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语文中考改革力度的加强,现代文阅读的地位越发凸显。近年来,随着中考语文分值的提高,试卷中的主观题目越来越多,对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考题中的重点戏。阅读教学的原则是文本教学,亲身体验,培养能力,注重过程。现代文阅读可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形式,课内阅读范围小、变化少,反映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最能反映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考试中拉出差距的是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阅读教学的课堂评价要素是目标的评价,内容的评价,方法的评价,进程的评价,效果的评价。阅读教学的建议: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形成自己的深刻认识;尊重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引导过程;
1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阅读教学是引领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第二,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和其他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
第三,阅读教学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第四,阅读教学是培养识字、作文和口语交际的重要环节。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的重头戏和生命线,是现代社会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每天都会从事的一项基本活动。我们从阅读的文章中,或学习新知识,或了解社会新动态,或欣赏文学作品等,从而达到扩充知识,了解社会,陶冶情操的目的,使生活更加充实。2阅读教学的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对阅读教学是这样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3阅读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但是,语文课堂上轰轰烈烈的表面现象并不能掩盖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迷茫,在一些课堂上,我们还能经常看到阅读教学走入了误区的现象。
一是阅读教学的模式化。很多阅读教学不论文体如何,都以“中心思想——段落层次——写作特点”这一张面孔出现。条缕不差,节节如此,长此以往,学生怎能不味同嚼蜡。
二是阅读教学的烦琐化。一堂课教师连珠炮似的向学生发问,碎问碎答,学生只有招架之力,无还手之机。
三是教学的架空化。教师在学生读书时,出示阅读思考题,然后,学生说,老师订正,师生都不再看书。
四是师生主体意识的失落。传统课堂中学生奉教师如神,教师奉教参如神。于是,教参牵着教师的鼻子,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亦步亦趋,踉踉跄跄。教师对文本没有自己的理解,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对文本没有自己的感受。
4阅读教学的原则
4.1文本教学的原则:坚持文本教学的原则,其一,要结合语境去理解语言。课文中的语言不是孤立的,总是处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只有处于具体的语言环境,语言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的。无论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一个字或一个词在语境中的意思总是具体可感的、清楚明晰的。如果不考虑具体语境,单凭主观臆断,就可能歪曲课文的意思,就可能不得要领。语境阅读法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做法,它决定了师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不能天马行空,不能随意发挥,要紧紧围绕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来阅读,来理解。其二,多媒体运用要适当。1.文学作品的教学不宜过多使用多媒体。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作家通过语言来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形象大于思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品味语言、联想和想象来体会作品语言的艺术魅力。如果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图像画面,那就把阅读文学作品变成了观看电视、电影,就不是阅读教学了。阅读教学要求学生直接阅读文本,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多媒体教学手段永远不可能代替教师的作用,文本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2.非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
总之,现代化教育技术是为学生学习文本服务的,文本是本,坚持文本教学就是坚持语文教学的本色。
4.2亲身体验的原则:亲身体验就是保证学生对课文拥有第一印象。阅读课的第一步就是学生读书,教师不说过多的话,静静观察学生读书。教师的讲析固然以学生的阅读为前提,但不能说为了听教师讲析学生才去读书的。
亲身体验就是让学生拥有自砺的机会。初次阅读,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他们只是用自己的眼光来对待课文,然后,经过教师的帮助才知道自己是对了还是错了。对了,学生会增强自信心;错了,学生会接受教训。假如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这个过程的话,学生只是接受现成的答案,他的学习就少了一次自砺的机会。
学生亲身体验才会有个性化的理解,才会丰富教师的教学。对一篇课文,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要鼓励学生动脑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观点可能显得幼稚,但是富有启发意义,会丰富教师的理解。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为依据展开。没有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也就谈不上阅读教学。我们常常苦于不知一篇课文究竟从何处抓起,其实只要让学生把课文读一遍,教师就知道该从哪儿下手了。
亲身体验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经常说,学生是主体。那么,主体的标志是什么?就是学生亲自读书,就是学生亲自谈感受,就是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这个观念应该
牢固地树立在教师心中。亲身体验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
4.3培养能力的原则:培养阅读能力的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把培养阅读能力纳入“教学目标”之中。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围绕这一核心展开。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应该以此为基点,反思教学行为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上究竟做得好不好。如果“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这三点都以阅读能力为出发点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质量必然会有明显提高。
4.4注重过程的原则: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一节具体的阅读课注重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新的课程标准,把注重过程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依据中外教育理论,我认为课堂阅读教学应注重过程,即注重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课堂生成效果。
注重过程,就是把课堂看作学生生命的组成部分。课堂是学生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学生的生命表现形式通过课堂行为体现出来。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在寻求“标准答案”上分出贤愚智拙,更不是以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前程的明暗顺逆。课堂阅读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的个性在阅读理解中得到体现的过程,是活生生的少年、鲜活的思想、鲜明的个性与教师、传统文化的交汇、碰撞的过程,是过去和现在、未来的交流、较量的过程。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没有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