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记忆方法下外显和内隐记忆在两类测验成绩中贡献大小的比较
北师大心理学考研题(1994--2005)

北师大考研题(1994--2005)2005年北师大心理学理论试题一、概念题1、感觉剥夺2、离差智商3、视崖实验4、去中心化5、最近发展区6、皮格马利翁效应二、简答题1、试说明注意的概念及功能。
2、什么是问题解决中的算法式(algorithms)和启发式(heuristics)策略,请加以比较及分析。
3、什么是马赫带(mach band),如何解释。
4、用实验说明脑功能的一侧优势。
5、什么是“习惯化-去习惯化”研究方法?该方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6、简述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三、论述题1、简要说明内隐记忆的特点,你认为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重要意义?2、试举例分析新皮亚杰理论与传统皮亚杰理论的异同。
3、综合运用各种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005研究方法试题一、选择:全面利用数据信息的统计量:百分位差、标准差、反映不同处理水平的变异:SSb、SSw、SSt、SSr看图:成熟效应主效应和交互作用符号检验法的特点二、简答:1、举例说明效标缺陷和标效??2、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联系三、论述:1、说明科学心理学产生之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四、实验:1、用信号检测论设计一个实验,……说明报准率、虚报率、判断标准对结果的影响2、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有7个小问)(1)你研究的问题(2)自变量和因变量(3)变量控制(4)实验材料的处理(5)实验过程(6)数据的统计处理北师大2004年初试题心理学理论一、名词解释(3*10)脑成像技术特征觉察器激活扩散理论情绪智力发展任务客体永久性人格测验的q分类法心理理论顺应与同化维果斯基二、简答题1、朱智贤从那些方面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进行阐述,其主要观点是什么2、简述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3、简述少年期的一般心理特点4、什么是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它们各自的基本发展轨迹是什么5、谈谈你对知识、技能和策略之间关系的认识6、说明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和产生式理论的异同7、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应如何进行品德培养三、论述题1、论述记忆研究的历史,并说明不同历史阶段记忆研究的侧重点2、说明语言加工的模块化观点和相互作用观点的主要分歧在哪里3、根据动机的认知理论,如何激发人们工作的动机4、与学习的联结理论和认知理论相比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何独特之处?这一理论对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何启示5、从目标价值、内容体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谈谈你对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填空题(10’)1、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最佳统计量2、在一组正态分布的数据中,标准差为——的百分位数是163、误差分为随机误差和——,它对测量的——有重要影响4、题目为选择题的测验,增加题目数量可以提高测验的——二、简答题(8*10’)1、什么是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有人说:“t检验适用与样本容量小于30的情况,z检验适用与大样本检验。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一种长期记忆的形式,指关于技术、过程、或“如何做”的记忆。
通常指这样一种情况,当人学习过某些知识,却无法回忆或再认时,这些知识的记忆依旧存在,只是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表现出来,其内容无法从言语中报告出来。
外显记忆:指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
亦可称之为一类对提取自己觉知的过程。
外显记忆系统包含对事实和事件的一种意识,通常也被称为陈述性记忆,它主要关注“知道”这一层面的内容。
外显记忆系统要求个人意识的参与。
两者区别:1.保持时间。
在保持的时间上,内隐记忆要明显的长于外显记忆。
2.干扰形式。
内隐记忆不容易受外在刺激的干扰,而外显记忆容易在干扰后发生遗忘。
3.记忆负荷。
外显记忆在记忆的项目增多的时候会导致记忆数量和准确性的下降,而内隐记忆不受这种影响。
4.加工深度。
加工深度越深,外显记忆越好。
内隐记忆不存在这种情况。
5.呈现形式。
如果一个项目用听觉的形式呈现,再用视觉的形式施测,被试的内隐记忆成绩会下降。
但外显记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两者联系:(1)内隐记忆和外显一记忆在总体上是分离的关系;但是两类记忆之间也存在着重叠。
(2)内隐记忆和外显一记忆之间的重叠并非唯一不变的,而可能根据加工阶段具体编码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之间的重叠可能并非单独的加工成分,而是由多个成分组成的复杂的加工进程,并在不同编码条件的作用下产生不同的表现。
总结:对于两种记忆的不同解释多重记忆系统:)多重记忆系统说认为记忆是有多个不同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都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
同一个子系统内的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比不同子系统中的加工过程间的关系更密切,且在理论上每个记忆系统都可能具有其特定的神经机制与行为标准。
子系统间相互独立。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的子系统。
迁移适当加工理论:主张一个单一的记忆系统。
该理论认为,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与学习时的编码加工相似或重叠,就可以提高测验成绩,否则就会相对较差。
外显与内隐记忆

4、PDP的典型实验程序
• 在学习了单词后,进行包含测验和排 除测验。 • 对包含测验被试的要求是:用学过的 词完成补笔任务,如果想不起来就用 头脑中第一个词补笔,控制加工与自 动加工的作用是一样的; • 对排除测验被试的要求是:一个学过 的词若被试能有意识回忆,就把它从 反应中排除出去,若他仍用学过的词 补笔,主要是无意识熟悉感的作用。
• 再认测验分为:单个刺激的精确性 再认和项目数再认(即“新旧”再 认)
(四)再认法
• “新旧”再认测验:先呈现一系列项 目(旧项目)由被试识记,然后将这 些项目与新项目(干扰)混在一起呈 现并要求被试再认。
• 识记过回答“是”,未识记答“否”
反应
是 刺激
旧 H
否
M
新
FA
CR
三、内隐记忆研究方法
2、任务分离的类型
① 单一分离。 ② 非交叉的双重分离。
③ 交叉的双重分离。
④ 双向关联。
① 单一分离
• 指对于某一自变量的两个水平的操作, 仅在一个测验任务中产生显著性差异, 在另一个任务中没有显著性差异。 举例:被试一类为Korsakoff综合征患 者,一类是酒精中毒患者,测验一种是 自由回忆,一种是单词联想。 结果:被试变量影响了自由回忆,但不 影响词联想任务,实验产生了分离。
(三)外显记忆测验
• 外显记忆测验是指要求被试有意识地 回忆在实验的先前阶段所学习过的材 料的测验。 • 主要代表有: 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
(四)内隐记忆测验
• 是完成一些与实验研究中先前经验没有明 确关系也能操作的任务,只专注于完成眼 前作业即可。 • 典型范例是: 1、残词补全任务,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地产 生适合于残词的单词,如 _ l _ p_ a _ t. 2、词根补全测验,被试看到单词的前三个 字母的词根,如 ele_.
内隐记忆与内隐学习

主动的意识记忆
(意识加工,提取需意志努力)
有意测验
记 忆
被动的意识记忆
(意识加工,提取不需意志努力)
偶然测验
被动的无意识记忆
对立测验
(从未意识到,但对当前事件有影响)
表 词干补笔测验举例
mea____ ele____
mea____ ele____
若不能回忆,则写想到 的第一个词。完成后若 再认出,右上角*标注
•1、内隐记忆的各种测验间应是随机相关的; •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测验间应是随机独立的
表4
系 统
人类学习和记忆的主要分类
子系统 运动技能 认知技能 简单的条件反射 简单的联想学习 结构描述 视觉单词形式 听觉单词形式 空间的 关系的 视觉的 听觉的 提 取
其它名称
程序记忆
非陈述记忆
内
隐
知觉表征系统 ( PRS) 语义记忆
启动效应 一般的记忆 事实的记忆 知识的记忆 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 个人的记忆 自传的记忆 事件记忆
内
隐
内
隐
初级记忆
外
显
情景记忆
外
显
2、传输适当加工理论
• 1、 Roediger等人主张记忆系统只有一个
• 2、编码阶段与提取阶段加工方式越一致,提取效果越好
• 3、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与学习时的编码加工
基本假设:
1、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彼此独立的加工 过程(核心假设) 2、意识性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 一样的 3、自动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 样的 4、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为全或无
加工分离法的争议和改进
1、针对独立性假设的质疑 2、无意图的意识记忆的混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呈现方式
视觉/视觉
听觉/听觉
填字组词
(内隐)
61.51
42.92
线索回忆
(外隐)
54.17
56.50
任务类型
(5)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不同
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前摄
抑制(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
材料的干扰作用)和倒摄抑制(当先前学习的记忆内
词的记忆,但是对特定任务的操作,却表现出了记忆
效果。
随后,心理学家们在许多条件下,合用不同的材料和
方法,对正常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研究者们发
现,上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反映了一种自动的、
不需有意识参与的记忆。这种记忆的特点是:人们并
没有深邃到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也没有下意识地提取
这种记忆,但它却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表现出来,这
概率,就是所学单词的启动量[内隐记忆的指标]。
知觉辨认:在学习阶段,向被试依次呈现一系列项目。
然后将这些呈现过的项目与未呈现过的项目混淆在一起,
在速示仪或电脑显示器屏幕上以极短的时间[小于5ms]一
个一个地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加以辨认。一般来说,
被试将学习阶段呈现过的项目辨认出的概率高于未呈现
项目,两者的概率之差就是呈现项目的启动量[内隐记忆
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到其他活动或刺激的影响,
记忆力逐渐减弱的现象;
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
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现
象的存在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内隐记忆的情
况则有所不同
陈世平和杨治良利用汉字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发
现,内隐记忆不易受到干扰。在实验中先让被试进行
如何区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记忆的分类是心理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此部分考察形式主要以事例反选或者概念反选的方式出现,由于部分考生对该知识点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会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
本文在此对其在整个心理学中的知识点做出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一、把握考点第一步之辨概念:1.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2.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以把它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前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
由于缺乏目的性,因而识记内容带有偶然性和片断性,缺乏系统性。
有意识记是指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有意识记。
二、把握考点第二步之明规律:内隐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它经常表现为:人在操作某任务时,在不需要对先前经验进行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已储存在脑中的经验或信息会在提取和操作中自动起作用,从而影响到作业的绩效。
内隐记忆最初是在遗忘症患者身上发现的,表现为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等方面的明显缺陷,但是,他们在残词补全的测验中,完成的状况却接近于正常人。
一般在再学时的节省、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和启动效应等方面能检验到内隐记忆。
正常人也存在内隐记忆现象,比如知觉辨认、偏好判断、语词认知、技能学习、人脸识别等,都能够找到内隐记忆的痕迹。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相对,指人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有意识检索和提取的过程,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有意识性,而不是信息识记过程的有意识性,即个体能意识到自己正在积极地检索或提取记忆中的信息,从而实现回忆或再认。
大学生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实验性分离

大学生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实验性分离作者:杜鹏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第08期对于内隐记忆现象的观察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1987年,Schactor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概念做了解释,认为: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模式,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
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
现有的研究发现,场独立型被试的外显记忆成绩要低于场依存型被试;而在内隐记忆中,场独立型被试的成绩则高于场依存型被试。
Jacoby最早进行了内隐外显记忆与注意状态之间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自动提取还是意识提取,分散注意状态下的再认率要低于集中注意状态,而分散注意状态下的虚报率则高于集中注意状态。
国内研究者通过采用分心任务造成不同注注意状态,并且使用加工分离程序,考察发现:分散注意影响意识性提取而不影响自动提取。
然而,对于认知风格、注意状态对外显内隐记忆的作用,至今尚未有人研究。
本实验通过采用加工分离程序,意在考察场独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集中和分散注意状态与外显、内隐记忆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被试。
随机选取曲阜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共122名,男女比例适当,并预先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将122人分为两组,其中场独立型被试86人,场依存型被试36人,并随机安排在分散注意和集中状注意态下学习。
材料。
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随机选择频率在0.00023~0.00030之间的汉字词组144个,并从中随机选择72个词组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2×2×2混合设计,自变量一为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是被试问变量。
如何区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

如何区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如何区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记忆的分类是心理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记忆方法下外显和内隐记忆在两类测验成绩中贡献大小的比较李 磊 徐淑媛Ξ(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南昌,330027)摘 要 采用实验性加工分离的方法,定量分析比较三种英语单词记忆方法下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在即时再认列表测验和即时再认句中测验成绩中的贡献大小。
结果表明:(1)在即时再认列表测验上,用“呈现机械”方法学习英语单词的被试获得的成绩中,外显记忆的贡献显著大于内隐记忆的贡献;用“推断理解”方法学习英语单词的被试获得的成绩中,内隐记忆的贡献显著大于外显记忆的贡献(2)与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在英语单词测验成绩中贡献的大小对材料在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呈现形式上相似性的变化更敏感。
关键词:记忆方法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即时再认测验 贡献1 引言 自Ebbinghaus 以来近百年有关记忆的心理学研究大都集中于对意识到的过去经验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等信息加工过程。
然而,六七十年代以后,大量研究表明,记忆并非纯净单一的因素,在没有觉察或有意识提取记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的影响也能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内隐记忆主要是指直接或重复启动效应,由于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或其他影响[1],其根本特征是个体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个体对先前经验有意识的恢复,是一个独立于外显记忆的记忆系统。
在90年代初之前,关于外显和内隐记忆加工的分离研究的假设前提大多为:某些记忆任务,如自由回忆、再认等直接测验反映了外显记忆加工,而另外一些记忆任务,如词汇判断、残词补全等间接测验反映了内隐记忆加工。
随着研究的深入,记忆研究者们逐步认识到大多数记忆任务均包含了不同程度的外显和内隐记忆加工,即外显记忆加工可能影响间接测验,内隐记忆加工可能影响直接测验。
这样,在传统再认测验中测得的记忆也就可能同时含有了外显记忆(意识性提取)和内隐记忆(自动提取)两种成分。
90年代初,加工分离程序的提出和完善使得意识性提取成分和自动提取成分可能从一个简单的记忆任务(再认)中分离开来,但由于这一程序在理论上还不够成熟,在心理学研究的实际操作中常遇到困难,以及其在理论上引起的一些争论,许多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案。
如Buchner ,Erdfelder 和Vaterrodt -Plunnecke 认为,在再认测验中,如果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都不能为判断提供线索的话,在这种既不能进行意识性提取又没有自动提取的情况下,被试将通过猜测进行判断。
据此Buchner 等人在对加工分离程序加以修改后的扩展模型中增加了两个猜测变量,试图将被试反应偏向的影响从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的贡献中分离出来[2]。
Gruppu 2s o ,Lindsay 和K elley [3]则从另一个层面对加工分离程序进行了修改,提出加工分离的操作简化方案。
该程序要求被试在学习阶段依次学习两列项目,在测试阶段只进行一次测试,单一的测试建立了一个明显的排除条件,同时又隐含着一个包含条件,采用这种单一测试程序,消除了加工分离程序的两次测验在包含和排除条件下可能存在的判断标准变化,以及两种测验谁先谁后的问题,同时简化了程序,节省了资源。
有学者综合Gruppuso 等人的简化方案及Buchner 等人的扩展模型,得到一个比较合理可行的通过再认测得的记忆中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的计算公式[4]。
为了获取大量难度相等的记忆实验材料,并控制刺激项目可能引起的联想,Ebbinghaus 首创了“无意义音节”;在对内隐记忆的研究中,研究者们设计了与以往经验无关的、新颖的、隐含复杂规则的学习材料,如人工数据库系统、限定状态语法[5]。
由于被试在知识、经验及对材料的理解存在差异,如果在实验中产生联想,记忆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故设计无意义材料能使实验测得更加准确的量值[6]。
但Bartlett (Bartlett ,1932)认为一般的记忆实验由于采用无意义刺激材料,对于日常生活的记忆缺乏现实意义,并且事实上,个体总有很大的潜力从材料中得出符合个人偏好的意义,剥夺这种机会就很难看到被试如何把材料加以组织和吸收。
这极大鼓励了心理学工作者选用、组织和控制有意义的材料作为刺激项目来对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记忆进行研Ξ通讯作者:徐淑媛,女。
E 2mail :zhoujun0243@1410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28(6):1410-1414究,并使成果运用于实践。
近来,各方对改革我国高校四、六级英语考试制度的呼声很大,很多大学生把在校四年的课外时间花在了为过级做准备的英语学习,而主要又是英语单词记忆上,收效却不大。
国内针对第二语言学习中外显与内隐记忆关系的研究很少,而国外研究大都集中在与语法结构及单词发音等方面规则有关的语言学习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加工的问题上[7]。
因此采实验性分离的方法,把多种单词记忆方法下,各即时再认测验中两个提取机制(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的贡献分离开来,并进行定量的分析比较,很有现实意义和价值,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2 研究方法2.1 被试 江西省宜春中学高二年级学生96人(男生49人,女生47人),英语为第一外语,年龄16~18岁。
所有被试均自愿参加,实验后可获得课外活动成绩。
2.2 实验材料72个英语单词,具体选取方法:先从大学英语六级词汇书中挑选出90个生词,然后由宜春中学四位高二年级英语任课老师从中选出72个被试最不可能接触过的单词(其中有六个词组,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数量均等),并用这72个单词各造两个内容和句法难度对等的例句,尽可能保证被试对句中其它部分的理解没有问题。
编制三种单词表作为学习材料,材料1:单词表上印有72个单词,均配有音标和词意;材料2:单词表上印有72个单词,均配有音标、词意和一个例句;材料3:单词表的正面印有72个单词,均配有音标和例句(例句同上),单词表的背面按单词呈现的序号印有相应的词意。
三种学习材料中单词的字体类型、大小及呈现顺序相同,前36个单词及词意是加粗显示的,后36个单词及词意是斜体显示的。
测验材料中所有内容常规显示,按测验类型分为两类:列表单词测验使用的单词表上为被试学习过的72个单词,但所配词意中有24个是错误的;句中单词测验使用的单词表上为被试学习过的72个单词和另一组对等例句,所配词意的错误情况同列表单词测验,但错误词意套入例句不会使句子出现逻辑错误。
2.3 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3(记忆方法:词意“呈现机械”记忆、词意“呈现理解”记忆、词意“推断理解”记忆)×2(测验类型:即时再认列表测验和即时再认句中测验)×2(提取机制: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设计。
2.4 实验程序 所有被试分为三组,每组32人。
第一阶段三组被试均进行72个英语单词的学习:词意“呈现机械”记忆方法组被试使用材料1,要求尽量记住每个单词的词意,学习时间为40分钟;词意“呈现理解”记忆方法组被试使用材料2,要求借助例句,尽量记住每个单词的词意,学习时间为40分钟;词意“推断理解”记忆方法组被试使用材料3,要求先根据例句猜测加粗或斜体显示的单词的意思,并将结果写在相应的空格里,全部写完后对照学习并尽量记住所有单词的正确词意,学习时间为50分钟。
测试阶段:将三组被试再各分成两组,每小组16人,分别接受列表测验和句中测验。
列表测验指导语为:“下面的72个单词都是你学过的,有些在你学习时是加粗显示,另一些在你学习时是斜体显示,现在给出的单词的词意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请在你认为在学习时是加粗显示(另一半被试为:斜体显示),而且词意正确的单词后面划勾。
”句中测验指导语为“下面的72个单词都是你学过的,有些在你学习时是加粗显示,另一些在你学习时是斜体显示,现在给出的单词的词意在句中都能说通,但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请在你认为在学习时是加粗显示(另一半被试为:斜体显示),而且词意正确的单词后面划勾。
”要求所有被试以最快速度完成任务。
根据测验材料上的作答情况计算出每位被试在此单词再认任务中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贡献的大小。
2.5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贡献大小的计算指标 采用综合Gruppuso等人的加工分离程序的操作简化方案与Buchner等人的加工分离程序扩展模型得到的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R 为意识性提取的贡献,A为自动提取的贡献,Pli为包含测验中将主项目组项目判断为“正确“的概率,Ple 为排除测验中将主项目组项目判断为“正确“的概率,g为被试的反应偏向概率。
R=Pli—Ple(1) A=Ple1-R-g1-g(2) 3 结果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处理。
实验的直接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公式(1)和(2),对各组被试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作业成绩进行计算,得到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的贡献如表2所示。
首先对全体被试的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成绩进行相关检验,没有发现显著性相关(r=0.103,df =94,p>0.05,双尾检验),此结果符合加工分离程李磊等:三种记忆方法下外显和内隐记忆在两类测验成绩中贡献大小的比较1411表1 三种记忆方法下被试在两种即时再认测验中的平均作业成绩(判断概率)测验类型“呈现机械”记忆“呈现理解”记忆“推断理解”记忆Pli Ple g Pli Ple g Pli Ple g列表测验句中测验0.6770.7500.1590.1950.6510.7550.7240.7400.2760.2470.4690.8850.6640.7890.3850.3490.6000.912表2 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的贡献(M±SD)测验类型记忆方法意识性提取自动提取列表测验“呈现机械”记忆“呈现理解”记忆“推断理解”记忆0.518±0.2120.448±0.1470.265±0.2080.218±0.1690.507±0.2670.503±0.220句中测验“呈现机械”记忆“呈现理解”记忆“推断理解”记忆0.555±0.2220.492±0.1940.440±0.1890.453±0.3330.426±0.2250.579±0.222序的基本前提假设,即再认测验中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提取过程[8]。
对所有被试的成绩进行3(记忆方法)×2(测验类型)×2(提取机制)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三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测验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 90)=5.223,p<0.05;记忆方法和提取机制的主效应均不显著,分别为F(2,90)=0.289,p>0.05、F (1,90)=0.033,p>0.05;另外,记忆方法和测验类型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测验类型与提取机制变量间的交互作用也都不显著,结果分别为F(2,90) =1.964,p>0.05、F(1,90)=0.023,p>0.05;但记忆方法与提取机制两变量间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F(2,90)=15.888,p<0.01;记忆方法、测验类型、提取机制三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比较显著,F(2,90)=3.380,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