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穴位按摩
小孩伤风发烧按摩哪里

小孩伤风发烧按摩哪里中医医治宝宝伤风有一套脸部推拿的方式,家长们能够碰运气,下面是按摩的穴位和手法说明。
小孩伤风发烧按摩的穴位开天门位置:天门穴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额发际处,成一条直线。
手法:施术者两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有时宝宝不太配合,或两手操作不太方便,用一个拇指持续上推也能够),如图:次数:50-150下/次(0.6个月之内的宝宝);200-300下/次(0.6-2岁);300-500下/次(2岁-12岁),天天2-3次。
另外若是伤风程度严峻,每次也能够多推100-200下。
功效:“开天门”一样作为小儿推拿起式,含有天人相应、开经穴之意。
具有开经络、开穴位、活力血、调阴阳和祛风解表、开窍醒脑、镇定安神、明目等作用。
针对风寒风热引发的风邪外感之恶风发烧、头痛、身痛、无汗等病症均有良好作用。
另外,针对头面诸疾,如头昏、头痛、流涕、鼻塞、迎风流泪、眼屎多、赤眼等也有必然成效。
推坎宫位置:坎宫(眉弓)是眉头(或印堂/两眉宇中间)至眉梢延伸至太阳穴的一条弧线。
手法: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拇指肚)从印堂穴沿着眉毛向眉梢太阳穴方向分推。
次数:50-150下/次(0.6个月之内的宝宝);200-300下/次(0.6-2岁);300-500下/次(2岁-12岁),天天2-3次。
另外若是伤风程度严峻,每次也能够多推100-200下。
功效:可疏风解表,止头痛,醒脑明目,适用于风寒伤风,有恶寒发烧、无汗、身痛、头痛等病症者。
另外,坎宫是小孩眼睛的卫兵,眼睛相关疾病一样能够推拿坎宫穴,比如预防/调理眼睛虹膜炎、小儿近视等。
揉太阳穴位置:两眉梢后凹陷处为太阳穴。
手法:用中指指端“由轻到重”按揉太阳穴(若是高烧且无汗,手法能够略重一点,揉太阳能够发汗退热)。
一样不分顺逆时针(但也有专家建议为逆时针方向,向着施术者方向)。
次数:50-150下/次(0.6个月之内的宝宝);200-300下/次(0.6-2岁);300-500下/次(2岁-12岁),天天2-3次。
感冒发烧推拿按摩方法

感冒发烧推拿按摩方法感冒发烧是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除了及时就医,适当的推拿按摩也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下面是一些可以使用的推拿按摩方法:1. 额头按摩:用食指和中指在额头上方的穴位上轻轻按压,并以顺时针方向做小圆圈按摩。
这可以缓解头痛和发热的感觉。
2. 头部揉捏:用双手的手指均匀地揉捏头部的皮肤,从额头开始,以螺旋状往后揉捏。
这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头部不适。
3. 肩颈按摩:用手指或拇指按摩肩膀和颈部的肌肉,采用轻柔的长按和轻轻拍打,可以减轻肩颈的疼痛和紧张感。
4. 胸部敲打:用手掌轻轻敲打胸部,从左侧开始往右侧继续敲打,然后往下打到胸骨。
这可以激活肺部,促进呼吸顺畅,并缓解鼻塞和咳嗽。
5. 背部推拿:用双手的掌心沿着背部的两侧往下推,力度要适中。
这可以促进背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背部不适。
6. 腹部按摩:用双手的手指以顺时针方向在腹部轻轻揉捏,可以促进肠胃蠕动,缓解腹部不适和消化问题。
7. 手臂按摩:用双手的手指从手腕开始,沿手臂逐渐向上按摩,然后往回按摩至手腕。
这可以促进手臂的血液循环,减轻手臂酸痛和乏力感。
8. 足底按摩:用手指或手掌按摩足底的穴位,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拿按摩时要掌握力度和频率,以免造成不适。
如果感到疼痛或不舒服,应停止按摩并就医。
此外,在按摩前可以使用温水对身体进行热敷,以帮助放松肌肉和打开毛孔。
需要提醒的是,推拿按摩只是辅助疗法,并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感冒发烧症状持续严重或有其他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合理饮食,有助于身体康复。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推拿按摩方法,但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推拿按摩。
感冒头晕按摩什么穴位

感冒头晕按摩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感冒头晕按摩什么穴位*二、感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三、感冒时的饮食注意事项感冒头晕按摩什么穴位1、感冒头晕按摩什么穴位1.1、风池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与耳垂平行位置的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
张开双手,用两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风池穴处,其余的手指紧贴枕后部,用力按揉使风池穴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宜。
1.2、合谷穴张开双手,用两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风池穴处,其余的手指紧贴枕后部,用力按揉使风池穴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宜。
用另外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点按合谷穴即可。
1.3、迎香穴用另外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点按合谷穴即可。
用食指的指腹对迎香穴进行按压2分钟左右即可,力度以稍微有酸胀感为宜。
1.4、印堂穴印堂穴位于额头两眉头连线的重点位置。
用中指或者是食指的指腹进行按揉即可。
2、感冒按摩太阳穴管用吗如头昏症状较重,可按揉太阳穴(两眉梢外约3厘米凹陷处)40下,或捏耳垂数10下,头昏即可缓解。
3、感冒鼻塞比较严重要按摩什么穴位如鼻塞较重可按摩鼻翼两侧处的迎香穴。
可上下按揉,直到鼻通为止。
感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春季最容易引起感冒,因为春季是病毒发展的高峰期,要做好预防感冒发生的准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
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
鼻腔及咽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
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大量脓性分泌物。
发烧搓哪个部位退烧快 推拿、穴位按摩快速退烧

发烧搓哪个部位退烧快推拿、穴位按摩快速退烧发烧不吃药退烧是很多家长想要学习的方法,因此很多父母都关心发烧搓哪个部位退烧快。
一、风寒感冒发烧搓哪个部位小儿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身冷无汗、小便清长等。
开天门100-150次。
位置:天门穴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两只手的大拇指轻轻地自眉心交替直线推动至前发迹线。
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烦躁不宁、惊惕不安等。
推坎宫100-150次。
位置: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从印堂穴沿着眉毛想眉梢分推。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烦躁不安,惊风,目眵等。
揉太阳穴100-150次。
位置:眼角和眉角连线交点向后一指宽有一个凹陷处,这便是太阳穴。
操作方法: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太阳穴。
功效: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揉耳后高骨100-150次。
位置: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操作方法:用两个大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两侧耳后高骨。
功效:。
主治伤风感冒,头痛,头晕,惊风,烦躁不安,目赤痛,耳鸣,耳塞等。
二、风热感冒发烧搓哪个部位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子常常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音较重,或者有粘稠黄痰咳出。
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咽痒或者疼痛。
大便干燥、小便黄,检查时可发生扁桃体红肿,咽喉部充血,舌苔薄黄或者黄厚,舌质红。
清肺经位置:肺经位于无名指掌面。
手法:清肺经从无名指指根部沿着手指尺侧缘直推到指端。
推揉约3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推天河水位置:掌面自腕横纹中点起,向肘部之肘横纹而止,为线型穴位。
手法:有腕横纹中点直推至肘横纹,直线推动,用力均匀,推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等热证。
按揉大椎穴位置: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手法:哟中指指端按揉,或者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做对称用力,捏挤大椎穴。
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药膳穴位按摩等

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药膳穴位按摩等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风寒邪气入侵人体导致。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属于外感病,可通过药膳、穴位按摩等中医治疗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本文将介绍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药膳的制作与食用方法,穴位按摩的手法和注意事项。
一、药膳治疗1. 麻黄石膏汤药材:麻黄10克、桂枝3克、石膏30克、甘草6克。
制作方法:将麻黄、桂枝、石膏、甘草一起煎煮,取汤液。
服用方法:将汤液分2-3次温热服用。
2. 炖鸡汤药材:老母鸡1只、生姜适量。
制作方法:将老母鸡去毛瓦打净,与生姜放入锅中炖煮至汤色变白糯,鸡肉熟软。
服用方法:食用炖鸡肉,喝鸡汤。
二、穴位按摩1. 会阴穴按摩具体操作:用拇指按揉会阴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2-3次。
注意事项: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避免损伤皮肤。
2. 鼻车穴按摩具体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同时按揉鼻车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2-3次。
注意事项:按摩时不宜用力过猛,避免引起不适。
三、其他中医治疗方法1. 艾灸疗法艾灸是采用艾绒燃烧产生热烟熏烤穴位的方法,可以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
具体操作:将艾绒点燃后对准穴位进行熏烤,每个穴位熏烤5-10分钟,每日1-2次。
注意事项:艾灸时要注意火源的安全,并避免烫伤。
2. 刮痧疗法刮痧是用特制的刮板在患者的背部、胸部、肩部等位置刮擦,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
具体操作:用适当的力度在身体指定位置上进行刮擦,每次刮擦5-10分钟,每日1-2次。
注意事项:刮痧时要注意掌握力度,避免过度刺激皮肤。
总结:风寒感冒可以通过中医的药膳、穴位按摩等治疗方法进行辅助治疗,其中麻黄石膏汤、炖鸡汤是常用的药膳疗法。
穴位按摩方面,会阴穴和鼻车穴是较为有效的按摩穴位。
此外,艾灸疗法和刮痧疗法也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中医方法之一。
在使用以上治疗方法时,需要注意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请在咨询医生或经验丰富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风寒感冒偏方 9个民间偏方治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偏方9个民间偏方治风寒感冒目录1、什么是风寒感冒2、治风寒感冒民间偏方3、常见的治风寒感冒偏方4、风寒感冒的食疗偏方5、按摩穴位治疗风寒感冒6、巧拔火罐祛除风寒感冒的方法7、小儿风寒感冒偏方8、孕妇风寒感冒偏方9、9个最忽悠人的治风寒感冒偏方什么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
其症状为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
治疗上西药、中药皆可,亦可采用食疗。
预防措施为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
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病因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其起因通常因劳累,再加上吹风或受凉。
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
临床表现1.后脑强痛即头后部疼痛,连带颈部转动不灵活。
2.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
3.流清涕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
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舌无苔或薄白苔,鼻塞声重。
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感冒的种类想要迅速远离感冒,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感冒的种类,这样才有利对症下药。
感冒也是分很多中的,常见的分为四种,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也在其中。
1.常见的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一直流清鼻涕、非常的怕冷、全身关节痛、不发热或者发热情况比较轻;2.常见的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一直流黄色并且粘稠的鼻涕一直高热出汗、舌苔也变成了浅黄色;3.暑湿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昏、胸闷、恶心、全身疲倦;4.表寒里热感冒表现为恶寒发热、咳嗽、头痛、痰多并且为粘稠状。
按摩鱼际穴治感冒 撞击大小鱼际穴可鼓舞肺气

按摩鱼际穴治感冒撞击大小鱼际穴可鼓舞肺气一位朋友打电话问我感冒了怎么办?我说:“你是刚出现感冒症状吗?”她答:“是。
”于是,我告诉她一个不花钱、不吃药就能治感冒的方法:将双手交叉握在一起,使劲搓大鱼际穴,等到穴位部位的皮肤发热后,紧贴迎香穴,如此做上十来个回合,趁身体有些发热了,再喝两杯加入两勺醋的热开水,然后关好门窗,在家里呆着就可以了。
当时我正在坐诊,来看病的人听我这么一说,都跟着学。
这个方法可用于感冒初起时,也就是刚受寒打喷嚏的时候,症状严重的话,一天多搓几回,休息一天,90%的人都能痊愈。
还有一种方法:在双手的大小鱼际穴上各撞击108下。
做的时候,用左手的大鱼际穴撞右手的大鱼际穴,用左手的小鱼际穴撞右手的小鱼际穴。
大鱼际穴在人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根部分。
伸开双手,看到手掌明显突起的部位就是大鱼际穴。
小鱼际穴与大鱼际相对,在小拇指下的突起部位。
中医理论认为,大、小鱼际穴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
每日用两手的大小鱼际穴进行轻轻的撞击,可起到鼓舞肺气的作用。
另外,刺激大小鱼际穴,对咽痛、打喷嚏、鼻塞等症状也是一治即消。
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或感冒多发季节,多双击鱼际穴,能很好地补肺气、防感冒。
90%的感冒初起症状都和受寒有关,只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最终会发展为风热感冒、风寒感冒等。
不管你是哪种体质,如果刚刚受寒,把15—25克生姜切成薄片,然后加入300—500毫升的水煮沸后再加热5—8分钟,趁热喝下,再睡上一觉,第二天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如果受不了姜味,可以睡觉时在颈背部枕一个大号的装着热水的暖水袋枕,这样睡一宿,一般第二天感冒就好了。
儿童发烧穴位按摩(0—12岁适用)

儿童发烧穴位按摩(0—12岁适用)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如果孩子是风寒感冒可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寒感冒穴位按摩、及食疗法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
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
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总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
风寒感冒按摩穴位
治则:疏风散寒、解表宣肺
取穴:风府、风池、大椎、风门、太阳
操法:医者先用砭椎或砭板角推患者风府36次,接着按压揉大椎穴和风门穴36次,然后用砭板角按揉太阳穴、,风池穴各36次。
取穴方法:
风府:
定位在颈后部,督脉上自头发边缘正中向上,用拇指比一横指处取穴,在枕骨下陷中。
风池:
定位在颈后部,足少阳胆经上,与风府穴相平,自风府穴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比二横指凹陷处取穴。
治疗感冒、偏头痛。
大椎:
正坐低头,在督脉上,颈后部隆起最高处且能屈伸转动的为第7颈椎棘突,在其下方凹陷处取穴。
风门:
定位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上于第2胸椎棘突下,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比二横处取穴。
太阳:
属经外奇穴,在颞部,自眉梢与外眼角连线的中点向外侧,用拇指比一横指凹陷处取穴。
风寒感冒食疗
【姜丝萝卜汤】
配方:生姜25克,萝卜50克。
制法: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
用法:每日1次,热服。
【葱豉汤】
配方:葱白2根,豆豉10克。
制法: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
功效:解表散寒。
用法: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香菜葱白汤】
配方: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
制法: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
功效:发表散寒。
用法:每日2次,连服2~3日。
【姜糖饮】
配方:生姜10克,红糖15克。
制法: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
功效:疏散风寒,和胃健中。
用法:每日1次,趁热顿服。
服后盖被睡卧取汗。
【苍耳鸡蛋】
配方:鸡蛋1个,苍耳子6克。
制法:将苍耳子去刺炒黄,研成细末,加入鸡蛋中打成蛋浆,炒熟。
功效:散风止痛。
用法:每日1次,趁热食用。
连服3日。
生物制品食疗
锌元素能促进人体胸腺的发育,从而保证胸腺能正常分泌T淋巴细胞,提高体液免疫的功能,促进疾病的恢复;硒元素能刺激抗体的生成,从而也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