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历年各地区录取分数线比较与分析
往届全国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览表(最新)

往届全国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览表(最新)往届全国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览表宁夏:一*科505分一本理科412分文科第一批505分,理科第一批412分。
文史类(含军事、公安类院校或专业)第二批录取院校本科填报志愿资格线430分;理工类(含军事、公安类院校或专业)第二批录取院校本科填报志愿资格线345分。
江西:一*科559分一本理科519分文科一本线559分,文科二本线496分;理科一本线519分,理科二本线443分。
安徽:一*科560分一本理科488分文科一本560分,二本519分;理科一本488分,二本415分。
云南:一*史565分一本理工520分本科第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文史类565分,理工类520分。
本科第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文史类500分,理工类435分。
广西:一*史类530分一本理工类487分理工类487分,文史类530分;本科第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理工类348分,文史类413分。
甘肃:一*史类502分一本理工类440分本科一批理工类440分,文史类502分;本科二批理工类336分,文史类432分;高职(专科)批理工类160分,文史类160分。
内蒙古:一*史类488分一本理工类418分本科一批文史类488分,理工类418分;本科二批文史类392分,理工类301分。
吉林:文史类重点本科(第一批)519分理工农医类重点本科(第一批)482分普通本科(第二批)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35分。
理工农医类重点本科(第一批)最低控制分数线为482分。
普通本科(第二批)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05分。
辽宁:历史学科类:本科分数线456分物理学科类:本科分数线336分上海: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00分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00分;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503分;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300分;体育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280分。
四川:文科本科第一批541分理科本科第一批521分一、文科本科第一批:541分;本科第二批:474分;专科批:150分。
全国各省高考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览整理

全国各省高考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览整理全国各省高考录用分数线1、北京北京市本科录用掌握分数线为425分;北京市专科录用掌握分数线为120分。
2、天津天津市本科录用掌握分数线为463分。
3、河南河南本科一批:文科527分,理科509分;河南本科二批:文科445分,理科405分;河南高职高专批:文科190分,理科190分。
4、山东山东一段437分,二段150分。
5、广东广东本科线:物理类445分,历史类437分;广东高职(专科)线:物理类180分,历史类180分。
6、四川四川一本线:文科538分,理科515分;四川二本线:文科466分,理科426分;四川专科线:文科150分,理科150分。
7、河北河北本科线:历史科目类443分,物理科目类430分;河北高职(专科)线:历史科目类200分,物理科目类200分。
8、湖南湖南本科线:物理类414分,历史类451分;湖南高职(专科)线:物理类200分,历史类200分。
9、广西广西本科一批:文史类532分,理工类475分;广西本科二批:文史类421分,理工类343分;广西高职(专科)批:文史类180分,理工类180分。
10、安徽安徽本科一批:文史523分,理工491分;安徽本科二批:文史480分,理工435分;安徽高职(专科)批:文史200分,理工200分。
11、江西江西一本线为:文史类529分、理工类509分;江西二本线为文史类472分、理工类440分;江西专科线为:文史、理工类高职(专科)150分;12、贵州贵州一本线:文史类549分,理工类451分;贵州二本线:文史类471分,理工类360分;贵州高职(专科)线:文史类180分,理工类180分。
13、湖北湖北本科线:首选物理409分,首选历史435分;湖北专科线:首选物理200分,首选历史200分。
14、江苏江苏本科线:历史科目类471分,物理科目类429分。
15、云南云南一本线:文史类575分,理工类515分;云南二本线:文史类505分,理工类430分;云南专科线:文史类200分,理工类200分。
全国高考历年各省录取分数线比较与分析

全国高考历年各省录取分数线比较与分析(2012-01-12 18:02:09)转载▼分类:杂谈标签:全国高考各省分数比较分析山东河北北京上海湖北江苏浙江甘肃陕西主要以时间序列来考察中央部属大学分省招生的公平性问题,本节主要考察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整体演变趋势,这也是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具体来说,依据分省招生的数量、基础教育的水平和高等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三个因素来揭示其演变的动因。
首先,高考分数线的变化与招生名额的投放有很大关系,即在相同的条件下,招生数量越多,录取分数线就越低;其次,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省生源的优劣程度,在同等条件下,基础教育水平越高,分数线也相应越高;最后,高等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招生数量的多寡,也会影响到分数线的变化,其中,高校的数量,特别是“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科一批分数线的高低。
本节主要选取这三个因素来反映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变化情况。
一、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变化趋势高考建制之初,由于招生数在整体上多于高中毕业生数,所以录取分数线也较低,并且实行以大行政区为主的招生体制,所以当时的分数线没有太多实质的意义。
1958 年高考制度暂时中断,次年旋即恢复,并从此确立了分省录取制度,至此才出现了分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
但因 20 世纪 60 年代强烈的**因素的干扰,高考制度经历了较大的反复,科目改革频仍,且相关数据散佚难以获取。
故此,只研究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变化情况。
笔者选取 1980 年、1991 年和 1999 年的三个时间点的分省高考录取分数线来研究其基本的走势,之所以选取这三个时间点,出于以下考虑:其一,1977 年到 1979 年考生众多、竞争激烈,属于特殊时期,从 1980 年开始,各项教育事业和高考制度逐步趋于正常;其二,1999 年除广东实行“3+X”改革和上海单独命题之外,其他省区均采用全国卷,分数易于比较,之后因“3+X”改革方案在全国推广,试卷纷繁多样而难以比较;其三,1991 年大致处于两者之间,且大多数省区采用全国卷,分数易于比较。
全国各省高考历年录取分数线

273 256 200 150
10 / 14
录取批次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甘肃
本一批 本二批
517 475 543 516 503 489 533 517 504 501 465 417 499 459 451 430 485 462 458 448
民族院校民族班本科 420 370 -
477 448 482 471 480 462 515 494 507 517
477 360 418 380 406 358 448 400 430 410
200 200 325 295 335 275 382 320 388 348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535 526 562 522 557 495 571 520 583 572
-
-
-
-
- --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510 480 548 503 540 485 556 517 543 540
467 440 492 452 486 435 497 461 495 488
382 350 387 342 386 330 377 331 395 368
513 515 526 534 507 493 539 530 543 570
462 442 478 462 459 440 492 476 496 518
375 300 380 321 -
- --
-
-
-
-
-
- --
333 335 -
-
-
-
-
- --
300 287 -
1980.1991高考全国统一考卷时各省录取分数线排名!

1980.1991高考全国统一考卷时各省录取分数线排名!
从1959年开始落实高考分省录取制度,中间因各种因素,一度停止了高考。
原因是什么,你们懂得,除开这个因素,这个制度一直使用到2000年,各省开始自己命题。
由于60年代高考制度反复不定,故本文从高考恢复后四年的1980及恢复十年左右这么一个时间段作为代表。
之所以选取这么两个时间点,是因为,1977年至1979年这三年,我国的高考制度一直处于探索层次,直到1980年基本确定高考制度。
这两个时间节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分数线排名
1980年的高考分为本科及专科两个层次,故本文只讨论当时本科的录取。
其中,综合文科、理科出台的分数线可以看到当时每个省份的高考难易度。
分数线相对较高的是浙江、湖北、安徽及江苏等这些城市,出人意料的是,北京处于11位,广东紧随其后。
由图可见,当时中上排名省份之间的分数差距并不是很大。
天津的理科线居然是全国第三,有点意外,而分数较低的省份是较为边远的地区。
(二)1991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排名
到了九十年代,91年的高考中,除了广东,云南,上海,海南,湖南使用的是当时的标准分外,其他的省份使用的全是原始分,为了方便进行比较,将当时使用标准分的省份换成原始分。
在91年的高考中,山东,安慰,湖南等几个省份的分数线,排名很考前,而北京、天津分别位于23、24位。
其分数线与新疆等省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只比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份的录取分数线高。
历年高考本科分数线一览表

历年高考本科分数线一览表
根据不同省份和不同年份的高考分数线会有所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历年高考本科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给出一些省份的历年高考本科分数线供参考:
1. 北京市:
- 2020年:一本分数线618分,二本分数线515分。
- 2019年:一本分数线632分,二本分数线537分。
- 2018年:一本分数线590分,二本分数线486分。
2. 上海市:
- 2020年:一本分数线625分,二本分数线525分。
- 2019年:一本分数线628分,二本分数线528分。
- 2018年:一本分数线582分,二本分数线484分。
3. 广东省:
- 2020年:一本分数线609分,二本分数线505分。
- 2019年:一本分数线612分,二本分数线508分。
- 2018年:一本分数线573分,二本分数线473分。
请注意,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分数线还需以当年高考成绩发布为准。
不同省份和不同年份的分数线会根据考生报名人数、考生表现等因素有所浮动。
建议查询当年相关省份的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或高考报名信息发布渠道获取实时的分数线信息。
全国各地高考分数线汇总

全国各地高考分数线汇总全国各地的高考分数线是指各省市对本地高考考生的最低录取分数要求,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下面我将对全国各地的高考分数线进行汇总。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北京的高考分数线。
北京的高考分数线一直以来都相对较高。
以2019年为例,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4分,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6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上海的高考分数线。
上海的高考分数线也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以2019年为例,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8分,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8分。
接着,我们来看看广东的高考分数线。
广东的高考分数线也较为高。
以2019年为例,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7分,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3分。
再看看江苏的高考分数线。
江苏一直以来也是高考分数线比较高的省份之一、以2019年为例,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4分,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7分。
除了以上几个省市,我们还可以看看其他一些省市的高考分数线。
例如,浙江的高考分数线也较高,以2019年为例,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6分,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3分。
福建的高考分数线也相对较高,以2019年为例,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3分,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4分。
当然,不同省市的教育水平、人口情况等都会对高考分数线产生影响,因此各个省市的高考分数线会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高考分数线只是一个录取的参考标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总而言之,全国各地高考分数线都较高,无论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还是江苏、广东等发达省份,都争夺着高分数。
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览表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览表高考,是中国学生走向大学的重要关口。
每年的高考成绩,关系着千千万万学生的未来。
高考录取分数线,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这里,我们汇总了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览表,希望能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参考。
2000年-2005年高考录取分数线2000年,北京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30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19分。
上海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25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04分。
2001年,北京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33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24分。
上海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33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15分。
2002年,北京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38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29分。
上海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42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32分。
2003年,北京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46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39分。
上海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47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42分。
2004年,北京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48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41分。
上海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49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44分。
2005年,北京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50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44分。
上海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51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46分。
2006年-2010年高考录取分数线2006年,北京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51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46分。
上海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52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47分。
2007年,北京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59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52分。
上海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60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55分。
2008年,北京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60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54分。
上海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63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59分。
2009年,北京市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65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659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考历年各省录取分数线比较与分析(2012-01-12 18:02:09)转载▼分类:杂谈标签:全国高考各省分数比较分析山东河北北京上海湖北江苏浙江甘肃陕西主要以时间序列来考察中央部属大学分省招生的公平性问题,本节主要考察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整体演变趋势,这也是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具体来说,依据分省招生的数量、基础教育的水平和高等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三个因素来揭示其演变的动因。
首先,高考分数线的变化与招生名额的投放有很大关系,即在相同的条件下,招生数量越多,录取分数线就越低;其次,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省生源的优劣程度,在同等条件下,基础教育水平越高,分数线也相应越高;最后,高等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招生数量的多寡,也会影响到分数线的变化,其中,高校的数量,特别是“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科一批分数线的高低。
本节主要选取这三个因素来反映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变化情况。
一、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变化趋势高考建制之初,由于招生数在整体上多于高中毕业生数,所以录取分数线也较低,并且实行以大行政区为主的招生体制,所以当时的分数线没有太多实质的意义。
1958 年高考制度暂时中断,次年旋即恢复,并从此确立了分省录取制度,至此才出现了分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
但因 20 世纪 60 年代强烈的**因素的干扰,高考制度经历了较大的反复,科目改革频仍,且相关数据散佚难以获取。
故此,只研究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变化情况。
笔者选取 1980 年、1991 年和 1999 年的三个时间点的分省高考录取分数线来研究其基本的走势,之所以选取这三个时间点,出于以下考虑:其一,1977 年到 1979 年考生众多、竞争激烈,属于特殊时期,从 1980 年开始,各项教育事业和高考制度逐步趋于正常;其二,1999 年除广东实行“3+X”改革和上海单独命题之外,其他省区均采用全国卷,分数易于比较,之后因“3+X”改革方案在全国推广,试卷纷繁多样而难以比较;其三,1991 年大致处于两者之间,且大多数省区采用全国卷,分数易于比较。
故此,选取以上三个年份的数据。
大体而言,三个时段的分数线基本能够反应各省分数线变化的趋势。
将 1977年至 1999 年的各省录取分数线整理如下可以看出:1980 年的录取分数线只有本科和专科(没有列出)两条,理工类最高的为浙江(374),其次为江苏(364)、天津(360)、安徽(360)、湖北(356)、江西(355)、福建(354)、辽宁、上海和山东均为350,北京为 349,与最高的浙江只相差 25 分;最低的为青海(240)、西藏(260)、云南(265)和宁夏(270),其余省区均在 300 分以上。
文史类最高的也是浙江(365)、其次为湖北(356)、安徽(340)、江苏(336)、福建(333)、山东(330)、黑龙江(330)、北京(329),最低的为青海(240)、西藏(240)、宁夏(250)、云南(255)。
由此可见,恢复高考之初的 1980 年,各地分数线相差很小;分数最高的为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省;北京和天津的分数线也较高,而且与最高的浙江相差不大,天津的理科线甚至排名全国第三;文理分数线最低的均为青海、宁夏、西藏和云南等西部边远省区。
再来看 1991 年的高考分数线,该年除了上海(上海卷)、湖南、海南、云南(“三南”卷)和广东(标准分)之外,其他省区均为全国卷(原始分)。
理工类重点线最高的为浙江和江苏,均为 547,其次为湖北(544)、安徽(539)、河南(533)、江西(532)、山东(531)、四川(531);最低的为西藏(370)、青海(435)、云南(447)和贵州(471),北京和天津分别为 490 和 495,与西部的甘肃(497)和新疆(499)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仅比前面最低的四个省区和山西略高;文史类重点线最高的是湖南(499),其次为山东(497)、安徽(493)、浙江(491)、湖北(491)、河南(490),最低的依次为西藏(350)、青海(400)、1977 年至 1979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分别达到 573.1、610.2 和 468.4 万人,录取率也分别只有4.76%、6.58%和 5.87%,属于较为特殊的时期。
参见杨学为.中国考试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363 页.云南(440)、山西(443)、贵州(447)和甘肃(448),北京的分数为 455,还低于新疆的 456,天津为460,也基本上处于后列。
该年北京的理科录取线与最高分数线相差 57 分,文科录取线与最高分数线相差 44分。
从以上三年高考分数线的整体走势来看:第一,全国各地的高考分数线呈现整体升高的趋势,这既与高考科目和内容改革有关系,也是随高考竞争的水涨船高而反映出文化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第二,分数线一直较高的省份是江苏、浙江、湖北、安徽、山东和江西等,基本为中部或东部地区的省份,原来分数较低的河北、河南、山西等省份,近来分数线也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第三,三年中分数线一直较低的省区有西藏、青海、云南、甘肃和新疆等,这与其基础教育较为落后有很大关系;第四,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录取分数线在恢复高考之初还是相对较高的,但整体走势是逐渐降低,近期甚至还低于西部的某些边远省区,与高考大省分数线的差距逐渐拉大。
这就是各省分数线变化的整体趋势。
那么,各省高考分数线的整体走势为什么会呈现如此的特点?其背后的动因又是什么?这是下面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招生数量与高考分数线的变化毫无疑问,高考分数线的起伏变化是由教育内外部的多种因素造成的。
由于实行分省定额录取的制度,所以各省招生量的多寡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分数线的高低。
当一个地区招生名额多、入学机会相对充裕时,高考分数线可能就会4221980 年,高考文理科总分均为 530 分,外语成绩按 30%记入总分;1991 年,文科总分为640,理科总分为 710;1999 年实行原始分的省份高考总分文理均为 600,实行标准分的省份高考总分文理均为900。
1980年的高考总分参见谢青汤德用.中国考试制度史[Z].合肥:黄山书社,1995,第816 页.随着入学机会的增多而降低,反之,则有可能升高。
下面就以 1977-2002 年的各省本专科招生数423和高中毕业生数424的变化来考察各地入学机会的演变,并分析这一演变对分数线变化的影响。
无疑,最为理想的指标是用本专科招生数和报考人数来反映入学机会对分数线的影响。
但因历年的分省报考人数数据不易获取,故此,用高中毕业生数来替代报考人数。
为了进一步明确用毕业生数代替高考报名人数的合理性,笔者选取了1999-2003 年的分省高中毕业生数和分省报考人数425,对两者做了简单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76、0.976、0.983、0.985、0.993。
可见,两个数据呈高度的正相关。
虽然高中毕业生数与报考人数在早期会有较大差异,426但这对各省报考人数占全国的比例影响并不显著。
此外,笔者还用 1978 年至 2003 年各省本专科招生数和各省总人口数427做了一个入学机会指数变化的表格,428并与表 4-2-2 做了对比,发现虽然各省入学机会指数的具体数据有所不同,但整体演变的趋势却有相似之处。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用各省招生数和高中毕业生数所得的结果可以更好地解释入学机会对分数线的影响。
因为用总人口这一指标既没有反映出适龄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各省基础教育水平的差异。
因此本文选用以高中毕业生数为基准的入学机会指数来反映招生数量对高考分数线的影响。
具体来说,分别求得各省招生量占全国的比例和各省高中毕业生数占全国的比例,用前者除以后者就得到入学机会指数。
对于入学机会指数,基本的解释为:如果比值为1,说明该省入学机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同,大于 1 则说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受益者;小于 1 则说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判断为受损者。
将 1978-2002 年的数据依照上面的公式制成表 4-2-2。
从表 4-2-2 中可以看出:第一、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和陕西 5 省市的入学机会指数一直大于 1,说明这些省市的入学机会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沪的分数线持续降低大致就是由充裕的入学机会所致。
但北京在恢复高考之初到 80 年代中期的一段时间里,入学机会指数并不是很高,大致保持在 1.9 左右的水平,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北京分数线相对较高的原因。
对此的解释是:北京的文化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再加上“文革”后返乡的知识青年大量涌入北京使得高中毕业生数保持了较大规模,所以,当时北京的高考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其他省区的情况,这便是“文革”后北京分数线相对较高的原因。
从上海的情况来看,恢复高考之初其入学机会指数就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最高的年份为 1982 年的 5.77,而在此之后的趋势则是持续降低。
天津的入学机会则大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水平,基本上在 2.0-2.6 之间。
陕西和辽宁历年的入学机会指数也都保持了大于 1 的水平,其原因是人口相对较少而高等教育又比较发达。
吉林、黑龙江、江苏和福建大部分时间也都保持了大于 1 的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基本属于持续的受益者。
第二、再来看高考分数线较高省份的情况,大体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江苏和湖北为代表的入学机会多且分数线也高的省份,另一类是入学机会少而导致的分数线高的省份,如浙江、山东和江西等。
先看第一类省份,江苏除了在恢复高考之初的几年中,入学机会指数小于 1 之外,其他年份大致在 1-1.5 之间,湖北除了在1982 年之前小于 1 之外,其他年份也都大于 1,这说明虽然这两个省的分数线很高,但其入学机会指数并非低于而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究其原因,是省内高校众多且基础教育发达所致。
笔者以为,与其说两省入学机会的充裕没有导致像北京那样高考分数线出现持续降低的情况,还不如说是两省发达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他们赢得了较多的入学机会。
再看第二类省份,从浙江和山东的情况来看,两省的入学机会指数在大部分时间都小于 1,浙江基本上保持在 0.8左右的水平,山东则保持在 0.6-0.8 之间。
较少的入学机会导致了这些省份较高的录取分数线,这基本符合我们的前提假设。
将两类情况对比分析,高校数量的多少是导致入学机会多寡的重要原因,此原因在下文将做详细分析。
第三,再来看西部省区的情况。
西藏的入学机会指数一直大于 1,说明其入学机会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地处边远的青藏高原,西藏的基础教育长期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这也是分数线较低的重要原因。