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VIP专享】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如法的好人蔡礼旭老师主讲(1)集诸位学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诸位学友一起来研讨[如何让人生能幸福],我们这是[幸福人生讲座]。
首先我先自我介绍,我姓蔡,礼貌的礼,旭日东升的旭,蔡礼旭。
我小时候有一个习惯,后来才知道这个习惯也挺好,就是只要有长辈来到我们家,我只要听到他的声音,不管我是在何处,我一定先放下我手边的工作,到这位长辈面前跟他问好,我说叔叔好,阿姨好。
诸位学友,当我这么一鞠躬下去,抬起头来,长辈的表情非常高兴,摸摸我的头说,你这个孩子真乖,我也很满意,因为他肯定我,我也很高兴,我就走了。
所以当一个孩子在做有德行的事,他在力行圣贤教诲,圣贤教诲我们要当一个有礼貌的人,当他真正鞠下躬去的时候,事实上他的内心会很欢喜,因为人本来就有好善好德之心。
所以我从小这个习惯就养成,后来也因为这个习惯得到非常大的益处。
有一次刚好我在上电梯的时候,有一位女士跟我母亲的年纪差不多,我先进电梯,后来她也进来,我就会问她说,[这位女士,请问您上几楼?]诸位朋友,您坐电梯会这么问的举手。
好,谢谢。
假如你进电梯的时候,有一个人跟你微笑说,[请问你上几楼?]诸位朋友,你的感受怎么样?很舒服,可能那一天心情都很好。
所以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这个礼貌不得不教。
所以我常常跟我们学生讲,还有跟学生的家长讲,我说[学礼貌重要,还是考九十八分到一百分重要?]问:是学礼貌重要,是学一生正确的态度观念重要,还是把九十八分拉到一百分重要?哪一个重要?答:学礼貌重要。
都觉得礼貌重要。
问:请问现在的家长,在做前者的工作,还中在做后者的工作?答:后者。
为什么?明明口头上都觉得做人做事重要,但是实际上遇到孩子的时候,都还是只逼他的功课。
问: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答:望子成龙。
那分数一好了,就望子成龙了吗?分数一好之后,他人生就幸福美满了吗?所以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都需要我们用智能去判断,才可能判断正确。
弟子规 蔡老师讲故事

提到立志,周总理少年读书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回答得五花八门,周总理回答的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少年之时就有这样的志向,所以他的成就相当不凡。
我们要让孩子有高远志向。我问过很多家长:“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能经营出什么样的人生?”父母一般会回答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了。”孩子从小你引导他不立志向,那他能有快乐人生吗?不行。所以我们说「取乎其善,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不了,了无所得。」你给孩子“你不用发展,你能吃饱就好。”的引导,那他怎么可能会有大的追求,大的成就。孩子的价值观直接受父母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个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蔡老师讲故事
幸福人生篇 - 道义重于功利
蔡礼旭老师主讲
诸位学友,一个人做任何事情,他必须坚守道义,而不是功利。现代人做事他的机动很多是从利字出发,所以他无法遵循正法正道,最终也无法得到大利。现在的年轻人,你叫他帮忙他一定先问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功利的思想对社会影响非常深,连家庭里面都有功利色彩。一个孩子从小把所有的事情都功利化的时候,他对谁的危害最大?他会对谁斤斤计较?人算不如天算。有一本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很多家长看完之后觉得书里的方法好,马上就要拿来用。李老师在讲课当中曾经说过:「见未真勿轻言,知未必勿轻传。」他去参加一场有关的中国教育的讨论会,演讲者讲完后每个人都赞叹,结果李老师一问他有没有长德性,有没有长孝道?根本都没有的,没有根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你看人有没有吸引力?判断力?所以唯有受过圣贤教育的人才有下对决策的人。现在有人不懂,一看到西方畅销书马上就拿来用。有个家长回去之后就和孩子说了,你只要帮我洗碗给你二块钱,你帮我洗衣服给你一块钱,干什么家务活儿得多少钱通通都列出来。这个孩子以前很懒惰,一下子就变得很勤快,帮她做了很多家务事情,他觉得书上的办法真有效。可是有一天她很累了,叫她女儿帮她晾一下衣服,那孩子却说:“我今天不想赚了。”拒绝了她。书上的方法看起来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贻害无穷。一个家庭难道是谈钱的地方吗?家庭是谈爱,谈付出,谈责任的地方,怎么能来谈功利。对功利的追求一定会激起人的贪心!一有贪心,欲望升起来,理智就不见了,绝对会干出损人利已的事情。当他干出这些坏事时,他的福份就折掉了。他的下一代又能学到什么?他就成了一个坏榜样。
蔡礼旭老师讲“厚道”

蔡礼旭老师讲“厚道”--节选自蔡礼旭《朱子治家格言讲记》而我们学圣教,一定要从厚道开始学起,我们看「厚道」两字,「厚」,厚德才能载物,而且,这个「厚」我们就想到大地之德,传统文化效法天地之德,厚德载物就是表这个大地,浑厚。
而且,这个「厚」,很憨厚、很敦厚,宁肯自己吃亏,不占人家的便宜,所以「厚」表这个意思。
而且,「厚」也是慢慢不断的积累,等于是透过自己人生所遇到的每件事,都来培植自己的厚德,要「德日进,过日少」,这样才能载物,自己的德愈厚,对家庭对社会就有更大的贡献。
而「厚道」,这个「道」,应该是时时存仁道、道义,设身处地的存心,这是厚道的精神。
具体落实,首先第一个,我们说人要积德,首先要从嘴巴开始积起,「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个嘴巴无德就造罪业。
所以第一个,不彰人短,不去彰扬别人的短处,有失自己的厚道。
在春秋时代,楚庄王刚好在宴请群臣,突然风太大了,把灯火给吹灭了。
因为大家饮了酒,难免行为有一点不当,就有其中一个臣子,去拉了庄王的妃子的衣服。
庄王这个妃子动作也很敏捷,她被拉了衣服以后,马上就把对方的帽带给扯下来,赶紧去给庄王讲,说有人非礼我,拉我的衣服,你赶快把灯点起来,那个帽带断的人,就可以抓出来。
那大家想一想,自己的妃子被人家拉衣服了,一般男人可能就不能包容,就要把这个人的错误当众羞辱他。
但庄王毕竟是一国之君,很有度量,他说我既然宴请大家,应该让大家尽兴,不能全了你的意,扫了这么多人的兴,而且因为喝酒有点失态,可能也是会发生的嘛。
结果庄王就下令:今天大家尽兴的喝,然后一定要喝到把帽带都扯断,这样才痛快。
结果大家听了以后就都把帽带给扯断,灯一点燃,就分不出来是谁了。
后来楚国跟晋国打仗,战局比较危急,结果有一个人驰骋沙场救了庄王。
结果后来,战争胜利之后,庄王就对着这个人讲,说往日我也没有特别照顾你,怎么你不顾生死来帮助我?结果这个臣子就说到,就是当初帽带被扯断的那个人,就想着怎么来报庄王这个恩。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
细讲弟子规01 细讲弟子规02
细讲弟子规03 细讲弟子规04
细讲弟子规05
细讲弟子规06 细讲弟子规07 细讲弟子规08 细讲弟子规09
细讲弟子规10
细讲弟子规11 细讲弟子规12 细讲弟子规13 细讲弟子规14
细讲弟子规15
细讲弟子规16 细讲弟子规17 细讲弟子规18 细讲弟子规19
细讲弟子规20
细讲弟子规21 细讲弟子规22 细讲弟子规23 细讲弟子规24
细讲弟子规25
细讲弟子规26 细讲弟子规27 细讲弟子规28 细讲弟子规29
细讲弟子规30
细讲弟子规31 细讲弟子规32 细讲弟子规33 细讲弟子规34
细讲弟子规35
细讲弟子规36 细讲弟子规37
细讲弟子规38 细讲弟子规39 细讲弟子规40
细讲弟子规41。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3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三集)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这几天课程都谈到谨言慎行,都是在很多与人相处的细节当中,我们也要格外谨慎、格外恭敬。
所以我们中国有一句格言提到「青天白日的气节,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干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这意思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有非常洁白的气节都是从哪里开始培养?从他独处的时候,从别人都没有看到的地方,他都能够言行一致,才能培养出这样的气节。
所以生活的细节也是大学问。
「旋干转坤」,能够扭转干坤的能力从哪里开始打根基?从「临深履薄」,从他面对人、面对每一件事物都能够恭敬,都能够谨慎对待,他才能够往后办很大的事。
因为他这一些谨慎的态度都已经在这点点滴滴当中积累上来。
《朱子治家格言》有提到「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所以往往是在这些小细节当中,都能够非常谨慎的人,他才能真正把重要的大事办好。
假如这一些小地方都不用心,很可能真正接一件重大的事就会有很多小状况出现,甚至於会乱了头绪都有可能。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在这一些小细节当中,也要从小多多提醒小孩,那我们自己也要多多观照自己在这些小事当中的起心动念,进而当下去改过、去修正。
我们昨天是提到:【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现在的社会风气是比较虚浮,比较崇尚物质享受,很多人可能都家里很穷,都快没饭吃了,但是衣服都要买得怎么样?很漂亮,因为要穿给别人看,可能老婆孩子在家都饿肚子了,还是要打肿脸充胖子,其实这样的人生态度太虚伪、太虚假了。
一个人他会打从心里真正尊重你,绝对不是因为你口袋里有很多钱,是不是这样?绝对不是。
当你口袋里有很多钱,他对你很有礼貌,那是对谁?对钱。
等你口袋的钱都给他了,那他对你可能态度马上就转了。
所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为什么小人之交会甜如蜜?因为他是有所目的,所以他就会竭尽所能的巴结你、谄媚你,很多人都在这种情境之下,还以为这些人对他如此的看重,如此的尊敬,到最后可能就中了小人的诡计。
蔡礼旭老师讲演选集,长养孩子的恭敬心

蔡礼旭老师讲演选集,长养孩子的恭敬心蔡礼旭老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他的讲演选集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长养孩子的恭敬心的重要指导与启示。
长养孩子的恭敬心意味着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情感,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发展潜能。
以下是根据他的讲演选集整理的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蔡礼旭老师强调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特性。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个性、兴趣和天赋。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蔡礼旭老师提到过,孩子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兴趣爱好上的优势,都应该得到重视和支持。
不要限制孩子的发展空间,相反,要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机会。
其次,蔡礼旭老师着重强调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
他认为父母的陪伴和关心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在讲演中,他提到了如何通过陪伴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与关心。
父母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参与他们的生活。
同时,他也强调了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氛围和相互支持可以给孩子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
此外,蔡礼旭老师还探讨了激励和奖励的方式。
他认为应该通过鼓励和表扬来激励孩子,而不是过度批评或惩罚。
他提到,鼓励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让他们充满希望地面对困难。
蔡礼旭老师还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设定目标,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他们实现这些目标。
这样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和坚持的能力。
最后,蔡礼旭老师提到了家庭的教育文化。
他鼓励家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爱与尊重的教育氛围。
他认为家庭的教育文化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对教育的重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他还提到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比如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尊重他人的礼仪。
这些习惯和价值观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蔡礼旭老师的讲演选集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长养孩子的恭敬心的重要指导。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14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四集)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早上提到了,要劝诫别人有个先决条件,一定要先赢得对方的信任。
假如信任不足,可能你劝他的时候,他会误解你,你是不是看他不顺眼?是不是在毁谤他?所以要先有信任。
如何能够赢得亲友的信任?这个信任绝对不是凭空而来,必须透过我们真心的关怀、付出才会建立信任。
也有些朋友很热心,喜欢帮助别人,但是很多朋友看到他会赶快跑,觉得说他很烦人、很罗嗦。
然后会跟他说:拜托你,你不要再照顾我了。
有没有这样子的人?有!做得要死,却给人家嫌得要死,有这种人,因为他的关怀跟付出没有针对别人的需要。
所以,我们要善於观察他人的需要,然后去付出,自然而然能够赢得信任,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我们说的话他就很能够接受。
我们来看一下,比方说在父子关系当中,当你的父亲对你非常的信任。
他可能有好几个儿子,特别相信某一个人的话,应该就是这个孩子最让他放心,最孝顺他,所以已经赢得了父亲的信任。
因为也常常在父亲需要的时候,他都会尽心尽力去尽他的为人子的本分。
再来,在君臣关系上,上司最需要什么?最需要我们去帮他承担一些工作。
我们都能够默默的做,而且每次做都能够让他放心,所以也是针对他的需要去付出,他就很信任我们。
再来,夫妇关系也是,比方说太太在家里把家里整理好,然后又把孩子教育好,让先生没有后顾之忧。
所以自然而然很信任这个太太,那太太所讲的话自然就有分量。
媳妇嫁到夫家去,什么时候可以进谏?什么时候可以劝诫夫君,甚至於是夫君家里的亲友?能不能嫁过去第一天就开始,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能不能这样?假如一过去就指指点点,这里要改进,那里要改进,那会有什么后果?一定会让夫家的人对我们很排斥,因为才刚嫁过去,还没有建立深厚的信任。
所以我们要随顺人情,要善体别人的感受。
卢叔叔曾经跟我说过,到一个新的环境一定要多看,看什么?看别人的需要在哪,去付出;多听,听听看,听出别人的需要,有时候也会听出一些忌讳,别人不愿意提到的,我们就先避开,要听出需要、听出忌讳;多看、多听,少讲、少出意见。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文字版

蔡礼旭老师讲《弟子规》开篇即提纲挈领地讲“有余力,则学文”,这便是做学问的态度和目标——当用有限的生命,在有生之年多学圣贤教诲。
《弟子规》第一篇“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即讲在家中长辈叫唤时,应一听到就回答,不要过久。
“事虽小,勿擅为”,即讲任何事情,纵然很小,也不要自己擅自主张,而必须先向父母请教。
“亲所好,力为具”即讲对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尽力去准备。
蔡礼旭老师又从生活细节处举例说明如何落实“入则孝”。
《弟子规》第二篇“出则弟”中的“兄道友,弟道恭”,讲做兄长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恭敬兄长。
这里包含着古人对和睦兄弟关系的重视。
蔡礼旭老师又从日常的称呼和请教问题处,讲如何落实“出则弟”。
蔡礼旭老师在讲《弟子规》时特别重视实践,讲求落实。
例如他讲“事勿忙,忙多错”时便举出自己孩子的例子,说明在做事匆忙时便容易出错,因此做事情不能不假思索地匆忙完成。
蔡礼旭老师在讲《弟子规》时还特别重视礼仪教育。
例如他讲“步从容,立端正”时便举例说,一个人走路时步履从容,就会显得很有威仪;一个人站立时能保持端正的姿势,就会显得很有精神。
以上是蔡礼旭老师讲解《弟子规》的部分内容。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视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礼旭老师:孩子不孝顺要怎么办
家长以身作则教孝
教育孩子孝心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
有一位女老师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她深刻地体会到学了就应该要落实,但她觉得自己的孝道还有一段差距,所以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孝道。
中国大陆五一放长假,也正好是她的生日。
那天,她的外婆在家,她摆了三张椅子,请外婆坐,请爸爸坐,请妈妈坐。
然后她对父母讲:“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我做错了一些事情,让父母操了不少心,现在我已经学习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给母亲行三跪九叩礼。
”说完之,她就拜下去了。
第一拜拜下去,她母亲的眼泪就流下来了;第二拜再拜下去,她的儿子在旁边看到,便不由自主地走到他爸爸的身边开始帮他按摩。
这位老师没有跟她孩子讲一句话,但孩子看到母亲在行孝道,那种德行的力量无形中给他很大的震撼,所以他就不由自主地也开始力行孝道。
回到自己家里,一进门,这个孩子就对父母讲:“明年我生日也要拜您们。
”所以,教育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是“以身作则”,我们在家要尽心尽力侍奉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
因此,以后水果拿出来先给谁吃?一定先给父母,这个顺序不能再错下去了,一错再错就很难改正!
亲师合作教孝
教孝一定要“亲师合作”,就是父母跟老师要密切配合。
《弟子规》提到:“晨则省,昏则定”,幼儿园的孩子学完之后,第二天早上会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昨晚有没有睡好?”他的父母听了,心里非常舒服。
我们常常在课堂上问小朋友:“这个星期你做了什么善行、什么孝行?”孩子就会说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端洗脚水,举了他们力行孝道的很多实例。
有一个孩子才两、三岁,他上完课回到家,就跑到浴室,他的妈妈知道他一定会去找盆子来装洗脚水,所以赶快把盆子藏起来。
这位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她心里想,这盆水一旦被孩子弄倒了,我就会累死了,所以赶快把盆子藏起来。
后来她跟我说起了这件事,我说她这样做不对,因为她没有成全孩子的孝心。
孩子去端洗脚水,当妈妈的在洗脚时也很欢喜,这时应当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他的孝心就能培养得扎实。
如果现在不让他端水给你洗脚,他的孝心就无法得到培养。
人的善心就像小草一样,你日日滋润它,它就慢慢地茁壮成长。
这位母亲说:“他要是把水弄倒了怎么办?”我说:“弄倒了更好!”她听傻了,哪有弄倒了更好的道理!他弄
倒了之后,你就跟他说:“小明,妈妈可以感受到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你是否知道今天为什么会把水弄倒了?就是你的手没有在两边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应该注意这些地方。
”这
样孩子学会做人,同时又学会做事。
很多妈妈唯恐孩子犯错,其实当孩子犯错误时,往往就是教导他、引导他正确的做人做事最好的时机,所以母亲教育孩子的态度跟敏感度很重要。
有一位妈妈很有智慧,孩子端洗脚水给她洗脚,她很欢喜,她把热水器的温度调到最低,让孩子端了一个星期,所以她泡了一周的冷水脚。
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孩子端水的能力已经形成,她再慢慢把温度调高。
所以,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的教导,才能成就孩子的孝行。
我们还要求家长陪同孩子一起上课,孩子坐前面,所有家长坐最后一排,看孩子今天学什么孝行,回去有没有落实,老师和家长这样配合,孩子的善行很快就养成了。
曾经在暑假结束时,一位家长打电话跟老师说:“谢谢老师的教导,我的女儿在暑假期间进步特别多。
”这句话有玄机,一般孩子退步最厉害的是什么时候?就是放暑假。
暑假一放就是两个月,当老师的都会觉得刚放完暑假,这些孩子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要被拉回来,老师还要整顿一阵子才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结果这位家长居然说孩子进步很多。
家长接着举例说,有一天我因为太累了,躺下去没盖被子就睡着了,当我醒过来的时候,身上的被子已经盖好了,原来是孩子帮我盖的。
我起床后一走出房间就闻到了面的香味,我还以为是先生回来煮面,于是我就问孩子:“是你父亲回来了?”孩子就说:“爸爸还没回来。
”我又问:“那为何会有面?”女儿说:“是我煮的。
”我很惊讶的说:“你从来没有煮过面,你为什么会煮面?”女儿说:“我常常看妈妈这边抓一点,那边抓一点,所以我今天也尝试煮煮看,
我要尽一份孝心。
”那一碗面好不好吃?这个面是孝心做出来的,一定特别好吃!
这个小女孩形成了哪一种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孝心。
孩子的孝心一开,就会常常自觉地帮助父母做事,而且孩子做事的能力会不断地提升和发展。
所以,老师教孝,家长一定要密切配合。
我们所有推展读经的老师,都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有品德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一定很好,而且学习态度也一定是很自觉、很主动、很认真,绝对不要父母在旁鞭策。
有一个班级的成绩原本是全校倒数第一,但从老师开始教学生学习《弟子规》后,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班在全校就名列前茅,他们的校长太惊讶了,请我们去跟全校的老师演讲。
品德的根本在于孝道,做家长的一定要有信心,要跟老师好好配合,共同教导孩子的孝行。
教孝也须夫妻配合
很多家长说:“那学校的老师还没教孝怎么办?”不要等了!就从家庭、从自己开始落实孝心。
夫妻之间能相互配合,孩子就很容易长养孝心。
譬如先生对孩子说:“儿子,你不能不孝顺你母亲!你母亲怀孕的时候吐得半死,连饭都吃不下去。
怀孕的时候如负重担,你看你有多少斤重,妈妈每天无怨无悔,还要上下班。
生产的时候有多么辛苦,你生下来之后,还对你点点滴滴的照顾。
那一次你生病时,妈妈几乎两、三天都没睡觉。
”你把这些真实的情况告诉孩子,他那种知恩的心就会生起,知恩才能报恩,孩子就会领受母亲的恩德。
而当太太的就要把父亲从小对孩子付出的点点滴滴告诉孩子,孩子才能领受父亲的恩德,所以夫妇配合是很重要的。
现在很多妈妈不仅没有把先生的恩德告诉孩子,还在孩子面前数落他父亲,如此一讲,孩子对父亲就很难再生起恭敬心。
为人父者连孩子都瞧不起他,就很容易自甘堕落。
因此,当母亲的、当太太的,言语要特别谨慎,不要彰显先生的过失,反而要夸奖先生的优点,夸奖先生对孩子的照顾。
先生一听就会有所感动,也会尽心尽力和太太配合,以身作则去教育孩子力行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