意:①“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②在现实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识论、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物主义分为:1、古典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一种或集中实物组成的)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是原子、分子、粒子等组成)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一切客观实在)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由人的意识派生、决定。
宋朝哲学家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心外无物”。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由某种神灵或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及力量创造、决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宗教:上帝、神创造、神秘力量和支配世界唯心主义两种形式,虽有某些差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以本体论划分,唯物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011《哲学》第二课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 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 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 这是鱼的快乐啊。 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 惠子说: 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 你不是我, 庄子说:“你不是我, 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 惠子说: 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 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 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 快乐。 快乐。” 两人对话的话说明了什么? 两人对话的话说明了什么?
BD
单项选择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工作实际的关系,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 不怕做不到,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 吾心便是宇宙,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D.存在即被感知
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 ①存在(物质)—客观:客观存在的事物。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 “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②思维 (意识)—主观: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 感觉、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目标 识的辩证关系”。 等。
A
9.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 存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注意: “谁先谁后”、 ①“何者为本原” “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 的别称: 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存在
狗在人脑 中的形象
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②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 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②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 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唯物主义
2.存在即被感知 唯心主义 3.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 合”。 唯心主义 4.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唯心主义 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唯物主义
这就反映了哲学的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能否正确认识 这个世界,反映这个世界?
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思维(意识)
5.秦始皇兵马俑
存在(物质)
6.侨中的花草树木
存在(物质)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含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P8)
2、内容 (1)何者为第一性(本原)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存在 (意识决定物质)
存在决定思维 (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2)有没有同一性
主
主观精神。
本原,认为意识决
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客观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
唯心主义 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定物质。
(1)主观唯心主义 眼开则花明, 眼闭则花寂
万物皆备于我
(战国)孟子
宇宙便是吾 心,吾心便 是宇宙。
(南宋)陆九渊
存在既被感知
(英)贝克莱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课堂巩固 判断并说明理由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特有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
(1)基本观点:把近代自然科学中发现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
世界即的用本机原械力,学把的原观点子观(察或事物元,素把)一切的运属动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
受力形学式支都配归结的机机械械运动运,动否。认物质运动形式的
即否认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否认矛盾是
多样性,否认事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视为
《哲学与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天材出于勤奋
我命天注定
决
定
体
现
勤勉、刻苦
颓废、消沉
方法论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
思考:世界观=方法论?
•
※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强调的是“怎么想”
方法论强调的是“怎么做”
联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思路: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
世界观 方法论
对世界事物的看法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 方法论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因此不能说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
方法论
区 内涵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
哲
⑵包括两个方面: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本体论)-
学
-划分唯物和唯心的唯一标准
的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认识论)-
基
- 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本
问 2、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 题题
⑴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⑵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别 不同 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 ①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系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 观,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
哲学不仅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而且指导人们怎样 面对世界。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
休谟
康德
简答: 1.有人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 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陈述你的理由。
(1)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可见,提供划分唯物 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仅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 不能忽视其第二方面内容
(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 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 主义者。”
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 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万物由水生成——泰勒斯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赫拉克利特 金木水火土——中国五行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感觉等) 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整个世界依赖于人 的主观精神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 崖。” —贝克莱
(2)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 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 界的本原
二元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两个各自独立, 谁也不产生谁,谁也不决定谁, 都是世界的本原
驻足回首:
唯 物 主 义
根本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三种形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合理性 局限性
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唯 心 主 义 根是意识?
◆所谓的意识比较简单,它主要是指人脑对 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 。
什么是物质?
所谓的物质,就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思 维 与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即: 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存在 意 (谁为第 一性) (唯心主义) 识 与 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物 思维能否正 (可知论) 质 确反映存在 (有无同一性) 否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划分
只 要 闭 上 眼 睛 , 世 界 上 就 没 有 什 么 悬 崖
例析探讨:
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 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 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 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 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 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 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
存在就是被感知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
心外无物
王守仁 (1472-1529) 原名 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 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博 士散步,讨论“存在就是被感知” 的问题,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
约翰生博士便问道:“在碰到 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 存在?”
哲学基础
哲学是世界观 与方法论的统一
复习与回顾
哲学
决定 世界观
人们对整 个世界的总 的看法、根 本观点。
体现
用来观察问 题、处理问题
方法论
人们认识 和改造世界 根本原则、 根本方法。
世
界
表
象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
任何一门具体科学,甚至全部具体科学的总 和,都不能代替哲学。 但是哲学也不是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 “科学之科学”。 哲学植根于具体科学的土壤之中,它的发展 依赖于具体科学所提供的新的知识源泉。 各种具体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哲学给 各门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一般方法论的指导。
心动与幡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 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一个是我们头 脑以外的世界(包括我们自身、自然界、 人类社会)。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问题。
注意: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 使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如:
结论一: 从生活实践看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 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农民种植什么? 气候,土地,种子,市场供求
思维
客观情况(存在)
企业制定产 品价格
生产成本,产品供求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一样的吗?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 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 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心想事成
1.气者,理之依也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心无外物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5.物是观念的集合 6.我思故我在 7.存在即被感知
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是什么”问题)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世界“怎样存在”) ---处于从属地位,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能
不能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
①正确性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 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局限性
A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B 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观点:世界的本原是原子
①正确性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肯定世界本原是物质
②局限性 A 物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B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 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 本问题。 对个人来说,他在人类的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 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 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 自己的关系。
课堂探究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 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 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 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计划与耕 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