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合集下载

演绎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演绎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1 .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解析]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2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

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

如:前件后件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

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

是推出符号。

(也可用“→”替代)6)负号:- 读:非。

表达否定。

(与旧符号演绎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b、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间的关系。

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一、矛盾关系的推理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

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

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

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

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

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

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

合情推理演绎推理(带答案)

合情推理演绎推理(带答案)

合情推理1:和代数式有关的推理问题例1、观察()()()()()()223322443223,a b a b a b a b a b a ab b a b a b aa b ab b -=-+-=-++-=-+++进而猜想n n a b -= 练习:观察下列等式:332123+=,33321236++=,33332123410+++=,…,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 。

解析:第i 个等式左边为1到i+1的立方和,右边为1+2+...+(i+1)的平方所以第五个...等.式.为333333212345621+++++=。

2:和三角函数有关的推理问题例1、观察下列等式,猜想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2020202020202020202020203sin 30sin 90sin 150,23sin 60sin 120sin 18023sin 45sin 105sin 165,23sin 15sin 75sin 1352++=++=++=++= 练习:观察下列等式:① cos2α=2 cos 2α-1;② cos 4α=8 cos 4 α-8 cos 2 α+1;③ cos 6α=32 cos 6 α-48 cos 4 α+18 cos 2 α-1;④ cos 8α= 128 cos 8α-256cos 6 α+160 cos 4 α-32 cos 2 α+1;⑤ cos 10α=mcos 10α-1280 cos 8α+1120cos 6 α+ncos 4 α+p cos 2 α-1;可以推测,m -n+p= .答案:962 3:和不等式有关的推理例1、观察下列式子:, 由上可得出一般的结论为: 。

答案:222111211......,23(1)1n n n ++++<++练习、由331441551,,221331441+++>>>+++。

可猜想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是: 。

演绎推理经典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演绎推理经典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一、矛盾关系的推理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

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

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包括做题也一。

118 演绎推理-【初中数学】120个题型大招!冲刺满分秘籍!

118 演绎推理-【初中数学】120个题型大招!冲刺满分秘籍!

演绎推理【规律总结】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关于演绎推理,还存在以下几种定义:①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②它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③它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

④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

演绎推理的逻辑形式对于理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一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

这是因为演绎推理保证推理有效的根据并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形式。

演绎推理的最典型、最重要的应用,通常存在于逻辑和数学证明中。

【典例分析】例1、如图,“●、■、▲”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已知前两架天平保持平衡,要使第三架也保持平衡,如果在?处只放“■”那么应放“■”( )A.5个B.4个C.3个D.2个【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示可知,2×○=△+□①,○+□=△②,据此判断出○、△与□的关系,然后判断出结果.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量代换问题,判断出○、△与□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根据图示可得,2×○=△+□①,○+□=△②,由①、②可得,○=2□,△=3□,∴○+△=2□+3□=5□,故选:A.例2、某地发生车祸,A、B、C三名司机中有一位司机肇事,警察找了A、B、C三个司机询问,A说:“是B肇事.”,B说:“不是我肇事.”,C说:“不是我肇事.”这三个司机中只有一人说的话正确,请问,聪明的同学,你可以推断出是司机______肇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推理与论证,属于基础题.分别假设A,B,C说真话,再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不妨设A是说真话,则B说假话,C也是说真话,这里两人说真话,不符合题意,假设错误;不妨设B是说真话,则A、C两人说的都是假话,故C是肇事.不妨设C是说真话,则A、B两人都说的假话,两人的话矛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例3、甲、乙两人想共同承包一项工程,甲单独做30天完成,乙单独做20天完成.合同规定15天完成,若完不成视为违约,甲、乙两人经过商量后签订了该合同.(1)正常情况下,甲、乙两人能否履行该合同?为什么?(2)现在两人合作了9天,因别处有急事,必需调走1人,问两人是否违约?【答案】解:(1)设甲、乙两人合作完成此项工程需x天,根据题意得30+20=1,解得=12,∵=12<15,∴正常情况下,甲、乙两人能履行该合同;(2)设两人合作了9天后,甲继续完成此项工程还需a天,则930+920+30=1,解得=7.5,此时,9+7.5=16.5>15,违约;设两人合作了9天后,乙继续完成此项工程还需b天,则930+920+20=1,解得=5,此时,9+5=14<15,不违约.综上所述:若调走甲,不违约;若调走乙,会违约.【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分调走甲或调走乙两种情况列出一元一次方程.(1)设甲、乙两人合作完成此项工程需x天,根据x天甲完成的工程+天乙完成的工程=总工程,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分调走甲或调走乙两种情况考虑:设两人合作了9天后,甲继续完成此项工程还需a天,根据甲完成的工程+乙完成的工程=总工程,即可得出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可求出a值,将其加9与15比较可得出违约;设两人合作了9天后,乙继续完成此项工程还需b 天,根据甲完成的工程+乙完成的工程=总工程,即可得出关于b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可求出b值,将其加9与15比较可得出不违约.综上即可得出结论.【好题演练】一、选择题1.枣阳工贸家电某种高端品牌的家用电器,若按标价打八折销售该电器一件,则可获纯利润500元,其利润率为20%.现如果按同一标价打九折销售该电器一件,那么获得的纯利润为( )A.562.5元B.875元C.550元D.750元【答案】B【解析】略2.甲、乙、丙、丁4人进行乒乓球单循环比赛(每两个人都要比赛一场),结果甲胜了丁,并且甲、乙、丙胜的场数相同,则丁胜的场数是( )A.3B.2C.1D.0【答案】D【解析】【分析】四个人共有6场比赛,由于甲、乙、丙三人胜的场数相同,所以只有两种可能性:甲胜1场或甲胜2场;由此进行分析即可.此题是推理论证题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通过分析,进而得出两种可能性,继而分析即可.【解答】解:四个人共有6场比赛,由于甲、乙、丙三人胜的场数相同,所以只有两种可能性:甲胜1场或甲胜2场;若甲只胜一场,这时乙、丙各胜一场,说明丁胜三场,这与甲胜丁矛盾,所以甲只能是胜两场,即:甲、乙、丙各胜2场,此时丁三场全败,也就是胜0场.答:甲、乙、丙各胜2场,此时丁三场全败,丁胜0场.故选:D.3.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答案】C【解析】解:∵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如果丁说的是实话,假设乙的车是红色,∴乙的说法是实话,∴丙的车也是红色,和乙的车是红色矛盾,假设丙的车是红色,∴丙的说法是实话,而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乙的说法是实话,∴有两人说的是实话,与只有一个人是说法是实话矛盾,∴只有甲的车是红色,∴甲的说法是实话,∴丙的说法不是实话,∵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的车是蓝色,∴乙和丙的车一个是白色,一个是银色,∵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且甲的说法是实话,∴丙的车是白色,乙的车是银色,即:甲的车是红色,乙的车是银色,丙的车是白色,丁的车是蓝色,故选:C.先判断出乙和丙的车不是红色,进而判断出甲的车是红色,再根据丙的说法不是实话,判断出丁的车是蓝色,再根据甲的说法判断出丙和乙的车的颜色.此题是推理与论证题目,解决此类题目先假设某个说法正确,然后根据题意进行分析推理,看是否有矛盾,进而得出结论,4.如图,圆周上均匀分布着5个分点,将圆周分成5份,每份为一个单位.现有两颗棋子,甲棋子从A处起跳沿逆时针方向跳动,每秒跳2个单位,乙棋子从E处起跳沿顺时针方向跳动,每秒跳1个单位,若甲、乙同时起跳,则经过2018秒,它们在分点上相遇( )A.401次B.402次C.403次D.404次【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找出规律,解题时要审题,仔细求解.根据题意,通过分析可得规律:两颗棋子五秒一个循环,其中一个循环里有一次相遇,即可求出经过2018秒,它们在分点上相遇多少次.【解答】由题意知,第1秒甲跳到C处,乙跳到D处;第2秒甲跳到E处,乙跳到C处;第3秒甲跳到B处,乙跳到B处,相遇;第4秒甲跳到D处,乙跳到A处;第5秒甲跳到A处,乙跳到E处,回到出发点;依此类推可得两颗棋子5秒一个循环,其中一个循环里在第3秒时有一次相遇,故经过2018秒即2018=403×5+3,则它们在分点上相遇了404次.故选D.5.在足球、篮球、网球和垒球中,小张、小王、小李和小刘分别喜欢其中的一种,根据下面的提示,判断小刘喜欢的是( )①小张不喜欢网球;②小王不喜欢足球;③小王和小李都是既不喜欢篮球也不喜欢网球.A.足球B.篮球C.网球D.垒球【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推理论证,利用所给条件中的逻辑关系认真分析,从而推理出正确结论是解题关键.根据题意,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由小王和小李都是既不喜欢篮球也不喜欢网球,可知:小王喜欢足球或垒球中的一种,由小王不喜欢足球,得小王喜欢垒球,则小李喜欢足球,由小张不喜欢网球,得小张喜欢篮球,只剩下网球,故小刘喜欢网球,故选:C.6.假定有一排蜂房,形状如图,一只蜜蜂在左下角的蜂房中,由于受伤,只能爬,不能飞,而且只能永远向右方(包括右上、右下)爬行,从一间蜂房爬到与之相邻的右蜂房中去.则从最初位置爬到4号蜂房中,不同的爬法有( )A.4种B.6种C.8种D.10种【答案】C【解析】解:本题可分两种情况:①蜜蜂先向右爬,则可能的爬法有:一、1⇒2⇒4;二、1⇒3⇒4;三、1⇒3⇒2⇒4;共有3种爬法;②蜜蜂先向右上爬,则可能的爬法有:一、0⇒3⇒4;二、0⇒3⇒2⇒4;三、0⇒1⇒2⇒4;三、0⇒1⇒3⇒4;四、0⇒1⇒3⇒2⇒4;共5种爬法;因此不同的爬法共有3+5=8种.故选:C.本题应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蜜蜂先向右爬行时;②当蜜蜂先向右上爬行时;然后将两种情况中所以可能的爬行路线一一列出,即可求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爬法.本题应该先确立大致的解题思路,然后将有可能的爬法按序排列,以免造成头绪混乱,少解错解等情况.二、填空题7.夏洛特去山里寻宝,来到藏有宝藏的地方,发现这里有编号分为一,二,三,四,五的五扇大门,每扇门上都写有一句话:一,宝藏在五号大门的后面;二,宝藏或者在三号大门的后面,或者在五号的后面;三,宝藏不在五号大门的后面;四,宝藏不在此门后面;五,宝藏在二号大门的后面,夏洛特从当地人得到,五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夏洛特应该去______号大门后面寻找宝藏.【答案】四【解析】解:由只有一句话正确可知,一号门和三号门上的话必有一个正确的,而另一个是不正确的.假设一号门上的话正确,则四号门上的话也是正确的,假设不成立;假设三号门的话是正确的,因为四号门上的话不正确,可知宝藏在四号门后,证明其它门上的话也是不正确的,假设成立;所以三号门上的话是正确的,宝藏在四号门后面.故答案为:四.利用五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利用已知可得一号门和三号门上的话必有一个正确的,而另一个是不正确的,进而分析得出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推理与论证,根据题意利用假设法分析得出是解题关键.8.有三把锁和三把钥匙,现在用三把钥匙去打开三把锁,最多要试次。

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一、矛盾关系的推理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

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

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

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

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3)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鲍细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

如果你是一位求婚者,如何尽快猜中鲍细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A.金盒子。

B.银盒子。

C.铅盒子。

D.要么金盒子要么银盒子。

E.不能确定。

例题2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E.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二、三段论三段论就是指由三个命题构成的推理。

具体说来,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因素(逻辑中介)的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的命题的推理。

例如: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所以,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演绎推理选言推理类分类详解

演绎推理选言推理类分类详解

演绎推理选言推理类分类详解一、削弱型1. 小王:从举办奥运会的巨额耗费来看,观看各场奥运比赛的票价应该要高得多。

是奥运会主办者的广告收入降低了票价。

因此,奥运会的现场观众从奥运会拉的广告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小李:你的说法不能成立。

谁来支付那些看来导致奥运会票价降低的广告费用?到头来还不是消费者,包括作为奥运会现场观众的消费者?因为厂家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广告费用摊到了消费者的身上。

下列能够有力地削弱小李对小王反驳的一项是:A 奥运会的票价一般要远高于普通体育比赛的票价B 奥运会的举办带有越来越多的商业色彩,引起了普遍的不满C 利用世界性体育比赛做广告的厂家越来越多,广告费用也越来越高D 各厂家的广告支出总体上是一个常量,只是在广告形式上有所选择考题解析:答案D。

由题干部分的论述,我们可知,小李反驳小王结论的逻辑推理过程为:厂家在奥运会上做广告,就会增加其广告费用,而这部分增加的广告费用最终将被摊到消费者的奥身上,现场观众为此多支付的费用正好抵销了奥运会因广告收入而降低的票价部分,因此,奥运会的现场观众没有从奥运会拉的广告中获得经济利益。

此推理过程有一个假设前提,即厂家在奥运会上做广告而增加了广告费用支出。

若此前提不能成立,那么其反驳也就不能成立。

只有D项论述恰好否定了此前提,所以能够有力地削弱小李对小王的反驳。

故正确答案为D。

2. 地球和月球相比,有许多共同属性,如它们都属太阳系星体,都是球形的,都有自转和公转等。

既然地球上有生物存在,因此,月球上也很可能有生物存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推论的可靠性?()A. 地球和月球大小不同B. 月球上同一地点温度变化极大,白天可以上升到128℃,晚上又降至零下180℃C. 月球距地球很远,不可能有生物存在D. 地球和月球生成时间不同考题解析:答案B。

众所周知,生物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存在是有条件的,倘若能指出证明月球上不具备这些条件,就可以有力地削弱题干部分的论述。

演绎推理题型讲解

演绎推理题型讲解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演绎推理题型讲解这种题型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与给所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由于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题干部分陈述的内容;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必须注意的是;此类试题的备选答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即各个选项几乎都是有道理的;但有道理并不等于与这段陈述直接相关..正确的答案应与陈述直接有关;即从陈述中直接推出..还有一点必须注意;试题中所给的陈述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考生尤其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考生不能对试题所陈述的事实的正误提出怀疑;也不能自作聪明地以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推理得出答案;而完全忽视试题中所陈述的事实..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解析:这道题实际上是一个逻辑游戏;首先要明确解题要点:甲乙丙丁戊5个人首尾相接;而且每一个人和相邻的两个人都能通过语言交流;而且4个备选答案都是从甲开始的;因此;我们从甲开始推理..思路一:正常的思路;根据题干来作答..甲会说中文和英语;那么甲的下一邻居一定是会说英语或者中文的;以此类推;得出答案..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得出结论;但浪费时间..思路二:根据题干和答案综合考虑;运用排除法来解决..首先;观察每个答案中最后一个人和甲是否能够交流;戊不能和甲交流;因此;B、C不成立;乙不能和甲交流;D错误;因此;A正确从以上例题可以看出;在解答演绎推理试题时;采用排除法;逐步缩小包围圈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及试题的具体特点不同;也不能拘泥于上述介绍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应有自己的创造性..演绎推理强化练习题1.心理学家说;恐惧是由于对将要接触的事物无知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心理没底儿;崐所以才会害怕.那么冒险是什么意思冒险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意味着:A.冒险的人心里有底儿B.冒险的人眼里只有"纸老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一、矛盾关系的推理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

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

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

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

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3)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鲍细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

如果你是一位求婚者,如何尽快猜中鲍细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A.金盒子。

B.银盒子。

C.铅盒子。

D.要么金盒子要么银盒子。

E.不能确定。

例题2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E.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二、三段论三段论就是指由三个命题构成的推理。

具体说来,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因素(逻辑中介)的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的命题的推理。

例如: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所以,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上述推理中的共同因素就是“阔叶植物”。

进行三段论推理,关键就是要看这个共同因素能否把两个前提连接起来推出结论。

如果连接不起来,则三段论就是错误的。

例如,英雄难过美人关,我难过美人关,所以,我是英雄。

上述推理的错误就是“难过美人关”这个共同因素没有能够把两个前提必然地连接起来。

因为很可能英雄是难过美人关的一种人,但我却是难过美人关的另一种人。

例题1在某住宅小区的居民中,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办了人寿保险,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

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险。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小区居民的断定必定是真的?Ⅰ有中老年教员买了四居室以上的住房。

Ⅱ有中老年教员没办理财产保险。

Ⅲ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

A.Ⅰ、Ⅱ和Ⅲ。

B.仅Ⅰ和Ⅱ。

C.仅Ⅱ和Ⅲ。

D.仅Ⅰ和Ⅲ。

E.仅Ⅱ。

三、条件关系推理条件关系主要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和充要条件关系。

三种条件关系可以分别表达为: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与上述条件关系相对应,就有相应的条件关系命题,即充分条件命题、必要条件命题和充要条件命题。

例如:a.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

b.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在条件命题中,表示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部分称为前件,表示依赖条件而存在的部分称为后件。

(1)充分条件命题只要在前件为真,并且后件为假时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

在日常语言中,“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假若…则…”、“只要…就…”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充分条件命题。

(2)必要条件命题只有在前件为假并且后件为真时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

在日常语言中,“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除非…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必要条件命题。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就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q就是p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推理有两个有效的推理形式:(1)肯定前件式:如果p,那么q,即p→q;(2)否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即非q→非p。

必要条件推理有两个有效的推理形式:(1)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即非p→非q。

(2)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即q→p。

例题1“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以下诸项都准确表达了上述断定的含义,除了:A.除非认识错误,否则不能改正错误。

B.如果不认识错误,那么不能改正错误。

C.如果改正错误,说明已经认识了错误。

D.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E.只要认识错误,就一定改正错误。

例题2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天跑步都不超过6小时。

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小时,因此他不是一名世界级马拉松选手。

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形式相同?A.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

如果某人早晨跑步,那么他是跳远运动员。

B.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

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的第5个小时。

C.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

因此,家长应该多作游戏。

D.如果某汽车早晨能起动,那么晚上也能起动。

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起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起动。

E.油漆三小时内都不会干。

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所以它不是油漆。

四、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而推出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

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可以将归纳推理分成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完全归纳推理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以经验认识为主要依据,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没有遇到反例,从而推出该类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是以科学分析为主要依据,根据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根据是经验性的认识。

在考察中没有遇到反例并不等于反例不存在。

一旦出现反例,则原来的结论就会被推翻。

所以,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不是很可靠的。

科学归纳推理的特点是,由于前提中考察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结论的可靠性比较大。

对于科学归纳推理而言,前提数量的多少不起主要作用,只要是真正揭示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因果必然联系,尽管前提的数量不多,甚至只考察了一两个典型事例也能得到非常可靠的结论。

关于这一点,恩格斯说得好:十万部蒸汽机并不比一部蒸汽机能更多地证明热能转化为机械运动。

这一论断,无疑说明了科学归纳推理的科学性质。

研究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是进行科学归纳推理的必要条件。

因为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的分析而作出结论的。

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什么是因果联系?如果某个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个现象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联系。

其中,引起某一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而被某一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因果联系有以下特点:(1)原因和结果在时间上是前后相继的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前后相继是因果联系的一个特征,但不能只是根据两个现象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就作出它们具有因果联系的结论,如果这样,就要犯“以先后为因果”的逻辑错误。

例如,不能以冬天发生在春天的前面,就说冬天是春天的原因。

(2)因果联系是确定的因果联系在一定范围内是确定的。

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否则就会出现“因果倒置”的逻辑错误。

例如:“发达国家都拥有大量的私人轿车,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也应该大量发展私人轿车”这一论述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逻辑错误。

在弄清楚什么是因果联系之后,接下来我们需要着重弄清楚的是:如何探求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呢?逻辑上提出了探求事物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简称求因果五法,即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这里只介绍求同法和求异法。

求同法是指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在这些场合中共同具有的,那么这个惟一的共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例如,从井里向上提水,当水桶还在水中时不觉得重,水桶一离开水面就重得多;在水里搬运木头,要比在岸上搬轻得多;游泳时容易托起一个在水里的人。

以上现象虽然各自的情况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即水对于在它里面的物体能产生浮力,而这正是使得人们感到物体在水中变轻现象发生的原因。

求同法可用下列图式表示:场合相关情况被研究现象(1)A,B,Ca(2)A,D,Ea(3)A,F,Ga………A是a的原因运用求同法时需要注意,各个场合是否还有其他共同情况。

如果还有其他共同情况,那么很可能其他的共同才是被研究现象发生的原因。

求异法是指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且这个惟一不同的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存在,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那么这个惟一不同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例如,有两块土质、品种、耕作技术都相同的油菜田,其中一块用蜜蜂帮助授粉,结果有蜜蜂帮助授粉的田比没有蜜蜂帮助授粉的田油菜籽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37.5%。

因此,用蜜蜂为油菜授粉可以增产。

由于两块田除有无蜜蜂帮助授粉外,其他情况完全相同。

有蜜蜂帮助授粉则产量高,无蜜蜂帮助授粉则产量低,因此,可以通过求异法断定,蜜蜂授粉是油菜增产的原因。

求异法可用下列图式表示:场合相关情况被研究现象(1)A,B,Ca(2)—,B,C—A是a的原因运用求异法时需要注意,正反两个场合中是否还有其他差异情况,否则,很可能其他的差异情况才是被研究现象发生的原因。

例题1母亲:这学期冬冬的体重明显下降,我看这是因为他的学习负担太重了。

父亲:冬冬体重下降和学习负担没有关系。

医生说冬冬营养不良,我看这是冬冬体重下降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父亲的意见提出质疑?A.学习负担过重,会引起消化紊乱,妨碍对营养的正常吸收。

B.隔壁松松和冬冬一个班,但松松是个小胖墩,正在减肥。

C.由于学校的重视和努力,这学期冬冬和同学们的学习负担比上学期有所减轻。

D.现在学生的普遍问题是过于肥胖,而不是体重过轻。

E.冬冬所在的学校承认学生的负担偏重,并正在采取措施解决。

例题2华侨大学的30名学生近日答应参加一项旨在提高约会技巧的计划。

在参加这项计划前一个月,他们平均已经有过一次约会。

30名学生被分成两组:第一组与6名不同的志愿者进行6次“实习性”约会,并从约会对象得到对其外表和行为的看法的反馈;第二组仅为对照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