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内部条分析
当前煤炭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应对

国内煤炭产能过剩,需求不足, 价格下跌,市场竞争激烈。
煤炭价格走势分析
国内外煤炭价格对比
01
国际煤炭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较大,国内煤炭价格受政策、产
能、运输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煤炭价格波动原因
02
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调整、供需变化等因素导致煤炭价格波
动。
未来煤炭价格预测
03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外煤炭价格将保持低位运行,但随
05
结论与展望
对当前煤炭经济发展形势的总结
01
煤炭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尤其是在电力、化工、建材等领域。
02 03
煤炭供应压力加大
由于环保政策的加强和新能源的发展,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有 所下降,但仍是主要的能源来源。同时,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安全生产压力较大。
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案例
加强安全管理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 全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加 强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了安全生产 管理水平。
VS
采用先进技术防范事故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在煤矿生产中采用先进 的技术手段,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井下 人员定位系统等,有效防范了事故的发生 。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清洁 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技术创新
推广先进技术,提高资源 利用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 煤炭贸易发展。
02
当前煤炭经济面临的挑战与问 题
产能过剩问题
总结词
严重产能过剩
详细描述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导致煤炭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大量煤 炭有望逐步回升。
纵谈我国煤炭企业当今发展新趋势、新模式、新特点

纵谈我国煤炭企业当今发展新趋势、新模式、新特点近几年,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口向和拉动,得益于国家新出台一系列煤炭工业发展方针、政策的引导,得益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推动,特别是得益于市场机制的重大作用,我国煤炭行业进入了快速、全新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此种形势下,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新亮点、新态势 , 概括起来讲,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呈现出“四大趋势”、“五化模式”、“六个特点”。
研究、了解和把握这些新趋势、新模式和新特点,对于煤炭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准确为自己选向定位、与时俱进、顺势发展 , 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一、“四大趋势”,即大重组、大整合、大变革、大发展趋势一,大重组。
煤炭企业的大重组主要求现在大集团的重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内外煤炭企业正向着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目前,世界十大煤炭公司煤灰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
在国内,为扭转煤炭产业集中度低、管理分割、经营分散、企止规模小、整体竞争能力弱的问题,近几年、在中央提出加快培育煤炭大集团的决策推动下,各主要产省、区纷纷行动、神华集团快速扩张重组,煤灰产量已在全国第一个突破年产亿吨大关,去年产量达到1.4968 亿吨;山西省已成功组建了山西焦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 (去年产量突破1亿吨);宁夏将全自治区四家煤炭企业整合重组成立了宁夏煤业集团,现今又被神华所收购兼并;河南省从整合资源入手,分三大步整合重组全省煤炭企业;黑龙江省采纳剥离式重组方式,去年四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重组为龙煤矿业(集团);河北省将邢台、邯郸、井径三个局加张家口矿区重组成立河北金能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陕西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也加快或将要加快推进组建煤炭大集团。
这种重组煤炭大集团的趋势还在继续深化和加快,照此下去,中国将涌现一批年产过亿吨和年产5000万吨左右的大型煤炭集团,届时,中国煤炭市场竞争主体将形成大型化、集中化和高质化的新局面。
煤炭企业的战略管理

装备 , 促 进 了煤 炭开采效率 的快速 发展。 随着 深部 煤层开 采
1 战 略分析 技 术 的成熟和 煤矿 安全技术 的进步 ,大 量难采 资源 的开采 1 . 1 政治 和 政策 环境 a _ ) 中国 自改 革开 放 以来 政治 稳 已成为现 实。 ② 煤炭洁 净煤技术 以及煤 变油 技术 、 煤气 化技
经 营过程 中实现本 企业制 定 的企业 战略和 目标 。 企业 的 战 促进 了煤炭 企 业快速 发展 。 略 管理 由 战略分析 、 战略选 择 、 战 略实 施、 战略 风 险与防 范 1 . 4 技 术 因素 a ) 开 发和 引进 先进 的开 采 技术 和 开 采
四个主 要部 分组 成。
煤炭 企业的战略管理
刘彦永 ( 河 北 省 老 干 部活 动中 心 )
摘要 : 本文对我国煤炭企业的战略管理进行 了简要分析 。 关键词 : 煤炭企 业 战略管理
企 的发展 提供 了机 会 , 中央 同 时安排 国债 资金 用 于煤 矿安
全治 理整 顿和 产业升 级 , 使 煤炭 企业 发展 更加规 范 。 我国煤 炭 行业 是 国民经 济发 展 的基础 性 产业 , 煤炭 消 1 _ 2 经济 因 素 ① 全球 经济 发展 导致 煤炭 市 场 需求 增 费在 一 次性 能源 消费 结构 中长期 稳 定在 6 7 % 左右 。 近几 长。 而世界范 围内 的石油 短缺导致 各 国重 新重视煤炭 , 所 以 年, 国家基 于 宏观 经济环 境 情况 , 关 停并 小煤 矿 , 组 成 大型 造 成 国际 煤炭市场 的需求增加 。 ② 中 国东部 发达经 济、 中部 国有 煤企 和企 业 联盟 , 做 大做 强。 因 此煤炭 企业 要抓 住 这 的经济 崛起、西部 的经济 开发和 东北振 兴 等也 为煤 炭企业 次历 史机 遇 , 顺势扬 帆 , 发展成 为世 界性 大企业 。 这就 要 求 提供 了机 遇。 ⑧ 煤炭 企业逐步 适应市场 经济环境 , 企业经 营
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路径依赖与战略调整

第2 0 1 3 年第 3 期 ( 总第 4 1 8期 )
商 业 经 济
S HANG YE J I NG J I
No . 3, 2 01 3 T o t a l No . 41 8
【 文 章编 号】 1 0 o 9 — 6 0 4 3 ( 2 0 1 3 ) O 3 一 o 0 1 1 一 o 3
国有 大型煤炭企业 集团发展 战略的 路径依赖与战略调整
王
( 阳煤 集 团
辉
阳泉 0 4 5 0 0 0 )
财 务 部 , 山西
【 摘 要 】 随 着环境 的变化 , 国有 大型煤炭企业 集团面临市场需 求减 少、 产能过剩等诸 多风险 , 要求 国有 大型煤炭企
业 集 团必 须对 发 展 战略 做 出 改 变 。其 战略 调 整 的 方 向是 : 加 快 转 变发 展 方式 , 更 加 注 重 发 展 的质 量 和 效 益 ; 放 弃高耗能 d e n c e a n d S t r a t e g y Ad j u s t r n e n t o f he t De v e l o p me n t S t r a t e y g o f S t a t e 。 。 Own e d L a r g e — ‘ S c a l e Co l a
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影 响大 。多数煤炭企业受 眼前利益驱使 , 不能够对煤炭开采 生产
与经营进行合理 规划 , 乱挖乱采现象严重 , 水平的生产与掠夺 低 性经 营造成煤炭 资源 的严重 浪费。同时煤炭 经营管理者专业素 质低下 , 环境意识较差 , 使得生 态环境的严 重破坏成为 了高利生 产 回报 的代价 , 致使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生态环境 的制约。
频 发 生 的 矿 难 , 工 普 遍 缺 乏 维 护 自身 权 益 的手 段 。甚 至 在 国有 矿
炭 生产第一线技 术人员 的数 量不 足安 全生产最 低要 求 的半 数 , 其 巾采掘 区的技术人员更 为短缺 。 ( ) 山经 营管理者素 质低 下 , 2矿 环境意识 较差 , 短期利益 受
企业 , 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也形同虚设 。《 煤矿安全规程》 5条 第 和第 4 6条规定 :从 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 冒险作业 ; “ 当工作地点出现险情 时, 有权立即停止作业 , 撤到安全地点” 。但 面对生活及就业 的压力 , 矿工只有 不顾 生命危险 , 下井一搏。 ( ) 矿分散 , 4煤 规模偏 小 , 生产 聚集 度低 , 同时产 品单一 , 产
全。
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 , 煤炭是一 种不可再生资源 ,
虽然我 国部分省市有着丰富 的煤炭资源 ,但是过量 的煤炭供应 若不加 以控制 , 国的煤炭 能源将 面临着 枯竭 的危险 。同时 , 我 煤 炭开采引起的生态破坏 、 环境 污染 , 由矿难引发 的人员 伤亡等负
面 影 响 已经 超 出 了经 济 范 畴 , 成 了不 良的社 会 影 响 。 鉴 于 此 , 造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及发展路径浅析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及发展路径浅析“黄金十年,煤炭盛宴;寒冬四年,哀鸿遍野。
”其中乐与苦,唯有期间身处其中者,才能深切感受。
痛定思痛,企业唯有适应环境,才能在周期低谷中生存下来,赢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煤炭企业需要深入思考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行业特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目前产业发展总体特点:“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科技密集型产业少”。
这也是企业考虑自身发展战略时的一个重要信息输入。
我国工业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处于煤炭经济向石油经济转化阶段,石油产品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但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世界已经进入油气时代,而我国还是煤炭时代。
我国能源发展趋势。
是从强调能源供应和增长速度,转向注重提高效率、节能、绿色低碳和低排放。
煤炭行业是指以开采煤炭资源为主的一个产业,它是国家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煤炭在我国能源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虽然比重呈现缓慢下降态势,但煤炭在我国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目前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煤炭。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的步伐加快;煤炭需求增长趋势放缓;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迫在眉睫。
我国煤炭产业进入调整阶段。
2002-2013年,我国煤炭产业出入快速增长期,产量逐年提高,2013年煤炭产量达到历年最高值39.74亿吨;2014-2018年,煤炭产业进入调整期,产能过剩、环境困扰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产量整体处于波动下降趋势,期间年产量在35亿吨上下浮动;2018年,全国原煤累计产量35.50亿吨。
•中国煤炭产业不断“西迁”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中国煤炭开发布局也做出了规划: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即逐步压缩东部生产规模、从严控制中部和东北地区的接续煤矿建设、西部地区结合煤电和煤炭深加工项目用煤需要建设一体化煤矿。
煤炭企业同心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

、
河
一
河 南 理 。受地 区 、 资源 、 门、 部 所有 制的制 设所利 用 , 普查储量 只能供煤 炭工业 煤 炭 重 点 约 , 炭企 业 间缺 乏相 互参 与 、 互 长远 规划和作 为进一 步勘 探 的依 据 , 煤 相
企 业 与 国 协作 和配合 , 产品综 合开发及 深加工 祥查储 量可供 矿区总体设 计做依 据 , 内 其 他 重 程度 低 , 附加 值小 , 非煤 产业 项 目的 只有精查储量才能作为矿井设计建设 点 煤 炭 企 规模小 , 科技含量低 。
5 亿 吨 。 术进步要 保持一定 的速度 , 6 才能 满足 经 经 济 评 价 就 将 一些 开 采难 度较 大 的 煤层或块段划出开采范围之外。若 以 煤 炭 品 种 企 业 发 展 的 基 本需 要 。
开 全 亿 ,有 产的特点 之一就是 随着时 间推移 , 吨另
有焦煤 、 气
任务 。每年净调 出量 2 0 0 0万吨左右 , 炭企 业可持 续发展 的前提 , 煤炭企业
形成 了较为稳 定的用户及 市场 。
稳 步增 加煤炭产量另一个需要关 的可持续发 展促进 、 保证 了煤炭 资源 注的问题是 发展 清洁开采技术 。清洁 减少废 弃 物 ( 如 三是 得 天独 厚 的 交通 和 区位 优 的可持续 开发利用 。根据煤炭企业 自 开采技 术 主要包括 :
煤 、肥 煤 、 析
0年代 矿 井 回采 率 5 %为标 0 二、 炭企 业可持续 发晨战 略分 我 国 6 煤 准, 现在 一年就损 失资源 4 o多亿 吨 。
煤炭 企 业 的可 持续 发 展 战 略包 在 提高 回采率 的 同时 , 加大对现 有 要 瘦煤 、 烟煤 、 无 贫煤 、 长焰 煤 和褐煤 , 具 有 发展 洁净 煤 和煤 炭相 关 产业 的 含两方 面 的含 义 : 一是煤炭 企业 自身 生 产 矿 井 的 技 术 改 造 力 度 , 以 内 涵 走 资源优势 。 成 长 、 展 的可持 续性 问题 , 是煤 扩 大再 生产 为主的发展道路 。实现集 发 二 二是 具有 较 为稳 定 的煤 炭 销 售 炭资源开发利用 的可持续性 问题 。以 中生 产 、 化矿 井设 计 、 优 提高单 产 水 市场 。长 期以来 , 河南 省一直 负担着 上两 方面是 相辅相成 、密切相关 的 , 平 、 展 综 采 技 术 、 展 采 掘 机 械 化 和 发 发 华东 、 中南缺煤 地 区煤 炭供应 的重要 煤 炭 资源 开发 利用 的可 持 续性 是煤 井 下运 煤 连 续 化 。
煤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煤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煤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一、行业概况煤化工行业是以煤炭资源为原料,通过煤炭气化、合成气制备、合成工艺等技术,生产合成气体、合成油、合成油品和化学原料等产品的工业部门。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而煤化工作为煤炭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领域,在中国的能源结构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现状分析1. 市场需求:煤化工产品是能源、化工、材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尤其是在石油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煤化工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 技术水平:我国煤化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煤炭气化和合成油技术等方面。
尽管煤炭气化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我国在合成油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 政策支持:煤化工产业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发展趋势分析1. 提升技术水平:我国煤化工行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并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以提高煤化工技术的水平。
2. 加强资源整合: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地区分布不均,煤化工企业应通过与煤炭企业的深度合作,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整体竞争力。
3. 产业链延伸:煤化工行业应发展多元化产品,拓展产业链。
通过开发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新材料等产品,增加行业的利润空间,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4. 绿色化发展:煤化工行业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煤化工技术的绿色化发展。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等措施,实现煤化工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5. 国际市场拓展:煤化工行业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应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寻找合作机会,通过合作提升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四、政策建议1. 完善产业政策:加大对煤化工行业的资金投入,提高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究,推动煤化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1发展现状分析
2009 年1~11 月,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419.74 亿元,同比增长10.4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2.96 个百分点。
11 月末,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总计为23276.65亿元,同比增长26.0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21 个百分点;企业数为9213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04 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500.3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14 万人。
图表:2009 年1~11 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业规模情况
2009年1~11 月,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4186.01 亿元,同比增长10.1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6.25个百分点。
11 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541.90 亿元,同比下降2.9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32个百分点。
图表:2009 年1~11 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销情况
2009年1~11月,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13103.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99.66 亿元。
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11146.80亿元,同比增长16.4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9.62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85.07%,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 2.17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448.15 亿元,同比增长4.5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88 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 3.42%,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36 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1283.22 亿元,同比下降0.6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5.97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9.79%,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75 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225.35 亿元,同比增长9.2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0.07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72%,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6 个百分点。
图表:2009年1~11 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成本费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