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妇产科)
妇科盆腔炎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妇科盆腔炎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摘要:近年来,妇科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妇科病中的盆腔炎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升高,而且发病人群的年龄也有下降趋势。
盆腔炎根据发病的表现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目前,在盆腔炎的诊断方面,我国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提高了盆腔炎的诊断的准确性,也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治疗。
同时,各种药物的应用也大大加速了盆腔炎的治疗进程,本文将对妇科盆腔炎的诊断与其治疗原则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盆腔炎;诊断;治疗前言: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四周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于中青年妇女。
妇科盆腔炎是我国女性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和医疗条件有限导致的。
盆腔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严重影响女性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一经发现就要及时就医治疗,但不可以随便用药,以免耽误治疗。
妇科盆腔炎的诊断1.1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在诊断急性盆腔炎时,如果明确了炎症的位置及活动的范围,这样诊断就不难了。
医生在诊断时要详细咨询患者疼痛位置、疼痛时长、疼痛性质以及疾病史等基本信息,结合其临床体征展开诊断工作。
一般可表现为急性炎症中毒性症状如高热、寒颤、头痛及局部刺激症状如下腹疼痛、恶心、呕吐等,如果炎症波及膀胱和直肠,则可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和腹泻、里急后重等不适;阴道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开始少量浆液性分泌物,可发展为混浊样,甚至脓性,量多,有臭味;下腹具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表示有盆腔腹膜炎,当有移动性浊音或包块时,表示盆腔有渗液或脓肿形成;腹胀、肠音变化提示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等。
一般情况下,盆腔器官炎症是通过影响周围器官和组织,是不会有单独出现的症状,比如,子宫内膜炎是常伴有输卵管炎症,并分泌产生的分泌物经过伞端排除,当分泌物排除后很快影响卵巢和盆腔腹膜,诊断可需要 B 超检查,这样更能准确诊断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的诊断虽不困难,但要明确致病原的种类及炎症波及的部位和范围,则是急性盆腔炎诊断中关系到下一步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妇产科诊疗指南和规范

妇产科诊疗指南和规范妇产科第一节急性盆腔炎第二节慢性盆腔炎第三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第四节流产第五节霉菌性阴道炎第六节早孕第一节急性盆腔炎【病史采集】1.常有产后、流产后或盆腔手术感染史,慢性盆腔炎史,原发或继发不孕史。
2.常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下腹部疼痛、腹胀、腰痛、白带增多,有时在排尿、排便时出现疼痛症状。
【体格检查】1.身体状况:急性面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刺激征、肌紧张、压痛、反跳痛;2.阴道检查:可见阴道及宫颈充血,有时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子宫稍大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甚至扪及包块。
【辅助检查】1.血、尿常规,白细胞升高达1.5~3万/mm3,中性粒细胞增加。
2.血沉。
3.宫腔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鉴别诊断】1. 急性阑尾炎。
2. 异位妊娠。
3.卵巢囊肿蒂扭转。
【诊断要点】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作出初步诊断。
此外,还需作必要的化验,如血常规、尿常规、宫颈管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物检查。
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需同时具备下列3项:1.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2.宫颈或宫体举痛或摇摆痛;3.附件区压痛。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
补充营养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高热时用物理降温。
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重症病人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休克及盆腔脓肿破裂。
2.抗炎治疗:根据病情、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
以广谱抗生素为宜。
也可同时加用灭滴灵。
3.手术治疗:如积极抗炎治疗,体温不见下降者或疑有盆腔脓肿形成或破裂,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切开脓肿。
如脓肿位置较低,向后穹窿膨出时,可作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
4.中医中药治疗。
第二节慢性盆腔炎【病史采集】1.曾有急性盆腔炎的病史。
2.有下腹痛、腰痛、肛门坠胀、白带增多、低热、精神不振、全身不适以及失眠等,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后加重。
3.月经失调,周期不规则,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伴有痛经。
妇产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宫颈炎症诊疗一、急性子宫颈炎【概述】宫颈炎症包括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炎症。
引起阴道炎症的病原体如滴虫、念珠菌等均可引起宫颈阴道部炎症此部分内容见相关阴道炎症。
临床多见的急性宫颈炎是宫颈管黏膜炎。
急性宫颈炎主要由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所致也可由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所引起。
前者所致者也称为黏液脓性宫颈炎其临床特点是子宫颈管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到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容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后者常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并发感染。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病史有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或阴道内异物残留史。
淋菌性宫颈炎常有不良性接触史。
(2)阴道分泌物增多可呈黏液脓性或血性分泌物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3)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伴有腰酸及下腹坠痛。
(4)有下泌尿道症状如尿急、尿频、尿痛。
(5)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
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因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受累可见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多量脓性分泌物。
2辅助检查(1)擦去宫颈表面分泌物后用小棉拭子插入宫颈管内取出肉眼看到白色棉拭子上有黄色黏液脓性分泌物。
(2)取宫颈管分泌物涂片做革兰染色查找白细胞光镜下平均每个视野有10个以上多形核白细胞。
(3)有条件者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对疑有淋病或衣原体感染者应做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的相关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除宫颈分泌物涂片行革兰染色外还有分泌物培养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详见性传播疾病。
【治疗方案及原则】治疗原则针对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治疗。
1单纯急性淋菌性宫颈炎常用的药物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及大观霉素目前主张大剂量、单次给药。
由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伴有衣原体感染因此若为淋菌性宫颈炎治疗时除选用抗淋病奈瑟菌的药物外同时应用抗衣原体感染的药物。
2衣原体感染常用的药物有四环素类、红霉素类及喹诺酮类。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盆腔炎

鉴别诊断思路
1、月经正常,经后发病。 2、主诉:下腹疼痛伴带下量多7天, 发热1天。 3、症状:下腹疼痛,带下量多黄, 发热,无呕吐及腹泻,无咳嗽咽 痛。 4、查体: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
病案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痛。
5、妇检:子宫及双侧附件压痛 6、血常规:血象增高,血色素正常。 7、妇B超:附件区反射杂乱。
宫颈内口紧闭及宫颈分泌粘液栓,可防病原体入侵。
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是消除宫内感染的有利条件。
输卵管纤毛运动及其蠕动,有利阻止病原体侵入。
病原体及致病特点
内原性病原体(寄居阴道内菌群)
需氧菌 厌氧菌
外源性病原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支原体 衣原体 淋球菌 绿脓杆菌 结核杆菌
盆腔炎传播途径
抗生素治疗原则:
先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 抗生素采用联合用药。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抗菌素。 所以,用药之前宫颈分泌物的实验室的检查很重 要!!
治疗原则
抗生素经验联合用药
喹诺酮类+甲硝唑类
病原体: 需氧菌、厌氧菌 性病病原体
青霉素类(或一代头孢类)+甲硝唑类
三代头孢类+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
1)湿热瘀结:小腹或少腹疼痛拒按、有灼热 感,甚或有包块,伴低热起伏,带下量多、 黄稠、有臭味、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 弦滑而数。 治则: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四妙散合失笑散加味 苍术10g 黄柏10g 薏苡仁20g 牛膝10g 五灵脂10g 蒲黄10g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 片、妇康口服液等。
根据1可排除异位妊娠 根据2初步考虑盆腔炎性疾病 根据3初步排除急性阑尾炎 根据4考虑有腹膜刺激征 根据5可考虑盆腔炎存在
妇产科诊疗指南和规范

妇产科诊疗指南和规范妇产科第一节急性盆腔炎第二节慢性盆腔炎第三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第四节流产第五节霉菌性阴道炎第六节早孕第一节急性盆腔炎【病史米集】1•常有产后、流产后或盆腔手术感染史,慢性盆腔炎史,原发或继发不孕史。
2•常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下腹部疼痛、腹胀、腰痛、白带增多,有时在排尿、排便时出现疼痛症状。
【体格检查】1 •身体状况:急性面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刺激征、肌紧张、压痛、反跳痛;2•阴道检查:可见阴道及宫颈充血,有时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子宫稍大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甚至扪及包块。
【辅助检查】1.血、尿常规,白细胞升高达1.5~3万/ mm3,中性粒细胞增加。
2.血沉。
3.宫腔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鉴别诊断】1.急性阑尾炎。
2.异位妊娠。
3.卵巢囊肿蒂扭转。
【诊断要点】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作出初步诊断。
此外,还需作必要的化验,如血常规、尿常规、宫颈管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物检查。
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需同时具备下列3项:1.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2•宫颈或宫体举痛或摇摆痛; 3•附件区压痛。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
补充营养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高热时用物理降温。
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重症病人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休克及盆腔脓肿破裂。
2.抗炎治疗:根据病情、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
以广谱抗生素为宜。
也可同时加用灭滴灵。
3.手术治疗:如积极抗炎治疗,体温不见下降者或疑有盆腔脓肿形成或破裂,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切开脓肿。
如脓肿位置较低,向后穹窿膨出时,可作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
4.中医中药治疗。
第二节慢性盆腔炎【病史采集】1.曾有急性盆腔炎的病史。
2.有下腹痛、腰痛、肛门坠胀、白带增多、低热、精神不振、全身不适以及失眠等,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后加重。
3.月经失调,周期不规则,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伴有痛经。
47. 急性盆腔炎(非手术)

急性盆腔炎(非手术)临床路径一、急性盆腔炎(非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盆腔炎(ICD-10:N73.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三项必备条件:下腹压痛、附件压痛和宫颈举痛或摇摆痛。
2.附加诊断:发热(>或=38.5°C);阴道或子宫颈有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盐水湿片镜检发现白细胞;盆腔器官压痛;血沉增快;C -反应蛋白升高;特异性病原体, 如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阳性。
3.最特异的诊断标准:子宫内膜活检发现子宫内膜炎的组织学证据;经阴道超声检查或核磁共振显像显示输卵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并发或不并发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脓肿。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患者外科急症表现, 例如阑尾炎和异位妊娠不能排除者;患者为孕妇;经门诊口服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不能遵循或不能耐受门诊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 恶心、呕吐或高热;盆腔脓肿一般情况差,病情重,诊断不清均应住院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水分,高热采用物理降温,腹胀需行胃肠减压。
2.控制感染:根据经验选择抗感染药物,覆盖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
治疗2-3日后,如疗效不显或病情加重,可根据药敏改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3.对抗感染控制不满意的盆腔脓肿和输卵管卵巢脓肿,尤其是脓肿破裂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73.002急性盆腔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5)子宫双附件超声。
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与治疗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及结缔组织炎。
有急性、慢性两类。
急性者发病危急,症状重,可因败血症危及生命。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增多,急性盆腔炎仍为妇科主要常见病。
急性盆腔炎如治疗不及时,可出现盆腔脓肿(pelvicbcs)。
并可发展为慢性盆腔炎,严重影响妇女健康。
【诊断】(一)症状1.发热病情严重者可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
2.下腹疼痛。
3.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如有腹膜炎时出现消化系统症状。
4.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时可有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如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如在腹膜外可致腹泻及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
(二)体征(1)体检时会发现患者有下腹腔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
多数患者都有压痛,但是反跳痛开始可以不明显。
病变发展到腹膜炎时.反跳痛才变得明显。
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内有大量脓性白带,呈黄色或绿色。
(2)双合诊检查时多数都可以发现患者下腹腔正中或附件区压痛,表示子宫内膜或输卵管急性炎症。
肿块不常见,但是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发现有附件区增厚。
肿块可见于少数形成了脓肿或慢性炎症急性发作的患者。
三合诊更加有助于对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应该常规进行。
(三)检查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增快。
考虑性传播疾病时,应进行尿道口分泌物及颈管分泌物淋菌涂片及培养,衣原体、支原体培养,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
考虑宫腔感染可能性比较大时,应进行宫腔内膜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2.特殊检查(1)后穹窿穿刺有助于盆腔炎诊断。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1×109/L。
盆腔炎常≥3×109/L,盆腔积脓时吸出物均为脓液,可送细菌培养(包括厌氧菌)及药敏试验。
急性盆腔炎(妇产科)

急性盆腔炎基本诊疗路径一、急性盆腔炎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N73.0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1.症状和体征(1)常有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2)发热前可先有寒战,头痛,体温可高达39~40℃;(3)下腹痛为双侧或病变侧痛,可伴有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也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4)由于炎症刺激,可有膀胱及直肠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腹胀、腹泻等;(5)妇科检查见阴道充血,宫颈充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有时带异味,宫颈举痛,双侧附件增厚或附件触及包块,压痛明显。
2.辅助检查(1)C反应蛋白升高;(2)血沉增快(>20mm/h);(3)白细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4)阴道分泌物培养或涂片检查多可找到致病菌;(5)B超检查发现盆腔炎性包块。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盆腔炎。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急性盆腔炎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急性宫颈炎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支持治疗:半卧位,物理降温,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2.药物治疗:可选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3.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症:盆腔炎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中毒症状加重,包块增大,脓肿持续存在;脓肿破裂;有反复急性发作史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建议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现在多采用腹腔镜手术。
原则上切除病灶,年轻的患者保留卵巢。
4.物理治疗:适用于慢性炎症,可促进盆腔组织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炎症的吸收与消退。
5.中药治疗: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盆腔炎基本诊疗路径
一、急性盆腔炎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N73. 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和体征
(1)常有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
(2)发热前可先有寒战,头痛,体温可高达39〜40°C;
(3)下腹痛为双侧或病变侧痛,可伴有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 也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
(4)由于炎症刺激,可有膀胱及直肠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腹胀、腹泻等;
(5)妇科检查见阴道充血,宫颈充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有时带异味,宫颈举痛,双侧附件增厚或附件触及包块,压痛明显。
2.辅助检查
(1)C反应蛋白升高;
(2)血沉增快(>20mm/h);
(3)白细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4)阴道分泌物培养或涂片检查多可找到致病菌;
(5)B超检查发现盆腔炎性包块。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盆腔炎。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急性盆腔炎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急性宫颈炎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
1•支持治疗:半卧位,物理降温,髙热量、髙蛋白饮食。
2.药物治疗:可选用头孑包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昔类、喳诺酮
类。
3.手术治疗:
(1 )手术适应症:盆腔炎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中毒症状加重,包块增大,脓肿持续存在;脓肿破裂; 有反复急性发作史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建议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现在多采用腹腔镜手术。
原则上切除病灶,年轻的患者保留卵巢。
4.物理治疗:适用于慢性炎症,可促进盆腔组织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炎症的吸收与消退。
5.中药治疗: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半卧位,使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
(2)给予高热量、髙蛋白、髙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水分,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少量输血。
(3)高热采用物理降温,腹胀需行胃肠减压。
(4)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5)重症病例应严密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
2.抗感染治疗
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感染药物,但通常需在实验室检查结果出来之前即开始治疗。
因此,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感染药物。
由于急性盆腔炎常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等的混合感染,故常需联合应用抗菌药,覆盖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等。
抗感染治疗2-3日后,如疗效肯定,即使与药敏不符亦不必更换抗菌药。
如疗效不显或病情加重,可根据药敏改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1)病情较轻、能耐受口服者,可选择:
①左氧氟沙星200mg,每日2次,同时加服甲硝400mg,每日2-3次,连
用14天;
②头胞曲松钠lg,单次肌注,同时口服丙磺舒1幻然后改为多西环素
100mg 口服,每日2次,连用14日;
③可选用其他抗菌药如青霉素族、头範菌素族、大环内酯类、喳诺酮类、林可霉素等。
(2)病情较重者,以静脉滴注给药为宜,根据患者情况、药物抗菌谱和配伍禁忌选择用药方案。
1)青霉素每日320万-960万U,分3-4次静滴,可同时加用甲硝
500mg静滴,每H 2-3次;
2)林可霉素600mg静注,每8-12小时1次,庆大霉素8万U,肌注或静滴,每8小时1次;
3)环丙沙星200mg静滴,每12小时1次,加甲硝坐500n)g静滴,每8小时一次;
4)头胞曲松钠2g静滴,每12小时1次;若考虑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可加服多西环素lOOmg,每日2次,连用14日;或加服阿奇霉素500mg,每日1次,连用3日;
5)亦可根据病情选择其他有效的抗感染药物。
3.手术治疗主要针对抗感染控制不满意的盆腔脓肿和输卵管卵巢脓肿,尤其是脓肿破裂者。
手术指征为:
(1)药物治疗无效: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患者体温持续不降、中毒症状加重或盆腔包块增大者。
(2)脓肿持续存在: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经2-3周炎症控制已使包块局限化。
(3)脓肿破裂:应在给予大剂量抗生素的同时立即剖腹探查。
手术原则以清除病灶为主。
手术方式可根据情况选择开腹或腹腔镜手术,若盆腔脓肿位置较低,可考虑经阴道后穹隆切开引流。
手术范围可根据患者年龄、一般状况及病变程度综合考虑,年轻患者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反复发作者,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极度衰弱重症患者的手术范围需按具体情况决定。
4.中药治疗可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药剂,如银翘解毒汤、安宫牛
黄丸。
(六)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七)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入院后1〜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没有条件的医院可不做)、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
(4) B 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心电图、胸片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体温正常48〜72小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病情严重需转上级医院治疗。
二、急性盆腔炎基本诊疗路径双向转诊流程
(-)向上级医院转诊条件
1.经72小时治疗症状未见缓解者转上级医院治疗。
2.需手术治疗无手术条件者转上级医院治疗。
(二)安全转诊方法、步骤
1.落实转诊交通工具、人力,通知上级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2.向家属说明病情、转诊的必要性和途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签署
知情同意书。
3.到达上级医院后,向接诊单位交班,介绍病情、途中情况及处理等,并上交详细的转诊记录单。
(三)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诊治
后续治疗:经上级医院治疗,好转出院的病人,可回社区及乡镇医院继续静脉或口服抗生素治疗治疗。
抗生素一般用至症状缓解,体温正常3天。
辅以中成药妇科千金片治疗。
表一急性盆腔炎常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