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前近五年高考生物常考点

2019年前近五年高考生物常考点
2019年前近五年高考生物常考点

高考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常考热点

常考热点1组成细胞的四大类有机物

1.四类有机物检测的原理:

(1)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砖红色。

(3)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4)DNA+甲基绿→绿色;RNA+吡罗红→红色。

2.碱基、核苷酸种类:

(1)原核、真核细胞: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

(2)病毒:含4种碱基、4种核苷酸。

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量不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4.核酸的分布:

(1)DN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质粒。

(2)RNA:主要

..在细胞质。

二、失分警示

1.关注与“氢键”有关的两个误区:

(1)误认为RNA中没有氢键,其实也有氢键,如tRNA的“三叶草”结构局部。

(2)误认为DNA单链中连接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的是氢键,其实是共价键。

2.脱水缩合:氨基酸脱水缩合的方式只有一种,但脱水缩合时,氨基酸排列方式有多种。3.核苷≠核苷酸≠核酸:

(1)核苷=含氮碱基+五碳糖。(2)核苷酸=核苷+磷酸。(3)核酸=核苷酸+核苷酸+……+核苷酸4.生长激素≠生长素:

(l)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多肽)。(2)生长素(吲哚乙酸)属于有机酸。

三、提分关键

1.高考常考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2.判断生物遗传物质的技巧:

(1)只要含有DNA:DNA。(2)RNA病毒:RNA。

3.同质量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

(1)结果:脂肪耗氧多、产水多、释放能量多。

(2)原因:脂肪含氢量相对多。

4.必记特征元素:血红蛋白-Fe;叶绿素-Mg;甲状腺激素-I;核酸-P;蛋白质-S

常考热点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答题要素

1.各种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相同:蛋白质和磷脂。

2.生物膜的三大功能: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

3.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物质运输的方式:

(1)Na+进入细胞、K+排出细胞(被动运输):高浓度→低浓度。

(2)Na+排出细胞、K+进入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

4.细胞核的功能:

(1)细胞内遗传物质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遗传信息库)。

(2)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5.生物膜:其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

6.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能直接利用丙酮酸),能释放CO2

7.细胞质基质: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也能释放CO2

二、失分警示

1.常考的蛋白质合成、加工、分泌的2个易混点:

(1)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但没有加工功能。

(2)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修饰蛋白质,但没有合成功能。

2.水的跨膜运输:并不只是自由扩散,也有可能是协助扩散(水通道蛋白)。

3.植物细胞并不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4.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功能不同:

(1)直接原因:细胞含有的特定(殊)蛋白质不同。(2)根本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核孔:虽允许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但具有选择性。

6.高考常考的原核细胞的3大特性:

(1)无线粒体,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细胞膜上)。

(2)无叶绿体,也可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质中)。

(3)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

三、提分关键

1.“二看法”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一看是否耗能。①是:主动运输;②否:被动运输。

(2)二看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判断属于哪种被动运输)。

①需要:协助扩散;②不需要:自由扩散。

2.叶绿体常考结构(色素存在部位、光反应场所、合成ATP场所、与光反应有关的酶的存在部位):类囊体薄膜。

3.细胞内物质与产生场所的对应关系:

(1)蛋白质——核糖体。(2)核酸——细胞核。

(3)性激素(脂质)——内质网。(4)乳酸、乙醇、丙酮酸——细胞质基质。(5)纤维素——高尔基体

常考热点3 酶和ATP

一、答题要素

1.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性质:

(1)一般性质:①反应前后量不变;②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2)特性:①专一性;②高效性;③作用条件温和。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主要因素:温度和pH。(2)不同酶的最适条件不同。(3)酶失活后活性不可恢复。4.ATP的产生与利用:

(l)产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2)场所:①真核细胞: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基质和内膜、细胞质基质。

②原核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

(3)利用:各种耗能反应。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中有机物的合成。

5.低温、高温、强酸和强碱对酶活性的影响:

(1)低温:降低酶活性,不会使酶失活,条件适宜时,酶活性恢复。

(2)高温、强酸和强碱: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恢复。

二、失分警示

1.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机理:

(l) 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2) 底物浓度和酶浓度: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并不影响酶的活性。2.有关酶的实验设计中的易错点辨析:

(1)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淀粉或蔗糖+淀粉酶→应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物,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使用的a-淀粉酶最适温度为60℃。

②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因为温度是干扰条件。

③实验步骤不能颠倒,否则会使实验出现较大误差。

3. ATP≠能量:ATP是一种含有能量的物质,并不是能量。

三、提分关键

1. 常考验证或探究酶具有专一性的两大方法:

方法一:同种酶+不同反应底物;

方法二:不同酶+相同反应底物。

2. ATP、DNA、RNA、核苷酸的结构中“A”的辨析:

(1)ATP:“A”为腺苷。 (2)DNA:“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RNA:“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4)核苷酸:“A”为腺嘌呤

常考热点4 细胞呼吸

一、答题要素

1.有氧呼吸各阶段反应场所及物质和能量变化:

(l)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消耗葡萄糖,产生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

(2)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分解丙酮酸,释放CO2,释放少量能量。

(3)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消耗O2,产生H2O,释放大量能量。

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1)物质循环:

①C:14CO2 14C3 14C6H12O614C3H4O3 14CO2

②O:H218O 18O2 H218O

C18O2C6H1218O+H218O

③H:3H2O [ 3H] C63H12O6 呼吸Ⅰ、Ⅱ[3H]3H2O

(2)能量变化:

光能ATP CH2O)ATP→各项生命活动

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原理:

(1)C02+澄清石灰水→混浊。(2)CO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酒精+橙色重铬酸钾溶液(酸性条件)→灰绿色。

4.影响细胞呼吸的常见因素:

(l)温度:影响酶活性。(2)氧气浓度:氧气促进有氧呼吸,抑制无氧呼吸。

(3)含水量:自由水的相对含量会影响细胞代谢速率。

(4)二氧化碳浓度:不常见,二氧化碳会对细胞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

二、失分警示

1. 与无氧呼吸有关的3点提醒:

(1)产物不同的原因:①直接原因是参与催化的酶不同;②根本原因是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2)只释放少量能量的原因:其余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3)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2.关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气压的变化:

(1)若实验装置中无NaOH溶液。

①只进行有氧呼吸:装置内气压不变。②存在无氧呼吸:装置内气压变大。

(2)若实验装置中有NaOH溶液。

①只进行无氧呼吸:装置内气压不变。②存在有氧呼吸:装置内气压变小。

(3)设计空白对照实验的目的。排除气压、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3.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不只有葡萄糖,还有脂肪等。

三、提分关键

判断细胞呼吸类型6大方法(以葡萄糖为底物):

1. 产生CO2量=消耗O2量:有氧呼吸。

2.不消耗O2,只产生CO2: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3.释放CO2量>吸收O2量: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1)若V CO2/V O2=4/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

(2)若V CO2/V O2〉4/3,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占优势。

(3)若V CO2/V O2〈4/3,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占优势。

4.不吸收O2,不释放CO2:乳酸发酵或已经死亡。

5.有水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

6. 有二氧化碳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常考热点5 光合作用

一、答题要素

1.滤纸条上色素带分析:

(1)最上: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2)稍上: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3)稍下:叶绿素a,蓝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4)最下: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光合色素的2大作用:

(1)吸收(捕获)光能。(2)转化光能。

3.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2大重要用途:

(1)分解H2O为O2和[H]。(2)合成ATP。

4.叶绿体的2大重要功能:(1)吸收光能。

(2)光合作用的场所。

5.光合作用2大阶段:(l)光反应(叶绿体类囊体薄膜):H2O→O2+[H]+ ATP。

(2)暗反应(叶绿体基质):C02→C3→(CH2O)+C5。

6.叶绿体基质内C3的2大去向:

(l)转化为糖类。(2)再生C5。

7.解读真正(总)光合速率、表观(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

(1)图示。

(2)解读。

①A点:只进行细胞呼吸。

②AB段: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③B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称为光补偿点。④B点:以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⑤C点:称为光饱和点。

二、失分警示

1. 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的场所辨析:

(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只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液泡中色素不参与光合作用。

(2)参与光合作用的酶: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2.光反应和细胞呼吸产生ATP去向不同:

(1)光反应:只为暗反应供能。(2)细胞呼吸:为其他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3.光合作用影响因素中的2个易忽略点:

(1)温度:主要影响暗反应。因为参与暗反应的酶的种类和数量都比参与光反应的多。

(2)CO2浓度:过高时会抑制植物的细胞呼吸,进而影响到光合作用。

三、提分关键

1.曲线图上限制因素分析:

(1)饱和点以前:限制因素为横坐标表示的因素。

(2)饱和点以后:限制因素为横坐标以外的因素。

2.高考常考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2大方法:

(1)对照实验法。(2)同位素标记法。

3.最常用计算公式:

净光合速率(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总光合速率(O2:产生量或CO2:固定量)—细胞呼吸速率(O2:消耗量或C O2产生量)

4.物质变化模型分析:

(1)CO2供应不变

(2)光照不变

5.温度和pH影响光合作用的实质:影响酶的活性。

常考热点6 细胞的增殖

一、答题要素

1.细胞周期:

(1)范围:连续分裂的细胞。(2)顺序:分裂间期→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远长于分裂期)。2.减I中染色体发生特殊行为变化的三大时期:

(1)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2)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加倍、减半的时期:

(1)DNA数目加倍:有丝分裂间期;减I前的间期。

(2)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后期;减Ⅱ后期。

(3)DNA和染色体数目减半:有丝分裂末期;减I末期;减Ⅱ末期。

4.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制作流程:

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死细胞,不能看到连续分裂过程)

二、失分警示

1.注意DNA含量的不同描述:

(l)细胞内DNA含量:含细胞核、细胞质。

(2)核DNA含量。(3)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

2.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类型的注意点(以基因型AaBb的个体为例):

(1) 1个精原细胞→2种精细胞。(2)1个卵原细胞→1种卵细胞。(3)1个个体→4种配子。3.中心体加倍时期:间期,不要误认为是前期。

三、提分关键

1.由细胞质分配方式.判断子细胞类型:

(1)均等分配→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第二极体。

(2)不均等分配→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卵细胞、第二极体。

2.同源染色体的判断方法:

(1)形态相同:X、Y性染色体除外,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除外。

(2)大小相同:X、Y性染色体除外。

(3)来源不同:一条来源于父方,一条来源于母方(通常用不同颜色表示)。

(4)能够配对:最重要标准。

3.看染色体,巧记细胞分裂时期(乱、间、端、边):

显散乱——前期,在中间——中期,到两端——后期,已分边——末期。

4.“三看法”判断细胞图像分裂方式:

5.减数分裂与异常配子:

(l)减I异常。配子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

(2)减Ⅱ异常。配子中会出现两条相同染色体或两个相同基因

常考热点7 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

一、答题要素

1.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1)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2)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类型不变。

(3)细胞分化:细胞数目不变,类型增多。

2.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

(1)细胞分化。

①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②特点: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普遍性。

③结果: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

(2)细胞全能性。

①原因: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②特点:a.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b.受精卵>配子>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③结果:形成新的个体(标志)。

3.细胞衰老的特征:核大,色素多,体积小,酶活性低,运输慢,代谢缓。

4.细胞癌变的常考点: (1)实质:基因突变。

(2)特征:①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改变;③膜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3)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4)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地增殖。(5)遗传物质:变化。而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时不变化。二、失分警示

1.细胞衰老≠个体衰老:

(1)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个体衰老。

(2)多细胞生物:两者不同步,但是细胞普遍衰老也意味着个体衰老。

2. 细胞分化2个易失分点:

(1)发生细胞分化的细胞内核DNA相同。(2)mRNA和蛋白质种类有少部分不同。

3.细胞生命历程的6个易失分点:

(l)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而不是细胞发育的4个阶段。

(2)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共同维持生物体内细胞的动态平衡。

(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而癌细胞中两种基因已发生突变。

(4)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的畸形分化,对机体有害。

(5)细胞衰老和凋亡:对机体有利,而细胞坏死对机体有害。

(6)细胞凋亡: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不属于细胞分化。

4.细胞癌变的2个盲点:

(1)细胞癌变是多次基因突变的累加效应,而不是一次基因突变的结果。

(2)癌变细胞还可以逆突变为正常细胞。

三、提分关键

1.牢记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的5个条件:

离体、无菌、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适宜的外界条件。

2.细胞凋亡的用途及实例:

(1)清除多余无用的细胞(如蝌蚪尾巴的消失)。(2)清除衰老细胞(如皮肤表皮细胞)。(3)清除体内有害细胞(如癌细胞)。(4)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如被病毒入侵的细胞)。3.细胞分化的2个判断标准:

(1)是否有特殊基因(奢侈基因)的表达。

(2)是否含有特殊(或特有)蛋白质

常考热点8 孟德尔遗传定律

一、答题要素

1. 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

(1)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

(2)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高考常考的特殊分离比的分析: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①2:1:说明显性纯合致死。②1:2:1:说明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

(2)巧用“合并同类项”推自由组合特殊比值(基因互作):

①9︰(3+3)︰1→9︰6︰1→测交后代:1︰2︰1

②(9+3)︰3︰1→12︰3︰1→测交后代:2︰1︰1

③9︰(3+1)︰3→9︰4︰3→测交后代:1︰2︰1

④(9+3+3)︰1→15︰1→测交后代:3︰1

⑤9︰(3+3+1)→9︰7→测交后代:1︰3

⑥(9+3+1)︰3→13︰3→测交后代:3︰1

二、失分警示

1. 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种类相同、数量不相等:

(1)雌雄配子都有两种(A︰a=1︰1)。(2)一般来说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

2.自交≠自由交配:

(1)自交:强调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2)自由交配:强调群体中所有个体随机交配。

3.常考的2个易失误点:

(1)不要误认为性状分离属于变异: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的分离所致,不是变异。

(2)不要误认为环境与基因表达无关:环境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

三、提分关键

1.性状显、隐性的2大判断方法:

(1)根据性状分离判断。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新表现出的性状:一定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

为“3”的性状为显性。

2.验证遗传两大定律常用的2种方法:

(1)自交法。

①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测交法。

①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

②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常考热点9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答题要素

1.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 DNA分子的结构:

(1)DNA片段:有2个游离的磷酸,在整个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三者的数目相等。(2)氢键:配对的碱基间通过氢键相连,可用解旋酶断裂,也可用高温断裂。

(3)磷酸二酯键:连接磷酸与相邻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的化学键,可用限制酶或DNA酶切断,可用DNA连接酶或DNA聚合酶连接。

二、失分警示

1.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不同:

(1)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DNA或RNA)。

(2)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3)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RNA。

2. DNA与RNA的组成不同:

(1)DNA:含有碱基T和脱氧核糖。(2)RNA:含有碱基U和核糖。

三、提分关键

1.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的计算:

(1)常用公式。A=T;G=C;

A+G=T+C=A+C=T+C=50%.

(2)“单链中互补碱基和”所占该链碱基数比例=“双链中互补碱基和”所占双链总碱基数比例。

(3)某链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的该比值互为倒数。

2.依据碱基数判断核酸种类:

(1)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一般为双链DNA。

(2)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一般为单链DNA或RNA。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用同位素标记的物质不同,标记元素在子代出现的情况不同:

标记元素标记对象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32P和35S T

2噬菌体部分含有32P标记;均无35S标记

32P和35S 宿主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中均有标记元素

C、H、O、N T2噬菌体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中有标记元素

C、H、O、N宿主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中均有标记元素

常考热点10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一、答题要素

1. DNA分子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的6个常考点:

(1)时间:细胞分裂间期、DNA病毒繁殖时。

(2)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真核生物)。(3)模板:DNA的两条链。(4)

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5)酶:解旋酶、DNA聚合酶。(6)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2.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的表达)的4个常考点:

(1)场所:转录——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翻译——核糖体。

(2)模板:转录——DNA的一条链;翻译——mRNA。

(3)原料:转录——4种核糖核苷酸;翻译——20种氨基酸。

(4)酶:转录——RNA聚合酶。

二、失分警示

1. 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中的易失分点:

(1)复制和转录。并非只发生在细胞核中,叶绿体、线粒体、拟核和质粒等处也可发生。

(2)转录的产物:除了mRNA外,还有tRNA和rRNA,但携带遗传信息的只有mRNA。

(3)翻译过程:并非所有密码子都能决定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

2.抓准DNA复制中的“关键字眼”:

(1)DNA复制:用15N标记的是“亲代DNA”还是“培养基中原料”。

(2)子代DNA:所求DNA比例是”含15N的”还是“只含15N的”。

(3)相关计算:已知某亲代DNA中含某碱基m个。

①“复制n次”消耗的碱基数:m. (2n—1)。②“第n次复制”消耗的碱基数:m.2n-1。

三、提分关键

1. 中心法则有关过程分析:

(1)分析模板

①模板是DNA:DNA复制或DNA转录。②模板是RNA: RNA复制或RNA逆转录或翻译。

(2)分析原料和产物。

①原料为脱氧核苷酸→产物一定是DNA→DNA复制或逆转录。

②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产物一定是RNA→DNA转录或RNA复制。

③原料为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或多肽)→翻译。

2. 有关碱基和氨基酸数目计算的技巧:

(1)图示对应关系:

DNA(基因)→mRNA(密码子,64种)→tRNA(反密码子,61种)

(2)推导:基因表达过程中,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1/3mRNA中的碱基数目=1/6基因中的碱基数目

常考热点11 伴性遗传及相关规律

一、答题要素

1.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

(1)XY型:X只能传给女儿,Y则传给儿子。

(2)XX型: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

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1)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2)世代遗传。(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2)隔代交叉遗传。(3)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二、失分警示

1. 并非所有基因都在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等不具有染色体,但是存在遗传基因。

2.X、Y染色体并不是不存在等位基因:二者的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

3.调查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范围不同:

(l)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2)遗传方式:在某种遗传病患者家系中调查。

4.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三、提分关键

1.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2大方法:

(1)已知性状显隐性: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

①子代雌雄表现型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子代雌雄表现型不同,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正交、反交实验判断。

①结果相同,基因在常染色体上。②结果不同,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2.判断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存在位置的技巧: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

(1)若子代雄性为隐性性状,则位于X染色体上。

(2)若子代雌雄均为显性性状,则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3.遗传方式判断口诀:

(1)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子)正非伴性。

(2)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女)正非伴性。

常考热点12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一、答题要素

1. 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1)基因的非编码区域发生突变。(2)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3)纯合子中显性基因突变成杂合子中的隐性基因

2.可遗传变异的3大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真核生物:减数分裂3种可遗传变异类型都存在,有丝分裂无基因重组。

(2)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存在染色体变异,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3)病毒:基因突变是其唯一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3.真核细胞不同分裂时期发生的变异不同:

(1)基因突变:发生在所有分裂过程中。

(2)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3)染色体变异: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二、失分警示

1.易位≠交叉互换:

(1)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

2.单倍体:

(1)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并非只有1个染色体组:多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染色体组。(2)单倍体并非都不育:单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时,可育并能产生后代。3.育种方法需注意的问题:

(1)原核生物不能运用杂交育种。如细菌的育种一般采用诱变育种。(2)杂交育种:不一定需

要连续自交。(3)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中的一个程序,要想得到可育的品种,一般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使染色体加倍。

三、提分关键

1.判定染色体组数的3大方法:

(l)看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数目:有几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

(2)看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3)根据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2.常规基因频率的2大计算方法:

(1)基因个数/(此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

(2)此种基因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3.特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显性个体数+雌性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

常考热点13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答题要素

1.生长素发挥作用的实质: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解读: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举例: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

3.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1)幼嫩细胞>衰老细胞。(2)根>芽>茎。 (3)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4.常考植物激素的作用:

(1)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生根,促进果实发育。(2)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3)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促进发芽。(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5.多种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共同调节:相互促进或相互拮抗。

二、失分警示

1.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部作用不同:

(1)尖端:产生生长素;感受光刺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光侧少,背光侧多)。

(2)尖端下部:生长和弯曲部位。

2.极性运输≠横向运输:

(1)极性运输。①形态学上端→下端;②主动运输,与光照无关。

(2)横向运输。①向光侧→背光侧。②远地侧→近地侧。

3.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分别位于最适浓度两侧。

4.无子番茄与无子西瓜的成因不同: (1)无子番茄: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不遗传。

(2)无子西瓜: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三、提分关键

1.判断植物生长趋势小窍门:

(1)长不长——有没有:有生长素才生长。

(2)弯不弯——均不均:分布不均弯曲生长。

(3)均不均——光和力:单侧光、重力会导致分布不均。(4)感不感——尖不尖:有尖端才感光。

2.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①促进生长: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②延缓衰老: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2)拮抗作用:①器官脱落:脱落酸促进;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②种子萌发: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常考热点14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一、答题要素

1.兴奋的产生机制:Na+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兴奋产生。

2. 兴奋的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1)膜外: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2)膜内: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l)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 兴奋的传递:

(1)特点:单向传递。(2)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5.与神经递质的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细胞膜。

二、失分警示

1.产生感觉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l)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完整:能产生感觉。

(2)切记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2.动作电位的产生不一定是一次刺激引起的:必须达到—定的刺激强度(阈值),才能产生动作电位。

三、提分关键

1.兴奋传导方向的“三看”法:

(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2)看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O--)。

(3)看灰质:传入神经入后角(窄),传出神经出前角(宽)。

2.与兴奋有关的物质运输方式:

(1)静息电位时K+外流:协助扩散。(2)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协助扩散。

(3)恢复静息电位时通过钠-钾泵排Na+进K+:主动运输。(4)释放神经递质:胞吐。

3.兴奋不能通过突触传递的3种类型:

(1)不能形成突触小泡。(2)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3)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

常考热点15内环境稳态中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一、答题要素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与垂体→甲状腺

2.血糖调节:

(1)相关激素。①胰岛素:唯一降血糖的激素。②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与胰岛素为拮抗关系,与肾上腺素为协同关系。(2)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反馈调节)。

3.体温调节:

(1)冷觉形成:大脑皮层。(2)相关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3)相关器官:皮肤、毛细血管、汗腺、骨骼肌和肝脏。(4)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调节。

4.水盐调节:

(1)相关激素:抗利尿激素。(2)渴觉中枢:大脑皮层。(3)主要调节器官:肾脏。(4)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调节。

二、失分警示

1.正确认识肌糖原:只为骨骼肌提供能量物质,不补充血糖。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不是同一器官:(1)合成器官:下丘脑。(2)释放器官:垂体。3.注意环境温度影响体温调节方式:

(l)环境温度低于体温:神经一体液调节。(2)环境温度高于体温:主要是神经调节。

4.发烧时“产热>散热”是错误的:实际上,发烧时“产热=散热”。

5.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体内都缺乏胰岛素:

(1)I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需终生注射胰岛素治疗。

(2)Ⅱ型糖尿病: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可能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并没有下降。

三、提分关键

1.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部位:

(l)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

(2)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2.激素分泌异常情况分析:

(1)分泌激素的囊泡不能形成。(2)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3)激素不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3.酶、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关系:

(1)区别:①产生部位不同;②运输途径不同;

③酶可反复利用,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分解或灭活。

(2)联系:①具有特定生物活性;②均与特定分子结合起作用;③都不供能,不组成细胞结构

常考热点16 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答题要素

1.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2.高考常考的两大免疫过程:

3.免疫细胞:

(l)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一抗原结合体。(2)B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记忆细胞。(3)T细胞: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4)浆细胞:分泌抗体。(5)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使之裂解。

(6)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细胞。

4.关注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敏感,能长期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大大降低患病程度。

二、失分警示

1. 并不是所有细胞的内环境都是组织液:

(1)红细胞:血浆。(2)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3)淋巴细胞:淋巴或血浆或组织液。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

2.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3.T细胞并不只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缺乏T细胞几乎丧失特异性免疫。

三、提分关键

1. 浆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

(1)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

(2)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3)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

2.效应T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

(l)吞噬细胞处理→T细胞→效应T细胞。

(2)抗原直接刺激T细胞→效应T细胞。

(3)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

(1)据“参战”对象:由物质(抗体)参战的是体液免疫;由细胞(效应T细胞)参战的是细胞免疫。(2)据作用对象:作用于抗原的是体液免疫;作用于细胞的是细胞免疫

4.免疫细胞中的三个“唯一”:

(1)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

(2)唯一没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浆细胞。

(3)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吞噬细胞

常考热点17 种群和群落

一、答题要素

1.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高考常考的实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种群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一般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影响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4)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4.群落的动态变化:群落的演替。

二、失分警示

1. 人口的数量变化规律与自然界野生种群不同:

人是社会成员,数量变化受社会因素影响。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2.误判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范畴。

(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三、提分关键

1. 与样方法有关的两个关键点:

(1)随机取样。(2)求若干样方的平均值。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产生条件: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理想条件,实验室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等。

3. K值及K/2值的应用:

(1)通过提高K值,增加某生物的放养量(如养鱼)。

(2)通过降低K值,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如鼠害)。

(3)通过控制捕捞量,使种群数量控制在K/2值,以增加产量(海洋捕鱼)。

4.群落演替的规律:

(1)特点:具有一定方向、不可逆、漫长但并非无休止。

(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常考热点18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答题要素

1. 能量流动常考点:

(1)起点:生产者。(2)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3)传递效率:10% - 20%。

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1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动力。

(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

(3)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3.高考常考的信息传递的“三大作用”:

(1)个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种群:保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3)群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二、失分警示

1.对于生产者、消费者的认识误区:

(l)生产者并不都是绿色植物,如原核生物蓝藻。(2)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消费者。

(3)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蚯蚓是分解者。

2.细菌≠分解者:

(1)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2)分解者:并不全是细菌,如蚯蚓是分解者。

3.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的关键词:

(1)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

(2)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

4.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沿食物链流动,以“营养级”为单位,传递效率约为10% ~20%。

(2)能量利用率。①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②流人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③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三、提分关键

1. 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的作用:

(1)生产者: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分解者: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2.能量流动常用公式:

(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确定食物网中的“最多”“最少”问题:

(1)低营养级“最少”消耗多少或高营养级“最多”增重多少:需选择最短食物链和最高能量传递效率20%。(2)低营养级“最多”消耗多少或高营养级“最少”增重多少:需选择最长食物链和最低能量传递效率10%。

4.物质循环中4种成分的判断技巧:(如图)

(1)看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

(2)确定生产者: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为生产者,如D。

(3)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3个“指入”箭头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C。

(4)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常考热点19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一、答题要素

1.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培养基的成分: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2)固体培养基的制作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3)液体培养基添加凝固剂(琼脂)可得固体培养基。

食品菌种类型原理温度

果酒酵母菌无氧无氧呼吸产生

酒精

18~25℃

果醋醋酸菌需氧糖(酒精)→

醋酸

30~35℃

(4)细菌的两大纯化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5)筛选尿素分解菌: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

2.酶的应用:

果胶酶用于果汁的生产。

二、失分警示

1.细菌培养和计数方法的易失分点:

(1)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也能计数(结果偏小)。

(2)平板划线法:只能纯化细菌,不能计数。

(3)显微计数法:不能区分细菌死活(结果偏大)。

2.植物芳香油及胡萝卜素等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压榨及萃取等。选修P72-75

(2)胡萝卜素的纸层析有关知识p77-79

三、提分关键

1.无菌技术的2大常考方法:消毒和灭菌。

2.灭菌常考的3种方法:(1)灼烧灭菌;(2)干热灭菌;(3)高压蒸汽灭菌。3.微生物计数的2大方法:(1)稀释涂布平板法;(2)显微计数法。

2019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9全国Ⅰ卷物理 2019全国Ⅱ卷物理 2019全国Ⅲ卷物理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试题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eV~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eV B.eV C.eV D.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108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 102 kg B .×103 kg C .×105 kg D .×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 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 C .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 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 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

(完整版)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精校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Ⅲ生物部分)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 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29.(11分)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 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必背知识点 重点知识记忆口诀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重点知识记忆口诀 摘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各科知识点,此文章为xx年高考生物知识点:重点知识记忆口诀。介绍了xx年高考生物知识点:重点知识记忆口诀希望大家在查看知识点的时候注意多加练习。 1、减数分裂 性原细胞做准备,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再次质缢个西东; 染色一复胞两裂,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其他在此暂不提。 2、碱基互补配对 DNA,四碱基,A对T,G对C,互补配对双链齐; RNA,没有T,转录只好U来替,AUGC传信息; 核糖体,做机器,tRNA上三碱基,能与密码配对齐。 3、遗传判定 核、质基因,特点不同。 父亲有,子女没有,母亲有子女才有,基因在细胞质; 父亲有,子女也有,基因在细胞核; 基因分显隐,判断要细心 无中生有,此有必为隐; 显性世代相传无间断; 基因所在染色体,有常有X还有Y,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难逃,是X隐; 父病女必病,是X显; 传儿不传女,是伴Y; 此外皆由常。 1、原核生物的种类 蓝色细线织(支)毛衣 即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2、微量元素 铁猛碰新木桶 FeMnBZnMoCu 3、八种必需氨基酸 方法一、携一两本单色书来 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方法二、姓赖的好色(赖、色),笨笨的(苯、丙),头上光光的(亮、异亮),苏嫁刘(苏、甲硫), 赊了(缬)。 赖、色;苯丙;亮、异亮;苏、甲硫;缬。 4、色素层析 (从上到下)胡黄ab 5、植物有丝分裂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统一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 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 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 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 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卷Ⅲ高考物理试题解析 1.楞次定律是下列哪个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A.电阻定律 B.库仑定律 C.欧姆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楞次定律指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这种阻碍作用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感应电流的电能,所以楞次定律的阻碍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2.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金、 a 地、a 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 金、v 地、v 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 金a 地>a 火 B.a 火>a 地>a 金 C.v 地>v 火>v 金 D.v 火>v 地>v 金【答案】A【解析】AB.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Mm G ma R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故知A 项正确,B 错误; CD.由22Mm v G m R R =得v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运行速率越大,故C、D 都错误。3.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A.12F F , B.12=F F ,

C.1213==22F mg F , D.1231=22 F mg F mg ,【答案】D【解析】对圆筒进行受力分析知圆筒处于三力平衡状态,由几何关系容易找出两斜面对圆筒支持力与重力的关系,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斜面对圆筒的支持力与圆筒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相同。 4.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h 在3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 随h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该物体的质量为 A.2kg B.1.5kg C.1kg D.0.5kg 【答案】C 【解析】对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0()k k F mg h E E -+=-,得0()k k E E F mg h =-+,即F +mg =12N ;下落过程,()(6)k mg F h E --=,即8mg F k '-==N,联立两公式,得到m =1kg、F =2N。5.如图,在坐标系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12 B 和B 、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垂直于x 轴射入第二象限,随后垂直于y 轴进入第一象限,最后经过x 轴离开第一象限。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A.5π6m qB B.7π6m qB C.11π6m qB D.13π6m qB

北京市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北京市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 以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匹配正确的是 A. 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不再吸水,说明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一致 B. 动物脂肪细胞用苏丹Ⅲ染色后,能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微滴,说明脂肪细胞代谢旺盛 C. 层析分离结果显示在相邻色素带之间,叶绿素a与叶黄素间距最大,说明相邻色素间,此二者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差异最大 D. 低温处理的洋葱根尖制成装片,高倍镜下观察分裂期细胞均看不到纺锤体,说明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心体的有无可作为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依据 B. 生物膜中磷脂分子的磷酸基团具有疏水性 C. 细胞骨架是指由生物膜相连形成的网状支撑结构 D. 活细胞中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旺盛的部位 3. 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清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以利于染色 B.在高倍镜和低倍镜下均能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C.盐酸将细胞之间的果胶质松散,有利于后期制片时将根尖压成单层细胞 D.低倍镜下找到目标细胞,在换用高倍后不能观察到目标细胞的原因是视野变暗 4. 下列为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图像及相关物质变化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子染色体A和B相同位置基因可能不同 B. 甲图仅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图像 C. 乙图中f-g段的变化与着丝点分裂有关

D. 乙图中k-l段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无关 5.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6.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吸收和释放CO2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C.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为负值 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 二、非选择题:共54分。 (一)必考题(共39分) 7.(7分)已知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昆虫的正常翅与残翅、红眼与朱红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这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同学选取一只正常翅朱红眼雄性个体与一只正常翅红眼雌性个体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其比例见下表。(注:无突变和致死现象) 表现型正常翅红眼正常翅未红眼残翅红眼残翅朱红眼 比例3/8 3/8 1/8 1/8 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其中翅形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翅形的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_。 (2)为解释上述杂交结果,该同学提出了一种假设: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 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则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除该种假设外,符合上述杂交结果的合理假设还有__________种。 (3)现已确定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则理论上,F2正常翅朱红眼雌

(完整版)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1卷)lpf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1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 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1.5F C .0.5F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 个 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 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 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 ,直至悬挂N 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2020高考 生物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7: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知识点7: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2、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5、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6、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7、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2019年高考理综试卷(全国I卷)生物部分

2019年高考理综试卷(全国I卷)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36分)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以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tRNA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和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和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 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 5 个模块,选考内容有 2 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 2 个选考模块中选择 1 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 2 和表 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2019年前近五年高考生物常考点

高考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常考热点 常考热点1组成细胞的四大类有机物 1.四类有机物检测的原理: (1)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砖红色。 (3)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4)DNA+甲基绿→绿色; RNA+吡罗红→红色。 2.碱基、核苷酸种类: (1)原核、真核细胞: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 (2)病毒:含4种碱基、4种核苷酸。 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量不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4.核酸的分布: (1)DN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质粒。 (2)RNA:主要 ..在细胞质。 二、失分警示 1.关注与“氢键”有关的两个误区: (1)误认为RNA中没有氢键,其实也有氢键,如tRNA的“三叶草”结构局部。 (2)误认为DNA单链中连接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的是氢键,其实是共价键。 2.脱水缩合:氨基酸脱水缩合的方式只有一种,但脱水缩合时,氨基酸排列方式有多种。 3.核苷≠核苷酸≠核酸: (1)核苷=含氮碱基+五碳糖。(2)核苷酸=核苷+磷酸。(3)核酸=核苷酸+核苷酸+……+核苷酸 4.生长激素≠生长素: (l)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多肽)。(2)生长素(吲哚乙酸)属于有机酸。 三、提分关键 1.高考常考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2.判断生物遗传物质的技巧: (1)只要含有DNA:DNA。(2)RNA病毒:RNA。 3.同质量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 (1)结果:脂肪耗氧多、产水多、释放能量多。 (2)原因:脂肪含氢量相对多。 4.必记特征元素:血红蛋白-Fe;叶绿素-Mg;甲状腺激素-I;核酸-P;蛋白质-S 常考热点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答题要素 1.各种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相同:蛋白质和磷脂。 2.生物膜的三大功能: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 3.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物质运输的方式: (1)Na+进入细胞、K+排出细胞(被动运输):高浓度→低浓度。 (2)Na+排出细胞、K+进入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 4.细胞核的功能: (1)细胞内遗传物质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遗传信息库)。 (2)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5.生物膜:其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 6.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能直接利用丙酮酸),能释放CO2 7.细胞质基质: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也能释放CO2 二、失分警示 1.常考的蛋白质合成、加工、分泌的2个易混点: (1)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但没有加工功能。 (2)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修饰蛋白质,但没有合成功能。 2.水的跨膜运输:并不只是自由扩散,也有可能是协助扩散(水通道蛋白)。 3.植物细胞并不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4.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功能不同:

2019年高考生物核心考点复习梳理

必修二考点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 2、RNA的种类和功能、合成场所 3、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反密码子的比较 4、转录翻译密码的简并 5、DNA连接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作用 6、密码子的种类,起止密码终止密码 7、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关系 8、简述蛋白质的转录、翻译的过程 9、列表比较DNA的复制、转录、翻译 10、DNA的碱基序列是如何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11、基因表达中的相关数量的关系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概念:中心法则逆转录酶 事实: 1、什么是中心法则?(克里克提出DNA螺旋结构、半保留复制、中心法则) 2、遗传信息传递的五个途径 (1)以细胞生物为例 (2)以噬菌体为例 (3)以艾滋病病毒为例 3、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机理、并举例 4、性状仅仅受基因的控制吗?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吗?性状的表达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概念: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事实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 2、基因突变的概念、举例 3、基因突变的发生时间、遗传 4、基因突变的原因(诱导和自发) 5、基因突变的特点(能举例分析) 6、基因突变的意义 7、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发生时期、结果、意义 8、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

第2节染色体变异 概念: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单倍体事实 1、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2、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结果、举例(金145) 3、如何识别染色体组、数目(金146) 4、果蝇的染色体组的特点 5、多倍体植株的特点 6、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7、多倍体产生的原因 8、单倍体植株的特点 9、单倍体育种方法和优点 10、列表比较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金146) 第3节人类遗传病 概念:人类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3、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原因及其病症P96 4、21三体综合症的致病原因及其病症 1、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 2、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3、产前诊断有那些手段 4、人类基因组测试的目的与结果表明 5、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6、常见人类遗传病归类(金151)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1、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2019年高考生物3卷

2019年高考生物3卷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 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 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 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 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29、 (11分)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30.(11分)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 (填“抗体”或“抗原”)。

2019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

2019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和攻略一。指导思想:以教材、生物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和 《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 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 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 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为提高成绩打 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高三第一学期至寒假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是一轮复习的基 本策略,忌一轮做二轮的事,二轮做一轮的事,一轮、二轮不分,一 轮复习是基础、是根本,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能本末倒置,混 乱不堪。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 明》、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 价报告。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 有吃透它,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 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 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 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 能真正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1)夯实基础: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基础知识教学在高考中有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反应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降低难度: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先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科学前沿、实验等。 3.提高能力,突破方法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是:

2019-2020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9-2020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要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抓住重点。 按教材顺序一起来梳理一下,希望同学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可找到自己的知识擅长处与薄弱处,抓住学习重点。 1.必修 1:分子与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成细胞的分子: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方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该部分需 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而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4)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2.必修 2:遗传与进化

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减数分裂。 ④遗传的分子基础--dna:主要包括dna的复制、dna上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它们构成了体现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法则。 (2)变异和育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 (3)生物的进化 3.必修 3:稳态与环境 这本教材中所讲的稳态既包括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其归纳如下: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指激素调节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3)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变化 (4)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基因的表达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基因的表达 摘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间断的直线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希望大家在查看这些高考知识点的时候注意多加练习。 名词: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间断的直线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2、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 3、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4、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5、密码子(遗传密码):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 6、转运RNA(tRNA):它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都只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三个碱基配对。 7、起始密码子:两个密码子AUG和GUG除了分别决定甲硫氨酸

和撷氨酸外,还是翻译的起始信号。 8、终止密码子:三个密码子UAA、UAG、UGA,它们并不决定任何氨基酸,但在蛋自质合成过程中,却是肽链增长的终止信号。 9、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后发现,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 语句: 1、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有的DNA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每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DNA的遗传信息又是通过 RNA来传递的。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RNA与DNA的区别有两点:①碱基有一个不同:RNA是尿嘧啶,DNA则为胸腺嘧啶。②五碳糖不同:RNA 是核糖,DNA是脱氧核糖,这样一来组成RNA的基本单位就是核糖核苷酸;DNA则为脱氧核苷酸。 3、转录:(1)场所:细胞核中。(2)信息传递方向:DNA→信使RNA。(3)转录的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以DNA特定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特定的配对方式:

2019年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2019最新高考生物复习提纲(经典版)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考点1 (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H | R—C—COOH | NH2 ②氨基酸的种类大约有20种 ③氨基酸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 H H H H | | | | NH2—C—COOH+ NH2—C—COOH→NH2—C—CO —NH—C—COOH+H2O | | | | R1R2R1R2 多肽:有3个或3个以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的物质 2.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④多肽形成多肽链空间结构不同 3.蛋白质的功能: ⑤结构蛋白:毛发,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⑥催化作用:酶 ⑦运输作用:血红蛋白 ⑧调节作用:胰岛素 ⑨免疫作用:抗体 4.主要组成元素:C、H、O、N,还含有少量P、S 补充: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肽链数 考点2 (A)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核酸的结构

类别DNA RNA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核苷酸 鸟嘌呤核苷酸 胞嘧啶核苷酸 尿嘧啶核苷酸 碱基A,G,C,T A,G,C,U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酸磷酸磷酸 分布主要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和叶 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 主要在细胞质中 2.核酸的功能 绝大多数的生物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分子中,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3.主要组成元素:C,H,O,N,P 备注: DNA 甲基绿绿色 RNA 吡罗红红色 考点3 (B)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1.类别和作用 类别作用 单糖五 碳 糖 脱氧核糖构成DNA的组成成分 核糖构成RNA的组成成分 六 碳 糖 葡萄糖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半乳糖略 二糖 蔗糖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二糖麦芽糖 乳糖动物细胞中重要的二糖 多糖 淀粉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构成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糖原人和动物的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2.糖类物质主要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 3.组成元素:C,H,O 考点4 (A)脂肪的种类和作用 1.脂肪的种类和作用 种类作用 脂肪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1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 物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eV~3.10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eV B.10.20eV C.1.89eV D.1.51eV 2.(6分)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3.(6分)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N,则它在1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kg B.1.6×103kg C.1.6×105kg D.1.6×106kg 4.(6分)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知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2F B.1.5F C.0.5F D.0 5.(6分)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A.1<<2B.2<<3C.3<<4D.4<<5 6.(6分)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